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融之后》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020097227
作者:A.D.米勒
页数:208页

读《雪融之后》

冰雪融化而浮出雪面的尸体,俄国人称为雪花莲,腐败已然存在,一直存在且极为靠近,但这一切都被看似洁白无瑕的积雪给掩盖了,雪融之后,罪恶终归大白于天下。本书的主线是来自英国的律师尼克在地铁站偶遇两位美丽健康,活力四射的俄国美女,并在恋爱的幌子下一步步走入欺诈的陷阱。两条辅线分别是尼克邻居奥列格的老友被害,尸体被藏匿于汽车后备箱中;尼克所在的律所为一家石油公司做融资评估的法律事项,并最终被骗资的过程。所有的这一切罪恶都发生于严冬,霓虹绚烂、纸醉金迷、男人女人间充满温情的恋爱小伎俩正恰如掩盖一切罪恶的大雪,让人在梦幻般的感受中辨不清方向。而到春夏来临,积雪消融,奥列格老友的尸体从积雪覆盖的日古利车的后备箱中显露出来;诈骗得手后玛莎和卡佳迅速人间蒸发;所谓的大型石油项目子虚乌有,西方银行团遭遇滑铁卢。一切真相大白后,落寞的尼克回到英国,那里宁静、规矩、有家庭的关怀却一眼就能看到几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他依然怀念俄罗斯,那里有恶劣的天气、粗鲁的店家、掠夺成性的警察、凄苦的平民和耀武扬威的权力拥有者;但你也不能否认那里同样有廉价的美酒、诱人的姑娘、急剧变幻的刺激和他作为传统欧洲公民相较于俄国人的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我能想象尼克的形象,头顶微秃,鼻梁上架着厚瓶底眼睛,穿着一成不变的黑色西装,手提过时的公文包,略显古板拘谨,连他自己都说:“一个有如瞪羚般坚实美丽的女人和一个戴眼镜的外国人:我想,任何人看见我们这个组合,都会心生疑窦。”不止一个人——略微神经质却深谙雪底罪恶的邻居奥列格、接触过无数俄式悲剧故事的好友斯蒂夫、了解儿子的母亲——提醒他要防范这两个美艳的俄国女人,且塔吉杨娜并非玛莎和卡佳的姨妈又给了尼克一个了解真相的机会,然而,他选择了忽略,他仍沉浸于谎言编织成的美丽肥皂泡中,直至一切幻灭。那么,尼克有比玛莎、卡佳,比哥萨克更高尚吗?他会讽刺哥萨克是涂口红的猪,他会帮奥列格寻找失踪的朋友,他会真心为塔吉杨娜的处境考虑,并义务地帮助她准备交换物业的材料;但同时,在寒风中等待进入高级会所时,他也乐于接受哥萨克的特权邀请;审核石油项目时,对于模糊地带睁只眼闭只眼,并借口说“就算我们不接这类生意,还是有别人会接”;了解到塔吉杨娜的真实身份后他本有机会进一步查明真相,然而他选择回避并半推半就地成为玛莎和卡佳的诈骗帮凶。尼克是如我们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有自己的道德准则,有良知,但当整个社会都处于不理性的状态下,他也就同流合污了。俄国的症结在于社会的急遽变迁和发展,后一种价值观完全推翻前一种价值观,西方自由主义迅速占领、大量财富涌入,而适合俄国本身的完备的制度却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贫富差距拉大,权力不被约束,特权泛滥。该书作者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说:“普京是个坏人,普京主义是不好的,以高度集权的总统制为核心,没多少民主可言。”但在我看来,作者的观点也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普京带有个人集权式的统治方式主旨是逐渐支配资源等支柱性产业,铲除不同政见的寡头,使财富和权力向国家集中,利用石油经济,迅速提升国家的总体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大国政治。在这个过程中俄国经济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制度的不完善也必然导致特权的出现。然而俄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现实还不足以完全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上层建筑的完善只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他与传统的西方民主越走越远的现实也不难理解了。也许穷人不免怀念苏联时代的国家福利和大国荣光,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许俄国精英不免羡慕欧美完备的民主体制,然而,那个时代还没有到来。

