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会证明一切》书评

ISBN:9787555235013
作者:李婧
页数:272页

是的,梦想会证明一切

有生活阅历,经历工作的酸甜苦辣的人写的文字是有力量的。这些经验体会所凝结的感悟文字并不一定会让人认同,但对个人来讲却是最好的财富。本书依然是作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诸多历程中的心路,许多小章节带着问答的形式,让人有所悟。比如关于工作,工作原来是快乐的一篇,工作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原因是工作中的创造是快乐的,工作中的重复是不快乐的,能真心让人投入的事情,都会让人感到快乐,感到有成就。所以,满足了内心的需要,工作就是快乐的,这是薪水无法估量的价值。和博士谈些什么?人生学历高出那么大一截,是不是很自卑?比如作者李靖说自己遇到的这位给她画了一幅图,讲述组织学的结构洞概念。就是职场之中要建立广泛联系的意思。与其他职场说法不同的是一个人或组织的兑争力来源于三点:权力,经验与知识,社会资本即人脉。而对企业文化的四象解读,竞争价值框架图则重新定义了我们如何选公司,如何看菜下饭。脑洞大开。关于阅读,作者认为书单日是丰富信息的内容,接受者只是被喂养。而其实我们只需要沿着自己的好奇心,不断探索,最终达到更广阔的世界就好了。“上帝作证,我只是玩命地工作,只想把事情搞定”,信念是唯一指向,剩下的,就是把耐心当作一种美德。最后,还是借作者一句为结吧,“让孤独的人互相拥抱,让真诚的灵魂有其居所。让每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在哪里都能获得诗意的人生。”

每一个追求终生成长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梦想会证明一切》书评

~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什么是梦想?浮躁的世界,喧嚣的街道,挥手作别青春的我们,慢慢耻于对别人说自己的梦想。慢慢的,耻于回想自己的梦想。慢慢的,我们成了没有梦想的人。成了带着面具的躯壳,成了王二笔下被锤煽过的人,成了行尸走肉。梦想不能没有,万一实现了呢!作者李婧正在实现她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像坎贝尔所言,找到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喜悦,追随了自己的直觉,找到指引生命的神话。~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什么是成长?也许是第一次学二胡,也许是第一次学韩语,也许是第一次出国,也许只是一场演讲。凡是推倒无形的恐惧的墙,看见外面更精彩的世界,脱离了舒适区,抵达新的世界,都可以称其为成长。因为生命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什么是爱?也许是粘衣未湿杏花雨,春面不含杨柳风的恬然。也许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寂寥。也许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温暖。也许一见钟情,也许久处不厌。也许I always love you,but you never give me a chance to show it.时的决绝和不甘。也许,也许,爱,也许,只是,别问。~这是一本关于80后样本的书。一样的回不去的乡村,住不下的城市。一样的之乎者也,欲望都市。一样的直子绿子,一样的鲲鹏展翅。这个世界一定有相同的一个地方,相同的人,做着你想做的事,完成你未完成的梦想!80一代的故事,必定是一首的璞拙的青春之歌,回望来时路,铿铿而鸣有之,哀婉低回有之。但是我们还是会把它写成诗,绘成画,磨成印。温润如玉,气势如虹。最后,感谢作者以斯威夫特似的语言,向80后致敬!

找回自己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眼看到腰封上有几句话:这是一本陪伴你醒悟、成长的书。人这一生太短,做爱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我想这本书会不会是一碗鸡汤?暖一时意志,却没有实际意义?本着怀疑的我打开这本书。结果才读到第三篇《姑娘,你是如何从光芒万丈变得平庸》时,我哭了起来。而音乐当时正好播着ABBA的 " Dancing Queen "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young and sweetonly seventeendancing queenfeel the beat from the tambourineyou can danceyou can jivehaving the time of your life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我们都是生活中的dancing queen。那么闪耀,那么恣意。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遮盖年轻姑娘的光芒。直到毕业时,父母开始苦口婆心地说规划——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到工作时,身边人又开始怂恿——考虑结婚了,别当剩女;结婚后,长辈开始叨念——快点生孩子了!从此很多女孩的光芒开始逐渐消退,包括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的梦想,很多的想法。最后却为觅得一份安稳饭而争得头破血流,找一个不过不失的人结婚,再在职场和家庭当中纠结矛盾要个小孩。并不是平庸不好,我自认为平庸有平庸的美,只是重点是,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能接受平庸。而我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那段时间,我非常苦恼。很想跳槽,但又面临着要小孩的,两者不可兼得。忍着一天又一天,终于有天爆发了,跟家里人吵了起来。我要辞职。然后这并未得到家人的支持,即使是用自己的积蓄,给自己留一段空窗期都不可以。你属于家庭,你作的所有决定,都要为这个家庭着想,不能只想着自己那么自私。为此我气得浑身发抖,却又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我无比佩服笔者的勇气。放下不爱的人,放下不爱的工作,一切重新开始。虽然也描述了她当中的许多艰辛,但是明显最后的结果是坦然的。在读完全书之后,我给家人写了一封信,说明现在我的工作和心理的情况,我并不认为离开了这份工作我会没有更好的出路。我不恨工作,我只是需要重新整理出发,我相信过往那些种种坎坷艰辛,都会让我未来的路走得更好。我所希望的,是找回那个曾经闪耀的自己。最后辞职获得了支持,年底前我会去执行。下一次回来续书评的时候,相信会是我重新出发的时候。最后,感谢笔者,让我想起了许多过往。我已经忘记了我的梦想,但是我相信,我会找回来的。

成长励志与商业化写作

由于我的个人阅读经历,只是最近几年接触了一些励志类心灵成长图书,我发现这类书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很多内容无论在情理上还是逻辑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许多作者并不具备心理学、逻辑学上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水平。二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有要读者成长醒悟的目的,这个目的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涉及到心理学的内容,科学点说心理学有一个必要性的操作原则,即给他人分析,治愈心理问题需要面对面,且没有医患关系外的其他关系。为什么需要面对面呢?因为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这个个体的个案不具备普遍性。可是治愈类书籍写给潜在读者,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维过程,并没有具体所指。所以我总觉得成长励志只是作者的成长与作者的醒悟。并不能因此具有要潜在读者也醒悟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人们遇到的问题也是特殊的。不过,这类书具有普遍性的可操作性就不同了,比如说像王潇的成长励志品牌“趁早”,她专注健身,并且销售自己公司制作的健身装备,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东西,通过锻炼想瘦掉几斤,这大概没有什么问题。像此书,作者说到在豆瓣发了一个瘦身的内容,大家都追捧她,这是很实际的例子。但是具体的关于的情感的问题就不同了。我就举这里的一篇文章来说吧,在理性的选择中,作者的意思,我理解为选择对方的优点才去结合,但当这些优点不见了,慢慢发现对方的缺点的时候,这种选择还剩下什么?我想想觉得这个思考过程很奇怪,如果是理性认识,那也应当在结婚前就发现了对方的缺点,如果没有,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但这却是因为感性主导的。我认为并不存在单一的绝对的理性或者感性。况且理性认识也因为主体的不同而存在认识的有限性。至于优点在婚后消失了,我理解为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本来无此优点,是婚前装出来的,这证明对方的理性认识不足。另外,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谓的优点也会出现变化,优点虽然可能是相对稳定的内在,但本身并非一个固有的东西。还不能排除欣赏他优点的人的权衡标准变了。除此我想说,一个人单独的时候在某些方面是优秀的,但未必在婚姻关系中是优秀的,也没有必然关系说优秀的个体可以因为婚姻关系而变得更加优秀。两个人的婚姻关系是如何维系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另外,这种想法背后埋藏的是一种女性的不安全感。除此,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问题,作者思索这个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倾向于理性思维的过程,所以无论作者未来的选择是进行感性的选择还是理性的选择,都不能排除她已经有过这样的理性的过程了。最后,我想说的是,作者的创作如果给自己带来愉快的感觉,如果是一个自我治愈过程,更好地完善自己,这是值得庆贺的。也为作者祝福。看到作者的简介,很像是通过这本书兼顾性地搞的一次营销模式。作者成立了一支团队,专门接收写软文的服务,文章虽然力图安静坦然,但似乎又显得急功近利。不过我倒没有批判意识,写作商业化无可厚非,成功的例子也有许多,希望作者的创业之路顺利。

