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出版日期:2017-1-1
ISBN:9787550293287
作者:苏泓月
页数:287页

内容概要

苏泓月,江苏南京人,学者、作家、影像艺术家,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主攻中国美学方向)。现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艺术与汉传佛教。出版作品包括:《李叔同》《古乐之美》《盗国》等。2012年3月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个人影像作品展《水筵》。

书籍目录

自序 孤独的寻美者
引子•王凤玲
第一章 阿罗汉
第二章 天仙园
第三章 草堂春
第四章 李苹香
第五章 断肠禅
第六章 不忍池
第七章 俳优戏
第八章 冯小青
第九章 薄秋衫
第十章 释演音
第十一章 因缘诀
第十二章 结夏期
第十三章 庆福寺
第十四章 普陀光
第十五章 清凉歌
第十六章 华严梦
第十七章 养正院
第十八章 梦狂言
第十九章 大圆觉
附录1:李叔同年表
附录2:李叔同经典诗文选
跋 湖上有青山

作者简介

著名学者陈子善、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鼎力推荐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他勇猛精进,慈悲度世,修成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人天师范”。
他是谁?
出家前,他是三少爷李文涛,风流才子李瘦桐,留日学生李哀,白马会参展画家李岸, 俳优戏艺人李惜霜,教书先生李叔同,断食后脱胎换骨的居士李婴……出家后,他是佛门弟子弘一释演音,战乱时立誓殉教的晚晴老人,过化民间、以佛偈与弘法济世的善梦上人。
一人,一名,一辈子,能做好便是不易,而李叔同用了六十三年时间,完成了常人的许多倍人生。
为什么?
因为他的人生是不断体验又不断重造的过程,他有一颗无处安放又渴望得到安宁的心。他设计,并亲身实践了如戏似梦,旁人无法超越的一生。
他的一生看似由绚丽归于平淡,然而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才是真正丰沛灿烂,臻于至境的人生。以此书而观照自身,才知孰重孰轻,何去何从。
作家苏泓月以洗练的文字、诗意的笔法、详实的史料,以及对真实人性的洞悉和悲悯,生动地刻画出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名僧的悲欣传奇。


