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星球》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229094801
作者:【美】亚当·名特
页数:265页

垃圾,废物,破烂儿,统统告诉我密码!

垃圾,废物,破烂儿,统统告诉我密码!——评《废物星球》在某个星球上,穷人偶尔吃过一顿美食后,常默念,不去拉,不去拉,肚子一直这样鼓鼓的该多好!很可惜,一觉醒来,又会饿。因为这世界就是不断合成和降解过程,造物主造人之初就设定好了,吃东西,只是为了降解食物。生产东西,必然产生垃圾。所以,别怀疑了,你就是一个垃圾桶。不必自卑,因为你一觉醒来,你会诧异的发现,在你伟大的国度里,垃圾无处不在。打开电视,各个卫视里播放的都是横店垃圾场影视出品的抗日神剧:历史场景都是油漆未干的,抗日打仗士兵衣服都是暂新的;红军女战士都是浓妆艳抹的。关了电视,你去网购,首选淘宝垃圾电商,你买回一堆生活物品。花花绿绿的饮料,糖果,饼干,可当遇质量问题,你要求退货时,十个客服可能给你十种不同解释。还是出去走走吧,大粪泡臭豆腐;硫磺熏辣椒;铁板福尔马林鱿鱼;麦当劳肯德基;垃圾食品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任君品尝。想远足的话,你可以去看海,渤海湾被多家化工厂原油泄露,变成亚洲的“死海”。 你不会游泳没有关系,一层一层绿油油的水藻,会把你稳稳托起,绝对沉不下去。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过不了多少年,黄海东海也会变成死海。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你默念,赚钱最要紧。回去炒炒股吧,纵观历史,炒作垃圾股是最一本万利的,几块钱的股几个月就会翻好几倍的,当然了,一不留神就会跌好几倍,所以,焚香祈祷是必须的。故乡的小河承载了所有的童年回忆,当你趁出差回家探望的时候,是否会发现,她才已经死了,到处是垃圾,肮脏发臭。可喜的是,在国内,垃圾除了可以在飞机上,泼向空姐,要求其为你脱裤子以外,还有大用处——《废物星球》会告诉你。捡垃圾是一项神圣的产业,应该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捡美国垃圾。据说中国在七十年代捡到一枚美国人的无人侦察机残片,然后回来大力研究,我们的航天技术也突飞猛进了。若干年前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有一枚没爆炸的激光制导炸弹,被拉回了国内,我们从此也制出了类似的导弹,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山寨手机,高新电器,就不用提了,促使了非常多的民族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分析起来,这些企业的老板,早年多半不都是靠捡洋垃圾起家的么。是时候,需要改变了,从教育体制上,小学生就应该提倡“捡垃圾光荣,丢垃圾可耻”的基本方针;大学则更应加入垃圾学院垃圾系;鼓励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废品收购行业创业。《废物星球》就是一本再合适不过的创业指南。《废物星球》是全宇宙唯一一本破译了垃圾密码,让垃圾变黄金的“圣经”。 最后,让我们高举《废物星球》,深入全球化一体化的垃圾产业,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立志成才吧。

