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鹿来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50266530
作者:苏枕书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苏枕书
江苏南通人,客居京都,喜爱养花种菜,出版小说《岁时记》《不许流光入梦来》、散文《京都古书店风景》《藤花抄》等多种,译著若干。

书籍目录

缘起
【空间】
一 银阁寺前
二 上学途中
三 生协买书
四 春琴堂书店
五 吉田山
六 真如堂
七 金戒光明寺
八 平安神宫
九 有邻馆
十 泉屋博古馆
十一 进城
十二 高岛屋
十三 京町家
十四 花之宿
十五 大文字山
十六 比叡山
十七 一乘寺
十八 更远的山
十九 花之寺
二十 福知山
【五感】
廿一 声音的风景
廿二 学校周围的吃
廿三 鱼
廿四 美味延年
廿五 笋与松茸
廿六 钱汤
廿七 看病
廿八 花道教室
廿九 买花
三十 观苔
【岁时】
卅一 萩祭、十五夜与十三夜
卅二 初雪
卅三 南座
卅四 岁末与年初
卅五 节分
卅六 四五月间
卅七 薪能
卅八 夏之祭典
卅九 五山送火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作家苏枕书客居京都七年
深入街巷 静心体味生活真意
以日常之眼和日常之心
用文字呈现古都的别样风景
{空间·五感·岁时}
朴实而充满情趣的私家路线
呈现独一无二的城市空间感


 有鹿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有的人是业余写作,虽然出过书几本,依旧属于小众作者,知者不多。我也是逛书店的时候,偶然翻阅,就决定买下来,不是冲书名,不是冲作者,更不是冲装帧,仅仅是翻阅两页其中的语句,便感受到了作者出众的运词造句能力。《有鹿来》,苏枕书。古雅别致的名字,一看就知道应是笔名。说是写京都的日常,其实还是在写景致。描写了几条路、几家书店、几座山、几间寺庙、几个馆、几座神宫、几次祭奠、几个节气、几场雪……如此静寂,连我提笔划线以及翻书转页的动作,都变得既轻且慢,生怕惊扰书中文字。确是独属于作者的京都的日常,本书中,只有一位友人是有具名并不时出现的,其他偶尔出现的人物多以“同学”这个字眼模糊带过。似乎与人关系,内里还是很淡漠并保有距离的,她这么形容自己:“不知是从小交朋友很困难的缘故,还是这种自我认知强化了性格的塑成。我亲爱的友人们,在短暂愉快的相处后,总是又回到很遥远的地方。或许这正是我自如并冷清的生活吧。”与人相比,她更喜爱植物,开篇不久就有这句“常想到‘如松柏之茂’一类的句子,无人时,忍不住抱一抱树身。清凉的松脂不小心沾到手,要洗很久。”——正常人会觉得这是有病吧?而我却觉得如此可爱。在书看至一半时已被这些美好的句子的主人深深吸引,查阅了一下资料,惊觉她如此年轻,1988年出生。说其5岁始就会写日记,高二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高三始写长篇小说。如今是在京都读研读博,已生活了五六年。不禁啧啧,天赋不可辜负。但是她对自己的评价却如此之低,——“我总是小心地躲在中间地带成长,逃避责任,惧怕竞争,却又始终为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羞愧、焦虑。最好不要亲自做选择,任时间的洪流与所谓无情的外力推动己身,似可稍减自责,也可有理由做无限喟叹。后来到底还是做了决定,于是可在此多待几年,也学会稍微从中间地带走出一步,应对世间诸事。”她的生活是静看窗景,爬山,观寺,看展馆,买花,洗汤,逛书店,像个土生土长的日本女孩一样,独自安静地行走在路上。这些描述让我想起还是安妮宝贝时候的散文里弥漫的疏离感,还有川端康成笔下看似精雕细刻却依旧是冷冷清清的情绪,甚至王家卫电影里那些自顾自踟蹰絮语的画面,以及那个叫做程璧的女孩做出来的淡淡的民谣音乐。