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满字的空间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20005682
作者:毕飞宇

内容概要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玉米》,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作者简介

作者自述:这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子,散文主要靠你和生活的关系,要去感受和判断,它离作者特别近,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它会将你全部暴露出来。我比较害怕这个,所以散文在我眼里是比较可怕的东西。
毕飞宇一直被大家公认为小说家中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他的工作就是虚构,然而,在他近三十年的虚构生涯里,时常也会非虚构——写一些散文和随笔。这本书就是毕飞宇关于他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谐趣,赤诚,思辨,灵动。


 写满字的空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注:“【】”内为“章节名”;“『』”内为“书摘”。【我家的猫和老鼠】『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歌唱生涯】『在二十岁之前,许多人都会经历四个梦:一是绘画的梦,你想画;一是歌唱的梦,你想唱;一是文学的梦,你想写;另一个则是哲学的梦,你要想。这些梦会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段里,每一个段落都很折磨人。』『如果你有过于亢奋的学习欲望,你的求知欲只能是盛夏里的狗舌头——伸出你的舌苔,空空荡荡。』『单纯的爱就是这样,投入,忘我,没有半点功利,就是发癔症。』『有关艺术的一切问题都不复杂,都“好懂”——这就构成了艺术内部最大的隐秘:在“知识”和“实践”之间,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一个神秘的距离。有时候,它是零距离的;有时候呢,它足以放得进一个太平洋。』『我喜爱那些参加选秀的年轻人,他们的偏执让我相信,生活有理由继续。我从不怀疑一部分人的功利心,可我更没有怀疑过发自内心的热爱。年轻的生命自有他动人的情态,沉溺,旁若无人,一点也不绝望,却更像在绝望里孤独地挣扎。』【我的野球史】『什么是野球?有很多进球的足球;什么是职业足球?进一个球比登天还难的足球。』『承认恐惧是一个男人的第一步,你必须从这里经过。没有恐惧做为基础的自信只适用于床笫与客厅,它只是虚荣,虽然虚荣很像诗朗诵,可它永远也上升不到可以信赖的地步。』【人类的动物园】『人类总能把自己恐惧的东西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人类就是这样伟大。要是世上真的有上帝,他老人家现在一定在笼子里了。』『完全可以这样说:动物园时代开辟了动物的奴隶主义时代。』『其实,要真让我做狗,我还是乐意的。我甚至会努力做一条好一点的狗。但好狗是有标准的,就是绝不学人样。狗的不幸是学了人,且通了人性。这真是狗的大不幸。人类的精明之处在于不让狗做真正的狗。让狗有点人模,同时又还是狗样。人类用一块骨头或一只肉包使狗渐次“异化”,终于落到“狗不狗、人不人”。我个人认为,“人不人狗不狗”这句古语蕴藏了人对真正狗性的尊重,狗后来之所以下三流,在其“不狗”之上。狗在这一点上不如狼的坚决。人类之所以不能蔑视狼,是狼有自己的原则:不给我骨头我吃人,给我骨头我同样吃人。狼这么恶狠狠地一路吃下去,人类只能远之。狼总是对人类说:在上帝面前,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动物园里最焦躁不安的就是狼。』『关于猪,我想说它是一种植物。长满肉,随屠夫宰割。或者说,它是一种会走路的肉。人类用几千年心血教它做奴才,可它就连这点心智也没有,只好把它杀掉。猪是唯一在杀戮时得不到同情和尊重的生命。生得肮脏,死得无聊。作为生命,猪是一个失败的例子。』『生命的高级与否往往取决于一点:有无孤寂感。高级动物们都有一种懒散、冷漠、孤傲的步行动态,都有一双厌世不群的冰冷目光。他们无视世界的接受与理解,只在懒洋洋的徜徉中再懒洋洋地回回头,看看自己留给苍茫大地的踪迹,他们便安静地沉默了。他们的沉痛与苦楚都是隐蔽的,他们的喧哗与欢愉也是静悄悄的。这种沉默可能来之于他们涉足过的广袤空间。巨大的空间感是易于造就巨大孤寂感的。在孤寂里,生命往往更能有效地体验生命自身与世界。』『听说,仅仅是听说,不少国家——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是有“国家动物园”的。