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山

出版社:王静 北京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200097801
作者:王静
页数:29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呆呆地坐在那里,远方在我渐渐模糊的泪眼里突然失去了方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那些长眠在雪山之中登山者的灵魂,是否栖息在我身边的这些玛尼堆里?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也会想到了“回家”?我为什么要登山?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还回得去吗?回家吧?此时我已经远离了北京,远离了那个有丈夫有女儿有爸妈有香喷喷饭菜温暖的家,远离了那间温馨明亮可以看见西山风景的顶层办公室,来到这个寂静而让我一直向往的雪山世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在遍布死亡陷阱的冰天雪地里穿行,为的是触摸梦中的雪域之巅——这里有我的梦。4月初,我进驻了珠峰南坡大本营。登顶之前,一直是适应性训练和休整。登山者的眼中,除了山,就是登山的那些人。山在上面,人在身边。所以,平日在大本营,我们关注最多的就是身边的登山者。攀登后山的一位攀登者受了伤。我从望远镜里看到,他被装进橘红色的急救袋里,被捆在了担架上面。他的伤势应不轻。后来听说,他是多处骨折,不能行走了。即将攻顶前,传来了一个噩耗。5月14日一大早,我还没从帐篷里爬起来,就接到一个短信——攀登海拔8167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的中国队员发生了山难,曾经和我一起攀登过卓奥友峰的队友机长李斌确定遇难。后来又得知,探路者公司的一位7年多的代理商韩昕和另外一位山友也在遇难名单中,此外还有数人受伤。这个消息一直揪痛着我的心,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队友鲜活的面孔还一直在我眼前晃动。攀登珠峰前,我和李斌通过一次电话,嘱咐对方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好好活着回来。李斌是飞机机长,家在深圳。那一次我去深圳联系他时,他当班正飞杭州,没有机会见面。他在电话里还埋怨我:“你两次来深圳都不提前告诉我。”“时间太短,下次来我一定提前告诉你,我还没有见过飞机机舱是什么样?等着坐你开的飞机呢。”“只要你提前告诉我,坐我开的飞机,我亲自带你到机舱去看看。”他的话不断在耳边回响,在卓奥友大本营并肩跳舞的情景也浮现在了脑海里。那天,空中飘落着大片雪花,像似与大家一起共舞。机长伸出手让我接唱的场面就在眼前,那张面带笑容的脸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我们好像刚刚擦肩而过,可是,今天他却永远留在了雪山上。我整天眼睛哭得红肿,无法面对这个事实、无法相信这是真的!(配跳舞、唱歌图)我无法接受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前言

前言跨越巅峰迈上最后一步,我站上了8844米的世界之巅。向前俯瞰,远处是广袤的西藏大地,环顾四周,是一座座峰尖云海。但我却没有想象中的丝毫兴奋,心中有些茫然……下方的队友仍在奋力向上挪动,看着他们弯曲攀爬的身影,此刻的我,竟然一阵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有多少人只为站在这里,经历了难以言说的艰辛与磨难,甚至付出了生命!这一刻,只为站在这里。地球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共有14座。从2007年到2013年,我有缘与其中的7座在顶峰相遇。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峰顶,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为什么一直还走在这条路上?没有答案。我,只是听从了心的召唤。开始高海拔登山前,我爬过的最高的山是北京的香山。儿时更不知道,世界上的最高峰有8000多米,也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起初,登山时,我只是想试一试,把这当做一次难得的长途旅行,说走就走,说干就干,没有多想。登山如此,人生也是一样。你选择了怎样的生活,就会有怎样的困难需要克服。在途中,除了收获,还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重重考验,但因为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既然已经做了选择,你还有退路吗?没有,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可能与不可能,都在于你曾经选择过、努力过。登山,是我在事业、家庭之外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却是直面死亡的过程。这本书中的文字,一次又一次把我拉入了生死回忆中……为这本书整理照片时,我哭了……我在四川资阳山村长大,是个地道的川妹子。