这些种种,慢得没有道理,他们自顾自地娓娓道来,既从容又似无力计较这流光的意义。他们自己,却凝固在一枚枚自设的琥珀里。其实作者写人的时候,刻画得很生动。其中一篇写与母亲相处时的心理:“我对妈妈的感情过于敏感,太在乎她,从小便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隐秘的禁忌——为了妈妈,不能这么做;为了妈妈,不能那么做。我无比依赖她,喜爱她,试图保护她,满足她的需求,不忍令其失望。”唯有此处,才能看到她所表露出的强烈情感,很动人。然而,作者却无意于写烟火人生。甚至在写物的文字里,也流淌着一股厌倦的情绪。在《五山送火》中,她写道“很惆怅,像是狂欢后的倦怠与忧郁。”在《岁末与年初》中,她说自己很喜欢那个句子“道别要早早做才好,真到了最后一刻,就没法好好告别了。”在《观苔》中,她说“美是很美,却想该走了,因为觉得自己多余。”序里有一段:“年岁渐长,时常怀疑写作的意义。自己没有什么长进,这是最清楚不过的。长时期与自己周旋,呈现平静的假象。痛苦的源头,也许是认识到自己的贫乏与无趣。不,不是这样的,有一瞬想辩解的欲望,但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有这么多怀疑?如自己这般愚钝的人并不该有这么多怀疑。无法妥善处理自己许多可笑的想法。所有痛苦与冲突,不会有出口。我知道这没有出口,因此沉默是好的。”不知她这种无力、寂寥、焦虑是来自年纪还是环境所致,很不希望她被这“另外一个自己”所吞噬,就像很多充满才情的人物那样被冷眼旁观的虚无吞噬——川端康成七十多岁还开瓦斯自杀。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可抗的撕裂时分,往往还是身边亲近的人所造成的,这种痛楚与迷茫无处安放,似乎也只能等待时间的冲洗才得以减轻。我们总喜欢再热闹一些,再亲近一些,贪婪地汲取尘世中的每缕温情,用以作为继续前行的力量。那些拒绝如此套路的人,想必内心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坚强城堡,他们隅于一角,安静内省又互不干扰。尽管每个人有多面性,但是面对这类人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心生敬佩,尤其向往。这本书不是旅游指南,而我读完后却一再想,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与她相识并做朋友,该多好。这是个美好的姑娘。【喜欢你就扫一扫】
  •     这当然又是一本美丽的书,深红烫银的书脊,封面是灰色的硬纸板材质,有梅花样的鹿脚印散布器件,右下角端正地贴着白底黑字的书题与作者名,呈现出一种庄重的流丽来。不久前读了《京都古书店风景》,写了短评,说“这本书正是一本令人亲切而欢喜的书,闲话京都数家古书店风景,言语琐碎而怅惘,但充斥其中更多的是温柔的情意。书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独是美妙且有趣的装帧予人的视觉感动,质感与气味也殊为可爱,而书的流动际遇又时常隐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灵犀一点,这经由作者描摹出来美且令人有种恍惚的痛感……”。美且令人恍惚的痛感,亦是《有鹿来》给予我的印象。日常其实是最难以描摹,最无法把控,最无力挣脱的力量啊。传奇故事里的一瞬不知消磨了多少庸常人世的欢喜与悲切,奇拔的遭遇当然值得记录,而这缓慢的,几乎凝滞的糟糕一生是决计无从追寻的。读《缘起》的时候便有些心惊,相似的困惑,无所谓而真实存在的哀愁,无力感与贫乏感带来的羞惭与冲击,在这长长久久的至为平静的读书岁月中竟亦时时袭击着我,剥夺着我。所幸还有山,花,寺庙,博物馆,美食与被赋予温度的岁时记忆。然而点到即止的叙述之中汹涌的是永恒的流逝。