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稻盛和夫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506051439
作者:梅原猛,稻盛和夫
页数:1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事实上,这个现象也并非仅限于商界。在学术界里,同样也有为数众多的学者专家,他们才华横溢,在知识的海洋中勤奋钻研,然而他们在哲学和品性上却都有所缺失。 有部分学者认为,只要发挥自身才智,勤奋努力,在学术领域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就算是在学术界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这些学者当中,有一些人品行不端、甚至连最基本的哲学理念都不具备。 而且这类学者大都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派头,在与我们交流时总是一副吹毛求疵、不可一世的态度。我对这类学者杰出的学术水平能够给予充分的尊重,却实在没有兴趣听他们指手画脚。在现实中,像这样的“大专家”还真是不少。 日本的学者们之所以对商界持藐视态度,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受到了士农工商思想的影响。日本的学者们对企业与学术界的相互合作持有偏见,进一步说,日本的学术界对与产业界的合作抱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的根源在于学者们都认为:我们学问人是干干净净的,而商界那些人却都是群肮脏的家伙。这些肮脏的家伙为了敛财,让我们的学问受到了玷污。 这种认识是受到了士农工商等级观念中将“商”视为卑劣低等行为的思想的影响,并进而妨碍了“学术界”与“商界”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发展。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石田梅岩的理论。正如他所主张的,商人获取利润与官吏获取薪资、武士获取俸禄并没有区别,因此也就毫无卑劣邪恶可言。世间只应该责难那些存在奸诈欺伪行径的商人,而正经商人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

内容概要

作者:(日本)梅原猛 (日本)稻盛和夫 译者:喻海翔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裁,董事长,1997年起任京瓷名誉会长。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2001年起就任最高顾问。2010年2月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出任处于破产重建中的日本航空(JAL)公司的会长。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奖”,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同时,他还作为为年轻企业家开办的经营研修学校“盛和塾”的塾长,为后辈的培养倾注了心血。主要著作有:《活法》、《活法贰:超级“企业人”的活法》、《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活法肆:开始你的明心之路》、《活法伍:成功与失败的法则》、《创造高收益壹》、《创造高收益贰:活用人才》、《创造高收益叁:实践经营问答》、《稻盛和夫的实学:阿米巴经营的基础》等。梅原猛,1925年生于日本仙台市。哲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曾经担任过立命馆大学教授、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及校长,东日本大震灾复兴构想会议特别顾问(名誉仪长)。1987年5月自1995年5月担任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第一任所长。现为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顾问。1972年获得每日出版社文化奖,1974年第一届大佛次郎奖,1992年文化功劳者奖。以日本佛教为中心研究日本人的意志。虽然是从西洋哲学出发的哲学者,以超越西田几多郎的自我目标为根基,对在西洋文明(既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思想)中形成的西洋哲学、进步主义有着批判的态度。其根本原因是对深植于西洋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在西洋哲学家颇多的日本哲学界中,成为极具特色的人物。