爸爸是个本本分分的普通工人,我小时候,他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就回家几次。妈妈是村干部,正直、能干、乐于助人,一直在农村抚养4个孩子。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用四川话讲就是“幺妹儿”。夹在中间的三姐经常会对我念叨,“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以示对我这种天生的好运气“不满”。小时候放学后,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羊、爬树、掏鸟窝、摘野果、编鱼篓、在泥巴墙上乱画,有时邻居们玩笑般问我:“你妈妈给你吃的什么啊?精神头儿这么足?”现在想想,当年摘酸仔儿的勇敢、编鱼篓的巧劲儿、泥巴墙上乱涂乱画及当孩子头儿的经验,这些“本事”,后来在登山、设计户外产品、公司管理上,好像还都派上了点儿用场。干的最危险的事儿是,差点掉到井里淹死。6岁那年的一个仲夏中午,我和三姨5岁的小女儿在家附近找一种叫“地瓜儿”野果,这种指头大的野果生长在松软的土坡里,成熟时会发出诱人的甜香,柔软的果实有点像迷你无花果,只是“地瓜儿”生长在泥土里。当我口渴得要命时,来到旁边的一口井,水位很高,我扶着井沿探身想喝,结果一头就扎了进去。等到全身湿透挣扎着从井口露出头来,发现表妹已呆呆地站在井边,我赶紧说:“掉进井里的事儿,你千万不能和其他人说。答应的话,我就把今天找到的地瓜儿都给你,回去我还可以给你扇扇子”。自己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么窄的一口井,怎么翻转过身子来的呢?后来,我听了关于这口井的一个传说,“这口井里有条黑黑的巨头黄鳝,有人只是见过从石缝里探出的头,从未见过全身。”与掉井里这事相比,后来在卓奥友峰雪崩及12级风中的死里逃生,对于我才是个真正的传奇。上初二时,我从农村转学“进城”到爸爸工作单位的县城边上的子弟学校学习。那时的我,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当时我最怕的事是被老师提问,因为我的四川椒盐普通话一出口就惹得同学们捂着嘴笑,而已经十四五岁的我,总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害羞得满脸通红。这让我感受到农村和城市孩子的巨大差距,那时甚至有点自卑。在我的印象中,二十几岁前,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小说和其他大部头的书籍,四大名著也只是通过看电视才了解了情节。我当时读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从小学到初中,只愿意啃一科语文书,其他的文科书几乎从来不看。但我的理科成绩一直不错,记得毕业考试数学就漏写了一个“解”字,没有得到满分。与从书本中猎取知识相比,周围的生活环境似乎给我的经验更直接,让我学到的东西更多。县城两年子弟学校的初中生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山村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我模模糊糊地觉得,县城之外,一定还有更大的世界,心中暗暗地滋长出了一种渴望,渴望飞向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初中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继续读高中、准备考大学,我就读了子弟校的幼师班,因为再读3年书就可以工作,当老师。但学业还未完成,我就背着爸妈偷偷去参加了一次到外地工作的面试,没想到,五十几人报名,我是被录取的13人之一。我决定不继续读书要外出打工,父母得知极力反对。我们家虽然经济条件不好,可还不至于吃不上饭,更不至于让幺妹儿外出打工挣钱,可是我觉得这次工作机会很难得,我想出去闯闯,毅然放弃了妈妈认为将来可以端上“铁饭碗”的幼师学习,决定外出工作。坐在离开家的大巴车上,妈妈送我时一直抹着眼泪的背影刻骨铭心地留在了我记忆深处,至今回想起来,我还会感动得眼泪直打转。大巴开动,这是我出生长大十几年,第一次离开资阳县城,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开家。从此我结束了校园生活,开始了千里之遥的人生旅程。我这一走,就到了广西北海。第一份工作是餐厅服务员,端盘子。在北海,我认识了盛发强。发强大学毕业不长时间,自己砸了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铁饭碗”下海,一开始在印刷公司跑业务,半年后创立了自己的印务公司,那时他25岁,是一个敢闯实干的年轻人。他给我的印象就是真诚踏实,考虑问题总能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有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踏实劲儿。而他说,一眼看去就喜欢我,是因为相中了人群中我发亮的脑门儿。我们相爱了。我加入了他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当年北海碰巧举办过一次新技术博览会。会上,我们看中了一个折叠式旅游小帐篷的项目。发强学的是工程测量,对野外帐篷有一些认知。而我在山里长大,爬高淌水,和户外运动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我们对这项神奇的帐篷专利产生了共鸣,决定购买专利,并且一起去江苏学习。