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书评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807696494
作者:林欣浩
页数:352页

谈一点点佛教(一)佛学式微,信仰疯狂:《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有这么一类人,大约是没有中国老百姓口中的正式工作的。他们似乎爱好广泛,有着将爱好做为谋生手段的本事。最高明的是,他们做到了我们似乎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研究某一门学问,比如出书,比如翻译……我所知道的这一类人不多,一个是《如何看一幅画》的翻译者郑柯,一个是今天要说的这本书的作者林欣浩。——题外话每个人对佛教的感悟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在我看来,佛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佛学和宗教。简单来说,佛学偏向于哲学,而宗教偏向于信仰。就像书中所说的,佛教可以分为“法、律、经”。也就是说,佛教里是分为可以信仰的宗教部分、可以辩论的学理部分、可以诵读的经文部分。任何一个宗教,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宗教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是当时经济的不发达、阶级统治的政治方式、自然的力量强过人的力量的综合结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哲学是形而上的,是应用科学的基础所在。宗教对世界的看法,往往就是有点难以理解的、形而上的。这一部分与哲学是等同的。当然,你可以说宗教中的哲学部分是不科学的。但你能证明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就是科学的吗?如今,我们所接触到的佛教,是从唐朝以来,不断变化并不断融合中国文化的佛教。和印度的佛教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实际上,佛教分为很多宗派。例如书中提到的华严宗、慈恩宗、禅宗等等。时下中国百姓信仰的比较多的,是禅宗。其他的宗派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式微,目前仅在寺院和佛学院中还有保留。为什么禅宗的生命力如此强大?一是因为禅宗融合了历代封建统治者追求的儒释道的各一部分。特别是儒家学说。比如孝、义。老百姓也是认可儒家学说的。(因为统治阶级数百上千年的精神文化攻势,让百姓从生下来就接受儒家教育,耳闻目染,自然认可儒家学说)二是因为禅宗对修行的要求不高。不是很辛苦、严苛的修行,比较适合老百姓的日常。谁没事愿意让自己过得特别痛苦啊!信仰宗教不就是为了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嘛!三是因为禅宗对修行的结果认可度特别高。立地成佛、转世成佛,这些都是禅宗的观点。想想我虽然修行得不好,但是心诚则灵。人人都愿意这样。于是禅宗成了目前中国最具人气的佛教宗派。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小故事,也都是禅宗的。比如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佛印和苏东坡是好朋友。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像一尊佛。”苏东坡调皮地说,“可是我看你像一坨牛屎。”苏小妹点破,“佛印心中有佛,因此看你像佛。你心中只有牛屎,看佛印才像牛屎。”而禅宗大量的所谓咒语、所谓超能力一般的显圣,成为了吸引佛教信徒的手段。但这绝对不是佛教中的哲学部分。佛教中哲学部分是什么?下次再谈~-------------------------------------------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原来都是“方便说”

缺点:作者说话比较啰嗦,经常甩出包袱又迟迟不打开,故意吊人胃口,知识分子的坏习惯。个别地方存在知识性错误。优点:读了大量儒释道文献,活学活用,有思想,有见地。能够解答很多人关于佛教的重要问题。 总之:言语道断,能说到这么清楚的程度不容易了。 曰: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谈一点点佛教(二)神学可以探讨吗:《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大家对神学的看法,无外乎如下几种:1.神学(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涉及到神学)的理论根本是传说。2.神学的探讨是在传说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探求的方法,去不断完善宗教自身的神学理论体系。3.神学是权威的,没有对错,只能接纳的。这样一看,神学是比较强势的:信我这一门宗教,就要听我的,不要去问出处,更不要去问对错。想一想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宗教的各种酷刑,就会了解一二。比如支持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就红果果地牺牲在欧洲中世纪宗教的火刑场上。当然,神学的确自成体系。如果进入这一体系中,首先就要承认其对世界的看法,否则就无法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但是神学的根基毕竟比较少。一门宗教的传说并不可以无限量的增加。更何况传说只是增加和证明了某种神迹,而非理论。所以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体系,都是一代又一代传教者在传教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和发展起来的。而这种研究和发展,绝大部分是认可前人的理论。比如在佛教中有一类人,被称为“一阐提”。所谓“一阐提”,简单地说,就是犯了佛家的大忌,永远不可能修行成佛的。比如打佛、骂佛、杀佛、亵渎佛……这样的人是没有佛性的。当然也不会成佛。怎么修炼都没用。在东晋之前,佛学中的确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确有可能产生一阐提不能成佛的说法。印度的种姓制度至今依然影响颇深。作为最低贱的姓氏首陀罗,如今读书上学依然难以得到保障。在上千年前,修行佛教这么高端的事情,怎么会让首陀罗去做?故而,有一阐提不能成佛的说法。东晋的时候,有一名高僧,叫做道生。道生非常好学。他在研究了佛学之后,认为“一阐提不能成佛”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佛。而佛学中的般若学(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也提出的“人人皆可成佛”的论断。而当时,般若学并没有被中国所了解,更不要说这一学说的说法了。因此道生能凭自己的大脑推论出这样一个颠覆前人的结论,真的很牛X。道生认为,佛学中所谓“万法皆空”是大前提。一阐提所犯的错误,最终也只是“空”。自然不能影响其成佛。因此,一阐提也可成佛。只是时间长短、修炼难度大小的问题。这一论调,吓尿了当时的佛教界。僧人们集体请愿,求皇帝赶走道生。皇帝就把道生从建康赶走了。道生只好到庐山隐居。毕竟庐山是他曾经学习的地方。在一两年后,印度更加权威的佛经传到中国,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一阐提也可以成佛”。大家都傻眼了。又跑去请道生回来。而道生说什么也不回到南京,最终在庐山圆寂。这个理论的争论,说明神学是可以去探讨和研究的。神学(含佛学)在研究的过程中、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思考上的漏洞和暂时不被接纳的理论。这种学习也是一种修行。如果只是不明白原因地、为了自己的愿望,去吃斋念佛、去磕头诵经,到头来也只是一个糊涂蛋罢了。而前面提到的般若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呢?下次继续说。-------------------------------------------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家里上上下下,包括祖父祖母们和父母都信佛,逢年过节的头等大事就是备好供品会去烧香拜佛,在家里不能说半句抵毁佛祖的话,家里遇到重大变故就会去求签求保佑,虽然明显很多时候佛祖并没有显灵,仍不影响他们对佛祖的信仰。从小我对佛教的理解那就是农村的封建迷信,并且一直声称自己无宗教信仰。但毕竟佛教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为什么它能经久不衰?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带着一串的疑问看过大半本《故道白云》,了解了释加牟尼如何成佛以及佛教的起源和发展,知道其它佛也是人啊!只是他比一般人智慧,他悟出了真理。和《故道白云》完全不同,林欣浩这本没有从佛陀的身世讲起,更多的是从佛教的演化一路讲来,从最早的悟道,经过了时间和地域和洗礼,到如今佛教的仪式化。。。书中不乏哲学分析和作者的思考,总结下来一句话,佛教还是有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