写作的立场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对我来说是作者的立场。最后的结局是让我难忘的。那个可爱的独居的俄罗斯老太太怎么了?这是让我揪心的。同时让我想的是,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结尾也可以?这本书总体感觉有点单薄。是一个人在异乡的一段经历,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和写。令我感触和难忘的是,主人公这么赤裸裸的坦诚这段经历。他的自私,愚蠢,冷漠。尽管可以避免一件诈骗的产生,甚至可能是一桩人命,但他漠然地听之任之。让自己被利用,同时也享用对方的身体和陪伴作为补偿。这种极度个人化和摆脱道德价值观的写法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最后,主人公也有一些内心的鞭笞。但似乎更多的还是麻木。没有什么更多的反思和主题的升华之类的。不知这是否与作家是新闻工作者出身有关系。我必须说,这种视角还是挺刺激人的。

冰雪下的罪恶

去年六月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音乐厅听了一场格里茂的钢琴独奏会,回来后照例要写电邮向英国友人莱布雷希特汇报。他回信问:“俄罗斯现在还是那样不安全吗?”我说:“街上没有看到光头党流窜。”问他不安全的印象哪里来的,他说是看了A.D.米勒的小说《雪融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雪融之后》刚出了中译本,作者米勒前一阵还来过上海。他是个英国70后,曾被《经济学人》派到莫斯科住过三年。像所有在俄罗斯生活过的外籍人士一样,米勒见识了俄罗斯金融新贵的穷奢极欲,还有普通百姓的窘迫人生。在这片冰冷广袤的土地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光怪陆离这个词完全不足以形容。受过千年人文主义传统熏陶的英国人,内心已经十分柔软,奥登和伊舍伍德抗战时来到中国,最深的印象是这里的人对生命之冷漠,米勒眼中的俄罗斯,未尝不是如此。《雪融之后》的英文原题叫“Snowdrops”,是俄语特有的说法,指冰雪融化后浮出雪面的尸体,有时是自我毁灭的流浪汉、醉鬼,也有被谋害后掩埋在雪中的无辜者,的确,在冬季漫长的俄罗斯,有什么比埋进雪里更简便的抛尸方法?小说快结尾处,受害老人的尸首浮出了雪面。他是猖獗的房产犯罪的受害者。“罪犯会找寻孤单的老人下手,把老人打死之后,找个贪污法官证明说他们是死者的法定继承人……在俄国,你只要失踪五年就算死亡。故事结束。不过呢,接下来这个部分才精彩,比较友善的法庭会在某人失踪六个月后就宣告这个人死亡,主张者只要提出证据,证明有人看见这个失踪的人最后处于危险状况就可以了。这并不难,可以是冰钓,可以是喝醉了去河里游泳,可以是在森林里摘了毒蘑菇。只要六个月,屋主就被宣告死亡,房子就是歹徒的了。”等到冬去春来,尸首被发现,罪犯早已把老人的公寓出售套现,一切无迹可寻。相比之下,小说主人公被两个性感美女骗去区区几十万算什么,属于可承受的损失,何况蜜糖陷阱也总有蜜糖可吃。而他效力的跨国律所被空壳石油公司套进,操作了巨额贷款,这又算什么,反正最后有大银行买单。Youtube上有很多俄罗斯奇事怪事的视频,因为每个人的车上都装有摄像头,如果没有摄像头,出了事故会被警察敲诈。这样的社会里,还谈什么公平正义理想希望,有野心有背景的人会不择手段,其他的人们不过是漠然地活着而已。《雪融之后》入围了多项英语文学大奖的短名单,但最终未有斩获。《卫报》的评论说:“小说节奏感强,充满活力。但可惜的是,它并没有为我们已熟知的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生活增加些什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提供的是当代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式描述,只搜罗,不判断。

说到这本书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这本书我之前有留意过,也找过一些来看,感觉上是确实不错的,就是作者在写的时候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总体来说天蚕土豆还是不错吧!有一谚语:人的短期成败取决于自己的强项,而长期成就则取决于自身内在的缺点。 人生与投资何其相似,短期的波动...

