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罪者》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05737392
作者:雷米
页数:360页

光化为乌有

    题记:  我曾在遥远的天使之国/在高处,光化为乌有——/而上帝益发黑暗 ——里尔克  这是一个关于老人的故事。  一般而言,即便是雷米的《心理罪》系列,主角方木纵然百转千回到底还是惨绿少年。而这一次的主角真正聚焦的都是老人,各种不良于行行将就木发微信不懂得加标点符号的老人……  还有附着于老人的记忆,时间或者说遗忘。  一、黑暗  如果说普通的人生活是爬满了虱子的华丽长袍,那么在大部分的与虱子为伍的岁月里,普通人会忽然从对虱子的习惯中被剧痛惊醒:偏偏是我。  一部刑侦题材的小说自然会出现死尸。出现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全部:为何会发生在那个瞬间,为什么会以那样的方式触目惊心。就如史前的第一次地震,之后的所有颠簸都是余震,都是惊魂甫定然后被一次次玩弄于股掌之间。  《尼罗河惨案》里阿婆借着小说家的嘴冷酷地说出了大众最渴望看到的快乐:死的人多一点。  所以凶案中出现更可怕的凶案便是:连环凶案,系列凶案。  一条条生命似乎就这样被挑选,被遗弃,被欣赏他们的奄奄一息。因为没有不幸,谁会去关心那些故事,谁会去想这些故事也许不仅仅是故事。  于是惨烈的花瓣被一片片摘下,近乎绚丽的血腥在都市到处绽放。当看客被刺痛被侵犯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黑暗只是刚刚开始。  那时候的一切都还年轻,都还没有来得及变成老人,无论是黑暗还是痛苦都是年轻的。  然后,过了二十三年。  二、黑暗深处的黑暗  黑暗究竟是什么?是痛苦完全没有了光泽。甚至当事人都被无数的疲倦所吞没,甚至因为习惯而麻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如果亲戚也已歌,又何耐?  这个书最为创痛的便是貌似平静的一如往常:  有的人已经离休,有的人已经习惯给老伴和女儿准备早饭,有的人重新开始找到工作甚至获得了小姑娘的好感,有的人煲得汤味道特别好,有的人天天烂醉如泥……  这些人在我们深处随处可见。  所谓十地修罗,可怕的并非是血海刀山,可怕的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却视而不见,甚至每天都穿梭其间,却只是用各种的幻象去自欺欺人,去苟且偷生。而且这样做事如此“有效”。  我们其实也知道每个烂醉如泥的背后也许都有令人撕心裂肺的往事,我们也知道在味道鲜美的家常菜背后会有无人分享的渐渐冷却。但我们更期待有些东西被时间所驯服所替代,我们躲在各自温存的生活里以为惨痛的往昔已经遥不可及。  可是那些被压抑的声音并未真正消亡,那些锥心刺骨的折磨不过是狂奔去灵魂更深的角落。没有什么会习以为常,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歌舞有时,悲恸有时。  有的只是时时刻刻的想被听到,想被看到,想被意识到:冤枉啊,那传说中的天庭是否真的可以听到。  令人讽刺或者同样令人欣慰的,石沉大海都会时过境迁。只要造物弄人,被遗忘在最深处的记忆也会忽然山呼海啸的重返人间。就如从未离开过,从未湮灭过。  这是为了讨还一个公道?还是在连时光都变得苍老的折磨里,最后榨干那份黑暗,那份已经没有任何血渍的痛苦。  三、黑暗中的光  我希望是因为还有光。  在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里,这个充满老年人近乎腐烂的记忆和气息里,还有两个年轻人。那种从未被濡染肮脏的年轻人。一个笨拙的坚持去能开发票的地方买烟,一个坚信只要真心照顾就能让流浪猫的皮肤病得到痊愈,然后俩个人在阳台上轻轻地碰在了一起。  然后他们渐渐地和一切有关,渐渐地没入无边的黑暗,就在我们以为记忆又一次轮回的时候,有了变化。  很多人会把结局分为bad ending或者 happy ending。其实有的只是变化。这种变化都不用参照不同的坐标都会让判断变得棘手:好的?还是更深的不幸?是让人如释重负还是黯然神伤?子非鱼,安知鱼。  就如“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警徽、刑法、良知、正义、记忆,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摇摇欲坠甚至已经化为乌有,却在那黑暗的尽头有了微弱的光。  黑暗总会卷土重来,光总会在苍穹破鞘而出,这样的故事总会被写出来,然后被读到。因为要有光,这也许就是黑暗永存的唯一原因。

小想

我没有买实体书 我是在IReader上买的电子版 这本书一开始看的很慢 感觉突然没有了方木 还真挺不习惯的 开始的人物相对 多一点 也没有太多想交集的地方 读的进度很慢 后来 到真相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出来的时候 真是 超级爽 第一次有了 那种 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紧张 一起震惊的感受 之前看有人评论要么说看一半就知道结局 要么说 故事老套 我觉得 这些都不重要 能让我一心跟着人物的感受走下去 那种期待更为重要吧 有多故事的结局无外乎那几种 像爱情的 要不就在一起了 要不就分开了 或者死了 反正就是这几种结局 我觉得这本书还真挺不错的~

较量

从《心理罪》入的坑,雷米的新书一上市就买了,整体读下来感觉雷米的写作功底见长,人物的刻画上比之前的要细腻的多,不管是侧面描写还是直接人物心理分析,都给人一种活过来的感觉。但是案件的描写上就没之前的好了,连环杀手的作案手法和动机没有什么新意,书不到一半就知道凶手了,剩下的就是较量了。善与恶,良知与幸福,黑暗与光明,执念与执着,分的清吗?分不清,但是都在努力的分清。

