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字的文化史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303186492
作者:黄兴涛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黄兴涛,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清代和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曾出版《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文化怪杰辜鸿铭》、《闲话辜鸿铬——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主持、合译)等。曾主编《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清史编年》(副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
引论:“她”字与“文化史事件”
第一章、从“She”字等英文词汇的困扰说起
——与西方语言接触后出现的新问题
(一)、中文对应“She”字困局的最早出现
(二)、《文法初阶》的独特创译及其限度
第二章、“她”字的新生与“他女”、“女它”
——《新青年》同人的早期磋商及引发的试验
(一)、“她”字的提出与“他女”的先行
(二)、钱玄同、周作人关于“She”字译法的初步讨论
第三章、1920年4月以前“她”字早期书写实践考述
(一)、康白情、俞平伯等人与“她”字初入新文学
(二)、“她”字最早入诗及其早期的几种用法
第四章、“她”字存废的论争与“她”、“伊”二字的竞逐
(一)、新生的“她”字究竟该不该废弃
(二)、“她”、“伊”二字的较量与“伊”字一度占据上风
第五章、性别之惑:与“女”有关的语文敏感
——“男女平等”观念与“她”字的际遇
(一)、以男女平等观念反对“她”字的三种表现
(二)、“英雌”和“她”:字词、性别与政治
第六章、“她”和“他”、“牠”、“它”
—— 一个新代词系统的形成与定位
(一)、第三人称代词序列的不同方案之提出与讨论
(二)、“它”、“牠”二字的再造与“她”字地位的稳定化
第七章、1920年4月以后“她”字的社会化进程
(一)、从《小说月报》和国文教科书等看“她”字的认同
(二)、陈寅恪等人的绝响“抗拒”与周瘦鹃的最终“投降”
第八章、现代性诉求与外语因素、汉语传统的互动
——“她”字获胜的根源及其历史文化效应
(一)与“他”发音相同而又形体略别:“她”字胜“伊”之主因
(二)现代性透视:一种仍然有待开掘的多维分析
(三)“她”字语言符号文化效应的历史阐释
附录
文化史研究的省思
“她”字问题与“现代性”问题的再解释
主要参引文献
后记
增订版补记

作者简介

胡适认为:“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围绕“她”字诞生前后的争议,尽可能多地呈现有关“她”字的各种“故事”,揭示关于“她”字的来龙、不同设计方案的争论、最早的书写实践、文化意图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认同问题的具体生动的过程历史,努力将“叙事”与“考证”相结合;同时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当年“她”字及相关文字早期被实践或论争时的原始样态,以及运用者的风貌,希望能带给读者以真切的历史现场感,呈现“人”、“场景”和“历史内涵”多元互动的研究路径,堪称近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杰作。


