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900261489
作者:张捷,张悦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第111页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全文 - 全文

1、关于抑郁:
“很难受,痛不欲生,只想死。”
2、关于历史:

“历史没有真相,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接近真相。”
3、关于慈善:
“一千万人的一元,好过一个人的一千万。”
4、人生格言:
做好事,做好人,挣大钱。
5、微博签名: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渐进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 胡适
6、关于物质:
要尊重他们对于物质额需求,但是 ,要有个度。
7、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完美的。
8、关于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
对于自己:就是能够把现在的这种物质生活,功名利禄看得很淡。
对于公众:千万不能再来一遍,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它给人造成的心灵创伤,远比肉体的创伤难以恢复,会一辈子跟着你。
9、关于焦虑:
过去,我在风口浪尖上,站在最高处,没有参照,我的苦恼就是最大的苦恼。现在,我有了4000多个参照物,每个人几乎都是九死一生的。 看看他们,哪还轮得上你焦虑呢?
6.5%终身患病,将近有一亿人一生中会患上抑郁症。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但是并不意味著把生活熱愛得到死 - 但是并不意味著把生活熱愛得到死

如果有一天你要告訴我,你不想上學了,我無條件支持你。我不會讓你收這個罪。你要說你想賣糖葫蘆,爸爸給你進貨。我知道北京哪兒產的山楂最好。我說咱在家里搞科研,咱搞發明,咱們做無核的,加豆餡的,咱們創作很多品牌,也能讓生活幸福。所以我對你的要求就是快樂和幸福。別得抑郁癥。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尹慧珉的一首诗 - 尹慧珉的一首诗

在采访中,尹慧珉即兴背诵了一首诗
我愿意 我们能够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早晚都能相见
只要走过一座浮桥
我愿意 我们能够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江
随时都能够隔江相望
我们的欢乐和苦恼都一样
在一起就好
一起欢乐 一起分担忧伤
什么事都有个好商量
不会作假的人住在一起
就不用结结巴巴的说谎
为什么相爱的人倒要分开
分开的那样匆忙
哎,昨夜里我梦见
受苦的人喘过气来 不再受到压迫
眼泪已经属于过去的时光
我们约好了一个日子
坐车的坐车, 坐船的坐船
公路上的汽车摇摇晃晃
说是我们来到一个地方
我愿意,我们能够住在靠近地方
让我们私下取个名字
来称呼这条可爱的江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第22页 - 记性不行了,看完也记不住啥

“像我们这儿的小孩,入门课就是先看《100个人的十年》。冯骥才的,让他们先看看。我说你们谁要是有勇气,从头到尾都看下来就是好样的。”
看完了“我有一事,生死与之”,有新书看了。
周立波是个跳梁小丑,小崔居然对他评价那么好!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第1页 - 1