一门生意

一门生意随着年岁渐长,更了解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门生意。在中国来说,传统观念都是觉得收废品是不太光鲜的行业,破破烂烂,衣衫褴楼,只有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敲着键盘才是高大上的职业。但很多时候或许实际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哦~(我就不说会开挖掘机的工人收入了)其实收废品也一样,与其说是废品回收,不如说是资源再利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社会的贡献还更大。特别是全球国际范围内的交易,从废品中提取原材料的交易。书中提到2个的细节,让我比较感兴趣。1:船运的成本对交易的影响。有留意的话,其实都会发现早年国内市场上很多洋垃圾产品,显示器,打孔碟,游戏机等,这些都是国外的电子废品,运来中国进行二次回收利用。这些玩意,在中国还很受欢迎哦~需求市场巨大。但在看一下其他国家,如印度、东南亚等小国也同样欢迎这些洋垃圾的进入啊。但船运来回的成本决定船运公司不愿到该等国,因为满载一大货洋垃圾的船到中国后,回程时就可以满载一船make in china的货品回国进行销售,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也造就废品回收大国,船运公司从成本出发,是绝对不允许空柜的情况的,但美国能有什么东西能出口到中国呢?某段时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不少就是废品。。。别国没有中国这种世界工厂的优势了,制造业不景,所以船运公司都喜欢往中国运废品。。。2:与其说是废品,不如说是资源。二战时期,不少国家对日本实行资源的禁运,日本国小资源贫乏,怎么办?就是进口废品了。当然是有计划的废品。然后从废品中提取金属、橡胶等资源。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开采厂矿需要的技术和成本、政府的批文,可能分分钟比起从进口废品中提取金属等还要贵、繁琐哦。要知道早期国外处理废品的时候可是巴不得直接给钱人家清理走的,免得放着碍眼、占地方。早期废品进出口还是不用征税的。“一堆垃圾,还征什么税呢?”时过境迁,更多人认识到废品中的资源价值,现在废品进出口还要检测和征税。矿物和纸张等的税率不同,而且部分工业废料还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现在人人都说要环保资源回收。我觉得就像大航海时代,如果没有金钱,经济等因素,单单靠个人的道德情操,估计很难做到全民普及吧。记得好几年前,居住附近曾经为盖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闹得沸沸扬扬。当时觉得,这技术好牛逼哦,焚烧垃圾可以发电,干嘛不盖呢?现在想起,如果从经济学上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才是最愚蠢的做法吧。之前和人聊过,现在的公知靠写写心灵鸡汤,就可以靠粉丝打赏过日子。这种坐着赚钱的手法,俨成吾辈的效仿对象,但苦于多年不写超过500字的文章,而且不想写鸡汤文,只能先从书评中练练手,所以以下第一篇文章,以后慢慢会把之前所看的整理下思路,发表一下,记忆有误处,可留言指正。

隐形的、高利润、高风险、全球化的废品回收业的现状。作者是出身废品回收世家的美国记者。

本书体裁有点像纪实文学,作者以废品回收行业的美国记者的身份,结交了中国美国的许多废品回收从业者,以讲故事的形式,逐步把这个行业的全貌展示出来。作者的上两代都是美国的废品回收从业者。作者自己则是美国一个新闻机构的驻上海记者。出书的时候(2014年)已经在上海呆了10多年了。全书翻译相当流畅。我注意到的唯一的一处翻译问题是把“速8酒店”翻译成了“超级8旅馆”。以下是书中的一些信息和观点:1:全球回收也每年的营业额高达5000亿美元,约等于挪威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全球雇员仅次于农业的行业;2:相比任何全球产业,当今的回收业所具有的风险与回报相比即便不会更高,也算旗鼓相当;3:把满满一回收桶的废纸从洛杉矶运到中国,要比用电动车把废纸运到西雅图环保得多;4: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大量的货物,进口很少的货物,导致美国到中国的货船的货物运费比较低,导致美国运到中国的废品运价比较低;印度向中东出口货物较多,进口货物较少,因此美国的废品运到印度一定比运到中国更贵;5:在广东,人们把进口废金属做成了新产品,再出口给输出这些废金属的国家,台州进口的废金属则大多留在了中国,比如美国80-90年代散落全国的废电机,大多在台州废物利用(拆解或修理)后输出到了汽车、冰箱、自行车制造厂了;6:美国环保要求比较高,中国相对较低,后果是2000年美国的从废金属中提炼铜的工厂纷纷倒闭,中国则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冶炼国,并且拥有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环保达标的铜精炼厂;7:如今,废品回收业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永恒特征,与智能手机制造业全球化毫无区别,持久性也毫不缩水。

