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诗笺释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218072500
作者:胡文辉
页数:1246页

内容概要

胡文辉,曾用笔名胡一刀、顾思齐等,学问比作家要好,文章比学者要好。已刊的随笔集有不八卦的《最是文人》,也有八卦的《广风月谈》、《拟管锥编》,专著《陈寅恪诗笺释》最详尽地发掘了一代史家的心史,《现代学林点将录》以趣味性的方式总结了近百年中国学术史。

书籍目录

上册
序一(罗 韬)
序二(谢 泳)
序三(张求会)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朝鲜亡国
庚戌柏林重九作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易卜生与比昂松
追忆游那威诗
意土海战
己亥秋日游Les Voges山,迷失道,抵小驿,候
汽车久不至,作此寄慎、蔗、倜三公
瑞士雪山奇景
宣统辛亥冬大雪后,乘火车登瑞士恩嘉丁山顶作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清室逊位
自瑞士归国后旅居上海,得胡梓方朝梁自北京寄书
并诗,赋此答之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巴黎选美与民国总统终身制
法京旧有选花魁之俗,余来巴黎适逢其事。偶览
国内报纸,忽视大总统为终身职之议,戏作一绝
故国之思
癸丑冬,伦敦绘画展览会中偶见我国新嫁娘凤冠
感赋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袁世凯复辟
寄王郎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京华梅花
无题
吴宓与《红楼梦》
《红楼梦新谈》题辞
巴黎和会与留美学生
影潭先生避暑居威尔士雷湖上,戏作小诗,藉博
一粲
失恋同学
《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八年夏季第二号读竟,戏
题一绝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遣少心理
春日独游玉泉山静明园
王国维之死
挽王静安先生
古史辨派
寄傅斯年
王国维与近代中国
王观堂先生挽词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国民党政权
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日本汉学
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
文廷式与晚清政局
题萍乡文芸阁丈廷式云起轩诗集中咸通七律后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吴稚晖与清共
阅报戏作二绝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不抵抗主义
辛未九一八事变后,刘宏度自沈阳来北平,既
相见后,即偕游北海天王堂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南京蒋介石政权
和陶然亭壁间女子题句
1935—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至二十五年丙子)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吴氏园海棠二首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蓝衣社
蓝霞一首
抗战初期的主和论
残春
黄河花园口决堤
蒙自南湖
抗战周年
七月七日蒙自作
龚自珍诗风
蒙自杂诗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西南边疆的服饰时尚
昆明翠湖书所见
抗战悲观论
己卯春日刘宏度自宜山寄诗,言拟迁眉州,予亦
将离昆明往英伦,因赋一律答之
宋明历史的重演
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
蒋汪分裂
己卯秋发香港重返昆明有作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通货膨胀与米价
庚辰元夕作,时旅居昆明
初见蒋介石
庚辰暮春重庆夜宴归作
(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
国共汪三分天下
辛巳春由港飞渝用前韵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太平洋战争爆发
壬午元旦封盆花感赋
滞港难民返回内地
壬午五月发香港,至广州湾舟中作。用义山无题韵
文化节操与抗战信心
予挈家由香港抵桂林, 已逾两月,尚困居旅舍,
感而赋此
香港旧友
壬午桂林雁山七夕
知识分子的稻粱谋
挽张荫麟二首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献九鼎与顾颉刚
癸未春日感赋
藏书史一页
寄题朴园书藏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
杨树达及其文献学
杨遇夫寄示自寿诗五首,即赋一律祝之
杜甫草堂
甲申春日谒杜工部祠
蒋宋的政治婚姻
闻道
汪精卫盖棺评说
阜昌
