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善恶天性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10094887
作者:[美]埃希里•弗洛姆
页数:235页

内容概要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书籍目录

丛书序
作者序
第一章 人是“狼”还是“羊”? ....................................................001
第二章 各种类型的暴力行为 ............................................................011
第三章 恋死与爱生 ............................................................................027
第四章 个体自恋和社会自恋 ............................................................059
第五章 乱伦固着 ................................................................................097
第六章 自由、决定论、选择论 ........................................................121
III. Love of Death and Love of Life .......................................................165
IV. Individual and Social Narcissism ....................................................195
出版后记 ................................................................................................233

作者简介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人是狼”“人是羊”两种观点的论据后,指出我们关于狼和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第二部分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第三部分“爱死与爱生”,指小人具有爱死和爱生的倾向,并分别阐述了爱死、爱生各自的含义。第四部分指出人具有自恋倾向,并分别就自恋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指出入具有乱伦固着的倾向,介绍了乱伦固着的含义及三个发展层次。弗洛姆认为,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的精神病患的核心。第六部分,作者从分析人性观点入手,提出了关于人之自由的问题。


 人心:善恶天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个人的善恶天性会影响他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吗?这也能成为一个问题吗?按大众约定俗成的、对于“善恶”和“自由”的定义来说,这二者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一个人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他都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弗洛姆用了一整本书:《人心:善恶天性》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是的,它们之间有深刻的关联。”要理解这一关联,首先我们得来澄清一下“善”、“恶”和“自由”在这里具体的定义。在弗洛姆的这本书中,他将“善”定义为创造性、活力、热情、爱与生命力,而将“恶”定义为机械化、死板、乏力与死气沉沉。若一个人能充满活力地生活,主动地以行动和工作来创造价值,对自己和他人都抱持着关爱与接纳,能够做对自己的人生有益的选择,那么他就是“善”的。反之,若一个人拼命控制他人或自己,力图以机械僵化的方式应对生活,将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性压缩到极小,并且屈服于自己的欲望或冲动,做出满足当前却殆害未来的决定,那么他就是“恶”。而“自由”,正是一个人能否战胜自己欲望和冲动的能力体现。如果说“善”是人人喜闻乐见的优良品质,那么“恶”就是皮袍下掩藏的那个“小”,每个人都有,但大多数人都极力否认。由于我心理医生的工作性质,我有机会观察到芸芸众生的各式各样最真实的问题。许多人都怀揣着一种对于生活的理想期望:“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物质保证,一帆风顺,社会认可。”我们还可以将其总结得再简单直白一些:“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一切。”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此。当目标不明确时,我们茫然方向;当不能保证成功时,我们犹豫付出;当物质水平逊色时,我们焦虑不满;当社会周遭怀疑嘲笑时,简直可以戳弯我们的脊梁骨。这些痛苦都可能演化成心理问题,令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举步维艰。大部分的人在遇到这样的痛苦时都会有两种选择:一是责怪他人,二是责怪自己。他们都急于去做改变,想以此解决问题。但是,我对来找我咨询的人阐释的第一个观点通常都是:“别先急着改,先搞清楚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是怎么成为了这样一个麻烦缠身的人?”此时此刻的我们,绝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千千万万个过去的我们堆叠而成。所以,要了解现在,必定要溯源过去。而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必然会慢慢发现自己是怎样形成了现在的“三观”:对生活、对他人、对人生价值的观念。