 "她"字的文化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增订版再记拙著《“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已经出版五年了。五年来,该书得到了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的学者的鼓励,也获得了多项意想不到的奖励。这样一本为“她”字做“传”的小书,能有如许影响,老实说早已超出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期待。特别让我欣慰的是,此种多少有些“取径”异样、不免被认为“微观”一点的研究,竟然很快得到许多史学同行的认可,可见历史学这门古老、博大而深厚学科的包容性。对笔者来说,在这个喧闹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为知识积累做点切实的努力,所做事情虽小,却不乏一种实实在在的充实感。2015年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希望增订再版《“她”字的文化史》一书,笔者欣然应允。这次增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借机增补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资料,涉及诸如郭沫若与“牠”字的关系;鲁迅有关“她”字的笔墨官司;1923年民国“通俗音乐之父”黎锦晖为推广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正确认知与用法而专门发表的《他、她、牠》歌曲;1924年蔡晓舟在中华教育社有关“她”字的提案和会议通过的决议内容;一些有特色的相关新图片等等;同时,还增补了一些当时被遗漏的前人研究成果。二是做了个别地方文字的修改。如为避免误解,把第八章的标题改为“现代性诉求与外语因素、汉语传统的互动”,特别补上了“外语因素”四字;该章的第一节把原标题改为“与‘他’发音相同又形体略别:‘她’字胜‘伊’之主因”,特别补上“形体略别”四字等,但基本观点则保持不变。同时,在有关“文化史事件”及其叙述方法、“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与“她”字产生和社会认同的关系等方面,也略做了一点补充,以使原有的观点更加清晰化。另外,这次增订,为尽可能弥补疏漏和多少有所改进,笔者还集中时间查阅了拙著出版后海内外陆续发表的近20篇有关书评。尽管书评作者对拙著鼓励居多,但也兼有批评或建议,如有的认为本书还是较多地关注了精英人物的选择,对下层民众的认同仍嫌揭示得不够充分;有的以为本书对“她”字的古代存在之性别延续意义的作用估计不足、强调不够;还有的认为20世纪40年代有关“她”字认同情况,可能仍有多加考察分析的必要,等等。可惜由于时间原因、资料局限或者认识分歧,这次增订却只能作个别表述的调整、无法多加改进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修订此书的过程中,得以见到杨剑利博士评论拙著的书评《现代性与“她”字的认同》一文,读后觉得颇有启发和感触。因就文中提出的批评做出回应,并作为附录收入此次增订版之中,但愿对读者了解本书的观点与内涵,能够有所帮助。最后,笔者还想借此次增订拙著的机会,对梁文道、赵刚、张仲民、胡其柱、沈洁、岳秀坤、贾永梅、胡传吉、毕新伟、胡文辉、张俊峰、王飞、曹静、倪雪君、李倩、栗月静、王天根和杨剑利等为拙著写过评论文字的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的评论,多少都有益于自己去做进一步的思考。在原书撰写和修订过程中,戴逸、王汝丰、王道成、史松、李佩芬等前辈曾接受我的采访;余华林、沈洁、韩秋红、陈鹏等曾帮助查阅资料;张仲民、瞿骏等曾提供参考意见,在此一并谢过。同时,笔者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王宁编辑,为出版此书的增订版,特别是调换插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黄兴涛2015年3月于北京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本来以为是关于女性主义什么的,后来发现大多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的,稍有些小失望。视角非常新颖,让我稍感吃惊的是原来在民国女权主义者眼里,“她”字是含贬义的。然经过一系列发展和嬗变后,“她”字的产生将原来代表国家的“君父”变成了“祖国母亲”,为女性这一性别的渗透了更多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意义。附录关于文化史的省思也蛮有启发性的。
  •     88.
  •     厕所读物
  •     一个“她”字,可以引发“男女平等”的争论,又掀起民族主义的浪潮,为何能够在当代留存,作者娓娓道来。从小处出发,讨论大命题,材料详实,论理充分,值得详读!
  •     可作为一般通俗读物来读。
  •     我同意…她字换个读音确实比较好
  •     从一个“她”字,勾画出近代中国文化史的丰富内容,给读者畅快的阅读体验。黄兴涛先生的治史方法给我很大启发,希望今后我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能够很好的运用。
  •     附录中对书评的回应
  •     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短小精悍意义丰满,作者通过扒疏报刊文章内的文字,挖掘文字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有一系列文化嬗变的痕迹,从“伊”、“牠”、“英雌”到“她”的蔑视女性的意义,民国的女权分子大多认为女字旁的中国古字大多是贬义的,而今人的认知是女字旁只是女性身份的标识,对于字体印象的变化,也映射出时代中女性地位的变革。本书附录一的文章,也是对近现代文化史研究反思的精湛之作。
  •     从“她”到“伊”,到发明男女通用的“渠”和“佢”,再到产生分化表物的“它”和“牠”,作者捋顺了女子第三人称代词相关的书面论争史。她字的创生是文学的,本与妇女解放关系不大,部分为迎合时代大潮,带有对民族文化进行西式改造的愿望。1920s为啥那么多小资产阶级文人和新青年反对此字?他们认为此字涉嫌对女性群体的矮化。1930s的反对声音又为何?以国民政府学者为首,认为系列新字未能坚守民族文化底线。如此看来,无论是文人笔战中走向世界的现代性诉求与保守复古力量的对立,还是借用此字进行超性别磅礴情感的诗意表达,比起万年人类父权文明史开掘的性别鸿沟,跨文化的批评、创造与表达真真儿并非难事。
  •     用到這本參考書的時候,還是在一個不那麼起眼的教育出版社,豆瓣上也沒幾個人讀過。再在媒體上看到的時候已經有了增訂版。角度特別好,這是此書一再值得學習的地方。
  •     小题大做,饶有趣味。但是题过于小,叙述范围又有所局限。
  •     我没有很扎实的相关知识,但就外行人的眼光看,作者的考据是非常严谨翔实的。从提出到争议到广泛使用,把“她”的历史进程结合同一时期的社会发展讲了下来。所引的文章实在是太有趣了。在解释“她”和“伊”的留存和淘汰时,也不是片面直接地断言,而是真的有理性分析。真是一股清流。
  •     黄师力作 对于文化史研究很有启发
  •     作者分不清生理、社会意义上的“性别”和语言学意义上的“性”,甚至有分不清语言和文字的嫌疑。谈现代性嘛,我也不懂,就是感觉不够爽。总体感觉就是语言学这个起点不行,现代性这个终点也不行,主要就是中程跑得好,考证清楚了“她”作汉文(不应该说是“语”,“语”里明明都是“他”音)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过程。但是其最强大竞争者“伊”的历史还付之阙如,同时新的第三人称代词系统中“牠”、“它”也不够深入。
  •     缺点才气。
  •     以小見大,角度很有意思。此為增訂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