 李叔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此一时,彼一时,读书也受当时的心境影响。再读李叔同,已没有了对出世的艳羡。透过文字之相,透过璀璨功绩,透过人情淡漠,看到的是一个作为人的李叔同,一个同样作为人的挣扎与坚持,寻求与迷惘。再读的因缘起于一封寄自再版编辑的来信。社会沉浮,声色犬马,人人都好似经济的弄潮儿,好像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再版一本书,而给以前的读者写信(虽然是电邮),因为再版一本书,而给以前的读者免费赠阅。宣传也好,推广也好,总还能看到一份坚持,一份信念,一份执着,更兼有一份信任,这些用经济价值去衡量都不值一提,但谁又能否认内心对这些品质的渴求,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弘一给我们的一份启示。关于人生,去去就来,去者去,来者来,生命轮回,在酒醉灯迷中飘忽浮沉还是在内心的安定沉着中安此一生,每个人都在迷惘与挣扎中寻求着答案。人之砒霜,我之蜜糖。或许这就是上天造人的秘密所在。凡是你所渴求的,终是苦苦寻不到。凡是自己已有的,却又视若无睹。偏偏这视若无睹在别人的世界里又是苦苦渴求寻不到的蜜糖。你你我我,在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阶段,仿佛就这样,永远被欲求的不满煎熬着,永远在寻求内心的安宁,却发现总是隔着无法逾越的距离。于是,有的人继续煎熬,有的人转身,打算换一个方式。煎熬的人煎熬着,换了一个方式的人却发现生活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内心的安宁仿佛终不可得。神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追逐光,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目的。你我如此,叔同亦如此。只是不同的是,叔同的天赋才情。我们终一生努力所无法取得的成绩,叔同刹那便登峰造极,不可不服,而叔同当下做事的专注亦不可不敬。清朝诗人沈德潜曾云,越是有慧根的人,越是迷情最深。张潮亦云,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极具才气的往往在我们眼里离经叛道,其实不过是因了一个痴,一个真。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13岁的李叔同笔下已显露慧根。从此,他便在不断的迷惘中寻求探索。读完再版,我在想,或许他的内心也是不曾安定过的,因为慧根,太多的事情于他不过信手拈来,因为这信手拈来便少了探求的趣味,又因为对人世规则的诸多不适,便不断辗转于各个领域,庙宇。或许他的内心也是歉疚的,但人生无趣,又实是有心无力,于是只能选择在歉疚中,忠于自己的内心,继续不断探求生命之趣。叔同临终,挥写四字悲欣交集,或许生命的真,就掩藏于这些悲欣交集的时刻。一如鲁智深坐化所悟:今日方知我是我,又何尝不是悲欣交集。作者文笔洗练,翻开来宛若读诗,意境绵长,悠悠然,斯人宛若眼前。正如作者所云,一人,一名,一辈子,能做好已是不易。现在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辈子过了我们的几生,在别人的人生中如果能够得到哪怕一点有益的启示,我想这也是值得的了。最后闲赋一首,以谢作者。天苍野茫衔黛远,佛光掩映水云间。悲欣交集无所去,原是湖上有青山。
  •     金陵女子苏泓月活跃在时尚圈,同时热衷传统文化的研究,尤其对古琴和古刹。这本弘一法师也是她的精心之作,此书给我印象颇深的是她文笔唯美清丽,情节刻画细腻,还原故事的情境,充满画面感。如果读者想了解李叔同一生的传奇及其艺术思想的堂奥,这本书会给你完整详致的答案。临终写下“悲欣交集”的李叔同,堪称全才。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东区地藏庵(粮店后街,现已拆迁,在原址附近又重建)。1898年5月奉母携妻,南下上海,先进“城南文社”,后入“上海书画公会”当时写下“世界龙混杂,无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诗句;1906年负屐东瀛,在海轮上引吭高歌:“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鸭寒彻 ,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谈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深情不断凇波溜,恨年来絮飘浮萍泊 ,遮难回首。二十文章警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众生那惜心肝剖?”在东京美专专攻油画,是中国最早尝试裸体画画家之一(那时他认识了伴侣雪子),另在音乐专校攻钢琴,又在藤泽浅二郎门下学西洋戏剧。参加春柳剧社后曾在《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剧中饰演女主角。回国后前后在天津工业专业学校.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任教。李叔同也是个作曲家《送别》《悲秋》、《惜儿时》广为传播,门下弟子丰子恺、王平陵、刘质平等后皆成为名家。正当他的艺术生命放出强烈的光辉时,他却毫不怜惜地掷弃了世誉名利、亲友、门生,还抛弃了爱妻,这是何等的绝断啊?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撇下了雪子,他如此为之是否太残忍了?(A:"叔同,你素食我没有异议,然而素食能拯救多少生死?” B“有人说素食能吃坏人,其实肉食素食无人能证明那个更接近健康,这个争论如两小儿辩日---而我只证明素食,因为这样做而已”............ A“你是居士,叔同,素食会为你招来无端的烦恼,是不?”B“这个---我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A“什么?什么办法呢?与世隔绝,与社会隔绝吗?” B“在生活上永远隔绝” ----引作者剧本(注A为雪子、B为李叔同) 在一般人眼里考虑的人文价值都是从事功和不朽的观念去体认超自然生命的精神,人文主义的道德的自体虽然也是内在的超越,是客观实践主体价值,这种想法忽略了人内在主体的反省和超越。李叔同从主客未区分前就寻其生命的本源,我想唯有此他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实面目。他始终不满足于自己所达到的生命境界,所以他需要一个超越艺术精神生命的存在,这种生命是自觉的,他必须身体力行,藉此才可亲证明生命的堂奥。为了把握这更高一层的生命境界,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诀别了周遭的一切。他只顾追求自身生命,不顾妻子死活问题,甚至最后连最后一面也无情拒绝,这在若干人看来也的确是冷酷绝情。 