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抵抗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15103303
作者:萨苏
页数:59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因为驳壳枪轻便而不亚于冲锋枪的火力,中国在抗战前曾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向德国大量采购这种武器,而且全部采用20发的大型弹夹。但是,由于这种20发弹夹的驳壳枪定型于1931年5月,“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军尚不及装备。可见图中这名军官所用手枪,是采用6—10发装弹,固定式弹匣的老式枪型。作为炮兵军官,这应该是他的自卫武器。 驳壳枪在东北抗战中曾是各路抗日部队的重要武器。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身上携带了三把驳壳枪,一把9厘米长身管长苗驳壳枪,一把9厘米标准身管大号驳壳枪,一把7.63厘米短身管小号驳壳枪。 尽管这支“中山炮队”部队与日军作战的记录在中方档案中不见踪迹,但根据我方记载,推测这名东北军军官,很可能是当时在新民组织抗战的耿继周将军所部。 耿继周,名礼,字继周,后以字行,原东北军军官。“九一八”事变时已年届五旬,仍主动提出“舍弃上校差职”,“收容旧部,编练民众,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1931年10月初,耿继周在家乡新民组织起了一千多人的抗日队伍。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任他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四路军司令,允许佩中将军衔。至l931年底,耿部义勇军发展到12000人,下设两个师,坚持在新民地区与日军作战。新民县城在11月23日沦陷后,耿率部于1931年12月,1932年1月两次反攻新民,1932年8月经激战收复了锦西县城。随后在锦州附近的汤河子战役重创日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辽西义勇军失败后,耿继周率部拼死转战入关,曾参加了冯玉祥组织的民众抗日同盟军。“七七”事变后,他被国民党任命为第十战区高级参议。 耿继周出身于东北军炮兵,1931年10月正在新民组织抗战,因此,这名属于“中山炮队”的军官,或许正是耿的部下。

前言

1945年7月,退入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官兵在周保中旅长的指挥下,先盟军一月突然对我国辽吉黑三省57个战略要地发动空降作战,建立桥头堡和电台,唤醒地下组织,成为光复这片黑土地的先驱。    战斗是残酷的,教导旅无线电营政治副营长王一知中尉(女)在日记中记述这些与日军苦斗了14年的中国战士们,东北抗日联军最后的老底子打得极为英勇——“在最后的一个月里,我们牺牲了一半以上的人员。”    但是,他们终于打回来了。那些凯旋的老战士疯狂地亲吻这块土地,这是他们的祖国,这是他们的家。    ……    何不从当时敌人的镜头,来诠叙我们当年的抗战呢?    于是,在将近一年的劳作之后,就有了这本书。    这不是一本全面诠叙东北抗战的书,所以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并不包括在这本书中,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未被提及或重点描述。这本书的意图是通过一个个中国抵抗者、一个个抗击的战场在敌方资料中映射出的片段,如同多棱镜一样,立体地反映出那段艰苦而不屈的历史。    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抗战,整整14年,暂时离去的战士始终眺望着这片土地,如受伤的虎,舔着伤口等待着打回来的日子,没有离去的抵抗者前仆后继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杨靖宇、赵尚志,两位东北抗日联军的总司令先后战死沙场。但中国人的战斗仍在这块土地上继续。抗联第十军一部,扼守九十五顶子山根据地,一直坚持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目军在作战地图上始终将他们标为“双龙(即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报号)残部”。