我们都平凡又卑微,孤独又迷茫

期待了许久,终于拿到书的时候,捧在手中一口气读完,心中一片温热。纸质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光是淡淡的油墨香,就已经令人陶醉。然后我沉浸在那些文字中,感受着她的情感,旁观着她的经历和成长,在许多地方看见了自己。我想,这大概就是无论何时拿起来读都还是觉得感动的原因吧!在许多地方我们是相似的,慢热,不善言辞,但却真诚。其实千万的人都一样,我们都孤独迷惑,都永远拥有许多未知,但只要踏实的走在那条想要的路上,就总会向前,即便前方有恶虎豺狼,有厚厚的围墙,也终会过去,然后,你会看见更多的美好。

梦想,就是你身后的那只老虎

一、2014年的冬天,我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谷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整个人像患了失语症。北京的冬天肃杀清冷,天空和街道,还有路两旁的高楼,是一层不变的铅灰色,无边无际地连接在一起。冰冷而凝重,压得人无法喘息,也无所适从。我在深夜10点的街上暴走,或者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浏览网页打发时间,那时候我单身,还没有恢复写作,没有开公众号。直到有天在豆瓣网的首页,看到一篇题为《你的身后,是否也有只老虎》的文章,我整个人一激灵,身体里的某种东西像是复苏了。那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人该如何与梦想相处。二、2006年,作者和她的朋友一起坐绿皮火车去湖南凤凰,回来之后,她写了博客,随便po了点照片;朋友却认认真真写了MSN,有人看了之后请他去写专栏。朋友的dream city是京都,他就去报了日语学习班,从最初级考到最高级。然后呢,他就开始读日语原著,有一次还翻译了一篇挺有意思的小说。与此同时,作者大学毕业了,万般挣扎要不要去做喜欢的记者职业,可是父母和家人极力反对,最终她从媒体业发达的广州,到了上海,选择了无风无浪的稳妥工作,然后结婚生娃。她的那位朋友呢,真的去了梦想中的京都,还走遍了这个星球上很多地方,成了一名旅游专栏作家。作者对比了他们两人的时间轴——“当他走完全东南亚,我确实安然的成了家。当他去了梦想去的京都,我又安然的生了孩子。当他去了亚洲好几个国家然后第三次去京都的时候,我带着孩子,要离婚了。”……三、当时已经是2014年,距离他们一起踏上那次旅途,已经过了8年。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这样说——“我对我的梦想,迟迟都没有去做。因为我怕一旦去做,就会验证失败,就会永远的,失去它。最美好的东西。于是它就一直悬挂在那里,让我遥不可及的发恨、生气、甚至流泪。而我被赶着去追求的,紧紧攥在手中的,最后原来也不过是平凡人的“面子”。当我失去了体面,我也失去了,这些年生存所求的意义。”四、这段话让我也掉了眼泪,当时的天色早已暗淡,我没有开灯,任凭电脑屏幕闪烁着刺眼的白光,我把自己的脸,悄悄捂了起来。那天我关注了这位ID为mumudacing的作者,一口气看完她几十页的豆瓣日记,加了她的微信号,她的真名叫李婧。我才发现她和我同龄,当时不过28岁,可是她的人生已经走过万水千山。28岁的李婧,离婚,辞职,开始奋力追赶那个叫梦想的怪物,她说再也不要在时光的碎片里随波逐流。我知道,梦想,就是她身后的那只老虎,在表面平静安稳的背后,蕴藏着时时被撕裂的疼痛。28岁的我,也开始真正思考,我此生最大的梦想和追逐是什么?那些让我疼痛,不甘,挣扎,错过的,又到底是什么?五、李婧开始全职写作之后,每天从早上6点到午夜12点,她的手指和电脑键盘,像一对失散多年的恋人,彼此缠绕,诉说着离别和重逢。她不停地写,什么都写,像一只海绵,拼命地吸收和吐呐。她的粉丝越来越多,约稿也越来越多,她在报纸上开了专栏,她还给一线时尚品牌写文案。去年夏天,她受邀带着女儿去参加怡宝的品牌活动,品牌方邀请的嘉宾还有世界冠军田亮和他女儿。后来她和团队一起做了“100个城市生活的人”写作计划,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来写他们生活的城市。很多篇文章我都看湿了眼眶,这个活动链接了无数人,无数的故事,他们用故事,拼出了一块世界地图。在李婧的影响和启发下,我也开始恢复写作了,开了这个公众号,一路跌跌撞撞地走着,写着,直到今天,竟然也有4万多读者关注了,我离我自己的梦想,好像也越来越近了。我开始不害怕身后的那只老虎,我想只要我一直写下去,就一定能抵达梦想。而李婧,她像一座灯塔,在遥远的彼岸,只要在那里,我就特别安心。六、今年7月,即将30岁的李婧,出版了第一本书,《梦想会证明一切》。发行的那天,她哭了。她说,30年,终于等到这一天。我懂的,我都懂。在20几岁和更年轻的时候,我们自己太过弱小,那些锋芒,遭遇这个世界的坚硬残酷;那些梦想,被我们自己压抑,怀疑,和逃避。曾经我也和你一样,乖乖服从主流价值观为好女孩设定的一切,我们成绩优等,读名校,进央企,嫁为人妇做个贤妻良母。可是人生和命运,并不会因为你的顺从而格外眷顾;你身后的那只老虎,会时不时跳出来撕咬着你,提醒着你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是谁?这一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李婧从国企辞职,和相伴5年的爱人离婚的时候,很多人叹息,很多人同情。她一定也经历黑暗,挣扎,和诸多困顿,但是我始终觉得,那是她做过的无比正确的决定,她的人生,终于走上了正轨。30岁的李婧,在作家的梦想路上越走越远,也遇见了那个真正互相懂得的soul-mate。在自媒体风起云涌的今天,很多写作者为了10万加的阅读量,削尖脑袋蹭热点,起各种吸人眼球的标题……李婧却回到家乡溧水,安静读书和写作,她书写的始终是自己,是她一路的成长和探索,那些文字,有挣扎和盼望,也有自省和回溯,有最初的梦想,也有不滞的锋芒。所以在这个夏天,无论你身处困境,或者正行蜜运,还是平淡如常,我邀请你,读一读李婧的这本书,也认真问一问自己:你的梦想,还好吗?

