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词风研究

出版社:张世斌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8-06出版)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806964811
作者:张世斌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末清初“推尊词体”的努力与词的发展词在清代得以复兴与明末清初词人们“推尊词体”的努力密不可分。词虽然兴盛于宋,然而终极两宋,词始终没有摆脱“小道”、“艳科”的畛域,所谓“宋人有词,宋人自小之”。人元以后,词体的迅速衰落,原因虽然复杂,但与词始终没能摆脱其尴尬地位直接相关。第一节 托体不尊与明词的衰敝中国的诗、词都曾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中的诗原可弦歌,《风》、《雅》、《颂》的分类也是按音乐来划分的。《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墨子?公孟》中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也就是说《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楚辞皆作楚声,《九歌》本是神曲,为沅、湘问祭祀神灵的歌舞乐曲。有人以为《离骚》是楚国乐曲“劳商”的音转,同《九歌》、《九章》一样,也是以乐为名。汉乐府大都可以入乐,同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是伴随燕乐(又作宴乐)发展起来的音乐文学,燕乐是受西域音乐——胡乐(主要是西凉乐、龟兹乐)影响的新兴流行音乐,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云:“自唐天宝十三载(754),始诏妙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因旋律优美、迥异于中原低缓单调的传统音乐而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的广泛欢迎。词即是配合燕乐的歌词,所以词最早又称曲子词。刘熙载说:“其实辞即曲之辞,曲即辞之曲也”,“故词,声乐也。”诗、词后来均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然而在失去音乐这一传播媒介后,诗与词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诗歌在脱离音乐后,仍能成为文人创作的重点和主流,高居文学殿堂的中心。而词在宋末词乐失传后迅即衰落,至明则几近于亡。这其中,虽然与词同音乐的关系较之诗歌更为密切有关,但如果究其深层原因,这一结果更与诗词一开始的定位直接相关。

书籍目录

绪论上编  明清易代时期的词风第一章  明末清初“推尊词体”的努力与词的发展第一节  托体不尊与明词的衰敝第二节  明末清初词人推尊词体的努力第三节  尊体道路上的迂回曲折第二章  词从曲化到诗化的转变第一节  明词的曲化第二节  明末清初对词体曲化的扭转第三节  严分诗词畛域的明词第四节  明末清初词向诗化的过渡第三章  尊北尚南的词风语变第一节  尊南唐北宋婉约词与渐趋融通的词学观的发展第二节  朱彝尊尊南尚雅词学观的形成第三节  浙西词派尊南尚雅词风的确立下编  明清易代时期的词人第四章  曹尔堪与明末清动词风演变第一节  “婉丽绮艳”词风的盛行第二节  独树一帜的清雅俊逸词风第三节  后期词风的转变及影响第五章  迦陵词题材的拓展和风格的创新第一节  迦陵词对题材的开拓及形成原因第二节  多样化的风格特点第三节  真字是词骨第六章  朱彝尊后期咏物词风格成因探析第一节  朱彝尊和《乐府补题》词与原作的明显差异第二节  遗民色彩的立身行事第三节  “后先异轨,出处殊途”的心理折射第七章  纳兰性德的创作思想与词作风格第一节  纳兰性德的创作思想第二节  纳兰性德创作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后记

编辑推荐

《明末清初词风研究》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明末清初词风研究》是作者其多年的读词之心得。书中以词风为突破点,对明清之际,即明末至清顺康时期重要的词人、流派及其时代词风、创作成就与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平实的文笔揭示出这一时期词坛的面貌与影响。两年前,此书作为博士论文已得到诸多专家一致好评。


 明末清初词风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不是很新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