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的誕生

出版社:廣場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9868962231
作者:岡田英弘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岡田英弘(Okada Hidehiro)
1931年出生於東京。195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系。學術上專攻滿洲史、蒙古史。對於其他包括中國史、古代日本史、韓國史等各個領域也多有鑽研。
1957年,26歲便以《滿文老檔》的研究獲得日本學士院賞。
曾經留學美國與西德。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與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現在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
著有《倭國》、《成吉思汗》、《日本史的誕生》、《現代中國與日本》、《蒙古帝國的興亡》、《這個擾人的國家──中國》、《不為人知的皇帝中國》、《為日本人而寫的歷史學》。
譯者簡介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畢業。旅居日本十年後返台,現任專業日中翻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長壽飲食》、《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代表的日本人》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一二〇六年的天命──世界史從這裡揭開序幕
第2章 對立的歷史──地中海文明的歷史文化
第3章 皇帝的歷史──中國文明的歷史文化
第4章 創造世界史的草原民族
第5章 遊牧帝國的成長──從突厥到契丹
第6章 蒙古帝國創造世界
第7章 從東洋史與西洋史到世界史
參考文獻的解說
後記

作者简介

世界史與蒙古帝國一同揭開了序幕!中央歐亞草原民族的活動改變了地中海文明與中國文明的命運,同時超越了東洋史與西洋史的界線,讓世界史變得可能。從蒙古的發展與傳統,重新認識世界的歷史。

所謂歷史是沿著時間與空間的雙軸,以超越一個人可以親身經歷的範圍尺度,把握、解釋、理解、說明、敘述人類住的世界。並不是只要有人就一定有歷史。
並不是地球上的所有文明都有歷史這項文化。歷史分別於西元前五世紀與西元前一○○年,誕生於地中海文明與中國文明。這二大文明之外的文明原本沒有歷史這項文化,就算有也是從這二大文明的歷史文化中衍生而出的。
創造出歷史這項文化的是二位天才。一位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臘語寫下《歷史》的希羅多德。另一位則是東方中國,以漢文寫下《史記》的司馬遷。在這二人寫下最初的歷史之前,希臘語的「historia」(英語「history」的語源)與漢字的「史」都不具有我們現在認知的「歷史」的意思,當然也沒有「歷史」的觀念。
同樣是歷史,希羅多德所創造出的地中海型歷史,記述的是強國變弱、小國變強等命運的轉換。敘述的是國家甚至都還沒有統一的弱小希臘人如何戰勝亞洲大國波斯的故事,從中確立了「歐洲戰勝亞洲是歷史的宿命」這樣的歷史觀。這樣的歷史觀與基督教〈啟示錄〉善惡對決的世界觀相互重疊,「亞洲是壞人,歐洲是好人」這種相互對決的歷史觀甚至對現代的西歐文明都留下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的《史記》是皇帝制度的歷史,敘述的是皇帝權力的起源,以及權力傳承給現在皇帝的原委。「天命」(最高天神的命令)賦予皇帝統治「天下」(世界)的權限,天命傳承的順序被稱作「正統」。天命的正統如果出現了變化,皇帝將無法維持他的權力,因此,中國型的歷史無論現實世界中發生了多大的變化,記述時都會盡量忽視這些變化。
就是如此,同樣是歷史,地中海文明是以變化為主題的對決歷史觀,而中國文明則是不承認變化的正統歷史觀。二者以各自的歷史觀記述歷史,這對於今日我們的歷史觀,甚至於世界觀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而擁有歷史的兩大文明──地中海(西歐)文明與中國文明各自在西元前五世紀和西元前二世紀末創造出了固有的歷史觀之後,直到西元十二世紀為止,各自在各自的地區,以各自的歷史架構書寫歷史。西元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出現,蒙古人四出征戰吞沒大半的歐亞大陸,讓東方中國文明直接連接了地中海(西歐)文明。這讓兩大歷史文化首度接觸,覆蓋整個歐亞大陸的世界史從此變得可能。反映這樣的狀況,在西元十四世紀蒙古帝國全盛時期,歷史學家開始書寫人類第一本真正的世界史─《史集》。


