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秘密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30955581
作者:罗伯特·安东尼
页数:183页

章节摘录

  1让自己的头脑清醒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已经接受的思想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深信不疑。这些思想与催眠术相比,其效果相差无几。  在过去这些年里,我通过暗示和想象等手段使数百人对我的观点深信不疑。下面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以便更好地证明我的观点。  在催眠状态下,我告诉一个正常、健康的女士,说她拿不动我放在桌子上的铅笔。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真的无法做到如此简单的事。不用怀疑她是否尝试着去拿铅笔,事实上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无论如何也拿不起。一方面,她确实在努力去拿起铅笔,全身肌肉都在使劲;而另一方面,“你拿不动铅笔”这句话使她的大脑“相信”,她确实不可能拿起铅笔。此时我们发现,精神信念战胜了身体力量。这是一场“意志力”和“想象力”的对抗,而胜出的往往是“想象力”。  许多人认为可以单纯依靠意志来改变生活。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思想中的消极观念会导致他们失败,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他们对错误的观念深信不疑。无论他们的能力有多高,目标有多么远大,付出再多努力,意志力再坚定,在这些被当作真理供奉的错误观念面前也都无济于事。一人们一旦相信某个观点是正确的,就会将其奉为行为标准。  通过相同的方式,我很快就证实了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之所以能或不能干某件事情,是因为“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旁观者看来,我似乎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使她能够并且自愿去做那些她平常做不了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当然,事实上能或不能取决于被催眠者本身固有的能力。那位女士使自己处于催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相信自己能或不能做这件事。而事实上,没有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因为催眠的过程需要被催眠者的配合。催眠师仅作为一个引导,帮助被催眠者更快地进入催眠状态。  在这里我通过简单的催眠现象,来阐明一个对你来说非常有用的心理学原理。这个原理在现代教育中日趋显现,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进行自我教育和学习。而在康复医师的引导下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身上,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人们一旦相信某个观点是正确的(不管事实上到底是对是错),就会将其奉为行为标准。无论这个观点有多么荒谬,人们都会本能地搜集证据来维护它。除了通过亲身经历或学习提高,没有其他办法能使他改观。由此不难发现,在某人认可并接受了某个不正确的观点之后,其言行就会处处以这个错误观点为基础。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对当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状态下清醒过来。  这不是什么新鲜见解。可以说有史以来,无论男女,人们都处于某种被催眠状态,只是他们自己丝毫没有意识到。但若干世纪后,一些伟大的导师和思想家们逐渐认识到这点。他们发现人们总是被“错误的确信”限制着自身的能力,于是便试图努力让人们从这些“错误的确信”中清醒过来,挖掘自身远远超乎想象的巨大潜能。  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你已经了解事实。换句话说,你不能把现在被你视作真理的观念当作真正的真理。相反,你必须坚持认为“我现在已经被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冲昏了头脑”。正是这些错误的思想阻止了你施展自己的潜能。  对于这一点,也许大家会认为,我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被灌输教育和各种思想对抗的产物。  那些一直生活在错误观念里的普通人,永远无法发现或接近自己的潜能。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话深信不疑,把书本里的观念奉为圣旨,根本不去加以考证。  许多人都盲目相信那些所谓的“知识渊博者”的花言巧语,从不质疑这些“专家”们提出的观点在现实生活面前是否站得住脚。在这些观点、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下,他自身的能力便受到限制。即使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这些人,他仍不能摒弃这些观念。值得庆幸的是,某些事或人激发了他超越当前意识水平的兴趣,这其中就包括自信心的发现和培养。  因此,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对当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状态下清醒过来,因为它正阻碍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你的觉醒程度与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再读一遍。这是决定你的人生是否能够得到改变的关键。用圣贤的话说就是,“认清事实,你才能获得自由”。  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可能会与现在被你奉为真理的观念背道而驰。有些看起来甚至违反常规或不合逻辑的观点也会挑战你的思想。你可以选择探寻真相,也可选择拒绝接受。选择权在你的手里。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你人生所能改变的程度与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如果你诚心想要改变你的人生,想要增强自信心,就必须要开放你的思想。对于本书中的任何观点,我不想因为我说它是正确的你就认为它确实是正确的,否则你将一无所获。你必须要自己去验证。自信是建立在内心的确信和安全感之上的,而内心的确信和安全感取决于你是否已经弄清是非对错。  如果要在一块已经有一座旧的、“无用”建筑的地皮上,修建一座新的、“有用”的建筑,那么,首先要把旧的建筑拆掉。你必须把那些阻碍你拥有自由、丰富和健康人生的“错误的确信”彻底粉碎掉。这也是本书的主题所在。  信仰的束缚  信仰往往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束缚,使我们无法接近真相。  什么是信仰(Belief)?信仰就是那些被我们当作真理而接受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信息。但遗憾的是,信仰往往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束缚,使我们无法接近真相。信仰对于所谓“错误观念”的过滤切断了真相的来源,使人们只看到自己想要的,而排斥其他所有事物。  那些所谓的“坚定信徒”(Firm believer)永远无法知晓什么是真理。他们总在引用“事实”来排斥其信仰之外的一切事物,把自己不赞同韵事物视作一种威胁,终其一生都把那些新鲜的、不寻常的、具有启迪性的事物当作“恶魔”,而认为那些陈旧的、传统的、压制思想的观念才是“真理”。 他们无法明白,真相——无论它有多残忍——其本质是“美好”,而谎言一无论它有多诱人——其本质都是“邪恶”。  为了保护自己的信仰,“坚定的信徒” 们在自己的四周建立起一堵堵坚固的“围墙”,有的大,有的小。但无论围墙大小,它终究只会将真相隔离。  “坚定的信徒”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这导致了他们的愚昧和无知。他们只了解围墙内的事物,没有机会去探寻围墙之外无限的真理。他们不知道,真理的力量可以穿透世界上任何坚固的建筑。  信仰和信念(Faith)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与信仰不同的是,信念并非完全是限制性的。它会使人不断去探索和了解事实的真相,让一切皆有可能。“坚定的信徒”总认为自己知道答案,而有信念的人却总能认识到自己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总在寻找学习的机会。  “错误的确信”带来的问题  我们对世界所能做的改变,就是改变自己。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很多问题大多归因于我们“错误的确信”。  “错误的确信”即我们确信某事或某物是对的,而事实上它们是错的。错误的确信通常源自我们的“意愿思维”,后者会扭曲事实,导致我们自欺欺人。我们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愿,而得到的便是一个被我们的信仰过滤了一遍的世界。这会使我们对真相视而不见。  我们对世界所能做的改变,就是改变自己。只有在人识到自己错误地确信了某事物之后,人才能改变自己。人类的烦恼大多源自欲望(且是没有实现的)。我们之所以惑到失望,是因为我们错地为地球应该按照我们的意愿旋转,认为自己麻该做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成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逃避现实”。  爱默生说:“我就是自己每天思考的那个我。”你在思想、身体、情绪和精神方面的活动都是你大脑运行的结果。更确切地说:  “你根据自己目前的意识水平,选择接受、包容或拒绝你精神和身体环境里的一切。”  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基于你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成功、失败和宗教信仰。  你会发现,许多你过去认为正确的事情事实上是错误的,包括那些你坚信不疑的信条。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逐渐发现,所有你正在接受、包容或拒绝的事物均基于你目前的意识水平。但是遗憾的是,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可能是错误甚至荒谬的。