雷米的作品还是挺吸引人的

雷米的《心理罪》系列也好,属于能一口气读完的小说。这本书也是一晚看完的,先在网上看的第一章,颇有吸引力,感觉会有些不同,所以特意买了书来看全本。对我来说,雷米的作品仅次于周浩晖,我个人比较喜欢周浩晖的风格。这本书大概到一半的时候能推测出前因后果,也属于正常,许多外国推理作品,可能看一半的时候还云山雾罩,那种情形又很容易让读者感到烦闷,仿佛费了一半纸张和文字还没有说到主题。最近几年来不错的国产推理小说,节奏都比较合理,这本书也是,读起来比较畅快。个人略有不同意见的就是书中对待第二位杀人者的态度——虽然他值得同情,虽然他有迫不得已的理由,但是因此他就去杀害一个完全无关、完全无辜的人,让一个好好的家庭破碎,这种行为就可以原谅吗?作者是不想让他和第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一起接受法律判决,但又感到也无法合理的开释,所以让他身患绝症吗?这倒是一个戏剧化的解决办法。

雷米的创作转型之作

殉罪者 书评。这书斑马给四星。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为他的手感感到略微吃惊,相当的厚实,装订也很符合我口味,这本小说长达350多页,但基本没有水,节奏十分紧凑。看雷米的书,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代表作心理罪的影响,作为一个专业警界人员,他并不缺少案件描写的专业性,这些年来,雷米的文笔也逐渐变得成熟老练,对人物的刻画相当到位,笔墨不算多,但书中的警察,罪犯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比较容易带动读者感同身受(虽然我很难被影响),女主是我唯一反感讨厌的一个角色,平时过于随性也就罢了,关键时候圣母简直难以想象,也许我不是这种容易原谅人的人吧,尤其对这种杀母仇人,简直不可理喻。看得出来作者的风格在主动寻求一些变化,本书作者采用了《冰与火之歌》相同的多视点模式,其实对这种模式我个人不太适应,往往一段剧情看到高潮,就切换到下一个视点了,让人意犹未尽。而且这种写法对作者的剧情控制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推理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剧情,本书剧情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基本上是在读者的疑问中展开,带着悬念到结尾,其中故事的推进确实显功力,能让人一口气看完的那种。20多年前的悬案这种题材本身就很难写,因为时间久远,各种细小的线索设计要合理就更困难,本案的一些细证据的出现也有这种强制安排之感,但也还算合理,比起国内某女推理作家千篇一律利用对话推进剧情的模式要好很多。几个警察之间的分歧跟兄弟情应该是真实情景的反馈。再来说说缺点,本案也稍有瑕疵,主要的我认为一是作为模仿犯的第二起连续杀人,凶手以及凶手的行凶动机太过明显,基本上一看就知道,所以阅读时的悬案感减少了很多(主要的悬案保持不在于凶手的身份而是不同人的不同行动计划),二来,当年的悬案之所以未破的理由太过苍白,从20多年以后取得突破的两个核心思路(猪肉袋的指纹跟香水)来看,警察当年没破获此案是很牵强的。当然,作者解释为上面压力大,催促破案,刑讯逼供等等,但这种冤案的制造,证据链太过苍白,不是说现实中不会出现这种冤假错案,但既然是一本高水平的小说,这样的安排似乎不太合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死亡通知单2里那个分尸悬案未破的解释。而凶手作为有组织力的连续杀人犯,对刺激性前提的控制力也实在是弱了一些。也许要求高了一些,不过这也是十分欣赏作者才坦率直言。推荐给喜欢扑朔迷离剧情、喜欢犯罪心理学、重口味的人。

没有读到想读到的东西

超喜欢《心理罪》系列,高中的时候刷完了全部,最喜欢的也是最害怕的还是要属《教化场》,人心是一个如何精密的仪器,处置不当的结果真是可怕,暗藏在黑暗中的人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将他人视为草芥,当时可把天真的我吓得不轻。时隔多年,又有了雷米的故事看,那当然要看咯,但是或许是雷米没有当年那股锐气了吧,也或许是现在眼界高了吧,确实和印象中的《心理罪》差距不少。这次的故事首先没有太多悬疑,案情比较简单,只能算是披着推理外壳,从当初破案的简单程度可想而知,重点并不想讲述案情本身。其次,心理刻画也不够充分,对最重要的林国栋和纪乾坤的描述不够详细,虽然猜到第四起案件就是纪乾坤干的,但是杀人碎尸以及做出强奸痕迹的事情还是没有足够的心理铺垫,从纪乾坤之前的行为来看,略微有些牵强,书中对他的处罚也太轻了,毕竟是杀人碎尸好么,不存在什么“正当理由”,最后纪乾坤居然还能和老警察轻松闲聊,不过考虑到这帮警察也是草菅人命的主,好像也不是很违和...另外,故事一部分还是想要黑一下社会体制,黑一下公安系统吧,虽然最后靠马副舍生取义强行奶回来一口,不至于被水表。。。但之前刚刚卖完小女生,之后的忏悔好像有那么点脱线。总的来说,这个故事既然悬疑不是重点,那么是心理吗?林国栋的心理比较俗套,那是想表现纪乾坤的心理?但是之前也说了,对他的描写并没有充分到足以支持第四起案件成立,也没有啥可以细细回想的地方。那么重点在黑公安系统?强行洗白是为了不被水表。如果只是这些的话,我觉得完全没有体现出当年《心理罪》的水平呀

初次接触犯罪类的书籍,很有兴趣

第一次尝试接触这方面的书,个人对悬疑推理类的还比较感兴趣。高一时就读过英国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列车谋杀案》,也喜欢看悬疑类的电影和话剧,随着剧情进展一步步接近真相。此前在朋友书架上看到过《十宗罪》,这次看到雷米老师的书,很想拜读一下。总结一下,人性的丑恶自私面就是一切犯罪的根源。

