海关密档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308109499
作者:杨智友
页数:25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孙中山与“粤海关事件” 民国鼎革,共和肇建;洋关制度,尾大不掉。为了对抗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其领导的南方革命政权自1918年至1924年,先后发动了争拨关余的斗争并将其推向高潮,爆发了“粤海关事件”。 在呼啸而至的时代大变局中,轰轰烈烈的收回粤海关运动,却戛然而止。长久以来,或归咎于孙中山力有不逮,面对海关堡垒无功而返;或定性为国民党幻想和平,慑于列强联手知难而退。打开海关密档,拂去历史尘埃,便是“粤海关事件”的来龙去脉。 关山重重 1912年的第一场雪虽已消融,但南京煦园的寒气,逼人依旧。 2月20日上午,一封来自重庆军政府的电报让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本已冰冷的心情跌至谷底。 南京大总统武昌黎副总统鉴: 税关抵押赔款虽系戴在约章,其汇解款向归我有,兹据重庆税司称:奉总税司札开,所有各省海关税饷不如交上海汇丰银行,存储在总税司名下作为赔款之用。以总税司为担保赔款之人……各省海关所收全数税项应由各税司汇交总税司……事关全国各省办法,应取一律。稍不审慎即有财权操诸外人之虑。请速详复以便交涉。 渝军政府张培爵、夏之时叩。删。印。 财权操诸外人之手! 在这料峭的春寒里,左支右绌的财务难关本就令孙中山难以应付,但雪中送来的却不是炭,这样的坏消息,分明就是寒霜。 不名一文 孙中山似乎总是缺钱。 “在孙博士壮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募集革命资金的工作,明显地成了他的主要职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韦慕庭(Clarence MartinWilbur)的总结非常贴切。但孙中山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吸金高手。 辛亥前,自称“专任筹款,以接济革命之进行”的孙中山长年在海外奔走,“周游世界,为革命寻求金钱,他总以为金钱就在眼前,但是,他弄到的一点钱往往仅够他的食宿和购买下一站的车票和船票。”但孙中山并不沮丧,为了筹集起义所需的资金,他在欧美各国和东南亚的华侨当中宣讲革命精神,与保皇党势力进行激烈争论。由于海外侨胞对孙中山了解不多,加上保皇党的蛊惑,很多人不相信他的革命宣传,把他看成是讲大话的骗子。 在南洋的一家华侨餐厅里,一位侨胞问孙中山:“推翻满清,你有多少兵力啊?” 孙中山微笑作答:“我们的军队多着呢。” “那你的军队呢,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这吃饭?” 孙中山正色道:“清朝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满清皇帝在给我们训练军队呢!” 众人捧腹,于是戏谑地称他为讲空话的“孙大炮”。 “大炮”系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中山言辞夸大却不实在。但正是孙大炮持之以恒的四处奔走游说,最终赢得了海外华侨的支持。武昌首义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从美洲绕道欧洲,两个半月之后才回到上海,力图争取列强在外交与财政上的支持。 当孙中山从“地湾夏”号邮轮走下舷梯,蜂拥而上的记者纷纷询问,因为之前《申报》几次登载孙先生购买兵舰带回的消息。 孙中山坦然道:“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 这番表白自然让广大民众深受鼓舞,但非凡的革命气魄背后其实是无奈。就在从法国马赛启程返国的前一天,他受到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总裁西蒙的宴请。宾主言谈甚欢,但当孙中山提出借款要求时,西蒙却以四国银行团已达成协议严守中立等理由婉拒。尽管孙中山的外交借款努力全部落空,但在席间他发表谈话,称海关税收关乎中国财政,革命党人因列强控制海关而深受其害,并发出了要“重新掌握海关及其税收”的豪言。

