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丰子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5320267
作者:丰一吟
页数:498页

内容概要

丰一吟,丰子恺先生幼女,1929年5月生于浙江省石门镇(今属桐乡市)。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名人后裔联谊会理事。先后任职于万叶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0年开始研究丰子恺生平和创作。已编辑出版《丰子恺文集》《我的父亲丰子恺》《丰子恺漫画全集》等作品。

书籍目录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缘缘堂
爸爸总是有胡子的
家里分两派
李家大妈
接待寺
十二年住十三处
六年“华屋”
一天之内改变了称呼
缘缘堂的夏天
我也住过“行宫”
弟子鲍慧和
丰同裕染坊
满娘
第二章
沙坪小屋
一天之内石门顿成死市
宁为流亡者 不当亡国奴
晒太阳“偷”萝卜
决心去长沙
到萍乡被挽留住了
以五寸不烂之笔抗敌
《护生画集》
从长沙到桂林
独秀峰前谈艺术
崇德书店
一只新枚酒一杯
泮塘岭村居
宜山用警报欢迎我们
“艺术的逃难”
都匀一月
遵义罗庄
课儿
星汉楼
我家第一桩喜事
遵义的往事纪实
沙滩上的惨事
贵州访旧
逃难最后一站——重庆
风生书店
刘家坟
沙坪小屋
京剧迷
重庆时期的交游
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
终于胜利了
第三章湖畔小屋
比逃难还辛苦
终于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湖畔小屋
京剧缘
弟子胡治均
在台湾五十六天
南国之行
第三章
日月楼(上)
共和国诞生
苦学俄文
日月楼中日月长
耳目一新
外公纸
阿咪
白头今又译“红楼”
我家第一台电视机
困难时期
日月楼鼎盛时期
有朋自远方来
第五章 日月楼(下)
当时只道是寻常
终于向《阿咪》开炮了
“说明他们已束手无策”
她竟在偷听
风卷落花愁
“打倒丰一吟!”
半夜敲门
好像在搞地下活动
“日月楼”只剩一半了
护生画出事了
烧《护生画集》
两次抄家
无穷尽的批斗
运交华盖欲何求
串联和外调
“隔离审查”
狂妄之至!
我们呢?
一对可怜的青梅竹马
日月楼中的邻居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枕边雪和半盆水
“未须寂寞养残生”
“寂寞便是福”
“地下活动”
千呼万唤始出来
最忆是杭州
旷世巨著《护生画集》
卷土重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暂时脱离人世
第六章 重回缘缘堂
向爸爸道别
重见天日
妈妈也走了
重建缘缘堂
爸爸魂归故里
潇洒风神永忆渠

作者简介

历经世间磨难   写尽人间美好
“我曾为他写过两本传记,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写得畅所欲言。遗憾地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记性一年比一年差。有鉴于此,我写这本传记一定要把自己记得的事一点不漏地写下来。有关父亲晚年的事我多写了一些,因为那时的某些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啊!”
——丰一吟
丰子恺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的优美、素净、恬淡,然而他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却并不总是如此。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在壮年时期逢日寇侵华,被迫流离他乡;晚年又遭遇十年浩劫,承受了无尽的委屈折磨。但无论身在何处,他总能捕捉到爱与诗意,笔下流出的是不变的慈悲和仁爱。
本书作者秉笔实录亲身经历,并走访父亲生前好友,以质朴真挚的笔触还原了生活中的的父亲,呈现真实动人的生活细节。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位艺术大师性情涵养和气品气骨。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画作和手迹,图文并茂。随书附赠印有丰子恺画作的藏书票一枚,以此纪念丰子恺诞辰115周年。


