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9566437
作者:鲁西奇
页数:412页

内容概要

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现为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等专著6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汉书》的成立:历史叙述的本原
一 刘邦的早年故事:“天命”与“民心”的制造
(一)刘媪梦神而孕高祖
(二)刘邦醉卧酒家与王媪、武负折券弃债
(三)“大丈夫当如此”
(四)空手赴宴,娶得美人归
(五)“赤帝子斩白帝子”
二 “北方有佳人”:传闻、想象与重构
(一)“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二)“一见”
(三)武帝的思念
三 记忆、回忆、追忆以及谎言
(一)记忆
(二)回忆
(三)追忆
(四)谎言
(五)历史叙述的“真实”
帝王之道:成功的天子与失意的皇帝
一 “天人三策”:武帝的问题和董仲舒的回答
(一)第一策
(二)第二策
(三)第三策
(四)天子与儒生
二 轮台诏:帝王的忏悔
(一)武帝的追悔
(二)轮台诏文本复原
(三)“晚而改过”
三 王莽的天子梦
(一)入梦
(二)梦酣
(三)惊梦
四 皇帝与天子
(一)“选”皇帝
(二)“受命之王”与“继体之君”
酷吏与循吏:霸王道的治理实践
一 “三尺法”与“人主意指”
(一)少年张汤的故事
(二)刀笔吏
(三)文法深刻
(四)“人主意指”与“三尺法”
(五)酷吏的人格
二 奉法循理与宽仁待民
(一)奉法循理
(二)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三)宽仁待民
三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一)循吏与酷吏的交锋
(二)能吏
(三)“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的“本事”
(四)释“霸道”
义气仁心:侠客与儒生的世界
一 从“风尘三侠”和“柳毅传书”说起
(一)“风尘三侠”的故事
(二)柳毅与龙女
(三)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二 救人于阨,振人不赡
(一)“侠以武犯禁”
(二)公侯之门,仁义焉存
(三)布衣之侠
(四)闾巷豪侠
(五)“游侠”解
三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一)留意于仁义之际
(二)游文于六经之中
(三)儒家之说,“于道最为高”
编户齐民:汉代农民的生活与社会
一 编户齐民:王朝国家统治下普通百姓的身份
(一)“编户齐民”释义
(二)户籍制度的形成
(三)汉代的户籍
二 五口之家及其生计和负担
(一)五口之家
(二)五口之家与百亩之田
(三)丁男被甲,丁女转输
三 《先令券书》与《中服共侍约》
(一)《先令券书》
(二)《中服共侍约》
四 静谧而安宁的乡村
(一)静谧的乡村
(二)乡村秩序的法则及其基础
征引与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十数年研究心得,读史论世。千余年时空穿梭,居今志古。
“古人”的故事是由“今人”讲给“今人”听的,叙述、理解、分析历史的历史学者是“今人”,其对象是“今人”,目标也应当是“今人”。 所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一本重写的讲义,讲《汉书》,也讲其他。
细心的读者,总能在本书中读到你正在寻找的答案。
本书通过对《汉书》若干篇章的细致解读,分析《汉书》所叙述之历史过程与历史认识的根源,揭示记忆、回忆、追忆及谎言在历史叙述与认识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与局限;展现皇帝、官僚、侠士与儒生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言行与生活,阐明历史过程中人、社会与国家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以现代人的思想与智慧,洞察历史真相,认识人类历史进程及其特征,阐发历史叙述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凭借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及推理,辅以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动人心弦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图景诸多精彩断面,其中不时穿插深邃的洞察力与精辟的学术分析。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佳作。


 何草不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我们今天的人读历史,特别是秦汉时代的历史,大都隔着一重雾。常常不自觉的带着不平和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于是贤者愈贤,恶者更恶。所谓“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历史真的就如此吗?无非是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同,立场的不同则取决与现实利益及所在群体阶层的思维方式。比如同样是史学家,除了人类记忆的特性造成的偏差外,班固站在统治阶层的立场叙述历史看待现实,而司马迁则处在统治阶层与民间社会的角度,班固大都倾向与统治者意志,司马迁更多游离在人性的本源。在编户齐民章里,作者不厌其烦的摘录的大量汉代廪食名籍,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家庭人民的脉搏。虽然社会生产力在不断进步了,新的经济关系的变革,新的文化思想的演进,新的制度政体的确立,但是,作为活生生的个人,个体的朴素情感思想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无可奈何的接受管家的徭役,大都渴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宫墙里争权夺势,无论天子或庶人只是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已。在历史的沟壑中仰望,在生活的洪流里衰亡。
