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08
ISBN:9787020000449
作者:高尔基
页数:416页

内容概要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英雄人物,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集的短篇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完成的《福玛·高尔杰耶夫》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宣布:“‘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分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 一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母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内容。叙述了一个母亲从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家庭妇女在儿子以及其所接触的革命者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个进行社会活动的革命者。期间,母亲对于儿子的革命事业是不理解的、苦恼的;理解之后,开始自我学习、看书,过上了一种虽然艰苦、危险,却充满着乐观的、积极地、向上的精神的生活。特色。直接对人物性格的说明有点多,让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有感。共产主义者与真正的基督精神是相通的。
  •     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罗悠然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让我想起母亲一般是在下午阳光从树丛中斜射下来余晖映照着半个院子把别人家的烟囱投影过来母亲在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闲说些什么我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一个人静静地看书突然一个声音或者某一句话母亲就这样楞在那里出神地发一会呆然后又继续手中的活计若无其事地说些什么但那突然愣住的一瞬总使我想起母亲有时我一个人在灯下看书夜阑时候更深人静我也会不知因为什么突然地愣住一会沉默着一动不动呆呆地望着远方仿佛什么也没想坐在那儿愣住一会有一次在草地上我一个人静静躺着暖暖地有风的午后什么也不想我望着云出神的时候一只飞鸟路过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从想起母亲的发愣中惊醒。
  •     此篇文章以二战期间的一位母亲英雄事迹为例,讲述了一位母亲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只不过看起来十分繁乱,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空有一顆崇拜革命文學的心靈
  •     高尔基。初二读。
  •     篇幅很短,结尾意犹未尽。
  •     时间过了好久,内容已经淡忘,但感觉还在。
  •     看完这个内心忽然强大了
  •     起初因为长长的俄文名字而厌烦,后来因为母亲的改变而喜欢。一个被丈夫和生活剥夺幸福的女人,因为儿子,也因为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对时代真理的追求,成为地地道道的革命者。
  •     小时候看了好几遍的书
  •     后面没看懂,第二次看后面还是没有看懂…我认为名著嘛是不能给它瞎评分的,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必定有他的道理~必须五星
  •     小学标配
  •     这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外国小说,是表姐推荐给我看的~
  •       活在当下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在问自己,将来究竟该做些什么,还是庸碌无为,安静的走完这一生。文中母亲一角从一普通寄存在世间的肉身转而获得心灵的感召,转变为一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的活的灵魂,每天为此乐此不疲的活着。信仰是伟大的,不可侵犯的活的思想。高尔基很善于观察,往往能以灵魂为出发点,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满情节,一旦产生共鸣,后果无法预测,也难怪苏联时期有人诋毁高尔基。   于我感触而言,我和我的思想好似一直停留在眼前的事物和它们目前的状况之中,不是出于彻底性或过分坚守的兴趣,而是出于悲哀和恐惧。在我看来,每一个小小的前进就像是一种欺骗,最近的东西是够不着的
  •     印象最深的是快结尾的地方的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最沉重最真诚的地方。当然还有一撮毛
  •     一撮毛和楚玛科夫……小学时候看的,现在看可能些有过于激昂向上,但每次读都感觉很温暖,很踏实,比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好看很多
  •     一个普通的母亲,如何从一个听到革命两字都恐惧到最后成为一个革命者,一路过来那么平滑,自然,文字读来真是享受。
  •       第一次读是在初中,那一次我哭了,我突然发现一些很莫名的东西,居然可以让我那么感动,也许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也许,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是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孩子。
      希望每个读的人都能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     第一次看的时候有一种没结尾的感觉……后来想想挺悲伤的
  •     不是,这书文学价值很高的呀,不要因为意识形态打低分好吗
  •     第一次读的时候想把整本书抄下来
  •     母亲里边的人们是多么的立体有力,又是何等的苍白无力。面对性本易倒的人们,一时的争取又有什么用呢?
  •     高中时候喜欢的书,很喜欢高尔基的小说
  •       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
      
      罗悠然
      
      就是那种突然愣住的感觉
      让我想起母亲
      
      一般是在下午
      阳光从树丛中斜射下来
      余晖映照着半个院子
      把别人家的烟囱投影过来
      
      母亲在忙着手中的活计
      一边闲说些什么
      我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
      一个人静静地看书
      
      突然一个声音
      或者某一句话
      母亲就这样楞在那里
      出神地发一会呆
      
      然后又继续手中的活计
      若无其事地说些什么
      但那突然愣住的一瞬
      总使我想起母亲
      
      有时我一个人在灯下看书
      夜阑时候更深人静
      我也会不知因为什么
      突然地愣住一会
      
      沉默着一动不动
      呆呆地望着远方
      仿佛什么也没想
      坐在那儿愣住一会
      
      有一次在草地上
      我一个人静静躺着
      暖暖地有风的午后
      什么也不想
      
      我望着云出神的时候
      一只飞鸟路过
      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从想起母亲的发愣中惊醒。
      