看这本书拉低了《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分数。

其实这本是《哲》的书评,但是吧,里面也评价了本书,就放到这里吧,毕竟也看过一些。当然了,此书我给一颗星,觉得很差,《哲》那本书,我给3星,觉得还是可以推荐了解了解的。昨天无意在kindle上发现了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评价不低,一时兴起,下了就读。倒也津津有味。一年半前看《西方哲学史》,虽然也是标注笔记无数,本就不薄的书让我翻的越来越厚。但时至今日你让我说个所以然来,我只能告诉你:西方哲学这东西吧,嘿嘿,不提也罢。但当时我读此书时的感觉倒是记忆犹新,只觉铺篇的绕嘴敖牙,反正就是话就不能好好说,各种新名词扑面而来。这一方面是两种语言的问题,一种是翻译者编纂者的问题。这书适合考试,当然也是哲学研究生的必考书目。(刚刚查了一下,我读的这本是张志伟这版的,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评分只有7.6,运气不佳)但本书就不同了,语言十分接地气,引人入胜。搞的我从晚上10点多读起,夜里两点实在不能不睡了才作罢。今日读罢后至少对于书中介绍的西哲史的脉络有了个感性的认识了。一些术语也都知道了个大概的意思,比如“先验”这如此重要的词,其实我原来也是一直自己瞎解释的,在这书里得到了小小印证。尤其另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1,当读到唯我论,目的论这两个唯心学说的时候,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对这两个唯心学说我全不疑惑,因为我若干年前的三观曾经历过这两个阶段(或者叫三观)。那时的我是非常非常困惑的,因为我无法说服自己眼前的世界是真实世界,这对于其他人如此习以为常的事情却一度困惑我,就像书中举的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的例子,这两部电影我也是反复看过。对我也是触动颇大。2,在二十四《他!救世主》中,有一句“我知道您肯定没看懂,能看懂才奇怪了呢。没关系我们看两个比喻”当时我就笑了,我当然看懂了,关键是,我就是一直这么认为的啊,现在也是。这种感觉就像一本书写了一大堆关于微积分的介绍,然后特同情的跟我说,没事,我知道你不理解,我可以再用个比喻让你至少能理解那么一点点。但,微积分这种东西,就像我的掌纹一样对我一样清晰。这对于我来说就像常识。再打个比喻就像有人不厌其烦用各种方法向我解说,太阳是东升西落一样。举出以上两个例子并不是说我自己有多nb,相反的,如果你的三观一直是变化的,就像从唯我论变到它的另一个极端唯物论,那说实在的,小宇宙得崩塌多少次啊。这种痛苦我认为大于身体上的。我是经历过。所以当我读到康德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原来自己不是庸人自扰没事瞎想,自己也不是精神病,因为人家康德原来就是这么想过嘛。但我又一想,自己肯定和康德差上十万八千里,因为康德完全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我生活在信息时代,指不定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接触过康德想法的人的影响而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所以,开始这本书我是要给8分的。但我如此欣喜这本书,另我对这作者的其他书也欲一窥究竟。一搜之下竟还有《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本书》。我一看呦呵,正对胃口。就像作者自陈曾爱好西哲十数载而薄发出书的经历相似,我对佛教的爱好也是有了8,9个年头了。不是佛教徒,只是对于佛学理论的一些爱好。但完了,看了开头几章后,速度越来越快。在看到作者明确说到“佛教经义里没有不灭的灵魂”这一块的时候,还是有少赞许的。至少,这是大众对佛教的一个普遍误解。但这算不了什么,除了迷信佛教的,只要稍微对佛教有点理解的,都会这么认为。但后来,真的是看不下去了,还是举两个例子吧:1,本书名字叫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但通篇(至少前几章,我想后面也这样)引用佛经原文少的可怜。更多的都是作者自己想当然的话,上来就“佛教体系非常复杂,但佛教最基础的理论极为简单。只有两条:1万法缘起,2六道轮回。看到这我就无语了。首先,作者一直标榜的是逻辑理性没错吧,然后起个书的名字是佛祖都说了些什么,然后书的内容是自己对佛教的小感悟。请问,有任何佛教经典中佛陀明确说过:吾法门唯缘起、轮回而已矣。这不扯淡呢吗?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和内容就逻辑不通,前后矛盾。第二个,我是看到作者写到失败的玄奘的时候真的连粗读都粗读不下去了。作者觉得玄奘失败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创立的慈恩宗只传了一两代就灭绝了。其实看到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吐槽是无力的。我突然的想,作者上一本西哲是否也是这样主观臆断,不懂装懂,只因我是西哲门外汉才津津有味,欣喜有之?细思极恐啊。说玄奘失败根本禁不住推敲,倒不是我个人有多崇拜玄奘,就事论事而言。玄奘一生很好划分就是取经前,取经后,译经这四段。而从那时的文献来看,也并未有说玄奘创立过慈恩宗的记载,换句话说,玄奘一生从未创立过慈恩宗,那只是后人给那帮译经圈子的称谓而已。创都未创何谈失败?玄奘一生从事的,就是严谨的翻译佛经这一事而已。当然了当然了,作者可能说,玄奘翻译出的东西影响不大流传了一代而绝,所以他失败了。那就更让人呵呵了。须知佛教在印度早就灭绝了,而现在上网一搜《瑜伽师地论》,京东送货上门啊亲。没错,这就是玄奘十万里独自取经的主要目的经。没有玄奘,你想在一千年后看到这一百卷大论,佛教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做梦。当然了当然了,话又说回来,玄奘所译的这门慈恩学为什么会绝迹于中国,倒是近代才从日本找来相关材料。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因为这门学科非常艰深,其实就是唯识宗(说慈恩宗太不习惯),而国人好简,又正值禅宗高僧大德辈出,所以衰落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就像你种子在好,没有土壤,照样发不出芽呀(而近代利炮轰开了国门,西方思维进入中土,唯识一说又重见天日,这,能说是巧合吗)。但当年达摩传法,以四卷《楞伽经》教徒弟以印心,而《楞伽经》更多的就是唯识的内容。所以当唯识一宗衰落后,禅宗玄辨一风大起,也终至没落,当然,这都扯远了。。。所以,话还是说回来,本来是想给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8分的,但作者的另一本《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实在是太也不伦不类,乏善可陈,让我不由得反思是否《哲》也是这般哗宠取巧,所以只能给6.5分。但鉴于 作者曾自说对西哲爱好十数年,而介绍里却未说对佛教研究几许。可能《哲》并不能等同于《佛》,但饶是如此,不仅就对作者人品产生了怀疑,对一个自己尚且未能理解的东西就大放厥词,标榜《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么夸张的大话吸引眼球,实在不敢恭维。但当下娱乐至死这环境,想一想还是一笑作罢!所以这书也就给个6.5分吧,及格多一点,可以给像我这般门外汉推荐推荐。又由于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写书评,以后评书不免要以这本为参考物,所以,其实我对这本书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它确实让我对西哲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当我想敲键盘的时候,心中还忐忑,别人写书评怎么都写那么多,我要是干瘪的就写上两行,不如就写到短评里去得了。但没想到几十分钟过去,竟写了这许多,倒是意外。打住。