京都的美,日常的美,乃至于岁月朽烂之后残留的美,都是灵犀一遇,恒常的路线之中隐藏有惊喜,之后也许是长久的断裂。山色,月影,花事,这些琐碎的,看似不值一提的情感与记忆爆发得纯粹,消逝得迅疾,能够串联起共通的往事,却缺乏应有的郑重对待。《有鹿来》除却是简单的私人日记式的分享,更是普通人无从追寻的某段人生轨迹的一个放大。在晴好的天气中爬山,在深沉的夜色中待月,在一夕风雨之后赏花,惊叹于自然造物的神奇,亦羞愧与懊恼于人生的肤浅与短暂,欢喜的时刻总是常有,但悲哀也会如期造访,这不可逆转的日常之中,藏有人世间最粗粝的痛感。五感之中有一篇讲京都的鱼,凶暴的海鳗“鱼肉绽开如白牡丹”,是特别美妙的比喻。鱼肉与花在视觉上相似的晶莹与性感,在味觉上相似的细腻与清甜,生长在江河湖海边的人对于水产有种与生俱来的赏鉴力,其中亦不乏包裹着乡愁的自矜。过年是一定要做鱼丸的,剔出来的一桶鱼肉放入绞肉机里复又绞成长条形,揉搓出一小团一小团来,莹白的丸子存放在清水中,像抖落的雪,简简单单做个汤便是无上的美味。“美味延年”一篇的最后,说不久于人世的谷崎润一郎想念京都的牡丹鳗,遗憾于没有体力品尝,心里有莫名的怅惘,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来“露水的世啊”。
  •     无心工作,索性就着梅酒,翻起苏枕书姑娘的新书《有鹿来》。文字是她一贯的雅致古风,又不失俏皮。她写京都日常生活细节,看得我满心向往:比如在古寺里看宝相庄严又眉目温柔的佛像;在安静的庙宇里细细观赏青绿苔藓;夜晚去银阁寺旁边的澡堂里泡汤;穿着浴衣参加祇园祭,看灯火次第亮起,远处山色如画……还有迷人的小书店、博物馆……更不消说,那些藏在京都街巷里的拉面店、居酒屋、和果子铺……看时,我往往心动于她对细微妙处的感受力。花下观鱼,她写:「夜里在花下小坐,池中鲤鱼曳尾而来,它们冰凉的脊背缓缓扰动月影。」文字看得人心头清凉。山中遇鹿,她写:「眼前转角处竟刹那现身一头大鹿,鹿角巍巍,前蹄腾起,健壮貌美。似乎有一瞬对视,我惊呆,鹿也惊呆,飞快回身,消失在黑暗山影中,复一片犬吠。待我回过神,追去两步,早已行迹杳然。」描摹传神地让人如见此景。夏日花火,她写:「她点名要线香花火,说:『我们小时候,夏天一定要有这个,小心拿在手里,不使灰烬落下,看谁的燃烧得更久。』我们靠得很近,屏息守着那小小的、细碎的、纯粹的火光。一支支燃尽,水声清长。她笑道:『这就是日本的夏天,其实非常寂寞。』」清淡惆怅,点到即止。看这样的文字,或许也能让自己恢复一些感受力吧。不过,我喜欢她的文字,并不只是因为她的善感,更多是因为她在不经意间流露的有趣和萌。比如,为了驱逐鸟兽,她学着京都本地人,挂着几个小铃铛去爬山,而被朋友们称呼为「小铃铛」。比如,写到泡药汤,她兴致勃勃列举汤里用的十一种中药,「有桂皮、陈皮、苍术、香附、当归、大茴香、川芎、高丽参、辣椒等等,气味冲鼻」,还把泡完澡出来的自己,形容为「砂锅里炖到酥烂的排骨——还是药膳」。看她文字时,脑子里会自动蹦出:岁月静好、情趣盎然、锦心绣口这样的词来。书中还有着色淡雅的插图,也是出自她之手。真是让人喜欢又服气的妙人儿。一瓶梅酒喝到一半的时候,这本书也基本看完了。看她在文末写,「年岁渐长,时常怀疑写作的意义。自己没有什么长进,这是最清楚不过的。长时期与自己周旋,呈现平静的假象。痛苦的源头,也许是认识到自己的贫乏与无趣。」我愣了愣,这也是我不时会有的感受。大概写字的人多半容易多思多虑,外人看来风平浪静,内里已经是浪涌江流。我经常会想,「为什么要写呢?」,写下来也没什么用,但不写很多都会忘记。而不想忘记可能也是我执之一种吧。至于破除我执,那是我好奇但不大懂的世界。人真的能从与自我周旋中逃脱吗?我接受怀疑困惑茫然是常态,并试着从中找到一点乐趣。枕书写「所有痛苦与冲突,不会有出口。我知道这没有出口,因此沉默是好的。」如此强烈的节制和不信任,看得我怔忪。但自问,我不是也同样觉得,人和人之间隔绝之深,理解之不可能吗。但即便这样,依然想与人连接、想记录书写,想发出一些信号,让同类好循声而来。枕书也是如此吧,要不然不会写下这些字,集结成这本书。