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漢鐵路與華北的經濟發展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出版日期:1987
ISBN:9789576716119
作者:张瑞德
页数:176页

作者简介

平漢鐵路與華北的經濟發展(1905-1937),ISBN:9789576716119,作者:張瑞德


 平漢鐵路與華北的經濟發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为一个项目做文献整理,把整理出来的内容概要贴在这里吧。张瑞德 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关于铁路经济价值的争论总结各家铁路对经济的正面冲击如下:1、降低国内运输费用,将新地区及新产品带入商业市场,加深市场功能;2、是出口部门发展的先决条件,后者可以积聚资本供国内发展;3、导致现代煤、铁、机械工业的发展;4、促进地理分工,提高农民收入,改变中国农业社会经济形态;5、有利于移民、开矿、救荒;6、可输入机器,强化本土工业,抵制洋货。消极因素:1、铁路可促进出口,但若过度依赖出口,生产超过需求,导致价格下降,对经济无益;2、修建铁路需要聘请洋匠,材料需要从外国进口,增加逆差;3、成本高,导致民生艰苦;4、货物流通便利将导致人心奢侈;5、修建铁路促进贸易,本国产品竞争力低下,可能导致洋货畅销,土货滞销;6、铁路需要其他因素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第二节 研究方法评论了福格尔的研究方法;采用传统史学的方法,通过多方比较——铁路通车前后经济状况、铁路所经地区与其他地区比较,以勾勒出铁路在经济贸易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对象为平汉铁路1905-1937。第二章 平汉铁路营运状况分析第一节 财政收支概况P14表二:平汉铁路理念营业收支(1906-1935)1912-1923收入呈上升趋势,1924-1928受战乱影响,收入减少;1929之后节节上升。支出上几乎呈逐年递增趋势铁路的交通价值体现在与其他交通物的比较P16 表二B:美国驻天津地区领事馆调查华北平原货物运输费用表(民国15年)(铁路、民船、大车、驴子、小车、脚夫,平均载重、平均每日里,平均每里一吨(元),华北、山西关内、河南之黄河以北)P16表二C 整理云和讨论会调查运河之河北段各种运输工具运输表(民国23年)长期内战开始前,虽然河运便宜,但耗时很长,铁路运输增多;北伐战争开始后,铁路常常中断,船运增加。P18表二D 光绪31年-民国19年间内地进出天津货运采用运输工具吨数百分率表P20 表二E 天津常关棉花移入运输工具百分比率及担数表(民国10-19)第二节 影响营运的因素一、政治、社会环境的不安定1、铁路设施受战争破坏及军事运输P24表二F 平汉铁路客运中军运所占比率表(民国8年-14年)P27表二G 民国17年底各路军队占用平汉铁路车辆数目表P28 表二H 中原大战期间平汉铁路损失车辆统计(民国19年)表二I 南北大战期间平汉、陇海路机车、车辆被军队扣用数目表P29表二J 民国5-20年平汉路所受军事损失统计表P31 表二k 平汉路各种车辆分配状况表(民国26年5月)2、路宽挪用及铁路上各种苛捐杂税P34 表二j 各集团提用各铁路款项目表(民国17年8-11月)P36 表二M 各路征收军事附加捐数目表(民国17年8-1月)二、经营不善1、外国势力介入2、纪律不良3、营业方法失当P47 表二N 民国22年平汉路及全国国有铁路平均每列车公里费用、煤数量及平均每吨煤价4、冗员过多P51 表二O 民国二十二年平汉路与全国国有铁路平均每营业路线公里及每十万列车公里员工人数比较表表二P 中美日三国与平汉铁路营业用款分配比率表P52 表二Q 民国22年平汉铁路与全国国有铁路平均每列车公里各项营业用款分配表(1)各种政治、军事势力干涉路政;(2)组织不良。第三章 平汉路与华北商业的发展华南华北区别:华南水运发达,长程贸易较大,铁路对华北商业发展的贡献比华南大。平汉铁路通往的通商口岸为天津和汉口,天津所涉及的铁路多,汉口就只有平汉铁路,因此观察汉口贸易可知铁路与贸易成长的相关程度。