 世界史的誕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頃讀岡田英弘教授的舊作《世界史的誕生:蒙古的發展與傳統》。由於我沒有日文原版,所以把手邊的中譯本與蒙譯本對照著讀。感覺蒙譯本的譯筆比中譯本來得可靠一些。日文原版於1992年,經過了21年後才被譯介到中文學界。資訊略嫌陳舊。但仍可當岡田史學管窺看。雖然我不盡同意岡田教授對地中海型與中國型歷史的本質化詮釋(前者是以變化為主題的對決歷史觀,後者是不承認變化的正統歷史觀),不過第七章「從東洋史與西洋史到世界史」倒是有些不錯的討論火花。岡田教授認為傳統日本史學界的日本史、東洋史與西洋史三大分支,由於缺乏共同的分期標準,因此無法從中為新的世界史發展出一個適當的研究架構。例如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中將皇帝專制視為是中國走向近世的指標之一,但是在西方專制主義主要發展僅僅限於法國,並非整個西方都有同樣的發展,因此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指標。而一種從內陸歐亞視角所出發的世界史有潛力成為未來世界史學界的典範。中文本譯文與編輯由於專業所限或手民之誤,因此出現了一些瑕疵:例如松贊干布誤植為松贊幹布(第141頁),塔塔兒部誤植為烏古部(第168頁),阿音札魯特應位於巴勒斯坦,譯文誤作巴基斯坦(第175頁)等等。但瑕不掩瑜。看得出來譯者應該是下了不小功夫去查找這些人名、地名與術語。站在鼓勵的立場上,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找來讀讀的。 建議可以和杉山正明的《顛覆世界史的蒙古》(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21534/)一書對照著讀,會發現兩者有互相發明之處。
  •     冈田英弘的《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一书,短小精悍,观点鲜明,虽着眼宏观,又不乏细腻处的丰富文献资料,不可不谓是一本经典之作。此书有两个主题:一是阐明中国文明和地中海文明是两个拥有不同历史观的文明,并都对人类历史观和世界观造成了深远影响;二是提出以中央欧亚世界为中心来叙述世界史。本书是对世界史研究的一个新探索,同时也是在从新的视角来诠释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正如作者所说,历史是文化,而文化从本源上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区域性、民族性的烙印。但经过漫长时间的多形式的交流和融合,如今的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些普遍价值,如平等、自由、民主、和平等。日益变化发展中的现实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从此看,本书的问世,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需求。远在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用武力征服了广袤的亚欧大地,把大陆东西更加紧密的连接了起来。虽然面对浩瀚的人类历史,蒙古帝国犹如昙花一现,但它确实进一步打通了文明之间交往的障碍,促进了文明间的相互认知,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由此,可以说,目前我们对蒙古历史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仍需要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这方面,冈田英弘是个先行者。既然是对世界史观的新建构,就更应该注意:在努力消除东西界限时,还需尊重区域界限的现实存在。如何做到两者的均衡,值得我们去继续注力。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沿着时间与空间的双轴,以超越一个人可以亲身经历的范围尺度,把握、解释、理解、说明、叙述人类住的世界。”旅途读物,很多观点不苟同,但是很值得一读,关于欧亚草原的结论简单明了,给出了很多值得深究的论点。
  •     日文原版於1992年,經過了21年後才被譯介到中文學界。資訊略嫌陳舊。但仍可當岡田史學管窺看。第七章「從東洋史與西洋史到世界史」有些不錯的討論火花。譯文與編輯由於專業所限,因此出現了一些錯誤,但瑕不掩瑜。看得出來譯者應該是下了不小功夫去查找這些人名、地名與術語。站在鼓勵的立場上,還是推薦本書。
  •     非常有趣的世界史(蒙古史)讀本,其中對中國史部分的解讀,非常有意思,值得一讀。
  •     说别人观念有问题的同时自己也戴了有色眼镜
  •     不错的浅学术休闲读物,解构华夏中心史观有点意思。
  •     这本书简直有毒,所谓振聋发聩也不过于此吧?!冈田英弘的世界观可怕到真实,丝毫没有考虑被自我时代局限的妥协意思,历史文化的对抗如此狂妄的语气叫白痴目瞪口呆。
  •     读过台版了。本来是让人帮买,最后成了某人送的,别致的纪念。书本身我也喜欢,但无形是为了纪念。
  •     现在的世界是有历史的西欧及日本与没有历史的美国之间的对立 -- 如此有趣的观点
  •     日本的角度来看真的真的真的很怪,不用硬扯,这准确的说,真的有什么需要写的话,还是直接的生活,和诗歌本身可以在此行事;不应该是一个观念,而是尽头的奠定,质量的融合,内部的少年的决绝干净,文明和那自己源于自己的不可解决的恐惧挺像的,女儿,和女人的弥漫,话头为父,好好学习话尾,如果真的要使用语言的话,就写诗,或者征伐的王,前者要用死亡来换,丝毫不假
  •     2015年第83本。刷三观的一本书。最近风头正劲的冈田的代表作。蒙元是世界史起点、超越中希两种历史传统的观点都卓有见地。不过有些过于笼统、臆测的成分,多少显得不那么专业。第六章等片段,那解构一切历史的劲头也真是惹人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