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窗口

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3
ISBN:9787501317905
作者:何锐 编
页数:362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近年来《山花》上发表的散文佳作的结集。其中包括:苇岸、周国平、虹影、余杰、张炜、王开·林、张承志、李锐、于坚、张抗抗、舒婷、王小妮等等家的精彩散文。这些作品在探索散文的多种可能性方面,如此,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新变,风格的独特性与多样化的追求、散文形式美及疆域的拓展等等方面,都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使得这本散文集的问世——不妨看作是它对文学性的精神向度的坚持,对散文多种可能性的探询和呼唤——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


 灵魂的窗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通往灵魂之乡--刁利欣自每个灵魂深处,都掀起九重天一样巨大的风暴,它的诘问不休思索不止和深重的悲悯,在天地之间强劲地鼓荡。――题记灵魂,有谁像祈雨那样祈盼过你的万丈光芒?而灵魂的光芒,就像“太阳无需用碑文使其区别于黑暗”*一样,照耀我们今日里生存的大地,以致于发现,竟然还有大片的蛮荒,它亘古的存在再一次证明它的恒定,使我们不愿意侧身回望。人类所采取的狂欢手段之于它也不可颠覆和不可更改,一次又一次地袭向我们狂欢过后冷静下来的头脑。我痛心地意识到,狂欢只是众人的仪式,是所有被自由之风支配的灵魂不能够忍受的,那握紧的拳头只有狠命击出一道裂隙,砸碎那些固步自封于陶瓮之中的封建、专制、权利,理性之光重新照临困宥中的你,重获令人震惊的涵意,指向一个个意欲挣脱蒙昧、复萌理性、改变世界的灵魂。这时不难看出,一些从前不曾见过的胚芽萌生出鲜绿似翡翠的嫩叶来。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别人家的孩子爬树、翻墙、掏鸟蛋、跳皮筋的日子里,郑重地摘录一句话写进笔记本里-“条条大路通罗马”,似乎意外地获得一件法宝可以改写残疾这命定的境遇,是少年内心深处一种抽象的渴望,意欲冲决现实之堤对身体和心灵的阻隔。当我面临选择的关口难以决断的时候,老辈人对我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指万事万物都有旁通的可能,但我还是看不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本身在人的精神结构中所能引起的根本性变化,它不能深透、恒久地指示你的心灵,甚至连灵魂怎样上路也不能。那少年时代困兽犹斗、无人引领的日日夜夜呵!在日后我才痛苦地自知,那些年怎样成为我理想中被深深鄙弃的庸常生活呵!我急于勘出另一条大路,改换别一种生活或者说思考的方式,经过许多个阅读之夜终于使我明了:那条大路不是别的,而是――通往灵魂之乡。我为自己寻得这样一条路径而内心一片澄澈,通往灵魂之乡,足以让一个残障女子被自由之风振荡,通往灵魂之乡,足以让自古以来在蒙昧、蛮荒的天庭之下匍伏而行的人们映照自己,他们曾经怎样压缩了自己,如何以灵魂的膑骨站立起来。通往灵魂之乡,的确是一场掀自灵魂的革命,也正是它摧毁、破坏既有的陈腐、余孽,从而旋卷而来的是播种和种植的秉性。它是一种革命的品质,是“精神贵族”和自由战士的品质,是青春和生命的品质,它每每唤起人们心头上对自由的热望,一种解放的欲求,把理想、信仰的艰难和艰难的理想、信仰,推进到乌托邦的巅顶,使那种“身先死,其犹未悔”传播到极为广远的地方,从而确定它的不可逆转的趋向。自每个灵魂深处,都掀起九重天一样巨大的风暴,它的诘问不休思索不止和深重的悲悯,在天地之间强劲地鼓荡。个人在通往灵魂之乡的路途上,是要完成致力于灵魂新生的使命。