由于与世隔绝,他们在日本投降之后仍在就地据守,直到被周保中的交通员田仲樵(后来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员)带人接应出山。    1935年抗联成了一支孤军,1941年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战死,这些第十军的战士成了孤军中的孤军,但他们却苦苦坚持了五年之久。这支部队共约两百人,五年,合起来正好是一千年的抵抗。    他们出山后大多选择了解甲归田,没有人成为高级干部,所以他们的业绩不被人们记得。然而,他们却用这一千年的抵抗宣布,中国的东北在那次战争中从来没有全境沦陷。    2012年3月

后记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郭汝瑰正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四期工兵科学习,于第三师团工兵大队实习中得知国变,立即联合同学到中国青年会馆开会,决定申请退学。郭汝瑰是这批退学士官生中和日方交涉的代表之一,以态度坚决著称,正符合照片中那名小个子军官在照片中的位置和表情。当时的士官生对日交涉代表不过四人,其中除了郭汝瑰之外若还有一个眉弯个小、嘴角下抿还长一双大耳朵的代表,这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这里面有几分臆测,比如,萨初时对郭老的身高无从得知,要是出生于四川的郭汝瑰将军身材不似邓小平而仿佛毛泽东,那这番推测就完全错误了。后来,得知郭汝瑰将军有个郭矮子的外号,才觉得这个推测的可信性又增加了几分。    其实,这批日方描述华人在“九一八”事变后反应的照片中,还有一个人让萨留意。不过,这次不是看照片找人,而是先想到这个人,然后到照片中去找他了。    这个人,就是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周恩来的重要助手之一——王炳南。    要找他的原因是日本《历史写真》杂志上登出了前面那张柏林中国留学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对着地图研究中日战况的照片。当时。中德之间虽然关系不错,但到德国的留学生很多是学习军事的,不穿军服而又在柏林的,不过区区数十人而己。偏巧王炳南当时正在柏林大学,受杨虎城的资助攻读政治学,而且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在当地组织中国留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总共几十个留学生,照片上就出现了十三个,当时积极组织救亡运动的王炳南若不在其中,那倒有些奇怪了。    经过仔细观察,萨认为照片中后排左皂二、三、四人均有可能是他,排除掉年妗因素后,后排左起第三人可能性最大。    就是他。    对比一下1934年合家欢照片中的王炳莉,长脸,宽额,棱眉,细眼,是不是很相似?    当然,这只能说是一种推测了,要是以后有机会见到王炳南部长的熟人,可以辨认一下,没准儿根本就是张冠李戴。    当时在柏林还有一个姓王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他似乎不在这张照片上。但后来却拿出了全部积蓄支援抗战。这个人叫作王淦昌。    父亲病重期间,我回到北京陪伴他。一次,他病情稍缓,我扶着他在医院附近散步,走过一个路口,父亲凝望半晌,叹口气,说王老就是在这儿出的车祸。    王老,就是这位当时在柏林的王淦昌,后来两弹一星的元勋,晚年在北京因为车祸重伤,一年后去世,很多人都觉得惋惜。    跑题了。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已经八十多年过去,当萨试图追寻那些和郭汝瑰将军一起回国的中国军人的名字时,发现,他们的生活轨迹堪称各种各样。    傅秉勋,郭汝瑰的老战友,黄埔军校五期生,也和郭汝瑰一样,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因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四期学习脱离组织关系,回国后任第四十三军二十六师七十六旅一五一团团长,曾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48年叙任陆军少将。