  •     作者在书中第五章“义气仁心:侠客与儒生的世界”中提到了与导师石泉先生一段有意思的谈话:昔年与先师石泉先生闲话,说及王仲宣的《七哀诗》,其一句云: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读之令人凄然。曾问先生:如果我们生当汉末,将何以存?先生看看我,只说了一句:“你是学历史的,怎么会悲观呢?”是啊,一个“学历史的”,什么样的荣华富贵没有见过?什么样的黑暗无望没有经历过?我还在这里“学历史”,人类的前景该是多么光明!“怎么会悲观呢?”这或多或少提示我们应有的对待历史、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如作者在本书封底所言:大河奔流。河水或清或浊,有急流,有险滩,有月光下的温柔,也有奔腾中的暴烈,而河流依然。逝者如斯夫,“斯夫”亦如“逝者”。长河呜咽,帝王将相、志士仁人、黎庶百姓,一代代走过,而河流依然。万里千年,不过就在此地此时。十丈红尘,艰辛生存,执著追求,权力的角逐,智慧的较量,阴谋与陷害,无耻与卑鄙,牺牲与成就,在昨天,更在今天,也在明天。“不再有时日了”,因为时日已然静寂,而我们将“直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正如作者在解释为何书名取“何草不黄”时所言:任何“丰功伟业、富贵繁华,亦不过如深秋草原上的枯草罢了””草木枯荣,而天地永在。““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我们都处在沟壑中,但仍然可以不时地抬头仰望蓝天。如果在漫长的冬夜里连梦都不做,又如何等得到绚烂的春天?”在汉末的乱世应该如此,在今天、明天亦该如此。
  •     《汉书》是记录西汉一朝历史的史书,西汉至今已2200多年,可以说,它离我们很远。作为“前四史”的第二部,《汉书》是文史哲等专业的必读经典。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多,即使是历史专业学生,恐怕读过《汉书》全书或部分章节的,也不多吧(除去《中国历史文选》课上中学生学文言式教学的有限篇章)。《汉书》在今天有什么价值,读它有什么意义,应该如何来读?鲁西奇先生这本书无疑给了一个很好的指引。略带悲凉感的书名《何草不黄》,似乎包涵了作者的历史观。正如没有人可以不朽一样,任何小草都避免不了枯黄的命运,这就是历史。(未完待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為什麼大家對漢書都沒有愛……
  •     有点意思哈~~~
  •     很诚恳的一本书,鲁老师虽不治史,但眼光独到,有些地方稍微有点牵强,但瑕不掩瑜
  •     春节假期读物,有意思
  •     封面很奇特,内容属于普及教材,章节是按照作者的讲座归类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知道的事情,循吏和酷吏一章比较有趣,从这个角度解读了汉武以后好多大臣的事情。
  •     看过他的公开课 历史叙述的本原 感觉还不错
  •     好书,作为非专业人士,部分内容读起来略枯燥。
  •     值得一读
  •     读柯文和王明珂之前,觉得第一部分特别棒,尤其第三章(《记忆、回忆、追忆以及谎言》)。读了柯文之后,感觉一般。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     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     原来汉书是这样写历史的!
  •     被这本书气死。本来作者功底足够,讲史不疾不徐,仔细铺排解析,很有大家风范。却偏偏要强行插入历史建构的问题,谁不知道历史是建构出来的,非要大量论证曹刿论战不可能发生,汉武帝和后妃对话不可能有记录,两人谈话只能是下人传出可信性不高,历史都是不可信的。好吧,那请你坚持到底好不好,讲完这一头就彻底撇开自己观点又开始正儿八经讲王道霸道编户齐民,像是完全忘了自己前面不可信的观点。另外,为什么人文学者非要跟风怀念一下乡土文明,认为现代法治社会是人情淡薄世风日下的结果,丝毫不考虑乡土文明本身就是封建礼教的一部分,现代化和法制化正是社会解体重构的新形态?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一味耽溺于乡土回忆,跟两千年前动辄称尧舜的儒生有什么区别?
  •     比起永远看不完的汉书,总算通读了一遍。
  •     记忆与乡村秩序章节的文笔很意识流,莫名让人想起《追忆似水年华》,虽然二者的主体处于截然相反的地位。
  •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没看懂..
  •     全书并没有统贯的脉络,甚至所谓注重历史如何被书写,而不是注重历史本身的追求,也仅仅反映在第一章,并且意思不大,因为这种带有“古史辨”色彩的论说方式,还不如后现代高明,总之,颇为失望。
  •     读着不枯燥。
  •     虽然是本讲义,但作者研究功力还是深厚,虽然关注点有点奇怪,自己也承认对汉史说不上遍览群书,以致一些观点可能稍显偏颇,但无疑也对汉史的另一面有所展现。最赞的应该是作者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记忆、回忆、追忆之分,是不见得是作者自己的创建,但叙述通透,让人豁然开朗。
  •     纸又酸又臭。。。
  •     装帧精致多加一颗星。班固给老刘家站台明显
  •     因为是讲稿的原因吧,新意不多
  •     史料丰富,然而文风不喜
  •     严谨的辩证与考据,平实的语言和笔调。
  •     很喜欢。
  •     内容丰富富有深意的讲义。读史,不是为了过去,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     说是讲《汉书》,其实更多是以汉书为切入点讲西汉历史,以及如何阅读历史,以及吐槽班固(为了政治目的而胡编乱造)。是很规范的学术书,但写得明白晓畅,文字中还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现实关怀,作为外行读得非常开心。 讲编互齐民一章,写得最技术,但读起来最能看到作者的关怀。看了数据分析下汉朝(乃至于整个中国古代)农民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生活,就不难明白历代史家之所以一直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这些人。不是因为这些史家不懂政治文人气作怪,他们懂。正因为他们懂,懂的民生疾苦,知道民为邦本,才不会给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统治者好脸色。
  •     最开始是看到马老师想看,于是我也被题目吸引。带着它去过植物园的桃花节,感觉在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时候和景致下背着这样一本书是一件很有《古诗十九首》的感觉的事情……
  •     看完挺长时间了,忘了标记了。改日再论。
  •     写李夫人那段挺好,写轮台诏那段就是“田余庆先生”一段,“陈苏镇先生”一段,读这节的时候我正坐在陈老师后面233
  •     最精彩的部分居然是序言。。。文采飞扬的~后面比较一般
  •     鲁老师是一位有情怀的老师,全书充满感情。这本书不是严格的学术著作,不过学术和历史学是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有所收获
  •     不错!