谁说不准带着女儿闯荡江湖啊

《东邪西毒》一段经典对白:欧阳峰:你打算上哪儿?洪七 :去一个我没去过的地方,希望闯出个名堂。如果你以后在江湖上听说一个九指的英雄,那一定是我。欧阳峰:她呢?洪七 :带她一起去吧。像你说的,事在人为,谁说过不准带老婆闯荡江湖,对不对!李婧像洪七。微信里每次晒出她女儿的照片,仿佛都在说:“谁说不准带着女儿闯荡江湖啊?”有一次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娘儿俩坐在海边,望着远方,心理一阵小酸楚:一个女人带个孩子,真不容易。这是一个西北糙汉的思维。我读了李婧的文章后,突然感觉同情一位单身母亲带孩子不容易,多多少少有点歧视女性。尤其是读了那篇《姑娘,你是如何从光芒万丈变得平庸》之后。单身母亲带孩子怎么了?比单身父亲带孩子差在哪儿了?为什么要同情?虽然这种思维有点较真,但我以后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在女生面前谈生孩子的事情,因为一不小心就把女性说成生育机器了。以前我还觉得自己不错,因为我朋友圈里有过殴打、辱骂女性的现象。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自己还差得很远。要再接再厉,继续在女性同胞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我发誓,有时候男性对女性的歧视,真的无意的,长期男权社会的惯性思维。电影荧幕上的男女主演名字,男演员一定排在女演员前面。在工作中,重活、累活,一般都是男人干?怎么?瞧不起女性?我就遇到过一次。我不愿意让一个女孩子加班写方案,我说你回去吧,我今晚要写两个方案,你那个我帮你写了。结果,她白了我一眼说,不用你帮忙我一样能写。我发誓!真的没有那个意思,真是觉得晚上女孩子加班不安全。尊重女性,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这是我看了《梦想会证明一切》(读了一半)的收获。李婧同学,与生活抗争,与世俗抗争,与传统抗争,与伦理抗争,为什么?因为他要重建自己的身份。在《寒武纪,一条河流》中写道:我可能需要重建我的身份。读到“重建”这个词,我被电了一下。注意!是重建,不是重生。重生,是在空地上来一次新生。重建,是在被摧毁的废墟上改造。重建比重生需要勇气。因为你要背负着过去的种种不堪。重生,是潇洒的,是超脱的,舍下过去的一切。李婧为什么选择重建,不选择重生?我以糙汉的思维理解:她有个女儿。或者这么说,重建的勇气来自于女儿。重建是含蓄的,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涅槃。李婧的文字,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克制。书中批判社会现象,但批判的没有戾气;书中也歌颂了理想,但歌颂的没有伪文青的文艺腔。我总觉得这种克制来自于女儿。在书中她也承认,女儿一度成为困扰。但她也这样写道:“她一个柔软的小孩,在硬硬的磨炼我。”没有女儿,就没有《梦想会证明一切》。带着老婆闯荡江湖,磨炼一位大侠;带着女儿闯荡江湖,磨炼了一个女人,一个作家。但是,能经得起这种磨炼的人真的不多。很多人在有了孩子后就颓了,根本没有闯荡江湖的欲望了。理由就是有了孩子了,把自己拖累了。在这里,我要站在女性的角度,批评一下部分男人。对于他们而言,老婆、孩子只是他的累赘。为什么要放弃梦想,因为要养老婆、孩子啊,所以放弃了。老婆、孩子成了他人生中的罪人。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男对自己的老婆发脾气,是因为心里不爽,还理直气壮地说,男人在外面很辛苦,在家里心情不好也是正常的。算了吧!你的失败,不是因为有了老婆孩子。你只是懒惰而已,就这么简单。多数人毁于懒惰。这是我在李婧哪儿学到的。我和她一样喜欢写作。她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而我却没有。原因如下:李婧:写作量大,阅读量大,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玩,工作认真勤奋。我:吊儿郎当,安于现状,觉得自己怪不错的,自我感觉良好,贪玩。我懒惰,她勤奋。就这么简单。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因为《梦想会证明一切》(书名虽然俗了点,但说的是对的)

《梦想会证明一切》看完

断断续续看,一天多,看完了《梦想会证明一切》。合上书页,谈点感想。首先,如果我完全不认识李婧,那我不会买这本书。作者不是名人,书名没有吸引力!因为在豆瓣上认识了她,一直关注她,了解她的经历,如今她出书了,算是捧场,也是一种纪念。书的上架建议:畅销•文学。我不知道这个畅销是如何定义的,可能我是外行,书才出版,还不知道销量如何,可以用“畅销”定义吗?如果换成 “励志”是不是更合适呢?书名,李婧曾经想以《你这样平庸的人》来作为书名,出书团队定了如今的《梦想会证明一切》。我看不出这两个书名哪个更具有吸引力,唯一感觉就是,现在的书名更具有正能量,而“平庸”可能更多的读者都不喜欢,更多的人都希望自己不平庸。封面不算好看,但蓝天白云,水天一色,彳亍独行,更适合“梦想会证明一切”。书里面的观点不多,更多的是李婧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个人的内容较多,书就显得小众,我想:买书的人,最起码在近阶段,买这本书的,肯定是朋友、关注的网友占绝大多数。本书作为一本励志书,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因为李婧的个人经历绝对给读者,尤其是彷徨中的读者以力量,她是面临人生低谷但仍积极向上人的榜样!我虽不在低谷,但却碌碌无为,所以本书也给了我力量;不过,话说回来,关注李婧之后,她就一直是我的榜样!观点鲜明个性,让我眼前一亮的文章有《被亲戚问的那些问题》、《书单流行是种病,我理解的阅读不是如此》(这篇文章,观点我很喜欢,切中时弊,但文章我不喜欢)、《母亲,走钢索的人》。有些文章,可能李婧有点跳跃性思维,所以我不是太喜欢这样的文风!这本书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里面时不时会出现加粗的黑体字!为什么要这样呢,哪句话重要,哪个是观点,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共鸣,不需要编者来提炼吧!这毕竟是一本文学书,不是画出重点提纲的复习资料!我真的不喜欢!只看了一遍,个人观点!实话实说,我很真诚!祝贺李婧!好样的!你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我这辈子都无法企及!愿你写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出第二本、第三本书……

