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字殺人》书评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ISBN:9789573324287
作者:東野圭吾
页数:304頁页

山森社长

山森社长因为没去救人而被认为比竹本更无耻,其实挺冤枉。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竹本有能力救人不代表山森也有。毕竟山森年纪比竹本大得多,作为社长运动生涯难免有所荒废,更比不上竹本运动员一样的体能,再加上山森本来就是抱着女儿游到岛上的,消耗体力肯定比竹本大得多,没有体力在下海救人很正常,不应该受到谴责。竹本的体能有可能是众人中最好的一个,如果体力充沛,那这时就应该下海救人,责无旁贷,但他却是要志津子答应与他发生关系才肯去救人,这种乘人之危的行径的确无耻。退一步讲,就算竹本也是力不从心,真是拼了命的下海救人,那也不是为了救人拼命,只是为了一次肉体交易拼命,不过是个色中恶鬼,又有何高尚可言。山森是个修养很好的人,始终保持着涵养,对所有人都有礼有节。即使主角做出了劫持他女儿这样出格的事情,也仍然能做到以礼相待,这一点实在让我佩服。山森是个心计很深的人。凶手自以为手握王牌,主角自以为窥探到山森的软肋,但山森却在不动声色中掌控了局势并最终获胜。甚至只是在幕后操作,就达成了掩盖真相、消灭凶手、借凶手的刀除掉知情的外人等多项目的,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因此主角会鄙夷山森的“为了成功不管他人的死活”。但是反观主角自己呢?以男朋友(互不了解直接上床)被杀为由,开始调查海上事故,表面上是为了找出凶手,实际只是想要亲手解开事故真相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和对推理能力的优越感。当她发现凶手的目标是事故生还者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线索以后,为什么不把这些线索提供给警方,为什么不想办法阻止凶手继续杀人。她又管过谁的死活?正是利用了主角这种心态,凶手才会屡屡得手。山森社长不管他人的死活,至少是在发生大事时为了保护亲人(当然还有自己)。主角不管他人死活,只为追查一件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山森社长笑到了最后,而主角被当成了凶手的棋子,只能去承受最好的朋友杀死自己男友的痛苦。

凶手太明显了。

这篇整体感觉很一般,而且比较冗长,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案子。下落不明的人和为数不多的出场人物,想想就知道了。而且不太喜欢多凶手的推理小说,实在没什么意思。

救人与不救人,两难啊

当面对着生命威胁的时候,最能看出人性。文中的每个人都是自私主义者。或者是自私就是人性的通点。竹本,有能力去救遇难的金川但却要求志津子用身体作为报偿。冒着风险去干一件事,索要报偿这很正常,这是竹本的价值观,他对性的看法比较开放,认为用性作为报偿是可以接受的。他心中没有正义,虽然他是救人者,但如果一开始就把救人当成是交易的话,就没有善良正义可言了。他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山深,没有去救遇难者,但他是救着自己的女儿上岸的,这说明落水那一刹那,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可见他是一个好父亲。而面对他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他选择的沉默。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后来杀害竹本,以 掩盖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带来的公众的谴责。他为了自己社会地位、名声而杀害了竹本,和后来设计害死了的冬子。他是个坏人。梨花子,知道男友的死因蹊跷,调查原因无可厚非,但在调查中接连有人被杀,这些事件都指向同一件事故的时候,还是和东子他们一起去无人岛。她算是冒着危险去调查这件事,但调查的过程中引起了这么多人的死亡,就没感到一点愧疚吗,为什么那时候不求助与警察,让罪犯早点被捉到。总是想着要自己去弄清楚真相,她真的是为了逝去的男友,还是因为是推理小说家的追求真相推理的快感。冬子,不清楚男友竹本死亡的具体原因,就决定报仇杀死所有相关的人。(又一个为了爱情盲目杀人的罪犯)。明明是她杀死了朋友梨花子的男友雅之,还利用梨花子帮他寻找无人岛遇难事件的真相。在调查的途中,一一杀死知情人。她如果杀死山深、金川还可以理解吧,但为什么是要杀死参与的其他人,仅仅因为他们见死不救,就要付出他们的生命吗。冬子,是个可怕的女人。杀了朋友的男友还能继续和朋友相处,把自己重视的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他人的生命。明明可以用法律来追究责任,就是选择自己来杀人报复,心狠手辣。救人与不救人,救人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不救人着要受到良心和社会的谴责。两者谁更正义。善良不应该在别人危险的时候就去救助吗,但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去救助别人真的值得吗。现实中不缺乏救落水者自己也溺死的事情存在。救与不救,两难啊。自己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良心与名声。其实在真正情况发生的时候,选择只是一瞬的事,想去救人,跳下了水,这可谓是勇敢正义善良的人;不想去救人,留在了岸上,这算是懦弱无能的人吧。社会对那些救人者,应给予高度的表扬吧,不要只是高度表扬一些救人后牺牲自己的伟人;社会对那修不救人者,也给予理解吧,也许是他们没那种能力去救人,换个位置,如果你是他,也许你也会选择留在岸上。为救人而牺牲了的人,固然是可敬的,也是可叹的;为救人而没有牺牲自己的,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这更应该受到社会的赞扬;没有去救人者,社会不要给予太多的谴责,你不在那种情况下,你没资格谴责别人。