  •     对未读过和有一定涉猎同类题材读物的朋友都适合,作者不仅教给读者读史书时如何辩证的看待其中记录的事件,同时辅以作者独有的阐述方式和观点,读起来不会感到像学术类文章那么死板无味。当然,在最后编户齐民的章节,也还是感受到了历史研究的枯燥,毕竟史书对于闾巷中人的记录过于匮乏,研究者只能配合同时代墓中出土书简、随葬品辅助形成科学论证,方能逐步还原实景。
  •     还不错,有些观点挺有启发
  •     较专业,不是很对自己胃口,书评人说有史记和汉书的对比,于是买了,但是书里没有。。。关于张汤的故事,开头的法律术语解释,读了让人背后一凉,原来真实的故事不单单是说张汤从小擅长法律这么简单,他采用的鞭打、肢解老鼠的手段无意间透露出他酷吏的本性。
  •     学习了!
  •     作者对汉书的解读可见其史学功底之深厚。书中有些史观有颠覆性,让人眼亮。我古文底子不扎实,读到后面有点疲惫了。
  •     1月25日本人广播:一个事件的传播,需要有一个逻辑,如果这件事是没有逻辑的,或者说逻辑难以被常人理解,就不利于传播。所以为了传播事件,人们为其制造了逻辑。历史书写逻辑清晰,文学书写逻辑混乱,将历史事件变成文学文本是一件化简为繁的事情,但有可能更逼近事实的真相。39页与我不谋而合。
  •     沿着阶层之梯往下剖析,越往后看越精彩。
  •     文艺青年的垃圾历史学
  •     出乎意料的一本书,略看,讲义整理,虽不是其专长,仍见功力。
  •     「历史研究者的任务,也许并非透过历史资料去探索所谓“历史真相”,弄清“唯一”的客观历史;更重要的是将各种历史资料看作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或人群对历史的述说与认识,去分析这些述说与认识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如此叙述与认识,以及这些述说与认识对怎样的群体有意义、有怎样的意义。」历史学也要从现代的宏大叙事转向后现代的话语分析了么,兴奋!
  •     對史料的的文本分析值得推敲學習。當然還有作者的情懷吧。
  •     里面讲六经那一段太枯燥了,另外好多东西没展开啊,刚刚提了个神就没了
  •     本书行文比较跳脱,然而字里行间却不难看出作者对历史的感情和对历史中的人的敬意。虽然该书不及专业秦汉史学者的著作那么有学术味、对《汉书》及书中涉及的相关文献的一些训诂理解也略有偏差,但是诸如《记忆、回忆、追忆以及谎言》、《〈先令券书〉与〈中服公侍约〉》等章节还是很能给读者一些启迪。总的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作品。
  •      - 1/30/2016
  •     从游侠到豪侠,其间的变化脉络并没有深入展开,遗憾之一。之二,游侠一章后期突然讲开儒家六经的细碎考证,与侠之关系却只字未提,不解作者之意。之三,游侠的后半章加上编户齐民一章琐碎臃肿,结构失衡,论断轻率,又毫无创见,实属鸡肋文字。
  •     这该是这一年读过最让我珍视的书了。一篇比一篇精彩,尤其是酷吏与循吏部分开始看得我如痴如醉,甚至爱不释手,不舍得读完。如果有这样的老师教人怎样读史那是多么幸福。以后一定要买实体书再看一遍。
  •      可以打四星半的好书,作者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做文史哲不分家。这是一部讲义,确实是一本汉书讲义,最开始驱动我买这本书的原因是前一百页说历史叙事的方法与成就方法以及什么东西可以称作历史的证据(想来是最近读思想史读的有点多,差点忘却了自己的老本行)。读到后面才想起来这本书是讲汉书,都有莫把金针渡与人的说法,但是想真正读好一本书就必须得有人带着你一点点读,可惜这种机会太过于难得,而我就从来没碰到过。。。读的时候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深这句诗,我最近一直在和自己闹别扭觉得文学和史学的轩轾大不符合自己兴致,其实根本就没真正明了能力在哪,鲁西奇先生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也有点认识了一个比较清奇的历史学家。
  •     深刻而有趣味。第一部分“《汉书》的成立”写得很好,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叙述的深入思考,“帝王之道”、“编户齐民”两部分也不乏精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