国家动物园的玩法和城市动物园的玩法一同一异。同,都是看动物;异,方法是相反的,一个是动物在笼子里,一个是人在笼子里。如果这个“听说”成立,“国家动物园”就太反讽了。』【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写作文了,这真是不可思议。这甚至是灾难。孩子们有多少古怪的、断断续续的念头渴望与人分享?他们害怕作文,骨子里是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在害怕面前,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他们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他们还有许多话想在没人的地方说,他们同时还有许多话想古里古怪地说。表达首先是一种必须、乐趣、热情,然后才是方式、方法。害怕作文,其实是童言有忌。』【一支烟的故事】『许多糟糕的开始都是由不敢坚持做自己开始的。』『不要怕犯错,孩子,犯错永远都不是一件大事情。可有一件事情你要记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己的错,尤其不能用错上加错的方式去纠正自己的错。实在不知道如何应对,你宁可选择不应对。』『做了父亲的男人就是这样,在公共环境里,如何和自己的儿子相处,他的举动和他真实的想法其实有出入,甚至很矛盾。这里头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做父亲的总是维护自己的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儿子的举动就一定恰当。』『我想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父爱就是父爱,母爱就是母爱,无论它们多么宝贵,它们都不足以构成人生的逻辑依据。』【我能给你的只有一声吆喝】『万无一失的写作一定是天下最无聊的写作。』『你怎么就不知道撒欢呢孩子?忘了,是吧?没关系,我们试试看。你看看你的手,你看看你的脚。那其实不叫手,那其实不是脚。那是你的四个小小的、毛茸茸的却是马力强劲的蹄子。你长长的面颊上没有辔头,你修长而凹陷下去的后背上没有马鞍,你弧形的视网膜上是天空和大地的影子,你知道你跑起来有多帅,有多美?你一蹦就是好高。风就在你的小尾巴上,它千丝万缕。你看不见。可是,相信我,我能看见。我们都能看见。是真的。我知道你很辛苦。可是,机会并不多。你还愣着干什么?太阳、大地、草、露水,还有你看不见的风都在你的面前,也许,这些都是你的。你有四只蹄子。你欠了它们,它们的命运叫撒开来。你还愣着做什么?——驾!这是我要对你说的,也是我对你最大的祝福。』【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作为一个不通外语的人,我以为,翻译得好不好,其实就是翻译家的汉语写作好不好。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偏执,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我们最后读到的只能是汉语,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货真价实的古典主义】『我热爱年轻,年轻什么都好,只有一件事不靠谱,那就是读小说。』『对艺术家来说,只有“低级”的问题才是大问题,道理很简单,“高级”的问题是留给伟人的,伟人很少。“低级”的问题则属于我们“芸芸众生”,它是普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绕过去,这里头甚至也包括伟人。』『塑造人物其实是容易的,它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有能力写出与他(她)的身份相匹配的劳动。——为什么我们当下的小说人物有问题,空洞,不可信,说到底,不是作家不会写人,而是作家写不了人物的劳动。』『要厚重,要广博,要大气,要深邃,要有历史感,要见到文化底蕴,要思想,——你可以像一个三十岁的少妇那样不停地喊“要”,但是,如果你的小说不能在生活的层面“自然而然”地推进过去,你只有用你的手指去自慰。』『必须承认,经历过现代主义的洗礼,我现在迷恋的是古典主义的那一套。现代主义在意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古典主义讲究的则是“可以感知的形式”。』【《朗读者》,一本没有让我流泪的书】『好作家常常是不道德的。即使泪水已经到了读者的眼眶了,他也不愿意让你痛痛快快地流下来。我只能说,这是一种职业道德,除非你愿意违背你对人性的基本认识,愿意违背你对人性的基本判断。好作家的手不可以抖。你一定要抖,可以,你把笔先放下来。等抖完了,再把你的笔拿起来。』