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书评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04
ISBN:9787500417729
作者:(日)川端康成
页数:419页

是在这本书里看到的这个场景吗?

他的文字还是初中的时候看的,现在已经模糊了,但一个场景特别鲜明。冬日,男主人公温泉旅社边喝酒边等着他的情妇(是吗?),女主人公冒着雪来赴约,男人把女人拥在怀里的时候,她头发的冰凉让人一惊。看到这里,似乎连雪的味道,盘得硬硬的头发的发蜡味道也扑鼻而来的感觉,不知怎么地,就让人很是心动

川端康成等等

去年读张旻的小说,喜欢这位有小县城气质的上海作家,耐得下性子,藏得住火气。他写一个女孩的美,这样写:“姚丹的鼻子长得挺拔端正,我坐在她对面很难看清其内部。姚丹的口腔也像孩童那样娇嫩清新。姚丹的耳朵,我要再次提及它,这个从审美的角度来讲,人的脸上不太醒目的器官,时隐时现地藏在姚丹的秀发后面,和姚丹的口鼻一样,是姚丹脸上可能有的最完美的耳朵。而姚丹的声音,在窗外移动的风景前,十分适合时断时续的交谈和回忆。”但凡小说,最考验的是细节。成万上亿人描写月亮和美女之后,不流俗很难。就说写月亮,《骑兵军》一篇,月亮像只“廉价的金耳环”;以古文底子著称的冯唐,形容月亮是被咬过的大饼,剩了一口在树梢上(《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剩”字考究,但难免“故意为之”。张旻也考究,他的考究捂得紧,收得细,只让人熨贴舒服。一个女孩的美,在于她干净的鼻孔、口腔和耳孔,这种描写,是非常张旻式的。张旻还有一个特色是对话,他的对话乍看罗嗦,比如以上同篇(《求爱者》),男青年对女同事有意思,但不知女同事想法。听闻女同事父母对青年男子严加防范。此种背景下,男青年家去女同事家,不巧遇见其父母。换作别人,难免漏出“尴尬”、“乏味”之类的词。而张旻老谋深算,你看:姚丹倒了两杯茶过来。过了十来分钟,我们喝茶。我问姚丹,卫生间在哪儿。姚丹告诉我在右门。我起身上卫生间。我在卫生间小便时不由自主地作了一次深呼吸,好象算找到了那段时间的内容。我在里面磨蹭了一会儿,出去时姚丹的爸爸妈妈也出来了,站在一块。姚丹向她爸爸妈妈介绍,这是我的同事小刘;向我介绍,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姚丹的爸爸向我伸过手来,妈妈对我点头致意。我和姚丹爸爸掏烟相敬,头凑在一块点烟。姚丹爸爸说,坐,我们不知道你来,失礼了。我回答,我这么晚来打扰,请原谅。姚丹在一边说,小刘来拿一份材料,明天要用。姚丹爸爸说,小刘客气,请坐。我说,不麻烦了,我来得太晚,就走。姚丹爸爸说,什么话,来了就走。我说,我本来不想打扰你们,但又想第一次登门,应该向你们问候一声。给你们添麻烦了。姚丹爸爸说,问候谈不上,是我们失礼。平时我们也没有这么早睡觉,你问姚丹。现在时间还早,小刘你请坐。我对姚丹说:太打扰了。姚丹说,你坐一会儿吧。姚丹爸爸碰了碰我的胳膊,要我和他面对面坐下。……我埋下头喝水。姚丹爸爸问:“这杯水是姚丹的?”我没明白,问:“哪杯水?”姚丹爸爸笑嘻嘻的,慢条斯理地说:“小刘第一次到我们家来?”我回答以前没来过。姚丹爸爸问:“小刘工作几年了?”我说:“六年。”姚丹爸爸问:“小刘今年几岁?”我说:“虚岁三十,周岁二十九。”姚丹爸爸说:“小刘年轻有为。”我回答:“姚丹年轻有为。”“小刘住在什么地方?”“住在梅园路十六弄二坊八号四零二室。”“小刘兄弟姐妹几个?”“兄弟姐妹没有。”“小刘爸爸在什么单位工作?”“在商业部门。”“小刘爸爸是本地人?”“江苏镇江人。”“小刘爸爸妈妈身体都好?”“都好。“小刘爷爷奶奶健在?”“健在。”……对话太平淡了,仿佛直接从生活中挖到纸上的。但就是“小刘年轻有为。姚丹年轻有为”的平淡,把互相敷衍、各有心思的场景一下勾出。张旻的小说没有大情节,全靠细节、场景、对话,描画暧昧。他的中篇《爱情与堕落》,写了青年中学男教师和他的女学生,尤其好。朋友说,张旻的对话功夫,写电视剧肯定一流。果然现在,张旻写电视剧去了。也是很可惜的。最近重读川端康成,缘于某人顺口一句,说张的小说有川端康成之风。于是琢磨着,川端康成之风,是怎样的。在大学读过重要篇目,《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没留印象。那时的我,迷恋复杂深奥、“主义”繁多、巧立名目的现代派。川端康成对于年轻的我,太淡,寡味。八年后重读才发现,有些作家对读者的阅历有要求。倘若没能体验三角恋婚外情左右为难欲言又止,没能活到孝敬父母稳定生活一肚闷骚藏而不露,理解川端康成是有难度的。川端康成也注重细节和对话。《雪国》对话多,但可能因为翻译,读来气息不畅,非得一段读完,反过去想想。川端康成的细节,也是细腻,比如《雪国》开篇描写火车上,叶子眼中映出的灯光倒影的变幻。相较张旻的实在,川端康成的细节很唯美。这是属于日本民族传统的唯美。同是赏玩景致,川端康成的花是凋的,树是垂的,美丽的姑娘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中国人赏玩,则花开得正当时,柳絮飞得暖融融,哪怕葬花,都有小爱人在旁偷看着。没落至极的,也只下场雪,白茫茫真干净。肃杀,但绝不会颓败。日本的“唯美”,中国的“端庄”,都是闲笔。闲笔,不似巴尔扎克的“冗笔”——后者只是写作风格的惯性。东方文人,骨子里是闲人,写小说像游山玩水,走走停停,有兴致了,拈一簇花,惹两把草,吟诵几句没有中心思想的话。俄国人叙述目的性强,法国人则文体严谨,都没闲笔的传统。说到细节和对话,就更与东方不同。比如陀斯妥耶夫斯基,经常的细节是“她歇斯底里地呼喊起来”或者“他的手神经质地颤抖着”,说的话呢,大段阐述人生、社会和宗教。这种不考究,像一块烤牛排,热腾腾往面前一端,营养全在了,筋啊血的也都在,你读者自个儿去切去剔去消化吧,只要脾胃耐心足够好。法国人,和其他欧洲人一样,对话不多。读小说时,我会用想象为每个人物配声。而读我最爱的福楼拜,想象里却是一片静默,连女人的衣裾窸窣也没有。再说细节,法国人精致,但也没意会、赏玩、微言大义之类的事。那是一种精确的精致,修辞搁这儿,隐喻放那儿,绝不九曲回转,或者留一大白。川端康成被誉为“东西合壁”。说实话,我恰恰不喜欢这“合壁”中的“西”。比如讲述失散的孪生姐妹的《古都》,开篇写两株寄生在枫树上的紫花地丁,一看就知意图。当时想:可别点破呀。谁知在同一页,意思就点到了:“在这种地方寄生,并且活下去……”被抱养的千重子想到紫花地丁的寄生状态,发感慨了。后来千重子碰到妹妹苗子,作者又跳出来点破:千重子想起了两朵离得很近却永远不能相逢的紫花地丁,心想苗子和自己,也就是这么两朵植物……在我看来,这不是评论者所言的什么巧妙象征,而是非常无趣的败笔。因为丧失了意味。“意”是脑中之物,“味”是口中之觉。好比影子,太阳亮到一清二白,影子也就不存在了。归根结底,川端康成还是东方的。东方审美,是如影随形,玄之又玄的审美。对《雪国》描写绉纱的一段印象深刻,这种已从日本历史退出的衣料,非得由技巧娴熟的女孩在冬天纺出,极轻极柔,带着三九寒天的阴凉。川端康成以轻柔阴寒之笔,写衰败销匿之物。他是日本传统“菊与刀”中的菊,而三岛由纪夫,则是那把刀。2006年1月2日