也许我们有控制欲很强,经常喋喋不休,要求我们听话的母亲,在她长年累月的影响下,我们渐渐认为:凡事都有绝对的“对”与“错”,而走错一步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如果我是对的,那么你要听我的;也许我们沉默寡言,忙于工作赚钱,只对我们的学习成绩倍加关注的父亲,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我们慢慢觉得:社会认可的成功才是王道,为了成功,你应该拼尽所有奋不顾身,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也许在父母营造的“一切为了学习”的成长环境下,我们悄悄形成了一种概念:人生有确定的某种“正确”或“崇高”的目标,所有人都应该帮助我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我没能实现这一目标,那我就完了,阻碍我的人则罪大恶极。也许我们在一路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人生经历中隐隐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运转,生活和他人有时显得那样无情冷酷,我们的梦想在现实面前甚至一文不值。 在这些内心观念的影响下,我们渐渐变得刻板、自卑、优柔寡断、自我苛责、怨天尤人、害怕、惶恐、推脱责任、依赖他人……这些问题,便是弗洛姆花了三章篇幅详细描述的恋尸症、恶性自恋和乱伦固着的表现。它们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或轻或重。若这三者的发展程度都比较深,那么可称之为“退化综合症”,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人们,无法看清自己经历的事件的真相,因为他会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行加诸于现实之上,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结果,却丝毫不管现实情况是否允许。而且,他会因为内心理想与现实的严重不符而产生各种强烈的欲望和冲动,比如非常渴望马上得到异性的亲睐,或者立刻获得成功的快感。这些欲望和冲动会使他的视野和思维狭隘地固着在一个点之上,由此作出的决定只能满足当下。因此,一个男生明明想要在学习或工作上发奋图强,却控制不住拼命去玩一个无聊的小游戏,他一边在内心痛骂自己,手却不停使唤地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纪录,这样空耗掉一个又一个的夜晚;一个女孩明明希望和爱人好好相处,但却总是忍不住挑对方的错,强迫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每一次争吵冷静下来后,她都会反省认错,但下一次依然故我,她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渴望让对方以屈服来证明爱;一个疲惫的母亲明明想要对孩子循循善诱,却总是失控地对他们大吼大叫,在一次又的一次泪流与自责中崩溃。强烈的欲望表明了内心能量的匮乏,一个缺乏内心能量的人,没有能力看清现实的真相,也无力坚定地转动命运的把手,自由地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他在冷静时似乎能看清自己一切的问题,能清楚明确地计划下一次该如何行动。但是,下一次身临其境,他依然会身不由己地扑倒在欲望脚下,被它所左右,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命运之手做出它的决定。因为,反应是由感性控制的,如果感性的力量太强,那么在感受到情绪的此时此刻,理性便几无用武之地,它就像狂风中的枯叶那样无力。只有减弱感性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才有可能与之抗衡,身逢其事时我们才能有运用理性抗衡感性的自由。因此,匮乏,让我们没有自由。 可是,如何才能不匮乏?如何才能使心智得到成长?如何才能消弭欲望的强大力量?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比如像上文说的那样,了解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成现在的样子。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真相: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负责任,每个人也都在为满足自己而努力,你的希望,不可能成为左右他人和现实的意志,而他人的意志,也不该是你行动的最高准则。其次要在发现自身的问题后,按理论上得出的良性准则进行实践,即勇于改变行动,改变生活。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勇于改变,他们觉得自身有无数缺点,非常渴望改变它们。但是,苛责自己,只求改变外在表现的“改变”,其实是无用功,甚至反而对自我有危害性。它可能会在一次次失望后,让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厌恶。做真正的改变,这一过程绝不会轻松,因为这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方式,完全陌生的体验,人对于未知会本能地、防卫性地产生恐惧。我们要克服自己的逃避倾向,克服自己对结果急功近利的欲求,并且不断督促自己在看似“没有一点效果”时继续前进。第三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自省与反思,深刻感受实践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对自己之前三观形成的来龙去脉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让自己的内心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现实的改变,这样才能将原本的理论慢慢内化进感性,把“别人的”道理变成“自己的”道理。看起来不算太难,只是很抽象,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实施,而且好像很麻烦的样子,对不对?所以,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心智成熟的最根本原因,第一我们懒,第二我们害怕痛苦。