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散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61380100
作者:[圭亚那]戴维·达比丁(David Dabydeen)
页数:199页

内容概要

戴维·达比丁(David  Dabydeen)出生在圭亚那。他是一位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同时还是一名编辑,曾在剑桥大学研读英国文学,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博士后毕业后,在英国的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任教授,现任圭亚那驻中国大使。他出版有七部小说和三本诗集,曾获“剑桥大学奎勒·库奇创作奖”(Cambridge  University  Quiller-Couch  Prize  for  Creative  Writing),“英联邦奖”(the  Commonwealth  Prize)和被认为是加勒比诺贝尔文学奖的 “萨布嘎奖”(the Sabga Prize)。
胡宗锋,陕西凤翔县人,中国翻译协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与翻译研究所所长。一直从事英美文学和翻译的研究。出版译著多部,在《诗刊》《美文》《新华文摘》《读者》《散文选刊》《名作欣赏》《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翻译和创作的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200余篇。

作者简介

为了加固千疮百孔的海防,一个年轻的非裔圭亚那工程师来到肯特州一个沿海的小村庄。他在一个英国老人卢瑟福太太处搭伙,并通过与老太太的关系察觉到,这个本质上已经非常英国化了的小村庄,在貌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下,泛滥着暴力与原始冲动,凸显着英国统治的痕迹。他在小村庄期间,被迫重新思索自己的看法,审视自己作为一个圭亚那裔的身份,尤其是不得不质疑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工程师存在的必要性。
该小说互文性极强,涉及康拉德、威尔逊·哈里斯和奈保尔等文学大家,旨在就英国性的内核、英国统治的影响以及对历史与当下的本质的不同观点,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对话。


