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36256469
作者:黄专,董冰峰
页数:264页

《世界3》的笔记-第88页 - 设计批评的历时形态

还会不断更新...距当代20年前的艺术品为艺术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代20年里的艺术品则是艺术批评的研究对象。一、作为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性批评再创造性批评是确定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这种特质与欣赏主题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在大多数情形下,它是一种文学表现,自身便有独立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事实上,这种批评的结果是将一件艺术品转换成了一部文学作品。我国古代的“画赞”“画赋”和“题画诗”便是这种类艺术批评的典型形式。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艺术批评2.西方古代文学中的“艺格敷词”3.沃尔特 佩特艺术批评的文学性二、批判性批评的概念之网“而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批评对象作出价值判断。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在艺术批评中大致经历过“得体原则”“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三种类型的批判性批评模式。

《世界3》的笔记-第85页

这些风格的成功及对它们的误读都暗示着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去语境化(de-contextualization)和再语境化(re-contextualization)同时进行的过程,而其自身的定义和身份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重塑。尽管“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术语依然如此,但它的意涵和宗旨却在国际范围内经历了重大的变迁。中国艺术的流通与传播将其送到了国际受众面前,但与此同时也剥离了它的根基和对社会的参与。

《世界3》的笔记-第43页

在所有这些例子当中,画家们通过固定某幅画面的焦点,从而将这种再现呈现为超验的表达。这些图像将观者置于创伤事件关联中,而这种创伤事件抵制浮于表面的再现性描绘。画家们不仅反对使馆可以倒流的观念,甚至进而使观者直接面对“无形的在场里深刻的缺席“。最终,他们呈现出了一种空无,这种空无却“激起了这样的回应:关于再现创伤的难度,以及关于目睹的诗学。”

《世界3》的笔记-第50页

中国表现衰败和消逝的方式是非建筑式的,是通过一种艺术家和观者共有的对某些诗意修辞对内化。当欧洲风格的建筑废墟形象被引入后,就为中国视觉文化中的“在场”和”缺席“带来了一种新的辩证关系。在这种辨证关系中,中国的废墟如同欧洲的废墟一样,需要具备足够的残损但也需要足够的遗存,才能既象征历史的无常也象征历史的持续。英格 布罗迪最近写到:“‘理想的’废墟必须有足够大的体量以证明它以往的辉煌,也必须显得足够衰败以证明其辉煌不再。”

《世界3》的笔记-第26页 - 阅读“缺席”:中国艺术史中的三个时刻

文章概要处: depicting 描绘 de-picting 非描绘, 后文P31页,为 de-picting 去描绘


 世界3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