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一样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802348912
作者:(美)方绍伟
页数:39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女的躲避不及,被半开着的车门往后冲倒,在地上拖滚了几步,爬起来后开始嚷嚷,指着手向四下打量,一副准备讲理的样子。可路人不多,有两个人乘一辆小摩托从边上开过,停在男的车后观看;另一个女的从边上走过,躲到路旁看着。这是中国特色的一幕,难道不是似曾相识么? 男的第四次退车,看热闹的小摩托赶紧后撤,那男的拉开更大距离,然后斜瞄着某女的车门再一次冲撞上来。在车门旁的某女赶紧往路边逃跑,看热闹的女的也吓了一大跳往后跑。某男把某女的车侧撞到一边,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最后扬长而去。 在“我乐网”上,这条视频的题目叫《不让路撞死你,小区内互不让路两车对撞》。严格地说,事情是从一开始的互不让路,到男退女进,再到男撞女车。所以,不是“不让路撞死你”,也不是“两车对撞”,而是“互不让路,女逼男让,男撞女车”,是经过了“不让路,逼死你”之后的“逼我让路,我撞死你”。 2.故事中的人物及文化分析 有什么充分的理由能够认定某女是“当官模样”?首先,某女不像是个有教养的知识分子,也不像是个忙于生意的商人,更不像个开好车的富婆。从说话那种不耐烦的口气,她倒非常像一个经常搞“协调工作”的小干部或小秘书,行政级别似乎在科级上下。 工作协调完了,别人就得让她,所以,她背后的官应该不会太小。从被撞之前的要人让路、逼人让路,到被撞之后的指指点点、落荒而逃,某女确实非常像一个小官员,应该是那种小人得志的小干部,而且可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邻家女人”。

前言

当代中国为何会赢得世界各国那么多的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为何会招来国际舆论那么多的议论?是因为中国令人意外的发展成就和社会问题,还是因为出乎意料的中国崛起和中国崩溃的议论,或是因为中国潜在的经济威胁和军事威胁?    中国吸引力的关键原因是“中国不一样”。每个国家说起来都“不一样”,但中国的规模和影响力显然最突出,“中国不一样”的核心是中国的“制度与文化的组合”不一样。中国吸引力的关键原因,是中国的这个“不一样”所包含的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震撼和焦虑。焦虑,往往比震撼更加持续有力。当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在纳闷“作为东方唾狮的中国到底想干什么”时,我们中国人可能也在纳闷:“成就巨大、问题巨多的中国到底能怎样?”    中国的人均GDP一旦到达5000美元左右,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就是世界经济史上令人望而生畏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中等收入的经济体由于工资成本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科技研发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竞争而陷入的经济停滞期。按照中国国内专家的看法,“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大特征”是经济停滞、民主动荡、贫富加剧、腐败严重、过度城市化、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失序、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那么,中国能在未来的十年内挺过这个“鬼门关”而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吗?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先后成功闯关,进入了高收入的经济体,拉美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如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则不幸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而不可自拔。中国最近几年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已经有了“陷阱特征”的隐忧,这些问题包括:贫富加剧、腐败严重、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失序、信仰缺失,即“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里至少已经出现了六个,而其他比较严重的问题还包括:经济发展平衡问题、物价房价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政治民主问题、教育医疗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暴力拆迁违规征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等十个方面。    从另外四个没有出现的特征(经济停滞、民主动荡、过度城市化、金融体系脆弱)上我们能很容易地发现,政治的相对稳定和行政经济力量的强大,是中国依然能够确保“平稳持续发展”的关键。可见,中国的现状是一种“政治相对稳定但有制度与文化困扰”的现状,是一种特殊的“制度文化组合”所决定的现状。    20多年前,我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有位专门研究中东与美国关系问题的同事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当时另一位同事问他:中东的问题复杂还是中国的问题复杂(如两岸统一、体制改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中东问题复杂,因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明摆着的,而中东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确定的解决方案。