前言

历史写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对历史的思考乃至阐释。遍观当下书市,当漫漶无边的“史学书籍”变得越来越有“史”无“学”时,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来译解或诠释历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由《看历史》杂志与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新历史记录者写作计划”运作一年有余,成果破土而出,应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该项目的初衷是支持优秀历史记录者和优质的非虚构历史写作,以推动国家、民族记忆的保存与传播。如今,《海关密档》——这部从100多份初始申请中层层选拔出来,作者、主办方、出版方同心戮力完成的作品终于付梓,确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这部作者自谦为“小书”的专著,就其篇幅而言,确实不能算鸿篇巨制,但却称得上是一部“严谨而又不失汉语之美”的佳作。自1985年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海关史研究业已取得累累硕果。但学界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宏观问题分析,围绕诸如海关制度沿革、历史地位等大论题展开。我们知道,近代中国海关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一系列社会、内政、外交等问题,因此必须扩展研究内容,深入到具体领域展开实证分析。杨智友先生的《海关密档》,通过对近代中国海关所发生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具体进程的翔实梳理和全面考订,不仅深入考察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与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深刻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的分裂危机。尤有进者,该书篇章结构精巧考究,通过大大小小的海关事件,串联勾勒出晚清到民国时期整个的海关历史,并透过海关视野,提供了一个观察那个时代的视角,呈现出独特的民国历史镜像。    书名中的“海关密档”,绝非时下诸多书刊封面上夺人眼球的“噱头”,而是“名实相符”。全书有关近代中国海关变迁的史事构建,均以海关自身历史档案和民国历届中央政权相关机构藏档为基础。正如我们所知,厦门大学是中国海关史研究的重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收藏海关档案最多最全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作者既是厦大中国海关史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又在二档馆坐了不止十年冷板凳,功底扎实,笔耕不辍。其学历专长与工作环境密切结合,加上自身的刻苦,厚积而薄发,自是水到渠成。    作为杨智友先生多年来史海邀游、档房寻宝的又一结晶,该书的另一特色也值得与大家分享。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捻字成文,娓娓道来,通过新史料、新方法的运用,对民国重点海关人物作了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对他们的评价进一步趋向客观,深化、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对于这三位海关人物,无论是名闻遐迩的赫德,还是一般读者比较陌生的张福运、丁贵堂,都提供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而对于孙中山、唐绍仪、顾维钧、阎锡山这些民国风云人物与海关的交集,也颇多新的发现。    虽然相较于盘根错节、包罗万象的民国海关变迁进程而言,书中提及的各桩海关事件确实只能是“掠影”,但在流畅而生动的文笔之下,体现出的不仅是作者阐释宏大历史题材中钩沉稽玄、串珠连玑的功力,更是时刻不忘与读者诸友分享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情怀。    是为序。

内容概要

杨智友,196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海关史。出版合著、参著作品多部,在核心、知名刊物上发表民国史研究论文、文章数十篇。尤擅以隽永文字表现严肃历史题材,其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发表的多篇文章,对促进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不无裨益。

书籍目录

《看历史》―蓝狮子新历史记录者写作计划总序

前言 海关视野里的历史镜像
引子: 赫德和他的海关帝国
第一章 孙中山与“粤海关事件”
关山重重
关余事件
黑云压城城欲摧
壮志未酬
第二章 唐绍仪的海关因缘
赫德的对手
总理的得失
中山模范县
南方巨大良港
未了的心愿
第三章 顾维钧与“安格联事件”
外交报国
巴黎和会
导火索
出人意料的罢免令
第四章 张福运与海关自主
哈佛同窗
初出茅庐
关务署长
海关自主
缉私风云
第五章 阎锡山与“津海关事件”
山西王
中原大战
和平接管
图穷匕见
喋血天津海关
第六章 丁贵堂的海关传奇
华洋平等
抗日的烽火
虎口脱险
大结局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看历史系列丛书•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编辑推荐:海关秘辛,承载多少屈辱与抗争。真实档案,直叫人为之拍案震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奇生教授,《看历史》杂志唐建光主编,联袂强力推荐!一部海关档案,半卷民国通史!

作者简介

《看历史系列丛书•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内容简介:民国以降,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中国人看守,而是外国人把持!
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到孙中山南方革命政权与洋人叫板;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但是,那曾经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一幕幕海关风云,却永远不会湮没……
本书以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重大海关事件为切入口,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斑斓多彩的民国历史镜像。