(附佚诗)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
眼疾手术失败
甲申除夕自成都存仁医院归家后作
眼疾与国事
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
平生恨事与著述存佚
目疾久不愈书恨
清华大学故居
乙酉春病目,不能出户。室中案头有瓶供海棠
折枝,忽忆旧居燕郊清华园寓庐手植海棠感赋
通货膨胀与教授薪俸
目疾未愈,拟先事休养,再求良医。以五十六字
述意,不是诗也
美国兵与陪舞女郎
咏成都华西坝
抗战惨胜
忆故居
眼疾叹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国共冲突与美国调停
十年诗,用听水斋韵
太平洋海战
夏日听读报
蒋宋重归于妤
乙酉新历七夕
雅尔塔协定与苏俄威胁
乙酉七七日,听人说《水浒新传》,适有客述
近事感赋
苏俄重占东北
玄菟
抗战胜利亦喜亦忧
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
“满洲国”终结
漫夸
父女同病
连日庆贺胜利,以病目不能出,女婴美延亦病相对。
成一绝
外蒙独立与中苏问题
余昔寓北平清华园,尝取唐代突厥、回纥、土蕃
石刻补正史事,今闻时议,感赋一诗
外蒙与西藏
漫成
中苏盟约
乙酉八月二十七日阅报作
西安事变与中共
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国共和谈
成都秋雨
中日胜败的反省
乙酉九月三日, 日本签订降约于江陵,感赋
马关条约
春帆楼
对眼疾的悲观
飞昆明赴英医眼疾
重游英伦
乙酉秋赴英疗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飞机至伦敦
途中作
熊式一与林语堂
乙酉秋来英伦疗治目疾,遇熊式一君以所著英文
小说《天桥》见赠,即题赠二绝句
李提摩太
乙酉冬夜卧病英伦医院,听人读熊式一君着英文
小说名《天桥》者,中述光绪戊戌李提摩太上
书事。忆壬寅春随先兄师曾等东游日本,遇李教
士于上海,教士作华语曰: “君等世家子弟,能
东游,甚善。”故诗中及之,非敢以乌衣故事自况也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
学问无传人
来英治目疾无效,将返国写刻近撰《元白诗笺证》
新南北朝
南朝
夫人唐质
大西洋舟中记梦
归国心事
丙戌春游英归国舟中作
抗战胜利与蒋宋和好
新清平调一首
左翼知识分子与延安
北朝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蒋政权必败
丁亥元夕用东坡韵
美国霸权与左倾思想
丁亥春日清华园作
黄秋岳之死
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盒笔记,深赏其游旸台山看
杏花诗,因题一律
张君劢与国民政府改组
无题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
苏美势力角逐中国
丁亥除夕作
学生运动左右对峙
戊子元夕放焰火,呼郝舍儿童聚观,用东坡韵作
诗纪之
两种共产主义
清华园寓庐手植海棠
乱世桃源
寄卞孝萱
围城下的抉择
戊子阳历十二月十五日于北平中南海公园勤政殿
门前登车,至南苑乘飞机途中作,并寄亲友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
政治流亡与广州
丙戌春,旅居英伦,疗治目疾无效,取海道东
归。戊子冬,复由上海乘轮至广州。感赋
寄身岭南
己丑元旦作,时居广州康乐九家村
国民政府仅余半壁江山
已丑送春
中共军队横渡长江
已丑清明日作,用东坡韵
蒋介石得而复失
己丑夏日
去留之间
己丑广州七夕
美国抛弃国民党政权
青乌
金融崩溃
哀金圆
政治协商会议
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
秧 歌
歌舞
广州河南名胜
纯阳观梅花
1950年(庚寅)
教书之业无以为继
叶遐庵自香港寄诗,询近状,赋此答之
近代岭南诗人
己丑除夕题吴辛旨诗
胡适流亡海外
庚寅人日
国民党飞机空袭
庚寅元夕用东坡韵
禅宗顿悟之喻
庚寅春日答吴雨僧重庆书
马列主义
经史
明 教
庚寅仲夏,友人绘清华园故居图见寄,不见旧时
手植海棠。感赋一诗,即用戊子春日原韵
中国通史
题冼玉清教授修史图
政治气候
庚寅广州七夕
国民党无能
庚寅广州中秋作
郑成功与台湾政权
《霜红宠集》望海诗云: “一灯续日月,不寐照
烦恼。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感题其后
(附佚诗诗题)
庚寅广州除夕
1951年(辛卯)
夫唱妻随
答晓莹辛卯元旦见赠
知识分子积极靠拢
辛卯广州元夕,用东坡韵
病 中
首夏病起
言必称马列
文章
国共之争
旧史
艾叶与红旗
辛卯广州端午
近代湖南痛史
寄瞿兑之
自比苏轼
乙酉居成都,五十六岁初度有句云: “愿得时清
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辛卯寓广州,六十
二岁生日忽忆前语,因作二绝,并赠晓莹
旧书业式微
《广雅堂诗集》有咏海王村句云: “曾闻醉汉称
祥瑞,何况千秋翰墨林。”昨闻客言,琉璃厂书
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矣
进军西藏
辛卯七夕
结婚纪念日
旧历七月十七日赠晓莹
坚守学术独立
送朱少滨教授退休卜居杭州
陈三立迁墓
有感
自称残废
答冼得霖陈植牺夫妇
江西同乡诗人
题《藤花别馆诗钞》
归隐与流亡
题与晓莹结婚廿三年纪念日合影,时辛卯秋寄寓
广州也
捐献运动
卜式
对苏联“一边倒”
改旧句寄北
下 册
1952年(壬辰)