1994年底,发强决定从做印刷业务转型到开发旅行帐篷,我也就成了他的第一个员工。当时,整个公司其实就我们两个人。本来预计学习制作帐篷的时间为一个月,结果花了一周的时间,第一顶帐篷很快就在我们手里诞生了。从此,我们与户外结下不解的情缘。相识两年后,我们结婚了。1998年我们决定到北京发展。于是,1999年1月11日,探路者在香山脚下巨山农场两排低矮的旧平房里诞生了。为了减少花销,我们自己平整院子,粉刷房屋,挖冲水厕所,烧暖气,还在院子里用砖砌了简单的乒乓球台。当时缺少人手,每人都身兼数职:发强主外,既是总经理、业务员,又是送货员;我主内,不仅手绘了探路者的第一个LOGO,也缝制了探路者公司的第一顶帐篷,整个帐篷的制作流程,从设计到画版、裁剪到缝纫、印染到组装、订制订单的谈判到交货,我都亲自带头参与。但在所有的工作中我更享受做设计师的角色,每次亲手缝制一款新帐篷就像创作了一件新的作品。我经常沉迷于这样的创作中,时而兴奋不已。那时的探路者大家庭,真的像一家人,大家在一口锅里吃饭,一个院子生活,辛苦的工作之余,在小院子里打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周末常常一起爬香山,这是当时最好的休闲娱乐。2004年我们在宏福创业园修建了自己的办公楼和仓库,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2009年,公司在发强的带领下成功上市,成为首批登陆中国创业板的28家公司之一。如今探路者已是从一顶帐篷发展到市值几十亿的户外行业领军企业。十多年来,梦想与艰辛相伴,爱情与事业交织,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这十多年来,我结婚、生子、创业、登山、救援、念书学习、公益环保……这种种选择,起初似乎都充满了偶然。但渐渐地,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变化已成为我生活和生命中的一部分。这里面蕴含着我对自然、生命和这个世界的理解。2007年一次休年假的偶然机会,我与雪山结缘。登山期间有一些闲暇时间,我开始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带进山,慢慢翻阅。因为山,我开始写日记;因为山,我才体会到看书的真正乐趣;因为山,我爱上了拍摄,因为山,我理解了大爱……也因为山,我领略到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山就在那里,远近高低,皆由人。2010年5月22日早晨6点5分,我从尼泊尔珠峰南侧登顶珠峰。珠峰是世界之巅,但它的高度终究可以丈量。而生命所能创造的高度永远都超乎想象。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努力“攀登”,步步超越自己,人人都能到达自己的人生之巅。

后记

从香山到珠峰,我遇见过很多山。    每一座山的攀登难度和景象完全不同,但是相同的是——    站在山脚下的人,都想站上顶峰。    这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生有探险基因。    有人说:“选择了登山,就选择了魅力与死神同在。”也有人形容:“登山者像一群不管不顾的疯子。”或许哪天一拍脑门还会蹦出:“早晚都是死,还不如死得灿烂一点。”    人类的探险基因就在这群“疯子”中进发展现,他们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未知的世界,一边梦想着破解自然密码,一边在奇妙的探险中自由绽放,在探索中成就一个崭新的自我。    8000米级山峰的登顶行动,都是从黑夜开始出发。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黑暗中怎么能看得见路?风险不是会更大吗?”    答案很简单——    在黑暗中出发,才能在光明中登顶,在阳光普照中安全下撤,迎接下一座“山峰”。    探过路的人都知道。路由心生。    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坚持,靠的是信念,靠的是胆量!    攀登,就是每天在不确定中做决定,在坚持与放弃中做选择,大家总是为此争论不休。其实,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有时也为莫名的坚持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而.也思考自问:“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就像攀登一座高山,能否达成目标,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的位置,而是你选择向哪个方向移动。    登山和企业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就实现“攀登”的目标而言,它们没什么两样:先确定方向,只要认准目标迈出第一步,你就能学会在困难中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充实自己,逐渐成长,实现愿望。    终极梦想。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只要脚步不停,距离梦想一定会越来越近。    当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时,只要再平稳前进一步,就会见到壮丽的山河。