执念的故事

一个不能离开养老院的双腿残疾老人,一个身患绝症、时日无多的老警察、一个在精神病院外监视二十三年,独守秘密的退休老警察,一个乐观开朗、独立坚强却在夕阳中吸烟的女孩,他们各自有悲伤沉重的故事。把他们串联起来的,是一次命运的相遇。人与人的相遇是如此不可思议,相遇之后的事情却又是如此水到渠成。这是一本社会派的小说,没有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的经典悬疑推理。行文中,作者早已将大量的线索早早透露给读者,书到中途,真凶及作案手法已清楚明了,凶案的动机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但读者仍然很难完整拼出二十三年前那几个黑暗夜晚的故事:为何警方当年无法抓住真凶?他们忽略了什么?当年骆少华为何不将在机缘巧合下发现的凶手缉捕归案,而是将其困于精神病院?为何在真凶已失去行动自由之后仍出现的第五名受害者?凶手是谁?当年的恶魔,二十多年后重返人间,心中黑暗是否已被消磨殆尽?正是这一个个小谜团,吸引着读者顺着作者的文字,感受那亦正亦邪、人性的冲突,执念的力量与恐怖,俯视人心中深不见底的黑暗,仰视温暖人心的阳光。在我印象中,这应该是作者第一次采用多线叙事的写法进行故事的开展吧?不同的人物,既在不同的故事线中进行,又通过合理巧妙的情节设计使每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从而使二十三年前的真相层层展现在读者眼前。书中的各个人物,他们有的在二十三年前就已经相遇相识,但由于查案时的盲点或者各自的考虑,使得真相始终被掩盖。二十三年后,或是命运的使然,当风霜的他们,遇到新鲜的血液——魏炯和岳筱慧,全新的视角与思考方式,两个不同世界的故事开始碰撞,从而使当年迷案揭开。书中的人物描写、心理刻画,人与人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对于老纪、杜成、骆少华、甚至是书中并不引人注目、酗酒的岳筱慧的父亲,他们都一直生活在过去,从没离开。如果说他们代表的是过去,那么,他们与魏炯和岳筱慧的相遇,便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罪,心理之罪,人性之罪。殉,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面对丧失挚爱之人的悲痛,老纪取了极端的行为,以罪恶来揭示罪恶,制造另一个悲剧,自己也为之付出终生被囚于养老院的沉重代价;即使知悉真相,但为了守护“荣誉”和战友,骆少华采取另类的惩罚方式,独自承担那惴惴不安、沉重的监视痛苦。他们都背负原罪,并都付出了下半生的代价。即使是杜成,背负着妻儿逝去之痛,对他的家庭,他也是负罪的,为此,他也付出了下半生的代价。对于老纪的行为,令我想到了《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石神。石神通过杀人掩饰真相,迷惑警方,守护心中之人。老纪则通过模仿杀人来为心中的逝者鸣冤,用无言的方式告诉警方真凶仍逍遥法外。当然,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同样给人带来震撼。但是,悲剧的受害者却是另一个悲剧的制造者,本应是正义守护者却施行自己的正义,角色自身的冲突本身就让人深思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人性的黑影与光辉。“世界最黑暗的地方,就是人心”。犯罪,是罪恶和黑暗的开端。企图以罪恶来揭示罪恶,则是黑暗的延伸。当林国栋因心理扭曲,向无辜女性伸出罪恶的魔爪时,稠如浓雾的黑暗就已经萦绕在那四人的心头。故事既起,伴随着执念,穿越二十三年的时空,最终在一个女孩的宽恕中走向终结。正如书中的那句话,“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杀人偿命的公平外,还有法律和秩序”。光明偶尔会迟到,但从来不缺席。当然,我们还是希望,光明和正义能准备到席。