【行为与解放】『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中,我不敢说《红高粱》为我们提供了一则上限,不,我不会这样说。上限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可以说,《红高粱》为我们给出了一个下限:小说到了这儿才能叫小说。小说必须是“人”写的,前提是,你这个“人”必须是解放的,起码,你的内心充满了解放的动机。为此,你不惜让自己的内心变成一个马蜂窝。』【找出故事里的高粱酒】『小说美学的根基在语言,语言的根基在词汇,词汇的根基在名词。只有名词所构成的小说才有可能成为真的小说。衡量一部小说的优劣往往有一个最为简单的办法,也是最为基础的办法,我们可以统计它的名词量。名词是硬通货。没有硬通货而只有观念与情感的文字有可能是好的论述,好的诗篇,但是,不可能是好的小说。这里的原因不复杂,小说是要建立世界的,名词是木柴、砖头和石头,或者说,是钢筋、水泥与黄沙。』『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小说就只剩下“人与人”了呢?只有人与人的阶级,只有人与人的揭发,只有人与人的正确与错误,光辉与罪恶。别的呢?别的都到哪里去了?那时候的小说只要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了:“你坏!”“去你妈的,是你坏!”』『名词与名词之间是有落差的,落差越大,世界越大,世界内部的张力越大。』『面对“外面的世界”,小说家的心态无非是两种,一、追求“一比一”的关系——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原原本本”地复述、描摹,远古时期的希腊人把这种方式叫作“模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再现”;二、变形——变形又有两种情况:1. 往回收,罗兰·巴特就是这么说的,但是,干得最漂亮的却是加缪,他的《局外人》可以说是“往回收”的典范;2. 扩张,莫言就是这样。这两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表现”吧。』【几次记忆深刻的写作】『在写作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你其实不是人。你能感受到你在日常生活里永远也感受不到的东西,这也是写作的魅力之一。』『一个家里只要有一个作家,这个家往往会很平静。但是,这是假象。他的写作冷不丁地会使一个家面目全非。法国人说:“最难的职业是作家的太太”,此言极是。这是写作最可恨的地方之一。』『一个写作的人如果赶上他的好节奏,让他离开作品是很别扭的,他的人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被打断的,比方说,做爱。写作不是做爱,不可能是。可是,在某个特别的阶段,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文化或文明就是准备生、准备死。有人问我:什么是专制。我说:所谓专制,就是千千万万的人为一个人的死做准备。准备的方向不同,文明的方向也就不同。古希腊的文明是“准备生”的文明,古埃及的文明是“准备死”的文明。』『人生最美好的滋味都在犹豫里头。』【谁也不能哭出来】『年轻好哇。年轻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困难。』『悲剧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可以解决”的悲剧;一种是“尚未解决”的悲剧。已经解决的悲剧必须让人流泪,流泪说到底是一件痛快的事;另一种悲剧是,它在我们的现存生活中依然不可能得到解决,它只能是欲哭无泪。——这是美学原则么?不是,是我的一厢情愿。』『我一再对媒体说,我感谢写作,却始终没有机会把这句话说清楚,现在,我想把我的“感谢”说清楚一些——因为人生经历的局限,我其实不是在现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我的每一次精神上的成长都是在写作中完成的。无论你怎样批评我自恋,我都要说,我真切地爱着我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他们从不让我失望。我希望有这么一天,他们能对我说,我们也爱你,你从来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谈艺五则】『我坚持这样的观点,好小说应当经得起“意义”(如果有意义的话)的考验,同样也要经得起技术性的文本考验。』『放纵和自由是完全不可对等的东西,它们是貌合的,却更是神离的。』『王安忆有一个说法我十分地赞同,她强调小说的“推导”功能。“推导”这个词带有形式逻辑的学究语气,但是,在我看来,“推导”是小说中——尤其是中、长篇——必不可少的“判断的控制”(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由人的行为(或内心)到人,到人的关系,再由人的关系到人,到人的内心(或行为)。』