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手册

出版日期:1989-12
ISBN:9787227004600
作者:刘竞
页数:815页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然概况
第一节 概述
一、中东的范围与地理位置
二、海湾、海峡和内海
三、石油及其它矿产资源
第二节 高原为主的地形
一、伊朗高原
二、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
三、阿拉伯高原
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五、地中海东岸山地
六、尼罗河下游谷地及其相邻的沙漠台地
第三节 干热的气候
一、气候特征
二、气候区
(一)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
(二)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区
(三)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四)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第四节 内流区与无流区面积广大
一、无流区
二、内流区
三、外流区
第五节 面积辽阔的荒漠、半荒漠和草原
一、荒漠、半荒漠及漠钙土
二、草原及栗钙土、灰钙土
三、地中海式植被及褐色土
四、森林及森林土
第二章 居民
第一节 人口
一、人口增长及其类型
二、人口结构及其变化
三、人口分布和聚落形式特点
四、人口迁移
五、城市化问题
第二节 种族与民族
一、种族及其分布
二、主要民族及其分布
第三章 古代和中世纪的中东
第一节 古代的中东
一、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
二、两河流域
三、古波斯
第二节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一、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
二、伊斯兰教的产生及其传播
三、四大哈里发时期的对外征服
四、倭马亚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五、倭马亚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第三节 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的兴盛
二、阿拔斯王朝的衰落
第四节 阿拉伯文化
一、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
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三、阿拉伯的文学艺术
第五节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及扩张
一、奥斯曼帝国建立
二、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和经济
第六节 伊朗的统一
一、沙发维王朝的建立
二、阿富汗人统治伊朗
三、纳狄尔王朝的统治和扩张
四、卡扎尔王朝的建立
第七节 阿富汗的独立
第四章 近代的中东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一、奥斯曼帝国基础的破坏
二、对外战争屡遭失败
三、国内分裂日趋严重
四、谋求改革
五、列强在经济上的入侵
六、立宪改革的失败
第二节 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一、青年土耳其运动
二、青年土耳其党革命的性质及其政策
第三节 伊朗的半殖民地化
一、伊朗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
二、巴布教起义
三、阿米尔·尼扎姆的改革
第四节 1905——1911年的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一、反对专制、反对殖民奴役
二、1907年群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反革命政变
四、外国武装干涉、革命失败
第五节 阿富汗的三次抗英战争
一、第一次抗英战争
二、第二次抗英战争
三、第三次抗英战争
第六节 近代埃及
一、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
二、伊斯梅尔统治时期(1863——1879年)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中东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
一、帝国主义重新划分中东势力范围
二、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一、穆德洛斯停战协定与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
二、色佛尔条约与土耳其大规模的民族独立战争
三、洛桑和约与土耳其共和国
(一)改革国家制度和政体制度
(二)清除封建教权势力
(三)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第三节 阿拉伯各国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一、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二、叙利亚和黎巴嫩人民的反法斗争
三、伊拉克人民的反英斗争
四、沙特阿拉伯的统一
五、巴勒斯坦人民反对英国占领
第四节 伊朗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
一、阿塞拜疆人民反英反封建的起义
二、吉兰人民的武装斗争
三、苏俄和伊朗友好条约
四、巴列维王朝的建立
第五节 阿富汗的独立
一、阿富汗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
二、阿富汗的独立战争
三、苏俄和阿富汗友好条约
四、阿曼努拉的政治改革和深远影响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中东
第一节 大战期间的中东
一、列强在中东地位的变化
二、阿拉伯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一)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控制的斗争
(二)伊拉克反对英国的统治
(三)叙利亚和黎巴嫩取得了民族独立
三、被占领的伊朗
第二节 战后中东局势的变化
一、西方列强对中东的争夺
(一)英、法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
(二)美国势力的扩张
(三)中东军事联盟
二、苏联势力的渗入
(一)苏联中东政策的新变化
