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集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100107520
作者:罗家伦,罗久芳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罗家伦(1897―1969) 浙江绍兴人,字志希。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参与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后赴欧美留学。192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1950年到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等职,后病逝于台湾。著有《科学与玄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等。

书籍目录

前言
辑一
对五四运动的一些感想 3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民国十七年九月于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时演讲 8
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从迁校到发展 15
印度国旗的制定和我 29
辑二
詹天佑先生年谱序 39
从墨迹中体认到的黄克强先生 41
三原于右任先生墓表 58
吴稚晖先生的风格 60
《吴稚晖先生墨迹》导言 63
敬悼一代振奇人——张静江先生 67
抱任侠之气 存赤子之心——为纪念张溥泉先生而作 70
和光而不同尘的外交斗士——哀悼郭复初先生 73
我所认识的戴季陶先生 77
商山四皓 82
回忆辜鸿铭先生 93
从蔡孑民先生致吴稚晖先生函
看辛亥武昌起义时留欧革命党人动态 98
伟大与崇高——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 107
蔡元培先生的风格和远见 110
蒋梦麟先生传略 117
蒋梦麟先生《西潮》序 123
朱骝先先生的事迹和行谊 125
送给适之先生 129
胡适之先生出任驻美大使的经过 133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 141
现代学人丁在君先生的一角 144
元气淋漓的傅孟真 149
书诒天下才 我为苍生哭 163
狄君武先生遗稿前言 171
坛坫风凄——凭吊蒋廷黻先生 173
忆志摩 176
敬悼刘湛恩先生 185
怀念尹仲容先生 187

作者简介

民国重要学人、五四运动健将罗家伦忆往思故之作
——点滴回忆描摹,剪辑民国之风貌。
罗家伦之女罗久芳亲自修订,据作者未及完成之口述遗稿补缀相关篇目,首次呈现。
《逝者如斯集》作者罗家伦先生是民国跨政学两界的重要人物,一生亲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与民国政学两界多有往来。这本《逝者如斯集》半个世纪前由台湾传记文学初版,再经作罗久芳女士(罗家伦先生之女)亲自修订,并据罗家伦先生未及完成之口述遗稿补充相关篇目,辑录其忆往思故之文字三十余篇,以其对时人往事生动翔实之记述,勾勒一个时代之剪影。
其逝者如斯,其存念者如斯。


 逝者如斯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逝者如斯集》1967年在台北出版,为“传记文学丛书之十四”,2012年,略为增补、重排重编的大陆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两辑,辑一四篇为罗家伦亲历或参与的重大史事,辑二近三十篇为序跋、墓表及怀人文章,涉及人物既有黄兴、张静江、戴季陶等烜赫一时的政治人物,也有辜鸿铭、蔡元培、蒋梦麟等至今为人所乐道的学者,折射出罗家伦及其同代人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取舍与徘徊。书中涉及人物大都有配有肖像,极好地体现了近代史与古代史的不同。照相和录音技术的产生,使历史前所未有地与我们接近。这个接近,不仅在于世代上的相邻,而且在于真切的音容可辨。古代人物大多只能凭借想象,被“看杀”的卫玠到底有多帅,我们是不确知的。诗书满腹、风采翩然,或者勇武坚毅、胆略过人,大都流于符号,与话本里铺张夸饰的开脸诗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近代人物就不同了,他们的形象大都有图为证,身高体貌、五官表情,皆有迹可循,有的人甚至有录音录像流传于世。当然,这是有风险的。比如张学良的演讲视频,毁了多少被那张军装侧身头像迷惑的少女心。和样貌同样重要的是语言。白话文的推广和规范使我们和近代人物之间没有言语上的隔阂。他们所写的文章、所说的话,和我们如此切近,这使我们不仅更容易理解内容,而且更容易领会情绪。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实际参与者,倡导白话写作的先驱,书中除《三原于右任先生墓表》外均为白话文。他所娓娓道来的故事,犹如正在发生那样鲜活。《逝者如斯集》所辑文章的完稿年代跨越36年,其间隐约可见罗家伦在文字与思想上的变化。其中,成于1931年的口述笔记《商山四皓》在罗家伦生前没有发表过,收录在这本文集中。商山四皓原本是秦朝末年的四位博士,隐居于商山,后泛指有名望的隐士。罗家伦的这篇《商山四皓》提及了四位党国元老,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和张静江。有趣的是,除李石曾外,罗家伦后来还写过关于其他三位的文章,并且同样收录在这本书里。《商山四皓》成文早,且彼时四位仍旧在世,此文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罗家伦在其中不吝批评之词。直言吴稚晖对教育的干预与对私人的袒护,“现在教育的难办和学风的难以整顿,他袒护的罪过恐怕不在少数”;蔡元培“在政治方面成绩的表现很少”,因而“望他静心办中央研究院,不要多问政治”;张静江则是“公子派办事的一个榜样”,虽然风格可取,然而“由他来主持国家大计,则知识和才力、体力都是绝对不够的”。在三人身后的纪念文章中,这样的批评就完全不见了,而是突出优长与风格,对不足之处在措辞上也多为体谅。前后的变化,或许部分出于为死者讳的传统,又或许出于他随年长而愈发涵养出的恕道。罗家伦一生的事业大多在办教育与政治上,然而他晚年主持国史馆的工作,对于近代史的研究亦有所贡献。本书所辑文章中即有不少是为台湾《传记文学》 的供稿。当世人写当世事,自然更多了解与同情,然而也终究无法避免人情与偏见。口述与回忆是否能够作为“真”历史,仍需鉴辨,进一步而言,文书档案也未必足够可靠。所谓的原始材料,并不能自证事件本身,它们所能表现的更多的是当时人对事件的态度。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商山四皓一篇很有趣
  •     没什么大营养的小书,追忆民国的那些人
  •     如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