『一个人在想象的时刻,他的眼神通常是不聚焦的,而在他观察的过程中,他的眼里布满了警惕。』『现实主义不完全是小说修辞,它首先是凝视和关注。』『叙述不是叙述,是你处理关系,以及你的处世方式。所以叙述的第一要素是你介入事件的通常心态,然后才是语言。我写小说的时候时常对自己怀着一股不良的动机:事情就在这儿,小子,你说吧,我看你怎么说。』【写一个好玩的东西】『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最欣赏的想象力是超低空的,我喜爱那种超低空的飞行,它紧张、刺激,反而有它的难度。我现在感兴趣的不再是太空画面,那需要太多的专家去做数字化分析。我腻味了这样的游戏。眼下,我就希望我把作品放到你的面前,因为可感,因为它的呈现能力,你一口咬定,神经质地说:就是它,没错,肯定就是它。当然,这是我的愿望,我知道,我并没有做到。我没有做到并不表示别人没有做到,那些做到的作家,以及那些做到的作品给了我这样的启示:你还得紧紧地盯住一些问题,这一来,你的工作就不只是好玩,也许还有意思。』【我有一个白日梦】『相信生活,你就不能相信小说,相信小说,你就不能相信生活。它们的精神是不一样的,貌合,神离。谁也没有撒谎,诚实使双方剥离了。这很有意思。』『写小说的人是有侵犯性的,问题是,你是否幸运,你能否遇上一个可以容忍你的人。遇不上,那你就写吧。遇上了,你会写得更好。我的朋友们一直在包容我,我想把这个“经验”告诉我的同行们,得有朋友。得有!实在不行,活生生地弄出几个敌人来也比一个人好。既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写作注定半死不活。它是打字。』『和小说本身比较起来,我更在意写作的状态。状态好的时候,一个小说家会不可思议地“被解放”。“被解放”是什么意思?几近荒谬了。我却格外地珍惜这样的荒谬。荒谬自有它的力度,可以抵达生命力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可以确认虚构的合法性,建立写作的尊严,演示想象力的饱和度。』【《平原》的一些题外话】『一个负责任的写作者不愿意信口雌黄,开口闭口都是永远正确的空头理论。——他的言谈往往会伴随着他的实践,写到哪里,他就说到哪里。在不同的写作阶段,他的言论会有不同的侧重,就这么简单。』『事实上,许多革命者是最没有理想、最没有定见、最动摇的那部分人。他们是被风吹走的人。他们革命,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阿Q正传》描写过革命者的革命,有一句话鲁迅说得特别地深刻:“于是一同去。”革命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于是”,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就是“一同去”。』『我不是一个中国农民问题的专家,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农民是全人类最缺少爱的庞大集体,从来没有一个组织和机构真正爱过中国的农民。』『老实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在文学上拥有超出常人的才能。我最大的才华就是耐心。我的心是静的。当我的心静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事情必然就发生了。事情发生了之后,我的心依然是静的。那里头有我的骄傲。』【《推拿》的一点题外话】『我阅读过一些分析我们“民族性”的书籍和文章,在那些书籍和文章里,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东方,和我们这个民族“苦中作乐”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当然,相应的小说我也读过。什么是“苦中作乐”的精神呢?我想我知道。它的本质是作践,作践自己,并作践他人。』【恰当的年纪】『写作其实不是文学,而是化学。这么多年的写作经验告诉我: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它们在小说家的内部所构成的化学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是好的语言?布封说:“恰当的词放在恰当的地方。”什么是好的机遇呢?我会说:“恰当的小说出现在恰当的年纪。”在恰当的年纪,作品与作者之间一定会产生最为动人的化学反应。』『就在我写完《推拿》不久,我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对一个小说家来说,理解力比想象力还要重要。”这句话当即遭到了学者的反对。我感谢这位学者的厚爱,其实他完全用不着担心,想象力很重要,这个常识我还是有的。