杭 州
壬辰广州元夕,收音机中听张君秋唱《祭塔》
水仙萎谢
别水仙
杜鹃与牡丹
咏校园杜鹃花
木 棉
晓莹、寅恪前题联句
院系调整
壬辰春日作
思想改造
男旦
知识分子的驯服
偶观《十三妹》新剧戏作
蒋介石评说
项羽本纪
儿子、学生批判胡适
吕步舒
“大义灭亲”
春秋
夫妻初识
晓莹生日,赋一诗为寿
(附佚诗诗题)
杜鹃花谢后作
1953年(癸巳)
唐景崧与台湾
晓莹祖南注公光绪戊戌春间所书诗幅,寅恪昔
年旅居香江时,值太平洋之战,略有毁损。今
重装华,敬题四绝句于后。其第三、第四两首
乃次原韵也
新 年
癸巳元旦赠晓莹
去国梦破
广州癸巳元夕,用东坡韵
朱师辙退休
寄朱少滨杭州
西湖三老
寄朱少滨之二
清史馆与《清史述闻》
次前韵再赠少滨
苏联模式
次韵和朱少滨癸巳杭州端午之作
歌功颂德
癸巳六月十六夜月食,时广州苦热,再次前韵
朝鲜停战协议
热不成寐,次少老闻停战诗韵
苏联政局
癸巳七夕
论着托付门生
广州赠别蒋秉南
政治学习
次韵答龙榆生
《论再生缘》写作缘起
癸巳秋夜,听读清乾隆时钱唐才女陈端生所著
《再生缘》卷十七第六十五回中“惟是此书知者
久,浙江一省偏相传。髫年戏笔殊堪笑,反胜
那,沦落文章不值钱”之语,及陈文述《西泠
闺咏》卷十五《绘影阁咏家口口》诗“从古才
人易沦谪,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感赋二律
终老杭州意愿成空
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
谢绝赴京
答北客
独立不迁
咏黄藤手杖
(附佚诗诗题)
和耀/答谢朱少滨寄赠《清真词和韵》/癸巳阳
历除夕作,时撰文《论再生缘》犹未毕稿也
1954年(甲午)
屈身教职
答龙榆生
文史旧学
佚题
岁晚寒梅
癸巳除夕题晓莹昼梅
梅 妻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昼《齐眉绥福红梅图》
传统文化元气大伤
寄题社稷坛牡丹畦
兴亡遗恨
甲午岭南春暮,忆燕京崇效寺牡丹及《青松红杏
卷子》有作
自我放逐岭南
戏和榆生先生荔枝七绝
柳如是不负钱谦益
题《初学集》
为钱谦益翻案
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
奇诗,囚亦赋答绝句五首。近戏撰《论再生缘》
一文,故诗语牵连及之也
中秋感赋
甲午广州中秋
柳如是
戏集唐人成句
钱谦益复出蒙羞
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
“衰残敢负苍生望, 自理东山旧管弦。”戏题一绝
陕北民歌
闻歌
棉布统购统销
贫女
批判胡适运动
无题
中国文化本位
读昌黎诗,遥想燕都花事
旧居难觅
咏燕郊旧园
柳如是与陈子龙
黄皆令昼扇有柳如是题陈卧子《满庭芳》词。
词云: “无非是,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感
赋二绝
钱柳姻缘
读梅村《题鸳湖闺咏》,戏用彩笔体为赋一律
(附佚诗诗题)
甲午元夕风雨/甲午仲春,读《新唐书.恒山愍
王传》/次韵何克之春日见怀/甲午五月朔晓莹
生日,赋一诗寿/朱少滨寄示湖居近作,即次见
怀原韵/次韵冼玉清教授寄怀陈援厂/甲午七夕
风雨一律/睡醒食瓜一律/广州立秋后苦热
1955年(乙未)
新遣民
乙未阳历元旦作,时方笺释钱柳因缘诗未成也
柳如是之死
乙未阳历元旦诗意有未蛊,复赋一律
钱谦益
乙未旧历元旦读《初学集》,崇祯《甲申元日》
诗有“衰残敢负苍生望,重理东山旧管弦”之
句,戏成一律
批判胡风运动
以太人日
姻缘忆旧
晓莹昔年赁宅燕都西城涭水河,庭中植柳四株,
以白垩涂树身,望之如白皮松。乙未春日与晓莹
同寓广州,偶忆及之,感赋一律
唐质抄录文稿
乙未五月朔,晓莹生日赋赠
月下梅影
和晓莹题《陈眉公梅花诗昼册》绝句
《柳如是别传》写作缘起
咏红豆
国共两岸对峙
乙未七夕,读义山《马嵬》诗有感
白头偕老
旧历七月十七日为莹、寅结婚纪念日,赋一短句
赠晓莹
政治的高寒
乙未中秋夕赠内,即次去岁中秋韵
政治预见
余季豫先生挽词二首
抗战时期的物价
题唐玉虬《悼亡奇痛记》
(附佚诗诗题)
次韵答晓莹/暑夕饮酒一律/乙未七夕作,用甲
午七夕原韵。一律/自号
1956年(丙申)
不谈时政
乙未迎春后一日作
消灭“四害”运动
乙未除夕卧病,强起与家人共餐感赋。检点两年
以来,著作仅有《论再生缘》及《钱柳因缘诗
笺释》二文,故诗语及之也
苏共二十大与赫鲁晓夫
丙申春日,偶读杜诗“唯见林花落”之句,戏
成一律
共产主义与东方
从化温泉口号二首
“欠砍头”的诗史
丙申六十七岁初度,晓莹置酒为寿,赋此酬谢
东西方对峙
丙申七夕作,时苏彝士运河问题方甚嚣尘上也
柳如是咏寒柳词
戏题余秋室绘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
马克思主义的“格义”
听读夏瞿禅新着《姜白石合肥本事词》,即依见
赠诗原韵酬之
(附佚诗诗题)
丙申春日,以《百梅集》赠晓茔, 口占一绝/
丙申春日戏作二绝/乙未十二月廿四日立春作,
时方笺释钱柳因缘诗未成也/题郑晓沧《粟庐忆
语》/丙申中秋/戏题《临川集》/丙申仲冬,
广州梅花未放,偶读《东坡集》有作/丙申除
夕咏水仙花
1957年(丁酉)
京剧的早年记忆
丁酉上巳前二日,广州京剧团及票友来校清唱,
即赋三绝句
柳如是与明清易代
前题余秋室绘河东君访半野堂小影诗意有未蛊,
更赋二律
鸣放运动
丁酉首夏,赣剧团来校演唱《牡丹对药》、 《梁祝
因缘》,戏题一诗
思想节操
丁酉首夏,校园印度象鼻竹结实人如梨。晓莹学
写其状,寅恪戏题二绝
“阳谋”
丁酉五日客广州作
清华国学研究院
答王啸苏君
钱柳与复明运动
丁酉阳历七月三日六十八岁初度,适在病中。时
撰《钱柳因缘诗释证》尚未成书,更不知何日