同在南方寺院专心研究佛法,把生命主体转向对宗教的阐释,后为律宗一代宗师,雪子则饮恨返回日本……我曾在地纬路生活十年有余,家濒临天津美院,距离李叔同粮店后街的故居,散步只需一刻钟,宙纬路的“李叔同书法碑林”离我家也不过隔着几条马路。大悲禅院的侧门正对着我居住的胡同,寺内有一间禅房为李叔同纪念堂,室正面是他的画像,墙上挂着他的书法,桌上陈列着其金石篆刻作品及其生活履历,当时每每总带外地朋友参观。在佛教商品街,本人曾在此购得一书《晚情集》。(弘一法师编选),盖取李义山“天意怜幽爱,人间重晚情”之意。内有一句至今为我的座右铭: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呀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意即:若不知潜藏,智若无智;智慧是自己的,知识不是智慧,因戒开悟,顺其自然,内外皆忘,才可成[一真法界]... 我欣赏李叔同的境界,一个人往往在反省后顿悟,他做到了极至,对世事决绝,做事卓越,令我辈唯有赞叹!弘一法师名句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涵养冲灵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李叔同,就是后来的弘一大师。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从一代情圣到一代圣僧,半生艺术半生佛,六十二载风与月,是近代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佛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有颇高的建树,在近代艺术史上创出好多个第一,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中国,开始聘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先河,最早用五线谱教音乐,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的独立出版者,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创办人……作为近代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经他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其中《送别》、《忆儿时》、《夕歌》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像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潘天寿等一大批艺术名家,都出自他的门下。丰子恺先生曾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写道:“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大师的至交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是在故址重建,自2011年底开馆。由故居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园林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长亭及弘一大师纪念亭组成,风景宜人,闹中取静。纪念亭中央端坐李叔同铸铜塑像,在其身后的汉白玉影壁上,刻有他为父亲诞辰120周年所书的《佛说阿弥陀佛》,在此可以拜祭上香,缅怀大师。纪念馆内建筑主体与室内陈设、室外人文景观遵循历史资料进行复建,青砖灰瓦,朱红门窗,传统建筑之美跃然于心间。以传统木结构为主有四进院落,“田”字型民居格局,重点复原的景观有桐达钱庄、佛堂、起居室、洋书房、中书房、意园及部分匾额、楹联。陈列展览由室内外复原、李叔同生平图片展、李叔同生平石刻与书法篆刻仿刻室外展区,以及户外艺术营造展览等五个部分组成。位于李宅之中的桐达钱庄,这是李氏家族的生意发起地,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晚年专心经营盐业、钱庄生意,并创办“备济社”救济穷人,开办义塾等,做了好多善事,为地方百姓爱戴。桐达李家生意红火时,每当镖局把成箱的财务从外地押进李家大门时,车马声喧,人进人出,热闹非凡。李叔同5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自那以后,李叔同对李家钱庄的管家徐耀庭产生了父亲般的依赖。1896年,李叔同曾与徐耀庭通往过16封书信,信中提及过家里的生意、自己的学习事宜和一些社会见闻等等,这些信件反映出了李叔同在天津的生活情况。李家的家庭优裕,为李叔同早期教育、赴日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11-1912年该钱庄在盐务风潮波及下倒闭,它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天津银行的发展轨迹,也成为天津商业银行业的缩影之一。存朴堂是李家招待客人的客厅,现在是《海河之子——李叔同与天津》常态展览。这一展厅主要有李叔同家世系表;原先存朴堂的横匾是由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亲自题写的,因为匾额已经遗失,如今的牌匾是由书法家王学仲题写的。存朴堂门口抱柱之上悬挂有联语:“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这是清朝刘文定的诗句,是李筱楼对家人的警训。李叔同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天津,当时中西结合的天津,引领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他在这座城市奠定了传统文化根基,先是跟随兄长文熙学《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又从常云庄受业,读《孝经》、《古文观止》《尔雅》《说文解字》等著作。又从管家、帐房徐耀庭学书,初临《石鼓文》等。16岁考上文昌院辅仁书院,习制艺。又延馆教学英文、算术等。后师从津门名士赵元礼、唐静岩等,进入了天津的才子名士圈,与严修、王仁安、周啸麟等时相过从,品赏诗词文章,切磋金石书画。 当时他写过多篇课试文章,激昂文字,针砭时弊。19岁传李叔同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表示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支持。暮秋因为避祸奉母携眷迁居上海。1901年庚子之役后,回津探望兄长不遇;1905年母亲过世,扶柩搭轮回津,首倡丧礼改革,举行新式追悼会,后东渡扶桑;1906年8月因患肺结核返天津养病,9月赴东京美术学校学习;1911年32岁的李叔同毕业归国,返津后任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图绘教员,次年春节前离津南下上海,任城东女学音乐教习,此后再未回津。