铁路对商业重要性的影响也可以由铁路中断造成的损失看出。第一节 长程贸易商的广泛出现铁路修建前,华北长程贸易被少数商帮控制;铁路开通后,冲淡中农思想,从事长程贸易者广泛出现于华北;但新出现者在力量上仍然无法与传统集团抗衡。P62 表三A 河北、河南二省大商人籍贯分析表第二节 华北商业发展概况一、运输路线与商业势力范围的改变二、商业发展与都市化第三节 运销结构的转变——以棉花市场为例原本限于本地市场的棉花变为一种出口商品。棉花交易增加,棉布交易减少。出现专供棉花交易的市场——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位于铁路要站。铁路在棉花云霄上的贡献在于从内地的市场吸收了更多的棉花,并运至通商口岸的终点市场,降低了运费和风险。铁路使新兴的次级市场在商业上与通商口岸的关系更为密切,减少了铁路沿线各地在价格上的差距,有助于区域间贸易条件的改变。第四节 新观念的传播铁路加速了新观念由通商口岸传播至内地农村,带动地方上的建设;带来工商业新知识,改良不良风俗,促进技术进步。平汉铁路对于华北商业的意义总结:1、洋货在内地农村流行的程度并未如保守的士绅在地方志书或其他政论性文字中描写的那么大。2、相对的,本土工业并未全被摧毁。国货在乡间占优势。P77 表三B 民国22年定县输入各类货物之价值及国货所占比率(1)新观念、新技术引入强化了传统手工业;(2)洋货输入促进了传统手工业的专业化,乡民放弃传统的纺纱业,而采用新式技术致力于织布业;铁路便利促进了各地小工业兴起。(3)乡民确实能够经由铁路开通所造成的商业发展而获得利益。降低贸易成本,农民可以运输在以往看来不值得的商品;农民卖出农产品后得以购入价格较低的机器制品,而无需购买价格较高的手工业品,一些手工业者被迫离开农村。第四章 平汉铁路与华北农业的发展第一节 现金作物的推广在没有便利的交通之下,农家需储备以避免不时之需,无能为利于种植较多现金作物。一、棉花铁路之前,棉花种植只限于水运便利之地,且大量用于自给;铁路开通使沿线棉作发达,才开始有大宗棉花出现于天津、汉口市场。河北许多地区,棉花主要而粮食次要。P81 表四A 北京政府于河北河南湖北所设棉业推广机构P82 图四A 三菱合资会社于平汉沿线棉花推广工作图对于棉花的运销,由于河北水运颇为便利,因此与铁路往往处于竞争地位,但两者性质不同,往往可以相辅相成,促进棉花运输。在河南,河运相对不发达,铁路在棉花生产区域之推广与运销之促进上所占地位日益重要。P84表四B 河北主要产棉县份及运输状况表P85表四C 河南主要产棉县份及运输状况表在湖北,棉花由汉水与平汉铁路集中于汉口。P86 表四D 河北农家种植棉花与麦、豆收支情形比较表二、烟草一战爆发后,英美烟草公司将势力延伸至河南、山东等省农村,奖励农民种植烟草,高价收购,平汉铁路沿线地区二十年间增产了二十余倍,很难判断烟草增产多少是由于铁路,但铁路有助于烟草运销。P88 表四E 华北地区种植棉花与其他作物每亩收支比较表表四F 民国22年河北西河区棉花与其他作物每亩收支比较表P89 表四G 河南烤烟产量三、芝麻芝麻输出在低水季节,取得航道不便,至汉口完全依赖火车。外洋需求大,芝麻价格高,河南临颍县附近以南至湖北所产芝麻,凡可利用铁路的均集中于汉口,淮水流域则自镇江输出。P91 表四H 河南襄城美国烟草每亩平均收入及支出(民国22-23)表四I 河南襄城美国烟草及粮食作物耕种农民之工资率(民国22-23)平汉铁路通车后,一些芝麻的运销线路改变。P93 民国18-20年的统计,全世界输入国净入口量、中国出口量、汉口出口量、平汉运出量可见平汉铁路运出的芝麻数量巨大。结论:若无平汉铁路,河南绝不会种植,也不会输出如此多的芝麻。精粮商品化,因交通发生;精粮多种,因籴粗粜精推进,籴粗粜精的可能又由交通确立。经由铁路进一步推广先进作物,最终如何影响农村经济?(1)使得中国农村与世界市场更为紧密地结合。容易受世界景气变动影响,而使得农家经济随之剧烈变动,世界经济危机由此波及农村。(2)生产条件无根本改善。(3)市场价格所表现农民利益并不完全为农民所得,如苛捐杂税、商人剥削。第二节 国内移民一、移民东三省平均每年60万由华北至东北。原因:1、华北农村衰落P99 表四K 民国十八年至黑龙江之河南难民各县分布表灾民大多来自豫北铁路有助豫北难民迁移,但未能有助豫南难民移往东北。