可以刊布也。感赋一律
陶铸的优礼
用前题意再赋一首。年来除从事著述外,稍以小
说词曲遣日,故诗语及之
从鸣放转向反右
丁酉七夕
追忆王国维
题王观堂《人间词及人间词话》新刊本
(附佚诗诗题)
丁酉元旦,瓶中桃花盛开,戏作一绝/佚题/丁酉
开春苦寒不寐,回忆六十年前正复相似。再迭和
训夏前韵,聊写近怀/春日偶成一绝/丁酉寒食
日,封窗前紫藤花独坐,题二绝句/清明后一日
出游,访得地质学家所谓三百万年前海底石者,
戏题二十八字/丁酉春日听唱《西厢记》戏题
一绝/听刘映华、张淑云演唱《穆桂英》剧戏
题/无题/朱少滨寄赠《清史述闻》,赋此答谢
/听演《清宫怨》,感赋一律/听新谷莺演《秦
香莲》京剧/丁酉小雪后六日,晓茔以微病未能
偕往市区听新谷莺演《王宝钏》,意有不乐,赋
此慰之
1958年(戊戌)
钱谦益情场得意
笺释钱柳因缘诗完稿无期,黄毓祺案复有疑滞,
感赋一诗
梁思成批判父亲
南海世丈百岁生日献词
“颂红妆”
遥祝少滨先生八十生日,即次自述诗原韵
感闻乡音
戊戌六月廿九夕,听南昌市京剧团李今芳演
《玉堂春》,戏题三绝句
(附佚诗诗题)
答朱少滨/戊戌元夕作,用东坡韵、李姜词意/
戏和半山六言绝句二首/’暮春枕上偶成一律/阴
历五月十七值六十九岁初度,戏赠晓莹,时同寓
广州/戊戌七夕/戊戌夏秋间杂咏/戊戌中秋
夕,首创初愈,入城重听新谷莺《望江亭》/戊
戌十一月十二日戏题/戊戌孟冬望日北秀湖观菊,
并赏春兰。戏以易安居士词句分列诗句中,亦试
帖之变体也
1959年(己亥)
晚节未亏
春尽病起,宴广州京剧团,并听新谷莺演《望江亭》。
所演与张君秋微不同也
西藏事变
逻些
对“大跃进”的质疑
己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
《桃花扇》与明末清初史事
听演桂剧改编《桃花扇》,剧中香君沈江而死,
与孔氏原本异,亦与京剧改本不同也
李香君、柳如是的节操
观桂剧《桃花扇》,剧中以香君沈江死为结局,
感赋二绝
(附佚诗诗题)
少老寄诗见怀,并述上元西湖之会,赋此答之/
戏题/己亥五日戏作/读宋史/闻歌
1960年(庚子)
张君秋演剧花絮
庚子春张君秋来广州演《状元媒》新剧,时有
人于台前摄影,戏作一诗
梅兰芳风华不再
又别作一首
陈师曾画与身世之感
题先大兄昼桂花册
(附佚诗诗题)
庚子春日听广州京剧团演新排《西厢记》悲剧,
新谷莺饰莺莺,孙艳琴饰红娘,戏作一律。寅恪
昔年尝撰《读莺莺传》论文,故诗语及之/庚子
春蛊偶成/庚子五月朔日题康乐公社寓楼/七十
一生日,集崔颢、杜甫诗句自寿/庚子寒日次唐
人韵二首
1961年(辛丑)
物质匮乏
寄题小五柳堂卷子
信仰问题
寄怀杭州朱少滨
“厚今薄古”运动
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
赋此答之
郭沫若与口号诗
赠吴雨僧
目疾与赏月
辛丑中秋
1962年(壬寅)
物质待遇问题
辛丑除夕作
知识分子待遇
壬寅元夕作,用东坡《二月三日点灯会客》韵
陶铸、胡乔木登门拜访
壬寅元夕后七日,二客过谈,囚有所感,遂再次
东坡前韵
声名之累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九夕,广州京剧团新谷莺诸
君来中山大学清唱,追感六年前旧事,仍赋七绝
三首以纪之
隐逸与贬谪
壬寅清明病中作
新婚回忆
忆燕山没水河旧居赋此诗,时为晓莹生日,即以
是篇为寿可也
夫妻离合与中秋
壬寅中秋夕,博济医院病榻寄内
批判与退休
壬寅小雪夜病榻作
1963年(癸卯)
郭沫若与《再生缘》
入居病院疗足疾,至今日适为半岁,而足疾未愈。
拟将还家度岁,感赋一律
南京考古与李秀成
病中南京博物院长曾昭熵君过访话旧,并言将购
海外新印《李秀成供状》,以诗纪之
因言得咎
癸卯正月十一日立春,是夕公园有灯会,感赋
自感年寿无多
癸卯元夕作,用东坡韵
中印战争
癸卯中秋作
复明运动失败
十年以来继续草《钱柳因缘诗释证》,至癸卯冬
粗告完毕。偶忆项莲生鸿祚云:“不为无益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伤哉此语,实为寅恪言之也。
感赋二律
《柳如是别传》的繁琐
癸卯冬至日感赋
(附佚诗诗题)
癸卯春病中闻有人观巴黎茶花女连环图画,因忆
予年二十三旅居巴黎,曾访茶花女墓,戏赋一
诗,今遗忘大半,遂补成之。光绪中林纡,原名
群玉,仿唐人小说体译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
事》,其文凄丽,为世所重。后有玉情瑶怨馆本。
镌刻甚精,盖出茶陵谭氏兄弟也/听读王慎之译
《巴黎茶花女遗事》
1964年(甲辰)
史笔之绝
去岁大寒节后一日天气睛和,余自医院还家;
今岁大寒节连日阴雨,感赋一律
谢绝拜年
甲辰元旦余撰春联云: “丰收南亩春前雨,先放
东风岭外梅。”又除夕前买花数株,故第四句、
第六句述其事也
杜甫草堂
甲辰人日作
元宵不饮酒
甲辰元夕作,次东坡韵
玄奘顶骨与佛教梵文
甲辰春分日赠向觉明
老少学人□新媚俗
甲辰四月赠蒋秉南教授
戊戌政变与晚清政局
赠瞿兑之
刘少奇出访东南亚
甲辰天中节即事,和丁酉端午诗原韵
钱谦益愿望成空
戏题《有学集.高会堂诗》后
《柳如是别传》自述
稿竟说偈
国共分治
甲辰五月十七日七十五岁初度感赋
中苏关系破裂
戏赋反落花诗一首,次听水斋《落花诗》原韵
京剧盛衰
题《小忽雷传奇》旧刊本
偷生与祈死
立秋前数日有阵雨,炎暑稍解,喜赋一诗
中苏交恶与西方阵营
戏绩杜少陵《秋兴》诗“刘向传经心事违”句,
成七绝一首
悔未离开大陆
甲辰旧历七月十七日为寅恪与晓莹结婚纪念日,
当日余尧衢肇康丈赠以一联曰: “天孙七夕展佳
期。”今此联尚存焉
冼玉清赴港传闻
病中喜闻玉清教授归国就医,口占二绝赠之
张之洞与“中体西用”
题昼二首
政协委员资格
偶成
胡乔木与著作出版问题
一榻