为你执念的23年

献给《殉罪者》,献给23年的缄默灵魂边江/文Samuel Johnson:Almost all absurdity of conduct arises from the imitation of those whom we cannot resemble.萨缪尔约翰森:几乎所有荒谬的行为均源自于模仿那些我们不可能雷同的人。————题记2016年,7月22日,今天,是我送别方木的第586天。我看着墙上日历清晰的数着日子,《心理罪》和方木此刻正在书架上安然缄默着,李易峰,邓超分饰方木的消息传来,荧幕上的他们将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对这个复杂的角色予以诠释。那个不断远去的警察,他曾燃起我们久违的微笑,又让我们放肆的为之哭泣,而此刻,我需要暂时放下对方木的执念,翻开一个全新的故事,在轻驾而来的《殉罪者》中,找寻一种新的寄托。一种执念满满的寄托。手中的《殉罪者》此刻摊开着,三个小时前还是崭新的它此刻已染上略显心疼的褶皱。我看着扉页上雷米清晰的签名,脑海中不断闪现的却是方才这场在犯罪世界里殊途同归的震撼旅程。那些新鲜的人和熟悉的事,那些在罪恶深处的执念选择,那些缄默事件深处的不朽灵魂,以及些许猜到结局的小小窃喜,还有那一句“纵使洞悉万般罪恶,终要常怀良善之心”的荡气回肠。这是这几年来最复杂的一次阅读体验吧,明明早就知道全新的故事会如期启航,那些熟悉的名字都会暂时性的离我们而去,却仍有种怅然若失的落寂,和故人不再的想念。但只一瞬间的失落,就被扑面而来的灵动文字和那年代久远的熟悉案件所取代,一如他带给我们最初的震撼和感动。那些23年前的缄默灵魂,那些惊魂恫吓的恐怖夜晚,那些彻夜游荡的城市冤屈,那些追逐真相的执念热血,正在城市的迷雾中,缓缓现身。 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乎人性和执念的最终叩问。一些人心怀执念的追寻着23年前的真相,甚至以身犯险,拷问始终,而另一些人执念地护住真相上空的云层,不惜莫衷一是,忍踏红泥。于我和众多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次渴望已久的归途,虽然再无原先的熟悉景致,却也在归途中遇见了新的人和事,更生出新的感悟和执念。最黑暗的罪恶,最强烈的情感,最凶残的罪犯,最勇敢的警察,他们几乎全盘承接了心理罪的所有善念,却也将不同的人性罪恶呈现在世人眼前。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却也在某一个时刻,主宰了彼此不可一世的命运。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见不同的我们。那年,他坠入爱河,寻着香水的真爱打碎在世俗残忍的目光中;那年,他举起屠刀,蝴蝶夫人带着血渍飞溅了一座城市;那年,他东窗事发,忐忑地等待着宣判,心中即有希冀也有绝望;那年,他跪趴在地,在警察顷刻的犹豫中走向疯癫的第三条路。而今,他走出精神病院的大门,自由之气扑面而来,背对着跟踪者忏悔的目光,恶魔重返人间;而今,他努力感受着新世界的美好,似乎不想被再次剥夺错过的一切,直到少女的香水气息让他再次目眩神迷;而今,熟悉的味道让他欲望升腾,只有女人的脖颈在他的紧扼下变得绵软才能让他体会到复仇的快意;而今,少女的香水将他围进珍珑迷局,一切病态的原罪回归23年前那些个恐怖的夜晚。林国栋,23年后,恶魔重返人间,又遁入地狱。那年,他从睡梦中惊醒,每一片尸块都触目惊心;那年,他子夜归来,恍觉空气甲鱼的香味中混合着的瓦斯气息;那年,唯一清晰的记忆是妻儿葬礼上战友撕扯着告诉他并不确切的破案喜讯;那年,他通向人间的大门,缓缓关闭。而今,他唤醒自己的职业嗅觉,和记忆深处的气息紧密相连,一路追寻;而今,他遍访当年的涉案故人,重启冰封的档案,从蛛丝马迹里,拼凑出长长的锁链;而今,心怀执念的他不惜和战友决裂,溅喷的血色染红了炫目的军功章;而今,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孤身上路,为妻儿也为自己,找寻最终的真相。杜成,在生命的最后,迟到了23年的救赎。那年,他目送妻子远去,空气中弥漫着蝴蝶夫人清新的香气;那年,美好的生活即将向天边铺展,等来的却是爱妻身首异处的音讯;那年,他为亡妻沉冤昭雪,却看见了疑犯满眼的恐惧和冤屈;那年,他决意用生命的代价警醒世人,心怀愧疚默念着对不起,举起锯镰走向了深渊。而今,时间像果冻清澈透明,却静止不动,无情地把他的记忆凝固在几平米的狭小空间里;而今,他摇着轮椅面朝柔阳,试图在囚徒般的生活中,培育出一朵希望之花,说服自己仍属于这个世界;而今,他晒太阳,读书,吸烟,做饭,毫无必要地去探询一个法律问题,在自己所剩无几的时光中,苦苦地对抗着命运的无情;而今,他凝望着铁门外繁华的人间,用最后的执念,将恶魔连同自己坠入无边深渊。纪乾坤,持续了23年的忏悔,抵不过复仇的执念。那年,他服从将令,载誉无数,办下的冤假错案却心知肚明心怀愧疚;那年,他千里秘访,独自追击,丑恶的真凶浮出水面无所遁形;那年,他倚靠在墙,看着跪趴在地的恶魔,在伸张正义与平安落地间艰难 抉择;那年,他走上第三条路,以剥夺自由代替剥夺生命,他惩治了罪犯,却也深陷恐惧的囹圄。而今,他经历23年惶惶不可终日的漫长岁月,终究迎来了重返人间的恶魔;而今,他以跟踪者的姿态千里追击,却将亲人置于险峻深处;而今,他的缄口不言和固步自封让颐养天年成为泡影;而今,他最终的幡然悔悟,以迟到的正义弥补曾经的过错。骆少华,23年的原罪,一念尊荣,一念地狱。那年,她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宛若新生;那年,她尚不知城市的上空彻夜游荡着死亡和冤魂;那年,她失去了挚爱的母亲,多了个酒醉的父亲;那年,她的生活撕裂成了碎片,娇嫩的内心从此披上了坚硬的铠甲。而今,她在夕阳中吸着香烟,长发飘散在春风里,内心纯澈而明亮;而今,她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了清澈的他,也遇见了终其一身找寻复仇的他;而今,她决意用生命的代价为冤魂殉道,用温暖的手伸向被宽恕的执念而今,她的笑容温和又坚定,老纪,我们走吧。岳筱慧,23年后的纯白少女,有一种解脱叫宽恕。还有以乱入姿态进入第一现场的男孩魏炯,满眼的迷茫,满怀的正义,满腔的热血,满身的怜爱,他不是23年前案中案的关联者,没有所谓主角的命运光环,甚至未经历涉世,不熟知法律,却以善良的执着和天赋,好奇地面对徐徐展开的新世界,在事件一步步的发展中成为解开谜题的命运钥匙,解构过去,挽救现在,走向未来。他或许不会成为系列作品的下一个主角,却象征着人性中光辉的那一面,关爱老人,心怀善念,追求正义,一往无前。从他如纽带般全知视角的解读中,读者跟随他从局外观者到局内中人,从懵懂的少年到坚毅的男人,他没有成为方木式的风暴之眼,却和少女携手一起,带着永不消逝的温度和足以抵御黑暗的力量,拯救这座城市的所有灵魂,宛若新生,宛若希望,宛若那个令人充满期待的春天。春天的花,将开在何处?《殉罪者》没有承接《心理罪》的故事支线,却继承了关于人性最终的拷问。《殉罪者》没有继承《心理罪》的悬疑特性,却能让你滞留于一种久久怆然的执念中。雷米穿过23年的时间围城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关于执念与救赎的故事。案件本身是否高智商是否血腥是否震撼使人并不是重点,重点的是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心怀执念让人泪流满襟。这会是一耳熟能详的故事,23年的连环碎尸案如在昨日,疑犯含冤入狱,真凶尚在人间,所有的真相在23年后浮出水面,内中的曲折却令人扼腕。你能在阅读行至一半之际便可还原案件的始末,猜出案中案的把戏,但你依然会为书中人在执念面前的抉择而陷入深深的困顿中,久久不能释怀。为香水隐于世23年的变态杀手,为荣誉无动于衷的缄默警察,为警醒世人不惜以身犯险的模仿者,雷米笔下的这座城市乍一看有些哥谭的味道,但在这些异化的背后是这一群人穿越23年的原罪。他们都是原本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各自生活,各自绽放,灿若珍宝,也毒如鬼魅。他们都怀着最深的执念,他们都在经历着赎罪与重生,他们都在23年前的那场灾难中,从各自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了风暴之眼。他们也共同经历了事件的这么多不同的阶段,幽深的,残酷的,黑暗的,潮湿的,慢慢解冻的,起起伏伏的,返照母邦的,宛若新生的。一路走来,生离死别宿命纠葛,穿过时间的荒野就此尘埃落定。最终的他们需要真相和慰籍,而不是执念和永无止境的杀戮。但执念却时时左右着我们,会动摇,会变化,会更生出新的执念,引领着每个人的人性各自生长又变幻莫测。于是,所有的执念,都在最终汇聚成了缄默的殉罪者。雷米用情怀的路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执念丛生亘古恒久的世界,略去枪林弹雨,省了推理悬疑,却将人性中最本质的善恶执念凌驾于最原始的暴力犯罪中,引领我们探究人性,步步向前。透过这些执念,你会在《殉罪者》里迎来一个最终尚属光明的结局,但在结局昭然若揭之前,你会深深体味那些缄默灵魂经历无数煎熬恫吓后的困顿和夙殇。执念会让我们找寻最终的正义,如方木,杜成,魏炯;也会带给我们万劫不复的罪恶,如林国栋,江亚,孙普;我们生活在严寒黑夜,唯有执念与善良长存于心,才有永不消逝的人性光点,才能继续前行,缓缓前行。感谢雷米带我们领略了一场罪恶的追踪,一场灵魂的救赎,一场执念的盛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执念,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流进我们心底,即使迟到了23年。那么,属于我的执念就是,明年婚礼上,证婚人的名字,叫雷米。(完)