山涧的泉水需要经过一路曲折,才能谱写出最动听的曲调;汇集成山河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大山教会我——    学会在平和中做决定,才会平安无事。    在平凡中一样可以谱写非凡人生!    为写这本书,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    从最初起意到最后定稿,历时3年,这期间,我又登了3座8000米,数次补充修改书稿,对于很少读书的我,写作比攀登8000米级雪山难太多。我一度不自信,想放弃。直至2013年春节后,我带着它,和先生、女儿一起,重返了非洲乞力马扎罗。    当我再次看到这座引我走向更高峰的山时。我又看见了我的梦,看见了梦实现之后的模样——一些梦。我已经实现:另一些梦,我还在努力中;肯定,还有一些梦,正在路上等我……    2013年5月,我将重返珠峰,带着这本书,带着书里的每一个字句……    我曾经站在洛子峰上看见珠峰全貌,珠峰壮美的“另一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有家,有孩子,有事业,还有时间登山。做自己梦想的事。很多人都感慨我运气好。    我想,当你看完这本书时,也许,你能看到我之所以运气好的“另一面”。    感谢:工作中的同伴们,一路走来的丈夫,生活中娇滴滴、温情而懂事的女儿,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老爸的理解和所有家人的支持。    感谢你们。    感恩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内容概要

王静,被誉为“高山雪莲”、“商界木兰”、“中国十大正能量女性之一”的奇女子。登顶过7座8000米雪山,足迹到地球三极。在山上,她遭遇过雪崩,经历过12级风,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出生在四川资阳的小山村,却是中国上市公司户外品牌“探路者”的联合创始人。中国登顶8000米山峰最多的女性。登山、创业之外,她更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热衷于环保并从事公益事业。她,就是王静,飞雪静静。《静静的山》是她的第一本书。她是:第一位登顶海拔8156米玛纳斯鲁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012米希夏邦马峰的中国业余登山女性、第一位从南坡登顶海拔8844米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内地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516米洛子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051米布洛阿特峰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7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中国女性。王静登山探险历程:2007年3月,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登顶;2007年9月,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登顶;2008年10月,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登顶;2009年4月,PK64个户外项目进入前4名,到达北极;2009年7月,玉珠峰,海拔6178米,跨越;2009年9月,马纳斯鲁峰,海拔8156米,登顶;2010年5月,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南坡登顶;2010年12月,文森峰(南极最高峰),海拔4897米,登顶;2011年1月,徒步115公里到达南极点;2011年5月,洛子峰,海拔8516米,登顶;2012年5月,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登顶;2012年7月,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登顶;2013年4月,努子峰,海拔7861米,计划无氧登顶;2013年5月,人类登顶珠峰60周年,此书出版前夕,重返珠峰,挑战新梦……

书籍目录

前言 跨越巅峰 引言 我还回得去吗? 只缘此山中:2007乞力马扎罗 风雪夜归人:2007卓奥友 等我回来:2008希夏邦马 生死不负约:2009马纳斯鲁 只为站在这里:2010珠穆朗玛 何似在人间:2011南极 大爱无形:2011洛子峰 速战速决:2012马卡鲁 永不言弃:2012布洛阿特 后记 路由心生

编辑推荐

《静静的山》编辑推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人生就是登山,每个人都是登山者。你可以不登山,但你总会遇到自己的那座“8000米”;你可能不知道正确的路,但你总会发现路由心生。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梦想和勇敢,就是一种能力。《静静的山》,你身边的梦想路书,王石、冯仑、白岩松等推荐阅读!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的位置,而是你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作者简介