冷对世俗讥评
寒夕
种植果树运动
解嘲
人生遗恨
枕上偶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何缜绝命诗,
因戏次其韵亦作一首,诚可谓无病而呻者也
家园兴亡之感
岁暮背诵《桃花扇.余韵》中《哀江南》套以
遣日,聊赋一律
1965年(乙巳)
蜡梅代梅花
除夕前夕买蜡梅、水仙各一株,除夕忽有风雨,
口占一绝
移风易俗与花市
闻甲辰除夕广州花市有责牡丹者,戏作一绝
节约过春节
甲辰广州除夕作
望八之年
乙巳广州元旦作
学问为时流所讥
乙巳正月三日立春作
美国干预越南
乙巳人日作
曾昭燸自杀
乙巳元夕前二日,始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熵君
逝世于灵谷寺,追挽一律
政潮暗涌
乙巳元夕,次东坡韵
春节花会
乙巳元夕,倒次东坡韵
政治甄别与“备战备荒”
乙巳春夜忽闻风雨声,想园中杜鹃花零落尽矣,
为赋一诗
清明扫墓成迷信
乙巳清明日作,次东坡韵
群众性反美示威
高唱
怀吴宓
乙巳春蛊有感
知识分子与“教育改革”
乙巳七夕
夫妻同甘共苦
展七夕诗
反蒋示威与台湾
乙巳中秋作
人民公社的空想
有感
自比陶潜
重九日作
流寓香港的回忆
十月二日下午冼玉清教授逝世,四日始闻。此挽
冼玉清教授
珍妃之死与戊戌变法
乙巳冬日读《清史后妃传》,有感于珍妃事,为
赋一律
1966年(丙午)
情系来生
又题《红梅图》一律,图为寅恪与晓莹结稿时
曾农髯丈熙所绘赠,迄今将四十载矣
林彪与个人崇拜
丙午元旦作
“备战”运动
丙午元夕立春作,仍次东坡韵
思想之羞人格之辱
丙午春分作
焚书与破“四旧”
丙午清明,次东坡韵
联 语
答友人/赠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王观堂先生
挽联/代吴宓撰吴曾愈夫人挽联/赠罗家伦
/嘲罗家伦/挽罗幼珊先生/戏赠吴宓/挽许地
山先生/贺张公逸先生、王宪钿女士嘉礼/赠闻
在宥先生/自题/自题/无题/挽李沧萍教授
/无题/春联/春联/赠冼玉清教授春联/赠广
州京剧团/贺晓莹六十生日/门联/无题/甲辰
元旦撰春联/挽晓莹/无题
后 记
增订本后记

编辑推荐

陈寅恪诗是陈寅恪研究中最有意趣的课题,透露出陈氏专业学术背后的精神世界,既是陈氏本人的“心史”,也可视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史”。不仅如此,陈诗还是一位最擅长“以诗证史”的学人的“诗史”,是一位有充分史学自觉的通儒对现代历史的观照和理解,代表了他那个古今纠缠、文化与政治交织的思想世界。    《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上下)(精)》(作者胡文辉)是增订版。

作者简介

陈寅恪的著述乃至诗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陈寅恪研究亦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显学。《陈寅恪诗笺释》是目前为止唯一的陈寅恪诗笺注本,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初版出版后备受各方极高评价,是陈寅恪研究史上的代表作之一。陈寅恪的诗作享誉全国以至海外,向为学术界和读者所推崇。今修订出繁体字版,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意义。


 陈寅恪诗笺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订正举要   拙著《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在作品方面只增加了诗三首(二题)、联三首,相对而言不甚重要。订正之处则极多,无法一一细举,但大都是诗词例句、相关史料的补充,以及关于旁涉问题的补说,较分散,也较琐碎,对诗意的理解影响不大;而直接涉及诗意的理解,尤其涉及“今典”者,则相对比例较轻。现将重要者选录于此,这样,已有初版的读者,一般就大可不必买新版了。   凡方括号内的内容(楷体字),及标明[注释]者,都属书中注释的内容。   1927年王观堂挽词“一死从容殉大伦”   按: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去世,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及其妻殉死,当时陈三立有诗《感日本乃木大将躯殉天皇口占一绝》:“三良继殉彼何人,盖海英风事绝伦。漫倚巵言齐物论,槐根蝼蚁判君臣。”又《过仁先宅同李道士》亦有云:“别幅表忠篇(自注:同居傅治芗有悼日本乃木大将新作),堂堂还起予。”[二诗皆见《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上。]盖有感于辛亥后中国竞言平等(所谓“漫倚巵言齐物论”),忠君意识已成陈物,而反能保存于东邻。陈氏此处强调王氏一死之纲纪意义,或系受其父影响。   1942年桂林雁山“羿彀旧游馀断梦”   [注释]陈永正谓“羿彀”可借喻险地,当指沦陷的香港,如熊润桐诗集名《羿彀集》之例;“旧游”亦非指旧交,乃指香港为陈氏旧游之地,故此句与许地山无涉。按:此解亦通。惟“羿彀”一辞多指性命危亡而言,如同时人林损1939年《哭吴梅》:“此日谁逃羿彀中,故交零落国魂空。”(《叔苴阁诗录》三,《林损集》中册,黄山书社2010年版)刘永济同年《宜山遇日机空袭》:“羿彀浮游理不奇,巢倾卵覆复何疑。”(《云巢诗存》,台湾文史哲出版社版。按:此诗《刘永济集·云巢诗存》漏收)皆其例。