不知说唛好

果然是上班效率高,两天多翻完《十一字杀人》,感受什么的,很难说,似乎是没有,很传统的事件-谜题-关系人-查访-靠近核心-解决,要说有什么感觉又确实不同的话,或许行文当中所显示的东野圭吾未来作品走向和侧重点,毕竟是87年的作品,如果想追溯东野的成长还是要从那些早期作品入手。东野应该很努力的思考过推理文学的后路,不断挖掘诡计已经山穷水尽,所以与其把自己束缚,他宁愿跳出来,写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再是空中楼阁,就是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的道德抉择。所以与其说倾力于营造气氛和谜题,东野更注重人,被害者,施害者,每一个事件当中的人,他们的角色,他们的行为,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和人,为什么有罪,罪是什么,十一字杀人的两难问题不是谁杀了人,而是为什么会杀,还有处于那样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当然还有结尾的峰回路转,这个结尾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1,很俗气,幕后什么的太糊弄人了。2,很精妙,拷问了人性。我的答案就是,我不想说,说了就没意思了。

書名之妙與内外兼修

站在書架前要挑一本好看又耐看的推理小説並非容易的事,隨著閲讀數量的不斷累積,要讀到一部神作已經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能夠耗一點時間,讀過就忘個干靜也無妨倒成了閲讀推理小説最好的心態。不過,倘若挑選的作家是東野圭吾,那麽無論是哪一部作品,大概都會把我吸進故事裡,讀畢之後還多少有一些慾辯已忘言的感想,那麽,我想,這大概已經足夠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和一個安定感十足的作家了。書名之妙在此對於本作被取名為「十一字殺人」深表嘆服。作品中伴隨殺人的這十一個字是「來自無人島上的滿滿殺意」,從表面上觀之,給讀者的印象便是「預告殺人」或者「死前留言」這樣的模式.從風格看,這也確實屬於東野圭吾早期較具本格味的作品. 「十一字殺人」的標題,以及開篇不久第一被害人的調查過程中十一字内容的速速曝光,直白得昭顯其後連續殺人事件的起因來自復仇,起源餘無人島上的那起事件.不過,讀者一直要到「兇手水落石出」,完美作案的不在場證明被擊破之後.才會體會到標題的另一層隱含意義——尾聲部分,「無人島上的滿滿殺意」指的究竟為何,在兇手眼中,那是構成復仇力量的意志,在讀者眼裏,自然又成了作者附上的獨特饗宴——那在《惡意》、《殺人之門》、《白夜行》等作中屢屢亮相登堂的對於人性究竟可以有多「惡質」的思索與拷問.内外兼修雖然就今日而言,本作傳統本格解謎的書寫方式略顯陳舊,人性層面的思索在推理小説中的涉及也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在東野作品的早期,這樣游走於技巧與思想兩造閒,且遊刃有餘不顯突兀,尺度與節奏上的把握又煞是均衡妥貼的作品,大概算是東野後來不俗成就的一個隱兆了.雖然東野圭吾作品在風格與選材上千變萬化不拘一格,但是内在的骨幹,行文構架的基本卻始終一脈相承,這大概也是成就東野作品雖不一味求奇異驚人,卻每在讀畢予人意外頻頻,感悟頗多的緣故吧.一直在想,所謂職業道德,倘若用在推理小説作家身上,因該如何詮釋?一部作品體現了作者的良心,或者說在推理小説中起初並不顯山露水不讓人抱太大的奢望與幻想,隨著作品的徐徐演進,發現作者細心鋪陳,一章一節的搭建,將一種思想與幾多意外用合理的讀者卻難以想及料到的方式帶到面前,既不會驚天動地,又不會俗套乏味,或多或少縂會讓你有些驚喜,這樣的作品,比之那些開始是玄異詭謎,解答時卻含糊破綻及不合理可行加強詞奪理的作品要令人舒服的多。前者好像是不花巧的評價商品,貨真價實,買的放心,后者像披上華麗的圍巾,内裏卻襤褸不堪錦衣夜行的乞丐.而東野圭吾作品的題材和風格百變,似乎證言了作者是一個靠變成名的作家,其實,我倒覺得東野圭吾作品之所以這樣好看,予讀者的安定感這樣之高,恰恰是其内在恆穩的創作功力壓鏢。在故事脈絡的梳理,起轉承合的編排,以及看似散亂,其實卻緊扣作者主體思想的創作方式,可以說,在推理小説創作,甚至是傳統小説創作技法上實在已得其中三昧。大多數推理小説因體裁限制,背離了小説創作的規律。故事、人物、情節發展掌控、衝突以及思想表達這些小説創作不可忽視的要素都被擺放到次要的位置,這也導致了推理小説雖門派繁多,在局部環節上的變化也極盡能事,但總體而言,卻多顯模式化、生硬、枯燥及不自由,這也就是一個讀了數百部推理小説的讀者和只讀幾十部推理小説的讀者在認識上大致無差的緣故。我想,其實東野圭吾的作品,用變與不變來衡量其成功恐怕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他注重了小説的創作要素,知道首先必須是一個吸引得了大多數人,讓大多數人都認同的好的故事,恰當的描述方式,然後才是不可或缺的意外性、懸疑度以及符合邏輯的推理方式,將推理變得更好讀、更讓人忘不掉,從某种意義上說並非一種背叛,而恰恰是一種推而廣之的妥帖包裝,這比之某些抱著門戶之見牢牢不放,讓推理小説發展之路越走越窄,受群數量日漸寡薄的作家來説,是不是更值得嘉許呢?