求善

1、我一直这么想,非常困惑。有时候自己会瞎想,觉得,佛其实并不存在,佛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如果你信佛并按佛的各种指导去思考、去行动,佛对于你来讲就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仅在于佛指导了人的行为,另外也或多或少让人体会到生存的意义,而对于烧香拜佛乞求保佑的人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我一直觉得烧香拜佛其实是一种安慰剂,事实上安慰剂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就像两军对战时,敲响战鼓就能鼓舞士气让士兵勇敢作战,烧香拜佛也是一样,鼓舞了人心,让人觉得自己身上有佛的光辉做事就倍加自信和有勇气,也更容易成功。2、读过一些佛教的书,佛经类的很难读懂,有一些佛教宣传的小册子,似乎又是只是劝人信教。对于真正理解佛教,或者说想要了解一些佛教的知识,我觉得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可以像读小说一样,同时逻辑清晰,可以把平常不是很清楚的,都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读书本来就是一种兴趣,不一定非要艰涩难懂就能体现一种水平。3、现当今很多人都打着“求善”的旗号搞一些“伪皈依”的伎俩,其实我倒觉得他们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他们根本没懂“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我并不绝对是冲着推介来的,而是为着它的抬杠一般的书题下的小几行字。封底上的那些问题我来一一作一下自己的答:1.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命运能改变吗?——命运操纵权在自己手上,过得如何,全在自己所为,即使改变,也是由着自己所为改变。佛与哲学有一个共通:因果,佛讲有因有果;哲学也是一样,由因致果。2.坏人到庙里捐钱能不能得到福报?寺庙收钱算违反戒律吗?——坏人可以到庙里捐钱,但在捐钱的同时,他必要做善事,痛改坏非,否则,捐钱也只是一种伪而已,自欺欺人罢了。后面半句,我还是答了吧,太不好说了,水深……。3.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和“因果报应”矛盾吗?——嗯,看出来了,确实够抬扛的。我还真得到书里寻找一下书的答案。4.人死后还有意识吗?六道轮回是否存在?——呃,越来越难回答。人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5.人小乘的区别有哪些?禅宗和密宗又是什么?——这个属学术范畴了吧,我真不敢回答。 呵呵,归根到底,读书解题去.4、读过此书,作者写的很认真。从多个角度来辩识佛教的真伪。但是,作者内心应该是希望佛教所讲的内容是真的。可是,又苦于无法证明。这也是我们所有对佛教感兴趣的人的疑惑。我也在摇摆之中。但是,我深信无论你是否信仰佛教,如果你能按照佛经上的内容去做。你一定会有一个好心态。当你遇到困难时 一定会有一个智慧的解决方案。

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如此让人专注于知识本身的书籍实在太难得

今年读的林欣浩的第二本书,读的第一本是《哲学家都干了什么》,一本极好的哲学入门书,这本则是极好的佛学佛教入门书,说入门其实并不准确,说是“佛学发展史及佛理对比及分析的综述”可能更能体现本书的价值。看看每个章节后面那么长的引用的书单,一边惊叹作者惊人的阅读量,一边思考作为一个门外汉的普通人想要独立自主的了解和这本书一样的知识量不知道要耗费几年光阴,而这个耗费光阴的过程,作者为我们做了,并且将成果和思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分享了出来,真是非常喜欢和感激。这个时代,知识信息爆炸,知识越发碎片化,不成系统,虽然开拓了每个人的视野,但也为每个人构建某一方面知识体系带来了麻烦!太多线索来源,从何入手,每人三言两语,如何串联?所以这个时代更加需要脉络清晰,观点翔实,证明严谨,让人只要专心于知识获取,专注于知识本身的书籍。我想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感谢这样的作者,肯分享出这样的书籍,既给众生传播了知识,又为众生节省了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br><br>再说说书本身吧,依旧是轻松的谈话式风格,将一个个历史事件,佛理脉络一一道来,循循善诱,步步指引,使我了解了这么多佛理的同时又完全没有迷失的感觉。此外更佩服作者的思辨,完全没有被各路佛理牵着走,而是依靠自己的思辨牵着各路佛理走。各种佛学术语,来历传说,也非常全面。中肯评价每一种佛理,不迷信,不贬低,不盲从,一切都是思考,推理,严谨客观至此,还有什么理由不放心读呢?<br><br>总之,好书难得,多谢作者!<div class="clear"></div>

个人评分71。佛教从可以角度可以说是产生了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理论,但无法证明给每个人看的一个思维体系。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这种理论可以编好多好多。还是需要一些佐证的东西。

书评:佛教从可以角度可以说是产生了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理论,但无法证明给每个人看的一个思维体系。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这种理论可以编好多好多。还是需要一些佐证的东西。轮回、报应的BUG——很有可能你做的孽要几千几万世之后才报给你。本书结构:共13章慢慢引出佛教概念这本书讲了什么:佛教从可以角度可以说是产生了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理论,但无法证明给每个人看的一个思维体系。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这种理论可以编好多好多。还是需要一些佐证的东西。轮回、报应的BUG——很有可能你做的孽要几千几万世之后才报给你。1额一个张角用宗教模式引发黄巾起义的故事,为了说明宗教用的好,威力可以很强大。引出佛教2老庄玄学不讲逻辑,没有实用性。佛教重视逻辑,用缘、法,万法缘起,万法无常变都可以解释得通了。3十二因缘;佛家修行,戒定慧4道安和慧远的小故事。轮回BUG5佛教的流派介绍,大小乘对众生、空等问题的看法。龙树的中观论。关于佛教的种类介绍6善业问题。道生的人人可修佛。引出唐玄奘7讲了唐玄奘如何到印度以及他在很多方面的成就。李世民和唐玄奘的一些事迹。慈恩派是流传了一两代,引出下一章。8详解唐玄奘的佛法内容。9天台宗和华严宗的一些观点。10介绍慧能和禅宗,有点鸡汤11慈恩派到天台宗、华严宗,再到禅宗,修佛的条件越来越宽松。可以说是一种不同的理解,同样也可以说是一种为了发展的功利性妥协。儒家文化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赋予了一些基础价值观12简介理学、心学、泰州学派、儒家。简单对比佛教和他们的关系。13介绍观音、弥勒佛、阿弥陀佛,宗教仪式,周瑜,佛教对待金钱的态度。总结:解释佛教有些内容与印度其他宗教有重合的原因。谈了一些自己对佛教的疑问的解释,对我而言依然很牵强。读这本书的动机:对佛教感兴趣读这本书的目的:想看看坐着如何诠释这个话题作者:林欣浩 书中的感兴趣点:佛这本书的阅读方式:3-4小时通读对我的影响:评分:71

