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手艺人

出版日期:2016-2-1
ISBN:978753567433X
作者:[日] 樱花编辑事务所 编著,大野木启人 监制,高阶秀尔 监制
页数:416页

内容概要

樱花编辑事务所:
成立于2005年的独立编辑团队,致力于记录、宣传以传统产业为首的日本文化,以此开展书籍、杂志的策划、采编等工作,撰稿人和编辑活跃于各文化领域。事务所位于京都。
成员:米原有二 藤田明 井上朋一
大野木启人:
京都造形艺术大学副校长、教授
主要活动、作品:
1983-1984年 三宅一生“Body Works”展(Laforet 饭仓、旧金山近代美术馆、伦敦Boiler House)
1987年 川久保玲“THREE WOMAN”展(纽约F.I.T)
1988年 三宅一生“AUN 展”(巴黎装饰美术馆) 制作装置
1989年 “KENZO 展”(姬路市美术馆)艺术总监•模特人形设计
1991年 “非洲赤道的面具展”(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艺术指导
1993年 “现代爪哇印花布展”(国立国际美术馆)艺术指导
1993年 山本宽斋“HELLO! RUSSIA”展(Bunkamura The Museum)会场构建
1996年 “秀吉展”DreamCube(长滨市)竹空间制作
1997年 “Japonisme du mode”展(T.F.T 会馆)会场制作
2002年 “首尔风格: 李先生一家的朴素生活”展(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艺术指导
2006年 “印花今昔物语”展(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艺术指导

书籍目录

京瓦  浅田晶久
京之木工艺-辘轳工艺・木器 绫部之
竹工艺 石田正一
莳绘—京漆器 矶田达也
京刃具 金井义延
能面 岩井彩
京足袋 植田胜也
截金 大冢华仙
京编绳 大林芳雄
裱装 冈崎昭
流苏 键谷恭三
传统乐器弦 片冈喜三郎
京扇子 金谷雅明
京素染-浸染 河添功
旗印染 川桥吉春
京鹿子扎染 川本和代
京团扇 木野高利
京印章 小泉景
型友禅 小糸敏夫
京提灯 小岛丰一
京绣 小松二三三
西阵织-埋机 佐竹利治
花簪 定永光夫
色纸*短册 泽田义春
京弓 柴田勘十郎
绳结细工 铃木节子
京镶嵌 高桥和男
黄杨梳 竹内伸一
京垂帘 田中实
烟管 谷川清三
京唐纸 谷野修子
和蜡烛 丹治洁
金网细工 辻贤一
京铭竹 中川利春
京和伞 西堀耕太郎
京石工艺品 西村金造 西村大造
机杼 长谷川淳一
京黑纹染—绘制章纹 林利孝
京念珠—佛珠 前泽里枝
手印纸牌 松井重夫
数奇屋五金 村田定平
茶筒 八木圣二
七宝—金属工艺 矢泽干子
和装书 安井文彦
京佛具—铸蜡工艺 山崎贞一
调音绳 山下雄治
神镜—神道教用具 山本八郎 山本晃久
京真田带 和田伊三男
熏香 松荣堂
对谈:叶松谷 X 大野木启人

作者简介

京都,世界首屈一指的手工艺之城
纷繁多彩的手艺,既象征人类文明的缩影,也是传统文化未来的指针
本书是一次经典策划。知名教授与专业团队多年寻访记录,终得宝贵实录。
本书囊括50种传统工艺,造访52位名匠,收录百余幅照片。
丰富详实的工序解读,深入手艺人的日常,探寻造物的魅力所在
“我想将京都拥有的这些精湛手艺介绍给年轻一代,让他们看到,人类原来能如此出色,前人能如此伟大。我想将这份触动传递下去。”——大野木启人(京都造形艺术大学副校长、教授)
“京都的手艺人不留自己的履历,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便已知足。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事工作,也有留存后世的。所以我想留存下手艺人的这份矜持。虽然手艺人不留名,但是历经百年后,后世的人们能想到‘啊,当时还有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这就是手艺人的欣慰之处了。”——手艺人绫部之的自白
【内容简介】
京都作为邻国日本传统古都,保持着浓厚传统文化特色,被誉为“心灵故乡”。京都传承、融合并发展中国原初的艺术文化,是国人心中的向往之地和旅行日本的必到之所。