不错,通往灵魂之乡的路上并非前无古人,更非后无来者,它在许多甘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重责的灵魂那里也曾经发生过,只是晚近以来尤其世纪末的年代,狂欢――这众人举行的仪式喧声阵阵,浪涛滚滚,它拖拽颓废、沦丧和死亡的坠落之力都是积蕴了千百年的,面对每时每刻都要遭遇倾覆、灭顶的可能,面对周遭的质疑和指斥,终于上路的艰难情景不能不令我心生感动。被庸常生活困宥的个体长久地仰望这些可敬的灵魂时,他们的目光充满了赞美、崇敬,而独处中的书写者,使这种长久的仰望成为可能,因此不凭借什么权杖和威仪,从而感受到大地的坚实,作为人的灵魂的尊贵。雨果用来描述法国大革命的诗句这样写道:“所谓充满风暴的灵魂那种东西是存在的。”在某些心灵的感受之中,以往的“革命”与其说是面包的问题,倒不如说是灵魂的问题。以目前来讲,得到面包不是件难事,灵魂的不得张扬、彰显倒亟待解决。真正的灵魂不受利益的驱动,有的却是心灵的骄傲和向着理想地的纯粹,甚至是“绝望地紧抱乌托邦理想”。*通往灵魂之乡,我直接与那些令我仰止的灵魂们相遇,他们还是那副依然故我的样子,特立独行,不被世俗的成见包围,这让我激动莫名。这都是怎样的一些灵魂呵!今天的青年们还记得拉斐德吗?这位法国贵族青年,被称作“两个世界的英雄”,是参加美国革命的战士和美国独立的重要缔造者,法国革命的前驱者,《人权宣言》的提议者和起草者,“生而平等”从《人权宣言》诞生之日起便勇往无前地昭示于天地之间,它让人们看到,人们不再依据阶级从而获得属于个人的权利,平民“生而平等”的愿望也不再是虚妄之海,使我萌生强烈的崇奉之心。拉斐德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美国革命爆发了,隔着大洋和大浪,他抛开贵族之家世袭的尊贵和养尊处优的享乐生活,即刻出发,志愿走向美洲的丛林、旷野,加入本来和他无关的美国独立战争,全然不顾危难和艰辛,流血和死亡。战争结束时,他到国会向独立的美国告别,他深情激荡地说:“但愿这个为自由而高高竖立起的伟大纪念碑成为压迫者的教训和被压迫者的典范!”拉斐德侯爵凭借个人的情感,成为法国革命的第一代革命者。他第一次提出三级会议的名称,他要求废止奴隶贸易,他与贵族中的其他少数几个叛逆一道加入国民议会,他指挥巴黎国民自卫军……拉斐德同时为两个大陆的自由而献身,虽在翻卷的狂潮当中不断被推涌,始终保持他天赋的高贵与纯粹。再来看看潘恩。这位生于英国的一介平民,他之所以投身革命,自然有生活的艰难和被压迫的原因,然而一个更为普遍的事实是,同样的艰难和被迫,千百年来最大数量地制造的,却是一些麻木不惊的人。他从英国去往美洲投入美国革命,历时十三年,又从美国前往欧洲投入法国革命,为《独立宣言》铺平道路。他写过这样的文字:“我是从生者的权利辩护,反对这些权利被一纸空文规定的权威所断送、控制和缩小。”“现在已是二月中旬……树枝上有一个嫩芽已在萌发。我可能勉强讲一番道理,或者根本不讲道理,就认为这是在英国长出的独一无二的嫩芽。但我不这样决定,而要立刻断言:同样的嫩芽正到处在萌发,或者就要萌发。”一切权利的争取都是为生存的个体所必备的,连灵魂也不例外。仔细嗅嗅,我闻到了一股泥土和阳光的味道,这种味道之于春寒之夜独自守夜的我来说,不啻于爱情与痛苦、绝望与幸福的极端姿态,这种味道使“坚如磐石的古老法则风化剥落,为佝偻的身躯清理出一片得以伸展的天空,无疑,他雄辩而壮阔的文字,有理由让人感受到自由而辽阔的精神领域。”共和二年热月八日的罗伯斯比尔,在国民公会作了最后的演讲,当时他并不能预知自己在两日后的这个时辰即将走上断头台。断头台,这个曾经以革命的名义架设起来的地方,在第一个敌人被确认后,人们确认罗伯斯比尔为敌人却也不难,因为人们很容易地随时寻找到遍地的敌人。而今天,这断头台铡掉的将是他的头颅。他已经不计代价牺牲了一切,甚至牺牲了革命的普世原则(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表达的权利、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人类的历史是厚重的,无数殉道者的血溅红了历史的册页。当我翻阅的时候,他们的血似也回流到我的体内,因此还没等我触摸这鲜血的粘稠和血腥时,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血热沸起来了。