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木斯塘》书评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212064808
作者:李遥岑
页数:264页

在旅行中寻找爱的奥义

如果我再次上路,我会记得带上这本书,无论是不是去木斯塘。有的旅行是为了探秘,有的旅行是为了记忆,有的旅行是为了舒缓生活的压力,有的……不论一开始是什么样的理由,在路上你总会发现不同的自己以及不同的别人。大部分时候我们身陷杂芜世事无以自拔,渐渐将自己和他人的面目模糊一处。有时想,若是自己的灵魂从空中俯视,可能都难以从行色匆匆的众人中找出自己——因为所有人都低头打着哈欠翻看手机,或者脸上带着漠然的神情穿梭往来,你或者我,有什么不同,谁会关心?而旅行将带给我们的最高奖赏就是自己的本心。无论是坐在城外的湖边静静看落日熔金;还是跋涉在山巅上抬头看到苍鹰飞过晴空;或是把手掌贴在古老岩崖上神佛的雕像上试图触摸时光和信仰的力量;甚至是在他乡的逆旅中看雨丝敲打玻璃窗,渐渐模糊了一切灯红酒绿……都会让人觉得在无人相识的彼方竟然是最贴近自己心灵的此乡。回到本书,作者并未花太多的笔墨去描写木斯塘王国的美景,恐怕是因为造物主神奇力量与千百年来神佛信仰打造的秘境王国除了亲临去感受,去看,去呼吸以外难以描摹。这也就让本书,与其说这是一本木斯塘王国的游记,不妨说这是一本在旅行中发现爱的寓言。桑桑,灰灰,青儿和Jason,他们四个人怀着不同的心境来到木斯塘。他们有人倾其所有的寻找答案;有人在旅途中渐渐去面对自己从不曾直面的疑问;有人微笑地在等着给人解答;有人怀揣着残忍的答案不肯说出……他们相遇,而后同行。他们一起翻过那些艰险又陡峭的垭口,看过了那些美丽又纯净的风景,在漫长的旅行中,他们试图了解对方,而更多的是在审视自己。自己曾经畏惧的,曾经后悔的,曾经疑惑的,曾经心动的,曾经爱的……那些东西到如今是否还是那么重要?抬起头看不远处静静笑着的旅伴,愿意陪伴自己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他是否曾畏惧,曾后悔,曾疑惑,曾心动,曾爱过?读书的人未必有机会亲临木斯塘,但我们或多或少都可以自这四人中发现自己。或者是纯净美好如青儿,或者是聪慧了然如桑桑,或者已心止似境如灰灰,或者是狡黠深沉如jason,这旅行的故事一页页看下去,好似自己也从这繁琐乏味的生活中抽离,随着身边你最希望的那个旅伴去寻访一个雪山深处的神秘的国度。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最像是桑桑,却最喜欢青儿。青儿是少女的心境,她敏感,任性,琉璃似的纯净,她要的爱情是海边阳光幻化出的光晕一般的美好,为此她几乎可以纵身跃入漆黑的深潭,只愿拥抱一轮明月。所以,她要的爱情也唯有远离真正生活的世界,踏入幻梦到不真实的木斯塘才能拥有,一旦回到这个世界,光晕一闪而没,雾霾遮避一切。而桑桑是聪慧的,她可以指出青儿感情上的虚幻,可以看出Jason的想法,可以去体察灰灰的情感起伏,甚至是去琢磨向导的心理……她怀着很多很多细微的触角去感受这个旅途中的新世界,但她始终清醒,这里只是旅途,彼方才是生活。字里行间,常常觉得灰灰戏谑却温柔的目光落在桑桑身上,但全书读完,也很难找到作者对于他们之间感情的解释,最多也无非是用一句朋友问过她的话来表达:“你认为你们之间是纯洁的友谊,你觉得对方也这样想吗?”不由掩卷而笑,作者真是剔透极了的人。这是最好的方法,不伤害挚友,不伤害爱人。点到而止,请君自猜。只是这样未免有些可惜,去到了那样与神接近的地方,却不曾在高天流云,清风朗月前彻彻底底地叩问自己的所有心意。当然,也或许,作者早已洞明,却不好说与我们听。