 海关密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看历史》―蓝狮子新历史记录者写作计划总序创刊五年以来,从《国家历史》到《看历史》,“公民写史”一直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动力。我们曾经写到, 席勒说过,写历史的不是神灵,而是权力受限制的人们。于是历史便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充斥着遗漏、掩饰、遮蔽、避讳与歪曲。而在历史迷宫中寻找来时的道路与去往的方向,就成了当代写史者的天赋责任。  历史,是一个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集体经验,这种集体经验的保存,或者说知道和书写历史,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共事务。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主张所有人都拿起笔和纸,或是照像机、摄像机、电脑,或是通过网络社区、博客、微博,来记录一切的过去和过去的一切,既可以书写大历史,也可以记录微家史。 我们留下的记录,未必是宏大叙事,但点点滴滴的事实,将会汇成最本真的大历史。于是数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搭建“公民写史”的平台,如“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每年发动数万名中学生拿起纸笔书写家史;与新浪、腾讯等网媒合作的“微家史”,吸引网友们以短短一言记下历史一段。相较之下,“《看历史》─蓝狮子新历史写作计划”或许是这些项目中参与人数最少的一项──我们联手设立的写作基金,计划每年资助5名历史写作者,支持他们采访、记录和写作,并以杂志或图书的形式出版。但事实上,即使是每年五位作者,寻找起来仍然比较艰难。我们希望他们是非官方、非学术的独立写作者。相较于市场上大量的畅销历史作品,我们心仪的作品是严谨可靠而又不失汉语之美的非虚构写作。这不单是一个出版项目,而是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的历史写作平台,支持以严谨的姿态和优秀的写作来对历史进行探索和记录,与优秀的记者、作者和研究者一起,拓展历史写作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无论如何,在项目启动一年多之后,从一百多份初始申请中,第一批成果得以面世。除了感谢优秀的作者与我们一道探索之外,尤其需要感谢我们的合作者,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吴晓波先生及崔璀、王留全、余燕龙等优秀同行。我们的合作基于理念的默契——尽一己之力为中国的历史记录者提供成长的平台和表达的空间,为时代存照,为历史留证。 《看历史》杂志 唐建光
  •     序历史写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对历史的思考乃至阐释。遍观当下书市,当漫漶无边的“史学书籍”变得越来越有“史”无“学” 时,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来译解或诠释历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由《看历史》杂志与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新历史记录者写作计划”运作一年有余,成果破土而出,应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该项目的初衷是支持优秀历史记录者和优质的非虚构历史写作,以推动国家、民族记忆的保存与传播。如今,《海关密档》——这部从一百多份初始申请中层层选拔出来,作者、主办方、出版方同心戮力完成的作品终于付梓,确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这部作者自谦为“小书”的专著,就其篇幅而言,确实不能算鸿篇巨制,但却称得上是一部“严谨而又不失汉语之美”的佳作。自1985年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海关史研究业已取得累累硕果。但学界的研究基本上侧重于宏观问题分析,围绕诸如海关制度沿革、历史地位等大论题展开。我们知道,近代中国海关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一系列社会、内政、外交等问题,因此必须扩展研究内容,深入到具体领域展开实证分析。杨智友先生的《海关密档》,通过对近代中国海关所发生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具体进程的翔实梳理和全面考订,不仅深入考察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与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深刻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的分裂危机。尤有进者,该书篇章结构精巧考究,通过大大小小的海关事件,串联勾勒出晚清到民国时期整个的海关历史,并通过海关视野,提供了一个观察那个时代的视角,呈现出独特的民国历史镜像。书名中的“海关密档”,绝非时下诸多书刊封面上夺人眼球的“噱头”,而是“名实相符”。——全书有关近代中国海关变迁的史事构建,均以海关自身历史档案和民国历届中央政权相关机构藏档为基础。正如我们所知,厦门大学是中国海关史研究的重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收藏海关档案最多最全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作者既是厦大中国海关史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又在二史馆坐了不止十年冷板凳,功底扎实,笔耕不辍。其学历专长与工作环境密切结合,加上自身的刻苦,厚积而薄发,自是水到渠成。作为杨智友先生多年来史海遨游、档房寻宝的又一结晶,该书的另一特色也值得与大家分享。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捻字成文,娓娓道来,通过新史料、新方法的运用,对民国重点海关人物作了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对他们的评价进一步趋向客观,深化、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对于这三位海关人物,无论是名闻遐迩的赫德,还是一般读者比较陌生的张福运、丁贵堂,都提供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而对于孙中山、唐绍仪、顾维钧、阎锡山这些民国风云人物与海关的交集,也颇多新的发现。虽然相较于盘根错节、包罗万象的民国海关变迁进程而言,书中提及的各桩海关事件确实只能是“掠影”,但在流畅而生动的文笔之下,体现出的不仅是作者阐释宏大历史题材中钩沉稽玄、串珠连玑的功力,更是时刻不忘与读者诸友分享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情怀。是为序。吴景平 2012年12月12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     前言 海关视野里的历史镜像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后,开放海禁,设关征税,先后开设江、浙、闽、粤海关,此为清代海关之嚆矢。虽制度落后,关政不修,但仍属独立。自此一百五十余年以来,关税主权始终由清政府牢牢掌控,外人休想染指。及至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战败的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于英帝国所提出的严苛条款诺诺从命,于是关税主权开始遭受侵夺,“清政府一向坚持的自主税则,任受摧残”,其“片面协定的关税制度,于是造端”。 之后数年,列强纷纷效尤,因有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清政府所许英人权利,各国皆得均沾,由是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愈形严重。