我之所以把理解力放到那样的一个高度,原因只有一个,我四十三岁了。我已经体会到了和小说中的人物心贴心所带来的幸福,有时候,想象力没有做到的事情,理解力反而帮着我们做到了。想象力的背后是才华,理解力的背后是情怀。一个四十七岁的老男人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人到中年之后,情怀比才华重要得多。情怀不是一句空话,它涵盖了你对人的态度,你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更涵盖了你的价值观。人们常说:中国的小说家是“短命”的,年轻时风光无限,到了一定的年纪,泄了。这个事实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不缺才华,但我们缺少情怀。小说家的使命是什么?写出好作品。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小说家也有提升自身生命质量的义务。在我看来,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一件事,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情怀。我渴望自己有质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情感是写作最大的诱因】『人在写作时,身体里会有一些柔软的部分,这些柔软的部分一旦被触动,就会有一些调皮的东西迸发出来,这些迸发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一部作品。从我个人来讲,作品的产生大多来自自己身体里迸发出来的东西,它们是经验、情感和愿望。』『经验是小说创作的根底。没有经验,根本就写不了。经验对小说家的价值,我觉得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它在你迷失的时候悄悄地支撑起你的行为,那就是创作。』『从我个人的写作角度来讲,最多的一种小说创作的诱因是情感,它为我提供能量,提供源源不断地向下写,往下寻找的动力。』『害羞的底子不是害羞,是珍惜。一个人渴望得到一件东西,可是她不敢轻举妄动,她知道万一轻举妄动就会失去,所以她在情感表达上会呈现害羞的状态。我觉得害羞的状态和珍惜的状态,是我们现当代文学中缺乏的东西,尤其是我们人生当中缺少的东西,也是今天我们的爱情中所缺少的东西。』【我和我的小说】『小说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你引导着你自己成了一个人道主义者。这是文学的最高要求,也是文学的基本底线。』【中篇小说的“合法性”】『依照“不成文的规定”,十万字以上的小说叫长篇小说,三万字以内的小说叫短篇小说,在这样一个“不成文”的逻辑体系内,三万字至十万字的小说当然是中篇小说。』『说中篇小说构成了中国当代小说的一个特色,这句话也不为过。』【作家身份、普世价值与喇叭裤】『普世价值是什么?我认为并不复杂,其实就是每一个人的心中所固有的,是全人类的本能,而不是时代的本能,或民族的本能。认同普世价值,而不只是特殊价值,这就需要中国作家拥有自由的、独立的身份。否则,写来写去,你依然是“他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学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忆是不可靠的】『我的写作和记忆的关系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不相信记忆这个东西。“不相信”就是我的写作与我的记忆之间的关系。我一直以为,记忆是动态的,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动态或不确定使记忆本身带上了戏剧性,也就是说,带有浓重的文学色彩。』【地域文化的价值倾向】『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该享有尊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具备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只有文化内部价值才能使文化获得尊严。』【文学的拐杖】『对小说而言,世态人情是极为重要的,即使它不是最重要的,它起码也是最基础的。是一个基本的东西,这是小说的底子,小说的呼吸。』『今天的小说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我这么说当然首先是自我批评的,我认为,还是作品不扎实。“虚”,还有“漂”。』『写不好事,写不好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不通”。一个作家不在生活的世俗场景上花工夫,把最基本的世态人情弃置在一边,然后,又贪大,这是相当危险的。』