(二)改善与邻国的关系
(三)英联势力进入阿拉伯国家
第三节 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一、埃及革命和苏伊士运河事件
(一)埃及革命
(二)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三)英、法、以侵略埃及
二、新月肥沃地带人民的斗争
(一)叙利亚和黎巴嫩取得完全独立
(二)伊拉克革命
(三)英、美对黎、约两国军事干涉的失败
(四)巴格达条约组织的瓦解
三、伊朗人民的反帝斗争
(一)要求外国占领军撤离
(二)石油国有化运动
四、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斗争
(一)也门推翻君主政权
(二)民主也门共和国的诞生
(三)波斯湾诸酋长国的独立
五、阿富汗人民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
(二)查希尔王朝的垮台和共和国的建立
(三)苏联对阿富汗的干涉
六、土耳其人民的斗争
第四节 犹太复国主义与阿以冲突
一、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一)贝尔福宣言
(二)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二、巴勒斯坦的分治方案
三、第一次中东战争
(一)以色列的诞生
(二)阿拉伯人的“圣战”
四、第三次中东战争
(一)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六天战争
五、第四次中东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斋月战争
(三)斋月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五节 列强在中东地位的变化
一、石油禁运对西方的打击
(一)中东产油国对外国石油公司的斗争
(二)第一次大规模石油禁运
(三)第二次石油冲击
(四)石油武器的历史意义
二、英国对中东统治的结束
(一)英国撤出巴勒斯坦
(二)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
(三)被迫撤离亚丁
(四)英国最后撤离中东
三、苏联在中东的挫折
(一)苏联军事力量被驱出埃及
(二)叙苏友好关系破裂
(三)伊拉克增加了对苏联的离心倾向
四、美国积极恢复在中东的影响
(一)美国竭力拉拢埃及
(二)改善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关系
第七章 当前中东的动荡局势
第一节 中东局势动荡的主要因素
一、阿以争端是造成中东局势动荡的主要因素
(一)阿以矛盾的发展和变化
(二)阿以矛盾的内容和实质
二、中东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的矛盾是中东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
(一)两伊战争反映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矛盾
(二)阿拉伯世界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三)中东各国内部的种种矛盾
三、美苏争夺是中东局势动荡的外因
(一)美苏在中东的争夺
(二)美苏争夺中东的态势和主要手段
(三)中东国家反对美苏控制与坚持独立的斗争
第二节 埃以和谈与埃以和约
一、萨达特访问以色列
(一)萨达特的和平战略
(二)萨达特的耶路撒冷之行
二、戴维营会谈及其协议
(一)戴维营会谈过程中的斗争
(二)戴维营协议的主要内容
(三)戴维营协议是埃以互相妥协的产物
三、埃以和约的签订与实施
(一)埃以缔约谈判
(二)埃以签订和平条约
(三)埃以和约的实施
(四)埃以和约的意义和反响
(一)埃以在巴勒斯坦自治问题上的分歧
四、美、埃、以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谈判
(二)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
(三)巴勒斯坦自治谈判完全冻结
第三节 中东和谈与巴解组织的内部分歧
一、有关各方的中东和平方案
(一)阿拉伯非斯和平方案
(二)美国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
(三)苏联解决中东问题的6项原则
(四)西欧国家解决中东问题的声明
二、巴解组织的内部分歧
(一)巴解组织内部分歧的由来和激化
(二)法塔赫内部的武装冲突和叙巴对抗
(三)亚丁协议和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7次会议
三、约巴协议和围绕中东和谈的斗争
(一)约旦和巴解组织签订联合行动协议
(二)约巴协议达成后各方围绕中东和谈的活动
(三)约巴联合行动中断和中东和谈陷于僵局
(四)1988年是“巴勒斯坦史的转折点”
(五)美苏两家的新态度
第四节 黎巴嫩内战和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的战争
一、黎巴嫩是中东矛盾的一个焦点
(一)黎巴嫩教派体制是国内矛盾的根源
(二)黎巴嫩成为巴解组织抗以斗争的基地
(三)黎巴嫩和巴解组织之间的矛盾
二、黎巴嫩战乱的爆发和发展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叙利亚部队的介入
(三)“黎巴嫩阵线”和“全国运动”的对立阵势
(四)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侵犯
(五)叙以“导弹危机”
三、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以色列闪电式的进攻
(二)以色列军围困贝鲁特西区
(三)美国的“调解”和促使巴解撤军
(四)黎巴嫩国内局势更加动荡
四、黎以撤军谈判和以色列被迫从黎巴嫩撤军
(一)黎以撤军协议的签订和废除
(二)以色列通过联合国同黎巴嫩进行撤军谈判
(三)以色列被迫从黎巴嫩撤军
五、黎巴嫩内部矛盾的发展和武装冲突的加剧
(一)长枪党分裂和赛达地区的战斗
(二)争夺贝鲁特巴勒斯坦难民营之战
(三)特里波利的武装冲突
(四)贝鲁特的冲突和大马士革的和平协议
六、黎巴嫩爆发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危机
(一)三方协议夭折
(二)阿迈勒运动走下坡路
(三)难民营战争规模空前
(四)外部势力不断渗透和干涉
七、黎巴嫩民族和解希望渺茫
(一)叙利亚军队的进驻
(二)“统一和解放阵线”的成立和失败
(三)长枪党内部争斗公开化
八、黎巴嫩新的政治危机
(一)同时进行三场战争
(二)两个政府并存局面的出现
第五节 苏军入侵阿富汗和阿富汗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苏联的南下战略和苏军发动侵阿战争
(一)阿富汗是苏联南下战略的重要目标
(二)苏联与阿富汗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三)苏军入侵阿富汗
二、苏联加紧控制和掠夺阿富汗
(一)全面控制卡尔迈勒政权,大力推行“苏联化”政策
