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220094574
作者:齐小林
页数:458页

内容概要

齐小林,男,1977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共革命史、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农民参军:动机、顾虑与意愿
第一节 农民参军的动机
第二节 农民参军的顾虑
第三节 中共政治经济改革与农民参军意愿
第三章 革命与乡村规则:村庄内的参军动员
第一节 村干部参军动员中的职责与顾虑
第二节 党组织内参军动员准备
第三节 村庄内的参军动员
第四节 参军动员的偏差
第四章 规避与冲突
第一节 农民的规避
第二节 冲突
第五章 新战士:审查、整训与输送
第一节 组织与审查
第二节 整训:巩固新战士的努力
第三节 新战士的输送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与农民参军:数据分析的角度
第六章 士兵:逃亡与归队
第一节 中共士兵逃亡数量分析
第二节 中共士兵逃亡的原因
第三节 动员逃亡战士归队
第七章 士兵家属的优待
第一节 士兵家属: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优抗粮:物质优待
第三节 代耕:劳力优待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抗日战争和随后而来的国共内战从未远离我们。对于这两场战争,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宏大的一面。然而,战争终究是由普通人承担的,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我们却知之甚少。《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两场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截面,即中共领导下的华北农民是如何走向战场的,以及他们走向战场之后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面对战争时的痛苦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传统、乡村、革命和战争如何在普通人身上交错。