 爸爸丰子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他的文章,他的画,总是淡淡的,散散的,透着坦然和真率,读来颇有意味。透过这些作品,他给我的印象是个没怎么吃过苦的乡绅,生活富足安宁,永葆一颗含着温情的稚子之心。看了这部传记才知,他一生在缘缘堂和日月楼的时光并不长,那些日子是他人生中仅有的几段安好岁月,剩下的或是在漂泊奔忙,或是被卷入时代的狂潮,不能自已。他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小乡绅家庭,父亲虽然中了举,但不久之后科举考试即废除,并没有给家境带来起色,但其安静的性格和博学的知识应该给了幼年时的丰子恺以积极的影响。丰子恺很早结婚,但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自己的房子,为赚钱养家他十分奔忙,曾经在十二年住了十三处,直到三十五岁上攒钱亲自造了缘缘堂,一家人终于有了稳定舒适的住处。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几年后抗日战争突然爆发,战火很快波及到了丰子恺的故乡。丰子恺懂日文,若继续留在诗情画意的缘缘堂,难免不被日本人摆布,于是毅然决定带领全家逃难。战乱岁月,他这一介文弱书生要带全家老幼十余口人一起逃亡,难度可想而知。不但时局混乱,交通极为不便,居住条件简陋,物质匮乏,还要不断搬迁,以躲避日本人的炮火。这一走就是九年的流亡路,尽管一路艰辛,他们始终没有陷入敌区,而缘缘堂却永远地毁于战火之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丰子恺靠着稿费以及子女的资助,在上海买下了日月楼,并在那里安然度过了九年的岁月。不过“文革”一开始,他就被列入上海市四大重点批斗对象,年近七十还要天天被批斗,蹲牛棚,下乡劳动,失去人身和创作的自由。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有些人不堪受辱选择自杀,有些人被摧残得性情大变,丰子恺却颇能泰然处之。要在无尽的生之屈辱面前捍卫人性的尊严,甚至比直面死亡更困难,更残酷,更需要勇气。听说在牛棚里他也坐得笔直,无人时还能谈笑风生,别人处心积虑对他施加的折磨,好像轻易地就被他化解了,没在留下什么痕迹。他还是像往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被折磨完回到家时,若看到孩子在门口迎着他,他还会快步走上去,抱着孩子连连亲吻。那时,折腾和屈辱好像看不到头,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设法借着清晨的灯光偷偷完成了《护生画集》,翻译了《大乘起信论》,写出了《缘缘堂续笔》,重译了日本文学的三物语以及《旅宿》。在那个没有艺术也没有人性的时代,既老且病的他完成这些不但要靠坚定的毅力,更需要勇气,一旦被人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他是重点批斗对象,审查迟迟没有结果,好不容易等到“解放”,他已经被折磨地不成人形,看他最后一次回故乡时的照片,他的相貌和气质都已大不如前,只有他的笑容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他曾说:“我敬仰我的老师弘一大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我想,“像一个人”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季诚性这样形容他:“如果以季节来形容丰先生的话,不妨采用秋天里的春天一句。”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丰子恺先生兼有秋之冷静和春之热情,他的笔下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胸中充满对生活的通达,他自由穿梭在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中,一直从容,真挚,体贴,心胸宽荡。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因为喜欢丰子恺先生,在郑州图书大厦看到的时候还翻箱倒柜的去寻找较为崭新的一本,似乎是没有人购买,售货员我们两个弯着腰翻了好久才找到。断断续续的在我人生轨道转变的一年读完了它,觉得更加敬仰和喜爱子恺先生,他的真实、细腻、博爱,每一点都让我觉得感同身受,那么熨帖心灵,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般。
  •     相信有一天会被拍成电影。老先生像狗一样在地上爬的那段,应该配什么音乐?
  •     秋天里的春天,柔弱的强者。
  •     动人是唯一评价标准
  •     因为有信仰,人在困苦中也能泰然处之。
  •     值得尊敬的人 欣赏这种淡然 有时强者未必锋芒在外 温文尔雅反而更难得
  •     丰神
  •     在战乱年代,拉车的,开旅馆的,当兵打仗的,加油站站长……一听说丰子恺都特地为他行方便,只能说学问人在以前的中国各行各业里都会获得崇拜,这种学问本位的民族文化特性现在似乎不见踪影了。现在最推崇的企业家。
  •     比较纪实,但是有些让人投入不了,总少了一些韵味在里面
  •     我觉得一般,叙述过细,我并不想了解那么多,个人角度。
  •     丰子恺老先生,你的智慧、真挚、人间大爱和未泯童心深深地吸引我,打动我
  •     大师的政治嗅觉真太差了,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