当时,大家几乎一致表示同意,并似乎非常欣赏他的巧答。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东如何复杂的细节我已经记不太清,但我对“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明摆着的”却一直有疑问。也许,我的同事们太热衷于赞同那个“明摆着的方案”,结果把另一个同样是“明摆着”的问题给忽略了。    这个同样是“明摆着”的问题是:如果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真的很清楚,那么,为什么那个中国问题一直就解决不了?你当然可以说,因为那个“明摆着的方案”没被实施。可是,中东问题也一样啊;中东问题解决不了,也是因为有人不愿意按照某个在一些人看来“明摆着的方案”去解决啊。    显然,不管是中国还是中东,某个方案对有些人来说是“明摆着的”,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未必是“明摆着的”。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方案,而在于“谁有可能实施什么方案”。就是说,除了“方案”之外,还存在“谁说了算”的问题。当然,一个更大的问题可能是:我们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会不会甚于不了解外国?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一方面是为了回答“中国为什么不一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答这个“谁有可能实施什么方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中国能不能最终避免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这本书不是讲中国应该怎么发展才好的,读者不可能在书里找到解决任何中国问题的方案或主张。这本书的重点是“为什么”,不是“怎么办”。我长期以来的基本信念是:如果总专注于“怎么办才更好”的话,就不可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是这样”。    当然,一个更加根本的信念是:“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肯定比“怎么办”更重要。当人们苦恼于“事情这么办而没有那么办”时,往往是因为他们太专注于“怎么办才更好”,而没有先去弄清“为什么是这样”。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有找到事物的真正原因,才有可能判断事物发展的真正走向,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真正主张;找不到真正原因,或者找到的真正原因没人信,那么,有暂时的解决办法也没用。    显然,这不是在劝说人们应该接受现实,承认现实的合理。实际上,承认现实的“存在”跟承认现实的“合理”是两回事。只有分清这一点,才能进一步分清“易改的现实”与“难改的现实”及其背后的原因。“研究问题”与“表达愿望”往往被混为一谈,有的人甚至习惯于不“表达愿望”就根本不能“研究问题”。与这种“把问题主义化”的思维相反,本书的目的是“把主义问题化”。    在中国的制度问题上确立一个明确的左右立场,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为中国的体制改革提出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主张,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本书将回避这一易一难的两件事情,取而代之的,是集中描述和分析中国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及其原因。我知道,“无立场且只看病不开方”的做法很可能是令人反感的,但我确信,这个缺陷所产生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它能得到其他方法所得不到的观察,或者能从相同于其他方法的观察中得出不同的结论。    就内容而言,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分析中国的经济前景和内在矛盾,第二篇讨论经济秩序背后的道德现状及文化原因,第三篇转向腐败问题的一种全新解读(制度文化组合、集体无意识、演化博弈过程、社会稳定策略、人情规则道德观、双轨社会),第四篇阐述政治制度的潜在变革及“中国模式”不会崩溃的根本原因。腐败分析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通过一种远距离观察中国的理论视角,全书将读者心目中非常熟悉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多少有些“不一样”却更加逼真的中国;它试图把读者从一个“经验数据所显示的中国”和“社会结构所撑起的中国”。带向一个“文化行为规则所支配的中国”。    方绍伟    2013年3月1日于芝加哥

后记

这本书的出版,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发展出版社宋东坡先生的努力。宋东坡先生在得知我的写作计划后,多次与我联系,深入讨论本书的大纲和内容,对本书的最终形成确定了纲领性意见。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中国发展出版社其他编辑出版人员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内容曾得到汪丁丁、赵汀阳、秦晖、罗小朋、蒋狄青、刘玉照、童之伟、黄正东、刘亚伟、李伟东、王云举、沈阳等诸位先生的有益批评,在此一并致谢。最后,要感谢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家人,他们是:父亲方礼俊、母亲纪惠珍、太太周燕、妹妹方少珊、儿子方泽西、女儿方艾伦。    《中国不一样》这本书,实际上是我2009年出版的《中国热》一书的继续。