日本以“劳身”为荣,也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尊重匠人的文化。本书记录了五十种传统手工艺,为此走访了五十多位手艺人,其中有不少工艺濒临失传,受访匠人已是唯一的传承者。作者带我们亲临他们的工作现场,以丰富的图文诠释工艺流程,细腻地呈现在都市快节奏之下,手艺人如何用专注和手艺对抗机械时代的冰冷。
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也是一次见证。从手艺人质朴的语言中,对工作的认真、对手艺的自豪、和倾注一生的匠人精神触动人心。同时,他们对传承的忧虑和失落,让人揪心,也更体现了这本书作为“记录”的珍贵价值,它让我们得以见证京都手工艺辉煌的过去,也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京都手艺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那么多顾客中,了解屋瓦优劣的可谓少数,可这仅有的数人就已经很可怕了。那是因为,制作上稍有懈怠,哪怕骗过了大部分人,只要有一人没有被蒙骗,也渐渐不会再有生意找上门来。短短的一句话里,凝聚着始终力求完美的师傅对工作的自豪。★想要留下好的东西,只有增加身边有眼光的受众。★这工作,想偷懒一下倒是可以,但到了月末就该痛哭了。不需要开发票的日子就意味着没有工作,我一到这种时候就不知所措。玩耍消磨掉的都会在你的作品上有所表现,倒是残酷又有趣,总之一定会出结果。★对于木艺师来说,木材可不仅仅只是材料,因为木艺师自古便有崇尚老木为“神木”的传统。而在绫部看来,不忘却对山川、草木的感谢之情,是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因为树木与人皆为生命,所以制品才有温度,让人安心。木艺师要持有对树木和自然敬畏的信念。今后也不能忘记这份心意。”— “京都的手艺人不留履历,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便已知足。各行各业,既有为了生存而做的工作,也有能够留存后世的工作。所以我想留存下手艺人的这份骄傲。虽然手艺人不会留名,但是历经百年后,后世的人们能想到‘啊,当时还有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这就是手艺人的欣慰之处了。★工作时很难达到完美,只有不断地积极改善来提升。虽然达不到完美很不好受,但以此为目标就能有所成就。虽不会有终点,也无法做到极致,但我却想不断靠近,就是这么一回事。— 现在已经没法花费那么多精力和财力慢功细活了,如果可以没有时间金钱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创作,那我真想尝试做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莳绘作品上不留手艺人的名字,自己经手的莳绘工艺品也都作为商品被出售,因此不管是出自父亲之手,还是我的作品,手边都没有存货。所以,哪怕留一件也好,我想为自己、为家人做一件留作纪念的作品。死之前,至少在世上留下一件毫无悔恨的作品。★我面对的都是真正的手艺人。二十克的重量之差都会被指责,若是钢的种类搞错,立刻会被察觉。我面对的都是一流的手艺人,所以稍有偏差的东西都不能拿出来卖,我也不想为对方做不适合他的东西。— 总体看来,京刃具冶炼的品质在下降。“制作京刃具的工坊多数还在取巧。用压力机合金,却打着‘京都手艺’名号售卖的也为数不少。真正严肃对待的工坊也就三家左右。虽然是又脏又累的工作,但毕竟是祖祖辈辈积累下建起的店铺……"— 尽管如今刃具市场被中国占据,但锻冶师作为手艺人的尊严与技巧依旧得以保留。今井坚定地贯彻始终,将这条路走下去。— “即便没有钱拿,也要试做一遍。是意气用事,也是乐趣所在。手艺人要是连这个也没了那就到头了。我一直在挑战,毫不厌倦。哪怕开年也接不到活,也到带着半玩的心态动动手。辛苦了一周,周日本可以多休息,但我也会默不作声地做点儿,要不就浑身不自在。我常被老婆念叨‘你也稍微发发呆呀’。可这就是手艺人啊。”★”能面师并不仅是单纯地复制古型,细节处理中也凝聚着自己的功夫,在遵循古老制作传统的同时,也创造新的传统。但即使为了忠实再现古面而穷尽各种技法,最终呈现出的样子还是会带有制作之人的风格。因此能乐师经常说,哪怕是同样的面具,出自我之手与出自母亲之手也完全不同。““尽力去打磨自己的品性。”师傅的寄语留存于岩井的内心。想要敲打出面具的情感,取决于面具自身是否具有品性,而面具的品性,归根结底就来自于创作者自身的品性。— 在品性磨砺上,作为能面师的母亲交给岩井的,是不可变得焦躁傲慢。