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国民性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5508016
作者:张鸣
页数:230页

内容概要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揭下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学术著作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重说中国近代史》等;历史文化随笔有《中国心绞痛》《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书籍目录

皇帝的家事
皇帝的家事
玩马球和赌江山
喜好思想批判的皇帝
羞涩的帝王
皇帝的膝盖
皇帝的衣服不好补
清代的特供
皇宫的安全与太后的脸面
太后逃难图
哦,空军也来了
皇家宫苑里的艺人
光绪的京剧大批判
民国元年的第一天
有一种抉择叫退位
官场戏与梦
找个阔祖宗
买来的万岁
洪宪帝制的祥瑞
戏里戏外的“门包”
清人的撒钱与送礼
形势比人强
依权卖书的光景
特权的庄稼
制度的内盗
闲衙门的闲话
牙兵牙将的故事
兵以食为天
班房——刑罚的另一副面孔
密匦这东西
作为替罪羊的“奸商”
《新安天会》
天庭里的宫廷政变
精英的小辫子
肃亲王的心思
庚子年,有个端王爷
左宗棠的自恋事业
严修与袁世凯
青帮大佬皇二子
在官场,能挺也得有本钱
窝囊的礼部首长们
刺马案的人工迷雾
杨士骧骂贿
倭仁的阻击战
挂在总统脖子上的军队
马屁的尺度
有个性的辫子
遗老梁鼎芬
广学会的精英战略
再谈国民性
大炮那点事儿
照相这点事儿
麻将这玩意
冷清的孔庙和送子的孔子
绿帽子那点事儿
说等待
假辫子和官话
避讳是个什么东西?
近代史上的失语症考察镖局的时代之困
当年的西医之困
教案的赔偿
关于两脚羊的一个长长的故事

作者简介

2013张鸣最新力作
《重说中国近代史》里没说完的话,都在这里了~
从近代史看中国国民性
直击中国各阶层软肋的畅言书
素描历史众生相 看透近代国民性
皇帝的家事
在封建制度里是“家天下”,天子跟诸侯的关系,就等于一个大家长面对诸多分了家的子弟,诸侯跟大夫也是如此。天子也罢,诸侯也罢,甚至大夫也罢,真正管理的就是自己直辖的那么一点地方,自己的采邑。所谓的国事,略等于家事。
官场戏与梦
过去的中国人,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都有极强的两面性,一方面喜欢捣乱,一方面又向往秩序。对于闹天宫这种事儿,既喜欢做孙猴子,又想做玉皇大帝和如来佛。一边乐见孙猴子把富丽堂皇的天宫搅了个稀巴烂,一边津津乐道孙猴子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精英的小辫子
辫子无言,却能表达出意思来,在某些人身上,表达的是个性,也是立场。
再谈国民性
失语症也许是一种生理上的病,但是类似这样的病症,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也可能有,一旦有了这样的病,其实非常可怕。近代中国,失语症是不愿意变革者患的。
国民性,是一个很难琢磨清楚的东西,尤其是复杂丰富的中国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是张鸣教授最新作品,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
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再谈国民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不是第一次买张鸣的书,却是第一次看。最近也刚看完了一本关于国民性的书,张宏杰写的,受益匪浅。再看张鸣的这本书也有收获,这是本历史随笔,我觉得作者所写的国民性是渗透于里面的各种故事里的,主要的阶级是中上层,他们对国民性当然会有引领作用,里面的历史故事很多,算是涨知识了,也有好的观点分析,不过对于随笔,知识点是无法归类的,也只能零散的总结自己所得。玩马球和赌江山讲述的是李隆基,他是马球高手,还喜欢音律,懂书法,都是专业水平,又是皇帝,肯定是女人的梦中情人。他爱玩、会玩,胆子也大,勇于冒险,刚毅果决,对文臣放心,对武将也放心,这种性格既造就了大唐的繁荣,也为大唐安史之乱埋下了种子。羞涩的帝王中说康熙皇帝名不副实,说他懂音乐会弹钢琴,其实他的全部音乐才能,仅仅是一次用手指在琴上比划了一下而已。古时候皇帝稍微有点亮色,马上就会被记录下来,放大开去。皇帝的衣服不好补中讲述清末皇帝节俭的事。比如咸丰的补丁套裤,其实区区一个小窟窿,就花了几百两银子,有这个银子,民间可以买一打纱裤了。