背景决定命运

前几天刚刚拿到书。迫不及待的看起来。书的封面是一块块碎片,露着一只眼睛的女人。碎片也许意味这个故事片段多,但是却是一环扣着一环的。露着眼睛的女人意味跟一位女人有关系,并且这个女人还是非常的神秘的。一直认为欧美人和亚洲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从小说上来看,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吧。日本人的推理犯罪小说,重在设置谜团,制造悬念,破解迷案。小说中的办案元素会环环相扣。像《蝴蝶杀人事件》,《分水岭》,《纹身杀人案》就是这样子的小说。而欧美的犯罪小说,更着重于案件本身的发生,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的政界,商界,金融界,还有国际间复杂的争斗。像《达芬奇密码》,《女雕刻家》,《雪融之后》这样子的小说。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雪融之后》这本小说的背景了。故事发生在俄罗斯黑金时代。当然了,这个俄罗斯对我来说很陌生,而黑金时代离我们也太遥远了。但是为了看这本精彩的小说,还是要了解一下俄罗斯黑金时代的背景。黑金时代是俄罗斯时期,一些政治人物利用暴力和贿赂等等手段来盗取国家的权利和社会公共的财富,有钱有权利的人籍着政治权利牟取非法的利益,得到巨大的利润,损害社会的福祉。听起来很玄乎,说简单一点,就是有些人利用职权,牟取私利。跟现在官员贪污差不多。只是那个时候贪污是没有人管的。还有可能是上级授权的。《雪融之后》这本小说的内容就是建立在在俄罗斯黑金时代的背景之上的。一位从英国来的胸怀大志的律师尼克,邂逅了一对漂亮性感的俄罗斯姐妹玛莎和卡佳。尼克是一位从来不相信爱情和婚姻的人,而自从碰到了拥有漂亮眼睛的玛莎之后,他彻底的变了,他开始相信爱情和婚姻,并且以为自己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他们在这个物质横流,混乱不堪的时代里,见到了光怪陆离的夜总会和清新秀丽的乡间小屋。在那里他们深爱彼此,人性的善良和温柔,是他们在一起的理由。可是他们也看了肮脏不堪的社会景象。权钱交易的内幕。也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所以他们的爱情才不会有好的结果。很痛心,但是也无可奈何。当尼克发现他的爱情仅仅只是一场骗局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爱的人早已远去,痛苦却在自己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无论你有多么的不舍和难过,现实已经摆在了眼前,尼克不能不去面对。爱是人生最好的理由,也是最伤人的理由。总的来说,《雪融之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犯罪小说。它结合了贪污腐败以及政治阴谋和唯美的爱情交织到了一起。但是因为当时的黑金时代的背景,导致的了尼克爱情的悲剧。当然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时代背景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改变的。