她不会让我丢了自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融小墨(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3785204/2013年底,我辞了工作,给自己规整了一个工作台,开通了一个公众号。那个时候公众号非常少,开通起来也没有现在这样方便,没有打赏功能,没有阅读数量,没有世俗的衡量标准,没有铺天盖地的软广,反而写的十分畅快。我不用担心没有人打赏的尴尬,不用担心阅读数量不够好看,也不用担心后台读者有太多熟人,可以写一些真心话,我写了很多故事,也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2014年新年,我写了很多张明信片寄给朋友和读者,都是我自己拍照印出的明信片,我还做了电台,深夜,先生去上班,我开着台灯,写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过那时候,我对写作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概念,写了这么多年也只是自娱自乐,后来我在豆瓣认识了李婧。刚认识她,是因为她的一篇减肥帖,讲她如何在几个月里瘦了几十斤,非常励志。我点进她的主页,惊讶的发现,除了瘦身贴,其他的文章居然也非常好看。她写故乡,写情感,写女儿,写穿搭。我在她的文章里看到了她眼中的世界,感性又睿智。那是一种对待世界温柔又倔强的态度。她28岁那年,选择了辞职并离婚,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进入第28个年头。听着李宗盛的《山丘》,好像,确实像那么回事——山丘。慢慢爬起来,抖抖身上的灰。也不过凡人,没有那么利落干净。总要走几步,回望顾盼,想到远方可能会好一些,才会继续多跨几步。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就是人生,你拥有这样的毅力,拥有这样的决绝,仍然需要尽全力去跨越眼前这座山丘,没有回头的资格。今年的7月,我也进入了人生第28个年头,在阴历生日那天,我喝多了,我忽然想起山丘这首歌,突然想起了李婧。我踉踉跄跄鬼哭狼嚎地录了这首山丘,发在朋友圈,@了李婧,有个未曾谋面的女孩给我留言,说她听的热泪盈眶。我打趣到,是不是因为太难听了,我平时不是这个水平。第二天,我酒醒后,默默删掉了这条朋友圈。我没有决绝的勇气和能力,但是我知道眼前要翻越的是什么,我也需要慢慢爬起来,抖抖身上的灰!我坚持写作十年多,在找不到出口的时候都是靠几个作者的作品才能心平气和下来,我写过对黎戈的喜爱,她文字与世无争的气质让我重新向往生活,而李婧,她让我不会丢了自己。这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微妙的联系,疏远又亲密,这是我与她们的关系,也是我与你们的关系。后来我认识了李婧的朋友小花,有时候找她说说话,有时候只是问声早,不知道为何,我感觉自在又痛快,我特别珍惜这样的情谊,这样的距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失去联系,但我们现在偶尔互相问声早。今年,李婧在30岁前,她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梦想会证明一切》。我知道,这本书,有坚持,也有妥协,但这些不重要。因为她的减肥贴,我写了一篇《有毅力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会过的很幸福》,被她推荐后我收获了自己七年来第一次的豆瓣首页,后来我参加了她的百城计划,又第一次登上了豆瓣一刻。我的文章也被收入了百城合辑。我看她的朋友圈,好像我们已经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我看她记录女儿,我看她再次恋爱,我看到她的坚定,也看她到的彷徨。但是这些也不重要。有时候,她让我觉得好像一切都不重要,就这样生活着,该失去的都会失去,该得到的一个都不会少。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叫做《你的身后,是否也有只老虎》,她讲到她的朋友是如何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人,她说:“我们的人生,不过只有900个月吗?用90个月的时间,就会看到差别。”我读了好多遍,才明白过来,那只老虎,就是我不敢正视的自己。老虎作者:流马很多年前我梦见一只老虎在我身后我站在原地一动未动我知道它也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敢回头我现在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小到连沙发都放不下,我曾经处理了所有的书,发誓在买房子之前只买电子书。昨晚我先生看到桌子上放着李婧的新书,问我不是只买电子书吗?我说,她的书得买,虽然书里的很多文章我都读过,但是我要买,去买一个作者的作品,是对她最好的支持。而支持她,就是支持我自己!

一本陪伴你醒悟、成长的书

《梦想会证明一切》这本书貌似一本心灵鸡汤,其实写的却是作者李婧在人生转折期对女性自我、职业、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它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写给孤独、迷惘、不满、不甘的女性”的书,因为,它即便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一个中年男人,也仍然是有很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的,书中的很多对人生的分析可以说都切中了我这些年来的痛点,让我反思和省悟。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围绕作者的个人成长论述,集中彰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这一生太短,做爱做的事,爱想爱的人”!通过读《你的身后,是否也有只老虎》,我从中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正像许多人一样,正在碌碌无为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再见,阶段性勤奋》、《原来可以工作着快乐》等文,则讲了她对兴趣爱好、职业的一些思考。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很受教育:“阶段性的勤奋,帮助我成功达到了许多目标。我成了拥有某种资质的人,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学会某种艺术技能的人,达到某个体重值的瘦子……可在阶段性的目标之后,我便不会为了已经达到的目标再继续深入,而是重新回归平常的那个‘我’——她贪玩、容易分心、没什么时间观念,更不会继续去刻意练习。”静心细想,这难道不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吗?作者认为一个人应该为了最重要的事去努力,她坚信努力的意义大过天赋,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深入,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这些话都启发了我,让我对自己今后的行动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你见过名字起得这么烂的书吗?

我们都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很烂。但是,鉴于种种情面,还是把这句话藏在了心里。记得五月的某一天,我和婧婧,还有马老师一起去新天地的言又几书店,一进门,上面硕大的宣传板写着,本月最热门书目排行榜,第一位:时间会证明一切。噗嗤一下,我笑出声音来,拉着婧婧说,你看,三个月后,上面的第一位就会改成【梦想会证明一切】了。说完,我俩肆无忌惮地大声笑了出来,引得书店里的客户纷纷侧目。我想,他们不知道这个戏谑又充满希望的场景在三个月后以一位走在蓝天白云下独行者的姿态拉开了帷幕。这三个月之前,又是长达一年多的蛰伏甚至是十几年的积累和铺垫。十几年前,小县城的中学校园门口,有一块公示牌,除了学校的一些事务,也会有一些赛事的公布,优秀学生的事迹。婧婧的名字也因为经常赢得写作大赛被公示在那块牌子上面。他们说,那就是学校的五大魔女之一呢。嗯,她就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很多年之前,我以为她的轨迹会像那时候的同行者一样。一样是怎样?我也没有办法形容那种我无法企及的高度,上好的大学,出国,认识优秀的朋友,总之,就是好的,令人生羡的。后来,也不记得我们怎么就一起听起了黄色潜水艇。在学校硕大的体育场馆内,我穿着她送我的那件红色T恤,坐在台阶上,看着眼前打球的男生们,里面有她曾经划破的自行车座。03年快要夏天的时候,她剃了个平头,套着件红色史努比的T恤和阔腿的牛仔中裤,跑去了未名湖畔拍了一张愉快的照片,高大壮硕。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时尚也成为了她的众多关键词之一。在就着电话筒分享了一场王菲的演唱会和一次撕心裂肺的哭声之后,后面的日子,我就隔着屏幕仰望着。令人生羡的轨迹也渐渐呈现。正当我以为一切就会顺顺当当下去的时候,日子也呼着扇过来一个大巴掌,这一巴掌不光把她打懵了,周围所有人脸都被掴了一下。那些你能想象到的不能想象到的人性像这个夏天里一场场大雨接连不断,淹没了一些东西,也孕育了另一些东西。而这本书,就是下雨的那些日子,水面之下的暗涌,以及大水褪去之后的呈现。你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记录,或者商业包裹下女性独立的正能量。但是,对于我,还有300多个日夜发自内心交谈过的很多个我们,一起经历了这样的成长。我更愿意把这叫做生长。我们从一个自己长成了一个新的自己。我们喝的不是鸡汤,是生活真切扔过来的大块石头和小粒糖果,那些糖果就是埋藏在石头深处的梦想。然而,梦想并不会证明一切,伸手挡过那些石头的日子才会证明一切。