『我特别强调一些基础的东西,如果我们要使小说写得更加有生命力,我觉得世态人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拐杖。这根拐杖未必是铝合金的,未必是什么高科技的产品,它就是一根树枝。有时候,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树枝,决定了我们的行走。在这里我甚至可以放一句狂话,任何时候,小说只要离开了世态人情,必死无疑。』『小说的创作是什么?如果让我来概括的话,我一定会引用朱可夫的那两句话:第一,我不知道;第二,根据我的判断,小说只能是这样。一个作家打算去写一部作品,它的前提是什么,我想就是“我不知道”。是“我不知道”给了我们信心,是“我不知道”给了我们疯狂。“根据我的判断”,我想这是斩钉截铁的。判断有它的意义,它使事件不再是事件,一下子上升到了现实的高度。因为有了判断,世界精彩了,小说也就有事情做了。小说其实就是判断,做日常的判断,做理性的判断,做情感的判断,做想象的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小说得以展开,得以完成。作家在写的时候,他是一点点一点点地判断过去的,然后,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各行其是,读者在读的时候,当然也是一点点一点点地判断过去的,他依靠作品中的事件、人物,高高兴兴地,或者悲悲切切地,考量生活的现实性与可能性。现在的问题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朱可夫说得很好了,他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他根据的就是“我的判断”,“我”就是依据。这有点不讲理了。其实,道理就在这里。』『无论文学怎么变,小说怎么变,作家说到底还是要做一个懂得世态人情的人,作家的世俗情怀不能丢,别的再重要,这个根子都不能丢,要不然,小说很难立得住,小说的目的很难达得到。没有世俗人情的小说,不只是烂尾楼,还是危险建筑。一句话,如果文学需要一根拐杖,我想说,把贱骨头丢了,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来一根“俗骨”吧。』【文人的青春——文人的病】『知识分子的堕落才是一个社会彻底的和最后的堕落。堕落的标志是对真正的“人”的“零度”冷漠。』【青梅竹马朱燕玲】『我爱写作,是写作拓宽了我的整个人生。』【上海的向黎静悄悄】『什么叫天时地利?说白了就是你的才华和外部的气息对头。』
  •     毕飞宇向以小说闻名,《玉米》、《推拿》等多部小说屡获茅盾文学奖等奖项。但他于散文随笔体裁少有涉及,自言“散文在我眼里是比较可怕的东西”,现今读他第一部也是唯一的散文随笔集《写满字的空间》,发现他不是自谦,事实确乎如此。比起小说,散文更贴近生活本身。余光中把散文比作妻子,说她的任务很杂,一会儿到厨房去,一会儿要管孩子,它可以很富于感性,也可以拿来写学术论文,赋予知性,散文甚至可以拿来写公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散文易写,有所感,便可随手写一篇。同时散文不好写,佳作实在难得。什么是好的散文?这题目太大,小文难以遍述,我只以为,但凡好的散文,首先须得打动人。若你单只是传达事实,如何能打动人?所以要有表现力。这是写作技巧问题,更是发乎内心自然而然的流露,它是滋润的、饱满的,铿然抻动你的神经,或者,潺潺流进你的心里。阅读这部集子,失望感油然而生。开篇《三十以前》,刻薄点说,只能算是个人简历。以下是我摘录自原文的每段开头:“我生于一九六四年的一月”、“我的童年在乡村”、“我的童年还好”、“少年时代我的父母调到了一座水乡小镇”、“我们家在父母平反后回到了县城”、“我在扬州师范学校读书是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这四年”、“后来我就到南京做了一名教师,再后来我又到《南京日报》去了”。E.B.怀特说:“随笔作者是些自我放纵的人,天真地以为,他想的一切,围绕他发生的一切,都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毕飞宇大概也很天真。凭什么要对你的一切感兴趣呢?我读过不少毕飞宇的作品,有时也好奇那只下蛋的母鸡长得啥样,但不是这种干巴巴的流水账,更渴望看到有血有肉立体的形象,不是下大力气去斧凿,好散文淡而有味,自然得犹如呼吸饮水,从字里行间亮晶晶地照出作者的性情。同题散文《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标题本身就是美丽的意象,文章的开端也很美。小时候的 “我”用大铁锹在操场上写下父亲的名字,“我”满场飞奔,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兴奋与自豪。这是我喜欢的毕飞宇啊!