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书评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
ISBN:9787224050585
页数:498页

《诗经‧国风‧郑‧褰裳》的“作女”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既然对我有那个意思,就扯高裤筒涉水过河找我吧,做男人就要大方一点,不要扭扭捏捏!瞧你那傻样——别慎着了,主动点呀!坏蛋,你怎么还不过来啊?!!!本姑娘的耐心是有限的,你要好好珍惜机会啊!你如果想和姑娘我玩暧昧,难道我就不会找备胎?且且且且且且且且且!…………………………………………难怪女人喜欢说“77777777!!!”

读经的诗!——氓篇有感

氓者从流,蚩懵有俅。抱布逡来,换我丝绪。谋亦有心,孰言无计。送子淇边,情由所系。顿丘南岸,舍子一别。匪我不将,子无媒妁。子且安然,秋盟为期。垝墙残垣,登彼极远。望尔复关,子在重外。不见堞闕,泣涕我怜。终以得见,载笑载言。卜筮有休,其征无睽。待子华车,与室同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此时堪食,斟醇若持。嗟鸠食葚,醉性伤体。于嗟女兮,亦为情迷。男之耽情,犹可拘礼。女之耽兮,不可情欲。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颜之褪兮,情已穷年。徂尔无怨,三年食贫。逐我淇水,咽流汤汤。渐水浸漫,车帷湿裳。心之不快,吐之不爽。夫有贰心,转意情离。极端惘欺,德行无率。三岁嫁妇,靡室劳兮。夙兴夜寐,靡有结矣。言听计从,无有违逆,何至遂情,终遭暴矣。兄弟不知,争讥笑己。咥嘻蒙羞,耻莫过矣。静言思之,哀自悼矣。及尔偕老,其约犹耳。执手已错,孰人之过。我失老境,诚失子盟。隰地有湿,淇水为知。总角之欢,真笑晏宛,事过景迁,沱泪涟怜。曾经信誓,震旦有余。非我不思,默以成缄。此篇弃妇之怨,淇水之咽。汤汤远流,泣涕涟涟。女之耽兮,或可谓“真笑晏宛”,男之暴兮,当可谓“德行无率”。

好想读,又不敢

从刚开始接触诗经,在课本里看到 关关雎鸠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后来在一些文章里看到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这些美好的句子,让我很向往诗经,说仰望更确切,因为自知功力不够,领略不了更深一层的意思,所以一直不敢读。就像素洁高雅的莲吧,不敢轻易亵玩 等有一天,觉得可以了,再读她

诗经*风*击鼓

《诗经》是一部十分经典的诗歌总汇了,在这总汇之中,我独爱“风”,因为“风”是民间流传的东西,是最无矫饰最纯洁的东西,它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调笑时泼出的水花,;是思归怨妇帘上的弦月;是贫民伐坍坎坎的怒火;是迫于征战的游子望乡的一声长叹!也许是自小政治思想工作被抓得过紧了,使我产生了逆反心理,我读书时总爱读些轻松自然的作品。去感受《狡童》里一心追求爱情的少女情窦初开食不知味的一腔相思;感受《褰裳》里的妙龄女子自信的浅笑;感受《硕人》的歌者对美人的倾慕之情。当我看到《野有死麇》时,不禁失笑,竟然想到了《半日谈》,虽然东西方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但在上古作品中弥漫的自由纯洁的氛围却是异曲同工的。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击鼓》了。击鼓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死声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这首诗十分完整详实地描写了一位出征士兵思乡思亲的心情,说明了常年征战对当时百姓生活的不良影响,使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时刻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更加导致社会整体秩序的恶性循环。本诗是一首运思巧妙结构灵活的叙事诗,减少了诗中为便于吟唱的重叠词重复句,减少起兴手法的使用,使事件交待的更扼要脉络更清晰;这是“战争与爱情”题材古老精炼的版本。尤其是诗中第四节的一段回忆往事的诗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坚贞的爱情绝句。无论何时读到这十六个字,都会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让人忘却世事的功利纷争,去挽思这执着永恒的感情。这让我想起朴树的《白桦林》,想起某日曾见过的一幅相片:一对年轻的恋人紧拥着长眠在战争的废墟中,石油和利益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但没有什么能夺走他们的爱情。这,就是“说”吧,就是那句一诺千金的誓言吧!今时今日,已少有人能一诺如季布。诺不能信,倒还罢了,哀就哀在诗人明明不能信守誓言,仍要许下誓言,辜负了誓言,又不感到一丝丝的愧疚。君不见遍地的尔虞吾诈,空头支票。及至时下,连感情也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人在乎能否“与子偕老”,没有人感怀于“不我信兮”。迂腐的宋朝泯灭了《诗经》的自由,可口可乐消灭了《诗经》的纯真,这是《诗经》的悲哀,也是华夏文化的悲哀。中国如解放了的裹脚飞速地成长着畸形,我在这双天足的敦护里吃着汉堡读着《诗经》,还时不时地感慨古国文明的沦落,实在连自己都觉得矫情。