这是现实,不是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

相比于传统的犯案推理,显然雷米不是那种类型,他的小说更加贴近一般刑警办案的情景,原因也是不言而喻,因为他的身份。他的小说没有那种胡里花俏的推理,因为现实中的刑案侦查,真的没有像《名侦探柯南》或者类似高智商犯罪那样简单,那样完美又巧合,否则,白银杀人案也不会在20年后告破。每个人都是有血肉有情感的,雷米老师所要展现出来的每个人内心的善与恶,比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更为可贵。真的,假如“白银案”没有告破,我们又何曾会去关注这案子?我们在此之前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可是“白银案”不是最后一起悬案,也不会是最后一起,书中的四起抛尸案,也是中国90年代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但是至今仍未解决(虽然书中假设解决了)。显然,这种故事发展缓慢,没有大神出来一气呵成推理,最后说“凶手就是你”的故事会被很多人诟病,但是,这确是现实凶案中所要面对的情景,故事够精彩,也够引人深思。(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之处,只请勿喷。)

从白银案到殉罪者

2016年8月28日的早上,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刚刚翻开书读了几页,发觉这本书的主线是在讲一个20多年的悬案,巧合的是,现实中的一件20多年的悬案“白银案”的凶手在26日落网,连案情都有那么些相似,读的时候难免有一种微妙感,不自觉的将书中的案情和现实的事件交叠。殉罪者不像是雷米之前的作品,少了破案的紧张感和爽快,甚至犯罪者就那么明晃晃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觉得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人性。无论是杀人凶手、隐瞒案情的退休警察、追逐真相的老刑警、“不择手段”的受害者家属、热血的少年还是坚强的少女,甚至是一些小角色,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读完以后其实心里是沉重的,特别是想到现实中的“白银案”,背后是不是也有这么些不为人知的故事?28年来受害者的家属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当初的警察还在坚持吗?凶手又是如何安心理得的生活下去的?我不知道答案……书里面还有一个悲剧的人物,就是被警察当做凶手判决死刑的青年,与现实又何曾相似?大难要案的破案压力,最开始拒不承认的青年最后认罪,破案刑警受到奖励……多年以后即使知道真相也不愿翻案……这又是另一个现实的映像。原谅我有些啰嗦……看完书难免有些感伤和感慨……记录一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悬案结案,也少一些冤案错案……

比鬼神更可怕,比彩虹更美丽(有剧透 慎入)

