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念

出版日期:2016-7-10
ISBN:9787508662024
作者:傅志远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傅志远,外伤急症外科医生、台湾外伤医学会副秘书长、网络红人、作家。他是活跃于网络世界的“Peter Fu”,是现实生活中的“傅医生”,是医学生口中“刀法利落,带杀气的好老师”。行医多年,始终奋斗在救治外伤与急重症患者的一线,见证生命的力量与奇迹,同时深刻观察人性。历任多家医学中心主治医生,目前服务于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并对医学教育与临床研究充满热忱。
他以笔名 Peter Fu 经营的人气博客“急症外伤外科的大小事”,获得“2011 年第六届全球华语博客最佳生活综合类头等奖”,粉丝超过200万。他的“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道尽外科医生在生命第一线所见的甘苦冷暖,同时深省医疗体系的挣扎及医患间的纠结关系,皆获得热烈反响。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良医典范  /V
作者序 人生总在选择中前进  /VII
第一章 当医者成为亲人
真正的痛 /003
不敢负责的该负责  /011
换位思考 /021
同行相忌  /028
是医生也是父亲 /035
视亲犹病? /042
第二章 当患者有了选择
逢场作戏 /051
抢救或解救  /058
越专业越恐惧  /066
是婚姻还是交易?  /073
宠爱与溺爱  /081
证人变被告  /086
消费者的时代  /095
以身作则  /104
第三章 做好医生,是种选择
谁是好医生?  / 113
外科医生的妻子 / 120
是误诊还是误会?  / 130
医疗外的决定  / 142
投其所好  / 152
医者的好意?  / 163
对症下药  / 171
后 记 从医而终 / 181

作者简介

“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是傅志远医生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生病,也都有可能面对亲人的生病,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高昂的医药费,我们该如何选择? 在“生命三部曲”之《生死一念》中,奋斗在生命第一线十几年的傅志远医生,记录其所见所闻,审视了医疗体系的挣扎及医患纠结的关系。从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主人公经历的一切我们可能都经历过。《生死一念》不只是别人的故事,也映射了你我的生活。
“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比纽约畅销书阿图•葛文德三部曲《最*后的告别》《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更贴近中国读者,《心外传奇》作者、著名医生李清晨称其“直指人心”。“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没有《只有医生知道》的专业知识,有的,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医生,会做手术的作家对人生无常,生死一线的深思。