《十一字杀人》——被拉长的短篇

我一直认为,东野的书基本上没有不好看的,陆陆续续看了十几本东野,就连个人感觉最不好的《侦探伽利略》和《预知梦》也觉得还行,而其它我看过的长篇,也大多打到四星以上。这本《十一字杀人》,是东野早期的作品,当然,和他后期的作品完全不能相比,不过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尽管同样是早期作品,但和《放学后》、《毕业前的杀人游戏》不同,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逆转。我之前一直有疑惑,东野被称为逆转王,但在我看过的长篇小说中见到的逆转却不多,这应该是我孤陋寡闻的原因,不过看完了这本书,终于见识到逆转王的威力了。实话说,连我这样的笨人都把凶手给猜到了,而诡计也很简单,真正让这本书值得一读的亮点在于动机,以及探索真相过程中接连不断的逆转。其实,之前读过一些东野的短篇,在短篇中反而看到了更多的逆转,所以我觉得,《十一字杀人》是被拉长的短篇。小说本身的诡计适合用在短篇上,而前半部分也显得有些拖沓。当然,这本书的文笔也着实软了些。相比东野后期的佳作,这本书的文笔可以用不合格来形容。回首凝望早期的东野,从中更能看到东野的成长。毋庸置疑,东野想写的是小说,而不是推理小说。虽然在前期作品中非诡计因素并不明显,但这本书可以看到东野的挣扎。不错,就是挣扎,从《放学后》起,东野就想写适合自己也适合读者的小说。但写就成功的小说,这条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往往要经历长期的磨练。文学史上这种人太多了,比如杰克·伦敦,甚至有作家的作品要死后才能被大众熟知并得到高度评价。当然,文学史上同样有一举成名的作家,在商业化的今天,这种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东野的运气似乎差了些,但还没有差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此前的挣扎,也正是未来的铺垫呢。虽然上面说了这么多坏话,但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东野的挣扎,也恰好是结茧的阶段,待到破茧而出的时候,就可看到东野多年的修炼成果了。

走马看花似的看完了

走马看花似的看完了“十一文字的杀人”虽然迷题的答案有人让我意外,在最后的时候。但是也许是因为是正统的推理小说吧,单单是推理小说已经不能让我感动。对于人物的性格描述也没有到位(因为是推理为主的小说)所以整体上印象不是非常的深刻

