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101089400
作者:崔向东
页数:32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六、社会条件差异所表现的豪族地域性 从豪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演变看,它与家族、宗族和政治、经济环境等联系密切。一般说来,豪族产生于强大的宗族。从各地域宗族情况看,关东地域宗族组织最为发达,两汉以“强宗”、“豪宗”、“强族”、“大族”、“强宗大姓”转变为豪族士族的较多。这种转化了的新豪族不仅在生产关系,而且在本质上是与旧的“族结合体”这种宗族豪族不同。由于两汉疆域开拓时间不一,新拓疆域内社会条件不同,国家在新拓展的地域实行徙民,这些徙民几乎都是关东的贫民,在这些地域,豪族在乡里中产生比关东要晚。同时政治环境的变化也直接影响豪族的发展。“富豪大族之所以强者,因其地也。诸田非渤海鱼、盐之利,不足以强;屈、昭、景非云梦泽薮之资,不足以强;世家非姻亚之盛、朋友之合、小民之相比而相属,不足以强。弃其田里,违其宗党,夺其所便,拂其所习,羁旅寄食于关中土著之间,不十年而生事已落,气焰沮丧。”这都说明豪族地域性差异与社会条件差异密切相关。 七、学术文化差异所表现的豪族地域性 豪族地域差异性表现在学术文化上即各地域文化在儒学一统下的差异性。随着豪族的不断土族化,豪族的文化性质日益加强,豪族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如此造成多彩的地域豪族文化,这是豪族之间区别的最明显之处。家学、家法是豪族地域性的文化表现,儒有一家之学,故称家法,“诸经为业,各自名家。”“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不同地域的豪族家学、家法不同,对地域文化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陈寅恪看到学术与家族、地域的关系,他说:“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 在古代社会,文化与权力密不可分,文化的获得决定了官位的获得,而官位的获得又决定了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文化越发达的地区,也是与国家权力体系联系越密切的地区,反之亦成立。知识一权力差距导致了统一帝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异,汉代豪族与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变化有直接关系,地域豪族发展程度决定了地域文化发展程度和文化特色的形成。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共性中的差异性 二、豪族的动态界定 三、豪族地域性研究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汉代豪族地域分布的划分及表现 第一节汉代的几种地域划分 第二节豪族地域划分依据 第三节汉代豪族的地域划分 第四节豪族地域性表现 第二章不同地域豪族的构成与发展 第一节各地域的地理、经济和文化背景 第二节不同地域豪族的构成 第三节各地域豪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汉代豪族的地域特性和成长途径 第一节豪族的地域特性 第二节不同地域豪族特性 第三节不同地域豪族的成长途径 第四章不同地域豪族的儒化与士(世)族化 第一节豪族儒化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不同地域豪族的儒化、士族化 第三节选举与各地域豪族儒化、士族化之差异性 第四节不同地域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 ——以两汉南阳豪族为例 第五章不同地域豪族与两汉社会 第一节关东豪族与土地兼并 第二节不同地域豪族与地方社会 第三节不同地域豪族与王莽新朝的灭亡 第四节不同地域豪族与东汉政权 第五节西北地域豪族与“保凉”、“弃凉”之争 第六节不同地域豪族与党锢之祸 第七节不同地域豪族与东汉末年地方割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以地域差异性和王权支配为立论,开启了理解汉代豪族和社会诸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史料丰富,创见不足。
  •       时下土豪概念比较热,所以找本研究土豪的书看看。   红朝立鼎,大闹30年,群众路线为纲,原有的阶级差距拉近,且一直压制新阶级的苗头。随着改开来临,国家约束能力的降低,新阶级率先启动,一通折腾,群氓下山,一时大江南北,全部向钱看。在这个松动的过程中,各种阶级都冒出了苗头,在与权力、钱财结合的过程中,各类大小豪贵逐渐产生。   汉代的豪族产生有历史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对于具体的豪族而言,在农业社会里,上与权力想通,下与生计挂钩,内外相维,左右纵横,缘引攀附,维系体面。相较于汉代,现在豪族的维系方式也差不到哪里去,一路看来,历史是不断的。可这并不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而是如果要维系一个稳定有序的秩序,除了这类方式获得信任,以得到确定性外还能想得出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局限性吧!   对于豪族的问题,我
  •     挺好的补充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