(二)镇压阿富汗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阿富汗的抵抗组织和阿富汗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一)阿富汗的抵抗组织
(二)阿富汗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四、苏军侵阿的国际影响和围绕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斗争
(一)苏军侵阿的国际影响以及各国的反应
(二)围绕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斗争
(三)苏联撤出6个团,僵局仍未打破
五、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和阿富汗面临的形势
(一)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二)阿富汗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六节 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
一、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一)两伊矛盾由来已久
(二)两伊矛盾趋于激化
(三)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进程
(一)伊拉克进攻阶段
(二)第一个僵持阶段
(三)伊朗大举反攻阶段
(四)第二个僵持阶段
(五)伊拉克收复失地阶段
三、战争损失和两伊和谈
(一)战争损失
(二)两伊和谈
第七节 塞浦路斯问题和希土矛盾
一、塞浦路斯问题的由来
(一)希土两族矛盾的历史原因
(二)希土两族矛盾激化的主要因素
(三)塞浦路斯的独立和两族矛盾的发展
二、1974年政变后希土两族的分治
(一)1974年政变后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
(二)两族并存局面的形成和希土两族的谈判
(三)“北塞浦路斯共和国”成立后的局势
(四)希土两族领导人的直接谈判与主要分歧
三、美苏对塞浦路斯的争夺
(一)美苏竞相以“援助”为手段控制塞浦路斯
(二)美苏相继插手希土两族的武装冲突
(三)1974年后美苏围绕塞浦路斯“分治”或“统一”的明争暗斗
(四)80年代美苏对塞、希、土的争夺
四、塞浦路斯问题的新发展
第八章 中东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党社团组织
第一节 中东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中东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东国家政治制度演变频繁
(二)中东国家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中东国家结构大都采取单一制
(四)中东国家军队在政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宗教对中东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大影响
二、中东各国政治制度
(一)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的政治制度
(二)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的政治制度
(三)中东非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中东各国政党和社团
一、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850——1917)资产阶级政党创建时期
(一)中东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新奥斯曼党
(二)阿拉伯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埃及祖国党
(三)奥斯曼帝国属地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社团出现
(四)伊朗的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组织及社会民主团体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一次中东战争前夕(1918——1947)资产阶级政党取得执政经验、工人阶级政党创建时期
(一)埃及华夫脱党
(二)土耳其共和人民党
(三)中东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及其初期的特点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四)一次大战后叙利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与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诞生
(五)伊朗少数民族民主进步政党
三、第一次中东战争至第三次中东战争(1948——1967)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政党登上中东政治舞台的时期
(一)土耳其从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二)伊朗“民族阵线”发动石油国有化运动
(三)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发展及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执政
(四)纳赛尔建立一党制政权及其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实践
(五)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运动及其在阿拉伯东部国家的分支
(六)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中遭受挫折及其以后斗争策略的改变
四、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到目前,政党在中东国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时期
(一)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的出现开辟了争取民族权利斗争的新阶段
(二)民主也门“民阵”在民主也门执政
(三)阿富汗的亲苏执政党与抗苏组织
(四)埃及由一党制过渡到多党制
(五)黎巴嫩的党派和党派斗争
(六)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分裂和两个复兴党政权