对了,书的装帧也很用心。喜欢封面上的这几句:「天将明的暗夜,松林静默,鸟与鹿尚未醒来,山头一点光亮,是谁趁夜进山,月落比日出更好看。」————我的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分享阅读、写作、电影、音乐、APP以及吃喝玩乐总之就是会分享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一切了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需要太多的挑剔,就是放下自己,简单扒着缝儿看看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     读不下去的感觉
  •     作者是一个旅居京都的博士生。笔下是生活中的京都。她描写到的只有一个恶缘切断祈愿所和葵祭我有经历,剩下的京都历史文化习俗都不知晓,无从体会。总觉得日本这个地方,适合待个半年,不工作,但生活。又想去日本了。
  •     想到高中时夜里放学回家,空寂的长街,总是会飞快骑车,好像要把什么狠狠甩在身后。那一刻的无力感很强烈,仿佛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但这也是最自由的时候,头脑里十分明晰,内心有呼啸。我无比惊慌又无比享受,因为知道身体里另一个自己还用力活着。
  •     走遍京都的散文,足够见得到作者的功底;列举事物之多,足够见得到作者观察的细腻;敢说敢发,感情真实,足够见得到作者情感的丰富。
  •     @山鬼 推荐!那必须是特别好!因为太符合我的口味了,恨不得打6星!好后悔去年去京都前没有读!就像作者说的,虽然不一定有多少深刻的体悟,但光是这样娓娓道来自己的见闻和心情,配上作者的好文笔和好画笔和好光影(摄影),就已经非常难得。我愿意将这本书和黑塞的《提契诺之歌》相比,谁又能说温柔宁静不也是一种珍贵难得的心境?喜欢得不行!
  •     多年前,喜欢的人在关西读书,下意识会关注日本的天气,新闻,从那时起,偶然发现了也在日本留学的苏枕书,苏姑娘一直写了这么多年的京都,而当年喜欢的人已成平行世界
  •     文艺女青年沉醉在自己世界里自傲又自省的语风让我有点厌恶。像是从旁边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从想要参照了解京都的角度,是不错的书。插花的一章写得很好。
  •     寻常日子里的不寻常景致。
  •     隐秘的京都风情
  •     全书唯一吸引我的,是最后那副手绘京都地图,也是读完之后唯一记得的内容。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看了一半我觉得不错
  •     没读之前很期待,读了有点小失望,文笔很好,但作者像是为了写而写,还引了很多旧文在里面,不过还是很喜欢这淡淡的文风,给4星吧。
  •     说实在的有点失望,没有写古书店的那本书让我感动,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前言里作者自己有点灰暗情绪的影像,加上也没去过京都,所以有些写散步或游览路线的章节显得很枯燥,但写到人的地方感觉还是不错的,文字还是多写人来表达意境吧
  •     绵密、细致,却少有洞见。作者纸上经验多过切身感受,一旦吊起书袋来就掩盖了自身体验的新鲜感。
  •     真想沿着作者画的京都地图走一遍,但日本大概只会成为心之所往但不成行的地方了,那就让这些描写彼地风物的图书构建一个心中的国度吧。
  •     京都梦游,山水,花树,古寺,雨雪,都像是可想象的遥不可及之物。
  •     比起旅行,更像是随笔。作者文学功底深厚,但有的地方写的过于文邹邹,有点不接地气。关于京都节气风俗的描写部分,非常喜欢,总体来说还不错。
  •     多了对一个宁静世外桃源的描摹幻想,景美了,人就小了。