 当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宏微观交织的视角+还原历史对心灵造成的巨大冲击
  •     很扎实,博论修改。希望作者以后再接再厉
  •     条块分割略严重,叙事不足,读起来似方志,但材料极佳,加一星。
  •     很多年前,家父由地方抗日武装改编入野战军序列,后在淮海战场上负伤,转入野战医院。通讯不畅,家乡谣言四起,绘声绘色。我不识字而且是小脚的祖母不相信亦不安心,毅然孤身星夜前往,在已经打扫过的战场上把残存的所有尸体都亲手翻看了一遍,稍稍心安,历经辗转母子方得相见。然而土改反右跃进文革相继袭来,众兄姐亦饱经风霜,唯我一人得享安稳祥和,再无颠沛流离东躲西藏之苦。家父深知我仅表面安分乖巧,内心却向往风云际会的传奇。但不以流俗刻意形塑,不以起伏刻意劝勉,学画学舞学棋学琴学枪学文学理去往何方,皆由性而来。唯有一条,此生不得入军校,进军队,嫁军人。只是每次都要特别指引我仰望南京长江大桥之上的桥头堡。江水无言,谁人还在虔诚缅怀或逃或躲或埋骨金陵的小伙伴?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散落飘零无所依的故事总会有人去书写。
  •     考察战争与农民之间的复杂性
  •     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觉悟的宣传这两点细节写出来,整本书就彻底值回票价了
  •     农民当兵之因绝不是一种理由可以遮天蔽日。单一的宏大叙事为阶级觉悟或为民族主义(啥 啥 啥 苏维埃?苏兆征的哥哥?),单一的贫穷或保卫土地改革胜利果实(我把果实还给你行不,以后有这个庙就没有这个神了)都只是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此外,中共土地改革客观上冲击了“越穷越革命”的思维,出于阶级意识,粗暴的拉壮丁也走不通。征兵工作如行蜀道,如越湍流,其成本、效率与收获可能并不成比例。历史的进程本来就是打着手电筒,在崎岖羊肠之上摸黑滚爬,踉跄到终点并不意味中途的跋涉就是最优路线。历史的变量如同冲积平原附近的百川激荡,没有“凌绝顶”的制高点,谁能看到潜流中的草蛇灰线呢?
  •     超五星推荐,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且高度原创,相关研究包括英文文献貌似还无出其右者。
  •     革命有前途,当兵没前途。对生的渴望是人的本性,无论时局如何动荡,在“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农村,对走向战场是心存畏惧和悸动的。即使土地改革之后,农民仍然未能如愿参军,历史的复杂性在农村基层政权动员参军显露无疑。本书以扎实的档案史料作支撑,用清晰的脉络进行梳理,立体建构了基层政权和农民间围绕参军的“博弈互动”历程,并对乡村伦理,行政方式等侧面进行了高度还原,微观宏观交之于此,见微知著,足见人性。同时深为赞同作者文中所言,中共动员参军问题如此之多为何却还能胜利?其实“有问题”与“失败”并无必然因果联系,只有当我们开始脱离了“正确的叙事逻辑”,才能发掘出真实的历史。每一个生命值得尊重,每一个牺牲都值得怀念,光阴荏苒,散落飘零无所依的故事总会有人去书写,齐老师这份坚守和记录弥足珍贵。
  •     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即革命动员话语如何与乡村社会规则博弈互动进而成功——革命是在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改造革命。
  •     与山河动比,厉害的不知道哪里去了。只能说,大陆青年学者甩台湾三条街
  •     主题集中,框架完整。不畏正统,不慕新潮。立足档案细梳丰厚史料,坐实革命动员惨淡真相。朴素制作,诚意出品。虽因条块切割及欠缺个案解剖和口述比照,未能充分结合分析土改、政策及战争过程纵向变化、村庄内部权力斗争和相关个体生命历程,但全书已五十万字,还能要求什么?
  •     按照倒放电影的逻辑看历史,本来有问题的事就显得没问题了。但是往往成功的事件未必就是没问题的。
  •     对“农民缘何走向革命”这一问题的再思考,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有单一化、浪漫化革命叙事的固有框架,算是近些年来社会革命史兴起的一大成果。行文流畅、史料充沛、可读性极强。其实无论农民是怎样参军的,其背后始终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动员机制,中共成功的基层控制与权力运作才是这一问题的最终答案。
  •     远超论题本身的学习意义。除了当兵问题外,从诸多材料中看出农村逻辑,伦理问题,行政方法等等。(虽然这么读可能把书本身的理论意义降低了︿( ̄︶ ̄)︿)
  •     接地气的好书,五星推荐
  •     这样的历史研究太少了,值得推崇,对丰富认知也确实很有帮助。
  •     观点独到真实,史料丰富,论证严谨略显啰嗦,也有个别凭主观定论的地方,但后面不如前面精彩
  •     “国家政权如何渗入到基层社会中”这个问题在皇权不下县的我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TG选取了“情感互惠、利益交换、信仰寄托”的方式,准确争取了文化权力网络中的地方核心行动者的支持来进场。革命和乡土规则之间的张力和冲突被胜利所掩埋,深入到每一个个体,这都是……
  •     蕭軍在1943年自願流放到農村,想不到他理想中美好淳樸的勞動世界竟然「離延安僅二十里路,但卻隔了一個世界」「這鄉長是無能的,只知道消極的向人民要公糧…這裡除掉公糧關係,看不到人民和CCP、政府有什麼聯繫。」亦即,革命(尤其是號稱從農村出來的革命)的農村是否革命了,值得嚴重懷疑。齊此書便從兵役和勞役(為軍屬代耕)的角度來闡述了這個觀點,認為無論CCP的理論如何,改不了這是一種自晚清以來國家滲透鄉村的企圖,而在此過程中的革命又被鄉村的傳統處事方式所改變,在技術層面(權)變回傳統,即,強調了「不變」的一面;若說「變」的一面,地主的垮臺,代之以村幹部,鄉村之惡化在(更宏大的)現代化背景下愈演愈烈,以農村為代價取得革命勝利(經),取得工業化(經)的原始積累……
  •     实证书籍,资料本身的意义大过结论,书中最强调的是征兵工作一直到内战胜利都存在诸多甚至严重的问题。第七章第三节非常精彩。与其说此书是爆黑材料,不如说征兵工作是实现从农民到士兵的职业转变,完成思想、生活习惯上的转换是其中的关键,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物质保障,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的细致深入尤为重要。开篇提出两个与通常结论不同的观点非常喜欢。我很佩服齐小林在第五章最后对各种过往观点的质疑,其提出的征兵动员有效性的根本在于基层政权运作的有效性,这点颇有见地,另外建屏县的动员报告里面我们也看得到这点。但晋察冀解放区从之前的募兵制到1943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展示了征兵动员的另一个侧面,日本封锁扫荡强大压力之下强制兵役制也成为根据地兵员的选择,另外抗战时国共双方不同的作战方式也是征兵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     作者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农民参军的现象。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并不是摧枯拉朽地改变了社会。这本书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在当兵的问题上,单独的个体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意识形态决定(大家都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而是决定于农民的传统乡土观念(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加上族群的力量)。本书内容详实,但为了说理全面,不免有些繁琐。跳着看
  •     材料太精彩,佩服作者。
  •     据说再不快买要禁了。。。
  •     收集和列举的资料很多很有趣,但作者在最后的总结里自己也没有解决“为什么TG的役政有这么多问题居然还取了天下”的困惑,只是简单以成王败寇结题,书的立意下了一个档次。 其实只要做比较就知道,TG的役政虽然问题很多,但横向和KMT的役政,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役政比,从书中的材料就可以看到,TG在干群关系、官兵关系上已经是空前的民主和自由,而且TG的干部队伍面对种种问题,也积极努力去发现、研究、解决之,虽然并不能彻底解决役政中的种种弊端,但已经可以吊打竞争对手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