前言

  不开心的大多数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生活得并不开心,过着没有成就且毫无目标的生活,似乎没有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他们任由自己过着平庸的生活,得过且过。  甘于平庸似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满的情绪使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和失望归咎于社会、他人、境遇和周遭。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种思想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无法接受完全相反的事实。  杰出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一个真理,即我们并不是受害者,而是可以创造生活和世界的创造者之一。或如另一位伟人所言:“你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但是,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绵羊般的顺从思维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这个道理只有在历经沧桑之后才会明白。即使你花费了宝贵而无可挽回的时间试图去弄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太晚了。或许你永远也无法明白。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罗伯特·安东尼 译者:卢晓兰
罗伯特·安东尼,博士,曾经为许多成功人士出谋献策。在过去的3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人类意识的研究,并获得了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行为哲学系的博士学位。曾从事精神治疗师、NLP执业者、催眠师、个人表现培训师和教练等工作。 安东尼博士获得了美国催眠协会认证,接受过高度专业的能量疗法培训。是美国综合能量心理学协会的成员之一。 与其他“意识行为”和“自我提升”专家不同的是,安东尼博士从未大张旗鼓宣传自己,为自己谋取名利。相反,他选择“每一次只安静地改变一个人”。作为一名个人行为顾问,他向客户展示了如何将个人的能量与宇宙的自然定律相结合。从而成功地帮助客户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不再花费精力去赶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是自然地被自己想要的事物所吸引! 安东尼博士“一针见血、直奔主题(cut—to—the—chase)”的作风,让他成功跻身于国际最知名、最受欢迎的讲师和培训师之列。 他曾在美国、英国、瑞典、俄罗斯和新西兰等地居住。目前,他在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在那里他拥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咨询公司。读者可登陆网站WWW,drrobertanthonv,com与他联系。

书籍目录

序言
不开心的大多数
绵羊般的顺从思维
改变的力量
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让一切开始改变吧
天可以改变一切
让自己的头脑清醒过来
信仰的束缚
“错误的确信”带来的问题
没有人喜欢改变目前的意识水平
首要任务
为什么你可以改变
束缚抑或自由
独立
发现并改正依赖的坏习惯
克服想要操纵他人的欲望
致命的顺从
攀比的后果是畏惧
竞争——创造力的扼杀者
赞美VS认可
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自我认可的艺术
人生的初始阶段,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现
缺乏自信的人在精神、肉体和心理上的常见特征
意识的问题
你始终都做到了最好
接受现实
价值评判(VaueJudging)的破坏力
了解你的动(Motivation)
如何激发你的动机
对自己负责
改掉坏的习惯模式
如果不愿意放弃,你就无法改变
养成好习惯
不要感到自责
关于道德
自责的七大类型
自责总伴随着惩罚
从过去吸取经验
记住,你始终都做到了最好
你的行为并不能代表你
写日记
爱的力量
停止从别人那里寻找爱
善待别人
爱的重要方面以及它们与个人的关系
管好你自己的事
综合的你
精神磁性定律
超意识(Super-conscious)
杰出的人都曾借助超意识
渴望激发的创造力
开启创造性想象力的金钥匙
想象引领世界
浅层意识
唤醒你内心的精灵
正确的思考程序
你应该了解的几个关于潜意识的事实
如何使用你的精灵
潜意识——具有创造性的自动机制
你已经拥有了它
制订目标
你会获得什么益处?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为你人生的六大主要领域制定目标
为自己制订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从现在做起
关键是做得多好而不是做了多少
掌握自己的前途
你已经实现目标
行动起来
财富青睐勇者
和失败做朋友
期望定律
保密原则
你应该好好休息
冥想的目的
冥想的时机
冥想的地点
开始冥想前
冥想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你一生的时间
究竟是时间的原因,还是你自己的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后论”
管理时间,而不是让时间管理你
时间是工具,不是暴君
对你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克服恐惧和担忧的心理
扭转败局,而不是预演失败
改变是宇宙的原则
改变带来与众不同
积极与他人交流
倾听!倾听!!倾听!!!
我们对自己最感兴趣
只谈论积极的内容
使用简单的语言
让对方知道他让你印象深刻
由衷地赞美别人
耐心地等待,直至话题转向你
事实胜于雄辩
守时
记住别人的名字
怎样结识和了解别人
学习闲聊的艺术
学会微笑
谨慎交友
通过积极的心态,树立绝对的自信
积极的言论可以释放出强大的力量
带着乐观的心态前进
关注你的优点
脱胎换骨的你
关于作者
鸣谢

编辑推荐

  当你发现自己正停滞不前,没有或缺乏足够的热忱和信心去面对生活,那么《自信的秘密》对你来说简直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你厌倦了平庸,不想浑浑噩噩度过余生,《自信的秘密》同样可以为你解决烦恼。  如果你能做到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你会发现,原来你的思想可以经历如此系统性的颠覆和重组,而之后,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你!  无论你的身份、职业或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你都可以通过《自信的秘密》找到树立自信的途径!  ——罗伯特·安东尼  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功,将与他自信的程度成正比!  21天打造全新的人!北美发行量超过50万册  你即将踏上一段有可能改变你一生的旅途……

作者简介

《自信的秘密》主要内容:人生不应该是这样!与其他人一样,只要掌握了绝对自信的原则,你也可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成功故事。罗伯特·安东尼博士在《自信的秘密》中透露了他在众多研讨会上传授的秘诀,它们已成功地改变了数干人的命运。成功的商务人士、优秀的运动员以及显赫的社会名流等,他们都深知“自信的程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这一真谛。而现在,你自己也能掌握自信的秘密了!
让罗伯特-安东尼博士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你走上一条有助于你在人生各领域——事业、家庭、爱情、财富、身体和心理健康——树立起绝对自信的道路。最终,你会发掘出一个崭新的、积极向上和自信飞扬的自己!