他此后的生命轨迹与郭汝瑰却完全相反,先是因为“贪污”被蒋介石通缉,随后又拉队伍对抗解放军,在大陆打游击直到1952年9月26日才在四川黑水兵败自杀身亡,是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极少数“忠臣”之一。    苟吉堂,入学前原为商人,愤于兵乱欲学习军事以图报国。回国后到绥远前线十三军任职,参加过南口血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冬季攻势、湘西战役、桂柳反攻等,他曾作为汤恩伯的代表,多次与驻山西中共部队联络协同抗日作战事宜,会见过朱德、彭德怀、徐向前、刘伯承,有“朱彭徐刘个个逢”之语。苟在国民党军中官至中将。新中国成立后下放农村劳动,受伤后遭退职失去经济来源,靠子女接济为生。“文革”中复遭批斗抄家。1976年病逝。直到晚年,军人风度俨然,有“我有一点敢向先母保证的,我为民始终是爱国家和社会,而我过去服官二十年中,除仅以满腔赤诚保国为民之外,从无半点自私”之语。    蔡文治,湖北人,祖父为清末举人,在武汉第二中学毕业后,弃文就武,自费东渡日本,进入士官学校。回国后插班进入黄埔军校第九期就读,毕业分派在陆军第十三师,又因机缘选送大本营工作。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蔡文治作为具体业务的负责者,作出的建议和计划,得到上级重视,后参与中、英、美、法四国联合参谋部在华盛顿召开的亚洲对日作战计划的制订,升任陆军总部中将副参谋长。电影《开国大典》中曾有他和汤恩伯就长江防线争吵的镜头,此是实情,蔡因此愤恨辞职去了美国。1980年受叶剑英邀请多次回国,任全国黄埔同学会理事。有意思的是蔡晚年致力国家统一,曾专心帮助解放军研讨攻台策略,有上中下三个献策之说。P21-23

内容概要

萨苏,在日本居住多年、IT工程师,收藏有国外多种历史资料的著名军史作家。其语言特色为“侃”,轻松有趣,最初成名于国外华人热网“西西河”;在国内以《国破山河在》闻名,是新浪名博,粉丝众多,遍布国内外。
他的《京味九侃》曾获得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优秀原创奖。
北京电视台特约记者、主讲嘉宾,节目有“北京记忆”“书香北京”“萨书场”等,是国内媒体包括凤凰卫视“国际视野”方面栏目的分析家,是国内媒体长期的热点人物。
代表作有《京城十案》《国破山河在》《铁在烧》《突破缅北的鹰》《京城捕王》《在日本我笑了》等等。
我社 “萨苏说故事系列” 《京城十案》《京城捕王》《北京段子》《可怜的将军》《大奥之奥》《动物奇案》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地陷
一、东北军正规军抵抗概略
二、枪响北大营
三、“九一八”,中国军人在东京的冲冠一怒
外篇(一) 在日本陆军省前昂起头的小个子中国军官是谁
四、第一个牺牲的是警察
五、苦战南岭
六、血斗宽城子
七、日本“军犬部队之父”折戟锦州
八、击落关东军的空中明星
外篇(二) 轰炸锦州的法国飞机
九、燃烧的江桥
十、寒冬是中国人的朋友
——“冻都”齐齐哈尔城下的死战
十一、黑省骑兵的回马枪
——歼灭高田联队经理部之战
十二、冰锁艨艟
——“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海军
外篇(三) “利济”号的万里长征
十三、是谁干掉了日军的装甲列车
十四、东北沦陷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哈尔滨保卫战
十五、东北军有一支“波兰骑兵”
十六、提前打掉了“山本特工队”?
十七、苏炳文的拖刀计
十八、苦斗雄关
——山海关之战
十九、力战长山将壮志应未酬
——记王以哲将军
第二部 焚江
一、义勇军抵抗概略
二、差点儿绑了溥仪的“土匪”
外篇(四) 傀儡王的伪满建国
三、第一次反攻
——营口
四、击毙古贺联队长
五、义勇军的神秘“巨铳”
六、新民
——“中山炮队”连长之死
七、辽南
——铁血夫妻
八、通化
——“忠魂依旧保辽东”的唐聚五
九、庄河
——被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砍死的日军少将
十、宽甸
——太平哨的回马枪
十一、双城
——是谁打了日伪的国际列车
十二、第二次反攻沈阳
十三、义勇军还是八路军?
十四、“荒野的英雄”马占山
十五、阵亡在东北战场的第一个中国将军
十六、刺杀关东军总司令
十七、第三次反攻大战拉哈
十八、神秘的义勇军装甲列车
十九、“马匪殿臣”投降了?