读书会分享《佛祖都说了什么》

本书基于南京七分钟悦读会口头分享整理。作者微信公众号:abirdbook。每天一分钟语音读书,一个星期分享一本书。作者微信号:ajoybird。欢迎就读书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暗号:豆瓣。今天分享《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本书一次分享不完,我准备分享三次,这次分享佛教给中国人的首次惊讶及佛教如何在儒家和道教的夹击中成功本土化;第二次简单分享一下佛教的理论发展;第三次,分享如何看待现在涉及到佛教的各种现象,保证不做一些傻事让佛祖生气。 我们先从黄巾起义说起。古代有一门知识叫“谶语”,黄巾起义的首领就利用了谶语这门学问,我们都学过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那么,这里有一个漏洞就让人费解了。这条谶语精确的告诉了东汉王朝我们要在甲子年造反。就好像我准备抢劫张三,然后我告诉张三,2月10日准时去你家,你等着。作为抢劫犯,我脑子肯定是进水了。 黄巾军这么明目张胆的造反,朝廷不是不知道,而且是三年前就知道了。当时就有人告诉皇帝要小心,可是皇帝置之不理。皇帝脑子没坏,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本事造反,因为通信不发达,人口分布不集中,造反没有条件。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能力造反,皇帝主要是提防这些人。但是,我们都知道,黄巾军后来真的发展起来了,为啥?因为那个时候佛教已经传到了东汉,黄巾军虽然信的是道教,但是组织方式、传教方式却是照搬佛教的。所以当时的皇帝很可怜,以他的历史经验,根本不知道宗教的厉害。张角的黄巾起义给了东汉帝国沉重的打击,这是印度佛教给中国的第一次惊讶。 下面我们谈佛教本土化的问题。 古代中国人是很排外的,自己是天朝上国,外国都被称为夷族。而且佛教的很多观点都与儒家思想冲突,比如佛教主张出家,抛弃家庭,这在儒家看来,就是丧心病狂。比如佛教讲究众生平等,可是儒家讲的是三纲五常。 但是,老百姓需要解脱,需要宗教。而儒家只关心礼法制度,关心治国平天下,而不关心鬼神问题以及如何解释这个世界,孔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而作为统治阶级,只要宗教是教导人们向善的,那么也会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那么,佛教的对手就变成了道教和玄学,他们都是以老庄学说为根本的。 而道教呢?从神鬼传说的角度出发,道教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可是老子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呼”。从哲学的角度出发,魏晋时期基于老庄学说发展出了玄学。玄学,关心的和佛教一样,也是人应该如何生活,应该怎样摆脱痛苦。 玄学的玄字,不是玄乎的意思,而是指高远。所以玄学是高远之学,也就是形而上学。可是玄学认为,终极真理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述的,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说“道不可言”,周易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问题就在于,如果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那么该怎么传播呢? 不光不能传播,也不能辩论,庄子说“辨不如默”,就是最好的辩论就是不说话。所以魏晋时期流行清谈,就是一杯茶,谁也不多说,或者干脆不说话,谁说谁就low了。 其实,玄学在魏晋后就很少提了。而玄学之所以发展不过佛教,原因只有一条,佛教有严谨的逻辑,而且这个逻辑你还辩不倒。佛教最基本的理论极其简单,就两点,第一,就是万事万物都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缘,因是内因,缘是外因。这条理论用佛教术语说就是万法缘起,法是指“世间万物及一切现象”。因为万物都随着因缘变化,那么就能推出“无常”,那么我也属于万物,我也无常,也就是无我,那么,认为我是实有的,过于执着自我,就是我执。万物也不实有,而一个人贪恋宝贝,就是法执。破除了我执和法执,人就解脱了。 第二,因为万法缘起,那么我们很容易推论出“轮回”。轮回这个理论又能够解释很多事情。 佛教重视逻辑,所以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能够接受。而佛教喜欢辩论,善于讲讲佛教小故事,老百姓就愿意接受。而佛教劝人向善,统治者认为这终究是好的。虽然与儒家思想有冲突,但是佛教自己也在努力适应,与儒家相协调。所以,佛教的发展就真的实现了本土化。我觉得,今天分享这部分知识,对我们有两点启示。第一,黄巾起义的时候,皇帝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了错误的判断。今天,社会发展这么快,很多经验就更不靠谱。尤其是很多人还想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别人,典型的就是父母安排子女的生活,就更不靠谱了。二,玄学发展不过佛教,说明要想修身养性开悟等,自己修行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想传播,那还是得能够说服别人。 我继续分享《佛祖都说了什么》,今天要说的是佛教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这里的佛教主要是指大乘佛教,也就是北传佛教。七分钟时间,我简单说说佛教在教我们大彻大悟、脱离苦海的方面有哪些变化,应该挺有趣的。 佛教认为,苦是长久的,乐是暂时的。比如你口渴是苦,喝水之后就带来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是短暂的。如果喝水能持续带来快乐,那我就一直喝水好了。所以佛教认为一切皆苦,六道轮回就是苦海,我们只有跳出轮回,才能脱离苦海。 我们上次说到,佛教最基本的理论是因果,而佛教把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叫做业。这个业就是因,六道轮回就是果。要想跳出六道轮回,就得不造业。具体的修行方法就是“戒定慧”。戒就是遵守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定主要指打坐禅定,从而增加约束力并有助于思考。慧是结果,就是通过前两种方式,开启了智慧,跳出轮回。 跳出轮回,这就需要戒定慧的修行,需要考级,像考英语四级、六级、八级一样,直到大彻大悟。但是出来一个高僧叫道生,说这不对。道生认为,佛性没办法用语言描述,要么你就是不懂,要么你就是瞬间全懂,这就是顿悟。但是,道生不反对修行,修行才能顿悟。 发展到唐朝,唐僧说你们都是自己瞎理解,我去印度取回真经给你们看。回来后创建了唯识宗。但是太复杂,很快就没落了,经是白取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弟子(不是孙悟空)和公主通奸,还被砍了头。所以唐僧说了什么我们忽略不计。 我们接着说天台宗和华严宗,他们认为既然佛教讲空,那么时间和空间也是空的,从而破除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厘米和一万千米都是空的,没区别;1立方米和1万立方米都是空的,没区别。但是这两个宗派还是要求人们按照传统的戒定慧修行。 可是发展到禅宗,情况就变了。既然什么都是空的,连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空的。那么,对佛性的一切基于理性的追求行为,都是执着和错误。那么我们就好理解慧能禅师的那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那么,既然没有距离概念,那么佛性和我是无限接近的,佛性不在彼岸,就在我的内心,也就是即心即佛。既然没有时间概念,一万年和一瞬没有区别,所以顿悟不需要长时间修行,放下屠刀,立地就能成佛。 既然佛在心中,那么念经、打坐、戒律等各种宗教修行方法,都是理性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方法。有一个小故事,说怀让问马祖,说你坐禅干什么。马祖说我想成佛啊。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头去磨。马祖问你在干什么。怀让说我想磨出一个镜子。马祖说你傻啊,砖头怎么可能磨出镜子。怀让反问,那你坐禅就能成佛啊? 禅宗反对一切理性,甚至反对佛经。因为佛经也是人们用理性写出了的。(慧能禅师自己就不认识字。) 所以,我们就好理解禅宗的目的就是让你失去理性,实现顿悟。这里面有很多公案,随便说一个。 说慈明禅师问可真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 可真回答: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慈明大喝道:你老得头发都白了,牙齿都掉了,还用这种废话回答我。你给我老实说,怎么才能从生死中解脱。 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求慈明指示。 慈明说:你问我。 可真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慈明回答: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于是可真顿悟了。 是不是很搞笑,其实,禅宗说的就是非理性。你刚说过的答案,我说你错了,可是我的答案偏偏和你一样。 禅宗还有一招,叫棒喝。棒就是打你,喝就是大声的呵斥你。找准时机棒喝,可以使人顿悟。 但是,发展到后来就成喜剧了。 《五元灯会》记载一个故事,一个僧人大喝,老师上来就打。又来了一个僧人大喝,老师大喝回去。这个僧人说等等,咱们好好聊聊!老师这边根本不给机会,上去再打。 你确定这不是在拍喜剧吗? 其实,禅宗虽然讲随时都能顿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顿悟的。你说你顿悟了,你说你超脱六道轮回了,别人也不一定信。 佛教净土宗说,只要信仰阿弥陀佛, 不断念诵阿弥陀佛的佛号,在死后就会被接到极乐世界。有时候人们还会诵念南无额弥陀寺,前两个字读音是namo,是尊敬、恭敬的意思。 所以,佛教从最初的要求修行者禁绝欲望,苦修经文,专心思考,才能实现慧。甚至一辈子不行,要好几辈子的修行,才能实现慧,然后开悟、解脱的过程越来越简单,到净土宗就变成了直接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所以,季羡林对佛教颇有微词,说佛教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天国入场券,越卖越便宜。 今天的分享有两点感悟。其一,理念要想传播,或者你想说服别人,那就需要层次深、讲逻辑,并且可以简单表达。没人有时间听长篇大论。比如禅宗和净土宗发展的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简单易懂。其二,我们也需要心灵安慰,晚年时期面对死亡的我,根本不想听什么这是自然规律,也不想听年轻和老的辩证法,我愿意信奉净土宗,灵魂得以安息。

对佛教感兴趣的必读

我自己没有信仰,所以一直对宗教很感兴趣。这本书是在网上误打误撞看到的,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的书了。逻辑清晰,引据有力,虽然作者有自己的观点,但都在长篇地介绍过后才提出,让人信服。作者对宗教的看法和在对如今社会的一些风气的评论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好书啊!