你会不会老老实实地将自己不擅长的科目的课本拿出来,一字一句地研读,从最基本的理论开始重新巩固基础?你会不会认认真真地聆听伴侣的抱怨和责备,设身处地站在TA的角度,体会TA的感受?你会不会仔仔细细地回想你的老板痛骂你的每一句话,并分析它,试图客观分析评判?你会不会彻彻底底地回顾自己的某一段感情,并且尝试说清那时的对方和自己,哪些事做得对,哪些事做得不好?你会不会在看到上面的三点后,打开电脑,开始一步步地查资料,或者花钱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如果你的心理医生要你每周写日记,给生活做记录;给你列出建议看的书目,要你一本本地去看,并且做笔记写体会;和你一起分析生活中无比痛苦的事,并要你尝试过去不可能选择的应对方式,你会去做吗?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些事做起来不仅很痛苦,而且很不容易做好。所以,我们都习惯于先让它们过去,或干脆把它们埋起来,然后乐观地告诉自己,以后不会这样了,下一次会更好,过一阵子我会处理这个问题。更有甚者,我们会选择自己愿意去做的事,然后不停地做,在无法解决问题时两手一摊:“没办法,我已经尽力了,这不是我的错。”我不知道明天会更好的机率有多大,但我看到的是,身边满是被这种烟幕遮蔽的人,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被命运决定了未来。所以,不要再欺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好像什么样的人生选择都可以尽在掌握。如果你连自己的欲望都不能洞察,那还谈什么自由?文/曹怀宁 2015.11.30
  •     人性“善恶”的抗衡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这是哲学上的大问题,基于邪恶世界观而来的有“人性邪恶说”,如奥古斯丁;与之相反,“人性为善说”的代表辛尼迦、卢梭认为,“人性本初纯善厌恶,善属天性,恶属人为。”与极端派的人性善恶论相比,还有折衷的“人性亦善亦恶说”和“人性非善非恶说”。中国儒家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性善,是中外古今所周知,亦为教育家所争辩。再加上老庄之自然说,及王阳明之良知良能说,正合西方所倡之“人性为恶说”、“人性为善说”、“人性亦善亦恶说”、“人性非善非恶说”等四派。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精神分析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希·弗洛姆认为,这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他在《人心:善恶天性》中表达如下看法:因为善与恶是一种实体性的概念,在这种人性论的阐释下,人的本性就是永恒不变的,意味着自人类诞生伊始,人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观点很难同人类不断变化的事实相一致。在他的笔下,“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人的本性或本质不是像善与恶那样的特殊实体,而是植根于人存在条件中的一种矛盾。”在《人心:善恶天性》一书中,弗洛姆不但反对把“人”界定为一种特定的“物”,一种单一和同质的存在。其中,弗洛姆反对把人定义为“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能够允诺的动物”(尼采)。弗洛姆认为,这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些定义只表达了人的主要属性,但是,它们没有涉及人的本质。”在弗洛姆看来,如果一个人相信人的善是唯一的潜在性,人便会在理想的幻灭中度其一生;如果一个人相信人的恶是唯一的潜在性,就会象玩世不恭的人那样了却一生。所以,“正确的见解应是把(人的善恶)两种可能性都视为真实的潜在性。并且研究它们两者出现的条件。”“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在于人与自然的疏离,人走出了自然,也就脱离了自然原本所具有的和谐,而属于人的新的和谐还远没有被建立起来。此时,人就有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这就是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破坏性的根源,同时也是创造性的根源。”基于此,弗洛姆认为,“人成为善人或恶人,全凭自己自由决定,因为善恶这两种潜在定向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人并不是天生就恶。人的意识对人采取善的行动具有重要作用。”在《人心:善恶天性》中,弗洛姆强调,人具有自由选择善恶的能力。“为了选择善,我们的确必须有相应的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能力,即我们对他人的苦难、对他人友好的关怀、对鸟儿的歌唱,以及对绿色的草原无动于衷,那么也就没有什么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了。如果人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生命,那么他也就不存在任何选择善的希望了。”弗洛姆在《人心:善恶天性》中通过六部分内容来论述人性的善恶本质。首先,通过“人是狼”、“人是羊”两种观点的对比分析,弗洛姆认为“狼”与“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相反,人有行善和作恶的两种潜能;其次,弗洛姆按病理程度轻重,依次在“各种类型的暴力行为”中论述了不同的暴力行为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促动因素的不同。第三,弗洛姆在“恋死与爱生”、“个体自恋与社会自恋”以及“乱伦固着”这三部分中强调,如果恋尸、恶性自恋和乱伦共生集结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具有衰败综合征,就会构成最危险和最恶毒的人格定向。最后,弗洛姆在“自由、决定论、选择论”中提出了人性的自由问题,这是一种相当偏激的、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幻想。