  •     这本书翻得有点快。作为京都游记的参考应该是不错的,小山小店小地方。长期住在一个地方,总是能有些与众不同的感受。这么讲我应该也能把上海写得很独特吧
  •     作者应该很有文化,然而我是个粗人。我坐在寺庙的木地板上,看着时阴时阳的天空,听着呼呼的风,心里只会想,这样的日子真鸡巴好啊~
  •     读到京大学姐的京都故事,又刚好差不多同样时段在京都生活,点滴记忆勾起留学回忆,不禁鼻子酸酸
  •     我对京都的贫乏想象,完全来自于森见登美彦和她
  •     读了一半,文字不错,稍散了些
  •     枕书的京都安静温柔 有鹿出没的城市真是叫人心生向往啊 书的最后有一幅手绘的京都全景图 标注了书中描述的寺院、神社和纵横的道路 十分可爱 又到三月了 真想去看夜樱啊
  •     文笔流畅温和,读起来不腻的,适合边晒太阳边读。
  •     跃然纸上
  •     日本这个地方真的是很喜欢,只是当地人的礼貌和素质都能让人钦佩。一些设施或者制度都会让人觉得,这样做真是窝心。还是要去日本的,还是要去好几次的。
  •     短短的随笔集,看完以后还是很动人的
  •     補記
  •     为赋新词强说愁。越想让人看作是恬淡幽静,却越让人觉得过于粘腻。真情是感出来的,不是憋出来的。好的作品能直达心灵,作者的书却把我却推越远。说句难听的,有点太作了。推荐那些冬天露脚脖子的文青,最合适。手动微笑。
  •     京都的日常,其实是与自己对话,一个人也可以生活的丰富多彩。
  •     矜持、温柔、细腻、花月流水、庄重、静谧肃穆、透明,是京都
  •     装帧美,文字美,笔下之物也是很美。时值春天,书末几句很有共鸣:“每年春天都很容易陷入很深的茫然,也许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促使我重新考虑自己的路途将如何继续。”当然也有温度升高引起的焦灼,这都是题外话了。
  •      深夜蜷在榻榻米上阅读,书里描绘的场景都可以想得出画面。最后的“他们来过京都”“他们写过京都”莫名感动,尤其是看到钱稻孙先生的名字。やさしい~
  •     樱云舒卷,月朗清明。笔者所见所住所闻,让我对京都的见闻从轻轻一瞥地掠影变成清晰的实景。
  •     不知道是我对京都没什么感情还是,我不懂作者写它们日常,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吧
  •     已购。
  •     懂得美的人 身在哪里都会觉得美
  •     因为鸭川的照片而开始的阅读
  •     一直很想买的书!但其实内容有点令我失望- -
  •     风雅的京都就该配上典雅的文字,大概是年轻的外乡人,多了份疏离, 只能浮于文字。还是喜欢京都各处背后的人与事,因此同是写的京都,还是《京都流年》更胜一筹。
  •     读的时候心很静,少有让人心心念念的句子。
  •     写人最有趣,寥寥几笔,如在目前。
  •     琐碎细腻,文笔温润,作睡前读物~
  •     毫无进步。
  •     ps 给自己一个警醒,豆瓣上那些打差评只说差,没有理由,或者理由根本立不住脚的,你别听(粗暴的本身就是傻逼);抖机灵打差评的更不过是投机者罢了。
  •     第一次知道苏枕书是看了她翻译井上靖的《浪人》。经验使然,翻译很好的人,写作也一样很好。全书淡淡的,讲她这几年在京都遇见的人事,跟着她一路走走停停,慢走慢读,四季雨雪,赏花泡汤,遇到鹿,凝视,各自惊呆。人和人之间作为独立的个体,太过密切的接触总归是会幻灭的。想起她讲的一个日本朋友很喜欢玩儿烟花,手持着一根看它默默燃烧变为灰烬说“人生也是如此,有时真是寂寞啊。”但正是这种寂寞感,才能使你成为更优秀的你。
  •     开始有点乏味,每天睡前读几章,慢慢品出了味道。想沿着作者脚印重回京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