还有他的臣下修补门轴,即使最后咸丰省了四千九百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但还是花了五十两,一个门轴而已,就算最好的材料也就一两银子,一个工匠半天的活儿。皇帝真的要厉行节约,围绕皇帝服务的机构首先就不乐意,千方百计让你皇帝干不了,因为真的节约了,他们就没地方弄钱了。所以,但凡皇帝要省钱的地方,弄下来比不省花费还要高。清代的特供中描述负责贡品采办的内务府,只要干上内务府的差事,就一辈子两辈子都吃不完,他们打着皇帝的名义到处捞钱,成本一文不名,但该办的事却都办了。皇宫的安全与太后的脸面中总结一个道理,在一个王朝的天下里,最高统治者是无论如何不能得罪的,即使人家允许你提意见,也得周全地顾及人家的面子。戏里戏外的门包,其实主要说的是慈禧的宠臣奕劻。历朝历代,即使最高统治者,真正出于公心者也不多,忠于朝廷,总不如忠于自己,贪腐事小,效忠事大,效不效忠自己,事情最大。清人的撒钱与送礼,讲得是关于清代人的孝敬的事情,很有意思。明清两代,官俸很低,当时社会人们认为只消做官有了权,就自然有办法给自己弄钱花,弄钱的门道写的挺有意思。此外制度的内盗也是关于胥吏偷钱的故事,他们也是附生在权力之上的人,必须靠制度的弊端才能吃饭,吃好饭,把制度弄得弊端丛生,他们才好上下其手。闲衙门的闲话讲述养官的故事,衙门里不干事的闲人也得养着,官本位的缘故。不过他们可从来不承认自己是闲官,即使到了皇帝那里也是如此,大家心照不宣,假装都很忙,勤于公务。兵以食为天是讲述军队里捞钱的故事,军官捞钱主要是克扣粮饷和吃空额,士兵们捞外快的机会就是趁打仗的机会抢劫老百姓,所以,不管是对付外敌还是土匪,只消大兵出动,百姓对国家的军队都避之唯恐不及。班房——刑罚的另一副面孔。班房,就是一个地方官可以公开地草菅人命的所在。儒表法里的统治,班房就是一个最鲜活的说明书。杨士骧骂贿。贿赂这种事,有的时候是有人要办点特别的事,主动递上包袱,但更多的时候,是下面的人或者被管的人不得不贿赂,不贿赂,人家就给你小鞋穿。杨士骧骂下属是一种索贿方式,半是威胁,半是亲近。马屁的尺度讲述了魏忠贤的故事,当时的士人马屁拍的有些恶心了,书中一句话很好,只要权力能福人祸人,围绕着掌权者就肯定会有马屁。照相这点事儿。照相是个好玩的事儿,在晚清,凡是好玩的事儿,旗人都有份儿,不管它来自哪里。当年旗人中英语最好人出使多国,对别的东西都没兴趣,单单把人家的游戏一项一项介绍回来。旗人之好玩,可见一斑。麻将这玩意。麻将这种玩具集中了中国文化最恶心的成分:勾心斗角、李代桃僵、互相拆台,见风使舵。玩精了,就不像是在玩游戏,而是在玩阴谋、玩诡计,难怪它伴随阴谋文化盛行了这么久。关于两脚羊和的一个长长的故事。历史的书写者每每一笔带过,更多地喜欢说那些光辉灿烂的事。结果流传下来,再忠实的历史,也只是记录了该记录的一半内容。人性的弱点,不止是喜欢做坏事,而且喜欢掩饰人所做过的最坏、最恶的事。人能做出来的罪恶,有的时候人往往难以面对,因为自己的神经难以负荷。面对不了,就只好忽略,即使神经最坚强的史学家,在直面人类自己做的恶的时候,有时也难免精神崩溃。张鸣的书不错,以后会继续关注。
  •     我一开始不是很喜欢这个书名——但看完这本书以后,发现这题目对这本书还真是无比贴切。里面那一个个缺乏深入总结的事例,确实也只能以国民性这种虚无缥缈,玄而又玄的大概念笼统概括,因为实在没有几篇能够深入分析,讲出超越其上的东西。其实所有的国民性,都可以分解为特定文化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下人群的博弈学,将含混的面纱揭开之后,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有明确的逻辑因果,并且成为后世值得铭记的警讯——尤其以这本书所使用的那些的材料而言,就清末民初的许多大小事件,不同社会阶层做了相当有趣的刻画,本来可以成为绝佳的原料。遗憾的是这本书几乎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每一篇的史料都大有可分析的内容,可作者却在大多数最应该也最适合分析的地方,只放了一些含混无比模棱两可的结论就草草收场,这简直是对这些史料的浪费,这本书本来具有成为一本深入剖析时代与人性的经典之作的潜力,但是由于执笔之人既没有鲁迅老师那锋芒凌厉的剖析能力,亦没有现代研究者应该人手一套的便利分析工具,使得大部分有价值的史料只是很随便的处理了一下,就端上了桌子,以至于整本书最后也就只能落得个“轶闻”的等级。我觉得这着实令人惋惜。不知作者对于他想要讨论的问题究竟是真的有心无力,还是不打算用力?于是我特意去看了下作者信息,一看是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我立刻释然了。想来作者对官场糊弄文化最为精熟,绝非偶然。