书籍目录

序幸福的道路 第一章身处混沌当中,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为什么日本人感受不到富足 地狱与天堂的区别 在日美经济摩擦问题上高声说“不”的日本 心念不善者不配拥有生存的资格 高贵者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观 第二章资本主义伦理与独立自尊精神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影响 资本主义应有的伦理 将追求利润自我目的化的资本主义 商界人士必备的四项条件 一个寻求利他精神的时代 企业家应该奉为圣经的理念 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独立自尊的人越来越少 “随大流”无助于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以和为贵”的真实含义 过于执著“自身利益”就无法预见到未来 空海传授的以大日如来的眼界作观想的方法 保持“纯粹”的动机对于成就事业不可欠缺 要以五十年为单位尺度来看待事物 反复扪心自问是否“动机至善、私心皆无” 要能耐得孤独 开创者的条件 第三章共生哲学与循环思想 文明危机的警钟 企业经营者也有必要学习文明论 摆脱“恋母文明” “自然是人类奴仆”的误解 其生与竞争 “竞争进化论”与“分栖进化论” 让人真实感受到地球生态平衡的“玻璃球中的世界” 现在正是“新秩序”崛起的前夜 良知与良心必然会觉醒并让人类躲过危机 与文化和经济相比,日本应在更重要的环境问题上做出贡献 是否具备勇于付出、自我牺牲的觉悟 构筑循环型工业社会 人们的意识的确正在发生着变化 只要脚踏实地地展开行动,新的技术一定能够诞生 第四章学习过去、思考未来 稻作的丰饶与麦作的丰饶 成见只会扼杀可能性 被抹杀的历史 只有在实用领域,技术才能够得到锤炼和升华 能够与自然保持和谐的文明 古代文明带来的遐思 从古代玉器到现代技术的联想 温故知新 研究古代遗迹能够为未来技术开启大门 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必须不忘礼仪 “行善者”的天地之助 第五章树立心灵教育 为何会出现末世现象 对于“专制政治”的恐惧 除了构筑“新型资本主义”外别无他路 不说谎的智慧 痛感“心灵教育”的重要性 过于偏重“智育”最终导致了社会的迷失 “心灵教育”与军国主义的道德观没有关系 包含了心理学、宗教、伦理观在内的综合德育势在必行 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没有道德观念的话将会毫无意义 “心灵教育”对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同等重要 对自身欲望的纵容将妨碍与他人的共生 在研究领域里应该保持开放状态 人生最后的华章 积攒下来的财产只不过是暂时的保存品 当前急需的三种教育 终章突围出“停滞时代”的方法 苏联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一个需要“回归原点”的时代 企业的意义 道德沦丧所导致的危机 从身边寻找道德之源 “心灵教育”的三个支柱

编辑推荐

《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编辑推荐: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迄今为止为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问询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探讨人生与社会的哲学。《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是稻盛和夫活法系列后关于人生修养对谈实录系列中的一本。《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作为我社经典图书《活法》的延伸阅读图书,有重要的引进价值。全书构成是以对谈形式,作为经营者的稻盛和夫与律师梅原猛就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进行的真挚讨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指导意义。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角度阐述社会道德伦理状况。设身处地的危机感加以丰富的人生经验,阐述当代世界、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应有的伦理道德形态。

作者简介

《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内容简介:现在,我们身处物质丰富的社会,但是在精神生活中却不能体会到充实感。迫于经济压力,大家在经济社会中残酷竞争着,甚至忘却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这样,精神也深陷贫乏,不能自拔。为了打破这种精神自我的现状,为了找到新的价值体现,我们必须摒弃没有哲学的人生态度,而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就成了《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热点。此外《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对如何推行心的教育问题也进行了白热化讨论。《对话稻盛和夫:向哲学回归》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撇开“基本”—即我们修养的精神原点,而进行下一步的解决。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如果不回归到精神思考的原点上,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我们也将无法面对多种困境。