且难民乘坐火车极不容易。2、东三省的吸引东三省农业劳动者工资高P101 表四L 农商部统计各省工资比较表分析平汉铁路对华北人民移往东北的影响程度,有以下资料P102 表四M 1934-36年间东北1176农户之籍贯分布P103 表四N 关东州内及满铁附属地内工人之籍贯分布(1931年)表四O 抚顺煤矿采矿工人之籍贯分布(1932年12月底)P 104 表四P 大连码头搬运工人籍贯分布(1933年3月)表四Q 河北各县进入东北之劳动者各县分布表四R 奉天同善堂所属同善济良所收养妇女籍贯分布(民国9-11年)由此可见,河南在移往东北的人并不多,由此可见平汉铁路对河南人民移往东北作用有限;河北移往东北的主要集中在较近的东北部,因此铁路作用也有限。移民对华北经济利多弊少,大量汇款寄回;人口移出地区之工资也较无移民时为高。二、城乡间移民P108 表四S 塘沽、天津等地工厂工人、学徒出身农家之比率P109 表四T 北平内、外城历年人口总数及性比例P111 表四U 天津地毯工人及学徒之籍贯分配(民国18年)P112 表四V 天津织布工人及学徒生长地分布(民国18年)铁路开通使得由于交通不便、讯息不通所引起之摩擦性失业得以减小。铁路对华北现金作物推广所作的贡献较促进国内移民为大,这是由于国内工业幼稚,一旦工业所能吸收的劳动力为离村农民所填满,其余的移入者即无法对经济提供贡献,只能使乡间的隐藏性失业成为城市中的公开失业。第三节 饥荒的赈济铁路出现后,因其迅速价廉,在华北的救荒工作上发挥了重大功能。粮食输入迅速、灾民得以外逃,民国9年-10年的饥荒死亡减至50万以下。第五章 平汉路与华北工矿业的发展第一节 煤业的发展铁路出现使得:1、运输费用降低,市场扩大2、铁路营运消耗大量的煤,成为煤矿的固定消费者3、煤业发达使铁路营运成本降低平汉铁路对运费率多次调整,使得矿业发展,甚至路况关系随之变化。清末,运费贵,行销不畅。宣统年间,运费率稍减,有好转。民国14年,运费率增至3倍,运量大减,损失惨重;但有互惠合同,使各矿还能维持。民国16年,取消互惠合同,不还欠款,煤矿损失。营业几乎停顿,外煤大量输入。各种因煤料缺乏或运价高昂连带的损失不计其数。P126 表五C 各煤矿煤焦至武汉运费表P127 表五D 各煤矿煤焦在汉口销售成本(民国24年1月)第二节 铁路的向后连锁影响铁路的向后连锁影响指由于修筑、营运、维护铁路的需要,而产生的投入。P128 表五E 平汉铁路资本账建筑概数表钢轨及其附属品大多来自汉阳铁厂,平汉铁路对汉阳铁厂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平汉铁路是附近煤矿的固定消费者。零件制造业、修理业(但修理不善)1、逐渐进口替代,有助经济发展;2、附属于铁路的工厂,为私人部门训练了许多工人P134 表五I 平汉铁路历年工匠人数表P135 表五J 平汉路历年工匠人数表中西比较,中国的向后连锁影响较小,原因1、外国势力阻碍2、政府不扶持幼稚工业3、劳工廉价,铁路修筑未使用大量机械,以至铁路未引起对机械的较大需求第六章 结论以下因素导致铁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和西方铁路一样扮演重要角色1、无法引起向后的连锁反应。除钢轨外,材料大多来源于外国,减少刺激本国工业的机会。2、运输费用无重大突破,使铁路作用不能充分发挥。3、清政府畏惧洋人势力,不愿修筑铁路,造成铁路发展延误。在国民政府统一前,未能发展适宜的公路系统、废除厘金、降低运费。4、铁路带动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其他状况。平汉铁路的意义:1、有助于农村过剩人口移往东北,减轻华北人口压力,促进东北开发;2、有助于现金作物推广,促进土地利用,增加农民收入;3、煤矿吸收剩余劳动力4、加深市场、促进区间贸易、有助于国内市场和国内国外间市场整合,岁未能改变经济结构,但使华北农业危机得以缓和。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资料很有参考价值,文章没细看
  •     至少算是有論點。外文材料。
  •     征引的材料实在是太广泛了,真是厉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