爱与美与朦胧

同样的文字,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可能不喜欢。不幸的是,对于川端的文字,我恰好是后者。一页页纸翻过去,几乎充斥其间的全是川端对于描述命运多舛的少女的亘久不变的热情。当他描写到少女纤细脆弱、而又挺拔坚强的美时,当他写到少女婀娜多姿而又白皙美好的胴体在朝日之中熠熠生辉的样子的时候,当他写到少女因为羞涩而垂下头颅、小扇子一般的睫毛投下阴影的时候,我想象了一下这些画面,的确是如同樱花一般羸弱到极致但又不失风骨的日式美学啊。当人的心灵接触到这样清淡的文字的时候,一瞬间终归是感觉美好的。川端笔下的爱情总像是溪流里的浮萍,跌跌撞撞,飘飘洒洒。可能是在山间,在树林,在溪边,不经意间和一个纤细沉稳的少女相遇了,而男主角总是像川端本人一般有着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及多愁善感的心灵,一瞬间就能看见少女小小身体里蕴藏着的惊天动地的美。你难以定义这是否是爱情,因为这种感情总是藏于舌尖,蕴于心底,即使在最隐秘不会被人知晓的旁白里,都不会被传递得直接明显。很多时候我都在疑惑,这究竟是一种悸动呢,还是对美的倾心向往呢。见仁见智吧。

日本以前的艺伎女人啊

日本以前的艺妓女人啊,真好。跟以前的中国女孩差不多,爱上别人,那么含蓄和委婉。什么时候我女朋友也那样就ok的啦

澄清如水

初次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很匆忙,只是追寻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电影中的片段,从文字中揪出来囫囵一番,好似八戒吃人参果般没有滋味。今次,一气读完,感觉心中好似清泉流过,纯净、舒心又温暖。男主人公追随舞女旅行在伊豆的山水之间,邂逅和告别,一种情窦初开和自持自省的过程,什么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叫人不忍心又不甘心。最触动我的是小说的结尾,“‘不,我刚和她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那一瞬间,感觉直抵主人公心灵深处——寂寞、悲凉、忧伤、平静、坦然。


 伊豆的舞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