佛教的本质并不是知识和思想,而是修行

去年底读了林欣浩的那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觉得挺不错,巧的是,今年底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又是他写的,还是我最感兴趣的题材,不过读完之后却有些失望。写作风格还是延续了前面那本,仍是一种极力讨好读者的姿态,虽然读起来是轻松了,但是也显得轻浮和浅薄。大概是因为自己以前对西哲所知太少,所以上回轻易就被作者给唬了,而这回摊上了自己不算太无知的题材,结果就露怯了,连带着让我对前面那本的成色的也产生了怀疑。作为一本由非佛教徒写给普通人看的普及性读物,作者试图以介绍佛教哲学思想的演变为主线,来解释种种外化的佛教社会现象。但是作者对佛教思想的把握能力太弱,充满了一知半解,不得不用大量的主观认知和取向来东拼西凑,有时候难免显得幼稚,一讨论到外在的表象,就是在各种现象里打转,始终也脱不出概念思维的窠臼。讽刺的是,作者并不是不知道佛教是超越于概念之上的,书里一边不断地强调佛教就是要打破理性思维,一边又翻来覆去用理性思维的逻辑来解读种种现象,一边说所有的表象都只是一种方便不能依常规去理解,一边又煞有介事地分析和质疑这些表象的所谓意义和联系,最后得出来一个自以为是的结论,这好像正好提供了一个反面例子,说明无明的众生头脑里的概念思维有多么顽固。一个对佛教完全无知的读者读完此书,或许可以消除一些以前的误解,但是恐怕也要生出一些新的误解,基本上,这就是一本为茶余饭后提供点谈资的闲书,不能拿来当做认真的佛教入门读物。佛教的本质并不是知识和思想,而是修行。

别说法海不懂爱,其实是你不懂佛

之所以中国本土也能产生和佛教类似的报应说,是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愿望来自于每个人对公平的本能追求,是人类普世的需要。—林欣浩《佛祖都说了些什么》我发现如今在我们身边,很多人自以为信佛,但和真正的佛教信仰又不是一回事。逢庙必拜,烧香捐钱,可连最基本的大乘、小乘,汉传、藏传、南传都分不清楚,今天转发哪位仁波切说了什么,明天又是哪一位菩萨生日,后天又转一个“佛祖关于爱情的10条禅语(看完哭了)”。甚至佛教都已经成了段子和鸡汤的重灾区,“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一天到晚的青年问禅师,禅师都要被你们玩坏了。尽量不刻薄地评价,只能说这是朴素的宗教观。有心向善当然好,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了解一点真正的佛教知识呢。《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书名看上去给人一种快餐书的感觉,或者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胡闹。作者林欣浩在前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这本书的宗旨,就是本着抬杠到底的精神,对一切和佛教有关的疑问,都追问到底。”书中的佛教理论、典故,都是参考自佛教典籍或经典著作。可能也会有瑕疵或争议之处,但绝对是一本正经、严肃负责的书。一、逻辑严谨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相比于道教,总体来说佛教发展得更好,道教的玄学为什么发展不如佛学呢?书中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学有严谨的逻辑。道教的老庄玄学认为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反而是对真理的歪曲。最典型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按照主流的观点来理解,意思就是“你们平时叨逼叨的那些道理啊,都不是真理,真理是没法说出来的”。所以不论《老子》《庄子》还是《周易》都给人一种不好好说话的感觉,因为老庄认为语言不能反映这个世界的本质,后来人能理解到多少就算多少了,没有别的办法。玄学认为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种特点给道教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可佛学就不一样了,佛学体系虽然复杂,但极具逻辑性,最基础的理论只有两条。第一条,因缘,或者可以叫做万法缘起。这里的万法,指的是世间万物万象;因缘,就是指一切事物的内因和外因。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原因,这一点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都容易理解。比如,您正在读这篇文章,这背后的因缘是可能你需要打发一点时间,同时也是因为我们制作了Simple Read这个节目。而我们这个节目的制作又有很多因缘:李好帅读过这本书,我们有摄像、编辑的小伙伴各自都做了自己的工作,而这背后每个人又有各自的因缘才让大家聚到一起来做这件事。所有事物都有各自的因缘,而且每个事物也都能成为别的事物的因缘我们再反过来看,如果我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者也没有想过做《SimpleRead》这样一个节目,或者你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没有看到这篇文章,那么你现在就不会看到我在这里啰哩啰嗦了,也就是说一切事物不仅有背后的因缘,还依赖于其背后的因缘而存在。所以,所有因缘都凑齐的时候,事物才出现,因缘消失了,事物也就随着消失了。书中基于此又继续往下推导,既然所有事物都依赖于因缘,那么这些事物就不能单纯地凭借自己而存在,万物都会随着因缘的聚散不断生了又灭,灭了又生,那万物不是永恒的,用佛教语言说,就是万物皆空。那么李好帅也是世间万物,“我”这个自我意识,也是世间万物,也不能永恒存在,所以佛教说“无我”。既然世间万物,包括“我”在内,都不能永恒存在,那么如果人们还执着于这些东西,金钱、功名、情感等等,就叫做“我执”了,也就是会产生贪婪之心。佛教认为,人因为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才会痛苦。如果要摆脱这种痛苦,就必须破除“我执”,就必须明白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虚妄不实的,欲望本就不应该产生。著名离婚律师池海东的一段话,截图来自电视剧《离婚律师》所以在百姓的印象中,和尚都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啊,其实这些僧人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痛苦,而是真正的僧人认为世上没有事物值得贪恋,摒弃了欲望,自然就摒弃了痛苦。二、为什么有人作恶却没遭受报应?我们再看佛学的另一个基础理论:轮回,老百姓俗称“投胎”。其实在中国,轮回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下辈子为你做牛做马”,“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等等。如果说我们前面讲的因缘、万法缘起属于哲学,那么这一条就属于神学了。为什么要有轮回呢,既然轮回是神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就假设这是一种世界观的设定,佛教毕竟是宗教。那如果轮回,我们按照什么来轮回呢?是完全随机的么?显然不是,那么轮回这种机制的运行,还是要参照我们上面说的因缘,放到轮回中,就是因果报应。人们做的事,在佛教中,都被称作“业”,众生有欲望,就会造业,造善业或恶业。可如果一个人死了,造的这些业还没有产生结果,就是说因果报应还没来,怎么办呢?佛教认为,没事,轮回为新的生命,继续承受你该有的因果报应。那到底是轮回为人还是一只汪还是一只喵,就取决于你前生做的事情了。可问题是,轮回之后新的生命也会有欲望啊,就又会造业啊,有欲望就有痛苦,所以众生就不断地轮回不断地遭受痛苦。所以佛教教人们最终追求的,就是放下种种欲望,不要再造业,就能一点点的脱离苦海,跳出轮回。放下欲望并不是现在我们说的生无可恋三、色即是空我们了解了佛教最基础的两大理论,因缘和轮回。如果仔细琢磨一下,你可能会觉得这种理论有问题呀。因缘理论不是认为一切都不能永恒存在,万物皆空吗,认为“无我”吗,既然无我了那下辈子轮回的是谁呢?还是我吗?这就需要说到“空”这个问题。提起空,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如果你想到的是岛国著名艺术家,请把关于摒除欲望的再看一遍。提到空,最著名的是那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尤其是僧人面对色欲的引诱,不断念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这是一种曲解。这里的色是指我们见到的一切事物的表象,不仅仅是色情、色欲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指事物的本质是“空”。空,是佛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个空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并不是Nothing,不是虚无,而是指事物不能永恒存在、不断变化的一种本质状态。对于空的理解不同,能够区分出大乘和小乘。佛教中的几大学说,中观学、唯识学等,对于空的理解也都不同。比如大乘佛教中观学的观点是这么理解的,万物的本质“空”是一种不能正面描述的状态。用任何语言,我们都不可能从正面去形容事物“空”的本质,只能不断的去说它不是什么。举个例子,π等于多少,我们怎么去描述呢?只能说比3.14大,比3.15小,比3.141大,比3.142小,这样不断的去否定,去逼近事物“空”的本质。再举个例子。为情所困的少男少女们,怎么样才能摆脱痛苦?不是爱,也不是不爱,更不是恨,而是放下,不在乎,不刻意去做什么。这种放下,就同时否定了爱,也否定了不爱,这就是空。但其实,放下,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追求放下不也是一种刻意的行为吗?如果连放不放下都不在乎了,那你就又更精进一层了。四、菩提本无树如果票选被滥用最多的佛教经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一句肯定跑不出前三,很多附庸风雅的文章都会时不时引用上一段。可这句偈子背后真正的意思是什么?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寻找接班人的时候,要求弟子们各自写几句有禅意的诗句。大师兄神秀先做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这段偈子,用菩提树来比喻众生,用明镜台来比喻人们追求的佛性,用台上的尘埃来比喻众生和佛性之间的障碍,所以他说时时勤拂拭,就是我们要刻苦修行啊。通俗点说,是一句典型的正能量诗句。可前面我们理解“空”的时候知道,你这种刻意去修行,想要成佛的欲望,却又是另一种执着,会阻碍你成佛。更何况禅宗讲究的是顿悟。后来另外一位弟子就做了一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意思是,对于众生、佛性这些概念用菩提树、明镜台、尘埃这种方式去区分和描述,都不对,因为万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切皆空。而且你感觉自己和佛性有距离,需要修行这种想法和欲望,本身就会阻碍你成佛。本没有什么尘埃,也就不需要去拂拭了,所以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看过这句偈子后,弘忍大师大惊失色,半夜将这位徒弟叫到身边,讲授佛法,传授衣钵,并认定为本门继承人,并且敦促他快速离开,以免被奸人所害。这个故事中,写第一个偈子的,是北禅宗神秀大师,而写后面这个偈子的,就是南禅宗慧能大师。而这个故事就是出自南禅宗的《坛经》,这部经书,史学界的观点认为史料价值很差,现存的版本都经过了后人的大量删改,而且删改者大多是慧能的支持者,所以出现上面那种带有传奇色彩和娱乐性的故事,就不足为奇了。五、佛祖说的远不止这些上面介绍的,只是佛教理论中的一点点,《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佛教理论、汉传佛教历史的内容,很通俗易懂,也很有趣,会纠正很多我们对佛教庸俗的理解。找几个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人们的印象中,总会觉得和尚的头顶会有一排小点,这个叫做戒疤。烧戒疤的习俗,并非来自佛教发源地印度,而是从我国元代开始的,那个时候只有汉族的僧人要烧戒疤,所以有学者认为,烧戒疤带有歧视成分,是“带有一些侮辱性的标志”,今天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陋习,全国佛教协会已经明文废止了烧戒疤。所以既然从元代开始,那么西游记的唐僧,水浒传的鲁智深,就不应该有戒疤。星爷喊过的般若波罗蜜,应当读作《般(bo)若(re)波罗蜜多书中还提到,现在很多寺庙特别商业化,烧香磕头都要分等级的,给的钱不同烧的香、念的经也不一样,还有一些所谓的算命、改运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教教义。算命、改运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教教义佛教是追求智慧的宗教,不重视外在的吉祥物和宗教仪式。如果以后,再有人借着佛教祝福的名义问你要钱的时候,你可以说“大师,心外无境,我只求心诚而已”转身走开就是了,我们都相信佛祖是不会因此怪罪于你的。最后,我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佛教的教义希望人们摒除内心的欲望,追求的是无我。而如今时代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消费主义,鼓励人们遵从内心欲望,鼓励人们吃喝玩乐、旅行、消费,典型的口号是“做你自己”、“Be yourself”、“Follow your heart”等等,是一种欲望的释放。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社会中,佛教反而越来越火热了呢?豆瓣小站:https://site.douban.com/280743/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可观看书评对应的视频节目:

胡诌几句

给4.5分吧,作者的观点,作者对哲学,佛学,人生的研究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是个人读书太少,哈哈。作者把汉传佛教的历史脉络给理清楚了,还给我们对比分析了老庄,理学,心学,作者这个理科生可能都得让不少文科学者汗颜了。本书也让我这个佛教门外汉对佛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增加了我对佛学的好感。虽然我不还不算唯心主义者,也不信教,但我认可内心的力量,宗教信仰的力量。正如作者附记中所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黑白两面,而是位于同一个坐标轴上,而且这个坐标轴是连续的。绝大部分人在这个坐标轴上不会位于端点,而是位于中间的某段。人们还会随着自己对控制未来自信心的变化,随时改变在坐标轴上所处的位置。人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尤其是心理状态,非理性的因素太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拥有真正信仰(包括宗教信仰)的人,对艰难困苦的反作用力是巨大的。

总结一下书中主线

先摘录一下书中的基本定义和定理:1. 定义法:世间万物及一切现象。因缘:即原因,因是内因,缘是外因。自性:自身的存在不依赖于外界条件。无常:事物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中,不能永恒存在。执着于X:认为X是永恒存在的,是实有的。法执:认为万物实有。我执:认为我实有。业:众生做的事情。果报:业按照因缘规律产生的后果。轮回:人以及其它生物(植物和细菌除外)在死亡后,还会获得新生命的过程。十二因缘:人的一生中因缘聚散的过程。有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涅槃:跳出轮回的状态。2. 定理或公理万法缘起:万事万物都是因为一定的原因产生的。法无自性:所有事物都没有自性,即世间万物都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万法无常:世间万物都是随时生灭的,不能永恒存在。无我:“我”也是无常的,是有生有灭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果报应原理:好人受好报,恶人受恶报。业不相消原理:做的善事和恶事会分别受到善报和恶报,不能互相抵消。佛教主要理论发展脉络:1. 中观学:万法性空。但空不能用任何语言从正面描述,只能用不断的否定来逼近,故而有了龙树的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2. 道生三说:顿悟成佛,善不受报,一阐提亦可成佛。3. 唯识学:轮回之后,肉体和记忆都不存在了,由什么记录着以前所有世的业呢?唯识学的解决方案是设定出一个永恒存在的,实有的阿赖耶识来。4. 时空主观论: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用来描述事物的主观概念,不是客观存在的,故事物的本质一定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要想达到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空,就是佛性——必须破除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里作者说这个结论不特别属于某一学派,而是所有大乘佛教都认同的。5. 天台宗:一念三千,无情有性,三谛圆融。华严宗:十玄门,一即一切,一真法界。6. 禅宗:天台华严虽主张破除时空等一切理性观念,但修行方法仍是戒定慧,禅宗的修行方法是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其理论基础是:当你产生了“我和佛性之间有距离,我需要修行”这个念头的时候,这个念头本身就是阻止你成佛的妄想。对于佛性的一切基于理性的追求行为都是执着和错误的。禅宗对于戒的看法:如果内心清净,就无需外在的戒律限制。对于定的看法: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对于佛经的看法: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实际上慧能也不反对读佛经,这个作者好像没说。)7. 狂禅:既然所有的理性思维都是错的,那么必须抛弃一切理性思维,答非所问,乃至棒喝,乃至唾弃烧毁佛像,乃至呵佛骂祖。佛教理论发展到狂禅这一步已经到了极致了,甚至是极致过了头了。后面作者又简单介绍了理学和心学,认为不过是佛道禅宗的翻版罢了。