 生死一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生死一念》,是傅志远医生的第三本著作,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生命,或许是因为他也开始经历了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痛。自己痛过了,才更能同理地感受众生之痛。如他在《真正的痛》一文中所写,同样一件事,在旁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发生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时,那种感觉才是刻骨铭心的“切身之痛”。再如同他在后记《从医而终》中所说,这本书没有过去义无反顾的执着,亦不再只对人性的黑暗灰心失望。世事总有一体两面,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有不同的面向,故事的结局只看剧中人如何选择。以及《不敢负责的该负责》一文,探讨关于签署“临终不急救同意书”,很多人都知道签这个是对的,但都不敢签。而当劝病人家属签署此同意书的医疗人员轮到自己要签时,心中的感受就是:“这份文件已经不知看过多少次了,过去我常嫌家属做决定慢吞吞,没想到现在轮到自己面对,才知道签名这个动作竟如此困难......”凡是签过的朋友,都知道那种痛,似乎是自己终结了亲人的生命。还有《同理心》一文,也是诉说同样的状况与心情。还有傅医生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当幸福随手可得,往往不被珍惜;反而失去后,才知道它的可贵与得来不易。人总是寄望遥不可及的未来,忽略身边的人事物。以为这世界会依着自己的期待运行,可惜事实总非如此。而《证人变被告》则探讨当下的热点问题——现代紧张的医病关系。傅医生感叹并提出疑问:“医师的职责是救人,但是否没救活就算是失职?”我们知道,在实务上,医生跟病人之间,考虑的已不只是维护健康、治疗疾病这么单纯,与整个社会环境一样,这还牵涉到保险给付、法律诉讼、公共关系等等非医疗因素的介入。其实,医生是个很辛苦的职业,他们不是神,他们也是人。虽然大家表面上会认为他们的薪水不少,但事实上他们付出的时间、精神与体力,绝对和薪水是不成正比的。规律的上下班、用餐与睡觉。对他们而言都很难、很难,还要小心翼翼面对因为不信任而产生的各类医疗纠纷。如果可以给这些身处夹缝中的医生,多一点信任,多一些支持,多一丝感激,他们才可以全心全力的治疗病患,而不需要分心去担心、操心、烦心那些医疗背后所带来的人性问题。同样,医生能做到“视病犹亲”,知道自己的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影响,便会由同理心真正生出医者仁心。傅医生从不同角度看医患关系,告诉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将心比心才是缓解医患紧张的正解。
  •     现代人身上有一种很流行有很奇怪的精神状况,通常被称为“选择障碍”。晚饭吃什么,电影看什么,周末做什么,往往都是选择障碍容易爆发的时刻。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似乎就只有抛硬币了。如果只是无关痛痒的问题倒也还好,但如果“选择障碍”发生在性命攸关的事情上,似乎就不能靠抛硬币来做决定了。这样的状况在医院中最为常见。现代医学的进步,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治愈可能,却也将许多选择题抛给了医患双方。小到手术方案、手术时机的选择,大到“病危急救”这样的步骤要不要进行这样“生死一念”的问题,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这些选择,看似取决于人们对事态本身的判断,实际上却拷问了更多深层次的内容。傅志远一生的随笔集《生死一念》,便是这样一部讨论医院中的“选择”的作品。作为傅医生“生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记录过“外科医生的背水一战”(《拼命》),又探讨过“白色角落不为人知的现实”之后,以“选择”为收束,从而阐明医生“必须要对抗生命的无常,更要面对变幻莫测的人心”的现实处境。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这样的作品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倘若纠纷源自误解,那么理解便是良方;而去了解一位真诚的医疗工作者的思考与苦衷,自然是理解他们的第一步。然而这样的理解,毕竟不是像理解与己无关的事端与情感那样容易。所以在作品一开篇,傅医生便写了自己作为“患者家属”的经历——他年幼的儿子突然罹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极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血液疾病,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即便是训练有素,专业知识足够丰富的医生本人,在至亲有恙时也难免悲痛和惶恐。好在发现及时,治疗方案合理,再加上一点点幸运,孩子很快转危为安,作者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正如卡尔•克瑙斯高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阐明的“人们终究无法理解自己不曾经历之事”,傅医生也在强调,自己也是通过作为“患方”的经历,才知道自己的责任之重,以及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尽可能去宽慰病人。但这并不能让他彻底消除自己作为医者时与患方的“沟通障碍”。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是一位母亲带着与同学打闹摔倒,挫伤手腕的孩子来到医院,在医生给出了“并无大碍,休养即可”的诊断后,母亲却十分气恼,认定医生是在敷衍了事,直到照过X光,并在不必要的患处打上石膏才满意而归。这样的事例看似仍然是由于“误解”而始,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难题。对于医生而言,他自然可以以“最高规格”对待每一位“疑似病人”。但倘若他真正为患者的病情本身着想,他所选择的只能是“最优方案”——不疏忽,但也不过度和多余。可对于患方而言,这种“最优”,譬如少开药,少做繁琐的检查的处置方式,却可能令他们感到不安。他们的选择往往要基于“心安”——矛盾由此凸显。事实上,“选择障碍”的根源,往往是可能要担负的责任。人习惯于为自己“脱罪”,可是这种“脱罪”的本能,遇上了生死攸关的状况,便很容易产生尴尬的矛盾。医生是专业而冷静的,但他们的冷静又会很容易被解释成冷漠,至于他们的无能为力,又极可能被追究成怠慢失职——这是自私者的特权,是怯懦者的天赋。医生的天职,终究是救死扶伤。可是在明码标价的医院里,医生的职责,除了与疾病和伤害作战,是否还包括令“顾客”满意呢?这大概仍然是一道选择题。这道题医生要做,患方同样也要做。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多些了解
  •     应该是实录。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医院背后的程序,为以后不得不出入医院做点准备。
  •     三部曲看完对医生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感动有无奈,有伟大又不堪。纷繁的社会,保有一颗善良的心,对生命敬畏之心。医生尤为重要,病人生和死之间牵线的人。
  •     万事需严谨啊严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