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恩主公信仰》书评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1
ISBN:9789576684722
作者:王志宇
页数:444页

读后感

优点:1,讲清楚了儒家对经济的推动是通过民间宗教这一中介进行的。比那些空谈韦伯命题的海外华裔学者的视角更真切。2,讲清楚了鸾堂骨干从士人到庶民这一变化过程。3,讲清楚了三个教派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组织上的。儒宗神教和慈惠堂以神明崇拜为中心,但前者比后者的源头更多,也更分散,而一贯道则是教派中心,组织化程度更高。4,儒宗神教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从经济来源、社会救济的各类型到神学上的调整。批评:1,王见川没说过武胜龙女寺的扶鸾阐教活动在1840年之前,它就是庚子阐教的源头。属文献误读。2,忽视了大陆宗教运动的背景,仅从各派本身去考察差别,也就忽视了“飞鸾阐化”神话对儒宗神教宗教性格的重要意义。3,田野材料不够,视角局限于外部,听不到内部不同性别、阶层、教育程度的会员的心声。4,最后一章的比较有些冗长,三家教派之间其实在神学上的差别很小,主要还是在偏重的实践不同,儒宗神教重扶鸾出书,慈惠堂重修炼。直接点出三教派之间的差别即可。5,“士人”变为“庶民”这一论断有启发,但现代的“庶民”恐怕不能用来与旧时代“士人”对举,现代人识字率提高,与旧时代庶民不是一回事,忽略了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启发:1,儒宗神教的鸾堂也有不同存在方式,从随着城市化进程耗尽了活力,沦为地方宗教中心的乡村鸾堂到因应现代化进程,以企业、鸾书出版资助鸾务的都市鸾堂。因此在大陆鸾堂研究中也要注意城乡、士庶、贫富这些差别,虽然其发育肯定不如台湾。2,从士人到庶民这个过程,在大陆恐怕更严重,但是一直把持在地方精英手中,这点或许一直没有变过。3,台湾的鸾堂历史上主要藉戒烟兴起,类似于今日的福音戒毒。4,台湾鸾堂的“恩主公”除了关帝、孚佑帝君、文昌帝君、玄天上帝、岳武穆等之外,还包括司命真君(灶王),而不包括观音大士和复圣颜帝。这是个富有趣味的差别。5,民主社会中鸾堂对公益的投入比政府还多,可见“封建迷信”中蕴含着多大的公共服务热情!总的感觉:作者的文献功底很好,有一定社会学视角,但田野和人类学视角不足,不够细致,对鸾堂的分析也没有与现代社会进程挂上钩。还有,对大陆的宗教发展源流不甚了了。蒋竹山对这本书的批评(载《民间宗教第三辑·中国近现代民间教门·妈祖信仰专辑》):优点:1,详述了教派发展源流。2,介绍了乡村型鸾堂三兴堂系统。3详述了其神学理论及鸾生的阶层变动问题。批评:1,王不是第一个做这个领域研究的学者,宣传过分了。2,批Redfield不对,人家并没有单纯说大传统带领小传统。3,批焦大卫不对,人家没有混同各扶鸾团体之间的差别,有自己的视角。4,研究局限在台中一带。5,忽视了Gary Seaman盖西曼的Temple Organiza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第一部研究拜鸾现象的著作,还有Philip Arthur Clart1996年关于武庙明正堂的博士论文The Ritual Context of Morality Books: A Case-study of A Taiwanese Spirit-writing cult。


 台灣的恩主公信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