孤独的路上请放声歌唱

于我而言,一本书如果让读者有带入感,或者在书中找到“另一个自己”,我便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孤独的路,没有尽头》便是这样,它真实的会让我有些痛楚感,但却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刺痛就存在现实之中。同时,我又感受到了作者桑桑足够的真诚,虽然她表达的情感隐晦而含蓄,但是读到那些写进心里的句子,不得不感叹:多庆幸,这样的心情有人懂。多难得,有人替我写出了内心的台词。或许这个感叹显得矫情, 但是,这份矫情却又是真真切切用爱堆砌起来的,是一心一意的力量浇灌出来的。如果你愿意用心做一件事,心无旁骛不带任何目的性地完成它,那么你自然会理解这份矫情。先说说木斯塘这个地方。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深处、秘境、禁忌、达赖叛军……每一个关键词都闪烁着诱人而迷幻的光彩,似乎在召唤好奇的人们前往。不客气地说,旅行让太多圣地变成了“剩地”,失去了最原本的模样和风情。庆幸的是,木斯塘现在仍是还未被开发未被商业化的一片净土,那里有古老而风雅的建筑,沉睡百年的良辰美景,灵性而隐秘的风土人情,质朴而安详的人民。在这片平静丰沛的土地上,谁能想象它百年的沧桑和深邃?桑桑说,脚下的这片土地,如果我不曾亲自到来,不曾去追溯它的历史,我无法想象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的,出发,或许不带任何目的,但在路上,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探索的力量。旅行。如今这个词泛滥贬值到让人不爱提起。似乎与之相关的无非就是恣意收罗、展示、标榜,深层次一些的便是独立、勇敢、挑战等等俗不可耐的标签。桑桑在前言里说:“回家的路才是旅途。”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旅途,不可重复,不可辜负。每一次旅程,脚下的路相续不断,既无归处,又无终点。我们片刻的收藏和记忆只是为了丰富人生这一刻的时光,可当旅人的内心丰盈满足,已不在乎收藏的意图,而是化作内心深处的滋养,在回归的道路上更好前行。当梦想与现实并肩,许多人选择冒险,坚信只有在路上才能自我救赎,只有旅行才能找回自我,只有走出去才能证明我与世界亲密无间。然而,梦想与现实并不冲突,生活并不是非A即B的极端,走出去并不是唯一证明自我存在的方式。不被世俗束缚的人固然勇敢,但能把命题作文写好的人更值得敬佩。起程前往木斯塘是桑桑的无心之举,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那个到访者寥寥无几的地方。她担心那里荒凉的只看得见悬崖沟壑,却不曾料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挪威的森林》中写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我们做一件事希望它最终呈现圆满,但不意味着圆满是它唯一的终极目的。更有意义的是过程中的一心一意,即便这一心一意可能不那么完美,可能有些瑕疵,但是它虔诚而有力量,生机勃勃而充满希望,甜蜜且独一无二的。人生如旅途,却又不及旅途那般轻松。脚下的土地再深刻也不过是暂时停留,而人生再平静也停止不了内在的暗涌,需要更长更久的不卑不亢的探索前行。每个人都不喜欢重复过往,但智者胜在即使重复过往,也会窥探到更深更广的空间,得到不同以往的收获,以此成长。就像书中的桑桑、灰灰和青儿,他们不止一次去过木斯塘,意义何在?与很多旅行者不同,他们不以数字来标榜自己走过多少地方,但他们每走过一个地方,认真思索脚下的土地,他们把真诚的心留在这片土地上,不带遗憾不带悲伤地回归。自此之后,一朵石缝中的小花也成了最美的风景,生活中的奇幻美景无处不在,重要的不是眼睛看到多少,而是心感受到多少。有着怎样的心,便看到怎样的风景,怎样的人生。