母亲在制作的同时,还在能面教室里授课,岩井也曾帮忙。随着母亲的引退,岩井自然地继承起这份事业。教别人的时候,容易走进“自己即是规则”的误区。为此,之前去修习茶道、花道,现在又开始学习敲打小鼓,让自己始终站在学习的一方。— “顺利推进或是作品被采用比什么都更令人高兴。看到古面,或是别人做的更好时,我也会激励自己再接再厉,不断精进。提高施彩的技艺,不断磨砺自己,我希望能敲制出所有种类的面具。"★两遍、三遍,或许旁人看来是多余的工作,但这份用心就是我的制作方法。— 我自身能够满足,也能令顾客满意地穿戴,这就是全部的意义。交货时,有客人特意发来感谢状’常年穿着足袋脚很容易疼痛,但穿植田做的足袋一整天也不会疼‘,还有特意打来电话的。听到这样的心声还是非常高兴的。无论对方穿着怎样精致的和服,相貌多漂亮,我还是会先留意到足下,那就是我的工作,也颇有些职业病了。★”手编的编绳,必须先制作样本,不然容易搞混色彩的搭配。用两三根细线开始编,必须编织到顺手才行。优良品一年连两条也做不了。可以给任何人看都不觉得丢人的东西,一年最多就有一条吧。”— “一生中必有三次机会,哪怕跌跌撞撞,只要能把握好其中一次便可。但不能总寄望于下一次。”出自手艺人的自尊与长年经验的这番感悟中,丝毫看不到妥协。— 大林现在每周开设一次编绳课。“需要传承的技术,一旦停滞就意味着永远停滞了,所以不敢懈怠。”不只考虑自己的传人,心怀整个编绳业继承难题的大林,也有目光迥然的时刻:“我希望学生们带着自豪感做东西,不为求同。利用闲暇时间做也没关系,但要珍视原创的精神。”大林经历了京编绳形势严峻的时代,如今,“只要大家做起来容易就好”。— “京编绳终究只是编绳,不可能成主角。我的人生就是’编绳人生‘。“大林大笑着调侃起自己。这份调侃将传统工艺师大林心中的豁达与尊严显露无遗★我对自己的裱装有着绝对的自信,但也不能不作任何解释。虽然常被人说’你可不擅长做生意‘,但不能妥协的东西就是无法妥协。也有过因为得不到顾客的理解而拒绝对方的时候,不过正因为现在接受的委托都是取得充分信任的,订单会跟着来。因此,自然而然地都变成了气味相投的的客人。”★“机器能运转顺利倒也还好,但一失灵就无计可施了。到头来,还是手比较灵巧,熟练于心就不会出错。手工的东西也更有味道,靠的全是手艺的严谨考究。”— 饱满且光滑的指尖,最能概括片冈的人生。★做了其他人没有做或者做不了的事而获得肯定,很开心。我不愿去同行那里争抢客户,因为那就变成打价格战了,我更想靠技术一决高下。★“我对文字的起源进行过深入地学习。通过了解文字的构成,充分理解其蕴含的意义后,才能正确地进行表现,对客人才可以很好地说明。”— “在父亲的那个年代,制作印章的手艺人们都学习过文字的构成,被一同工作的装裱师傅询问关于书法作品等问题时,能立刻作答是理所当然的事。”— “因此,父亲那时的印章铺,被别的业界奉为‘老师’,可见印章铺是想当有地位的。如今却已变成‘普通的店铺’了,究其原因,是大家都不去学习了。”— “忽视学习,只想着做生意可不行。我这里虽然创业百年,但也无力建起大厦。因为毕竟是手工,无法量产。可正因如此,学习如何下功夫,学习文字的知识,才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是信手拈来就能胜任的工作。如果有顾客问起文字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完整解答。比起赚钱,我更想成为拥有可靠技术的手艺人。同样是印章铺,有苦心经营的,也有在雕刻等技法上下功夫,优秀中也有各种类型。而我想变成那样的印章铺。”★大家工作与生活的地方都连在一起。如今,我在工坊旁的家中与孙子一起生活。这个工作需要从小开始教育,感受手艺人工作的氛围,比如要学会察言观色,那非常重要,所以我也会和手艺人打招呼,有孩子到工坊来时请他们不要生气。★“我们不会直接去找订单。刚继承家业,几乎没什么客户的时候,我出去推销了一阵,结果被贬得一文不值。毕竟太勉强了。”手艺人毕竟就是手艺人。— “(提灯)既不是艺术品,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上不下的。但是,自己从事的工作,认定了就绝不输给任何人。”★至今我在开始织制时,仍然会先驱散心中的烦恼。只有去除了杂念,方能心静。手艺活需要包含自己的心意,若非如此可不行。★对定永来说,与古老的花街一直保持不变的信赖关系,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一直以来,我们从未偷工减料。如果被要求照着做,那就必须如此。