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果旅行

出版日期:2015-6-20
ISBN:9787208127301
作者:[法] 安德烈·纪德

内容概要

安德烈•纪德
1869年生于巴黎。法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田园交响曲》、《背德者》、《窄门》《伪币制造者》,散文诗集《人间食粮》、《新食粮》,游记《苏联归来》等。194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51年逝世。
郑超麟
1901年生于福建省漳平县。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被选派到苏联留学,1924年春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主要著译作有《郑超麟回忆录》、《共产主义ABC》、《俄国革命史》等。1998年逝世。

书籍目录

不可抗拒的命运之旅/吴晓东
第一章 沿路泊船处——布拉萨城
第二章 慢慢沿河上驶
第三章 在汽车上
附录
第四章 邦季和诺拉间的大森林
第五章 从诺拉到波宗
第六章 从波宗到福阿参波
第七章 福阿参波,福拉弥
附录
编辑后记

作者简介

纪德是法国著名文学家,他著述丰富,笔法优美。除了大量的小说散文之外,还有多部游记,《冈果游记》即是其中之一,全书共分七章,以日志的形式描绘了非洲大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面貌,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本书中译本曾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此后一直未有重版。
郑超麟的中文译本,内容周全、文字准确、语言畅达,很好地传达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和特色,是一部不错的人文艺术著作。
…………………………………………………………………………………………………
编辑后记
本书根据1940年5月上海长风书店出版的郑超麟译纪德《冈果旅行》校勘修订而成。中译本完成于七十多年前,兼有当时的语言特点和译者本身的翻译风格,既可作为纪德思想文学的经典来欣赏,又具一定的中国现代翻译史价值。编辑加工时,充分尊重原版,基本保持原貌,仅对少量明显的讹误进行了修订。对于反映了现代汉语及其译介外来文化时所呈现的可能性与时代性,如“原故”、“智识”等表达,则予以保留。同时,对部分人名、地名作了简要的注释。全书脚注中原有纪德自注,其余则标明郑超麟所加“译者注”和编辑所加“编者注”,以示区别。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郑超麟后人郑小芳女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又承北京大学吴晓东教授惠赐长篇导读,阐述纪德“冈果旅行”的思想意义、文学价值以及郑译本的特色,谨此一并致谢。
脉望
2015年3月