《静静的山》,传奇女性王静(新浪微博粉丝近百万的飞雪静静)的第一本书,讲述她从打工妹到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从香山到珠峰,登顶7座8000米雪山,足迹到地球三极的攀登故事。她初中才进县城读书,一口“椒盐”普通话让全班人笑话;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服务员端盘子;她19岁遇到爱人从此和他一起创业成立了“探路者”;她亲手缝制出“探路者”的第一顶帐篷;她带着自己亲自研发的户外装备上了珠峰……登卓奥友,她遭遇雪崩,12级风,20多个小时没吃没喝;登珠峰,适应训练时她听到两位好友山难死亡的噩耗,一度怀疑“我还回得去吗”;登马卡鲁,她6天内速战速决,想不到下撤时队友遇险;登布洛阿特,她23天内4次攻顶,相当于连续爬了1座6000米,2座7000米,1座8000米山峰……她创下多项攀登记录,登顶珠峰后的感觉却是心酸;她有事业有家庭有孩子有财富有荣誉,常人却不知道她的“另一面”……从仰视到俯瞰,她的每一步都不简单,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后一秒。珠峰再高,只不过比别的山更高而已,生命所能创造的高度永远都超乎想象。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努力“攀登”,步步超越自己,人人都能到达自己的人生之巅。


 静静的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其实我关注“探路者”比较早,后来看了王石先生的书才知道“王静”(探路者联合创始人之一),但是也是仅此而已,没有更多了。所以前几天去图书馆看到她的书,也可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就借来看罗。其实看完整本书,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登山对于我而言太远,就近了说,户外运动对于我而言也是很少参加,以前就是慢跑。后来一位朋友骑行去西藏,心中想过也一路跟去,但是还是退缩了。现在想来也只有羡慕他的份了。所以说书中说到的很多关于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孤寂还有登上山顶之后的坦然,难有同感,只是觉得整本书让我了解了登山这项运动,还有飞雪静静的登山,其它就目前来说没有什么。不过人有一项热爱的事业很重要,方向需要自己确定,然后稳步前进。就如书中所说不是每个人可以实现心中的大梦,但去努力很关键,努力了总会离目标近一点,不去又怎么知道呢?是吧。因为她在登山之前以及途中也不知道最后自己能不能登顶,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去努力登顶。
  •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因为登山和热爱登山发生的内心变化。对于我们这样爬香山都会很累的人,认为能连续爬上世界最高峰简直是奇迹了。而对于静静来说,爬山是一件既质朴又真实的事情,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奇迹,应该有很多梦幻色彩。在静静看来,山的远近高低,都在于自身内心的认识。我们看起来高不可攀的世界巅峰,其实是因人而异的,胜利、登顶、成功、挫折,皆因个人的内心而发生变化。从书中看到最多的,是一种对登山的热爱。因为热爱,可以去挑战身体的极限,也因为热爱,可以去感知我们不愿体验的紧张与恐惧,还因为热爱,静静能够用内心与高山对话。高山有了自己的灵气,成为能够与我们用心交流的事物。仁者乐山,乐高山的平静稳重、博大沉寂,乐山的刚毅风骨、丰润宽厚。所以,尽管总是山路慢慢、崎岖坎坷,但我们看到高山之巅的风景总是那么美,好像梦中的仙境~
  •     王静一个个子小小的小女人。无论如何令人想象不到一个如此弱小的躯体里会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八次登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山。作为一个行者,她用她的行为超越了旅行和攀登的本身。以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宿命感去面对将要攀登的每一座山脉。想起来,这样一种超越生命的形式,确是让人觉得兴奋,这种生命源底感觉的兴奋远远不是所谓的刺激。它应该是存在于生命中的每个阶段,令人无限向往甚至膜拜,但又轻易不取去实现的东西。生命的高度是存在的而且是一定存在阶梯的,实现一步生命就完美一点,一个完美的过程不是一每个人都向往的吗?一个女老板在生命过程中的悟性和许多人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她开始做事。把悟变成行是一个生命高度的提升。想一想多少想做的事到最终成为遗憾是真的作不到吗?去除一点悟中带来的牵绊,増加一点行中的执着。去尽量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生命过程,是一种正道。在这本书里记载的八次攀登经历中。我如同入境般地感受到了高原的美丽以及过程中的忍耐和艰辛。既便是作为一本历志般的读物这也是本好书。而且书的外形设计也较独特,所以我喜欢。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书的设计很给力,最主要的是内容很强大