高维度的佛陀,低维度的众生

正逢《星际穿越》热映,想了这样一个标题,应该是属于标题党的范畴。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林欣浩,他上一本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425061/)就很精彩,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在我看来是最高深的智慧:客观经验世界(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主观经验世界(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哲学)、非经验世界(宗教),实在是过瘾。这次作者从非经验世界的佛教入手,通过与哲学的结合,讲解并分析了佛教的本质,尤其是书最后几张对于佛教的分析,鞭辟入里,很有味道(还有翔实的参考文献,优点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佛教,中国人是在熟悉不过了,但也非常的陌生,因为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佛教,我们以为对着佛像虔诚的磕头就算是信仰佛教,实际上却不知不觉中把佛陀当成了交易对象,没有好处的佛,大众会信吗?数年的颓废,让我越来越明白信仰的重要性,可惜的是我们注定是很难建立信仰的一代。作者也说了,信仰宗教不见得有相信心理学等客观经验世界的科学靠谱,这我同意,但是二者之间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区别,就如同《达芬奇密码》最后,Robert Langdon说的那段话:“唯一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历史告诉我们耶稣是个伟人,是神灵感应之人,就是这样。可是,在我小时候掉进井里的时候,我还以为我要死了。我所能做的,就是祈祷。我祈祷,乞求耶稣让我活着,好让我再见到父母,好让我再去上学,好让我再跟我的狗玩耍。有时候我觉得当时并不孤单。为什么非得是人或者神呢。也许人本身就有神性。耶稣为什么就不能既是平凡的父亲又是奇迹的创造者呢。”唯一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我相信高维度的佛陀,正像我们看着二维平面上的一幅画一样,忽视着我们的存在,想象着他们的未来。到底是非理性世界的高维度?还是高维度已无法用理性一词所表示?三维世界(或者加上时间就是四维世界)的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明白。或许信仰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你充满信心的去面对一切困难,这就已经够了。如果你想让我受苦,你就无法阻止我去爱。PS:http://book.douban.com/review/7201681/ ,对佛教的各个派别总结的很全面,一览无余。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1 玄学=”绝学无忧“+”道“=辩不如默、绝学无忧”(反语言反逻辑) +“天性”/“无为”(啥都不干)东晋王羲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A 辩不如默:真理是说不出来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人与世界是一个整体,观察世界的工具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不能用世界本身来定义世界。文字也 是世界的一部分,你的真理也是用文字来描述,但是描述真理的文字无法描述自己是真理的。例:普朗克长度 测不准原理 蝴蝶效应 2 宗教=逻辑+神学3 佛学=“万法缘起”(因果论 逻辑部分可变)+"轮回"(神学部分 永不变)个人“十二因缘” 第一因缘 “无明” 佛学需要“慧”求知。.求知需要怀疑。 苏格拉底:永远质问。A 佛学用否定的语言去表述事物本质。八不中道 (龙树 印度)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科学是可以证伪的。 卡尔·波普尔 B 失败者玄奘 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创立 大乘有宗慈恩宗 二代而亡。(唯识学)观点:一阐提 这类人永不成佛。来源 印度种姓制度。有教无类。孔子 C 禅宗:顿悟成佛。理论发展断层,默照禅,回归老庄,反对语言文字。组织形式发展: 故事 公案 庙会 俗讲。 各种畅销书挖掘“哲理”。面对各种困难 ,佛曰:放下。 天国入场卷,越卖越便宜。-----季羡林《坛经》小故事摘抄:弘忍大弟子 神秀 北禅创始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弘忍另一弟子 慧能 南禅创始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4 儒学:理学 心学 抄袭佛学逻辑理论。 泰州学派“各从所好,各骋所强”“人能自治,不待禁而止之也”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人拥有高度道德自觉性。 李贽 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明代官员。儒家心学5 关注个人幸福 国学 微言大义 正确的大废话。 佛曰 孔子曰 孟子曰 老子曰 儿子曰6 控制未来程度划分 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我)》宗教(无我) 年轻人——————————————————————》老年人

期待第三部曲

实体书终于出了,先恭喜一下!先看了作者的上一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这种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来讲述人文哲学主题的方式,既新鲜又很有独特,所以就追着看了《佛》的豆瓣电子版。这本书既是一本有趣好读的中国佛教简史,也能把普通人心中关于佛教有关的大部分困惑给解释的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一些我原先认为非常感性,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问题,作者都能用很简单的比喻,以及非常严谨的逻辑,一步步的推导出具体答案,会有一种“我靠居然可以这样清楚的讲明白这件事”,阅读中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实在是很好的一件事。我们普通人阅读这样的书,大多是出于好奇吧?我只是想要了解更多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看一下没机会接触过的领域。但让我很意外的是,这样讲解知识的科普书里,却有很多地方让我看了颇为感动,我想着也许是因为作者的真诚,才会让我有共鸣。ps:最让我感动的是关于地狱里美和爱也会存在的推论。原文摘录如下:【即便在最残酷的地狱里,有两件事是可以存在的:美和爱。我们前面说过,佛教应该认为众生是拥有自由意志的。地狱的受苦者也属于众生,所以也拥有自由意志。有自由意志就意味着有感情,就意味着有审美和爱的能力。而美和爱是可以不需要外物而存在的——我们可以把美好的事物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情保存在脑海中。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演奏最美好的音乐,去思念最爱的人。综上可证,无论地狱多么残酷,我相信地狱里一定会有音乐,一定会有美和爱。也许地狱里有非常严酷的狱卒,禁止一切美好的事物,禁止鬼和鬼之间的微笑,禁止鬼用残破不缺的嘴哼出旋律,禁止鬼在牢房上敲打出节奏,禁止鬼在受苦的嚎叫中夹上一句调侃地狱讽刺天堂的笑话。是有这种可能,地狱真是这么残酷,它们甚至可能消除你的记忆,强迫你忘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旋律,强迫你忘记你最爱的人——算你们牛逼!但只要地狱众生能保留自由意志和感情(否则惩罚和恐吓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你们就永远禁止不了思考,永远阻止不了众生在自己的心里吟唱节拍,阻止不了幽默感,阻止不了受苦的大众在这悲惨世界中找到值得深爱的并为之付出炽热的感情。如果你想让我受苦,你就无法阻止我去爱。这就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小小安慰。】

欣浩同学的又一部力作!

刚刚还苦于这本书在豆瓣上只能在豆瓣阅读中看,而在豆瓣读书上却没有条目,没想到刚刚搜了一下,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恭喜欣浩同学!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上一本书《哲学家都干了什么》很相近,也是用易懂而又不乏深度的语言,大概介绍了佛教的历史和理论(包括哲学理论和神学系统),和对现今流行的一些佛教观念和做法的一些比对。分析同样深刻而又不会故作高深。越是大家,越是允许读者的怀疑和独立思考,因为这也代表了一种自信。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其实说什么,即使是宗教,最后也会归到哲学上来,这个在这本书的最后也会有所提及。其实并不是说哲学多么厉害,而是说哲学这个概念或者词汇就是人们发明出来的,为了方便说明问题。你也可以把它叫做“道", 叫做"理”,叫做“空”,叫做锅碗瓢盆也无所谓,因为它就是代表了所有事物后面运作的那个规律,那个用理性语言无法描绘的东西。所以,无论人们学哲学也好,学佛也好,学历史也好,学科学也好,都不要把学会,或者确定性作为目标。因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能力太有限了。越是懂得多的人,越会非常的谦虚,越会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吧。期待欣浩同学的下一部作品!