追梦人生---评《梦想会证明一切》

曾记得有个演说稿<I HAVE A DREAM>,名扬世界。围绕着梦想,我想很多的人们应该和我一样有着很多的想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如何才能让梦想真正得以实现呢?《梦想会证明一切》也许就是一本不错的文字版本追梦人生解说吧!尽管市面上关于如何实现人生梦想的励志书籍很多,但是我却在阅读这本书册时感到了无穷的情感激荡。通篇的阅读,我发现这本书册的精彩更在于作者用着朴素的文字,却是质感的柔情人生故事倾力地诠释着关于人生梦想的追寻。概括而言,这里的诸多内容均源自于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写照。这无疑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着亲近感,更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着共鸣。事实上,作者就是将自己很多的人生失意事编织成曲,交融成歌,汇聚成人生的哲理娓娓地分享给书外的读者。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虚伪感觉,有的则是那种由此及彼的不断触动。尽管人生难免会遭遇低谷,但是跟随着作者那开阔的感性去领悟,我们无疑收获的是那众多的智慧经验分享。一如本书编者推荐,这是一本陪伴你醒悟,成长的书。作为这本书的读者,我觉得有如下几点尤其值得回味。小清新的文字分享,关键精髓的文字加粗备注,亲身经历事情的回忆和感悟分享,精美配图的哲理展示----- 在闲暇之时手捧着这本心灵鸡汤,我觉得自己无疑是收获满满的。不仅仅是因为人生的旅途中感悟着追梦的那份精彩性,更激荡着我时刻追梦的那份热情和感悟!的确《梦想会证明一切》。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扬帆起航,追梦的人生注定有着耐人回味的感动收获。

离婚、辞职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我与她素昧平生。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她写的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产后恢复及塑身,论5个月甩掉50斤肉的可能性》,而我认识她是通过她写的短文《离婚一年》。文章开头说:“一年前的秋天,有位朋友转了篇文章给我,内容是作者经历了离婚的低潮后重新获得人生。”我本以为她也因重新获得新生才写的这篇文章,因为很少有谁会把伤疤揭给他人看,何况这个伤疤并未复原。然而,并不是。她只是还原了离婚一年后的真实生活,一个人的无助,努力,探求,继续面对。文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愁,无人能懂的选择,被人误解的责怪,疲惫奔波的行程。她讲“还好不是撕裂的痛苦”,却让我不止一次地想象,一个人带着不到二岁的女儿,做着自由职业者,该如何去生活。她的文字简至真实,即使生活有万般艰难,也不让人觉得颓废。读完之后,我果断关注了她。零零碎碎地查看了她之前写的日记,对她的人生轨迹大致有了了解:85后,比我还年轻一岁;住在上海,与我曾读研的学校距离不远;曾在国企工作,工资福利待遇颇高;专栏作者,喜爱写作;结婚生子,育有一女。这本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有完整的家庭,有不错的工作,房车俱备。在外人眼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是,她偏偏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离婚,辞职。任何一种决定都足以把人击垮,承担离婚的高额债务,独自抚养女儿;放弃上海落户的机会,与这座城市渐行渐远。一切重新开始,从头再来,又有几人能有勇气去面对这些风险?可她义无反顾,破釜沉舟。摒弃外界所有的干扰和诱惑,全心投入写作;尝试创业,发起“100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在上海和南京来回奔波,尽最大努力照顾女儿。这是一个独立的女子,我心里想着,她的运气不应很差。而且看她的照片,眉清目秀,眼神里透着孩子般的天真,是让人喜欢的模样。果真,3月底我感知她的感情有了新进展,她写了一系列敬春天、敬相遇、敬理解、敬鼓励的文章,男主无一例外是同一个人。个人私事,尤其是感情,拿出来展示,往往让我是厌烦的。但读她写的,却深陷其中,甚至有种如她想哭的感觉。因为,我看到,她对世俗的抗争,她的坚持,终究是有人理解的。我曾想,什么样的男子可以与她相配?不在乎世俗的偏见,欣赏她真实的自我,不掺杂任何杂质。这样的男子存在吗?可她竟然遇见了!一个同样痴迷于文学的人,两人的交谈可以以写作为开始,以写作为内容,以写作为始终。他流浪四方时,你按部就班。待他停靠彼岸时,你却打破常规。幸运的是,两人终是相遇了。她笔下描述的画面一直让我念念不忘,所讲“我们从下午三点走到了晚上九点……在那6小时不休止的谈话中所有关于你人生的重要画面,都被你聪明地植入了我的脑海”。找到理解你的同类是多么不易的事情,我是多么衷心地希望他们可以持久长远。后来,又加了她的微信公众号,看她每天展现的点点滴滴,就像一个熟知的老朋友,感觉亲密又陌生。她的生活渐渐好起来,集体写作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写作任务和稿件越来越多,女儿活泼好动,与男友的感情日益深厚。更让人高兴的是,她出书了。她出书,我并没有太多的欣喜若狂。因为知道,像她这样努力码字、文风朴实的,出书是迟早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我感动的是,她从生无可路的状态下,硬是生生杀出一条路来。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是一股劲地往上走,拼尽全力地生长。她一路带给我的就像电影场景,曾在生活的困境里哭泣,未来像是永无可知的明天,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今晚过后,太阳还是会照样升起,而她擦干眼泪,微笑面对。终就有一天,活出了自己真实的模样。这不是励志故事,只是一个女性自我醒悟、自我成长的一份礼物,给自己,也给他人。她叫李婧,一个让我钦佩和感动的人。如书名《梦想会证明一切》所揭示的那样,梦想的力量足够让人重新活出自我。