除了涉及一些中美两国时政评论的内容外,《中国热》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明确的“经济一文化一政治”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现在有机会在《中国不一样》里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完全是由于我在译校《中国热》2007年的英文版时所感到的语言文化问题。简单地说,我强烈地感到,研究中国问题必须用汉语写作,汉译英可以用于传播,但用英文写作再英译汉,就会失掉最基本的“本土感觉”,至少对我是这样。这显然与我对文化的敏感有关,希望《中国不一样》已经把这种“文化敏感的理论逻辑”体现了出来。    《中国热》那里已经有一种“用理论解释现实”的尝试,该书提出或强调的理论,包括“经济发展原因的三层制度论”(生产一分配一破坏)、“耻感一恐感魔链论”(面子一关系一信仰一天命一势力)、“国家产生原因的政治企业家论”(文治武功)、“文化心理行为论”(思维地理学)等等。    之后,“经济发展原因的三层制度论”和“国家产生原因的政治企业家论”已经在《中国知识分子批判》、《制度经济学新视野》和《党中央究竟在想什么?》这三本“电子书”里得到了发展(见blog.slna.com.cn/fangshaowel)。所以,《中国不一样》所深化的实际上是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际涉及的理论包括了对理解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产权国家论、统治商数论、制度文化组合论、单一权威信仰论、双轨社会论、情感反应差别论、博弈情景论等等。另外,得到细化的还有“中国人的八大难”、道德五层论、文化五要素论、文化三层论、冷酷实证方法论等等。    我们中国人需要的是更多地了解自己。实际上,我们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往往甚于不了解外国人,特别是在意识与本能的自我对抗方面。愿望为什么老没能转成现实才是我们中国人的问题所在。对于博大和悠久的中国文化来说,现有的理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中国的学术历来就是情理多而道理少、思想多而理论少、修辞多而逻辑少、规范多实证少、愿望多认识少。但是,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回答“如何解读中国”的问题,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观察问题的视角”,不是为了纯理论本身的提出。    我们都知道,现象不能用来解释现象,只有理论视角才能为现象提供解读,而解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从“解释或预测过去”走到“推测或准备未来”。因果解释是理论的核心,预测仅仅是副产品。但是,日常生活里,人们实际上无时不在预测,口语中的“我估计……”和“我觉得……”都包含了某种预测。人们生活在过去,但更重要的是,人们也都在期盼将来,因为人们不得不确定当下的行动。    “中立观察”当然是很少可能的,所以本书不是在标榜一种“中立观察”,本书运用的是一种尽量去掉价值偏见的“为观察而观察”或“为实证而实证”的方法。另外,直接经验是重要的,我在中国生活了30年,在离开中国的近20年间又多次访问中国,但是,理解中国的要害却不是“直接经验”,而是“观察问题的视角”,因为,“没经分析的直接经验”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认识。另外,经常有人抱怨看病的人不开处方,实际上,社会诊断与身体诊断不同。社会诊断本身就包含着处方,所以。诊断对了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一样和不一样是明显的,但中国与外国之间不一样的原因却是不明显的。“普世价值”存在,但“普世价值”只能解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相同,却不可能解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不同。所以,“中国不一样”一定另有原因。本书在讨论政治经济问题时侧重于分析制度原因,在讨论道德和腐败问题时侧重于分析文化原因,。但总体上采用的是一种“制度文化组合决定论”的观点。    中国现状的不一样是因为“制度与文化的组合”与别的国家不一样,中国现状的发展和变化也离不开现在这个“制度文化组合”,所以,理解这个“制度文化组合”非常重要。正如本书第三篇所分析的那样,“制度文化组合论”是“中国为什么不一样”的最重要依据。这一依据放在“演化博弈”的框架内理解就更加清楚了,“演化博弈”的观点也是“制度文化组合论”与一般的“国民性理论”完全不同的原因,“国民性理论”不能解释中国文化的“同化力”问题,而“同化力”一定与“博弈情景”有关。    最后再总结一下本书的要点,这涉及两个问题: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吗?“中国模式”会不会由于贫富差距、道德堕落和贪污腐败而崩溃?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本书特别强调了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社会是一种奇特的“双轨社会”。中国不仅是一个“圈外道德”与“圈内道德”、“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共存的“双轨社会”,也是一个“书面文化”与“现实文化”共存的“双轨社会”,更是一个“书面规则”与“现实规则”奇妙共存的“双轨社会”。“双轨社会”缓和了中国社会的制度矛盾和文化矛盾。    第二,“双轨社会”的柔软度和调适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这其中的秘密在于我们中国人对“双轨特性”的“情感反应速度与程度”的不同。“情感反应差别”是理解“双轨社会”的关键。“潜规则”外国人也讲,粉饰遮盖和里外有别也是人类共性,但是,我们中国人对此的“情感反应速度与程度”却与外国人不同,正是“情感反应程度和速度”的微小差别导致了行为及行为结果的重大差别,正如卫星接收天线的细微偏离导致卫星信号的强弱那样。    中国人的“情感反应差别”造就了“双轨社会”的奇特和独特。“情感反应差别”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我们中国人的胜负观、规则观、人情观和道德观中。