一部精彩的骗钱之作

今天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事。家里被断网断电断水,疑是被拆迁,一天没看到乖乖;股票跌了个小狗吃大屎,创了仅次于去年8月份的尾巴6.75%的跌幅,听着电视上股评家在事后开始擦屁股,我觉得真是很过瘾,因为没买;社科院说政策效果有限,房价不会跌,倒是说了句人话;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继续狂跌,国内油价继续狂涨。突然很羡慕朝鲜,财政部长因为货币改革的失败被扣上“反革命及卖国罪”,如果当前中国还有这样的罪名,房价肯定不会有这么高,经济形势不会这么糟糕,中华民族复兴才可能有望;重庆刮龙卷风,死了不少人,内陆城市刮台风,真他妈很诡异;表哥一路上代表全家向我表达了深切的问候,宣扬我曾经无比信仰的人生观价值观。年初有人说按《推背图》按图索骥今年西南将有大事发生,云南大旱,重庆大风,莫非中华大地生妖孽?中国的妖孽都生了他妈这么多个,都他妈生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今年再出一个两个。还是算了吧,我也还是继续做妖孽吧。反正最后新闻联播上的群众都会纷纷表示蛋定。值得写的只有一本书。東野圭吾的《11文字の殺人》一个通宵看完的一个324页的悬疑故事。第一次接触东野的书还是通过日剧。是当年bobo很喜欢的日剧,《神探伽利略》。其实后期还有绫濑遥和山田孝之的《白夜行》,纵使我对東野圭吾的兴趣再大,但前戏的节奏实在太慢,有再猛的劲头也被爆慢节奏给硬生生耗到软,加之听说这部戏的黑暗程度实在有些over,于是放弃。结果在最近又找到了相同的感觉。为了一个视频而绞尽了脑汁动尽了脑筋,结果还是被一直被人给耗到软,除了骨头。何其的相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直到《容疑者Xの献身》出现。倒不是东野因为《容疑者Xの献身》摇身一变,成了阿嘉沙或柯南道尔,也不是因为拿了奖令我刮目相看。看看各式各样的音乐奖项,五线谱都不会的艺人拿个最佳新人最受欢迎歌手什么的也可以毫无悬念。奖项就像乳沟,挤一挤也会有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虽然在《神探伽利略》的SP中由于时间所限,拍得比较差劲,但《容疑者Xの献身》在文笔上和功力上还有逻辑上着实是一个很棒的故事。只是从硬了被耗到软,这样的游戏,我麻木了而已。《11文字の殺人》其实还算是个不错的故事,虽说前面无聊了点,但是“沉闷的前戏就是为了激情的高潮。”,当故事在Y岛谢幕之后,整个故事真正的精彩还刚刚开始。只是我写这篇文章目的只为吐槽。因为这本书就是一本看起来案件推进缓慢和悬念设置诡异的骗钱书。我不知道这样老派的剧情设置从谁开始,被谁滥用,总之这种老套的写法,这样骗钱行为让我实在很不爽。一、密室及孤岛杀人;二、凶手就在我们当中;三、犯人悲惨的过去;四、被害人无耻的过去;五、N年前不为人知的事件为导火索;六、复仇故事;七、所有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据;八、冤冤相报何时了。悬疑推理小说的魅力在于:一个用正叙手法显得乏味无比的故事,在侦探小说的抽丝剥茧中看起来妙趣横生熠熠生辉。没错,这听起来就像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完全无法更普通的女孩穿上了黑丝,就像一个ED得不能再ED完全无法更ED的ED男刚吃完凡艾可。事情就是这样,除了阴阳人和变性人外,伟哥对任何老套的剧情都一样有效。