向着光的方向

2014年7月之前,我在一个南方亚热带城市已生活了几年。那个城市的气候、节奏仿佛跟全国大部分地方都不太保持一致,有点另类,仿佛处于另一个时空。比如看新闻全国都是雾霾,这里蓝天白云红花明媚。我也觉得自己像一个异类,被抛弃在汹涌的主流生活之外,缓慢得几乎停滞地生长。工作不算紧张,时间也还从容,写论文做课题并不太认同。不上班时候一个人背着包在城市东逛西晃。后知后觉的我并没注意,后来身边朋友说其实我们在这里都挺孤单。除了这个,我想还有不知该如何走下去的迷茫吧。7月初,在挣扎几个月后辞了职,带着忐忑换了千里之外的城市,此身如寄。回来之后,又是一个找感觉的适应过程。望着窗外灰扑扑的天空,每天一层灰尘的噪杂环境,到处施工艰难的上班路,心理多少有点阴霾,有些困惑。就这样在找感觉中机械麻木着又过了半年。大概是15年上半年,翻手机QQ好友动态无意看到一篇关于穿衣文章,大概是说《我是如何变成一个洋气鬼的》,然后注意到作者,不曾想就此开启了一段意外的旅程。之后我才知道,在我辞职后的再几个月,在上海,一个女孩在过了一段艰难挣扎的日子之后,一天在看过电影《 Interstellar 》后做了2个人生重要决定,也辞了职。而有的人辞职,是另外再找份工作。有的人辞职,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再找工作。我是前者,她是后者。6月中旬的时候,她发起了一个100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市井雄心,听起来就热血激昂。我正好一腔饱满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口,自然得像水流倾泻而出般写了之前生活的城市,而上次写文章还是在博客时代。如果没有她这个活动,我可能根本也不会去写东西。发过去的时候,我是惶惑的,留言给她,觉得文笔不够好。8月23日,早起打开手机,看到朋友圈大家都在分享一篇文章,貌似我的城市,心里顿觉一沉:唉,自己想写的城市被文笔好的抢先写了!点进去一看,赫然是我写的,被发出来了!自此,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原来生活除了自己身边周围令人失望的小世界,我还体验到了一个充满理想,充满光的另一个空间。这仿佛是个理想王国,每个人好像都闪着光,每个人好像都可以遵循着自己的性情和追求行动,真诚,明媚,有温度。之前周围人大都讲着结婚、怀孕、生子,认为这样才算走上“正轨”。身边经常回荡着的声音是:女孩结婚晚了生孩子就不好了巴拉巴拉诸如此类云云。李婧告诉我们:“我希望,每个女孩都不要因为世俗对女性价值狭隘的界定,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天赋、才智与美貌。”而在那么多地方,年轻仍被当作女人最好的资本和商品在出售交易,生育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价值。多少人想活成她的样子:独立,优雅,有力量,有光芒,做着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有soulmate,拥有自由自我选择的能力,从容掌控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而她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正如另一个写字的朋友黄群所说“只有经历过迷路,才能找得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或许都需要经历一段痛苦的破茧,才能真正找到自己,迟迟地顿悟。以前看过那个Vice上关于陈冠希的纪录片,印象特别深刻的他说大意是在香港,每个人有好东西都会藏着掖着,而在纽约,大家都是拿出来分享碰撞。而李婧是如此坦诚,从来不吝啬分享思想点滴,坦诚得令大家都要提醒她保护自己。她还有一个非常显著又罕见的特点:善于发掘别人身上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闪光点,找到别人的燃点和价值,给人真心平等的认同和鼓励,心无芥蒂,一片澄澈。这是一个目光敏锐胸怀宽广的人才做到的,像一个姐妹和你亲切站在一起,而大家却习惯称她“李老师”。在我们一直的成长和经历里,这部分精神层面的认可和鼓励是稀缺又稀缺的,无论是从家庭、学校还是这个有时互相倾轧粗暴对待的社会,所以她的善意尤其可贵,这也是大家愿意付出真情给她热爱她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才华的人并不缺呢。她使平凡人有了做梦的机会,一个个城市和人的灵魂被唤醒,许多人重拾了深埋已久的梦想。原来我也曾经有不为人知的模糊梦想,只是自己一直以为不可能实现而沉寂海底。走着一条懵懵懂懂按部就班的道路,听着别人告诉你生活该如何如何,就是大多数人千篇一律的主流生活。一直有颗叛逆之心的我,有时明明感觉不太对,因为没有别的出口,也恹恹地附和着,本来也要走一条无甚惊喜的路。可是,李婧忽然使我心中模糊的想法坚定了,让我发现有别的可能,可以不用理会社会对女性狭隘的价值判断,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不用委屈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像她说的:“人这一生太短,做爱做的事,爱想爱的人。”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我开始重新审视、思考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许多时候,跟着随波逐流,盲从跟随,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结婚,都是跟着往人多的地方走,尽管拥挤不堪,可以自己不用思考。直到有了痛楚,逼着你去不得不醒悟反思觉得不对的时候,青春已将逝,事情已成定局,学校里老师从未教我们该如何面对,该如何生活得更好的知识和道理。关于李婧带给大家的影响和启迪,我想起《刀锋》中毛姆这段话:“没有一件事情不会产生影响。你把一粒石子投入池中,宇宙就不完全是它先前那样子。把印度的那些圣者看作生无益于时,是错误的。他们是黑暗中的明灯。他们代表一种理想,这对他们的同类是一贴清凉剂;普通的人可能永远做不到,但是,他们尊重这种理想,而且生活上始终受到它的影响。一个人变得纯洁完善之后,他的性格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得那些追求真理的人很自然地去接近他。如果我过着给自己安排的那种生活,它也可能影响到别人。这种影响也许并不比石子投入池中引起的涟漪影响更大,但是,一道涟漪引起第二道涟漪,而第二道又引起第三道涟漪;很可能有少数几个人会看出我的生活方式带来幸福和安适,而他们也会转而把自己所学到的传给别人。”这一年里,我更加坚定,不想再对任何不喜欢的事物妥协,决定只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低处默默积蓄力量,不再迷茫没有方向。这一年里,读了几十本书,也试着写了近6万字,几篇书评影评,慢慢继续拓展自己找自己,努力建立系统知识体系,努力看透周围的喧嚣浮华,努力能做到拥有智慧、独立思考。公众号众多内容泛滥的情况下,人说最缺的是节操,看似热热闹闹,许多文章手指刷刷一滑就过了,而她并不追热点的文,每篇我都会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看,理性、清新,因为知道是认真的写作者,是对自己内容负责的创作者,而不是为了利益不顾传播者责任一味迎合市场,自降标准。据说,什么样的作者就会有什么样的读者。我觉得这是写作最有魅力的地方,因为会吸引到相契的读者。作者写得走心,读者自有鉴别力。而李婧像一个标杆,激励大家做更好自己,去最大限度地跟着自己的热爱自我实现。我们都努力向着光的方向,这样不会迷失自己不会迷路。走着走着兴许就走出洞口豁然开朗了呢。李婧说:相信你所相信的。是的,不管别人相信与否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相信并有坚定坚持下去的信念。因为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仅仅只是自己的一生。我不要过庸碌的一生。而我们许多人,哪一个不是努力想摒弃环境和舆论以及偏见强加给我们的束缚和桎梏,带着一些外界的质疑甚至恶意,在独自摸着石头过河呢?继续写下去,写得更好!而我的理想也是能够使用文字精准地去描述、去表达。用一句非常喜欢那首诗结尾就是:No man is an island,Entire of itself.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为真实,所以喜欢