例如,对死的忌讳、对用词的讲究、对面子的偏执、对诉讼的态度、对道歉的回避、对传宗接代的重视、对犯规缺乏本能的不安、对逻辑缺乏天生的执著、对单一权威的崇拜、对实际权力而不是抽象原则的敬畏等等。“情感反应差别”也是“文化心理学”或“思维地理学”所验证确定的人类文化差别。    第三,“限任一党制”是当代中国对“终身一党制”的制度创新,它具有很强的控制“统治成本”的“统治能力”。如果说圈内外道德、双轨社会、单一权威崇拜、情感反应差别等等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不一样,那么,“限任一党制”及其运行的文化特征,则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不一样。说“中国模式”特殊,说的就是中国政治制度及其文化运行的特殊。中国的“制度文化组合”特征,是形形色色的“中国崩溃论”一直落空的根本原因。中国会继续争取好的制度,同时争取文化的改善,但即便“制度建设”可以普世,“制度运行”也绝不可能是普世的,这是“制度文化组合论”的要点。    现实的存在性当然不是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能通过质疑现实的合理性去否定现实的存在性。我们中国人在区分“现实的存在性”与“现实的合理性”上似乎有本能的困难,我们经常混淆“实事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主张”三者的重大区别。希望本书没有消磨读者质疑现实合理性的能力,同时却加强了读者理解现实存在性的能力。    方绍伟    2013年3月1日于芝加哥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方绍伟  方绍伟,旅美学者,以对制度与文化的“冷酷实证”而著称,是“统治商数论”、“制度文化组合论”、“双轨社会论”原创者及《中国热》等书作者,另著有《党中央究竟在想什么》《制度经济学新视野》《中国知识分子批判》等电子书多部;1982~1986年于国际关系学院获英美文学学士,1986~1989年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1994。1997年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获信息管理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曾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系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中国经济还能飞多远
中国经济的结构危机,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危机。但归根到底,
“强政府推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一个政
治问题。如果中国政治保持稳定,“做空中国经济”就只能是“踏空
中国经济”。
第1章 从中印对比说起
第2章 谁敢“做空中国经济”
第3章 贫富差距危机:制度扭曲与“逆向福利”
第4章 中国的房市要崩盘了吗
第5章 “金融垄断”能打破吗
第6章 通货膨胀时代过去了吗
第二篇 败德是个什么问题
即便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美德社会”,中国公共领域的
败德范围和程度恐怕也是较高的,要点全看守不守本分的状况。雷锋
之所以活不下去,因为雷锋是给别人和下面的人树立的榜样,他与
“我”无关。
第7章 中国人真的缺德么
第8章 国人开车为何互不相让
第9章 “范跑跑”与中国人的道德悲哀
第10章 从高考作文题和“读经诵典”
看中国的教育困境
第11章 中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什么
第12章 中国人已经禽兽不如了吗
第三篇 腐败还有治吗
把中国的腐败看成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看成是一种“政治文
化气场”,看成是一种“历史的潜规则”,这是破解“贪官密码”的
有效途径。按照“集体无意识”的原理,腐败的“集体无意识”在中
国就是“贪官原型”、“关系原型”和“面子原型”的交融。
第13章 腐败的原因与治理新论
第14章 关于腐败的“集体无意识”
第15章 作为“社会稳定策略”的腐败
第16章 腐败的中国人
第17章 中国人为什么腐败
第18章 高增长与高腐败为何比翼双飞
第四篇 “中国模式”会崩溃吗
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没有崩溃,“中国崩溃论”本身反倒似乎
不妙。对于希望或不希望中国崩溃的人来说,“中国模式为什么没
有崩溃”就成了一个极大的谜,“中国模式会不会崩溃”则是一个
更大的谜。
第19章 “中国模式”不是什么
第20章 “中国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新共和制”
第21章 “一党领导”与“问责危机”
第22章 “中国模式”为什么没有崩溃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不一样》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当代中国为何会赢得世界各国那么多的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为何会招来国际舆论那么多的议论?是因为中国令人意外的发展成就和社会问题,还是因为出乎意料的中国崛起和中国崩溃的议论,或是因为中国潜在的经济威胁和军事威胁?
通过阅读本书,您会对上述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其实,中国吸引力的关键原因是“中国不一样”。每个国家说起来都“不一样”,但中国的规模和影响力显然最突出,“中国不一样”的核心是中国的“制度与文化的组合”不一样。中国吸引力的关键原因,是中国的这个“不一样”所包含的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震撼和焦虑。焦虑,往往比震撼更加持续有力。
本书一方面回答了“中国为什么不一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回答了“谁有可能实施什么方案”的问题。通过一种远距离观察中国的理论视角,本书将读者心目中非常熟悉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多少有些“不一样”却更加逼真的中国!