我们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个订单,即使是定制一根也得完成。有时候,客人带着二十年前的东西让我们找着做,甚至可能提供原材料的店铺老板都已不在人世了,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想办法四处找材料,直到找到为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绝不能耽误交货,或许这份责任感正是定永先生能坦然面对工作的原因吧。”与其说工作有趣、愉快,不如说责任重大。交货必须按时,若耽搁了,可能就无法在这里住下去了。有时为了赶上交货期,加班一个通宵才完工的情况也有。完成的瞬间,与其说是高兴,更多的是终于松一口气。那一刻的安心感,才是最大的满足。“★前代并未传授什么,要说任何达到前代的水平,唯有自己观察、牢记、尝试、失败了还会被斥责,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这也不是手把手地教就能掌握的技艺,每天都要思考创意,下功夫。”年轻气盛时,遇到失败便怒火中烧。如今一点小失误,也会想能否修补。能够’化险为夷‘的人最厉害,当然不是指用狡猾的手段。“”边看着材料,边与之对话。虽然确实应当如此,但老实说,面对天然之材,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竹材有时候上部坚固,下部却异常柔软;有时候以为它很硬,削下去却发现很软;有时候则是竹节隐藏在里面。各种情况都有。没有比认为大自然读得透更天真的想法了。它不以人的意志而动,所以才能一直与它打交道。我是我,竹是竹,一切顺其自然。制品上有着道不尽的话。“
  •     每件手工每种技艺都流入了匠人的心神与温度,情感与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不可言传的雅艺。机械生产的物件远做不到如此。。
  •     此书描述了现存日本手艺人制作的产品和态度、行业状况以及生存情况。书中涉及的京瓦、和伞、灯笼等大多脱胎于中国,并在日本流传保存下来。看完此书后,确实被日本手艺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所折服。尽管手艺人强调手工作品的精致和美丽,甚至到非常微妙的细节。不过,应该思考一点的是,既然手艺人在规模化生产的今天,在工作效率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生存艰难,为何不放弃,如批量印刷已经取代线装书,线装书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或是机械化结合,让旧手工艺焕发新的生机。毕竟,在历史长河中,此消彼长是常态,旧事物被淘汰,新生事物也会应运而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到莳绘的时候 恨不得当下冲到日本去买一个茶叶罐呵呵呵。 和那本留住手艺不同,那里面主要是编织类手艺人,尤其是以介绍竹藤葛等原材料的编织手艺人为主,这本书的手艺比较广且全面,京绣,京团扇,京足袋,漆器等等。但如果每一个手艺的介绍内容更详实,有手艺人自己的叙述会更好。这两本书可以互相借鉴。期待中国手艺人系列丛书。
  •     初看感慨良多,但所有的篇章看下来,发现其实面临的困境,传承的过程大多是一样的。手艺人本身没有想那么多,很多就随着生计而生活化了。就像忘了是哪位说的,有的东西其实就是生活用品,没有必要上升到艺术的层次。京都的这些职人也是,和社会上普普通通每个职业的人一样,把自己的技术当做工作来做,而对某些技术的保护,是需要整个社会来做的事情。有的技术随着机遇和时代的变迁自然会被保护和传播甚至发扬,但有的技术难免淹没于时代的人情的残酷,这也是自然规律啊。里面粗浅的讲了一些工艺的制作方法,也是看起来最有意思的,比如截金、烟管、镶嵌、调音绳、西阵织,可能作为一个局外人初见觉得有趣,但几十年从事一项工作流程,抱着什么样的心理就不得而知了。很遗憾上次去京都对很多工艺还不了解,下次去的时候可以专门性的去走走看看。
  •     手工艺的消亡是一场残酷的进行时,不仅在日本,也在全世界。书里很多章节都提到了手工制品受到中国廉价制品的冲击,我想错本不在中国,选择廉价品的是消费者,这是市场的选择,也是生活方式变迁的必然。虽然怀着不舍,到我更相信物竞天择,该消亡的必然消亡。
  •     手艺意味着传承和专注,还有人手的温度。如果最终都被机器替代了,我想也是挺悲哀的吧...