婧姐出书了,我连发了两条朋友圈。这一点都不符合我的性格:不转发与自己无关的一切信息,不给自己不认同的推送点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认识婧姐,我们没有任何的交集。不是同乡,不是同事,不是同学,更非交往甚深的朋友。推动我这样去做的原因有且非常简单:因为真实,所以喜欢。2014年我开始在家工作,偶尔会读读书,看看豆瓣,慢慢地一个叫mumudancing的人进入我的视野,一发不可收拾,她的文章越来越好看,直击我的内心,像是一个久违的老友在跟我叙述她的过往和经历,尽管我们只是处于网络两端毫无交集的陌生人。我却在断断续续地两年里读懂了她的孤独,她的挣扎,她的坚持,她的冷静,她的疯狂以及她所有在文字一端深刻剖析出来的,让人看起来战战兢兢的另一个与我近似的人。而这两年的时间里,我自已一个人去了厦门,青岛,北京,大理,双廊,丽江,杭州等等城市,却没有任何一人与我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藕断丝连。她游离在上海-南京两座城市,辞职,离婚,创业,写作,人生就像拧紧的发条,丝丝入扣,诉诸笔端。而同样深处水深火热的我在另一个错乱的时空里看得心惊肉跳,就像是一部真实的电影一幕一幕断断续续地上演。如果说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能唯一的联系就是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上海。我不止一次地读过婧姐的那篇《上海,一座我永远无法亲近的城市》,直到我看到她发起的百城公众号,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那里诉说对一座城市的情怀。今年的某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留了一句话:我也想写上海。手机那端收到的一条回复,我永生难忘:写!!!后面是三个大大的感叹号,充满鼓励,笃定和一种说不清的信念。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写完了《上海,我想看一看你的脉络》,一气呵成。一个字未改动,一个字未停顿。因为,对于上海,我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却不知向谁提起,又有谁在意一个人在莫大城市里的喜怒哀乐呢?况且我那样普通,我就是一座孤岛,无人问津的孤岛。因为投稿,我算是认识了婧姐,还有George哥,还有Bonnie,还有婧姐口中的花花以及一个在咖啡馆小票上写诗的,神一样的人物马老师。虽然未见过面,却因为最初一年多的带入式的情感铺垫和足够的心理暗示让我觉得这是一群年轻,有活力,热爱生活并富有理想的年轻人。尽管这与我并无关联,我却像是被重新打开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感到好奇又新鲜。我重新返回豆瓣去看婧姐的文章,而之前,她已经写了10年,看了1000多部电影。我知道,所有的爆发都有积淀,所有的天赋都需要磨练,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我被这样一种精神带动着,感动着,鼓舞着,思索着......我惊讶于婧姐也不过是三十而立的年轻人,思维逻辑竟然这样磅礴深刻,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由表及里,让人折服,有一种天然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我冠之以“天赋”的东西,许久未见。从婧姐那里我知道了应该如何读书,比如:1 建立广度:从一个国家开始,读全集。读完法国所有大家的著作,读俄罗斯的,依次下去......在时间上,按一个个时期,读完古代的,读现代的。2 建立深度:在某一个学科深挖下去,例如:哲学,读完尼采全集,读其他全集;商业,故事,莫不如是。3 阅读时需要找到本质,直击重点,不要浪费时间在不重要的书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建立坚固的方法论。我常听到很多人读书依然是会为了当下有用,这有悖于我的初衷,就像是人生这条路一样。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才是珍惜时间,因为衡量其有用无用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它能否给你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而是它能否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有价值。我不是一个逃避苦难的人,因为我从来都知道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谢谢婧姐,在我还是20多岁的区间出现,告诉我很多我从别人那里学不到的一切。期待更多好的作品出现,成为想成为的人。共勉。

30年,等到这个好消息

我出书了。昨天在路上,大哭了一场。从格子纸写到word写到blog写到space写到豆瓣日记写到公众号的今天,所有的写作者最终都想要一个纸质证明,那就是:书。而对我来说最不易的是,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游走在“外围”的写作者,不从事媒体、不从事广告、不做记者,只是在毫不相关的外贸公司办公室打着各种行政报告,能有一日写成自由撰稿人,回想起来确实不可思议。我凭什么能把网上的文字变成铅字?这是一段幸运的旅程,却也满含血泪。正如许多人来问我,为什么你能在5个月里减下50斤体重,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我只能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坚持。能坚持多久,你就能走多远。我的优势不在于写得有多好,我只是真的很喜欢这件事也比较有耐心。事实上这本书从2015年中就开始筹备了。当时我辞职没几个月,也没有打算给自己留后路去找工作。只想在家好好写东西,写到把自己想写的写完为止。许多出版社陆陆续续通过豆瓣找到我,只是基于一个数字:当时“mumudancing”的被关注数在10000左右。我一方面很沮丧,一方面也确实很迷茫。人们到底因为你写得还不错找到你,还是因为你可能卖出去找到你?在商业上我知道这是一个平衡,但在现实中我必须处理这种痛苦。因为有很多时候,我确实需要为了写自己想写的,而拨出一部分时间写别的来维持写前者的收入。出书更是一种博弈。另外一方面,我没有什么擅长写的领域,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我什么都写,在这么多年的游击持久战中,只有一件事没有变:写真实的自己。发生了什么,就记录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就剖析下来。因此许多次写文的过程,就是自己在和自己辩论,直到写完电脑旁已是一堆擦泪的纸巾。直到今天,我的受众市场也没有很大。因为过于自我,而不愿意写“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只让那些关注我成长的人成了我的受众。而出版社每次来谈完意向后,又很难做出决定——你到底应该把哪些文章变成一本书?看似有很多可能,其实很难。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专长,有人擅长鸡汤,有人擅长逗趣,我擅长的就是真实。但这是一个作者必备的忠诚不是吗?是的,但剖析自己很难,这也决定了很多人渐渐写不下去,因为有越来越多的障碍会阻挡他们面对自己。今天这本书的出版,集结了我在过去两年中的一些文章。这两年里,我获得了撕裂式的成长,我搞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了人生是怎么回事。这本书是一个证明。我感激成长路上许多给我领悟的人,给我障碍、给我支持,都让我有机会想明白一些事。而写作,就是梳理和继续前行的能量释放。它支持我去走更远的路,也成就了我的耐心。小的时候我第一次被人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的答案就是作家。小时候的答案是无知的直觉,但也有可能慢慢成为心理暗示支撑你去做一些决定。在最孤独、最痛苦的时候,只有写作陪伴我度过了各种难关。而我也愿意为了它付出所有时间。我和写作之间,是永恒的联系。今天在30岁来临之前的最后一个月,我能完成小时候的梦想,感谢这件事本身,也感谢许许多多的人,支持我写了下去。而不论出版的过程有多艰辛,经纪为我奔波、选稿备受折磨、历任编辑的轮换、编排上的意见相左……当中各种为内心或为市场的争执,在今天书上市的一刻都成了过去,也不再重要。我感谢每一个人,即使我们短暂的擦肩而过, 即使你觉得我写得很烂,都会成为我继续的动力。我更感谢全心信任我的人,从高中语文老师,到找到我的编辑和经纪人,还有真正签下我作品的出版方。谢谢你们付出时间,给我信心。对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读者。读者是怎样的人,会影响她如何走下去。此刻在阅读这篇文字的你们,使我长久以来保持了一个方向,将不切实际的梦最终变为现实。感谢你们购买我的第一本作品。我会写下去,也会写得更好。