而且,即使将“羿彀”理解为沦陷区,“旧游”亦仍指旧友为宜。如此则可解作:在香港的旧日知交或生或死,已无音讯,仅能见诸梦中,则自亦包括许地山在内。   1944年寄杨遇夫“寂寞玄文酒盏深”、1964年一榻“蜀郡玄文终寂寞”   李来涛、陈永正、刘永翔、汪叔子皆谓此句用扬雄事,甚确。“寂寞玄文”, 指扬著《太玄》内容艰深晦涩,不为时人所好。据《汉书·扬雄传》,扬自辩有“寂寞为尸”之语,其《解嘲》亦云:“惟寂惟寞,守德之宅。”后来世俗嘲之遂有“惟寂寞,故投阁”语;辛弃疾词《贺新郎》:“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事。”即用此典。清末李希圣诗《自题照像》:“草玄寂寞吾何敢,惭愧平生郑子真。”[《雁影斋诗存》。]即用此事;又近人朱执信诗《读汉书》之七:“剧秦作大夫,自谓守太玄。寂寞老投阁,何如夭夭年。”[《朱执信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下册901-902页。]亦指扬雄而言。又扬雄嗜酒,故曰“酒盏深”。此处借扬雄《太玄》之深奥,比拟杨氏考释甲骨文、金文。此外,扬(一作杨)雄与杨氏同姓,故借以为此,亦属旧体诗的惯例。   1945年新历七夕“恩怨琼箫镜未亏”   镜未亏,即成语破镜重圆典;惟“琼箫”一辞似甚难解。盖旧诗文所谓“琼箫”皆属修饰性的偏正式名词,即“琼”系“箫”之修饰语,如唐代李群玉《升仙操》:“嬴女去秦宫,琼箫飞碧空。”南宋吴文英《莺啼序·荷》:“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又《惜黄花慢》:“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清代陈维崧《寿阎再彭先生六十一序》:“卢家之金椀犹在人间,嬴女之琼箫竟归天上。”皆用古代传说的萧史、弄玉吹箫之典。但上句“胡汉”为并列结构,则“琼箫”必作并列结构,上下句始成对仗。故疑此处“琼箫”当别有典据。   按:疑此处“箫”字为“超”之音讹,原诗应作“琼超”,盖用成公知琼、弦超故事,典出《搜神记》卷一:“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作夫妇经七八年,父母为超娶妇之后,分日而燕,分夕而寝,夜来晨去,倏忽若飞,唯超见之,他人不见。虽居闇室,辄闻人声,常见踪迹,然不睹其形。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把臂告辞,涕泣流离,肃然升车,去若飞迅。超忧感积日,殆至委顿。去后五年,超奉君郡使至洛,到济北鱼山下陌上,西行遥望,曲道头有一车马,似知琼。驱驰前至,果是也。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控左援绥,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其事又见《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引《集仙录》,惟神女之名“知琼”作“智琼”。如此,则“琼超”两字分指知琼、弦超两人,与“胡汉”正相对仗。而弦超、知琼夫妇离而复合,不仅与“镜未亏”之古典一贯,且与此诗所咏蒋、宋和好的今典正吻合无间;且此诗上文原以“仙家”比拟宋美龄,此句则仍以仙女成公知琼为喻,尤为切当。   陈诗在传抄过程中颇有讹误,尤其是音误:如1912年答胡朝梁诗“蛩心文字感长秋”,“心”当系“吟”之讹;1945年日本签订降约诗“江陵”当系“江宁”之讹;1946年来英治目疾诗“眼昏旋”,“眼”当系“益”之讹;1950年元夕诗“山河已入宜春槛”,“宜”当系“移”之讹;1965年清明诗“德功坡老吾宁及”,“功”当系“公”之讹;又1929年题文廷式诗集“无端端己费题笺”,“费”曾讹作“废”。则此处“琼超”误抄作“琼箫”亦不足奇。   又,陈诗用典,每涉及神仙眷属(仙女)传说,如屡用吴彩鸾事(见1919年影潭先生诗“来对神仙写韵人”句注释),又用杜兰香、萼绿华事(1958年笺释钱柳因缘诗“兰萼来时丽藻存”、1961年赠吴雨僧诗“杜兰香去未移时”句),则此处用知琼事固非偶然矣。   1945年七七日“柳塞翻教拔汉旌”   柳塞,疑用东汉班超之子班勇事,《后汉书·班梁列传》:“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唐代许景先诗《折柳篇》:“自怜柳塞淹戎幕。”清代汪漋《敦煌怀古》之二:“柳塞屯兵继父风。”至少汪诗必指班超、班勇父子而言。拔汉旌,《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杜甫《诸将五首》之二:“韩公本意恐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黄遵宪《越南篇》:“而今入法界,尽将汉帜拔。”[《人境庐诗辑补》,《黄遵宪全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217页。]   以上两句似指当时苏联势力已渗透到新疆。1944-1945年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先后发生暴动,暴动者得到苏联方面支持,甚至有苏兵参战;后国民政府通过苏联调停,暂时成立新疆联合政府,但不久破裂。   1946年北朝“金瓯再缺河南地”   河南地,当系暗用典实,指黄河以南河套地区,为汉朝与匈奴反复相争之地,屡见于《史记》的《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隋代明余庆诗《从军行》:“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即用此典。