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突然抛弃俗世功名,离开娇妻爱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时年39岁。出家后的李叔同,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宗教生活。在战乱时期,他号召民众“念佛不忘救国”、“忘己济群生”。他将失传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拾起,清苦修行,被后人誉为第十一代律宗祖师。1942年弘一大师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七天后在承天寺火化,在福建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寺都建造了弘一大师舍利塔。大师生前生活的地方也纷纷修建起纪念馆,追缅大师业绩。例如浙江平湖纪念馆、福建泉州纪念馆,还有位于白马湖畔的晚晴山房,这是刘质平、经亨颐、夏丏尊、丰子恺、穆藕初等大师的同事学生或好友倡议为大师修建的。为了让大师的音容笑貌永驻人间,徐悲鸿等著名的画家以及雕塑家相继为大师作画造像,展现大师生前的风采。此后关于大师的著作纷纷出版,记录他一生的经历,称颂他取得的功绩。展柜之中还陈列着弘一大师与学生丰子恺合作完成的《护生画初集》,它创作于1929年,共有50幅漫画配诗文。漫画由丰子恺绘制完成,诗句由弘一大师题写。画集旨在劝诫人们“去除残忍心,生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护生画集》共出版六集,丰子恺在老师辞世后,一直坚持创作,如今是儿童首选的经典读物。门口的“李叔同书法碑林”,为赵朴初题写,此园林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南侧27号院内,是1990年在原“觉悟社”所属的“觉悟园”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碑林院内四面墙壁上镶嵌着书法碑刻74件,其中大部分为李叔同的书法碑刻,还有少部分名人题字和题诗碑刻。这里幽静恬淡、别有风味,是寻访李叔同净身修心的佳处。附录整理:李叔同歌曲欣赏李叔同近现代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现代音乐起源于大多用外国曲谱填词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作者。李叔同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歌集一经出版,就被各地学校选作教材,连续再版十次,成为中国近现代传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教学歌曲集之一。他出家以后,虽专心研究和弘扬佛学,但在"念佛不忘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仍应邀创作爱国歌曲。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结集为《清凉歌集》,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歌词绚丽典雅,意境深远。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作于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这首歌无所明指,据说是送给挚友许幻园,但未有确认。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不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这首歌多次在林海音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城南旧事》中出现,凄清哀婉的旋律,余韵更是悠然不尽。用这支歌的旋律来烘托影片的时代气氛,不禁令观者忧伤怅惘。《忆儿时》 被看作是《送别》的姊妹篇。词:李叔同 曲:威廉•S•海斯,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抓。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西湖》词:李叔同 曲:Alexander Campbell Macrenzie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 看青山四周,高峰南北齐。山色自空蒙,有竹木媚幽姿。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沾暮雨,又钟声林外起。大好湖山如此,独擅天然美。明湖碧,又青山绿作堆。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春游》词、曲:李叔同,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山色》(曲:潘佰英)是弘一法师所写的五首 “清凉歌”之一,发表于1936年开明书店初版的《清凉歌集》,属于“弘法歌曲”。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夕歌》是放学时所唱,所以有时也称《息歌》。又由于歌中唱到功课,因而又称《习歌》。《夕歌》其实是一首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堂乐歌”。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到处流行“学堂乐歌”,《夕歌》就是最负盛名的“学堂乐歌”之一。《夕歌》大约作于1902年,歌的曲调采自当时全国流传的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深沉而宽广,一字一板,浑厚自然。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吧!同学们明天再会。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很期待,美女作家苏泓月的著作,真想赶紧到货。
  •     提前看了预读本。有真才实学的女作家真是了不得!文字驾驭能力太赞,一点也不造作。看似感性的文字其实有着理性的内核,通篇读来就像都像在心尖上跳舞
  •     仿佛在读另一个自己,以李叔同的方式活了一次。
  •     如今已不堪這種矯揉了。矯揉不是細膩,引佛語也不是真都成妙語處。
  •     语言很美
  •     给装帧一星。
  •     多一星给用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