 对话稻盛和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中提出,新资本主义是使得世界归于和平之法。学者与商人的交谈,娓娓道来,智慧与体验愈发生动。这本小书,没有人关注,还是有些遗憾的。平和而不浮躁的书,确实难以引发冲动购买,然而,冲动购买的书籍类似冲动购买的快速消费品,快速的消费掉,如同美味却无益的快餐。而这本小书,则是一道经典的菜品,值得细细回味。个人认为,日本对于生命与哲学的理解比西方的理解更适合国人。并不追求绝对的财富,而追求内心的富足;不追求绝对的胜利,而追求持续的发展。日本的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者众,而薪水工资也远高于美资,逐渐开始反思日本对于美国一味的纵容,逐渐开始反思日本人内心的怯弱。勇于承认这些,并给予国家建议。强大的魄力平和的流淌出来,让人觉得不可抗拒却乐于接受。随着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被过度低估,自此,资本主义泛滥,而逐渐失去本身的核心,即作为商人取利的合理性。过度贪婪造成了多次金融危机,却毫无改善,资本主义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诚信和善念变得不堪一击。借由资本主义的引援,得以发展的日本率先开始反思,稻盛和夫认为,只有基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其中西方文化强调了基督教的牺牲精神与贵族文化中的责任感,建议新资本主义秩序,回归至资本主义最初的本源,即自尊独立的商业个人,拥有睿智的思想,高洁的品性,小吏的狡黠,农夫的体魄,才可担当现在社会的重任。这种主义的回归让期许变得可以达到,也是主义存在的目的:给予信仰它的人类以希望。书里可以获得的地方甚多,不一一而列,推荐静心者阅读。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书的内容并没有如预期那样精彩,可能本身对哲学的热爱超过了一般哲学家的范畴
  •     立ち読み
  •     记得郎咸平曾经在财经郎眼做过一期节目,说稻盛和夫被称为商圣誉之太过。原因是稻盛和夫没有把他的成功学提炼出来一供后人学习。郎咸平懂西方的量化思维,但是不懂人学。在技术管理上,可以采用量化思维。比如意大利生产小提琴,可以通过多次的试验采集数据后,找到最好的小提琴的数据组合,以后生产的小提琴音质基本是差不多的。郎咸平经典的例子是肯德基的炸薯条,通过多次试验的数据收集,肯德基的炸薯条可以做到每一次都是一样的难吃。但是,这样的思维不可能在人的身上首先,乃至在管理学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是最大变量。一念万千。比尔盖茨不可能将他的成果复制给别人,乔布斯也不可能将他的创造力复制给别人,稻盛和夫亦复如是。笔者曾经思考过,人类文化发展了数千年,为什么今天的人还是犯与古人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关于人自己本身的知识不具有递进性。举例来讲,父母总是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子女,不要犯父母经历过的错误。但是,要直到子女已经犯下同样的错误的时候才知道父母所言是对的。小时候老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小时候玩耍才是主要的,直到长大后,才觉得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我又告诉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想,这样的错误会一直会持续到人类的灭亡。为什么关于人自己本身的知识不具有递进性?普通人来到世界上是没有目的的。(佛家有人是“乘愿再来”,那已经是超凡入圣了。)所以有教育家说人最初是...一张白纸。后天就是在这张白纸上作画。我也认为,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开口说是为了什么未来的。(除了释迦摩尼佛。)人的一生本身是没有规定性的。人之可贵之处在于人本身就是自己从无创造的过程。人要直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才能说这个人一生是怎样的。人完全是经验主义式的存在,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刹那自己是善的还是恶的。(解脱者超越了这个“无知”。)所以人关于人的知识不具有递进性就是合理的了。如果人关于人的知识具有递进性那人的起点就不是平等的,那是一场接力赛。后者永远是前者的接力者,前者起点的方向就决定了后者的方向。那样的人生是无自由可言的。由此我们该感谢造物主,没有将人创造在接力赛的跑道上。因此,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当然这就同时意味着后来的人会与过去的人一样犯同样的人生错误。这是自由的代价。说回开篇。所以,郎咸平对稻盛和夫的理解是错误的,对成功学的理解也是错误的。稻盛和夫的人生是不可能被复杂的。由此推之,关于人的成功学也是不可复杂的。近来,看了几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才理解,稻盛和夫为什么被称之为“商圣”。稻盛和夫先生的书中没有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成功的,他说的是关于人怎么“为善”的学问。看过稻盛和夫的书后,明白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得道者,与多相应,故多助。失道者,与寡相应。故寡助。这样,稻盛和夫是可以称之为“商圣”的。另说:多年来南怀瑾先生多次为中国商人讲传统文化,尤其注重讲孟子。最初以为是中国商人想附庸风雅。今日看来缪也!南怀瑾先生是在讲商道。商道即是人道,商学即是人学。若中国的商人不能理解稻盛和夫的精神,说明中国商人还没有理解真正的商道。 阅读更多 ›
  •     儒学思想的企业家
  •     这对话。。一手拿圣经,一手拿算盘
  •     哲学作为一直以来引人思考的导向,作为今后的必选
  •     从日本衰落引发人们对于利他精神和资本主义的思考!非常棒!值得大家一鼓作气看完的一本书!
  •     纵观日本,无论企业家或其民众,皆有对工作之外生活的思考,很难得。然而本书翻译出来的效果,读起来,有点点乏味,大海捞针、沙中寻金的感觉。
  •     这种对话能够出一个6本以上的系列,着实难为了。还是很钦佩稻盛和夫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