  •     书是线装的,那线是蓝色的,很美。文字是淡淡的,却透着一股精神。很爽。吃苦受累,修行修心。
  •     很佩服的强驴
  •     再次验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人,的确都是一群有强烈欲望和极高执行力并带有运气光环的人。全书中间很长的部分非常沉闷,流水账得厉害。老实说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形象并不是我特别欣赏的那种类型,不过作者在很多抉择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很值得思考。
  •     需要一点登山者的内心记录
  •     登山磨练意志,特别是登雪山,还需要很大的勇气
  •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
  •     羡慕 敬佩 她的山让我颤抖
  •     开始的时候上乞力马扎罗都头痛呕吐难受,后来竟然登了7座8000米雪山。虽然文笔一般,但还算是一本真诚的书。
  •     看了《绝命海拔》后,对攀登珠峰的书很感兴趣,《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本是第一选择,在亚马逊kindle商店里搜到了《静静的山》,便立刻下了订单。很快看完全书,对这位“探路者”户外品牌创始者也便有了些许认识,不得不说她的人生经历是丰富多彩的,登顶7座8000米以上高峰也确实是一大壮举,很给中国女性长脸。她的攀登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只可惜文笔一般,仅能以平实的语言记下如流水账一般的攀登历程,少有能让人感觉紧张刺激的历险描述与能让人感慨畅想的心理动态描写,就更别提感悟和建言了。可读性一般,图书编辑要不然是没用心,要不然就是已经尽力了。
  •     写的不如经历那么精彩
  •     图文并茂,让人欣然向往
  •     通过文字其实只能小小的窥视她的那些经历。有些东西不曾经历过是永远无法真正的懂。尊敬并羡慕这位体内蕴含无限能量的四川小女子。
  •     勇敢的女性。
  •     一个有力量的女人,一段有意义的经历,很羡慕,很向往,人生无限可能,只有你不去经历,没有你不能经历的!
  •     挺不错,喜欢作者的坚韧以及在困难中仍坚守女性的美与坚强
  •     文字略弱,图片真是壮观呆了。探路者啊哈哈给个赞。
  •     这个人真的很勇敢,突破自我
  •     讲了登山经历中的很多趣事。依然是出现了很多国内外的登山名人。有不少配图,值得一看
  •     真是牛气的女人。
  •     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坚持,靠的是信念,靠的是胆量
  •     是正品书,内容不错。激起我对大自然,特别是登山的兴趣。读完还是收获颇丰的
  •     书我还没有时间看呢,不过我翻了几下,质量啊什么的还是蛮不错的呢,我朋友看了一点觉得很不错的 哦!
  •     每个人都有要攀登的山
  •     感动!很多人不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像蝼蚁一般,活在狭小的天地而不自知,人生苦短,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做个随心所欲活出极致的明白人!
  •     书我很喜欢,书里说的事我也喜欢。只是不太喜欢这个人。。。有点点感觉虚
  •     刚把一切闹心的事情弄完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很佩服这位来自故乡的“传奇女性”;她所拥有的毅力和决心以及面对雪山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是令人震撼的。不过羡慕是羡慕,心里虽然看的痒痒的,但其实还是不太赞同她这种老爱逞强的性格,遇到各种危险能够幸存只能说是她命大,但如果一去不复返又会怎样?最喜欢书中开头部分的这句话,“人对于自己的改变总是熟视无睹,只因为我们无法分离自己的灵与肉,无法看见自己的背影。” 或许我们都该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了。
  •     《静静的山》一下午看完。作者不是职业作家,但胜在真实。山景摄影极美。生命也可以视作一个攀登的过程,来来去去,留下的只是记忆,或者复杂,或者简单,而登山者都在山的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背影,审视自己的灵魂。
  •     一直期待王静的作品,我这平时不看书的人也忍不住想买,呵呵,这书真心不错
  •     采访所获
  •     还行吧,本身作者登山的事件确实很打动人,但是不代表她写出来的书也跟事件本身一样让人感动,文笔不行,毕竟不是作家,写的一般,越到最后越煽情,煽情煽的一点都不让我觉得舒服,感觉不好!
  •     登山精神
  •     赶巧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好在王静老师所在的公司供职;更有趣的是,我也是户外的入门级别的小小小小菜鸟,这本书非常非常给我以励志的感觉,满满正能量~
  •     图不错。书还可以。我不爱读游记么?