雪花莲

雪花莲是春天最早开放的白色花瓣,形状像雪滴,而得名字的。雪花莲株丛低矮,花叶繁茂,不畏春寒,傲然开花。这么美好的事物,不会有人把它跟尸体,交易,权利等等肮脏不堪的词语联系起来的。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在莫斯科的俚语当中,雪花莲的意思却是冬天埋藏的尸体,冰雪融化之后才会浮现的意思。纯净洁白的雪花莲只是掩盖尸体的载体而已。骗局从一开始都是美好的,不是许你香车美人,就是金银珠宝。但是到了后来,都会让人骗了个精光。就像是雪花莲,外表看起来,清丽脱俗,完美无瑕,可谁能想的到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令人不堪的现实。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骗局的诱饵不诱人,那受骗的人又怎么会上当受骗呢?只有在精致的诱惑下面,受骗的人,才会没有抵抗力,才会乖乖的受骗。即使知道自己受骗了,他们自己也不愿意醒悟,直到最后,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才肯承认自己是被别人骗了。可是这个时候,往往事情已经回不去了,受的损失也找不回来了,无论自己怎么责怪自己,残酷的现实终究还是摆在面前的。无法回头。从英国来的律师尼克因为自己所在公司的一起官司,而来到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的社会非常的混乱,只要呆在这里几年,你的内心就会变的晦暗,连灵魂也变的晦暗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碰见了两姐妹玛莎和卡佳。尼克以为自己碰到了心仪已久的结婚对象了,尽管以前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婚姻,婚姻只是两个彼此不爱的人,互相忍受对方罢了。这是受了他父母的影响。可是见到漂亮大方的玛莎之后,尼克对婚姻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可是事情并没有按照爱情圆满的结局发展而去,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玛莎和卡佳的出现,只是一个骗局的开始。当然,《雪融之后》这本书并不是只写了一个骗局。在当时俄罗斯黑金时代的大背景下,尼克不仅仅收到了爱情的背叛,还有事业上的打击。在俄罗斯都要认识一个“靠山”,也就是保护伞,最好是国家保安部门的人,这样就可以逃脱罪责,可以归入较低税率的等级。想去夜店也可以轻松的进入。尼克就是认识这样一位靠山,可是就是因为认识了他,所以另一个骗局又开始了。难怪故事的一开头就写着这样一段话:雪花莲:腐恶已然存在,一直存在且极为靠近,但你总能视而不见。寒冬掩藏的罪恶,有时永远不被人知晓。就算这个人已经知道了,可是尼克自己却不愿意醒悟,因为有他最在乎的东西,最在乎的人。尼克把她当作未来结婚的对象,他觉得她非常的完美,所以他不愿意打破自己内心美好的东西,所以他即使知道,也不愿意去相信。

雪融之后的疑案

Anchalee Kongrut/文 袁梦瑶/译“尽管这本书看起来像是在讲述单纯的西方人和腐败的俄罗斯人之间的故事,但是我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人性。毕竟,这个外国人并不比俄罗斯人更善良。”《雪融之后》这本书的作者,A.D米勒说。他是《经济学人》记者,根据自己在2004年到2007年期间的工作经验写出了这本《雪融之后》。他说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小说。尽管借鉴了俄罗斯近二十年来肮脏的石油交易和猖獗的公寓欺诈的现实,但书中的人物全部都是虚构的。书的主角尼克·普拉特是在莫斯科外资银行工作的英国律师,银行依靠向寡头贷款获利,故事发生在俄罗斯石油经济迅速发展的90年代。尼克本令人窒息般的无聊生活在他爱上了玛莎——他在地铁上偶遇的莫斯科美女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有的外来人尼克由此真正开始接触当地人的生活,与住在宽敞公寓的退休寡妇塔狄安娜结识。这所公寓几十年前由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她做科学家的丈夫,因为计划搬到市郊,塔狄安娜准备与玛莎引荐的开发商交换公寓,而尼克负责帮助他们处理相关的法律文件。在工作里,他起草了向有犯罪前科的公司“哥萨克”进行大额贷款的合同。哥萨克正在向尼克所在的公司申请资金以支持石油开发计划。尼克热爱俄罗斯,他的道德受到了挑战。无趣的英国外来人与神秘的俄罗斯女人,《雪融之后》可以被视为一本刻画移居者生活的书,这是新生的文学分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移居者和旅行者们开始写关于他们在异乡生活经历的书籍——腐败的政府官员,爱情和背叛,当然还有乡村的生活和令人迷醉的夜生活。米勒认为移居者的生活是很好的小说素材。“移居者的生活更加自由,他们的朋友和家庭都不在身边。他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可以做在本国不会做的事情,因此在另一个地方生存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考验”。《雪融之后》还有更大的主题——地点和时间。书中,俄罗斯是巨大经济转型的象征,毫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引致了巨大的贪婪。书中同样从体制层面上反映了一个责任感丧失道德沦丧的年代。故事发生在90年代中期,由坏账引起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主人公,即使当他发现有人在向他说谎时,他也会因为不想违背社会习惯而一言不发”,米勒描述了主人公如何一步步的丧失道德。其实犯罪和从恶的方式有很多,“回想一下金融危机,它就是责任感丧失的结果。90年代发生的事实是经济表面上看起来运行完好,而实际上人们并无责任感,他们选择沉默,哪怕他们有义务去质疑。”《雪融之后》已经被翻译成了25种语言,今年3月末,中文译本也即将发行。出版商选择这本书来翻译一定有它特别的理由,因为中国人似乎对俄罗斯发生的一切都感兴趣。然而抱着寻求中国和俄罗斯联系的目的来读这本书的读者似乎要失望了。腐败的故事哪里都在发生。尽管中国读者可以同感老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贪婪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激烈碰撞,也可以共鸣到经济繁荣所带来的人性迷惑。米勒仍然是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上评论英国政治及社会政策。他从自己的这两个身份中发现了共同点和妙处。“记者用事实来构造故事,作家用想象创造场景”,然而这两个职业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真理。真理有着不同的种类。对于记者而言,真理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而小说是研究关于人类、决策、道德、心理、爱情、野心和恐惧的其他真理。”