(七)以色列的哈马拉赫集团和利库德集团
(八)土耳其的政党
(九)实行多党议会制的塞浦路斯当前政党格局
(十)中东共运缓慢地、不平衡地前进
(十一)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政党和政治组织
(十二)中东地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派别
第九章 当代中东社会中的宗教
第一节 伊斯兰教及逊尼派
一、穆罕默德和伊斯兰
二、伊斯兰的经文和基本教义
(一)古兰经
(二)宗教信仰
(三)宗教仪式
(四)圣训
三、伊斯兰逊尼派及其法学
(一)逊尼派
(二)四大法学派
第二节 伊斯兰教什叶派
一、十二伊马姆派
(一)十二伊马姆派主要特点
(二)中东十二伊马姆派的状况
(三)伊马姆派的分支派别
二、栽德派
三、伊斯马仪勒派
第三节 伊斯兰其他教派、教团和组织
一、哈瓦利及派
二、苏菲派
三、苏菲派教团
四、国际穆斯林组织
第四节 基督教、犹太教及其他宗教
一、基督教在中东的教会
(一)东正教会
(二)东仪天主教会
(三)西派教会
二、中东的犹太教
(一)正统派
(二)异端派
三、中东的其他宗教
(一)耶兹德教
(二)琐罗亚斯特教
(三)萨比教
第五节 中东伊斯兰运动
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产生
(一)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深刻的社会危机
(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倾向
二、多中心,多样化的运动
(一)埃及原教旨主义的兴起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
(三)沙特阿拉伯社会生活与伊斯兰教
第十章 中东经济
第一节 概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的中东经济
二、战后40年来中东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
一、发展模式及其演变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型(内向型)
(二)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型
(三)一般农矿初级产品出口型
二、发展经济的战略措施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人才的开发
(三)外国资金、技术、设备的引进
第三节 石油经济的发展
一、中东石油上游工业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东石油的勘探和开采
(二)战后中东石油勘探和开采的高速发展(1946——1959)
(三)60年代和70年代初中东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
(四)1974年至1979年中东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
(五)80年代以来中东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业的发展
二、中东石油下游工业的发展
(一)中东原油加工能力的发展
(二)中东石油运输业的发展
(三)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第四节 非石油采矿业与制造业
一、采矿业
(一)煤
(二)铁
(三)有色金属
(四)沙、石料与石棉
(五)磷酸盐与钾盐
(六)天然硫与黄铁矿
(七)原盐
(八)菱镁矿
二、制造业
(一)食品工业
(二)纺织工业
(三)建筑材料工业
(四)化学工业
(五)冶金工业
第五节 农业的发展
一、概况
二、农业的地位
三、发展农业的措施
(一)土地改革
(二)兴修水利
(三)开垦土地
(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五)其它措施
四、农业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一)粮食作物
(二)蔬菜、水果和椰枣
(三)经济作物
(四)畜牧业
(五)渔业
(六)林业
第六节 对外贸易
一、中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二、中东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年均增长率很高
(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三)中东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
(四)中东国家对外贸易收支状况
(五)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
(六)中东各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三、中东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外贸管理制度
(二)关税和税收制度
(三)外汇管理制度
(四)自由贸易区制度
第七节 金融业
一、中东银行的兴起和阿拉伯银行体系的形成
(一)政府直接经办的银行
(二)官商合营的半商业性银行
(三)阿拉伯国家联合经营的银行
(四)同西方合营的国际银行
(五)其它形式的银行
(六)区域性的银行和货币组织
二、中东国家的对外援助机构
(一)科威特基金会
(二)阿拉伯基金会
(三)阿布扎比基金会
(四)沙特基金会
(五)伊拉克基金会
(六)阿拉伯非洲经济发展银行
三、中东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贝鲁特金融中心
(二)麦纳麦金融中心
(三)科威特金融中心
第八节 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第九节 “石油繁荣”后时期的经济调整
第十一章 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一节 历史上的友好关系
(一)友好往来
(二)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二节 新中国和中东地区的友好关系
附录 中东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由刘竞同志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 《中东手册》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西南师范大孚西亚研究所和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单位的22名长期从事中东地区情况研究的学者共同编写的。


 中东手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