其实,正如弗洛姆所说的,对于人性“善恶”的论断,最“正确的见解应是把两种可能性都视为真实的潜在性。并且研究它们两者出现的条件。”9月18日深圳特区报第D05版读与思周刊/新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09/18/content_3339820.htm  原创稿件,谢绝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等以任何形式转载,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索取原创及润色后的完整版。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你的朋友圈。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     《人心:善恶天性》是弗洛姆的中晚期著作,与其早期作品中着力探讨人性积极面相比,晚期的弗洛姆似乎开始转而论述人性之中“恶”的部分,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人类破坏性剖析》,以及这部更为浅白的《人心》。对于从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爱的艺术》认识这位作者的读者而言,这种转变可能会带来一些小小的不适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弗洛姆本人的思想在后期有突兀转变。事实上,早在其成名作《逃避自由》中,他就已对施虐-受虐表现有过精辟论述,本作也可认为是这一方面的进一步展开,体现了其思想的一脉相承。况且,要讨论“爱”,就不应对“非爱”视而不见,要真正理解人性的积极一面,就不能对其消极面避而不谈。因此,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爱的艺术》的姐妹篇。书一上来,弗洛姆便提出了一个古往今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人是“狼”还是“羊”,人心是“善”还是“恶”?针对这个问题,历来都有两种观点,即所谓“性善论”和“性恶论”。两派各有理据,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也互不相服。而弗洛姆却并未急于站派,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设问:如果说人性本善,那恶从何来?而如果说人性本恶,那为什么大多数普通人即使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也并未做出令人发指的恶行呢?而这种矛盾,正是本书所要着力去解决的。当然,我们论及善恶,自然要先界定何为“善恶”,否则也就无从谈起。作为一名秉持人本主义的思想家,弗洛姆对善与恶的界定自然也不会离开人本身。早在《逃避自由》中,他便已指出了人所处的情境:走出自然,与自然疏离,却有没有建立新的和谐。这种脱离自然“母体”所造成的疏离感,便是“逃避自由”心理的发端,也是人内心深处的破坏性的根源。但是,也正是这种疏离造就了人的独立和能动性,以及积极地改变生活以创造出新的和谐的潜在可能。人的身上同时蕴含了兽性和神性,“是唯一一种尚未完成的物种。”因此,弗洛姆所界定的善恶便是应对疏离感,从孤独的恐怖感中解脱的两条道路,一条向后,回归原始和母体,倒退为非生命,摆脱人所具有的理性和意识,也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退行综合征”;另一条向前,脱离母体,发展自我的独立性,学会创造与爱生,努力创造新的和谐,即“发展综合征”。自然,两条道路,前者为恶,后者为善。因为人已从自然中走出,再要回归自然,复归蒙昧,只会带来无谓的破坏。在书中主体部分,弗洛姆基于自己多年的精神分析临床经验,分别具体论述了“恋尸癖”、“自恋”和“乱伦固着”这三种最不道德,最危险的“恶”的形式,以帮助读者洞悉罪恶的本质。需得注意的是,弗洛姆绝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心理医生”,而是深刻的社会批判者。因此,他对每种退行倾向的阐述,也并非枯燥的个体病理报告,而是时时指向人所在的社会本身,这可说是弗洛姆著作中最发人深省之处。基于这种对善恶的界定,弗洛姆提出了自身对于人性本质的见解:人的本性并非善或恶那样的特殊实体,而是植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矛盾。正是为解决矛盾所做的努力导致了人的进步或倒退,也就是为善与为恶的选择。因此,每个人都有善恶的潜在性,按本书编者所言,这便是弗洛姆的“善恶同体论”。相较以往的二择其一,“善恶同体论”无疑更为全面合理,体现了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一员所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相比“性恶论”,其更为温情,让人看到自己及他人身上所具有的善的可能性,并避免堕入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的窠臼;相比“性善论”,其又多了一份清醒,因为他指出善并非先天具有的品性,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去追寻和完善的潜力。当然,这种对善与恶的选择也牵扯出了另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人是否有选择的自由?人有进行选择的自由意志,还是只能听从宿命的摆布?相较于传统的决定论及其反对者,弗洛姆对此持一种“选择论”观点。即在承认人的行为受先前原因及所在社会所影响的前提下,强调人能够借助认识和努力从原因的力量中解放出来,在某些确定的可能性之间做出选择。而所谓“自由”也并非简单的A或B的选择题,或是为所欲为的放任,而是富有创造性的人的性格结构的组成。“凡是在能增强我的自信心,我的正义感,我的勇气和我的信念的生活中前进一步”,也就是让我离自由更近一步。在这里,弗洛姆将对善恶的讨论从道德的说教中超脱出来,成为一种能够真正指导每个人行为的普遍准则,堪称全书的升华。而且,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弗洛姆的著作绝不仅仅是抽象的道德教义,而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自身所处的社会。