  •     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影视界、小说界刮起了一股“戏说风”。《戏说乾隆》、《戏说慈禧》……总之多数是清代的故事。现在貌似“戏说”不再流行了。而严谨庄重的历史,仍然让人心生敬畏,普通人接受起来仍有难处。像张鸣教授在《再谈国民性》中的文笔,轻松自由,嘻笑怒骂,又以史实为依据,目前似乎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因而他的书会热了。这本《再谈国民性》,是清末到民国各色人物脸谱的绘描。从慈禧太后到光绪皇帝,从大臣太监宫女到匪帮刺客,没有严肃的边界与分类,信手拈来,自由发挥,说到哪儿算哪儿。比如这篇《刺马案的人工迷雾》开头一句:张文祥刺马,是清末四大案之一。也是四案中最为扑朔迷离的一桩疑案。张文祥就是张文祥,一个干过捻军,也干过太平军的刺客。上句中“张文祥就是张文祥”充分体现了随口说轻松表达的风格。从长辫子的话题到麻将的话题,尽管琐碎,却蕴含着作者的观点。作者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是想还原清末这段历史时期的人和社会。本书虽支离零碎,各篇篇幅不长,却轻松自在,读起来易于接受。《太后逃难图》说的是1900年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的一段史事。最后一段:在当时的中国,遇难的事百姓们常有,兵灾来了要逃,水旱蝗灾也要逃。逃难,逃难,本身就是难。逃难的日子,人不如狗。位于高层的统治者,如果自己把祸惹大了,也免不了要逃一逃。这样的教训有一次,比上多少堂居安思危的课程要强百倍。正因为如此,后来的清朝改革才会如此坚定。也是自由自在的文笔。不过最后一句作者的观点,有不严谨的地方。个人倾向于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对于真正有学识的学者是发自心底的佩服。个人认为,学习中国近代史最好的书有两本:一是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详细严谨,又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二是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叙述极为简洁明快,观点明淅,虽是薄薄的一本,实是经典。另外,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是一本不错的读物。这本书与前两本不同,完全是末代皇帝的自述故事。从中也可看到清末的高层的人群脸谱。本书可作为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佐料。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这本趣味性和那种意味深长的以古论今少了些
  •     以前因为喜欢张鸣进而喜欢上历史,并以此为专业。现在再看,真的很一般的读物了
  •     小随笔小想法
  •     失语症也许是一种生理上的病,但是类似这样的病症,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也可能有,一旦有了这样的病,其实非常可怕。近代中国,失语症是不愿意变革者患的。
  •     “扯淡都能扯得好生工整”,写得太欢乐了。
  •     只能说政治学教授比较会讲故事,历史研究水平和茅海建这样的专业水准差得还比较远。似乎也受到了历史教科书的一些影响。无聊的时候解闷读。
  •     都是一些以近代史为主的历史小故事,然后在每个故事最后加了那么一点点不痛不痒的评论,其实作者选的这些小故事的切入角度很好,但不知为何却不去进行深入一点的探讨,导致让人读下来感觉整本书和标题完全对不上号。。。
  •     应该是博客文章的集结吧,犄角旮旯里的一些事儿,翻翻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     本书是张鸣先生的历史随笔,撷取了近代史的片断,加以重新审视,反映出真实的国民性。虽然选取的都是历史碎片,但态度严谨,绝非戏说,而且能将这些碎片信手拈来,以诙谐的笔调重新阐释,不仅说理透彻,且发人所未发,足见功力深厚。
  •     没看出来是讲的什么国民性,倒全都是对皇帝官员们的各种八卦吐槽。文笔诙谐,深入非常浅出。我历史看得少,所以觉得干货特别多(也确实有很多轶闻),而且看了很多小短文之后会想去找专门的历史书读一读。
  •     没有说历史来的精细,虽然也是一样的文章形式,但是总觉得不成集不过瘾
  •     还可以
  •     翻来覆去说那点标新立异的近代史,就是谈了国民性了?