西方列强凭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极低的关税甚至免税输入商品,掠夺廉价原料。而失去了关税保护,中国的农业和工商业都遭到了极大地摧残;得不到关税扶植,造成中国的外贸畸形增长和巨额入超,清政府不得不依靠举借外债和出卖主权来抵偿贸易入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然而,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并没有使列强们善罢甘休,他们时刻准备着,觊觎夺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太平天国初年的1854年,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趁小刀会占领上海城,夺取了江海关的行政管理权。这是第一个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外国监督的海关制度由此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载入了海关问题的条款。1859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各口通商大臣何桂清,根据“各口画一办理”,“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的规定,札派英人李泰国为“总管各口海关总税务司”,负有聘用并统一管辖各口岸外籍税务司的重任。这就把江海关实行的外籍税务监督制度蜕变为外籍税务司制度了。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委任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Inspector General),6月,总税务司署在上海设立(后移设北京),在代理总税务司赫德(1863年继任总税务司)的精心擘画下,外籍税务司制度逐步推广至全国。由于海关管理权的丧失,中国的门户訇然洞开,西方列强以海关为据点,控制中国财政,干涉内政外交,攫夺经济文化诸多超越海关管辖范围的特权,从而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尽管列强先后夺取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海关管理权,但清政府尚存一张底牌以维护其海关管理方面最后的自尊,那就是海关税款收支保管权。在辛亥革命以前,洋人税务司并没有直接管理和收支关税的权力,那时税款的收支、保管都由清政府的各地海关监督办理,总税务司只是督促各关税务司呈报税收数字和审核纳税收据而已。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这一时期的海关,由承袭赫德衣钵的英人安格联继任总税务司,除了在人事业务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微调外,基本上延续了赫德所建立的制度。安格联成为各列强债权国在华的代理人。他借清王朝土崩瓦解的乱局,攫夺了海关的税款收支权,使海关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由外交领域转入财政、金融渠道,从而达到继续控制中国政局的目的。此后整个民国年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不仅被保留,而且依然渗透到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事实上,进入20世纪初年,反对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力量开始勃兴,为了收回海关主权,历届中国政府都与洋人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较量,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孙中山南方政权与洋人叫板,再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的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由于海关的管理范围相当广泛,业务非常庞杂,渗透到各个领域,所以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深且巨。海关经办的业务和活动,牵涉到近代中国财政史、对外贸易史、港务史、洋务史、外交史以及中外关系史等专门学科。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把海关史研究比喻成管窥中国近代史堂奥的一面镜子。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已有时日,但至今为止,大量的海关历史档案尚未发掘利用,许多重要内容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海关机构的错综复杂,及其过于广泛的业务,导致了海关档案浩如烟海,详尽地占有殊为不易。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帙浩繁,典藏甚丰,不仅是研究民国史的基地,亦是海关档案资料的宝库。藏有海关总税务司署从1861年至1949年的档案共5万余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这些年来,二史馆在馆藏海关档案的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笔者作为该馆培养的海关史专门人才,一直从事晚清及民国时期海关历史档案的整理发掘和研究工作。浸淫日久,便有了这样的想法,如何将纯粹学术领域的小众的海关史研究,变成一种具有流行价值、欣赏价值的大众文化消费呢?的确,板凳一坐十年冷,那些皓首穷经,凝聚着专家学者们心血的学术成果,却鲜为人知。要知道,笔者作为曾经的一名海关史硕士研究生,尚且不能细读那砖头似的《中国近代海关史》,更遑论一般读者。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这门学科呢?窃以为,海关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术界大力扶掖,开展学术争鸣,多出成果,还应该不遗余力地、大张旗鼓地进行该专门史的普及工作。因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喜欢历史,就必须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从某种意义而言,这种工作或许更为重要。因为再精美的镜子,在象牙塔里搁久了,也有生锈之虞。这本小书正是基于此理念而浮出海面的。本书通过对北洋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发生重大海关事件的翔实梳理和全面考察,及对相关重点海关人物深入细致的剖析与探讨,深刻揭示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如何式微以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并以管窥豹,折射海关视野里风云变幻的历史镜像。诚如《看历史》主编唐建光先生与笔者交流时所言,海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主题,惜乎有关海关史的普及读本存世不多且多有舛误。本书将以笔者多年来探索中国近代海关史的心得为基础,运用隽永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和翔实的史料,结合本人及中外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为读者勾勒出民国海关历史的发展概貌,使其领会海关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虽然是民国不同时期海关事件的掠影,但通过对所掌握档案史料的系统整合,在整体框架上注重民国海关史的连贯性,再现海关主权逐步收回的艰难历程。“用黑色的眼睛,发现彩色的历史”,这是《看历史》的办刊理念。海关视野里的历史镜像,是否也是斑斓的彩色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