  •     小学读的书,那个时候真没什么细腻的感触。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我妈陪我一起睡前看书。订了多年的儿童文学,还有哈利波特小虎队鸡皮疙瘩和笑猫,总是她比我更先认认真真看完。
  •     看的是邢兆良翻的那版 长江文艺出版社。但是在豆瓣上找到的那本看得人略少啊。移步此版本。 回归正题。2015.12.25 12:45a.m看完 感觉从头猜到尾的结局啊..可能放在当今社会并不是什么经典著作,但母亲思想上的转变是本书的重点!来豆瓣看到别人的影评觉得果然不能带有政治色彩去看待这个作品。。可能还是太年轻。。。。
  •     鲜明的不能再鲜明的时代烙印 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 自己都是干革命的 写革命题材的小说当然游刃有余
  •     共产主义令人乐观
  •     俄国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群众革命斗争,本书以革命领袖巴维尔的母亲一生的变化为核心,从一个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受尽丈夫侮辱的平凡的母亲,在儿子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真理,并投身革命的英雄妈妈,说明当时社会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对工人的程度,整本书大量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有些真能触动妈妈的心…
  •     好伟大的母亲,好理性的母亲。向所有母亲致敬!
  •     经典
  •     读齐邦媛的巨流河,书中提到高尔基的《母亲》,想起来我还买过这本书呢。那时候盗版盛行,在学校书摊上买的,买的另一本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记得是暗橙色封面。只看了一半左右,不喜欢而放弃了。同样放弃的还有那本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三部曲,高尔基好惨。
  •     读高中的时候读的第一部俄国文学,真的很好看。
  •     小时候看过的文学
  •     觉得历史抛弃了高尔基后又成就了他…
  •     只有那一刹那感人至深。
  •     的確是位偉大的母親。歷史都是由這樣一個個的獻身者不斷推向前進的,致敬。
  •     休憩161st,若聊工人运动背景的经典小说,此书和左拉的萌芽无论用什么标准排都会在三甲之位,萌芽全面完整而深刻,此书则剧情简单人物刻板,读前一半时令我不安扭动,以为高尔基不过是俄国的浩然路翎等辈,结果我发现我错了。高尔基说难听点是口号帝,公允来说是宣传煽动口的达人。此书其他人物都刻板而脸谱化,唯有主角母亲的形象充实饱满,一个长期被压迫在底层受尽苦难最终觉醒成为义无反顾战士的妇女形象极为经典。文章的感染力非同凡响,即使我这种和此书主流思想迥异的读者都会不由自主的被此书中句子打动的热血沸腾再三重复,在那些真以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为理念的人心中,这本书简直就是圣经,会让他们流着眼泪一再阅读。此书越读越好,最后母亲手握儿子演说词在便衣群中大声疾呼一幕至为动人,不光为信念,也为母亲,大师不愧是大师
  •     小时候看的,无感。
  •     革命,而不让我厌烦
  •     可以 这很社会主义
  •     巴维尔的演讲,母亲的演讲,激动人心。一个母亲在儿子的影响下,一步一步走向觉醒。
  •     2月开始到4月才读完,此前一直以为写的是亲情,读过才知道写的是革命,文字朴实,却道尽工人阶级的觉醒充满血腥,巴维尔那样的儿子,是因为他勇敢的母亲。
  •     新时代的到来是旧时代怎么也无法阻挡的,历史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地向前流淌
  •     我读过的第一本名著,尽管后来不太喜欢高尔基,但我不讨厌这本书!
  •     儿时第一本读懂的书!
  •     小学时看过,家里还有存书
  •     我真的觉得高尔基是情感和文艺的大师,有种俄罗斯鲁迅的感觉
  •     小时候看的,那时候还不是很懂,只觉得那日子很难,却离我们很遥远想再看一遍
  •     母爱,是母亲坚强勇敢的强大动力!
  •     尼洛夫娜这精神觉悟也太高了!这精神我是服
  •     初三,周民洋的书。
  •     一个工厂,城镇尽头的烟囱和黑烟灌天,一个工人,站立在高台嘶哑的演讲,飘飞的白色革命传单,被禁锢的书籍,锁在床下,深夜里,几个人冒着俄罗斯的大雪,就为开一个简短的例会,一个年迈的母亲,默默得缝起了棉被。第二天整个城镇的人又都挤进了工厂,比烟囱更长的烟柱又开始向天际蔓延,天空从来都昏暗的。这本书给我的全部印象。
  •     小学名著不记得系列,印象里是有革命觉悟很伟大的形象。
  •     读苏联的书不晓得为什么很吃力,名字也好长记不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