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与视角》书评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4
ISBN:9787535779823
作者:[美] 卡斯滕·哈里斯
页数:370页

这本书,很复杂。。。

这本书里的思想非常复杂,没办法理出线性的逻辑关系,书中谈到的各种思想源流呈网状联系,看完书之后,摘抄出来划线的段落集中起来看,仍然是一脸懵逼。。。读了几十年书了也算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各章之间,前后章节都有联系,随随便便就能理出一些逻辑线索。作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通过对历史的挖掘,理出了这些线索,所谓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在这本书里是草蛇灰线,伏延千年。当你不知道这条线的存在,草蛇灰线于你不过是平常的坑洼,而作者一指,立马看得清楚清楚,证据确凿,确实是有这么一条蛇。各个领域的杂七杂八的史料,串成链条,互为印证,都指向那条蛇。有一些好玩的史料,比如书中详谈的中世纪异端贝格派和贝居安派,正是艾柯《玫瑰之名》的那个无人敢谈起的异端。比如考证了阿尔贝蒂和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学源自大科学家Paolo Toscanelli。比如考证了布鲁诺支持哥白尼日心说并不是因为他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了日心说,哥白尼对于布鲁诺其实并不重要。原来阿尔卑斯山的每一个小山峰都有十字架是因为让登山者体验耶稣登上各各他山的感觉。下面随便总结一些相互联系的思想,有言在先,因为我水平有限,以下总结无法体现书的全貌。。。无限宇宙->失去了中心->虚无主义->喜欢登山的彼得拉克,在山顶目睹无限,同时燃起急切的回家的欲望中世纪到现代:沉思转向操作<->笛卡尔:理解世界要靠机械模型而不是数学模型,我们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创造实在,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实在。视角局限导致我们只看到现象看不到实在->真理爱隐藏->哥白尼偏于一隅也发现了真理->精神而不是视角可以达到真理->人类是很牛的->皮科:需要人类来赞叹造物主的伟大->应该由科学而不是神学家诠释圣经->比如哥白尼就证明了上帝的伟大1277年大谴责捍卫上帝的全能->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设计了许多思想实验来反驳->促进了关于可能的世界的思辨->为新的科学做好了准备如何突破视角的局限->库萨的尼古拉做视角变化思想实验,请读者想象自己置于某个其他位置,比如月球->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元素存在固有位置阿尔贝蒂的透视学->事物的显现都相对于主体而产生->透视法是人的视角->中世纪艺术是精神视角->透视法是一种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广义的透视理论荷尔拜因的画大使们->一幅画两个视角->放弃单一视角才能获得答案->不同的视角才能揭露出真实->单一视角是现象:假象人出于视角局限天然会把自己置于中心->思考上帝的无限导致“去中心"->文艺复兴回到人类中心

西方宗教与科学之间的暧昧情缘

昨天刚刚跟一个朋友聊到上帝与科学的关系,便看到了这本书,直观扼要,而且剥去了专业范畴的概念,使用了普遍性的词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读明白,或者至少有些收获。西方科技发展的进程一直伴随着宗教的演变,它们有相同的老祖宗,或者说宗教是科学发源的前提。正是基督对人和上帝的关注,对人精神层面的关注和思辨的发展,导致了形而上学,而科学概念的演化,理论的提出正是得益于这种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它借助于人的这种力量以及其自身的有效性得以发展,而人类这种力量的正当性却来自于宗教。由于科学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一直试图摆脱来自人主观上的东西,摆脱宗教,也跟形而上分家。但这种企图却使人们倍受折磨,在强大而客观的自然规律面前,人类渺小得不堪一击,自我,存在变得虚无缥缈,人的精神世界一次又一次地遭受质疑,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次又一次的人性的反扑。人存在的正当性在自然面前一次又一次地遭受质疑,上帝,作为人内心中自我存在的渴望的映射便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认可和加强,虽然历史赋予了上帝不同的理解,但这些理解都是与时代相应而生的。而本书一方面企图阐述科学和宗教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他就科学与宗教相互纠缠的实质原因所在,即我们在发展客观知识的同时,如何捍卫和巩固人主观性的正当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论点:视角和无限。这种分析和概念是十分有助于我们这样没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来学习和吸收的,它的概念是独立而自存在的,无需考虑其历史渊源。因为在中国也一样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更加严峻。中国人的自我一直处于非常羸弱的状态,而我们文化中又不存在强调自我的基因,因此,当西方科技来袭,我们便是束手无策,接受了我们自我感将更加低落,而不接受则意味着被时代逼着倒退。中国在基础理论一直未能有重大突破的原因便是在此,绝少有个人单枪匹马地杀出重围,重视这些问题,并寻找出路是每一个会接触到西方科技的人出路所在,希望所在。


 无限与视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