起初拜读雷米老师的作品,是初中二年级,吉林省的《新文化报》连载的《心理罪》,也就是后来出版的《画像》。我喜欢推理作品,但是入门得非常杂,完全没有很多推理发烧友对特定门派、如社会派、古典派等等这样的专注的喜爱:很古老的爱伦坡,很经典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很烧脑的埃勒里奎因,英国的柯南道尔,日本的松本清张,如此种种,以及衍生的电影、漫画,都是我涉猎过的范围。不过第一次被震动,却是本土的雷米老师。老师的作品于我有极大的接近性和亲切感。我的家乡即是东北城市,老师笔下的故事,也是依托着一个东北城市的影子,不是伦敦的贝克街,不是纽约的第五大道,也不是东京的原宿和涩谷,而是冬日里寒冷的空气、浓重的雾气、陈旧的国有企业员工住宅小区,这些都是陪伴了我近20年的景色,我无法不被这样一个背景下的一个个故事所震撼。同之前的《心理罪》系列一样,老师成功地用一本书的容量讲完了一个有关的人心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心理罪》的气息,却又同《心理罪》格外不同。《心理罪》是方木的故事,《第七个读者》、《画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历经五个故事,我看到的是方木从一个同几年前的我一样平时上课马马虎虎、期末考试临时磨枪、有讨厌的老师、也有交好的朋友这样一个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到的普通学生,一点点蜕变成一个经历过恋人、恩师、忘年之交、战友、亲人依次死于非命、游走于生死边缘、惯看人性复杂、逐渐沉默而粗粝坚韧的警察,可以说,作为读者,方木是由我看着从天真单纯变为老练刚强,这样一种叙事与形象塑造在我看来是循序渐进的,是围绕一个又一个残忍而复杂的故事逐步推开的。然而《殉罪者》从一开始,就是围绕一群人、一群身份、职业、经历等等迥然不同的人故事。如果让我说一个有关雷米老师作品的关键词,我一定会选择“人心”。“人心”贯穿了《心理罪》的五个故事,也将《殉罪者》中那一群人连接在了一起。与《心理罪》系列相比,《殉罪者》的故事并不复杂,对于一群嗜好推理小说的老饕,故事行进至第五章“人间”就已经足够让人猜出谁才是23年前犯下四桩血案的真凶,甚至在第二十三章揭示的作案动机也是可以在一早就做出类似的推断的。然而老师意不在此,他惯常于将大量的线索早早透露给读者,就像在《教化场》中,读者一早就知道这是一场来自实验对象对实验者的报复,但读者仍然很难拼出故事合理的全貌:23年前随后出现的第五名受害者究竟是谁杀害的?为什么只有第五名受害者没有使用“蝴蝶夫人”香水?当年的警察是怎样发现凶手另有其人?又是如何放弃逮捕、转而将其投入精神病院?一个如此危险的精神病患者,又为何能在二十多年后重获自由、返回人间?23年前的血案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在其之下是无数个无解的小谜团,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小谜团引导着读者一步一步、欲罢不能地读完了整本《殉罪者》。而无数个小谜团,无不探讨着人心的复杂,它比鬼神更可怕,但也比彩虹更美丽。《心理罪》系列中,除去方木不谈,另一个让我最震撼的人物是《教化场》中的周振邦。在整个故事前半段,化名周国清的他,散尽家财,创办孤儿院,努力保护这些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家庭抛弃的孩子,把他们当作天使一样对待;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读者才恍然发现,整个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这个看上去善良到无私的老人,是他一手策划了那个骇人听闻的实验计划,也是他亲手将无辜的实验对象推向了人性残缺的深渊。发生在少女和孩子身上的惨剧让他后悔,用尽后半生赎罪,却也无济于事,最后被逼自杀而亡。这样一个人,是很难评价他的善恶的,不如说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他可以灿若珍宝,亦可毒如鬼魅。《殉罪者》中充满了这样的人。有人说这是一个“三个执念满满的人”的故事,我无置可否,但是在我看来,“三”是一个虚数。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这个执念会动摇、会变化、引带着每个人的人性一同变化莫测。如果让我选择三个人,我会选择纪乾坤、骆少华与岳筱慧。老纪出场的时候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爷子,久居养老院,与周围的老人格格不入,读刑法,研究案例,看上去是个晚年生活高度有追求的人。他煮得一手好菜,乐于学习新事物,顺顺利利同魏炯成为忘年交,完全是一个可爱的老人。但我一开始就觉得老纪深不可测,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娴熟地用钱控制了自己的护工,这说明他很容易嗅到他人的弱点,然后抓在手中,为己所用。果不其然他迅速设局抓住了护工更加致命的把柄,彻底将他驯化成了自己听话的鹰犬。但这样一个人,却对23年前死于非命的妻子极为长情,余生的唯一心愿就在于手刃真凶,但同样是如此深爱自己的妻子的人,为了告知警方凶手另有他人,竟然不惜以同样的手法杀害了另一个无辜女子,一个同样为人妻人母的女子。老纪的执念在于手刃真凶,为妻报仇,他为缉凶不惜利用他人,甚至同样沦为凶手。骆少华出场的时候是退休警官,照顾病妻,维护离婚独居的女儿,照看可爱也调皮的外孙,这些看上去琐碎却也温馨的日常,对骆少华来说却是毕生希望保住的东西。23年前他是经办那起连环杀人案的警官之一,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凶手另有他人,并且确定了真凶。但是在时代背景的压力下,他一方面选择了沉默,一方面胁迫真凶将其关进了精神病院。他以为他做到了两全,但是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活在对被冤者的愧疚和对恶魔重返人间的恐惧中,一朝噩梦终于成真,他执着于靠自己的力量死死盯住那个恶魔,从而维护住自己和所有当事警官的晚年安宁。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并且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为了完成自己的执念,他也同样动过牺牲无辜者生命的念头,他烧毁关键的证据,却也希望用自己的性命让真凶永远缄默,甚至因此崩溃。岳筱慧出场时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上课,逃课,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会照顾人,对香水富有研究。但是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她吸烟,她在冬夜漫无目的地企图找回醉酒的父亲,她渴望看到杀害母亲真凶的面目,却又搽上“蝴蝶夫人”香水,试图用自己为饵引诱恶魔上钩。岳筱慧的执念在于真凶,此真凶非彼真凶,却也同样在多年前的漆黑夜晚,将岳筱慧一家的生活撕成了碎片。老纪、骆少华、岳筱慧,三个人各有各的执念,在实现其执念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无比复杂的人性,爱妻的老纪会杀害他人的妻子,力求封印真凶的骆少华会眼看着真凶犯下新的血案,岳筱慧会为了杀害母亲的凶手牺牲自己。甚至是故事的真凶,也曾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融入正常的生活,摆脱23年前那甜腥而罪恶的诱惑,但是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得到来自香气的救赎。没有人是纯粹的善,也没有人是纯粹的恶,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他们都会鬼神更可怕,却也都可能会比彩虹更美丽。雷米老师的另一个特点是惯常将评判的权力交给读者,《殉罪者》中,故事的真凶也曾有过挣扎,他的心理也有可能是受母亲的私生活影响,但是23年前,除去四桩血腥的惨案,他将血案栽赃给另一个无辜者的时候,并没有一丝犹豫,这样的人,真的有改过的可能吗?正如同《教化场》的番外《斯金纳之箱》中,周振邦出于更加宏大的学术考量和视角,就真的可以肆意去赋予他人选定的人生吗?种种这些复杂的问题,雷米老师都会交给读者去评判,正如《殉罪者》的序言同样可以当做一个番外来读,其中滋味,任君品尝。最后,我觉得,《殉罪者》是雷米老师第一部结局尚属光明的作品。《心理罪》系列一直如同蒙着一层薄薄的、淡淡的、却让人忍不住心酸和落泪的雾;《殉罪者》将人性之暧昧娓娓道来,结尾却给了读者一丝淡淡的光明:魏炯和岳筱慧如此年轻,未来在如此年轻的他们手中,未来,也许会因此不同。