图书封面


 自信的秘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1别再自动或任意地维护自己的是非对错论,因为它使你不能接受新观念使你陷入无知。2重新评估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信条、理想、假设、辩解、言语、目标、希望和冲动!3重新审视和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与动机!4学会相信你的直觉!5留意自己的错误,试着去改正、因为从这些错误中你可能学到有生以来最宝贵的东西!6爱自己、爱他人。7学会倾听,不要臆断或主观地认为“这是对的”或“那是错误的”学会倾听,不必在意内容的真假!8注意自己多数时候在争论和维护什么。9要知道、新形成的意识会为你提供做出良好改变的方式和动机!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独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别人比我们个聪明个能干!跟随自己的直觉时,我们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随波逐流。当你习惯性的仰视别人是,说明你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将创造|毁灭自己生活或主宰我们人生的权利交到别人手里!接受现实 我们之所以不接受现实,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可以改变它!你的惯性思维使你深信、顺从取悦别人最好的办法,从而、你形成了一种永不停止的、想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迫切需求。只要是在你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价值范围内且没有伤害到他人,你就没有必要为任何形式的表达感到不安和自责。缺点和不足是鞭策人类不断创造、不断的进步的驱动力。没有不足,就意味着没有从精神、情感、和心理上成长的必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给于自己从精神和心理上成长的自由,让自己摆脱自责的束缚。自责纯属庸人自扰。有想要克服所谓“不足,过失、和错误的欲望,着就已经足够了!自责和吸取教训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自我强加的自责是一种神经质行为,你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就别想树立百分百的自信心,满怀自责并不会助你树立自信,它只会让你变成过去的俘虏,使你停滞不前,逃避眼前和未来生活责任。渴望,是一切进步的种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你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精灵,它等待你唤醒它,想要冲破你自己创造的”舒适区域“就必须和失败做朋友。当我们决定放弃对他人认可的追求时只要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就算犯再多的错误也不要紧!坚持和决心,这两者的力量是无穷的。除非你的目标涉及到他人,否则最好不要向别人泄露。因为那是变向的向别人寻找认可!
  •     最近wiki看了安東尼(美)寫的《自信的秘密》。很高興wiki能夠讀到這本書吧,書中對自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後總結起來就是這麼句話:you are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 but what you think, you are.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么,不過確實說出了很多道理。我們爲什麽會缺乏自信?個人現實(personal reality)=目前意識水平+價值觀+信仰和思想觀念的綜合目前意識水平限制了我們的每個決定和舉動,缺乏自信是意識上的問題,我們沒有任何證據就武斷、強制的否定自己,所以我們做事情就沒有了自信。這種意識如果從小到大就一直重複的出現,就會變得根深蒂固了,只要發生事情,腦袋就自動開始否定自己,造成惡性循環。wiki貌似就是從小開始被否定么,一直到現在自己否定自己,都習慣了。一出事,就算不是自己做的,都想著是自己的錯(這都什麽想法!!!)。我們爲什麽會感到不開心?也是意識水平的問題,我們總是想把自己的意識水平強加給別人,想要別人和你一樣的做法,不接受別人的現實情況,所以就會讓自己不開心。就是說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吧,別人做的事情都是在他們意識水平下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不要去修正。所以總結起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不接受自己或者不接受別人,抵觸某個我們目前想要改變卻有心無力的局面而造成的。該如何做?首先就是接受這一切,接受自己和接受別人。接受自己:《圣经》上清楚地写道,你是按”上帝的形象和喜好”而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肯定已经是完美的了,只不过是因为当前意识的限制你还没有意识到而已。越相信这点,你就越能表现完美。记住,上帝不会制造有瑕疵的产品!接受別人:每個人的意識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要強加自己的意識水平給別人,除非他真的想改變自己了,不然沒有人喜歡改變目前的意識水平。然後提出改進方案,但不能自責。如果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記住她,以後改進。但是千萬不能自責,你要覺得自己在現在的意識水平下已經做的很好了,只是意識水平還有待提高。堅持21天。嘿嘿,又看到這個21天效應,這樣堅持21天之后,就會形成習慣,不斷改進自己,但是又不會膽怯,慌張。自信也隨之而來。
  •     1.勇敢的反义词不是软弱,而是顺从——追求他人认可,是将幸福寄托于他人。而独立:相信自己,关注内心,不随波逐流——只要你不依靠别人,就没人可让你失望。“被他人束缚住,失去自由”除了“顺从”这一表现之外,还有:(1)攀比——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为活在对失败的恐惧中;(2)竞争——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把握,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而独立性格的人不需要注意别人,只需了解自己,完善自我;(3)寻求赞美——是取悦他人的表现,我们应该不以任何理由仰视任何人,不要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文中还提到缺乏自信的一些表现,我选了一些在自己身上出现过或者还存在的:(1)指责、抱怨:推卸责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2)挑剔:人会厌恶别人身上自己也有的毛病;(3)需要别人的注意,认可;(4)好胜;(5)优柔寡断,拖拖拉拉:害怕做决定或是完美主义者2.你始终做到了最好——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决定了你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只有意识水平提高后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作者提出“意识水平”这一词后让我有更多原谅自己和他人的理由:因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做着他意识水平范围内的事。我不能老在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点,因为我在我的意识水平之内已经做到最好;我不能老是对他人进行价值评判,而应该接受别人的所作所为,不要怀有必须纠正他们的心理,因为他们也是不可避免地做着他意识水平范围内的事——而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就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3.精神磁性定律:在你需要或渴望的引力作用下,你会将你最想得到的东西吸引到身边。期望定律: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今天的期待就是你明天的人生)这一定律很多书都提到过,比如《秘密》《一分钟的你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你自己》等等。也就是说:你要把意识集中在真正想要的东西上,而非不想要的事物。而在你拥有渴望的同时,其实你就获得了实现它的能力、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在语言上就注意避免消极的自言自语,多一遍遍重复积极语言。多尽可能详细生动地想象梦想成真后的一切细节,最好准备一个剪贴簿,制作“我的命运蓝图”,每天浏览一遍。4.冲破“舒适区域”,和失败做朋友。文中表述了三种不敢冲破“舒适区域”的表现,我不幸全部中枪了:(1)在意别人的眼光,想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2)避免失败,只做有把握成功的事,行动受限(3)和他人做对比,觉得别人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这些想法,抹杀了之外的无限可能性,而我要做的,就是放弃对他人认可的追求,记住: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犯再多错也不要紧。5.每天先做最令你不愉快的事。这个属于时间管理,不用多说,以后有机会会详细讲有关时间管理的专题6.如果你真想做某件事,总会挤出时间。但记住,时间可以被管理,却不能被节省,试图节省时间只会让你感到焦急,沮丧。我曾经就因为过度想要节约时间而患了“时间强迫症”,那让我一度很焦躁,现在已经渐渐改好,稍稍留有一点后遗症,总之,好的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心态特别重要!7.恐惧的产生:过度活跃的大脑+欠活跃的身体=想太多而不采取行动去做最恐惧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改变带来的益处,写下并每天阅读。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益处而非虚构出的困难上。这本书的内容整体非常不错,除了这些之外,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内容,属于内容面非常广,但也不仅仅是泛泛而谈,但有一些具体想要深入了解的东西还是要借助其他书籍,比如作者在书中讲述了简单的制定目标,和冥想,对这两个有浓厚兴趣的人可以在看完本书后再翻阅其他相关书籍,这本书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自我认可”“独立”“意识,潜意识”等方面。总之,值得购买。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目前没有看完,现在比较让我震惊的观点是安东尼认为一些人逃避自己的问题去投入生活投入社会是没用的,因为自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个很像中国儒家的一种观点,没有独善其身又怎能扫天下呢?
       只有知道了真相,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     用时3个多小时。与其他讲自信的角度完全不一样,本书试图从根本问题“意识”方面来阐述人为何不自信,但是又总觉得一直在避开正面碰撞意识这个顽物,即使作者从小时候去找到引起不自信的根源大多是父母老师造成。但我所期望的是更多意识与意识的正面冲突最终的知识产物。又或许我需要再看一遍。。。。
  •     还想再看一次
  •     不是太喜欢,觉得鸡汤文多了些,关于冥想一段还有些用处
  •     目前读过的最棒的心灵哲学相关的书。非常推荐!!
  •     2016.3.19。上帝在你心中。
  •     虽然封面略Low,但竟意外地发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翻译得也不错,一气呵成,下划线划到手抖。这本书最赋予人力量的理念就是,专注于当下,我们都可以从现在这一刻开始改写我们的人生剧本。书中建议的避免自责的部分,有体会的人看着心酸,但也随之变得释然。作者建议的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也非常有启发。
  •     有些很有道理,但是很难真正领悟,比如自身价值,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比如独立,不依赖他人。需要一直参悟。
  •     书名很俗套,但内容挺精彩。
  •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开头还比较正常,直到提到关于对着水祈祷水波纹就改变之类的已经被证伪的鸡汤科学...非硬货,真鸡汤。
  •     是一本让人有正能量的书。
  •       1.勇敢的反义词不是软弱,而是顺从——追求他人认可,是将幸福寄托于他人。
      而独立:相信自己,关注内心,不随波逐流——只要你不依靠别人,就没人可让你失望。
      