  •     京都手艺的粗略介绍集,花簪很美,想看《艺妓回忆录》
  •     了解了很多,中国也应该出一本这样系统化一点的书。不过对于书中总说转移到中国进行廉价批量生产,我只想说……
  •     去日本可以买这些/然而觉得我大天朝也有很多类似的东西
  •     简单的操作手段 模板式的提问 完成度很高 但是读起来仍然粗浅
  •     京都手艺科普,有好多都是当时完全没有留意的小方寸天地。写作套路是介绍职人,制作工艺概述,最后总是要总结一句后继无人(及被中国廉价糙品占领市场的无奈)。唏嘘之余,也看到了昔日生活方式的消亡。毕竟器物还是用来用的。
  •     详细的介绍了京都目前存在的手工艺术,不出所料,大多数都传自中国,与国内的情况也一样,由于高昂的价格和低效率,抵挡不住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同样后继无人的状态。唯一不足是配图或者摄影太糟糕了,表现不出物品的质感与美感,甚至看完图片都不知道东西的实际模样。
  •     本身内容目的是好的 只是收录的太多人,每篇能多写写就好了
  •     在漫长岁月里安心做着一件事,而且几乎没有竞争者,想来是件寡淡但是幸福度极高的事情啊。从这个角度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简直就是其对立面。
  •     奶奶随手翻了翻,说了一句话大实话:这通篇就是在说手艺人得到巨大的成就是靠用心和踏实得到的。
  •     被手艺人的精神折服,为手艺人的未来担忧。但是每篇格局差不多,看到后面有点大同小异。
  •     流苏,喜欢红色,好美。
  •     看了以后有跟王牌酒保类似的概念,手工艺品的学习没有教科书的一板一眼,最关键的还是心,你懂了就懂了,不能言说。感觉跟很多事情同理,这本书写06年,不知书中提到的手艺人还有留下多少。
  •     很精致的一本书,无论排版插画还是内容都挺值得买的
  •     有点难过的是很多手艺在十年二十年后就见不到了。但想想我们自己遗失的更多也就释然了。很浅的民艺科普书。但很适合入门看的。
  •     挺完整全面的收入了京都匠人的生活,想了解日本传统手工艺的同学,这本值得一看
  •     京都置业调查
  •     文笔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内容很棒!京都手艺人不留自己的履历,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就可以了
  •     京都手工艺集锦,像是本词典,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查阅。中国每个城市都轻松能出一本,毕竟日本的手工艺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只不过中国的写出来更像是求捐助的扶贫项目,而不是一本艺术家手艺人对专业与职业的诠释。
  •     装帧图片不错,内容浅尝则止 闲来翻翻可以,正经看就一字儿 困
  •     整理了京都各种手工艺人,并没有过多关于手艺工序的描写和介绍,算是一本目录吧。
  •     技术=工具,并非基础,而是本该掌握的东西,为了表达出自己,刻苦个若干年去学习技术不是理所当然吗?
  •     京都前人们的生活智慧逐渐消失,让人遗憾。手艺人们异口同声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做手艺人,手艺即将失传,忍不住感叹。可另一个角度来看,古文化不图新思路不找新突破,渴望大家关注只会说有多好的手艺,是该怪年轻人?工业发展?