此处借指中共势力由西北向中原渗透。   1951年有感“空闻白墓浇常湿”   白墓,李来涛谓指白居易墓,典出《说郛》卷九所录宋张洎《贾氏谈录》:“白传葬龙门山……洛阳士庶及四方游人过其墓者,必奠以巵酒,故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又刘永翔亦指乃贤《金台集》卷二《北邙山歌》自注:“白乐天赐第履道坊,既葬北邙,敕命游人至坟所者必酹酒,至今墓前隙地泥潦。”此处借指诗人之墓长受祭奠。   1957年七夕“右袒香肩梦未成”   按:又疑此处尚可另作一解。《晋书·胡贵嫔列传》:“帝(按:晋武帝)多简良家女子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李商隐《宫中曲》用其事:“蚕缕茜香浓,正朝缠左臂。巴笺两三幅,满写承恩字。”陈氏为诗,每每化用李商隐诗,“右袒”有可能即由“正朝缠左臂”一句而来,盖既“缠左臂”,则袒右臂也。若如此用典,固未免迂曲之甚,真余英时所谓“暗码系统”,几令人无从索解;惟若作此解,则以女子之事设喻,恰与“香肩”连贯,又与上句“低垂粉颈”之喻吻合。可指知识分子希望得到党的恩宠,犹如宫女之于君主。之所以曲折地借用“右袒”的字面,或意在兼指“右派”之“右”而已。   1958年完稿无期“机云逝后英灵改”   陈永正、刘春然皆指出此句典出宋代庞元英《谈薮》:“谢希孟在临安狭娼陆氏,象山(按:陆九渊)责之曰:‘士君子朝夕与贱倡女居,独不愧于名教乎?’希孟敬谢,谓后不敢。它日复为娼造鸳鸯楼,象山闻之,又以为言。谢曰:‘非特建楼,且有记。’象山喜其文,不觉曰:‘楼记云何?’即口占首句云:‘自逊、抗、机、云之死,英灵之气,不锺于世之男子,而锺于妇人。’象山默然。”陈用此事,与下句关联,盖以柳如是为“英灵之气”所锺,胜于男子;且柳氏亦出身风尘,恰同谢希孟所爱之陆氏也。按:陆逊、陆抗(陆逊次子)、陆机、陆云皆历史上的陆姓名人,故谢氏举以为言,一语双关,既回护姓陆的倡女,又揶揄同样姓陆的象山也。   1959年桂剧桃花扇“不及辛夷况李花”   陈永正指出此句系用孔尚任《桃花扇》卷一第六出《眠香》之典:侯方域定情之夕,赠诗李香君有云:“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一旁的丑角(郑妥娘)说:“俺们不及桃李花罢了,怎的便是辛夷树?”盖以“辛夷树”比拟一般女子,而以“桃李花”比拟李香君。李花及辛夷皆白色,可比节操之洁,陈诗活用其语,用意更进一层。   南明灭亡以后,桂剧中的李香君沉江而死,以上两句指侯方域畏死失节,在气节上尚不及一般风尘女子,更不必说殉死的李香君。   1964年高会堂诗“可怜诗序难成谶”   陈永正谓上句“诗序”即指《高会堂诗集》卷前《高会堂酒阑杂咏序》,[原文及陈氏有关讨论见《柳如是别传》,下册1128-1168页。]序中“又若西宗宿好,耳语慨慷;北里新知,目成婉娈。……我之怀矣,谁则知之”等语,陈氏认为:“意谓筵席间与座客隐语戏言,商讨复明之活动,终觉畏惧不安,辞不尽意也。”[《柳如是别传》,下册1132页。]则“诗序”本寓复明之望,而陈诗曰“难成谶”者,谓明室中兴无望耳。   1965年元旦“双门花放忆前游”   双门,汪叔子谓似指旧广州承宣街双门(双门底)而言,在今北京路一带,可从。按:双门底系旧时广州闹市,名胜甚多,书肆亦最伙,岁末花市尤盛;如张心泰《粤游小记》:“每届年暮,广州城内双门底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如云如霞,大家小户,售供座几,以娱岁华。”徐澄溥《岁暮杂诗》:“双门花市走幢幢,满插箩筐大树秾。道是鼎湖山上采,一苞九个倒悬钟。”[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卷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仇江、郑力民、迟以武注释本),219页。按:关于双门底一带的风物及其源流,可参罗香林《广州名迹记》,《大地胜游记》,台湾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59年版。]陈诗云“忆前游”,可见他曾游览过双门底,故当春节花开之际,涉笔及之。   1965年清明“德功坡老吾宁及”   刘永翔指出此诗所次东坡韵,同1949年清明诗,即苏诗《海南人不作寒食……》一首,诗中有“鹿门山下德公回”一句;德公,即东汉末隐士庞德公,则陈诗此句“德功”当即“德公”之讹,盖亦抄诗时记音之误(参1912年自瑞士归国诗“蛩心文字感长秋”、1945年新历七夕诗“恩怨琼箫镜未亏”、1950年元夕诗“山河已入宜春槛”等句)。其说甚是。   陈氏1962年清明诗:“鹿门山远庞公病,望断东坡岭外云。”清明感咏而亦以庞德公、苏东坡并举,正同此例,恰可互证。   1965年清史后妃传“伤心太液波翻句”   陈氏当是认为文廷式词“太液波翻”是用李商隐诗,借杨贵妃之死以喻指珍妃之死;陈诗此处则是重复文廷式词意。按:由字面看,文廷式词与李商隐诗无关。刘指出“太液波翻”见柳永《醉蓬莱》词。陈永正更谓典出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宋仁宗读柳永词《醉蓬莱慢》,“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可知文廷式词实用王辟之笔记而非李商隐诗,本与珍妃无关,当系陈氏误记。   1966年元旦“一自黄州争说鬼”   按:刘永翔、陈永正皆谓此前毛泽东针对干部整风,授意何其芳主编《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发行全国,疑即陈诗“黄州说鬼”所指。