拾荒者说

印象之中那些走街串巷的声音大致有三种:一是货郎担式的卖者,针头线脑,粮油米面;一是提供服务的,如“磨剪子呛菜刀”;还有一种就是废品回收的,“收破烂嘞”。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房的鳞次栉比,前面的两者已经不多见了,只有后面的那种仍然能够听闻。或推着小车,或蹬三轮儿,出现在街头巷尾。如果没有《废物星球》,自己可能不会去关注隐藏在这后面的事情,只当他是寻常的事情。而事实上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嗯,没错,就是清晨那拄着杖翻捡垃圾桶的身影后面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对于这个熟悉的产业,很多人充满了偏见。几乎没有固定工作场所,没有干净的环境,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脏”。没有人会励志去从事这一行。这也就很能解释关于这一行业研究的匮乏。没有人喜欢脏脏的垃圾。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讲卫生,要爱护环境;可是现实又充斥着如此之多。作者有句话颇为震撼,“人越富有,受教育程度越高,扔掉的东西就越多。”既然避免不了垃圾的问题,那不如去直面它。作为一位洋“垃圾大王”的儿子,作者在这方面无疑有更多的考量,也有更多独具的经验。原料的需求、消耗、循环再利用三者相结合才是垃圾处理的王道。而利润则是为垃圾处理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中国是一个原料需求的大国,每年的需求中“一半的铜,超过一半的纸和近30%的铝”都来自于废品。循环利用的益处颇多,尤其是可以减少因开矿带来的污染与耕地的破坏,同时也可以节省相应的自然资源。当然在处理上,中国也有一段路要走。废品回收带来的二次污染不容忽视。作者在书中对于不同省份的处理情况予以了叙述,言语中充满了关切。很多时候人们常用蝴蝶效应来说明事务间的联系。对于市场而言,垃圾与之关系更为密切。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着晴雨表的功能,它比其他的原材料能更快的传导出市场的行情。合上书页,回味《废物星球》,行动应在当下。