所以,即使在这接近神性的木斯塘,即使有一股肃穆清扬的力量,即使隐伏着悲伤和苍凉,他们仍有蓬勃的力量和寻找爱的梦想,化作欢乐,为这旅途为人生而歌。禁忌之地的神秘把爱情烘托得尤为深刻,哪怕这份爱情在世俗中不被认可。很多人说仿佛自己就是书中活生生的人物,那些爱与恨,感同身受也深入骨髓。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他们的影子,桑桑活泼调皮却又理智客观,青儿细腻敏感却难掩天真剔透,灰灰大大咧咧却不失男人的担当与果断,而看似冷酷寡言的Jason却有着最充沛的情感和不打折扣的真诚。当然,他们都害怕孤独,但又不得不面对孤独。爱一个人最需要的不是爱,也不是冲动,是一份勇敢。这份勇敢或许让孤独溃不成军,或许能把时间化敌为友,或许能把世事看穿,但不披上这件勇敢的战袍,谁都无法预知未来。对我来说,爱一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自身的妥协、进步与成长。当这份爱让我看到自己的漏洞、不堪和荒唐,当这个人让我看到自己的不安、怯懦和疯狂,我不再逃避。在这之前,我可能会狠狠推开这样的自己,不允许那么多污点成为我的标签,但现在我已坦然接受,我不会扔下这个满是缺点的小孩,我接受她,爱她,更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她,同时,我也要让她直视这一切丑陋,去面对,去学着无畏。找到自己,才算回归。当我们奋不顾身去爱一个人,全身心投入的时候是幸福且满足的,这种幸福与满足是自给的,而不是他人给予的。疼痛与喜悦并存的感情令人迷茫,当焦躁和苦恼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或许我们应该选择告别。失去不可怕,失去耗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人不可怕,失去自己的心才可怕。于是,当我们窥视到真相的时候,我们的直觉回归了,它指引我向前,看清了一些人与事,学着放下,学着告别,无疼痛感,无撕心裂肺,只是平静而平和地完成一个仪式,一个解脱自己悲伤的仪式。至此,才明白,孤独的确没有尽头,但孤独是那么不值得一提。所有的答案不必费心寻找,在我们自己这里。景色渐入佳境,爱情在那一刻得以绚烂永恒。这一路,前进、相遇、探索、好奇、禁忌、寻找、觉醒、回归,覆盖了这旅途上的时光。雪山之下、悬崖之巅、佛诞之地、晨雾之光,渲染了这陌生又熟悉的异乡。救赎、解脱、逃离、蜕变告别了这次独一无二的寂地之旅。苏醒、回归、重生、平和开启了下一次还未起程的等待。这本我反复看了七八遍的书,从第一次看落泪,到最后一次看落泪,我找不到恰当准确的词来形容我的心情,好像怎么比喻都不精准。我说这心情真像准备出嫁的姑娘,紧张害怕却又满心的甜蜜欢喜。或许是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是这一路荆棘丛生,它的来之不易,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它的问世我的成长,密不可分。想起那夜,晚风微凉,天空静谧沉默。几日来压力之大,太多的情绪堆积在胸口,每天在欲言又止和呼之欲出之间徘徊,最后只能默默地敲碎了咽到肚子里。拔地而起的委屈像迷路的小孩儿,惊恐害怕又迫不及待想要回家。给朋友打电话,还未开口,他便敏锐地嗅到了我的悲伤,在灯火辉煌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极力掩饰的难过轰然倒塌,死要面子的摩羯本性促使我低头快走,尽管很快擦干了眼泪,可是心里难过极了。这漫长的岁月里,无数次的推翻重建的背后是等待和沉默,静默之中的力量让我坚持到了今天,穿过黑夜和恐惧,我看见了乌云背后的光芒,花朵骄傲的怒放,眼泪滑过的胸膛。那一刻,觉得一切变得不重要,生命于我而言,是无数未知的延伸,不必再刻意追随什么,尊重命运给予的一切,当你真正感悟到一切早有安排时,向命运虔诚致敬的同时会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时光。不管人生还是旅途,愿我们不知疲倦,心怀感激,且行且珍惜。