 消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贾宝玉对女子有过一句近乎毒舌的判词:“未出嫁的女儿是颗珍珠,一旦嫁了汉子,就变成死鱼眼珠子了。”想必宝二哥正是看透大观园女子的风流云散,才出此言。君不见,多少古灵精怪、仪态翩然的小女子一旦被囚禁婚姻的围城,忽的就成为乏善可陈的中年妇女,拖着贪玩捣蛋的鼻涕小鬼,甩着沾满油渍污秽的抹布,在漫无边际的庸常日子里耗损着热情和初心。然而,总有些鸟儿是华丽的笼子也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小说《消散》的女主人公卢瑟福太太就是那只不一样的鸟儿。卢瑟福太太是“我”的房东,一个年届花甲的老妪。小说把“我”设定为一个旁观者和偷窥者,“我”在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中慢慢拨开了笼罩在卢瑟福太太身上的神秘面纱。当我的疑惑一点一点解开,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女人便一步一步从小说里走出来。“我”初识卢瑟福太太,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欣赏之情的。“她的眼光很时髦,给我打的领带常常引起海滩上同事们羡慕的眼神。”除了拥有高品味之外,她还参加乡间俱乐部,通过运动保持身材,并亲手烘烤各式点心,把偌大的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样一个优雅、端庄、有质感的女人,却是世俗意义上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被丈夫遗弃,在非洲待过,还没有孩子,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卢瑟福太太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富商家庭,家境优渥,少女时候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读书。一个人在异乡的生活培养了她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和桀骜不驯,她的与众不同让她与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然而,上帝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就女人,便注定了无论何时,你若身为女人,就该温婉、贤良、美貌、娇弱,稍微有点离经叛道,便为世人所不齿。“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有那些不因灵魂而被爱的女人,大抵都可以用这句话为自己的悲剧做注脚。与杰克结婚之后,卢瑟福太太也曾试图做个称职的妻子,甚至努力去融入周边的生活,帮别的女人喂孩子,拉家常说鸡毛蒜皮……但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化为徒劳无功,死水般平静的日子让她发疯。她故意毁掉周末的聚会,一个人在家喝得酩酊大醉。她不再想方设法讨好身边的人,花园成了她的避难所。她记得每朵花的名字,每棵草的位置,她知道每个季节风往哪个方向吹,她也清楚雨何时会落下来。她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整理花园上,她在花园里修修剪剪,当剪刀一次又一次戳向那些花草的时候,她身体里无处安放的暴力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尽管微乎其微,但总算有了释放多余热情的地方。她一日一日地耗在花园里,想着那些恼人的无解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乖戾奇特的女人。后来,她终于在村子里待不下去了。她和杰克一起去了非洲。那里的原始和野蛮,粗俗和落后,让她看到了最本真的生活。她学会了做土豆泥,嚼可乐果,习惯了忍受当地人的艰辛,学会了当地人的语言。她用纤细的手指,挖开了热带雨林湿黏的泥土。她像一团火燃烧在非洲的丛林里,连绵的雨季也熄灭不了她的激情。然而,她点燃起来的生命热情灼烧到了她的丈夫。于是,他堕落了,他的手伸向了非洲女人的裙底,他在最原始的性冲动里发泄着他的不满。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开始怜悯卢瑟福太太。可是,她太骄傲了,那些怜悯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折磨。她撕破了圣母的外衣,她在村里人面前更加放荡,她对流言蜚语置若罔闻,她把丑陋的非洲面具挂在屋子里,抵挡那些披着文明外衣的禽兽。井然有序背后的不堪和人性的卑劣龌龊,统统被她放置于太阳底下,她彻底地站在了俗世生活的对立面,跟所有人都决裂了。她的抗争与战斗,让她永远跌入了孤独的深渊。世人对她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可以理解她,也没有人敢爱上她。她只能且美且独立。就这样,被岁月搓洗了无数遍的卢瑟福太太,最终没有化为灰扑扑的影子。她变得更加耀眼。当她站在春日的女贞树下时,微风吹过,白色的花瓣落满一身,“我”在那一瞬间“爱”上了她。相对于那些“我就要嫁人了,但我还没有过过我自己的日子”的女人来说,卢瑟福太太确实做到了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她的灵魂,就像一个多棱镜,有着闪烁的光泽和变幻的样子。张爱玲曾把自己形容为“镂空纱”,自嘲其一身的缺点。在我看来,卢瑟福太太也是这样一块镂空纱,她的美,存之于她的漏洞百出。美玉上的瑕疵,丝毫无损于她的价值。她用自己的生命呈现出了一个女人究竟可以忠实自己到什么程度。我第一次听到加拿大摇滚天后艾薇儿说出那句“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的时候,脑海里蓦的浮现出卢瑟福太太在玫瑰花丛中劳作的剪影——她那仿佛纤尘不染的脸,若有亮光。