废与不废:中国废品业深度考察与思考

如果没有屎壳郎,地球就是个大粪球;如果没有废品业,地球就是个废物星球。把废品业与屎壳郎相提并论并无任何不敬,只是从环保角度说明两者的相同贡献。而后者除了分解能力,更关注循环和再利用,因为其中蕴含着无数商机。美国财经记者亚当•明特出身于废品经销商家族,废品业的相关调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重心。明特注意到,美国的废旧圣诞彩灯、铝罐、塑料等纷纷流入中国,中国人通过回收利用、制造出价廉物美的产品,“Made in China”由此占据美国人的生活。废品回收业正是以这种模式走在全球化的前列。明特从2002年开始进行的关于中国废品回收业的系列调查报告屡获国际大奖,他撰写的《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得到国际传媒业的广泛关注。本书充满了丰富详实的材料和较可靠的各类数据、以及大量的原始照片,这些内容都是明特历年来实地调查所得,是一部关于中国废品回收业比较权威的深度考察作品。明特对几个废品加工业发达的中国城市进行了持续性的调研分析。早在2002年,佛山市南海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金属加工区域之一。2002~2009年,从明特第一次目睹工人们令他叹为观止的手工分离技巧,到这些废金属高度提炼后越来越多地变成工业原料,明特亲身感受到了这个地区经济的腾飞。类似的经济奇迹也发生在浙江台州,这个偏僻的海边小城在最近十几年迅速成为摩托车行业龙头,以及汽车零配件、发动机重要供应区域,明特的调查指出,台州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进口的废旧汽车回收业务,极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而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作为台州人,我基本认可明特对台州的调研成果,但是明特说,台州的根基就是废品再用,没有进口废金属,就没有吉利汽车,就没有汽车零件制造商,人们只能以耕种为生。这个说法太过武断,废品再用是有效途径而绝非根基,这是台州人的生意眼光精明所在,台州工业不会长期捆绑在依附别人的身上,尤其要摆脱低级的粗加工产业链,吉利汽车在2010年一次性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品牌就表明了,台州工业对于长远未来的考虑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另外,台州产业结构层次丰富,渔业、商业、旅游业等都很发达,绝非明特所说的没有废品再用就只能以耕种为生。明特的此类谬误并非仅仅出现在台州工业的相关阐述部分。整理全书的行文脉络,明特有一个很鲜明的思想,就是他认为,中国依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废品得以进行的回收业务,正是中国人利用国际市场差价套利的大好机会,因此他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一种心态,觉得美国人白白错过了机会而让中国人占了大便宜。事实到底如何?废品回收有个极大的特征,它需要拆除、分离、挑拣出有用的部件,这项精细的工作几乎大部分都只能依靠人工完成。据《人民日报》2014年7月的一份报道,美国制造业的人工费是中国的6倍。美国资本家不笨,中国人也没占便宜,中国需要大量资源,而美国需要解决产品遗留,这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商业行为。如果一定要追问谁占便宜,试问:随着资源而来的有没有“洋垃圾”呢?明特完全回避了关于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垃圾”的问题,即那些毫无可利用价值、或许还隐藏着巨大毒素的真正的垃圾,整本书没有任何一个反面案例,所能看见的都是美国把“不废”的“废品”低价卖给中国,而中国人因此富有的许多例子。全书的整体基调,着眼于对中国的实地考察,但是明特的视角是完全美式的。这让明特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一些盲点,比如他对于文安县塑料回收业被叫停的看法就很有见地。中国需要再生塑料去制造从手机到咖啡杯这些东西,简单地关停并不能让这种需求消失,反而只会让加工商分散到其他城镇,继续着危险和高污染的加工生产。明特的看法很有道理。全部关停其实是一种“懒政”,区分对待、就地整改,的确更麻烦,但整改是对大局更有利的措施。中国的环保工作还需要更深入的开展。就像前几年轰轰烈烈地搞过的禁止使用“塑料袋”活动,现在除了超市禁用(每卖一个塑料袋,超市都有利润啊),这种“白色垃圾”早就死灰复燃、随处可见了,中国行政举措的持续性需要追究,中国公民的责任心也需要长期培养。这是明特的美国意识给我们的启示,但很可惜,完全美国视角同时也让这部本来可以更好的作品表现出一些走马观花式的草率。比如,明特多次赞叹中国工人手工操作的高超技巧,但他对于这种技巧的养成过程、还有工作环境的描述,明显缺乏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是屡次通过强调这些工人比普通工人稍高的工资来表明废品回收从业者的钱途。这使得明特表现出冷漠的数字理性而缺乏深层的人文关怀。我想起彼得•海斯勒(何伟),同样是对中国的考察,《寻路中国》、《江城》所获得的赞誉实至名归,便是因为何伟深入中国民间,怀着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写出好作品。与他的这位美国同胞相比,明特的差距表现在思想上,表现在缺乏普世的价值观。20世纪60年代,废弃汽车问题就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危机。美国也曾经搞过大规模的废品循环再利用,但相关法案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先后夭折。如今美国本土对付废弃汽车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切碎然后挖地掩埋。显而易见,这会给环境埋下多大的隐患。废品回收是个高污染的产业,书中提到的很多中国企业直接向河流排放污水等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时刻注意环境问题。站在环保的角度,从源头而言,我们更该考虑的,应该是减少废品的制造量,尤其是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不可回收的东西。循环再利用是一个方法,但我们都知道,很多工业产品及部件是完全无法再利用的,重金属对土壤的破坏很难修复,地球的生存环境正遭受着持续性的破坏,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手机、电脑、汽车,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总是频繁地在更新换代,它们就这样快速地变成了“废物”。当越来越多的“物”很快就被“废”掉,即使废品回收行业再怎样努力,也肯定远远超过地球自身的恢复能力。如果消费主义横扫全球,如果人类不克制自己的物欲之心,那么,我们的地球就只能真的成为“废物星球”了!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类书籍。喜爱具有知识深度、逻辑严谨、思维周密的书籍。转载请先联系本人。