周末回了趟老家,在往返的火车上读了这本书。书很薄,算是对崔永远的采访文本集。读下来,对崔有了更多些的了解,或者说是理解。例如他对长征、老电影的向往和推崇,对这个时代的看法,等等。书名中所说的那件事,是指崔正在运作的公益项目,即对历史亲历史者口述经历的记录,包括影像和文本,据崔说已经整理了近4000人之多。对于项目,崔的背后有一整个团体在做,崔也筹集了近两亿的资金,关键是这个项目是公益的,崔及其团队并未想在项目上谋得经济上的利益。
善大莫焉的一件事情。历史,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语境中的历史,多是战争史、政治史,是政治人物的历史,记录的内容是上层阶层或是领导阶层的行为、言语,记录者也多为官方,偏重于宏大的记事和趋势、潮流的把握。而对于历史的细节,它的纹理、褶皱里面的东西,小人物的所想所感所为所语,大多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官方语境中的历史,是数目字的统计,是生硬的,是简化的,但真正的史实是如何,是怎么一个样子,却是打一个大大的问题。即使历史记录是准确的,也难免仅是保留了其中的一个侧面,对于其他侧面,却是统统略去了。崔所做的口述历史,尤其是历史洪流中夹杂的、裹挟着的小小人物的对亲身经历的口述,就是要对此种历史,进行修补,留给后人真实的、鲜活的历史的多个侧面。
崔的书太短,又读了一本,《穷日子、苦日子》,一个七十多岁的姜老太太写的,(果然,豆瓣里搜不到这本书)内容是她所经历的生活,其中的人与事。姜老太太六十岁学字,七十岁写文章,发表在网上,引起网友的关注,后有出版社集合成书。极其口语化,没有任何的修辞,没有任何的文学技巧,几乎是白描,但贵在真实,可信,其描写的事情和人物,在责令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却是真实发生在过去中国社会的现实。这也是历史,真的历史,更为可信。
书中写了姜的家乡-山东民国时闹胡子,后日本人来了,再接下来中央军和八路军拉扯打仗,建国后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其间老百姓的日子,是真苦。更令人惊愕的是,老百姓对种种悲惨遭遇的隐忍和承受。想想也可以理解,不如此又能如何呢。
归为一句话,就是“要活下去”,这层意思,陈丹青也说过,说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妈的活下去最重要,其他的以后再说。"
再有,感觉姜老太的笔法,是与写出《活着》的余华何其相似!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第1页 - 记录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 (张捷、张悦)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下午3:40:10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早晚都能相见 只要走过一条浮桥
==========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下午3:40:40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随时都能隔江相望
==========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下午3:41:11
我们的欢乐和苦恼都是一样 在一起就好 一起欢乐 一起分担忧伤 什么事都好有个商量
==========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下午3:41:46
不会作假的人住在一起 就不用结结巴巴的说谎 为什么相爱的人倒要分开 分开的那样匆忙
==========
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下午3:42:21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早晚都能相见 只要走过一条浮桥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随时都能隔江相望 我们的欢乐和苦恼都是一样 在一起就好 一起欢乐 一起分担忧伤 什么事都好有个商量 不会作假的人住在一起 就不用结结巴巴的说谎 为什么相爱的人倒要分开 分开的那样匆忙 哎 昨夜里我梦见 受苦的人喘过气来 不再受到压迫 眼泪已经属于过去的时光 我们约好了一个日子 坐火车的火车 坐船的坐船 公路上的汽车摇摇晃晃 说是我们来到了一个地方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让我们私下取个名字 来称呼这条可爱的江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第1页 - 我有一事,生死与之

1.尹慧珉念袁水拍的诗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早晚都能相见
只要走过一条浮桥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最多隔开一条河
随时都能隔江相望
我们的欢乐和苦恼都是一样
在一起就好
一起欢乐 一起分担忧伤
什么事都好有个商量
不会作假的人住在一起
就不用结结巴巴的说谎
为什么相爱的人倒要分开
分开的那样匆忙
哎昨夜里我梦见
受苦的人喘过气来
不再受到压迫
眼泪已经属于过去的时光
我们约好了一个日子
坐火车的坐火车 坐船的坐船
公路上的汽车摇摇晃晃
说是我们来到了一个地方
我愿意 我们能够
住在靠近的地方
让我们私下取个名字
来称呼这条可爱的江
2.就像我最烦这个电视人和电影人说自己多艰苦,我们熬夜,我们经常吃盒饭。我觉得很无聊。那你干吗不挖煤去呢,没有人拦着你。所以说你从事一个事业的时候,你要想他的乐趣在哪里。
3.你矫正不了这个局面。然后能做到的就是享受孤独。你离这个尘世远一点,再远一点,然后你活在一个你自己认为干净的精神状态里面,只能这个样子。
4.历史学者永远应该冷静,永远对社会和所掌握的史料有一个客观的态度。永远要和它保持距离。
5.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个设计,比如说你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你生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你就可以满足,当你到了这个条件的时候,你就不要为它冲锋不息,奋斗不止了。你就干点正事。
我们这边就物色这样的人,一定要找那些又喜欢钱又有理想的人。我的人生格言就是9个字,经常重复:做好人,做好事,挣大钱。
6.但是并不意味着把生活热爱地到死。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就要挺身而出,就得敢说,别人害怕你不怕,就要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7.因为我到现在坚定地认为没有历史真相,历史永远没有真相。所有人能做的就是看谁更接近真相,大家做的都是这件事。口述历史是接近真相的一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我们现在是迷上了这个方式。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的笔记-第324页 - 你跟我说什么,我都跟你比这个

比如你想挣500万,想挣2000万,想挣两个亿,没事,都是非常美好的理想,我们一起想办法去实现它,现在我怕的就是当你有两个亿的时候,你又改成20个亿了,你这辈子就会死在这上面,我说你看这样的人太多了。因钱犯事的有多少是穷人呢,全是富人。所以我说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个设计,比如说你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你生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你就可以满足,当你到了这个条件的时候,你就不要为它冲锋不息、奋斗不止了。你就干点正事。要学会满足,不能贪得无厌,共勉


 崔永元:我有一事,生死与之(中国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