      “被他人束缚住,失去自由”除了“顺从”这一表现之外,还有:
      (1)攀比——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为活在对失败的恐惧中;
      (2)竞争——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把握,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而独立性格的人不需要注意别人,只需了解自己,完善自我;
      (3)寻求赞美——是取悦他人的表现,我们应该不以任何理由仰视任何人,不要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
      
      文中还提到缺乏自信的一些表现,我选了一些在自己身上出现过或者还存在的:
      (1)指责、抱怨:推卸责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2)挑剔:人会厌恶别人身上自己也有的毛病;
      (3)需要别人的注意,认可;
      (4)好胜;
      (5)优柔寡断,拖拖拉拉:害怕做决定或是完美主义者
      
      
      2.你始终做到了最好——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决定了你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只有意识水平提高后才能做得更好。
      
      我觉得作者提出“意识水平”这一词后让我有更多原谅自己和他人的理由:因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做着他意识水平范围内的事。
      
      我不能老在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点,因为我在我的意识水平之内已经做到最好;
      
      我不能老是对他人进行价值评判,而应该接受别人的所作所为,不要怀有必须纠正他们的心理,因为他们也是不可避免地做着他意识水平范围内的事
      ——而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就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3.精神磁性定律:在你需要或渴望的引力作用下,你会将你最想得到的东西吸引到身边。
      
      期望定律: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今天的期待就是你明天的人生)
      
      这一定律很多书都提到过,比如《秘密》《一分钟的你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你自己》等等。也就是说:你要把意识集中在真正想要的东西上,而非不想要的事物。而在你拥有渴望的同时,其实你就获得了实现它的能力、方法。
      
      所以我们应该在语言上就注意避免消极的自言自语,多一遍遍重复积极语言。
      
      多尽可能详细生动地想象梦想成真后的一切细节,最好准备一个剪贴簿,制作“我的命运蓝图”,每天浏览一遍。
      
      
      4.冲破“舒适区域”,和失败做朋友。
      
      文中表述了三种不敢冲破“舒适区域”的表现,我不幸全部中枪了:
      (1)在意别人的眼光,想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
      (2)避免失败,只做有把握成功的事,行动受限
      (3)和他人做对比,觉得别人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
      这些想法,抹杀了之外的无限可能性,而我要做的,就是放弃对他人认可的追求,记住: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犯再多错也不要紧。
      
      
      5.每天先做最令你不愉快的事。
      
      这个属于时间管理,不用多说,以后有机会会详细讲有关时间管理的专题
      
      
      6.如果你真想做某件事,总会挤出时间。但记住,时间可以被管理,却不能被节省,试图节省时间只会让你感到焦急,沮丧。
      
      我曾经就因为过度想要节约时间而患了“时间强迫症”,那让我一度很焦躁,现在已经渐渐改好,稍稍留有一点后遗症,总之,好的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心态特别重要!
      
      
      7.恐惧的产生:过度活跃的大脑+欠活跃的身体=想太多而不采取行动
      去做最恐惧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改变带来的益处,写下并每天阅读。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益处而非虚构出的困难上。
      
      
      
      这本书的内容整体非常不错,除了这些之外,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内容,属于内容面非常广,但也不仅仅是泛泛而谈,但有一些具体想要深入了解的东西还是要借助其他书籍,比如作者在书中讲述了简单的制定目标,和冥想,对这两个有浓厚兴趣的人可以在看完本书后再翻阅其他相关书籍,这本书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自我认可”“独立”“意识,潜意识”等方面。总之,值得购买。
  •     书籍的装帧看上去是那种通俗读物,不过真本书的部分观点让我非常有启发
  •     这本书要MARK!
  •     uh..取其精华 可是..
  •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运的事情时 总是觉得自己倒霉,感到沮丧 也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遇到别人比自己乐观开朗 总是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 没有比他人更受欢迎 美誉比别人会交际等等
      不自信的原因来源很多 但总体原因归结于一点 对自己的不肯定
      
      书中介绍的建立自信的秘密 讲解的很深层次 需要自己很用心的体会从中的意思 但有几点是大部分人容易理解 参透的
      
      1.承认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不需要成就或财富令他人瞩目
       很多时候 不敢表现的原因 是因为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太过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意见 眼光仍放在他人身上 就没有脱离痛苦自卑的束缚 你就仍然不是自由体
      
      
      
      2.缺乏自信是意识上的问题 ,一旦了解自己 ,你就会知道 为什么你会是这样的人 最重要的是 你可以学会爱自己 接受自己
      
       学会爱自己 ,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树立目标 不要太多旁人杂念
      
      3.你必须给自己犯错的机会 因为只有经历错误 你的意识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太要求完美 伪装 害怕犯错 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     1.30 周六
  •     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细节和方法,但都只是很浅显的描述,想要包含的东西很多,就显得有些空洞。其中有些道理也未必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所以呈现出来的行动也不一样,技巧固然重要,但还是已改变思想为王道
  •     三星半吧!有些启发 但也有点鸡汤了
  •     也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去看些工具书。。。。
  •     感觉很难有收获,几乎找不到什么有效的方法,都只是在泛泛而谈。
  •       1别再自动或任意地维护自己的是非对错论,因为它使你不能接受新观念使你陷入无知。
      2重新评估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信条、理想、假设、辩解、言语、目标、希望和冲动!
      3重新审视和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与动机!
      4学会相信你的直觉!
      5留意自己的错误,试着去改正、因为从这些错误中你可能学到有生以来最宝贵的东西!
      6爱自己、爱他人。
      7学会倾听,不要臆断或主观地认为“这是对的”或“那是错误的”学会倾听,不必在意内容的真假!
      8注意自己多数时候在争论和维护什么。
      9要知道、新形成的意识会为你提供做出良好改变的方式和动机!
      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
      独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别人比我们个聪明个能干!
      跟随自己的直觉时,我们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随波逐流。
      当你习惯性的仰视别人是,说明你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
      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将创造|毁灭自己生活或主宰我们人生的权利交到别人手里!
      接受现实
      我们之所以不接受现实,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可以改变它!
      你的惯性思维使你深信、顺从取悦别人最好的办法,从而、你形成了一种永不停止的、想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迫切需求。
      只要是在你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价值范围内且没有伤害到他人,你就没有必要为任何形式的表达感到不安和自责。
      缺点和不足是鞭策人类不断创造、不断的进步的驱动力。没有不足,就意味着没有从精神、情感、和心理上成长的必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给于自己从精神和心理上成长的自由,让自己摆脱自责的束缚。
      自责纯属庸人自扰。有想要克服所谓“不足,过失、和错误的欲望,着就已经足够了!
      自责和吸取教训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自我强加的自责是一种神经质行为,你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就别想树立百分百的自信心,满怀自责并不会助你树立自信,它只会让你变成过去的俘虏,使你停滞不前,逃避眼前和未来生活责任。渴望,是一切进步的种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你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精灵,它等待你唤醒它,想要冲破你自己创造的”舒适区域“就必须和失败做朋友。当我们决定放弃对他人认可的追求时只要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就算犯再多的错误也不要紧!坚持和决心,这两者的力量是无穷的。除非你的目标涉及到他人,否则最好不要向别人泄露。因为那是变向的向别人寻找认可!
  •       
      自信的秘密
      