  •     很好的一本书。图文并茂
  •     满洲里的图书馆不太大,刚好可以打发等签证的一段日子。王静并非一个写作的人,她用近乎口水白话的文字写下了这本书,其实挺无趣的。好在这本来就不是一部文学作品,只是几段看似重复又其实并不一样的故事。看到开始部分我就在想,可能勇敢是注定属于那帮世界是从小再到大的人。只有最开始就腾出来了地方,才有足够的野心来装下大,甚至更大的世界。不过这本书我确实没办法看完哈哈
  •     一个固执的女人,不顾自己的生死,不理会别人的嘲讽,霸蛮去登山。这书告诉我,要想成功,必须一往直前,甚至对别人的利益不管不顾。
  •     生活就在于坚持,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就有坚持的理由和向前走的勇气,对于结果是成功或失望却不重要。
  •     文笔不够精彩,情感比较真诚。
  •     美丽的摄影,充满意志力的故事,看到很多大幅的雪山图片,在安安静静的图书馆里感到无比的震撼。之前不知道登山是如此危险的,但和作者一起的人中就有受伤死亡,果然窒息的美需要最大的代价
  •     纸张不错,印刷也不错,线装的,很喜欢。
  •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也许没太多收获
  •     很励志 很好 推荐大家看
  •     登山者通常把攀登卓奥友当成攀登珠峰之前的最好训练。 次仁达旦的肩受伤了,手套也在挣扎的过程中丢了一只。此时不戴手套,手很快就会被冻伤。正好,从我背包里找出一只备用手套。 希夏邦马的气候特征大体上与珠峰相似,每年春季的4月和5月,秋季的9月和10月,会有大约1个月左右的好天气。在这1个月内,连续两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2-3次,3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1-2次,这期间是登顶的最好时期。
  •     一般吧,从登山的角度来说就是商业队登山记录
  •     我是看了王静的《云端有路》才开始看这本书的,很多人这辈子都不会站在8000米级的山峰上,就算知道山在那里,又有几人能走过去
  •     不是谁都有机会能够登珠峰。也不是谁都有资金和体能,时间,耐力和韧性一次又一次地攀登。个人觉得王静登山,一部分是出于对它的喜爱,和对自我的挑战;另一部分出于对“探路者”户外品牌的推广。有时候去攀登,是接收到了大山的召唤。
  •     好友赠书
  •     以她平时的笔调,了解不为人知的登山故事和心理路程,值得一看。
  •     “我”太多
  •     好吧,真羡慕这种有钱有闲有胆气的人生啊!
  •     包装的好不错,物流很快。主要的是书的内容很喜欢。
  •     语言平实,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雪山。
  •     文字胜在亲民,基本是每次的登山日记,文字诚恳、朴素
  •     人生之经其实就在成长的路上。
  •     输了五瓶液 正好看完这本书 小宇宙翻腾个没完
  •     只不过让我想去登山了
  •     文笔一般,但写得很可爱。一个可爱又勇敢的女人。
  •     看来成功不是件随便的事,王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在创业之初全力以赴的支持自己的老公,公司稳定后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果敢的离开公司,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让公司脱离了家族模式的局限,离开公司后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次一次的攀登世界之巅,几经面临死亡但依然走在登山者的前面,亲自用他们探路者的产品,向世人自信的无言的宣告他们的产品,并讲他们公司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看完后很震感,很敬佩
  •     快递拿过来的时候,全都弄破了,完全变形了,包装,书本破的破,皱的皱。
  •     未知的,你坚持,你就会到达。
  •     看起来惊心动魄 第一次接触登山的书 看完之后很想去登山
  •     人生就是不停地攀登一座座高峰。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待,牵引着自己一步步的攀登。但每每,都能在超越自我的洒脱中开怀。找到自己生命中的高峰,坚韧地攀登,不弃,不悔。
  •     第一次了解登山,了解攀爬每一座8000米级的雪山意味着什么,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整个登山团队的运作和保障。那么多次,这个个子小小的女子,亲临死亡的边缘,遭遇雪崩,12级风,面对队友的遇难。你不能想象在那样的环境,她的体内如何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次次攀登,不是为了征服雪山,只是为了超越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