 冈果旅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于是从憧憬之高塔跌下了,纪德深深诅咒自己着了魔。眼光失却了新奇的感觉,忘了蝶,忘了长柄的蝴蝶网;终于他冲出谎言的黑屋。——汪铭竹《纪德与蝶》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文学史上的“路线图”,即使不能亲身去走一遭,能够给他人提供一些现成的线索也不错。在这本书里,纪德提供了一份历时七个月的刚果河之旅。我本想对照Google地图,将他所有的落脚点都绘制出来,但他提到的很多地方都太小,加上这个七十年前译本里的译名很难跟现在的地点对应起来,所以只能记下个大概。有意思的是,纪德这次行程的主要灵感来自于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这就是说,“路线图”的继承在文学史上早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同样值得寻味的是纪德“出走”的动机,据称纪德晚年备受灵感枯竭之苦,所以从1925年(时年56岁)开始,他巴黎的房子里随时都备着远行的行李,他的足迹遍布非洲、苏联、近东等地。而正是在行走的过程中,纪德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和调整。最初的转变就记录在这本《冈果旅行》里,在目睹了种种残暴和血腥的不公之后,他说:我来这地方寻觅什么物事呢?我本是安安静静的。现在我知道了;我应当说话了。自今以前……我都是为未来的人写作的,唯一地但愿著作能经久存在。(如今)我要到后台去,到布景底后面去,看看那里究竟藏着什么东西,即使这东西是很难看的。我所猜疑的,我所要看的,正是这个“难看的东西”。他开始重新审视他所信奉的“美学”,他意识到“象征派只能带来一种美学,而不能带来一种新的伦理学”,象征主义者的天地“毕竟太窄”。从唯美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之后,他的“政治立场”也自然而然地向左倾斜。这种转变使纪德的作品变得丰富起来,但并不一定对他本人“有利”,因为人们(尤其是同时代的人)更容易欣赏“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自由派反对他老年“左”的激情,“左翼”又对他的个人主义耿耿于怀,于是两头都不讨好。40年代的中国文坛就有一番针对于纪德的讨论与批判。(《冈果旅行》于1927年出版,1940就被翻译成了中文,彼时的文坛倒是离世界更近。)但我相信,既不受左派追捧,也不受右派待见,也许才是对一个作家“独立性”的真正赞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很欣赏“为艺术而艺术”的,总以为这才是一种超越时代的长远目光。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逃避的姿态(虽然逃避并没有错),它是会固化内心疆域的。前几日与室友聊起“教养”,他说:“有教养”是一种持有的观念,它会让“持有者”认为自己身上比“没有教养的人”多了一层东西。而像我们这种只能依靠后天“自我教养”的人只是在竭力掩盖先天的不足和丑陋。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是没有教养的人,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我们的“紧张感”……这番言论,连同纪德在这本书里的反省,使我意识到:我以前对“唯美主义”的偏好,对“中产阶级”失落情调的欣赏,对书写城市生活的执著,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为了遮掩我的出身,是为了向上流社会献媚。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自卑心理,呈现在美学上,就必然会导致对实质性问题的遮蔽,带来别扭、造作和附庸风雅。所以,我要采取的首要行动应该是对自我既往全部事实的“承认”,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提升。认识自己从来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以前把它想得太容易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书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是糟糕的,整本书只是材料的堆积,更不用提那些乏味的抒情和读书笔记。大概因为作者“醒悟”得太晚,他一开始只是想要去观赏,捕蝶,追寻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直到各种惨况迎面扑来,他才想要去直面黑暗。但是他又发现对于这种种社会问题,他自己是“不够资格去领悟和解决”。他很诚恳地在一条脚注里说:“若我对于一切新事物只晓得用一种不定而空泛的眼光去看,那要请大家原谅。”另一方面,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观看土著舞蹈仪式时,纪德说:“这阴暗的仪式,似乎在举行什么魔鬼底密仪,我看了很久,如同在看地狱。”前面他还在引用康拉德的话“我们必须有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才能把这些人认作敌人”来为黑人辩护,这会儿又直接把他们“打入地狱”了。又比如,当他在森林深处遇到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子,村长穿着欧洲服装,挂起法国国旗来迎接他们时,他首先感到的不是荒诞,而是“感动得泪流满面”。所以这本书,作为游记,对我的一个启示是:出走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否则我们将只能看到我们已经看过的景色。参考资料:吴晓东《不可抗拒的命运之旅》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托纪德得福,还能看到七十年前非洲的样子。欧洲人的后花园,果然如此。
  •     本书根据1940年5月上海长风书店出版的郑超麟译纪德《冈果旅行》校勘修订而成。中译本完成于七十多年前,兼有当时的语言特点和译者本身的翻译风格,既可作为纪德思想文学的经典来欣赏,又具一定的中国现代翻译史价值。
  •     最开始是在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里看到这本书的,那几日读马雁的诗,恰巧读到:“你不在时/我一遍一遍读纪德,指尖冰凉/对着蒙了灰尘的桌子发呆”……就买了这本书……我后来慢慢博尔赫斯的趣味还是太猎奇了,他推荐的书(尤其是那些冷门书)其实大多都不必看。
  •     最无聊和令人失望的一本纪德。他在思考如何做殖民的管理者而非殖民正当性本身,主持正义并探寻真相而让自己feel good,但并非真正关心所经过的人的疾苦。
  •     2.5
  •     很有时代感
  •     考古式出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