      作 者: 罗伯特·安东尼
      出 版: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1节:不开心的大多数
        序 言
        不开心的大多数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生活得并不开心,过着没有成就且毫无目标的生活,似乎没有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他们任由自己过着平庸的生活,得过且过。
        甘于平庸似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满的情绪使他们把自己的失败和失望归咎于社会、他人、境遇和周遭。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种思想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无法接受完全相反的事实。
        杰出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着一个真理,即我们并不是受害者,而是可以创造生活和世界的创造者之一。或如另一位伟人所言:"你并非自己所认为的那种人,但是,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第2节:绵羊般的顺从思维
        绵羊般的顺从思维
        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这个道理只有在历经沧桑之后才会明白。即使你花费了宝贵而无可挽回的时间试图去弄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太晚了,或许你永远也无法明白。
        是什么使我们大家如绵羊一样相互跟随?因为我们都试图融入集体。是时候该挣脱这种绵羊般的顺从思维了,停止自我惩罚吧!因为我们与家人、朋友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一样。如果我们拒绝顺从,很多苦难都会烟消云散。
        认为自己的生活完全受控于其他个人、团体或社会环境的想法,等于是为自己划定了一个精神监牢,使自己沦为自我判决的囚犯。
        让思维变成蓝图,将我们潜意识里所有的思想观念都综合起来,无论这些观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生活就是我们思想的外在呈现。我们几乎将一切构成生活的元素都囊括了进来,包括工作、婚姻、健康或其他私人事务,无论好坏,开心或悲伤,成功或失败。
        认真地审视一下你周围的事物、环境和你的生活,以及所有你认为它是内在的而事实上是外在的东西。通过发现自己如何变成现在这样,从而找到实现理想自我的途径。
      第3节:改变的力量
        改变的力量
        莎士比亚说:"我们了解自己的现状,但无法预知将来。"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在说你呢?你总在意目前遇到的障碍和失败,从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将来会怎样。这是因为你从小就受到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和独特之处。
        作为生活的创造者,你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你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你的问题"--这是每一个伟大的学者都会得出的结论。正如某些大师常常提醒我们说:"天堂就在你心里。"它不在某个遥远的国度,也不在九霄云外。佛家有云:"自己照亮自己,不要指望他人。"每个人都有自我治疗的能力。在打破消极思想的束缚之后,剩下的便是健康、幸福、富裕和思想上的平和。
        除非你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否则是不可能树立起百分之百的自信的。只有在你真正确认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之后,你才可以从自我强加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是的,就是"自我强加"!不是父母、家人、上司或社会,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交给别人,并且甘愿被束缚。
        抛开自责的情绪,停止对自己因莫须有的不满而产生的轻视。否则在树立自信和解放自我的道路上,你注定将无功而返。为了成为一个真正自由、富有同情心、热情和内心充满爱的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爱自己。一直以来都有人告诉你,"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你的邻居",但如果你连自己是谁、是怎样的人都不了解,那么,这句话就欺骗了你,也欺骗了你的邻居。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献给你们:自信的秘密。 摘要: 转载此文:与君共勉。 作 者: 罗伯特·安东尼 出 版:天津教育出版...
      推荐语:
       112人推荐
      
