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健康的教育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30972878
作者:[德] 米凯拉·格洛克勒 斯蒂芬·朗哈默 [荷]克里斯托夫·维歇特
页数:337页

内容概要

米凯拉·格洛克勒(Michaela Glöckler)
1946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资深儿科医生,人智学医学运动的先驱,瑞士多纳赫人智学歌德馆医学部负责人。她在国际间努力交流人智学的深刻见解,足迹遍及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大陆出版的作品有《儿童健康指南》。
斯蒂芬·朗哈默(Stefan Langhammer)
1959年生于柏林。早年学习过生物学、德语和文学。毕业后,在德国诺恩威格(Neuenweg)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治疗社区服务。1992-2004年,斯蒂芬在德国绍普夫海姆(Schopfheim)的华德福学校当高中老师,教授生物、化学和德语。从2004年秋天开始,作为歌德馆医学部的合作者,负责培训(特别是国际研究生医学培训)和财务工作。同时,他也是3个孩子的父亲。

克利斯托夫·维歇特(Christof Wiechert)
早年就读于荷兰海牙华德福学校,学习教育和地理。之后在海牙的华德福学校任教达三十年之久,是荷兰国立华德福教师培训研讨会的创始人之一。为荷兰人智学社区资深理事会成员。他和艾特·库普曼(Ate Koopmans)一起开发了“儿童研究的艺术”课程,并在很多国家讲学。从1999年起在瑞士多纳赫歌德馆负责教学工作,后担任精神科学学校教育系的主管,并致力于在很多国家讲授教学和人智学主题。他同时也是5个孩子的父亲。

书籍目录

1教育,一种“潜移默化的治疗”
2关于发展的图像
3健康的课程设计……“每件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时间点”
4幼儿时期和学龄前时期的“促进健康之教育”
5有关华德福教育实务上的二十六个问题
6教学计划生理学︰适合各种年龄的课程内容和具有治疗功能的教学法
7作为理解全面空间的透视几何
8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心灵态度
9冥思和社群营造
10两种教师冥思及其与学生的关系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专门探讨教育议题的文集,收集了十几位权威的华德福教育专家、学者及资深华德福教师撰写的二十篇论文。探讨了诸如:如何才能善用学校生活,尽最大可能传达给孩子们健康的力量;教师、治疗师、家长该如何合作才能让孩子体验到他们的内在需求被接纳、被理解和被支持;如何才能使孩子的心魂和灵性层面的发展如同智能与身体方面一样受到同等的关注等等亟待解决的议题。


 迈向健康的教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序人力只是资源吗?人的社会生活只是出售自己的体力、精力、时间、才艺等,来换取所需?教育只是筛选、培育既定良种,深加工,为经济社会准备所需的材料?在广阔的大地上,大多数看似无用的杂草,只是因为不能变成经济作物,我们就不认识。我们都知道“生态”的涵义,对于整体而言,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是必须的、有用的。不用之用,是为大用。大用是生命力,她代表一切——智慧、灵性、爱、感知力、学习力、创造力、适应力……健康是生命力的自然流动。人成其为自己,个体融入大海。一切都是生命,花、草、动物、星辰,还有我们的邻居和先辈。生命不局限于肉体,一切的流动中,交流着色、声、香、味、触、法;交流着情感、关心、痛苦、欢乐、迷惑、暂时的无知、自然的空白……那是美的交响乐。是善、也是真。这就是健康。如何在教育中,能够“善用学校生活,尽最大可能传达给孩子们健康的力量?让孩子,成为内心自由,自我掌握的人?”《迈向健康的教育》延展了我们对教育和健康的认知。作者提出:“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生活和发展自我的空间。”“儿童教育的目标,是认清自我和生活环境,成为生命意义的创造者,去经验内心的支柱和依凭,如此得以有机会,让自己成为在身体、心灵、精神和社会层面都较健康的人,并且不会轻易被生活的逆境击败。”“教育是自我教育,是潜移默化, 课本、方法、精心规划的辅导教材本身都很有价值,但永远无法代替由自由判断中攒取灵感的老师。”青少年更需要的能力是,“从内在出发的、温暖人心的、鼓励人的,目标明确的思想、兴趣、观点和可以激励和振奋人心的动机。”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实践,在全世界已近百年,本书的几位作者,是多年实践华德福教育的教育家、医学家和人智学者。他们提供的经验和认识,不仅对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有帮助,对于有心继续学习成长,发挥生命良知良能的每一位朋友都有价值。严重的身心疾病,常常源于内在的缺失和不完整,是不自知、不明理、不适应、不改变的麻痹生活的最终产品。当生命之流的某个部分封闭、淤积,当内在心灵和外在世界无法衔接、合奏时,健康就会受损。学习如何安心自适、自给自足,自立更生,是儿童发展未来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一切发展的源头。教育的过程,或是基于建设内在心灵的完整,藉由自我学习、清晰认知,由内渐渐成长而稳步施受于外;或者迫于外在要求,被动改造,追循外在标准而渐渐离失内心。两个教育方向,结果大不相同。因为,“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愈能够积极而成功地投入内心生活的人,愈有力量面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要求和世俗的各种困境。”教育、健康,和我们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完成“迈向健康的教育”,更需要成年人的再思考、再学习,需要敏锐、清晰、明智,具备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老师和家长,甚至我们的邻人也需要如此。 是为序。李辛 2013年7月6日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从医学角度做教育?真是一门学问!有些难懂,但是对于理科生老说,感觉很有道理的诶,从身心发展来做教育!我认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