想起毕飞宇的小说《大雨如注》,姚子涵在雨中空旷的足球场奔跑,放肆地喊出各种脏话,那是她从来不曾有过的人生体验。这两场奔跑,一场真实,一场虚幻,而它们都是生命的喷发,真实情感的涌现。但可惜,这篇散文仅仅美在开头,接着就讨论起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孩子写作文,话题转折生硬,过于直白而带出说教气息。“我想提议,所有的小学都应当有一块长长的墙面,这块墙面不是用于张贴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的,而是在语文课的‘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地方炫耀他们的‘自选动作’。”语意虽有可取,韵味却渐消失,这个空间可以留给人的想象业已塞满。这本书里的写人叙事文章,几乎都显得干燥失味。文艺随笔倒是颇有见地。《我和我的小说》、《几次记忆深刻的写作》等谈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不失为了解毕飞宇作品的好的入口。《谈艺五则》说小说创作和经验的关系,《作家身份、普世价值与喇叭裤》带了点机锋的俏皮,《文人的青春——文人的病》则是纵横历史的一次写作者的自省。说《朗读者》,讲《红高粱》,写卡夫卡,文都短,寥寥千字,说不上字字珠玑,但笼着一层论述者的温爱,简练的文字表现出同为写作者的心心相印。在字典里,字和字,安祥地静候着。后来它们走出来,成群地布满笔底空间。机械组装的字得到僵化生硬的文章,活跃的字构成活跃的好文章。文字如无光泽,说起好话难免肉麻,指摘毛病又流于空泛。毕飞宇的小说作品,如《平原》和《玉米》来自乡村体验,《推拿》取自身边的盲人朋友,《大雨如注》改编自社会新闻,它们都是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以切当的方式表现切当的经验和情感。就此而言,毕飞宇的散文,需要向毕飞宇的小说学习。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本人。谢谢。
  •     看到毕飞宇散文集的名字《写满字的空间》,会莫名想起另一本张大春的书《认得几个字》,中国人与中国文字打交道,虽日日如此,却终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尽管如此,对于文字的感情,却并未因为艰难而稍有减损。在属于文字的空间里,盛放了毕飞宇充满血肉的回忆与生活情趣。“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这是毕飞宇从童年的时光中便领悟撷取的感悟,文字是孩子们的玩具,童言无忌表达了他们的初心。而今,一些功利的气氛正在蚕食这份珍贵的纯粹书写,孩子们愈来愈不愿书写,不愿表达,让毕飞宇忧心忡忡,而在这本书中,他将自己对于文字的感情悉数表达,亦充满了一个文人的情怀。在整本《写满字的空间》里,不仅表达了一个作者的读书写作心得,同样下接地气,还原了一个野生作者的生活日常。相较其小说作品风格的犀利、深刻,毕飞宇的生活散文更为幽默生动,几乎不见沉重,还常常带着自嘲口吻,难免让人时不时捧腹,又常常散发温情。如果说毕飞宇的小说彰显了他的才华,那他的散文则充盈了他形象的血肉。读《歌唱生涯》一篇的时候,几度忍俊不禁。毕飞宇的自嘲式幽默,是一种不余余力、充满画面感的真性情。一个理应一本正经的中文系老师,却冷不丁情不自禁嚎上一嗓子,来句高亢的“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最终吓到了学生。然而,这曾经的爱好却仍充盈了他生命的枝桠,勾勒出了一个细节丰富的文艺青年形象。即使是有关作品与阅读的小文,亦多写的是文字背后的生活背景。作者谈自己的作品,其实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当作品写完,作者便“已死”,所有的解读与再创作皆与其脱离干系。读者自身的经历与脑洞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而当幕后的作者走向前台,则像阅读分析中的“标准答案”,把秘密讲透,神秘与思考的魅力便骤减。毕飞宇也探讨作品,但努力“多走弯路”,将重点放之于心路历程以及“题外话”。通过他的书话,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源头与处世态度,“想象力的背后是才华,理解力的背后是情怀”,他强调生活的分寸感与普世性。包括他在江湖上女性描写极为传神的功力,恰恰得源于他并不把两性别割裂开来,而是描写“人生中的一些境遇,人内心对疼痛的敏感,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这些更为广普真实的情绪,自然引起了更多的共鸣。看毕飞宇的文字,会感叹于他的真实,那是一种让人舒服的生活味道,在他写满字的空间里,散发出身体中迸发的力量,彰显了生活的美好情趣。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读完这个,倒是想读本他的小说了