       *
       浮尘野马。
       2010-06-18 20:48:18 浮尘野马。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第4节: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
         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首先要满足你自己的需求。表面上看这似乎有点自私,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只有在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才能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
         许多人都以"优先服务他人"这个价值观来逃避改变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说应该把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宗教、家庭和社会放在首位。事实上这是在自欺欺人。有这样一个实例,某人倾注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值得推荐的项目中,而实际上,他是因为无法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借助工作来逃避而已。
         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各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应该放下一切,全力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获得自由的唯一出路。肉体上的束缚只不过是对过错的一种惩罚,而精神上的禁锢却是--如笛卡尔所说的"死寂而绝望的生活"。
         让一切开始改变吧
         你即将踏上一段可使你终生受益的旅程。你将学会如何挣脱一直以来束缚着你身心的桎梏。
         当你发现自己正停滞不前,没有或缺乏足够的热忱和信心去面对生活,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你厌倦了平庸,对过去感到失望,但又不想浑浑噩噩度过余生,本书可以为你解决烦恼。如果你能做到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需要系统性地颠覆和重组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如何去唤醒那个全新的自己!
         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你将拥有前所未有的幸福、爱、自由、金钱和自信。再没有比释放自己的潜能、过富有创造性而目标明确的生活更令人满意的事情了。无论你的身份或职业是什么,无论你目前的生活状态怎样,你都可以树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心,并且过程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困难。
         21天可以改变一切
         首先让我们暂停一下,试着采用一种简单却非常有效的学习技巧,即-- "21天法则"。
         一个人大约需要21天的时间才能改掉一个现有的不良习惯或形成一个新的好习惯。这点已经得到证实。如果要充分吸收本书的精华,也恰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准确理解本书内容,注意不要误读。本书通俗易懂,但单纯地读懂还远远不够,你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理解它的真正涵义。只有在真正理解了它的涵义之后,你才能做出必要的改变。
         你必须经历从"读懂"到"完全领悟"这样一个过程。对某一事物的真正理解体现在你的思维、情感、行为和反应中。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人们往往在第一次读完本书后,就嚷嚷道"我读懂了"。事实上,只有当它真正融入你的意识并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模式之后,才能称作 "完全领悟"。
         在阅读本书时,请抛开其他所有事物,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当中来。花数小时的时间将消极、不利的习惯模式改掉,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习惯。这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生的成就和自由。"数小时"与"一生"相比,哪个更为值得呢?
         如果有时候我措辞激烈,是因为我想要击破读者那厚厚的思维阻抗层,到达你们可对真理加以辨别和倾听的内心深处。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您的思想便能得到升华,这时您内心的某个声音也会说:"是的,我相信是这样。"
         要想从本书中获得最有益的效果,应该先从头到尾读一遍,了解书的大概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选读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章节,加以咀嚼消化,让它们深入到你的思想意识中。而最重要的是立即付诸行动!
         如果您已经做好准备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第5节:引子(1)
         Secret1
         让自己的头脑清醒
         "你的觉醒程度与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已经接受的思想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深信不疑。这些思想与催眠术相比,其效果相差无几。
         在过去这些年里,我通过暗示和想象等手段使数百人对我的观点深信不疑。下面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以便更好地证明我的观点。
         在催眠状态下,我告诉一个正常、健康的女士,说她拿不动我放在桌子上的铅笔。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真的无法做到如此简单的事。不用怀疑她是否尝试着去拿铅笔,事实上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无论如何也拿不起。一方面,她确实在努力去拿起铅笔,全身肌肉都在使劲;而另一方面,"你拿不动铅笔"这句话使她的大脑"相信",她确实不可能拿起铅笔。此时我们发现,精神信念战胜了身体力量。这是一场"意志力"和"想象力"的对抗,而胜出的往往是"想象力"。
         许多人认为可以单纯依靠意志来改变生活。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思想中的消极观念会导致他们失败,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他们对错误的观念深信不疑。无论他们的能力有多高,目标有多么远大,付出再多努力,意志力再坚定,在这些被当作真理供奉的错误观念面前也都无济于事。
         ?邛人们一旦相信某个观点是正确的,就会将其奉为行为标准。
         通过相同的方式,我很快就证实了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之所以能或
         不能干某件事情,是因为"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旁观者看来,我似乎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使她能够并且自愿去做那些她平常做不了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当然,事实上能或不能取决于被催眠者本身固有的能力。那位女士使自己处于催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相信自己能或不能做这件事。而事实上,没有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因为催眠的过程需要被催眠者的配合。催眠师仅作为一个引导,帮助被催眠者更快地进入催眠状态。
         在这里我通过简单的催眠现象,来阐明一个对你来说非常有用的心理学原理。这个原理在现代教育中日趋显现,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进行自我教育和学习。而在康复医师的引导下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身上,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人们一旦相信某个观点是正确的(不管事实上到底是对是错),就会将其奉为行为标准。无论这个观点有多么荒谬,人们都会本能地搜集证据来维护它。除了通过亲身经历或学习提高,没有其他办法能使他改观。由此不难发现,在某人认可并接受了某个不正确的观点之后,其言行就会处处以这个错误观点为基础。
         ?邛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对当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状态下清醒过来。
         这不是什么新鲜见解。可以说有史以来,无论男女,人们都处于某种被催眠状态,只是他们自己丝毫没有意识到。但若干世纪后,一些伟大的导师和思想家们逐渐认识到这点。他们发现人们总是被"错误的确信"限制着自身的能力,于是便试图努力让人们从这些"错误的确信"中清醒过来,挖掘自身远远超乎想象的巨大潜能。
         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你已经了解事实。换句话说,你不能把现在被你视作真理的观念当作真正的真理。相反,你必须坚持认为"我现在已经被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冲昏了头脑"。正是这些错误的思想阻止了你施展自己的潜能。
         对于这一点,也许大家会认为,我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被灌输教育和各种思想对抗的产物。
         那些一直生活在错误观念里的普通人,永远无法发现或接近自己的潜能。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话深信不疑,把书本里的观念奉为圣旨,根本不去加以考证。
         许多人都盲目相信那些所谓的"知识渊博者"的花言巧语,从不质疑这些"专家"们提出的观点在现实生活面前是否站得住脚。在这些观点、价值观和信仰的影响下,他自身的能力便受到限制。即使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这些人,他仍不能摒弃这些观念。值得庆幸的是,某些事或人激发了他超越当前意识水平的兴趣,这其中就包括自信心的发现和培养。