  •     读完《消散》的时候,是一个初雪的冬夜。雪下得并不大,在微黄的路灯光晕里,星星点点的雪花悠然落下,刚到地上,就变成了一点水迹,消散无踪。我无端想起小时候寄居祖母家的那段时光。也是这样的冬日夜晚,祖孙两人围着一盆烧得旺旺的炭火,炭火下面埋着白薯或者是土豆,有时候也在炭火上面支一个铁架子,烤着花生、馒头片。馋嘴的我往往等不及那些东西烤熟,就吵着要吃。每每这时,祖母就轻柔地把我揽在怀里,等讲完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那些食物逸出的香味也恰到好处。逝去的日子似乎有种特殊的味道,喜欢怀旧的人总是能在那气味中获得慰藉和满足。而小说的主人公与此恰好相反。他痛恨过去,他生活中一直想要摆脱和逃离的,便是过去。“其实,我是一个工程师。”小说一开始,主人公便郑重地强调自己的职业,这个略带宣言和骄傲性质的自我介绍里,是他刻意隐藏的黑人身份以及非洲背景。“我”来自英属殖民地圭亚那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离家出走,母亲克服万难供他读书,以此来洗刷耻辱。在这种沉重的期许中,他埋头学习,不社交不八卦,不泡妞不讲脏话,按照一切文明人的准则来行事。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过去似乎被他彻底埋葬了。然而,就算他西装笔挺,打着领结,雄赳赳地走在海滩上视察自己的海防工程,现实还是出卖了他——太阳底下他的皮肤闪耀着黑色的光泽。过去如梦魇一样,浸入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的房东卢瑟福太太,一个被丈夫抛弃的乖戾妇人,把他带进了回忆之旅。挂在女人房间里的非洲面具唤醒了他童年的记忆,丑陋而狰狞的面具变成过去的鬼魅:贫贱、落后、肮脏,是属于他的世界的代名词。那里充满污秽,美好的事物还未生根便已腐败,善良的人未曾成长就遭厌弃。村子里那个最终变成废墟的篮球场,贾马尔委屈的眼泪,缝纫机上阿尔弗雷德衰败的身体,房间里母亲终年不息的劳作,霸占凌辱母亲的神父……在他一步步靠近卢瑟福太太的时候,那些他以为早已化为灰烬的记忆,在脑海中死灰复燃。他试图通过修建抵御大海肆虐的海坝来寻求安慰,换来的却是更深的迷失。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拚尽全力逃离过去,斯瓦米在山川河流的神性崇拜中安放自己,才华满腹的冯维克教授跑到偏僻荒蛮的非洲隐居起来,卢瑟福太太在植物茂盛的玫瑰园里酿各种各样的酒麻痹自我,安妮特跨过死亡之河到繁华的大都市寻找新生活,但最终,任凭谁也没法把过去和自己分开,坐在沙漠的边上做白日梦。卢瑟福太太最终放弃了抗争,她幡然了悟:“人不论干什么,只是在小小地修修补补。你就是花一辈子的时间,把十吨重的石头一块压一块地垒在一起,直到把五万块石头垒成一条整整齐齐、几乎天衣无缝的直线,你还是会想起最初的那堆石头。”而“我”在海坝修好之后,也放弃了继续扮演“小丑”的英国生活,他回到了曾视为耻辱和痛苦的自己的国度,在热带雨林的雨水和干旱中,与过去握手言和。或许,谁都经历过一段那样的时光,痛恨卑微的出身,自怜贫穷的家境,哀叹生不逢时的错过。过去就像一个沉重的枷锁,牢牢地桎梏着我们的肉体和精神。无论你怎样重熔、打造,如何改头换面,准备把它毁得七零八落,它总是能从破碎的砖瓦中慢慢累积成一座抵御海浪的大坝,支撑着你的现在,昭示着你的未来。在经历过无数次东奔西突的抗争之后,每个人最终还是会选择面对真实的自己,不再企图去当一个叛逃者。只有在过去的废墟中铸造未来,人才能够真正地远离幻觉。就像“我”第一次上班途中在悬崖边摘取的那朵紫色花,即便在时光中凝固成了标本,它依然保留着鲜艳亮丽的颜色,那灼灼的花色提醒着你逝去的日子,过往的岁月,是一去不返的旧时光成就了现在的你。那些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也许像尘埃一样轻,随时被风吹去。但尘埃总会落下来,最后积在某一处,汇成山麓。而人们热衷于修史的原因,也无非是不想背叛过去,因为凡过去事,从不会真正过去。过去永不会如风消散,它只是换一种样子,从一朵花或者一棵草里长出来,走进你此刻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n来豆瓣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看这本书的,是在学校图书馆有缘结识到这本书的。说实话,看完之后我没有怎么看懂,可能是因为我对英国历史和故事发生地的不熟悉导致看完之后做不出怎样的深度思考,只能是当作一个故事来看。可是,昨天看完 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之后对英国这个国家的看法有所改变,于是乎,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消散这本书想要表达的 ,批判。如果以后有机会和时间的话,还会再读一次这本书,希望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后一百页想说的东西多了,韵味反而不足了。
  •     书没评论精彩,看不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