如果你以为他在书中列举的“恋尸癖”“乱伦固着”等只是略带猎奇性质的心理学疾病术语,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倾向的“社会化模式”几乎存在于每个社会之中。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离弗洛姆写作本书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困扰人类全体的“退化综合征”非但没有缓解,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本书中,弗洛姆便着力批判了当代工业社会的恋尸症倾向:“对生命的体验日益机械化……在崇拜物品的生产过程中,人自己也成了商品”。人被异化为了物,变成了机器人,也就失去了对生的热爱,以至于“电影、漫画、报纸充斥着毁灭、虐待狂等野蛮的事实。”这种状况在当今社会有过分毫改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们的电影依旧充斥暴力,只是表现手段更为先进罢了;我们依旧执迷于操纵和控制,而不是生活与创造;我们依旧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看到太多麻木不仁的“机器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今社会也是一个自恋的社会,各种自恋行为打着“个性化”、“自尊”的旗帜大行其道,互联网上的“自爆”、“自拍”泛滥成灾,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等群体自恋的表现形式依旧在大肆鼓吹自我的合理性,给整个世界制造分裂和混乱。当今社会当然更不会缺少“乱伦固着”,在“资本乳母”无所不至的“关怀”之下,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是需要哺育的孩子。他的焦虑、恐惧、空虚和挫折,只要通过购买特定的产品就能加以满足。这种关系在消费品广告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成年人往往以大头卡通形象出现,或干脆化身为孩子,迫不及待地以购买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弗洛姆对社会现状的剖析并不是为了让你陷入悲观。正如他书中所言“毋庸置疑,一个既定社会的普遍精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每个人向进步和倒退两个方向的发展。然而,即便如此,个人与社会的倾向模式仍有极大差异。”即使在最黑暗和最扭曲的社会,人也从来没有丧失过向善之心,没有失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潜能,也就没有断绝“自我救赎”之路。这是人性的希望所在。我们剖析人性的恶,并不是为了自己也堕入恶,也不是为了变得冷漠和愤世嫉俗,而是为了去选择善,去学会创造与热爱生命,克服自恋与恋母情结,成为独立,健全的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是弗洛姆通过本书想要传达的,也是我们今天读本书的意义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阿咧
  •     缺點:1.專業術語沒有註釋2.中間有個章節翻譯有點機翻感覺,有的長句翻的有歧義 優點:大師們的作品都是言簡意賅直擊重點
  •     因此,选择善还是恶,我们人类这一尚未完成的物种,必须有相应的意识,否则,人类的“生命”就有可能在其最有发展前途的时刻终结。关照当下,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高速前进,高科技产品出现的同时,冷暴力和大型武器泛滥成灾,在这一分岔路口,人类需要做出选择,走向善得以前进。
  •     这本书写得很好,最后一张比较晦涩,但是如果把这本书定为58元,不值,如果有其他版本,建议买其他版本!
  •     恋死,恋母,自恋
  •     这个译本的毛病不少,且不说译掉了不少弗洛姆的原注,译者将麦克斯·施蒂纳译成了“马克思·斯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翻成了”《唯一者与他的财产》“,这种专业哲学人名术语还是统一译名为好,不少句子也是译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原书应该不错,四星~
  •     弗洛姆的书每一本我都愿意多读几遍,例如《爱的艺术》和《逃避自由》。他客观的道尽人群中自我危机和冲突,揭示其根源,不可以去做是非评价,而是让你认识到你周围熟人朋友和你自己的心理冲突,把解读权交给你,让你在自省后更客观的去与爱周围的客体,爱世界❤️
  •     择善而行是一种意识。
  •     个人觉得,写得非常好,看了这本书后很多生活中的事觉得用这个理论分析都特别透彻
  •     因为《爱的艺术》认识弗洛姆,深深为他的思想深度所折服!每次看他的著作都能都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多发现一些原来不曾关注到的深层动机。他的著作往往薄薄一本却内容深厚,以至于永远没法说读完了他的哪一本著作,作出具体怎样的评论。只能说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他所描述的现象、分析及根源。他的著作是任何人任何时候看都不嫌早,只怕太晚。这本书里目前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了解关于人发展的能力、退行的可能以及我们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很多时候我们认定正确的事,其实不一定是自身选择,同样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一员,弗洛姆用他毕生心血为我们展现新的角度,让我们有机会真正用心和思维反省自身、反省人类社会,去了解从个人到民族到宗教到国家一些举动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是否有能力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去做出真正的选择!
  •     自恋,理性与情感,自由与奴役,善与恶,倒退与前进倾向
  •     好喜欢弗洛姆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