       > 删除
       *
       浮尘野马。
       2010-06-18 20:48:56 浮尘野马。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第6节:引子(2)
         因此,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对当前某事物深信不疑的状态下清醒过来,因为它正阻碍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邛"你的觉醒程度与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再读一遍。这是决定你的人生是否能够得到改变的关键。用圣贤的话说就是,"认清事实,你才能获得自由"。
         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可能会与现在被你奉为真理的观念背道而驰。有些看起来甚至违反常规或不合逻辑的观点也会挑战你的思想。你可以选择探寻真相,也可选择拒绝接受。选择权在你的手里。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你人生所能改变的程度与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
         如果你诚心想要改变你的人生,想要增强自信心,就必须要开放你的思想。对于本书中的任何观点,我不想因为我说它是正确的你就认为它确实是正确的,否则你将一无所获。你必须要自己去验证。自信是建立在内心的确信和安全感之上的,而内心的确信和安全感取决于你是否已经弄清是非对错。
         如果要在一块已经有一座旧的、"无用"建筑的地皮上,修建一座新的、"有用"的建筑,那么,首先要把旧的建筑拆掉。你必须把那些阻碍你拥有自由、丰富和健康人生的 "错误的确信" 彻底粉碎掉。这也是本书的主题所在。
       第7节:信仰的束缚
         信仰的束缚
         信仰往往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束缚,使我们无法接近真相。
         什么是信仰(Belief)?信仰就是那些被我们当作真理而接受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信息。但遗憾的是,信仰往往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束缚,使我们无法接近真相。信仰对于所谓"错误观念"的过滤切断了真相的来源,使人们只看到自己想要的,而排斥其他所有事物。
         那些所谓的"坚定信徒"(Firm believer)永远无法知晓什么是真理。他们总在引用"事实"来排斥其信仰之外的一切事物,把自己不赞同的事物视作一种威胁,终其一生都把那些新鲜的、不寻常的、具有启迪性的事物当作"恶魔",而认为那些陈旧的、传统的、压制思想的观念才是"真理"。他们无法明白,真相--无论它有多残忍--其本质是"美好",而谎言--无论它有多诱人--其本质都是"邪恶"。
         为了保护自己的信仰,"坚定的信徒" 们在自己的四周建立起一堵堵坚固的"围墙",有的大,有的小。但无论围墙大小,它终究只会将真相隔离。
         "坚定的信徒"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这导致了他们的愚昧和无知。他们只了解围墙内的事物,没有机会去探寻围墙之外无限的真理。他们不知道,真理的力量可以穿透世界上任何坚固的建筑。
         信仰和信念(Faith)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与信仰不同的是,信念并非完全是限制性的。它会使人不断去探索和了解事实的真相,让一切皆有可能。"坚定的信徒"总认为自己知道答案,而有信念的人却总能认识到自己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总在寻找学习的机会。
       第8节:"错误的确信"带来的问题
         "错误的确信"带来的问题
         我们对世界所能做的改变,就是改变自己。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很多问题大多归因于我们"错误的确信"。
         "错误的确信"即我们确信某事或某物是对的,而事实上它们是错的。错误的确信通常源自我们的"意愿思维",后者会扭曲事实,导致我们自欺欺人。我们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愿,而得到的便是一个被我们的信仰过滤了一遍的世界。这会使我们对真相视而不见。
         我们对世界所能做的改变,就是改变自己。只有在认识到自己错误地确信了某事物之后,人才能改变自己。人类的烦恼大多源自欲望(且是没有实现的)。我们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地球应该按照我们的意愿旋转,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或有什么样的成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逃避现实"。
         爱默生说:"我就是自己每天思考的那个我。"你在思想、身体、情绪和精神方面的活动都是你大脑运行的结果。更确切地说:
         "你根据自己目前的意识水平,选择接受、包容或拒绝你精神和身体环境里的一切。"
         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基于你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成功、失败和宗教信仰。
         你会发现,许多你过去认为正确的事情事实上是错误的,包括那些你坚信不疑的信条。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逐渐发现,所有你正在接受、包容或拒绝的事物均基于你目前的意识水平。但是遗憾的是,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可能是错误甚至荒谬的。
       第9节:没有人喜欢改变目前的意识水平
         没有人喜欢改变目前的意识水平
         我们逃避、抵触或必要时甚至强烈拒绝任何对我们的信仰产生威胁的观点。
         我们发现要改变目前的意识水平很难,其原因如下:
         1. 我们大脑所构思或想象的东西完全基于我们目前确信的真理,无论这些真理有多么荒谬,因为我们的行为和反应受大脑的控制。
         2. 找借口(或者我们更愿意称之为"逻辑理由")总是容易的。我们总会拿出"逻辑理由"来证明为什么没有必要改变或不可能改变。
         3. 我们只追求那些符合我们现有价值观的事物,逃避、抵触或必要时甚至强烈拒绝那些与我们目前的信仰相违背的东西。
         4. 我们在自己的潜意识和中枢神经系统里预先制订了应对特定境况的错误响应程序,一旦陷入这些境况,我们就会按照这些错误的程序去反应。换句话说,我们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感觉和行动。这个"系统"由我们自己建立,所以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改变它。
         从理性的层面来说,我们承认在自己的生活中肯定存在需要改变的东西,但我们几乎总认为自己的具体情况与别人不同。这使得我们逃避、抵触或必要时甚至强烈拒绝任何对我们的信仰产生威胁的观点。就拿酗酒者来说吧,在他们看来,沉溺于喝酒似乎是很合理的事情。还有吸毒者、赌徒和强迫性饮食患者,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上瘾是合理的。他们在现有意识水平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无论这个基础有多荒谬。
         改变意识水平最主要的障碍,是我们拒绝承认我们 "错误的确信"已经扭曲了自己的感知。 因此,时不时地审视自己的信仰和观念尤显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是否站在了错误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一个有着正常健康性格的人,他的思想会经历一个不断重组的过程;而一个神经上有问题的人,尽管他的思想观念是错误和荒谬的,他仍要坚持。后者唯一可能改变自己的情况,是当他面临某个迫使他不得不改变自己老套而自欺欺人的习惯模式的巨大危机的时候。
         当你的大脑程序化或习惯性地接受错误和荒谬的价值观时,你会逐步形成某种生活方式去证明它们。你会假设某事物是正确的,尽管可能事实相反。然后你会寻找机会证明自己是对的。你变成了一只追逐自己尾巴的狗。一个错误的观点会导致另一个错误观点的产生,直到你再不能理性行事为止。
         首要任务
         你人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展自己的意识。
         你人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展自己的意识。在意识扩展的同时,你会丢弃那些制约你树立自信心的"错误的确信"。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实现这个任务:
         1. 别再自动或任意地维护自己的是非对错论,因为它使你不能接受新观念,使你陷入无知
         2. 重新评估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信条、理想、假设、辩解、言语、目标、希望和冲动
         3. 重新审视和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和动机
         4. 学会相信你的直觉
         5. 留意自己的错误,试着去改正,因为从这些错误中你可能学到有生以来最宝贵的东西
         6. 爱自己,爱他人
         7. 学会倾听,不要臆断或主观地认为"这是对的"或"那是错的";学会倾听,不必在意内容的真假
         8. 注意自己多数时候在争辩和维护什么
         9. 要知道,新形成的意识会为你提供做出良好改变的方式和动机
         开始问自己:"我的想法合理吗?"或"有没有可能是我错了?"。 如果别人与你的观点一致,那你就可做到非常客观。毫无疑问,你会印证为什么别人可能是错的。学会用这样的方法审视自己的观点。质疑一切事物,在考虑了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人们只有在自我审查和自我学习之后,才能得到积极的答案。跟随自己的意念,你不仅会发现某些关于自己的真相,还能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张开双手,宣告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迈出创建意识的第一步。
         --卡尔·荣格(Carl Jung)
       > 删除
       *
       没感情。
       2010-06-18 20:49:25 没感情。 (不要脸都好看。)
      