超越形式意义上的那块巨石被西西弗斯们不断推上去,它不可避免地滚将下来,从中窥破宿命的悲哀以至壮烈,无论缄默抑或疾喊,无论贫弱抑或尊贵,却都有一种同一的血缘――牺牲的精神和圣徒一般的灵魂。往西藏去的漫漫长路,不难见到手执藏经筒的朝圣人,他们破烂的衣褛和刀雕斧刻般的皱纹,都化作一次灵魂的朝圣从而得到通体的净化。罗伯斯比尔是经由1789年进入革命的,在一个以自由为旗帜的年代,他是极其激烈的自由的辩护者。他的激烈,是以朝圣者的赤诚和决绝为依凭的,两百多年之后尤能感受到他熔岩一般一路奔涌的气势。但一个灵魂的变异终要遭到绞杀,向来追求平等、崇尚自由的民众,是拒绝号令天下的暴君,即使他曾经是一位伟人,曾经为他们捧来自由的火炬。通往灵魂之乡,我还不能准确地预知这篇文字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灵魂还在自由的天庭游荡,而笔尖却要收入笔套,因为我以一种自觉意识到,任何形式的泛滥都将成为一种灾难,就像火山喷发时是一种景观同时也毁损了周遭的土壤,使其多年间寸草不生,成为方圆百里、千里的不毛之地。理性被思想百般熔铸,铁芯红透了的时候还需及时淬它个决绝,才得以擦亮锋刃一般的理性和精神。一次求索的诞生,一次深深的诘问,一种深重的悲悯,都是灵魂――这隐形的巨手在坼裂平庸日月的继续衍生。它冲出受伤的黎明,在黑暗被照亮的那一瞬间得以闪现。扰攘的尘世里人心浮动,俯视芸芸众生,谁能说无数享乐主义者的背后,不是一个又一个焦渴、狂躁、流血、牺牲的灵魂在为此付出深重的代价呢?这种深,我们能为自己面对这种深所表现的漠然视之深深地杖责自己吗?这种深和我们的浅,顿成没顶之势,让我醒觉到人心的苟且,向着理想天国的步履如此拖沓,似踏碎了向理想天国入梦的肤浅和薄脆。通往灵魂之乡,终是某个自省、自觉者的选择,与那些个拒绝趋附、拒绝从属,标榜叛逆性、自由、尊严、永远动荡不能安居的灵魂为伍,不懈地质疑我们所生存的处境,生成一个对于世界独特的而不是调停的观点。灵魂的生长,告诉我一些很朴素的真理,它完全能够长成一棵乔木,直刺天穹,而不像灌木那样低眉顺目,给人一副可人的模样。灵魂的生长有时是会令某些人万分憎恨的,他们深爱藤蔓的缠绵和攀缘,他们也许还不知道,一旦藤蔓攀上你的身体,你不久的将来将窒息而死。而自知是那么的难能可贵!乔木那独立的枝干,和它生动的挺拨,让我从中感知灵魂的本色。灵魂是坚执的,书页的厚重能把它封存在高高的书架上,我却无比清楚地知道,这封存永远也不能使它改换了颜色,它永远也不会消失。通往灵魂之乡,注定要一个人孤独地出发,最终又孤独地回返个人的内心,于一灯荧然的书案,铺展开一摞雪白的稿纸,直视自己灵魂袒示的一切。夜深之处一扇窗口有一盏灯光亮着,我这个残疾女子对自己的灵魂进行着剖白,那些自灵魂生长的自由枝杈隐约地在宿命中向我发出召唤。现实是每个人只能去面对的,也是摆脱不了的,我们不能因为要对现实有所回避而患上萎缩佝偻的精神痼疾,我们和精神病院里的难兄难弟绝然不同,他们早已昏聩,无人能搅扰视听,因此我们绝没有理由对自己的心智说不。拒绝理性、接纳平庸就是用来肢解生命的愚昧方式,自工业社会对文明的戕害和扭曲,把一个更为普遍的事实摆到人们的眼前,即最大数量地制造灵魂缺失的人。他们服从着古老的权威和法规,压抑、驯顺,无论是宗教教廷,还是家庭都受其管制,灵魂萎缩、怯懦的人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屋檐。他们还最大可能地将被工业流水线大量地复制。现实,只有现实能提供给人永生体验的机会,我们在现实面前别无选择。一个高贵而纯粹的灵魂,注定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欲生不能、欲死不得的痛苦状态,注定遭受活的痛苦,这又是一种自觉的痛苦。只有高贵而纯粹的灵魂,才勇于担当痛苦,勇于承受痛苦,这种痛苦到达了美感的极限,是人类的骄傲,是灵魂不朽的象征。当我们再度审视天空的雅致,仍然不忘孕养风暴的云层,一股被自由之风飘扬鼓荡的灵魂,就深深藏匿在通往灵魂之乡的途中。天空的雅致和掀自灵魂的风暴互为背景,当我们念及“灵魂”两个字时会不由地慨叹:灵魂,究竟是大地之上的一种什么奇迹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