垃圾矿山《废物星球》

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习惯了把报纸和书本还有各种饮料瓶易拉罐收集到一起,然后叫来收废品的去卖掉。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垃圾回收业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废品回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行业,而且还在飞速发展中。回想小时候,牙膏皮可以卖钱,废铁可以卖钱,我们小孩看到这些东西就会捡起来带回家,放到一起,准备卖掉。当时铁很值钱,所以经常有胆子大的孩子去偷铁,凡是铁做的东西如果不注意保管,很快就会消失,被人偷走卖掉了。这本书里面讲的是垃圾的故事,讲的主要是美国的垃圾,因为生活的富裕,所以收入越高,扔掉的垃圾就越多。我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垃圾,除了极少的果核果皮,几乎没有垃圾,当时连塑料袋都没有,废纸都是要点火升炉子的,几乎一切东西都不能扔,都要循环利用起来。这都是因为当时太穷。而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扔掉好几个垃圾袋,各种包装太多了,买的东西也太多了,要扔掉的东西也太多了,当然还是没有美国多。书里称美国为废品沙特,呵呵就是废品大国的意思,美国人扔掉的东西和中国比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美国人力成本太高,所以没法向中国这样分类回收,所以很多垃圾就进入了填埋场。不过当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中国开始制造,并且出口到美国,美国的垃圾也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矿山,中国太需要这些垃圾了,购买这些废金属,可以减少开采多少座矿山,对环境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当然中国的商人买这些废金属,完全不是从环保出发的,唯一的理由就是能够挣钱。如果不是因为能从中获利,任何废品回收都将变得不可能。这也设计到技术的发展,原来美国到处都堆满了报废的汽车,后来美国人发明了针对废汽车的拆解机器,不再使用人工,这才使得让废汽车变成金属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买卖,原来到处乱扔的废汽车,才变得可以卖给回收站,于是美国的废汽车就再也看不到了,这就是商业的力量。中国制造的产品卖给美国,美国人用完了扔掉,然后作为废品再卖给中国,这就完成了一个物质的循环过程。现在中国的废品商人们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开始到美国去收购废品回收站,这些中国人更懂得中国人会如何利用这些废品。废品行业看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未来的朝阳行业。