评论你,与你无关

作为小镇青年,我曾经无比自卑过。在我生活的小镇,距离市区距离为45公里。小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都以去过市区为荣。去过的孩子给我们讲城里的高楼和马路,讲乌黑发臭的城里的河流。讲城里的人力三轮车。我那时候已经去过了上海,但是,我还是很羡慕那些经常能去市区的同学。为了附和他们,在他们讲到市区的臭水河时,我也跟着说,是啊,好臭的,还是我们家门口的河水清。好像我也去过市区一样,其实,我没有去过。中国像我这样的青年有2亿人,我们来自农村或者小镇,为了生活,我们来到了城市。在城里,我们求学、务工、恋爱、买房、离婚、生子……,虽然疲惫,却无法回到乡村和过去。李婧的《梦想会证明一切》读完,我似乎从书中看到了我的影子。岁月是条河流,我们被挟裹着奔流向前。我也去过上海,深圳。对于上海,我也有与李婧同样的印象。我也曾为了考职业资格证而“阶段性勤奋”。每日下班后的特立独行,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孤寂。自媒体的繁荣,著书立说的门槛越来越低,传播有意义的声音却越来越难,每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浮光掠影的浅阅读,越来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更加找不到震撼。李婧让我感到亲切,没有故作高深的说教,没有无病呻吟的呓语,只有对生命历程娓娓道来的记录,对往昔生活的带着淡淡哀愁的回忆。我也愿意做个真实的人。虽然生活中套路越来越多,不得不戴上面具,在内心里,希望自己是个纯净的赤子。

走一段关于梦想的路

梦想这东西,在被鸡汤文写烂之后,你还能保存多少信心?读完李婧的《梦想会证明一切》,我觉得这本书并这不像普通的励志心灵鸡汤那样盲目地为你注入一针鸡血,让你超支地发足狂奔一段之后又恢复成惫懒的原状。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陪伴的书,它不做过多的高姿态解读,而以与读者同等的角度,告诉你在抵达梦想之前所面临的种种境遇。我想这或许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反观李婧的经历,你会发现她一路走来尽是坎坷:离婚,单身抚养孩子,工作也曾遇见困顿。正因为曾经处于生命的低谷,所以李婧在这本书里,能以更加感同身受的角度,深刻解析在彷徨无奈中的心路历程。也许是自我的体悟太多,所以作者在书写时不刻意去装成人生导师,而是更多地采用了现身说法的方式,告诉你失败的人生,其实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李婧用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她用自己血泪经历换来的经验,也用这些经验讲述出她所认知到的道理。比如她告诉我们必须接受“自己是个平庸的人”这一现实,然后再从白日梦中清醒,脚踏实地去做该做之事。比如她告诉我们,就是去了解与宽容,学会将曾经的戾气一一化解。又比如她还告诉我们,阶段性的勤奋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娱乐,你只有找到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你才能靠近梦想。我喜欢整本书所呈现的一个统一观点:梦想并不是高调张扬的口号,它更像是一条不断向上的路,也许你会因为朝前走而碰到很多痛苦,但勇敢而确定地走下去,你就会发现,你走过的路或许曾经在别人眼里是被取笑的谈资,但闪光的梦想终将会成为他人无法企及的徽章!

这个夏天,李婧出了第一本书

这个夏天快要过去了。豆瓣关注李婧很久了,从她结婚相册开始,那时候觉得她是酷酷的妞,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带怕的。后来的后来,我们都看到,她辞职,离婚,创业。做蒙面礼盒,开微店,做百城计划,苦行僧一样的写作,出书,开始关注农村和城市的对比,甚至开始对此做点研究,很喜欢她这样的状态,开始只是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投入写作,没想到,路越走越宽,一路风景都好,当然这背后付出无数的辛苦和汗水。很多时候看着她的文字默默陪她流泪,很多思绪都经历过很多尴尬同样面对过,不同的是她倾诉于笔端,和我们分享她是如何面对如何走出来的,文字很美不小家子气反倒有一种广阔我很喜欢。(而我是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很难去信任什么人,所以不喜欢写。)终于出了第一本书,之后会有第二第三本。。。。。。万事开头难,诚恳的写作,不讨巧,不气馁,很辛苦的,要坚持哦。默默吐槽下,书的封面和题目,真糖水。不过如果因为这样的名字和封面被青春美少女们翻到,她们还没有粉李婧,从这本书开始也不错。这个夏天,不停下雨,然后酷热,然后还生病了,然后豆瓣看到这本书出版了,很多年以后,回想这个夏天,也许能记得的就是,2016年的夏天,李婧她出了第一本书,真好。每一篇值得反复读,在你遇到同样的困惑的时候,会和你聊天给你力量拓宽你的思路。就像花花说的,梦想并不会证明一切,伸手挡过那些石头的日子才会证明一切。我觉得梦想不会证明一切,不妥协,不气馁,坚持的走下去,有一天,说,是,我做到了。其中那些泥沙俱下的时刻,失败了又重来的勇气,那些不眠不休的夜,一杯接一杯的咖啡,那些无法言说的压力才能证明一切。

我要链接到自己的梦想

看到李娜公众号的推荐,我一年前关注了鹿之角,知道她发起百城故事,知道她做T恤。当得知她出书了,我毫不犹豫买书回来,用了24小时把书看到了最后一页,又翻到目录重温标题,随着她的心历路程,内观自己的成长和梦想。我知道她发起百城故事,但是羞涩于自己的文笔,没有参与其中。我知道李娜卖表招代理,我想成为代理,但是碍于面子,最终还是没有参与其中,我总是在各种犹豫中错过了很多精彩的回忆。我其实是看着李娜一步步办起公众号的,还投过一次稿。当时也是一气呵成,写得热血沸腾,但是,回过头来看,觉得文笔很烂,措辞很生硬,总之,羞于见人。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写点东西,很投入的,真心投入。在这篇稿子之前,我其实已经改过三遍,改的面目全非,因为我的思维总是很跳跃,写完后,又不断去推敲和反驳自己。看了大家的留言,又有新的想法。而我不成熟的文笔导致我写文字总是堆砌一些词汇,词不达意。或许我并不擅长表露自己的内心,也困惑于梦想和亲密关系。所以,近一年,我都在读心理学的书,心灵成长类的书,内心开始坚强,有了自我边界和自我意识,逐步治愈自己的内心小孩,治愈自己的不安全感。我还是想留下我的声音,无论表达是否幼稚,文笔是否合格,我想说,对于作者来说,出书,是水到渠成的事。出书,更是一场仪式。有没有仪式,并不影响作者继续与文字为伴,而仪式得以让更多人参与和分享这场盛宴。我第一时间购书阅读,参与了这场仪式,因为她触动我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可惜,梦想却跟我捉迷藏,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我试图去捕捉那些曾经能让时间过得飞快并且让我快乐的事情,细细回放过去。我想现在是时候去链接属于自己真正的梦想。


 梦想会证明一切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