想起的时候

最近忽然喜欢读那些意味不明又节奏感极强的诗句。诗经,楚辞。不若唐诗一样和酒而吟,也不是宋词似的在口齿间缠绵,甚至不是元曲咿咿呀呀的媚眼如丝。当是击节而歌吧。陶缶瓦罐,皆为乐器,于是远古的苍凉和不加掩饰的拙朴就一声声异常清晰的撞进了耳朵里,整个人都似乎要站立不稳。在看一首《绿衣》。没错,就是那首中国最早的悼亡诗。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不看历来注家穷尽心智的考据,什么绿衣是妻,黄衣是妾,黄在绿上是妾高于妻……不管它到底有什么暧昧的隐喻。我宁愿用最表面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句子:绿色的衣服啊,黄色罩袍,当我独自穿起的时候,心中一片忧伤。绿色的衣服啊,黄色的上衣,我这样的忧伤,只是因为她早已不在。这绿色的衣服,从她的手里织出来,我在想着她,想不到她一点的过错。粗葛布和细葛布啊,在凄清的风中飘动,我想着那个早已不在的人,她早已带走了我的心。似乎翻译出来,这些句子就少了最初朦胧又坦白的冲突感,因而也就少了美感。兔子说,古代的人真拙朴,一句绿衣,一句思古人要说那么多次。是啊,哪一天不要穿衣服呢,绿衣绿衣,可是那双织成她的手却再也没有能够扶上这件渐渐褪色渐渐苍老的衣服。大概只有真正的刻骨铭心的痛苦才能没有眼泪,只是一遍遍的喃喃自语罢。于是又想起庄子的妻子过世的时候,这个通达放荡的男人坐在门口放声唱歌的情景,总觉得,和绿衣,是殊途同归了的。扯远了,就此打住吧。到底是应了汤显祖那句再露骨没有的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但现实终究非戏剧所能改变,可死生又哪里有明显的界限呢。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英译为:The Book of 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论语·子罕》孔子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诗经》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雅又有“正”的意思,被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孟子: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问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两次提到《诗经》“《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董仲舒: “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梁启超:“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说:《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毛诗序》,书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诗经中的爱情和婚姻

同学送给我一份小礼物,上周五才拿到,打开看了,原来是一本口袋本的《诗经》,还有一个小鱼手机链。两样礼物我都很喜欢。口袋本的《诗经》,我每天带在身上,在车上只要有座,我就可以翻上一会。第一次那么完整地读诗经,很多生僻的字,不过下面有大致的翻译,所以并不影响理解。不过还是翻译得不好,很多时候我觉得是错误的翻译。不过我还是字字读了下来。一直很喜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意思是: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都记得与你说过,要与你的手相交执握,一起垂垂老去。我第一次读这句诗,是在余杰的文章里,那时我不过高二,好像文章的名字叫《爱的容器》,青涩的年龄怀揣着蒙胧的对爱情的理解,就开始喜欢这句诗了。再后来,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再次读到这句诗。我已经忘了是否是因为余杰提到了这部小说我才去看的,然而看到范柳园对白流苏解说着这句诗的时候,我确实被感动着了。那时候我也不过是高三。从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憧憬和梦想大概就和这两句诗联系在一起了,至今没有变过。现在读诗经,才知道作者作这句诗的时候,是在战乱服役的过程中,他思念妻子,却又无法回到他身边,于是坚持下去的信念唯有这一句承诺。短短的诗,我却能体会那男子的心,也羡慕那女子。总以为诗经里尽是美好的爱情,例如《关雎》《桃夭》描写的是迷恋的美好以及婚姻的喜悦;又如《采葛》《子衿》描写的是思念的苦楚……不想原来里面也有不幸的婚姻和家庭,彻底颠覆了我对古人用情专一、简单纯洁的美好印象。看《氓》《中谷有蓷》,都说的是起初幸福的恋爱,及至嫁人了,才发现丈夫婚前婚后完全判若两人,无奈只能抱怨命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曾经的山盟海誓是你许下的,可是你却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也罢了,过去的事不要再想了,一刀两断了吧。如此看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常说“人心不古”,现在又悠悠地想到了上古时代,我没有去查过这个“古”字,这样看来大多是指上古三代的时候吧,因为人们总是认为那个时候礼制比较完备,人们都在“礼”的制约下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社会井然有序。罢了罢了,这也是我瞎说的,没个靠谱的,毕竟已经好久没有看思想史的书了。只是,看看诗经,却也是一种享受。


 诗经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