其说能扣紧“说鬼”字面,可备一说。然《不怕鬼》一书刊行于1961年,去陈氏作此诗时已久,且影响似非甚大,与“赤县崇神”未免不称;且如此,在内涵上亦不能与“赤县崇神”一事连贯。此外,若就扣紧“鬼”字而言,则“黄州说鬼”与其解作《不怕鬼》一书,不如解作批判鬼戏一事。孟超1961年有“反革命鬼戏”《李慧娘》,廖沫沙复发表《有鬼无害论》,于1963年底以后受到毛泽东、江青的批判,其事去“赤县崇神”之时更为接近。[参《文艺思想战线三十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1973年编印,362-366页。]■ (原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6月16日) [再增订一则] 1952年十三妹新剧“满堂观众笑且怜,黄花一枝秋带雨” 按:此处有可能是泛指,但也有可能是特指。此年在清华大学的思想改造运动中,冯友兰多次公开作检查,但领导未予通过,金岳霖弟子周礼全回忆:“我们对冯先生说了许多安慰和鼓劲的话。当我们站起来告别时,金先生突然很激动地对冯先生说:‘芝生,你问题严重啊!你一定要好好检查,才能得到群众的谅解。’冯先生接着说:‘是、是、是,我问题严重,问题严重……’这时金先生向前几步,抱住冯先生。两颗白发苍苍老人的头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眼泪和鼻涕齐下。……下午,冯先生做思想检查。文学院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燕京大学有些教师也赶来旁听,当时美其和曰‘取经’。冯先生刚开始说话,就泣不成声。以后约两个小时的检查都是在极其沉痛的情绪下做出的。这次检查,获得全场多次热烈的掌声。”[《怀念金岳霖师》,收入《金岳霖的回忆与回忆金岳霖(增补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参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72页]冯氏此年五十七岁,颇合陈诗“黄花一枝秋带雨”之状。以冯的资望,其言行在当时宜有传言,而陈氏作为清华旧人,自亦可能耳闻其事。 (见“布衣书局”论坛)
  •     昔者毛亨之传、郑玄之笺循循然附于《诗》后,今乃于诗题之上立目,有是理乎?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带着崇拜的心情买这套书,陈老的诗造诣真非一般诗人能及,信手诗就。只是,动辄用典,没注释还真不好懂。
  •     陈诗用典繁复,反失诗味。大学者之诗,往往不如小文人有意趣,自古皆然。
  •     书都很好,亚马逊的服务也很好,会向朋友们推荐
  •     第一次看到这种纸张、装订完美书,太漂亮了
  •     在当下的环境中,笺释陈寅恪的诗还有不少人为困难,这部书能做到如此已难能可贵,装印俱佳
  •     2013-11-21——》20140327,在工作环境中利用间隙时间第一次读完大部头。陈公的大作,非常好看!笺释也很用心。给我启发不少。我今年一上来写了不少诗了,直接和读了此书有关。
  •     毕竟是精装书,书的装帧是很不错的,繁体横排,纸质很好。至于内容嘛,基本上每句诗都跟着很详细的注释,理解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啦
  •     推荐
  •     好些诗只是装史的瓶子,没有诗的风致。
  •     曲文深志,可发浩叹!
  •     陈寅恪的诗,是诗史。胡文辉先生的笺释,有助于读陈诗。繁体字排印,精装,非常好,令人有不忍释手之感。
  •     陈寅恪先生生逢乱世,特立卓行,他的诗号称“心史”,以史入诗,以诗证史,寄托家国之情;尤其文狱迭兴,噤若寒蝉的年代,用典愈隐晦;胡文辉先生有志做陈先生的知己。他追根溯源,兼收并蓄,下了很深的工夫,为我们做了高水平的注解!可谓解析陈先生“心史”的功臣!读此书感觉和陈寅恪先生同呼吸,共忧患,掩卷一声叹息,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悲怆!... 阅读更多
  •     寅老诗不是第一流,然而这样的时代又能如何,有如此腹诽怨念满眼兴亡,亦足称诗史了。
  •     1、书的价值不多评论,自有公论。2、原以为有函套,实际没有。3、虽然包装已经很注意了,但是精装封面还是有压痕,为书可惜。4、改成繁体很好,可惜没能竖排。5、两册精装充书架确实好看,但是读起来捧不动,太费力,拆成4册较好。6、价格太贵。
  •     书的印刷装帧非常大气而有人文气,但内容的排版方式却非常不符合阅读习惯。该书在排版上采用一句诗,一大段注释的方式,要完整地阅读一首诗,往往要翻几个页码,难以得到流畅阅读的快感。
  •     陈先生诗其实并不甚佳
  •     已购。
  •     沉重之极
  •     二版二印无函套,出版社不应该如此。
  •     二版二印无函套二版二印无函套,出版社不应该如此。
  •     周一良曾感慨早年塾师未教他作诗,所以没能掌握“可以怨的武器”,只能毕竟是书生了,如是则陈寅恪倒把这武器用得很好,至于武精不精良另说。传言共产党小米加步枪能大败国民党美械,陈寅恪这“弹词七字唱”也把共产党控诉得体无完肤,如今海内皆知“吾侪所学兼天意”,谁还鸟同光体
  •     很不错,比一版好多了,改正了不少错误,装帧也漂亮了。
  •     也不知道和出版有多大区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