回家的路才是旅途

作者的旅行,正是自己最为不削的方式。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在尼国,最大的乐趣便是,一步一步中,在绝望之时,看到令人陶醉的美景于是又开始了下一段的行程,若得到的太快,美景太容易欣赏到,也就无足以珍惜。作者以不削的眼光看待“X元走过XKM”其实学生时代最大的乐趣,便在于此,用最少的资金,走最多的路。一路走下,口语、交际、动手等能力会得到极大的飞跃。这远不是用钱铺路的旅者可以体会到的旅行。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回家的路才是旅途”。漂泊在外的孩子,都是迷失的羔羊,最终的目的地依旧是家,只是还没有更好的借口,放弃飘荡的日子,在没有攀比的飘荡的时光里,总是欢快的,哪怕节衣缩食都无谓,摆摆地摊都觉得高兴。当回到现实中,房子、车子...奋斗总让自己疲惫不堪,于是不得已选择了逃避,辞职旅行大抵便是如此吧。很喜欢“青儿”的故事,无谓去“爱”,无谓“结果”,享受的正是“爱”的过程。

回家的路才是旅途

序文/李遥岑在《雨天的书》里看到一个故事:百余年前,有一位精通茶道的艺术家,在一次旅行中,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地点茶啜饮。有人问他,旅行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妙:“旅行难道不是生活吗?”旅行难道不是生活吗?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对立面。大学毕业那年,我被某著名国企录取,那年竞争相当激烈,三万个候选人里,总部只需要三个人。拿到Offer之后,我狂喜了一段日子。直到入职培训的电话打来,我恐惧了,不用想象,就知道自己十年后甚至退休后面目安详的样子。犹豫再三,告诉他们我不能去上班了,好在对方财大气粗,并未向我索要违约金。那天,我豪情万丈地摊开中国地图,勾选了十个我喜欢的地方,给自己订了十年十城的计划——每年去一个城市生活、工作,顺便旅行。北京是计划中的第二站。刚入职时,我就对主管坦白了我的十年十城计划,很快成为一个笑话流传开。有次和大老板同乘电梯,万籁俱寂,大老板忽然转向我:“听说,你的理想是流浪?”我窘迫地摇摇头,一开电梯门就落荒而逃。我和他可能都没料到,到今天,我在北京已经待了整整五年。曾经,我在博客里写过一篇谈梦想的短文,被转载分享五千多次。很多人留言都说看得泪流满面。文中写道:“其实,有这么多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梦想的形态有千千万万种,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和你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为什么要把一份做到死的工作和一间未必能住到死的房子作为唯一的目标呢?那真的是你内心最需要的吗?”可是,当我如今重读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意识到,那是一种非理智的煽动,我必须对那些流泪的读者道歉。做一份安稳的工作,为家人准备一处温暖的居所是同样珍贵的梦想。而今放眼望去,四处都是挠人心痒的标语:“不去会死”“有些事你现在不做就永远也不会做了”“辞职去旅行”“说走就走”“三步两步就是天堂”“再穷也要去旅行”。好像旅行一夜之间成了拯救糟糕生活的解药,好像许多朋友一提起梦想,就失去了想象力,哦,梦想就是不用工作去环球旅行。顺风车,沙发客这些曾经散发着温情的词汇,因为旅行的无节操而渐渐让人抵触。因为工作关系,我见过太多号称××元走中国的人,他们大多数没有职业,没有生活来源,用极少的钱可能走完这么多地方吗?要么逃车票逃门票违反社会规则,要么一路活在别人的施舍之下,这和乞讨有什么区别?更让人难过的是,经过媒体的炒作,很多孩子开始效仿。亲爱的,这不是旅行,这是逃窜。太多人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如果旅行是你的需要,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那么就带上你的心和人民币去享受旅行。如果你想通过旅行去解决生活里的难题,去寻找所谓的安全感、梦想、勇气,甚至用它来逃避现实生活,那么你一定会失望,它就是生活本身,那扇没有推开的门终究还是会矗立在你面前。不去真的不会死,有些事现在做不了以后总有机会再做,说走就走前别忘了了解户外常识,没有钱就努力工作为下次旅行做准备,无论走多远只有走回内心才是天堂。世事还长,人间很美,不急这一刻。也许你曾东奔西走,在世界各地都不曾找到让你内心安宁的片刻。是啊,囚犯逃到世界尽头也会随身携带他的小监狱,把生活搞到一团糟的人在哪里都是颠沛流离,你就像一个追着自己影子满世界乱跑的人,心力交瘁。向外寻找终是徒劳,当你的身体追赶上你的心的时刻,就是你真正该在的地方。走出去,还得走回来,回“家”的路才是旅途。