有些失望

先说说为什么会把这本书买下来吧:第一个原因,一晃都快9年的时间了,那时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世纪大拍卖》,当时刚上研究生没多久,有门课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在查阅文献的时候偶尔看到《比较》杂志里推荐的这本《世纪大拍卖》,其中就记录俄罗斯的私有化的整个过程,从叶利钦在坦克上的振臂一挥,到他看中一个名叫盖达尔的名门之后开始休克式的私有化,再到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这些寡头的崛起,经济和社会的混乱,再到一个叫普京的强权人物崭露头角。当时对书中记录的各式各样的乱象惊讶不已,也为身边也同时发生着同样的混乱而唏嘘不已。从那时候开始也就开始对俄罗斯私有化的书有些兴趣,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没怎么犹豫就买了下来。不过看完之后有些失望,说白了书中涉及到也只是一次事先设计的骗贷,甚至骗贷情节也说不上精密或者巧妙,只要看看近几年的新闻,国内这种事到处都是,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当然还有公寓诈骗,也说不上什么令人惊讶的骗局,当然并不是说劣质的骗子就不再是骗子,想想那个可怜的老太太,这些人确实很令人厌恶。说起来,我不太清楚为什么这本书评分会那么高,也许只是为了猎奇吧。第二个原因,金匕首奖和布克奖的短名单,不可否认这还是极具广告效应的。不过说实在的,最近看到的推理小说或者侦探小说实在没有什么亮点,真不知道是不是柯南、阿婆、奎因等等这些高人把推理小说都写绝了,后人真是难以超越了。读了一圈之后反而更加喜欢松本清张那种平实而自然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要是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谜题实在太简单了,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谜题,真不知道怎么会入围金匕首奖短名单的?当然,这不是说这本书是本很差的书,里边有很多话说的很有意思,比如,在提到哥萨克说笑话的时候,作者说 如果你笑了,心底不免泛起一丝犯罪感,如果你不笑,总会感觉会立即有生命危险。当他向你询问起私人问题时,总觉着这像是绑架的前兆。再比如当主人公刚到俄国时,保罗对他说,在俄国做律师有个坏消息,有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俄国有着及其复杂,难以理解,前后矛盾的法律条款,好消息是所有这些法律你可以统统不遵守。


 雪融之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