二十、小浜大佐为何没当上将军
二十一、苦斗白山黑水之间
——李杜将军在黑龙江
第三部 踏雪
一、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概略
二、红色的第一滴血
——赵尚志颠覆日军“凯旋列车”始末
三、出身清华的抗联将领们
四、击毙伪满“建国之础”金东汉
——抗联十一军的战绩
五、消灭“吃洋面包的日本警察官”
六、攻打日军细菌战基地
七、忠骨留香
——一张照片记录下的牺牲与战斗
八、戴布琼尼帽的抗联
九、日军老照片惊现东北抗日联军战旗
十、击毙教育长饿疯日本兵
——日本人眼里的镜泊学园围攻战
十一、日伪档案中真假赵尚志的次作战
十二、黑龙江畔的战斗
外篇(五)  对萨苏提供萝北战斗照片的考证
十三、敌军围困千万重
——一张抗联相关老照片的注解
十四、杨靖宇将军在生命最后一刻的话
十五、敌为之泣
——杨靖宇之死
十六、隐于九地之下
——魏拯民将军为何能坚持到年
外篇(六) 魏拯民将军的六封信
十七、抗日救国是中国每个人的神圣天职
——曹亚范将军殉难地发现记
十八、“千军万马中纵横”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
十九、六颗头颅背后的鄂伦春伪军起义
二十、追忆血的岁月
——抗联第六军女战士李敏采访记
第四部 清浊
一、围绕东北的博弈概况
二、日方档案中的无名中国英雄
——战斗在日本本土的中国特工
外篇(七)  可以查证的“中华救国团”成员名录
三、哈尔滨真的有个王一民
四、莫斯科城下的中国女机枪手
五、满铁调查部负责人是个共产党
——《智者无敌》在真实抗战中的影子
六、虚构的谍王
——武田毅雄
七、神秘的“中国人”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及其帮凶
八、“和平使者”李顿调查团
九、少帅有疾
外篇(八) 老帅少帅
——张学良父子二三事
十、东京溥仪暗杀计划
十一、冯庸大学的女学生军
十二、铁甲恨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坦克去向之谜
十三、从毒气弹到冲锋舟
——惊心老照片重现“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丢弃武器
十四、汉奸中的异类
——臧式毅
十五、战死在反攻东北的路上
——记刘桂五将军
十六、击毙“满洲开拓团之父”
——东宫铁男大佐死亡之谜
十七、一个日本人的中国式忏悔
——李香兰
“土匪”老关(代后记)

编辑推荐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十四年(套装共2册)》由西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
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最漫长的抵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漫长的抵抗,也是最不为国人所知的。每每读到杨靖宇、赵尚志以及普通一兵老关的故事,总禁不不住泪流满面!还有那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普通战士,以坚定信念,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他们这群人在啊!
  •     这几天午休时间和晚上就寝前一直在看萨苏的这本新书。当然,东北抗联的事迹以前也了解的不少,但是这部书与其他同类作品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保持着萨苏一贯的严谨态度,就是首先以照片说话的行文作风,而这些照片,来自于他花了十万日元买来的原关东军军官私人相册。还没读完,但是一直被一种震撼和感动莫名的情绪所笼罩。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抗战,不多说了,各位同学感兴趣的话,读读这本书吧。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买这本书是冲着萨苏的叙事风格来的,说实话,他以往的作品都不错,但这次还是有点失望,首先书中虽然提供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历史照片,但也许是扫描的原因都很模糊,其次,虽然还是以往评书似的叙事风格,然而每一章的内容却很单薄,浅尝辄止,缺少了国破山河在中让人过瘾的对历史细节的深度解读,很多资料都是大家熟知的或者能在其他书中找到的,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本书的排版让人汗颜,字体和行间距都超大,本来能用一本书说的事非要扩成两本,价格还高的离谱,实在有糊弄读者的嫌疑。这样的作品大家买之前还是三思吧。
  •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因为有意义才去做。飞蛾扑火,这没有意义,但令人尊敬,这是最壮烈的浪漫主义。
  •     一提日本,大家就想到抗战,进而想到八格亚路,死啦死啦的,杀鸡鸡。然后看着荧屏上一群脑袋后有屁帘儿的矬子,端着带刀子的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大家眼皮子底下杀人放火,强奸花姑娘。最后被某个或某群英雄人物一枪爆头,game over。是的,“game” over。但是东北好像被大家遗忘了。除了杨靖宇、苏联大鼻子,还有谁?可别告诉我是李幼斌先生演的中国地、闯关东什么的。东北人,不容易。
  •     历史视角很好,比教科书好多了!但是文笔不好。
  •     先评价书。萨苏一贯风格,较从前的作品略显单薄,但是总体也过得去,尤其是在当前反映抗联历史的史实作品偏少的情况下。再说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在亚马逊购书遭遇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以往如有小的破损、褶皱、污渍,特别是基本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本人还是持宽容态度的。但是这一次,两套书的上册都存在严重的装订问题:1-6页重复,7-9页缺失,加起来应缺少十余页的内容,直接导致第一、二章缺少!现已申请换货,静待服务结果!