孤独的路,没有尽头

旅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私人化的体验。也许起初只是听说那个地方有趣,漂亮,想去看看。直到某一时刻,命运将你带到某个地点,遇见某个必会相识的人或遭遇一刹那神迹般的美,你会突然明白之前漫漫长路的意义所在,并不是你想来,而是这个地方召唤你来。《孤独的路,没有尽头》是一本旅游书,作者去了尼伯尔的MUSTANG,那是个很少有背包客去的地方,甚至网上连中文的信息都很少,网上发布的信息是徒步旅行时,建议选择较成熟的路线,避免前往MUSTANG等至今仍不通道路的地区徒步旅行,就是因为这样,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她去了那个她认为世界上最接近神性的地方。我也是个特别爱旅行的人,尼伯尔也是我向往的地方,没有去过一个地方的时候总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去,看看那里湛蓝的天空,接触那里淳朴的人民,品味那里美味的食物,享受跟现实中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太大,人生太短,不过我想这辈子我一定会去尼伯尔。怀着对尼伯尔的向往,我觉得这本书我一个字都不能落下,我要认真地看完每个字,就好象我跟着作者一起去那里旅行一样。我觉得MUSTANG也在召唤我,我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天会去那里,但是潜意识中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去到那里,泳池,草坪,阳光包裹着露台,有个女孩在看书。我相信很多人的梦想中都有环游世界,旅行的意义并不是逃离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旅行可以给我们带来每天不一样的新鲜景物和一段轻松快乐的心情。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尼伯尔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偶尔穿插了一些她在旅行途中拍的照片,充满了浓浓的尼伯尔风情,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当地的人情风俗和生活习性。一边看着作者在尼伯尔的所见所闻,一边会感觉自己化身为一个小精灵好像跟作者一起在旅行,这真的是种奇妙的感受。中间偶尔还会有一些旅行攻略,好象就是写给即将要去那里的人们,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最后一年以后,作者又去了尼伯尔,我又想到她说这是尼伯尔在召唤她,我很难想象她还会去那里几次,她对于自己热爱那里的理由是把尼伯尔(NEPAL)的每个字母拆开,可以理解为这样一句话:Never endless peace and love,永无止境的平和与爱。

永无止境的平和与爱

一同事辞职走新藏线去了尼泊尔,走之前,她说,这一趟旅行,她计划了一年了。我羡慕嫉妒恨,也并没有什么遗憾。自从父亲生病以后,我想我大概都没有多少机会请长假行远路了,我所有的假期都会用在回家的路上以及陪伴父母亲的时光里。《梦游木斯塘》的作者李遥岑在前言里说“世事很长,人间很美,不急这一刻”,也说“向外寻找终是徒劳,当你的身体追赶上你的心的时刻,就是你真正该在的地方。走出去,还得走回来,回家的路才是旅途”。深为赞同。回家的路才是旅途。走这一趟尼泊尔的木斯塘真的很难为这个路痴的李姑娘,然而她的这一趟如同梦游般的旅程经历却让她在一年后再走木斯塘。三年两次,难忘旅途在岁月流逝中慢慢发酵出颇有些厚重的感触,诚实,稳重又让人平和。我想这是木斯塘的魅力,也是李姑娘自我发现的美。木斯塘历史上曾为西藏的一部分,木斯塘在人种、服饰、建筑、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保留着古藏遗风,越往里走,越有超越国境的一致。桑桑和好友灰灰一时兴起,决定徒步走尼泊尔的MustangTrek线。尼泊尔是徒步的天堂,然而MustangTrek线却因为荒凉而少有人迹,可查资料极少。桑桑灰灰以及路上偶遇的旅伴Jason与小青一起成为这条线上的前30名中国旅客。和大多数旅行书一样,书中有木斯塘独特的风光,尖刺一般连绵的荒山,石板路,彩绘的庙,藏在荒原上的石窟,当然也有尼泊尔的风味小吃,像苹果派,香蕉粥等的介绍。然而我想,苍茫,原始,静默的木斯塘,留给桑和青们最深刻的还是以脚丈量以汗水泼洒在绝望极限崩溃时的挣扎心路----这段经历想必也是一条通向意志深入自我内心的路。灰灰和Jason多次行走这条路,已是熟悉,但对桑和小青,却是新鲜而深刻。以至在即将离开前,方才慢慢品出依依不舍的好与难忘,多像与人的一次分别,恰也是“一次分外郑重的告别”。在她的故事里,无论是崖顶寻找黑色的石头,山顶休憩时的谈心,或者是等待台湾女孩梅的尼泊尔青年,或者是几十年后重走木斯塘的白发有情人,目之所及皆是木斯塘特殊地貌上人的生活与变化。刚拿到书时,我曾纳闷,为什么这本旅记要取名“孤独的路,没有尽头”,为什么每章都是“梦”?合上最后一页时,有点明白了,看似热闹的一起行走,最后免不了分离,看似一场甜蜜无计较的青春无悔,最后仍有苦涩的回味。就如同那句简单的“Best wishes”背后,其实还有许多许多的话说不出口。一切从未开始,而又不会结束。只要你好好活着,我就能安度余生。无论走多远,只有走回内心才是天堂。梦游木斯塘,一场神旨的召唤。


 梦游木斯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