一次不算成功的转型

我算是雷米的老粉了,他的心理罪包括改编的电视剧都看了好几遍。这次殉罪者一出我就迫不及待的买了并第一时间看完,但是怎么说呢,感觉并不是很喜欢。故事大概为了不剧透就不说了,整本书与心理罪系列对比,最大的改变就是摈弃了复杂的作案手法刻画以及案件的跟进过程,那种心理上的紧绷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生活的细致刻画来体现人物心理活动过程,不得不说雷米的文笔更好了,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刻画的有点太过了。对于一本50万字的小说来说,案件太简单了,以至于书到半篇就已经急不可待的告诉了我们凶手是谁,然后无论是3个警察的生活与日常行为描写,纪老人与两个学生的描写以及杀人犯的描写都大段大段的充斥着书的篇幅。虽然说细腻的心理描写能够反应人物心理变化,斗争的过程,但是对于侦探小说来说,还是太多了,以至于看到一半恍惚中不是在看推理而是在看伦理剧。一本在我看来好的刑侦小说,人物的内心刻画以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是为了案件的主线层层推进服务的,一旦反客为主,很容易记成流水账。无论是骆的家庭描写,纪与学生的互动,以及杜和属下之间的互动,有许多都是不必要的,以至于想要突出人物性格以及各个家庭在冤错案之后的23年来受到的影响描绘得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般。其实从心理罪到殉罪者,看的出来雷米对于细节描述以及人物刻画上的进步,但也看到了雷米想要在文风上的突破,从破案更专注于人物内心和性格刻画上,想要将内容写的更加厚重,给人更多的反思。这样的尝试是好事,但是这次的尝试不算成功。因为没有掌握好一本精彩的刑侦小说的平衡点,把同样重要的剧情以及悬念给抛弃了。希望雷米大大能在下一本小说中找回心理罪那样的紧凑剧情,把人物内心刻画融入剧情的推动中去。这本书如果是与其他的刑侦小说对比,我给5星,但对于雷米的写作水平来看,我给3星,希望能读到更好的雷米的小说。

雷米新作 超乎想象!

从心理罪开始 一直关注雷米老师的作品,算是老师的书迷…终于 终于在16年年中等到了新作,甚是期待~ 果然不负期望,读后能反思现实感官,源于生活点滴 却比残酷现实多了那么一些温情,故事情节值得推敲,案情扣人心悬,一步一步解开谜题,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一本有情怀 的犯罪小说,值得深读的作品!

关于《殉罪者》几句简短的评价

首先谈几句关于内容的。1.其实我还是能够理解当初骆少华的做法的。为了留住整个公安司法系统的门面及名声,但同时又知道了真正的凶手的那种纠结,无奈作出让林国栋“被精神病”二十多年的举动,以及林国栋出院后依然怕他继续作案而跟踪他。2.无论如何我都无法理解甚至接受纪乾坤因为引起警方重视而模仿杀人的行为。即使再大的执念,为了一己之私剥夺他人生命和其他家庭幸福的行为,绝对不可原谅,真的可以说筱慧是圣母级别的女主……下面是关于小说整体的。雷米的小说,其实故事性一般,即使我认为在心理罪系列中比较好的《暗河》和《城市之光》也就是读的时候觉得还不错,事后也没有太多思考的价值,读来消遣还是不错的选择。我不喜欢读过之后没什么嚼劲的小说,但这本书读着的时候吸引力还算有,所以也就勉强给个3星吧。希望之后雷米能创作出一些更好的作品。