 中国不一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三个月前,在方绍伟先生的微博中看到了《中国不一样》这本书,当时就放在购物车里了,一直到前几天才买到手。仔细阅读后,有些感想。这本书看起几页感觉不怎么样,越到后面越精彩。方绍伟先生在冷酷实证中列出了中国现存的几大问题,并且逐一分析,分析的比较透彻,比如中国的腐败还有治吗?中国经济会崩溃吗?都讲的可以。尤其后面说到的双规社会问题,讲的及其在理。但是本书的遗憾在于只是分析:有什么问题?怎么产生的?仅此而已。并没有给出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想了解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经济模式是否会崩溃等问题可以阅读此书。
  •     方绍伟的“冷酷实证主义”制度经济学分析,“不持立场只看病不开方子”,“剥去所有道德的外衣”分析和认识存在,着实如一把冷酷之刀,在一双“天地不仁”的眼睛下,振聋发聩地把我们从惯常的见识中拔了出来。演化博弈论观点下的制度经济学有生命力。
  •     方绍伟先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是“生产性兴起、分配性腐败、破坏性崩溃”的制度化的“朝代循环”,而英国崛起之时,靠的是“生产性收益”和外部“分配性收益”压倒了帝国扩张的“破坏性成本”。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方先生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概括力。《中国不一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层面,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一个“不一样”的中国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参照系。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观念问题:中国是不是世界是一部分?中国人是不是人类的一部分?无论是传统的中央帝国思想,还是“西方中心论”,中国最大的焦虑就是需要一个身份的认同。是世界的组成部分、还是世界的“他者”。从4年前的《中国热》到今天的《中国不一样》,方绍伟也“不一样”了,他从当初的乐观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由点谨慎的悲观主义者,在这本新书中,充满许多富于深度和理性的批判与思考。中国当下这个浮躁虚荣的自我沉迷的时代来说,缺的恰恰是这样的思想者和批评者。与大多数时评家不同,方绍伟既有中国公民,也是世界公民。基于丰富的阅历和厚重的学识积累,他完全打通了思想的任督二脉,对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由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的社会有着惊人的洞察,在这一点上,方绍伟别具只眼,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种中国并不是我们官方口中的中国,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中国。《佛说义足经》中有一个镜面王的故事:一个叫镜面的国王召集了许多盲人,让他们摸象,然后这些盲人告诉镜面王什么是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是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象是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耳朵的说大象是一面蒲扇。盲人们在镜面王的大殿上吵个不停,每个人都说出了一部分真相,每个人也都通过别人知道了自己所不了解的另一部分真相。就这样,在争吵过程中,每个盲人都通过交流知道了大象的真实模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中国人”其实都一个“盲人”,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家“一无所知”,但又想一探究竟,只有多几个“不一样”的眼光,才能得到一个真相。在这一点上,作为颇具权威性的方绍伟,绝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智者。一本书不足以改变历史,但却可能改变你对历史的看法。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在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习惯于网络时评的方绍伟奉献的这部皇皇巨著,更好的体现了他的思想与见解。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从写作到出版仅仅数月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难得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可惜没看完,书丢了。
  •     全书内容与之前了解到的一样,还是看到了一些之前预期的东西。本书对问题的分析冷静真实,值得一看。
  •     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     凌乱、细碎的时论,作者的触角非常敏感,可惜分析大多流于表面。
  •     全新,送货及时。尚未来得及读。
  •     对房地产方面的分析过于乐观了吧?
  •     是不是说真话就必须改国籍啊?这本书反映作者有一定阅历而又独立思考且不拘泥于某个特定专业。读这本书需要耐心
  •     好书。作者还有一本《中国热》也写得漂亮,刚刚看完。
  •     前面高谈阔论,颇有几分真知灼见。后面具体分析,缺乏深度和学理。不过不影响作为茶余饭后消遣读物。
  •     说实话,只看了一半。内容像是天涯吵架文。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分对于中国房价未来处于高位震荡,和通货膨胀仍会持续发生的判断。
  •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我们不能质疑现实的合理性去否定现实的存在性
  •     开始是叔叔硬要我买的。。不乐意啊。。。外国人写中国能写出什么。。。。不过看了部分,视觉倒也不错。有兴趣的伙伴儿可以拿来拓宽一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