挣扎中的传统本格

最近都在看东野。刚看完《变身》,又把手机上的《十一字杀人》看了,很早买的《宿命》这几天看了一半,目前为止的感觉还不错,看完了打算看《圣女的救济》。作为本格推理作品,《十一字杀人》在WHODUNIT和WHYDUNIT方面都有所涉及。凶手方面应该很多人都能猜到,不过因为是多段式的结构,全部猜中的人估计比较少。动机方面,东野标志式的“人性拷问”在这本里已经初露端倪,只是他还没意识到这才是将来发展的正确方向。虽然可以看作是传统本格作品,但还是有几处打破了范达因的推理小说20守则,写出了突破性。其实打破“十诫”本身并不难,因为不打破的话要写出意外性反而更难。正因为这样写法,意外性确实存在的,但并没有达到震撼的程度。而东野最擅长的“结尾逆转”也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震动。传统本格作品再怎么写都很难有大突破了,估计这时候的东野已经有所觉悟。本书写于1987年。当时的东野29岁。27岁时抱着成为职业小说家的梦想,他辞掉了工作,只身来到东京,已经别无退路。“觉得自己必须持续写下去,必须持续出书。只要能持续出书,就算是乏人问津,至少还有些版税收入可以过活;只要能持续地发表作品,至少就不会被出版界忘记。”——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就是抱持着这样的写作态度。1987年也被称为“新本格元年”。以綾辻行人为首的一批年轻作家风光出道,对当时传统的本格推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东野正在这条道路上艰难跋涉着。当时的东野不知道要写上整整10年书才会开始畅销。1987年,距离他出《秘密》还有11年,而到《嫌疑人X的献身》横扫3大榜单,把他推上“推理天王”的位置还有18年。

这本感觉一般……

这是东野早期的作品,看的时候感觉很明显,那时的他是以纯本格推理为创作主旨的,此作正是证明之一,可能是初涉推理小说的殿堂,对于凶手的揭示,最终还是让我比较意外。不过,对于事件最初的起因,我则感到稍稍不满,可以说比较牵强,因为追求解迷的过程,而忽略了最初的动机设定,这可能也是一般纯本格推理小说经常会不太注重的地方吧,因此,比起纯本格推理,我更喜欢结合类似东野后期结合社会性的推理小说。

折射人性的点点

看完了这本书后,我的感觉不是推理的有多出彩或是有多少一般,而是书中折射的人性。每一个人都为着自己的理由,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有时候的不折手段,对于外人来说是卑鄙,但是如果自己置身于此也许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相反的。面对着肆虐的大海,在精疲力尽后,望着远处求救的人,我们很难确保自己能成为人人口中的英雄,无畏的去救他。要考虑的有很多,不是怯懦,不是自私,而是一种自然反应。想要做那个奋不顾身的人,有很多,但是真的跨出那一步很难,因为我们不是不死之躯。书中的人物我们很难简单就加以定论,是对或是错。对竹本而言,他搭上自己的性命,救起了金井。这个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英雄般的行为,但是他所谓的报酬是令人难以认同的。对于金井和志津子而言,他们是恋人,他们互相都想去保护对方。他们应该是很单纯,但却又是被给利用的工具。他们陷入的境地,是他们自己都不愿看到的,只不过被给推着走。也许如果金井去自首,事情的发展可能会不同,但谁又能保证会朝着怎样的结果发展呢?对于山森来说,他是一个阴谋家,同时他是一个慈父,他想要保护一个家庭,他也想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发生海难,又发生无法料想的事情,他要竭力去隐藏这些,使自己的公司利益不会受到损失。他很冷酷,他每一步都为自己打算好了。他也许知道竹本可能没有死,但是他却无情地任凭他的生命耗尽,他的理由总结出来就是即使他活着,他仍会将情况告之于众,当然在隐瞒下他提出的报酬。那么,他没有必要去救他,甚至应该让他死了。对于冬子而言,她是为了对她的恋人见死不救的这群人复仇。她的愤怒,她的悲伤,隐藏在阳光下。但她知道,自己的恋人救人后提出那样的要求时,她说:“他只是要一个女人的肉体,而不是她的心”。我觉得这样的论断,很不可靠。她也许很了解竹本,但是难保竹本没有那么一瞬间背叛过她,难保竹本已经不爱她,而只是一种责任而已。不过到底是如何,在每个人眼中呈现的看法是不同的。突然间想到一句话,探寻真相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出人意料却又令人伤感的结局。真的是让人回味其中的种种意义。