雷米秦明周皓晖

这三位是值得放在一起说的,起码是综合水平上,都改编过口碑不错的影视作品,都反映一定现实,从文学的水准上秦明略差一点,不过质朴也有质朴的好,下面说。雷米的小说我是最先看的,很惊艳,可能时因为出身的关系,总感觉雷米对公安系统怀着很深的感情,公安形象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还是很戏剧化的那种正面,人物有挣扎有热血,总体不脱离主旋律。而且由于东北作者所特有的那种类似《白日焰火》的气质,读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他写的女性也很有意思,主角差不多都是背负着很重的伤,又倔强地站起来那种叛逆少女,开始看确实很动人,到这部《殉罪者》依然有那样的形象,作为读者稍微有点疲劳。从心理层面去查案,对人性都挖掘得比较深,特别是《暗河》和《教化场》,里面对善与恶的思辨发人深省,雷米大大的文笔又还不错,对周边人物渲染得很到位,从各种侧面来铺垫一个故事,值得一说的是网剧改编的还行,原著那种气质没有丢。秦明新出的那两本我都是跳着看的,里面大篇幅对于尸检的专业描绘我都略过了,直接翻到案件结局,结果凶手都没有什么故事。但最开始看《尸语者》的震撼还在,因为秦明基本没有文笔,平平地讲述一个个案子,反而让人觉得特别害怕,记得看完头三本走路都是溜墙根走的,实实在在的感觉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安全,一个好端端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具躺在法医解剖台上的尸体。还有就是,隔三差五就会有个杀小孩的案件,还有对于巨人观的描写…我就不说了。可以看出秦法医是个纯纯的直男,所以笔下的女性都比较单一,警嫂都贤惠大方,自己又总是带着愧疚抛下家人去工作,几个男同事性格也挺单纯的。改编网剧没看,想到月薪三千的秦法医变成穿一身名牌的花美男,感觉有点受不了。周皓晖的小说相对来说是推理性最强的,“中国东野圭吾”最开始好像就是说他。可以看出他早期作品应该是受了日本横沟正史,江户川乱步的影响,场景和人物设置,犯罪手段,讲述方法,都有一点类似。刑警罗飞也成了一个“走到哪里让人死到哪里”的家伙。后来周大就慢慢摆脱本格推理的套路,偏向社会派,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巅峰系列目前应该来说就是《暗黑者》了,社会现状的惊心,故事的跌宕程度,还有正邪参半的主角和他的对手,看得相当过瘾。可惜《暗黑者》网剧我还没来得及看,下架是什么原因不敢说,看过原著的人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周大的新作《惩罚》塑造了一个我个人特别喜欢的高智商犯罪主角,一个高知女性、简直太帅了,激动得我到处推荐。为避免剧透不多说了,喜欢这类题材的可以去看一下。至于《十宗罪》之流,烂且矫情,不值一提。

宛如希望,宛如晚春

第一次写书评,如果写得不好,还请见谅…知道雷米新书的事还是在书店。当时逛遍了书店也只勉强找了一本,却也如同鸡肋 。下楼结账时不经意的一瞥,让我看到了这本书,顿时心中就多了一丝期待和以及如同见到老友时的喜悦。最开始知道雷米还是因为他的心理罪系列,偶然在公交车上听到了画像的有声小说,自此就沉迷其中。雷米也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悬疑小说作家。这本殉罪者雷米选择了与心理罪不同的叙事手法,如果说心理罪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么殉罪者就是由众多支线构成一条主线,这是雷米想要做出的改变。故事中,从魏炯到纪乾坤到杜成到骆少华到岳筱慧再到林国栋,都陷入到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种种是非之中。从一头雾水到真相大白,读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由浅入深。另外,因为我是长春人,书中的种种熟悉的东西也能引起我的共鸣。雷米的小说最大的特点便是对人性的拷问。骆少华的私心,纪乾坤的私情,一幕幕如同现实一般狠狠地剥开表面,击打在内心深处。他们同样可恨,他们同样可怜,我想,他们才算是真正的殉罪者。逃得过理性,也逃不过人性。在故事的最后,真凶获得了应有的惩罚,各人也有各人的归宿:杜成放下了心中的块垒,安然逝去;老纪弥补了早年的遗憾,幸福满足;岳筱慧和魏炯爱上了彼此,成为情侣…我想,雷米想说的不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有,别错过那份迟到的晚春,别放弃那份终究到来的希望…

人性之罪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不会有凭空而来的恶。善与恶,生与死,光明与黑暗,仅仅是方寸之间的一念之差,便注定了罪与罚的悲切,深渊与地狱的哀鸣!正如雷米所言:一切心理罪,都是人性罪!阅读完雷米的《殉罪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浮现于我脑海中的画面,是老纪分尸抛尸后驾车经过派出所门口时心中默念的“抓住我”;是老警察杜成强忍病痛,为侦破旧案所做的一切努力;是骆少华疾病缠身,却在最后时刻挽救他的老伴金凤;是岳筱慧在夕阳里吸着烟讲述过去的坚强;是魏炯在“The one”咖啡馆中面临爆炸却仍不离不弃的坚守;是杨桂琴在梦中与儿子的相见……这些点点滴滴,这些千丝万缕,构成了《殉罪者》这本书,这个故事,这个世界!在我看来,《殉罪者》的精华之处并不在寻凶追凶的惊险和精妙奇诡的作案手法,而是在于直指人心的犀利,在于对人性的刻画!作者在尽力用他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一个个真实的人物,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这本书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从始至终的坏人。林国栋是本书最大的反面人物,但他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视人命于草菅、视杀人为乐事的变态,他也曾有一段过去,他也曾温和有礼、英俊帅气,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爱上了一个错误的人;警察骆少华对待家人无微不至,俨然一副好丈夫好父亲的模样,但他在亲眼看到林国栋的罪恶之后,又选择亲手将它埋藏,独留逝者冤魂空叹息;养老院的纪老头,温暖优雅又显得孤独可怜,也早以是无可言说的痛苦和深不见底的罪恶;杜成肝癌晚期一心追凶,却也并非仅为平反冤案,也为弥补自己对于死去妻子儿子的愧疚……所以雷米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头怪兽,坏人有,好人也有。这本书中有愤怒的呐喊,有绝望的哀嚎,有哀伤的叹息,然而,这并非它的全部。也因此:岳筱慧魏炯可以在知道老纪是第五次凶杀案的凶手时依然全力帮助他;马健可以在忍受身遭刀劈的痛苦而死死拉着岳筱慧的手不放;骆少华可以在最后幡然醒悟……还记得《殉罪者》的结尾:这对青年男女就仿佛自己头上的太阳,炽热、光明,带着永不消失的温度和足以抵御黑暗的力量,宛若这个令人充满期待的春天。宛若新生。宛若希望。


 殉罪者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