  •     再谈国民性,就像《重说中国近代史》一样,值得品味~
  •     书名略大,其实并没有什么理论提炼,大多是近代史小段子,内容与《重说中国近代史》相呼应。P4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P52胡风:时间开始了P67祖先崇拜高于宗教崇拜鼠耗、雀耗、水分耗、火耗、羡耗,冰敬、炭敬、别敬P90倚权卖书P94禁脔 P95旗人怕人说自己喜欢做生意、生产、算计P100闲官职是用来养人的P125张姓玉皇大帝的由来P131川岛芳子是肃亲王家的P140严修南开大学P146专制跟黑社会关系好,除了集权政权P148《挺经》《曾文正公家书》P157刺马安马新贻确实被俘过,确实娶了刺杀者的老婆P192好玩儿的事儿旗人都有份儿P199绿帽子乌龟与蛇偷情P223中医治不好找西医,西医治好治不好面临神话、妖魔化两种结局P224现在西医治不好才找中医P229两脚羊,人文主义: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和工具
  •     民国随笔,很好读
  •     仅供消遣
  •     从戏说的历史看当代的中国。
  •     虽然不是谈国民性,但是通过历史,其实是在深层解读国民性。
  •     不错的休闲读物,很能增加谈资。
  •     拿到书是抱着认真严肃的态度去看的,国民性这是一个多么严肃而有内涵的话题。 看了目录,四篇从皇室官场精英民众来讲,那国民性究竟是什么? 书用了一天就看完了,看不到一半,定位就是清末为主的历史小故事合集,似乎作者也是有观点在叙述里面,但是总觉得欠缺一些什么,所以断不能称之为国民性的研究著作。 仔细回想,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故事的真实性,本来清末那些事的真实版本奇闻逸事在当时社会上就各种版本扑朔迷离,作者讲故事时并没有给出史料的引用出处,根之不稳又遑论之。再者对故事的解读,作者的观点基本上是没有观点,这些个故事的解读方法本就通俗,一没有更深入的调查事件,二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仅仅是简单的抨击嘲讽而已。
  •     谈了,还再谈了?
  •     过于戏谑了,有点有失对历史的严肃。讲述的故事,以及提出的观点,越往后的越精彩。确实给人一点思考。但是确实有失新颖。
  •     选取了历代帝王的轶事 语言诙谐 不过有点大众化的讲述普遍事件 不够深入
  •     有些篇幅还可以,与其他书有重复篇章
  •     以史讽今。许多典故,以后要看多点历史书,国民性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变,堪称经典,难怪当局将张鸣列入管控名单。
  •     犀利
  •     嬉笑怒骂,皆成文字。书是好书。有历史,有文化,有思想。只是,作者的身份——人大博导,让我觉得写此书,对他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     这些随笔都大同小异呢。。。。
  •     张鸣的东西浅显易懂,比较有趣,但是够不上文学性。不过还是比较有可读性的,算正史的趣味解读吧
  •     也就没事拿来随意看看,正史野史傻傻分不清楚
  •     被书名吸引!关于国民性探讨类型的书不多,可能这个话题略显沉重吧!离不开要谈民族劣根性。读完此书!感觉作者在不停的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不做总结!让读者自己思考!可总体讨论的内容又感觉深度不够!
  •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
  •     4.5精选的读,一些关于历史的小文章,可读性倒是还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