读书笔记之《十一字杀人》

《十一字杀人》是东野圭吾08年前的作品,因此它具有东野圭吾成熟的一些东西在内。人性从最开始东野就喜欢拿推理来拷问人性,拷问犯罪者的心理,以及受害者的心理,经常能发人深省,令人一身冷汗,《十一字杀人》中,东野换了一种方式,告诉了我们人性的自私和无奈,没有对错,只有事实,所以最后也没有什么罪犯落网,(杀人最多的死了),可以说悲剧的来源就来源与人性的自私,救人的索要回报,旁观的需要掩盖真相,没有人可以做的理直气壮,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的道德,却一直再拿借口来安慰自己。当一切都戳穿的时候,却又是那么的无奈和残酷,没有人说他们就真的错,但是他们也一定是错的。内容《十一字杀人》结构严谨,分段叙述,条理清晰,不过推理并不复杂惊奇,真正的核心是为了最后的那一段真相所带来的拷问,包括对读者的拷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主角这次的推理人换成了女性角色,算是一次意外吧,虽然东野不乏女主角,但是还真的是第一次以女性角色来讲述推理过程(我看过的里面没有),而主要配角则因为悬念的需要,没有做过多的描述,显得不够鲜明,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另外本书欠缺一个重量级的boss,杀人最多的最后却先挂了,可以说有创意,但是却不够吸引人,没有最高潮。期待东野依然在实验,所以期待他能不能在嫌疑人x之后更进一步了。期待之。

打开我走向东野圭吾的大门

最近一口气看完了,我对推理书的概念不深,只是觉得好的推理故事应该是那种能猜得到凶手,但是想不到杀人动机或是杀人手法,这本书总的来说这点是做到了。起码凶手杀人的理由不牵强,而且其中所有人的个性都很有特点,不过故事也走了老路,就是那种杀人的永远都是平易近人的好人,被杀的永远是险恶的坏人。这本书算不上让我爱不释手,不过还是值得一口气看完,起码我也在对其中内容低声叹气或是小声谩骂。

其实可以写得更好

《十一字杀人》的人性冲突和利益矛盾这两点都设计得很不错,可惜最后出来也只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小说。而且我个人不太喜欢群体作案这种手法,总觉得这种手法太BUG,连那本阿加莎克里斯提的神作《东方快车》都难以欣赏,更别提这本《十一字杀人》了。而且很多情节虽然不至于是漏洞,但细想总觉得不合情理难以释怀。比如一向疼爱自己眼盲的女儿的山森社长,竟然会在天气那么糟糕的情况下决定带女儿一起扬帆出海?明明凶手只是一个弱女子,用一把铁锤竟然就可以连杀几个大男人……但我个人很欣赏小说最后的结局,先是关于“见死不救”和“趁火打劫”道德上的冲突,以及山森社长为了掩盖自己见死不救行为而做出的种种行为,可惜这一切本可升华这本书的情节却偏偏只用了少量的篇幅来写,过于仓促简单,显得张力不够。其实我个人挺欣赏山森社长的,面对主角近乎绑架般地带走了自己的爱女却依然能保持风度不至于动粗,还能把全体登场人物像扯线木偶一样玩弄于鼓掌中,若要谈本书最具魅力的人物,非山森莫属。但本书成书于80年代,彼时的东野圭吾的确还只是推理界的“新参者”,远没有日后写出《白夜行》的自己那么文笔老辣,写出这样一本小说也还算差强人意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乙一那样少年老成的天才,总要有个历练的过程。这本书太可惜了,本来可以写得更好。

这个苦恼的结局

在书店看到这本上海译文出版的书,很高兴的买来看。后来才知道,这是东野在1987年写的书。当他离天王级的作家还差10几年的光阴时,他的作品还是很纯粹的推理小说,就像《放学后》,不像后期的写法那么多变。感觉看起来很过瘾,不会有很纠结的感觉。虽然请了年假去图书馆备考,但还是在间隙间把这本书看完了。“来自无人岛的满满杀意”,杀意这种东西真是随时会出现,比如坐在我旁边不看书却一直在打打闹闹的情侣。推理小说总是在追求一个动机,如果看完之后对自己说,嗯换成我也会这么做的,那这个动机就算成功的吧。但是总会有那么些不合情合理的地方,而这本书的结局,也会让我苦恼一阵子了。

“王牌和鬼牌,都在我手里”

之所以选择凶手的自白来做标题,是因为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气场特别强大。下次看书真有必要准备纸笔,好多句子真是足够经典,而基本上,还不常听说过。真相,在最后的最后,看东野的作品,这样的感觉尤其强烈。你以为全剧终了,事实上,故事才刚刚上演。用调慢时针来制造不在场证明的目击,好想法。走访嫌疑人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复杂在怎么样把讯息串联起来,分类,整合,推导。这其实真是个不小的工程呢。


 十一字殺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