  •     毕飞宇的语言幽默风趣,不晦涩难懂。但个人不喜欢对于文学探讨的文章。
  •     前几篇真不错。后面就废话了
  •     毕飞宇的文本分析能力实在是很高。
  •     毕老师很谐趣,《歌唱生涯》突然给了我一些力量。倒数第二章很有意思,作家的文艺随笔总能吸引我,譬如格非老师。
  •     小说家写散文果然粗糙了点哈哈
  •     一般
  •     还没看过毕飞宇的随笔呢
  •     值得一读,作者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后面讲太多写作方面的了,我就没读下去了。
  •     挺喜欢毕飞宇的小说,但是散文着实一般,描述个人经历的一些文字权当知人论世看看倒还好
  •     前三部分好无聊,后面写小说、解读小说的蛮有意思。
  •     当代作家里还是王安忆讲小说讲的最好
  •     不错的
  •     开始稍有些勉为其难地幽默,但进入作品和创作的部分,实在不得不叫人拍案称绝。特别推荐《文学拐杖》一篇。期待文学课的集子。
  •     诚实的可爱人
  •     “我的心是静的。当我的心静到一定的程度,一些事情必然就发生了。”
  •     别人的创作谈都是要装逼的,但是毕飞宇不,他就说自己“不知道”。
  •     当代作家男神。107“我在折腾小说里的人物,也在折腾我自己,我们仿佛越好了,谁也不能哭出来。”112-113“通过《雨天的棉花糖》的写作,我由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蜕变成了一个人道主义者。”157“这样一说写小说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你引导着你自己成了一个人道主义者。这是文学的最高要求,也是文学的基本底线。”毕飞宇对自己的写作、对“大写”的文学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自觉,他对“理解力”和情感的推崇与强调,对现实生活与笔下人物的体察与同情,使得他的小说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深度,呼应了鲁迅那句“文学是叫人生的,不是叫人死的。”《几次记忆深刻的写作》第六节关于“准备”的段落尤其有趣。
  •     就我阅历而言,虚构与非虚构(或者小说和随笔)写的俱佳的人目前为止恐怕只有少数作家,记忆范围内格非,阿城,以及王安忆都属此列。毕飞宇老师的小说写的很有个性,长篇短篇皆很不错,随笔则差了太多。书名起的很好,给人增了很多期待,可惜读完后什么也不记得了。
  •     毕老师啊,用文字里最平实的语言,说出了人类最隐秘的内心。这就是低到尘埃里的大家,贵而不娇。好看!
  •     小说家的解读最有意思,总能找到细腻新颖的角度。
  •     这颜色。。
  •     看不下去为啥
  •     毕飞宇的小说不错,但,随笔。。。几篇写人写事的都非常一般,只能算是业余作者的水准。文艺理论的倒还行,可以作为了解毕飞宇创作思想的入口。
  •     毕飞宇老师好酷,悟性与敏感打通,作为生活者和小说家同样真诚、敬业。正如他的言辞表达形象而准确一样,他本身是睿智又锐利,慈悲也充满思辨的。他的句子还总是这样:纯真与现实混杂,趣味和低落参半,上升与下沉胶着。越读越慢,非常受用。
  •     被封面吸引来的,视角不错
  •     毕飞宇写的很多文很切肤,关于写作的思考,启发性很强。读的时候渐渐发现,毕飞宇的文字像是刘烨社长和郑渊洁的合体,比社长更犀利,比郑渊洁更温和,有他们两个人的幽默。
  •     阅读的过程洋溢着面对面交谈的喜悦
  •     嗯,比较个人化的写作,毕老师还是有点说教的
  •     毕飞宇的语言依然是我很喜欢的,但是散文随笔没有小说写得好看,虽然有一些私人的事迹可以窥探到,但还是没小说过瘾。
  •     挺实在的
  •     娓娓道來,不急不緩。畢老師的散文和他的為人一樣,很「體面」。
  •     一本吐露人生经历和创作体验的集子,闲言碎语中不时闪烁着慧知与洞见。语言也很有“嚼劲”。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篇幅都太短了,感觉问题刚刚开启,作者便急着收尾,导致很多方面都不够深入。
  •     偶然得之,欣然欢喜
  •     前面看得比较认真。自己对偏历史的文章都会看不太下。
  •     书中记述了作者的童年,写作体验,文学感悟,与几个有意思的友人。与其说是散文集,不如说是杂记。毕飞宇的文字,夹杂着哲思。对于文学的、小说的看法,毕飞宇大概更注重小说的神与魂,因此他强调人文关怀,强调世俗人情,强调小概念。在这一点上,我同意他的看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