  •     都有对传统手工艺遗失的担忧吧,正如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法则一样,一个事物被取代必然是因为另一事物的产生。书中最后说,正是因为两级极分化不够严重,才会导致过度衰退。高品质和一般取代物的差别,有分化,也才会有人去追求高品质。书中京都手艺人对于手艺作品的理解和认真,才是真的打动我的地方。另外,书中多次提到中国产的同类物品取代了某种手工艺品。真的很多次,中国的确渗入很广呀
  •     原来老手艺的流失问题是世界性的...相比之下,就重视程度而言,中国还是不如日本
  •     看完这本书,冲动地报了个京都马拉松;这座从唐朝被“偷”过去的城市还留着那么多精致的手工传统并揉合成日本自己的独有文化,有点羡慕又有点对我们的惋惜。
  •     如果我可以完全自由的选择我的职业,我大概会想成为一名手艺人。只有当我全神贯注的做一件容易掌控的简单的小事时,才会感到内心是安静的。
  •     内容都是浅尝辄止而且类似的框架,适合大概翻阅。唯一的感受是原来有那么多神奇的职业被这些人热爱并守护着,比如莳绘,能面就挺有趣的
  •     匠人之心
  •     一本杂志类型的书籍,类似呼吁年轻一代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京都手艺人也存在断档的情况,其中不乏对中国产品冲击日本市场的怨念。让我惊讶的是其实东京手艺人大部分文化程度还蛮高的,基本都夜大毕业。
  •     国人要写的话可能可以写出更加丰富的手艺吧
  •     選題好,但浮光掠影了些
  •     手工艺日用品的一些细节,太泛了
  •     大部分手艺活的确机器已经可以做的比人更完美,再依然坚持就显得有点迂腐了。 比如印章,机器应该完爆手工把。 京瓦,个人觉得机器完全可以代替手工吧。 之所以没有完全用机器替代因为实在小众,如果需求大,就自然会有机械化出现。
  •     京都手艺人的故事,器物,工艺,手艺人入行的契机与从业感悟。在最后的访谈里谈到创作的两个基础:技术基础-重视反复训练;思维基础-由认清自己出发开始思索。小记。
  •     旅游纪念品解析
  •     看完之后并没有记住多少,可是对京都有了更深的印象。京都可能是全世界手工最发达的地方,因为还有那么多执着的匠人。即使技艺难以流传,有本书记载也是好的
  •     整本书都在介绍“京XX”,可实际都是“唐XX”。没错,霓虹人民大方的承认了这些都是中国传过去的。忽然想到一句话“师夷之长以制夷”。以前日本没有我们发达,但是把我们的本事长处都学过去了,并且发展得更好,比我们强大了。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深思,反省?哈日,仇日都不如知日,学习人家的匠人精神,把我们的各行各业做大做强
  •     这是今年匆匆翻完的一本书,只是觉得现在工作生活处处都被快消包围,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好像成了真理,但我喜欢一遍一遍把事情做到更好,内心的矛盾在这本书里找到可以让我坚持的信念,匠人精神可以坚持,没错的。
  •     文字中的匠人气息
  •     总觉得这手艺一阵阵儿的,有一阵提倡创意,又有一阵提倡匠心。不喜欢封皮。内容很多图,看起来比较简单。看这个就觉得守住匠心也好,然而什么也不会啊我。会一门手艺也不错了。
  •     一生只做一件事
  •     有一年去逛展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就种草了,后来就忘了……今天在图书馆一不小心看到就一口气读完了。京都真是个有魅力的城市,想看中国版的手艺人+1。另,书本身装潢挺不错的,要是能平摊就更好啦。
  •     更适合以影像形式表现。
  •     手艺人对待作品的态度,即他对待此生唯一一次人生的态度
  •     精致漂亮的书,文字部分略简单,倭人将技艺百年传承,其中不离不弃实令吾辈汗颜;能剧面具做旧部分,确实前所未知
  •     在无用的艺术和有用的设计之间,是可用可不用的手工艺。即将到来的工业4.0将被用于大众消费,极简主义的生活观念的传播,都让手工艺逐渐远离商业;再加上师徒制与家族沿袭更不利于手艺在生产方式上的创新和新市场的开拓。京都是寺庙云集的地方,这本书里的手工艺大多曾以为寺庙服务为主,所以在当今这个宗教观念日渐淡薄的时代,必然困境重重,但是无论是找到制作新方式(丝网印刷)或是售卖新方式(网络)都会让境况好转。话说竹久梦二的画到现在还被人喜爱,他画中那个年代的东西都消失到无影无踪难道不是很悲哀?我看手工艺可以与fablab有一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