  •     图文并茂,非常不错的史料!
  •     无数英烈血洒大地,后世的子孙啊,请不要忘记他们,你们的今天幸福的日子,有他们的付出。
  •     果然是萨苏的写法,虽然挖掘考证了很多珍贵史实,但主观判断的成分也不少
  •     很好,书的外包装都有塑封
  •     读的电子版
  •     这套就买错了,图书馆有的,后悔
  •     感觉这本不如萨苏其他的书,但是也可能是我对东北抗联的历史知道的太少。
  •     昨天完成了阅读,总说抗战八年,其实是忘记了九一八,对于东北、对于抗联来说,抗日整整十四年。九一八,是最糟糕的开端。
  •     萨苏的书还是值得一看,不错。
  •     从日方史料解读当时东北抗战的十四年。书中附有当时日方军警保留下来的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研究抗战那一段,还是值得一看的。
  •     对东北人来说 抗战就是十四年
  •     内容有点简短,不如前几部作品
  •     很多相片第一次出现,考证的很详细
  •     东北抗联的牺牲是不朽的。阅读时,看着中国人的头颅的的照片,是那么触目惊心。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     作为一个喜欢看抗战史的东北人,一直为在全民抗战开始之前东北早已沦入敌手感到遗憾,更对以张学良这个废物点心为首的东北军感到愤怒。萨苏的这本书让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没错,张学良是个窝囊废,但是东北人民并没有甘为亡国奴,14年的时间,无论是抵抗时间还是艰苦程度,都远远超过全国战场。这个民族一路走来充满艰难,每一个为之牺牲的灵魂都值得被铭记,无论是在哪里。
  •     抗日战争14年
  •     东北军撤了,冒出来个义勇军,义勇军散了,又跟上来个抗日联军,东三省从来没有完全沦陷
  •     不错,下次有机会会再买
  •     萨苏的序写的非常动人
  •     明明是十五年战争却说八年抗战,少帅跑了,但是东北从未屈服。
  •     我的家乡,那些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     每次看到网上果粉说抗日中tg殉国的将级军官只有左权,那么抗联前后两任总司令杨靖宇和赵尚志,如果授衔,该是何级?选定了出门的下一个目的地:哈尔滨。
  •     民国历史和蒋介石的书,大陆作家,我原来纸喜欢萨苏和陈冠任二人,两人的书我必买。刚看了陈先生新作《蒋介石在台湾》,看完第一部又买了第二部,感觉很不错,不负我望。不知萨先生最近的书如何?所以买本看看。希望和买《蒋介石在台湾》一书一样不失望!
  •     博文选集,我还以为是新东西呢
  •     最漫长的抵抗,最无畏的战士。
  •     最后那个结尾的故事不错
  •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     萨苏博客文章的结集,没有其过去的作品好,书定价过高。
  •     来的快,质量很好,感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