迷途探往,歧路前行,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人类死后为什么要为之营造坟茔呢?人死之后本来便会自然降解,将不易降解的东西埋到了地下,挤占本来便不宽裕的活人的生活空间,又何其忍也!国人古有厚葬的传统,那个时候的从简,不是节俭,不是量力而行,而是寒酸。说着是出于对死者的厚意,不过只是为着活人的堂皇罢了。但如若只是想要有个可以凭吊先人的地方,那么烈士纪念碑或者是骨灰塔之类的地方就很能够满足需要了,甚至如果按旧时风俗在家中的一角供上牌位的话,连这些大型建筑物都可以被省掉了。相对墓地这样的死人挤占活人空间的奢侈品而言,我不觉得树林或者草坪这样可以提供给人类更好呼吸环境的绿地,会是在浪费空间。认真想来,人死之后那些耗资不菲的地面附属物,倘若设计得美观,几个世纪以后的人们还能以此来研究研究当时人们的建筑审美情趣,倘若连设计得美观这一优点也无的话,真不知其存在的意义了。是以,我若死去,……不愿有着洁白大理石的墓碑,精美细木的棺匣,裸葬于地下上面种上棵树便好;又或者觉得被虫蚁吞噬的自然降解过程过于残酷的,不妨火化成灰烬,埋藏于地下上面种上棵树依旧是很好很好的。除此之外,我对垃圾填埋也非常的反感,甚至思考后发现,还要更甚于对土葬的抵触。毕竟人死万事休,只要不是水葬的方式,隔着棺木的话很难涉及到污染水土。但是,垃圾填埋却会。说起来了,和塑料相仿,某些金属甚至岩石之类的东西自然降解的速度也是奇慢无比的,为什么人们反倒不会厌恶这些东西呢?这样看来,与其说人们讨厌的是不能降解,还不如说是讨厌污染才对,因为后者掩埋在土壤中几乎不会污染到水土,前者则不然!不能降解的东西是讨厌的,虽然人类一直孜孜不怠的在制造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不过人体的本身废弃后却是无不可降解的。诚然,那些塑料之类的化学造物即便是警告式的归类到了不可降解的范畴,但其并非是真的不可降解的,只是填埋后自然降解的时间过于漫长到动辄数百年以计,还会持续不断的释放污染破坏水土。相反,人类填埋后很快便会自然降解掉,化为肥料滋养大地,至少从这点来看,和人类的造物相比,人类其本身倒是要更加环保一些的。这些由人类一手制造出来的废弃物就像是不容易利用起来的尾矿,它们可以是原材料,也可以是造成污染的垃圾。甚至,随着可供开采的资源日渐稀缺,或许有一天,人们不得不回头将今日漫不在意的填埋在地下的东西再挖出来,细心的分拣再利用,并为填埋期间内所造成的耗损而痛心不已,……恶毒点想的话,这天或许并不会太遥远!说来惭愧呢,和书中作者主要关注的那些高大上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原材料、二手的家电等电器不同,我接触最多的洋垃圾还要数那些垃圾衣服了。这事还得从我的母亲身上说起。因为不顺心的缘故,这位一贯有着异常的购物热情,习惯性的用疯狂购物来发泄心中的不快。每次血拼归来她总会带着几大包的自己以后几乎不可能会出去的衣服回来,为了能够用钱包里有限的钱买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比起档次的如何,自然更在乎的还是价位的高低。衣服越便宜越好,不管这样的衣服穿不穿得出去,能够买得更多就够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她有病,但直到后来看了一些介绍心理方面的书,我才知道她是真的心理有问题。她的这种购物狂的表现根本性的原因只是在填补一种心理上的空虚。好吧,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那些专门开店卖二手衣服的。和美国那些救世军之类的济贫商店不同,可能我们国内的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条小巷,巷弄里家家都是开店卖旧衣服的,而这些衣服不是我们会在美国的二手服装店和旧货市集上找见的古董衣,而是,没错,——洋垃圾!据闻,在某个遥远的南方沿海小镇的海滩上,堆得到处都是,商家们10元或者5元一大包不挑货的购进,小镇上还有一条龙产业负责的整旧如新。遗憾的是,迄今我也未能亲眼目睹如此盛况。在更久以前,电视上还没能够爆出洋垃圾服装问题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购置回来了大批量的这种衣服,因为足够便宜,可以充分满足她一次买上几大包的购物欲望。而再然后,没过了几年电视上就爆出了洋垃圾衣服的事情,我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些看似品相很好,店家们口中大多都是商场里的样衣或者库底子,顶多是买衣服的人试穿过的服装,根本不像是他们说的那回事儿。认真说起来,即便不算心理上的反感,这种洋垃圾的衣服和黑心棉的产品也没差哪去了吧。总之,都是不知其来源安全与否的,天知道这些东西的上一个主人是不是什么传染病的患者。当然了,更理智的想来,再怎样暴烈的传染病或者寄生虫也无能在辗转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的漫长或者不那么漫长的时间里,在高浓度的消毒液和高温定型之下依旧坚挺的存活啊喂~那为什么电视上还要说得如此的耸人听闻呢?只能说,埋藏在人类看似随意行为背后的深刻原因,是更多复杂的利益纠葛。在重新使用给某些人带来利润的同时,也自然的损害了另一些的人收入,——前者是二手商人,后者是新产品的制造者!扪心自问,如果不是特别差钱的话,明明可以买到最新款的产品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很少是会有人乐意选择二手产品的;但是,如果你能够以很廉价的价格买到还很好用的东西,在你的收入还不能够满足消费欲望的情况下,只要安全是有保障的,你还会因为某些心理上的因素就非新产品而不用吗?