旱鸭子写的游泳教材

从哲学家那本书过来的,其实这本书前面讲历史的部分还是蛮有趣的,因为我对这段历史也不太了解。但是一讲到佛法,特别是最后两章作者对佛教/佛法的探讨,简直惨不忍睹....一、充满谬误的佛学入门书这就是一本充满对佛法误解的书啊...因为作者其实根本不知道一点儿佛法...我当年初初摸到一点佛法的皮毛时,除了满心欢喜赞叹,也有一股怒火——好歹也算是读过多年书、有求知欲的知识青年,居然从小到大了解的佛教/佛法都是谬误!不过现在看到这本书,颇有些无奈了。二、佛法的本质简单的说,佛祖教导的,是类似“怎样学会游泳”、“怎样动手做一件连衣裙”、“怎样养一盆兰花”。佛经,是技术指导书、是家电使用手册,和哲学是性质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怎样学游泳呢?比较好的步骤可能是先学一点理论,了解一下标准姿势,然后下水练习;不过其实啥理论也不知道,直接下水扑腾,也是可以学会的。但是有一种情况是肯定学不会的,那就是不下水——读再多游泳理论游泳技巧都是没用的。没有亲身证悟过的作者谈论佛法,就好像没下过水的旱鸭子谈论游泳;没有亲身证悟过的佛学学者七嘴八舌讨论什么是“空”,就好像是一群完全没吃过苹果的人研究苹果的味道是什么——其实有啥好讨论的,找到苹果吃一口不就知道了!作者的理性思维在这方面的探索令人甘拜下风,也令人觉得非常可惜,这本书是2013年写的,希望作者有朝一日,会对此书中荒谬的论点哈哈一笑。三、佛法不等于佛教此外,有两个地方作者混为一谈了,一个是佛祖教导的是佛法,和佛教不是一回事;另一个,佛教作为一门宗教,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宗派也不是一回事。佛法是真理,类似相对论,是可以亲身验证的(但这种真理不是理性可以掌握的),也必须亲身验证,没验证就是不知道,验证了才会知道,无所谓信不信;佛教是宗教,才是讲信仰的。四、了解佛法的唯一途径对佛法有兴趣的话,看书是无法了解的,思考也是无法了解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实际去修行,就像学游泳必须下水一样。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信佛,怎么修行?其实我觉得不信佛教反而更好,因为宗教有很多忽悠的东西,反而容易误导人。这就是一门技巧,不需要相信才能学会,但是从不会到会还是有个过程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完全不信就坚持不下去了,愿意尝试就可以了。最基础的修行据我这个初学者了解就是打坐练习禅定了,说白了就是练习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后干嘛呢?观察。一个是观察自己的念头,这个比较难以讲清楚,推荐另一个,观察自己身体的感觉,手脚有什么感觉呀,胃有什么感觉呀,多多练习。不只是打坐时,更重要的是平时,时不时的停下来感觉一下四肢和内脏的感觉,初学(比如本人)比较好把握的是情绪激动时候的感觉,比如生气、伤心、委屈时候腹部的感觉。多练习,开始可能感觉不出多少来,但是熟练之后,能观察、感觉到的会越来越细微,然后,有一天会发现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实,然后就会明确的知道,什么是理性之外的真理了。ps.现代科学的心理学中,关于用谈话探索童年创伤治疗心理疾病的临床案例有非常值得借鉴之处,还有催眠疗法(不过催眠方面神神叨叨充满谬误的书也不少),但是总之一句话,记住这是理性不能掌握的,必须亲身实践,一定要真正去做。居然一下子打了那么多字,佛祖教导的真是太了不起的事了,它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因为做起来特别难,所以会的人少,熟练的人更少。可是,如果你不相信世上有不用节食的轻松减肥法、不相信有20天轻松掌握一门外语的秘诀、不相信有零风险一个月赚100万的秘密,那你为什么会以为,能令人脱离痛苦、得到真正幸福的方法,会做起来既轻松又简单呢?

佛学入门

1.25。佛学入门,佛陀,龙树,道安,慧远,鸠摩罗什,竺道生,玄奘,湛然,慧顗,神秀,慧能,菩提达摩,马祖,法常,僧粲,万法缘起,轮回,十二因缘,戒定慧,三报论,中观学(大乘空宗),八不中道,真俗二谛义,小乘大乘实有性空度己度众,色即是空,般若学,菩萨行,顿悟成佛,善不受报,野狐禅,清净业,十八不共法,虎溪三笑,顽石点头,一阐提可成佛,慈恩宗,法琳获罪,宇文灭佛,五净肉,萧衍禁荤,腰斩辩机,唯识学(大乘有宗),瑜伽行派,六识六根,末那识,阿赖耶识,三论宗,天台宗,十界互具,一念三千,佛性具善恶,无情有性,空假中三谛圆融,华严宗,一真法界,顿悟,梅子熟了,见山是山,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参公案,呵祖骂佛,棒喝,慧根,看话禅,默照禅,韩愈原道,会昌法难,天国入场劵,戏场,俗讲,儒家道德,朱熹,理学,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王艮,风动幡动心动,花不在你的心外,何心隐,李贽,龙场悟道,观世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千手千眼观世音,马面观音,补怛洛迦山,普陀山,观音土,弥勒菩萨,本愿,净土,劫,弥勒净土兜率天宫,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白居易),下生,白莲教,红巾军,布袋和尚,送子弥勒,弥陀净土,阿弥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净土宗,不退转,正法、像法、末法,五浊恶世,接引,三车喻,方便说,易行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致敬,阿弥陀无量,无量寿佛念珠,听钟念佛法,上西天,带业往生,禅净双修,密宗,咒语,加持力,不等同于藏传佛教,纵欲,显宗,灌顶,大日如来,身密、口密、意密,普传咒语,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大悲咒,往生咒,经筒,傅大士,轮藏,结界,曼陀罗,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宗教仪式,烧香,炸供,斋七,不主张过生日,开光,许愿还愿,放生,教外知识,圣严法师,不持银钱戒,衣钵,菩萨六度,布施,防骗秘籍,耆那教,婆罗门教,神通,三武一宗法难,《平面国》,高维空间,比主观唯心主义还要悲观、不可控制未来;面对死亡和地狱,还有三样事物可以拯救自我:音乐,美,爱。

谈一点点佛教(三)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宗教:《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在介绍般若学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基本理论。与其干巴巴地介绍理论,不如先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宗教?要知道在佛教诞生的时候,人类正处于文明的轴心时代。文明古国都叫着劲儿地在不断产生与派生出独具特色的璀璨思想。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根本:老子、庄子的学说也在这一时期快速成长成熟。然而就是这样,道教还是成为了中国自己的、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怎么信的宗教。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主义。道教追求的是什么?大家可以想想,经常在电视剧或者小说(比如《西游记》)里面能看到的,道教法师们都忙着干嘛?炼丹!炼出长生不老丹!这简直就是蛋疼了。道教一直追求长生不老。但是这也太容易被戳穿了!有几个人见过长生不老的?而且那些莫名其妙的所谓仙丹,弄到手,吃下去,就死翘翘了。第二,道教的立教之本老庄学说缺乏逻辑。老庄之说,又称玄学。“玄”的本意指很深的水。水如果很深,就变得不太透明,黑漆漆。既然玄学就是黑漆漆、看不清楚、说不明白的东西,那么有没有逻辑也就不重要了。特别是老庄学说讲究避世,要躲到深山老林去。这样的思维也不利于宗教的传播啊!一门宗教如果没有逻辑,又不愿意被传播,简直就是漏洞百出,任人鱼肉。佛教相比之下,就很牛X。首先,佛教构建了一个完美世界,让信徒去追求、修行,最终成佛。其次,佛教的逻辑很强大。佛学的两大基础分别是“万法缘起”和“轮回”。何谓万法缘起?法,指的是万事万物的现象。缘,指的是原因。说白了,就是在佛教的观点里,一切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原因的。不是随随便便地出现,然后随随便便地消失。出现,是因果。消失,也是因果。有因有果,万法缘起。轮回,就很容易理解了。也就是人的灵魂是不灭的。肉体消失了,但是灵魂会转世。生生不息,六道轮回。这两个逻辑基础很强势也很强大,让佛教徒们不得不信服。可是,在这相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却产生了很多佛教学派。般若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下次再谈~-------------------------------------------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