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个人格心理学家

出版社:江苏教育
出版日期:2007-12
ISBN:9787534384202
作者:杜燕红
页数:209页

章节摘录

Phares,E.T.(1991)在其著作中指出大多数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人格定义是:人格是具有特征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它可以区分每个人和他人之不同,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具有持久性。陈仲庚等(1989)提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此定义从四个方面把握人格,即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个体。在此基础上,黄希庭(1997)概括指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对人格给予全面、详尽的解释。叶奕乾(2005)从多维度把有关人格的多种定义区分为:总合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等,并总结出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格的本质。2.人格的特性人格的特性包括: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具体分析如下。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然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具体到某个个体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着人格的内在统一性。

前言

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关系中的他人的理解。儿童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的认知比对周围的物理世界的认知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和意义。目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研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其中,儿童对他人特质的理解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儿童对他人特质的理解包括儿童在观察他人稳定的连续的行为基础之上认识、理解他人的特质,或者说,明确“他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并涉及儿童对他人的内心状态和行为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以及内在的因果解释。关于儿童对他人特质的理解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杜燕红博士采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教育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的发展与教育进行了系列研究,从不同层面说明了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真实地揭示了现实教育中,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在促进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发展中的不力现状。此外,作者还对儿童实施教育干预研究,通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主题活动,注重家园共育、环境。

后记

天底下最艰难的、最具挑战性的事情是什么?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经历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作为担当着母亲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双重角色身份的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就是教育孩子,助其成长和成才!作为母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悉心关注着一个小生命的发展轨迹,惊喜地看到他在不同时期的点滴变化,我常常感慨儿童体内所蕴藏着的发展潜能是如此巨大!儿童的发展历程是多么神奇!而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像肩负着使命一般,有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渴望将自己对儿童发展的粗浅认识与他人分享、交流,尤其是在近期,参加“健康宝贝课堂•热线电话”活动以后,这种意愿更加凸显。“健康宝贝课堂•热线电话”是一项由全国妇联牵头组织的公益项目,我受洛阳市妇联邀请参与其中,接触到众多教师和家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在面对儿童发展与教育难题时的那双期盼的眼睛和急迫的心情。回顾自己养育孩子的经历,以及在解答教师和家长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我愈来愈真切地感悟到:我们太需要理解儿童了。

书籍目录

序/1导言:我们真的理解儿童吗/1第一章  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研究的渊源和评析/1第一节  相关的基本概念阐释/2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的研究现状/13第三节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8第四节  本研究框架的确立/34第二章    实验情境中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的表现/39第一节  宝宝会有怎样的行为——儿童对他人特质的稳定性及整体性的理解研究/39第二节  亮亮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和情绪体验——儿童对他人特质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因果理解研究/60第三节  这个胆小的女孩是喜欢体育课还是喜欢美工课——儿童利用特质标签对他人具体特性进行判断和推测的研究/77第四节  好孩子军军做了一件坏事会有怎样的心理状态——儿童利用特质标签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研究/87第五节  关于实验研究的综合讨论与初步结论/103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的表现/119第一节  儿童特质词汇使用特点的问卷调查/119第二节  儿童特质理解日常表现特点的访谈研究/127第三节  质性研究的初步结论/144第四章  教育实践的反思:促进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发展的教育因素分析/147第一节  教育者:主导偏离/148第二节  教育内容:载体缺位/163第三节  教育环境;互动缺失/174第五章  观念层面的提升:促进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发展的教育原则/184第一节  重新认识儿童及儿童的发展/185第二节  高度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96第三节  注重发挥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209第六章  实践层面的探索:促进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发展的教育途径及策略/226第一节  专门的课程学习与活动/227第二节  适时有机的日常生活活动/250第三节  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263第七章  促进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发展的教育干预研究/270第一节  教育干预方案的制订/272第二节  教育干预方案的实施/279第三节  教育干预的效果检测/308第四节  对一个教育个案的分析解读/334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342第一节  研究结论/342第二节  研究展望/345结语: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融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349附录/352附录一:实验材料及实验情境示例/352附录二:儿童特质词汇使用调查问卷/356附录三:家长和教师访谈提纲示例/359附录四:教育活动材料示例/361附录五:教育干预活动材料示例/367附录六:对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系列思考/372参考文献/387爱的宣言——代后记/406

编辑推荐

《儿童是个人格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与教育现实性的有机结合是推进儿童心理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教育的艺术所在。

作者简介

《儿童是个人格心理学家》采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教育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儿童理解他人特质的发展以及教育对策进行探索。研究表明,不管是实验情境中儿童对他人特质的理解,还是日常生活情境中儿童对他人特质的理解;不管是来自于教师的纪录,还是来自于家长的观察:不管是静态的认知,还是动态的交往,都鲜活地显示出儿童确有理解他人特质的发展潜能,我国儿童对他人特质理解迅速发展的敏感时期在5—7岁,教育对其社会化发展进程具有导航和推动作用。
“儿童是个人格心理学家”是一种象征、一句醒语,清新温婉地提示你如果可以用那种理解的、欣赏的目光注视儿童发展,那么,儿童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惊奇、惊喜!借此视角和语境,《儿童是个人格心理学家》所要传达的重要理念就是要真正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与教育实践现实性的有机契合是推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教育艺术之所在。

图书封面


 儿童是个人格心理学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