可如果消费者们没有了其他的选择,情况又会如何?那些来自某些遥远的发达国家处处彰显奢华的购物中心节庆装点用的彩灯,漂洋过海的来到了地球地球另端某个发展中国家某个穷乡僻壤的乡下地方的空场上,被焚化熔炼出里面的金属……本书将焦点集中在了废金属上,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这个行当的历史久远,“在这个行业尚未成为“绿色”产业,亦没有被冠上任何思想体系、意义和目的”的时候,甚至,在人们第一次化剑为犁尝试把犁卖出去的时候,这个行当就出现了。通过书中的故事作者很好的为我们解释了,为何是中国会成为美国可循环再用资源的目的地,以及为何这是一项对环境保护的有利之举。现如今,废品回收业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永恒特征,只要新的物品在一个地方被制造出来,在另外一个地方被消耗和扔掉,就会有专业企业把这些废弃物转移到某个地方,让这些东西以作为原材料发挥最大价值。“这些全球化废品流向何处,都取决于谁的需求最强,谁的运费最低。这种现象存在的证明无处不在,”(P.86)出口是一个选择,填埋是另一个选择。如果中国不再购买美国的可回收废品,这些东西就会开始流向垃圾填埋地。“然而,若没有利润刺激,没有任何道德体系会把旧啤酒罐转变成新啤酒罐。无论多么可持续发展或绿色环保,全球回收也都纯粹依赖消费者购买用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原材料需求、消耗和循环再用三者之间牢不可破的联系是随后章节里的主要主题之一。”(P.6)虽然早就发现这些年塑料瓶的回收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了?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却一直不明白,看完书后才终于知道,原来不是废品回收的再不需要塑料瓶了,也不应完全归咎于外国进口或者说倾销的“原材料”太多,整体上拉低了国内废品的收购价。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现在国际上的整体形势就是如此,会心一击的是现在石油价格也跌了下来,再生塑料就得跟着降价┭┮﹏┭┮因为个人从书中获益良多,所以特别希望通过此书,能够有更多的人像作者一样,深深的意识到这个行业中存在的价值,为之深深的自豪。但令人遗憾的是,至少在这个行业以外的人,特别是环保团体,并不热切支持废品回收贸易全球化,他们认为这是转嫁问题,是倾倒,是在鼓励污染。事实上,对有些环保主义者来说,重点不在于是否是可循环再用的废品;而是,不能让废品流入发展中国家,以免他们使用污染和危险的方法进行循环再用。这种想法非常荒谬。“禁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可循环废品根本无法改善这些设施的标准。糟糕的环境只能是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而改变,而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营养充足和洁净水源等,他们需要首先解决这些问题。”(P.251)。虽然,对于大多数美国人和其他生活在富有发达国家里的人来说,循环再用已然成为一个必须履行的环保义务和责任。但对于那些生活在经济不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而言,这就是桩买卖。或者,这些人根本算不上是有选择,或许已然是最好的选择了。生存还是健康?于书中作者将一一引领我们去直面这些妥协之下的选择,但不管怎样说,取缔都没办法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取缔!而是规范化!而且,现实就是如此,并不是因为是人们应该做的事,就会理所当然的付出劳力去做。而是先要有足够的利益让人心动,否则就会像禁止农民焚烧秸秆一样,没人不知道这么做不对,但那又怎样?没有任何的利益,就没有足够的驱动力。所以,即便政府三番四次的下令抓住了就要严惩,也没见烧的有多少见少了。只能说在人类的道德水准还未有普遍性的提升之前,“没有了经济利益,没有了原材料的供需,循环再用不过是美化垃圾的行为而已,毫无意义可言。毫无疑问,循环再用比把废品扔进焚化炉好,但比不上把可以翻新的废品修理好。如果你受不了废品填埋,那么你就应该这么做。”(P.260)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或者说才是更好的,归根究底,“这个问题不应该由发达国家富有的废品循环上来回答,而是应该由发展中国家需要原材料的人来回答。”而且,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有些东西,我们以为是可循环再用的,但其实往往不是这样;没有一样物品是百分之百可循环再用的,有很多东西,包括我们认为是可以循环再用的东西,其实都无法循环再用,……旧物再利用,循环再利用,减少整体的消耗才最可取。“如果你的第一优先目标是环保,那么循环再用只是每个美国小学生都学过的那个著名金字塔图表顶端的最佳选择:减少使用,重复利用,循环再用。”(P.6)诚然,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而且我们走的路子也未必是正确的,但我们还是要一直走下去,向前行,不会也不能停下来反思——


 废物星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