       、。。
       先回再看
       > 删除
       *
       浮尘野马。
       2010-06-18 20:50:01 浮尘野马。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第10节:为什么你可以改变
         为什么你可以改变
         主导思维或观念的改变,会带来内心意识的变化,从而导致外在环境的改变。
         所有改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改变那些制约我们意识的"主导观念"。我们可以改变,是因为我们自己创造了生活。
         改变受我们的潜意识和想象力的影响。如詹姆斯教授所说,改变始于我们的内在思维。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外在的改变会紧随内在改变的脚步而至。
         主导思维或观念的改变,会带来内心意识的变化,从而导致外在环境的改变。
         在我们熟悉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她还没来得及了解自己目前身处的这个新世界之前,就不得不接受与过往经验完全不一样的现实。她必须要适应新环境。不知你是否还记得,爱丽丝遇见了几张扑克牌,她发现这些扑克牌是两面的,如果要真正认出它,就必须看完两面。也就是说,她必须要全面去看问题。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态度。
         在将我们的生活带入更积极的轨道之前,我们得先去发掘人生中没有的东西。这样,我们便能在现在和理想的未来之间搭起一座通行的桥梁。
         人类内心桎梏的根本在于对自己的无知。若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现状,他就不可能获得自由,不能驾驭自我,最后只会沦为作用在自己身上的支配力的永久的奴隶和玩物。这正是为什么古训将"了解自己"视为迈向自由的第一步的原因。
         --葛吉夫(Gurdjieff)
         到目前为止,你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现在是谁,将来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目前的状态使你无法释放自己的无限潜能。你像一只笼中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辽阔。你"错误的确信"让你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能力和独特之处。
       第11节:独立(1)
         Secret2
         束缚抑或自由
         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
         独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别人比我们更聪明更能干。
         要树立自信,一定要先学会独立。许多人认为独立意味着对他人疏离、冷淡或不友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独立的人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与他人和睦相处,同时也保持着自信和沉着。他/她可以自力更生,没有必要去依靠他人。
         独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别人比我们更聪明更能干。这使我们常常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我们总是向外界伸出求援之手,希望别人或环境甚至上帝把所有该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全部做完。我们的依赖性由此陡增,总想要操纵别人,变得顺从、爱与人攀比和竞争。
         本章我们将讲述这些缺点会对自信心的树立产生怎样的致命影响。但首先,我们要简单地讲一讲"独立"一词的含义。
         独立
         跟随自己的直觉时,我们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随波逐流。
         独立不仅仅是你能够独立并成功地处理事情,独立的含义远不限于此。
         独立是勇于面对内心对成功的渴望,是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你应该怎样、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拥有什么的启示。
         当我们学会正确地理解我们内心发出的"信号",跟随自己的直觉时,我们便能相信自己,不再随波逐流。
         发现并改正依赖的坏习惯
         当你习惯性地仰视别人时,说明你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
         依赖是依赖者和被依赖者共同打造的牢狱,对双方都有害无益。当事双方都同样缺乏独立,这样一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双方共同维护的情况下才会愈演愈烈。
         依赖最糟糕的一面,是当你认为自己在依靠别人时,它就会变成事实!你忽视了培养独立能力去解决自己问题的必要性。
         当你习惯性地仰视别人时,说明你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它开始于你将自己与你从心理上服从的某人做比较的时刻。
         某些人的依赖性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愿意放弃个人的权利去迎合其他个体、价值体系或宗教信仰的需要。他们觉得能够找到一个可以盲目依附的个人、团体或宗教,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他们将自己的幸福交付给这个人、团体或宗教。当然,在遭遇失败时,他们也有了可以推卸责任的对象。
         依靠别人的人是受别人支配的。他们认为别人比自己聪明,在遇到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向他人求助。他们从属于被依靠者,后者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是神圣而不可违抗的命令。他们总感到精疲力竭,因为不止有一个"建议者",而他们要决定到底应该听谁的。
         建议比比皆是,且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不用支付任何报酬。你的周围总会有一打甚至更多的"义务顾问",他们都欣然告诉你他们自己的观点。但他们通常都专注于自己的问题,根本不清楚你真正"应该"或"必须"怎样,所以你总是得不到适当的建议。事实上,接受一个无资格提供建议的人的意见,就如同找水管工人来修补你的牙齿。他们大多数人连自己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怎么能教你去解决他们自己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呢?
       第12节:独立(2)
         要战胜依赖他人的毛病并不容易。从孩童时期开始,我们便习惯于向他人寻求幸福、引导和智慧。依赖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和教育经历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不会因此而抹杀我们的个性。每个人天生都有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困难的能力。
         读这句话,并做标记:
         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
         不要指望他人给你幸福、鼓舞、爱和动力,这样就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感情,使你感到伤心、孤独、生气或失望。
         独立的人不需要依靠别人,他自己能够根据现实状况自信地应付生活中的挑战。他可以客观地看待事物,不夹带个人意愿。他不愿意因逃避现实而影响自己的生活。
         一旦形成独立的性格,你就不必再拖延或逃避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你有足够的信心,自我肯定,并会用沉着的姿态去迎接人生的每一个境遇。你不再感到焦虑,因为你知道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力量的源泉与你紧密连接在一起。你不再需要他人不断给你鼓舞和动力。相反,在人生的旅途上你会逐渐发现,内心的力量可以战胜你遇到的任何困难。
       第13节:克服想要操纵他人的欲望(1)
         克服想要操纵他人的欲望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小时候,你从不知道也不在意周围的世界在上演着什么。你只关心自己的幸福。无助的你对他人的施与和帮助产生依赖感。你最大的幸福是被人呵护和关爱,你最在意的是尽可能多地引起别人的注意。
         很快你发现,你的哭声可以唤来一个大人照顾你。哪怕你只是因为感到无趣而开始哭泣,也会有人出现来安慰你。你的微笑也同样奏效,所以你很快便学会在被抱起时微笑,被放下时哭泣。
         这个简单的练习便是你操纵他人的苗头。于是整个孩童时期你都在发展这种技巧,你努力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让他们注意你。这样,在你人生的开始阶段,你就让自己对他人的认可产生了依赖,遇到他人否定时便认为遭到了拒绝。小孩子这样的行为还可以原谅,但作为成年人,这样的行为就是在自欺欺人了。如果你还在试图操纵别人为你做那些你自己有足够能力完成的事情,那么从心理上来说你还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人。
         在我们的文化里,父母都在尽可能地为孩子做更多,不求回报。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们也意识到这样不好,但仍在无意中欺骗孩子,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他们都帮着做了。在人生的前18年里,孩子们依靠父母生活,这使得他们一直在扮演着循规蹈矩的囚犯角色。有趣的是,这个现象只在人类中存在。其他所有动物在幼崽出生后不久,父母便会将它们推向外面的世界,让孩子们很快学会自力更生。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孩子的各个年龄段,都应尽量建立他们的责任感。只有独立以后,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力更生的快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帮助孩子顺利地从过度依赖他人到学会独立,允许他们犯错,并教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是每个父母的基本责任。否则,当他们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必须要自己解决的事情时,他们就会说:"我做不了!"只要对结果没有把握,他们就会拒绝尝试任何事物,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中。
         每当你为别人做他/她自己完全有能力去做的事时,实际上都是在破坏他本身的某种品质。你越是在乎某个人,你就越应该警惕你是否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行为的权利,而无论思考和行为的结果怎样。这不仅限于父母和子女之间,还同样适用于夫妻、家人和其他所有的人际关系。不管我们有多爱对方,都不能替他/她过活或把他/她的担子往自己肩上扛。
         当孩子长到十来岁时,就应该斩断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我个人认为他们在18岁或高中毕业之后就应该搬出去住。许多父母都反对这样,他们有自己所谓的"逻辑理由"。但事实是,没有什么比单独生活更能促使一个人学会独立了。
         有趣的是,所有在商业、政府、艺术和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经历过独立生活的艰难或在初成年时便决定不再受父母的呵护。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的解释,"我们只想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家里住不用为钱担心"、"我们只帮助他们到可以独立生活为止"或"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独自过活和完成学业"等等。表面上看父母似乎是在照顾孩子,但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第14节:克服想要操纵他人的欲望(2)
         这些接受并培养这种态度的父母,他们只是在拖延决定孩子最终必须要独自面对成人世界那一天的到来。他们这样只会使自己愈加难以做出这个决定。他们的溺爱等于是在鼓励孩子继续依赖别人,期待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觉得自己仍未长大。
         在这里,我得澄清一下我的观点。我并非在怂恿你不要去帮助你的孩子、配偶或家人。我的意思是,你必须要给予他们个人自由,让他们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些事是必须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的,而你只需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在他们获得成功时,赞美、鼓舞并认可他们的成绩,因为这些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他们无法给予自己的。而经济上的援助须谨慎对待。想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经济援助应该以"偿还"为前提。
         没有独立能力的人,只能选择操纵别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不独立,你就必须使用技巧去让别人为你服务,满足你的要求。你把别人当作运输工具,载你行驶在人生的道路上,但你前进的速度和能到达的地方,仅限于你能说服这台运输工具走多快或去什么地方。如果你身为人母/人父,一定要随时注意那些可能对孩子产生束缚的行为,否则在今后的人生中,他/她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 删除
       *
       全Fan
       2010-06-18 20:50:26 全Fan
      
       mark
       > 删除
       *
       浮尘野马。
       2010-06-18 20:50:53 浮尘野马。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第15节:致命的顺从
         致命的顺从
         顺从是人类最大的心理弱点之一。
         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有要自己做出重大决定的经历。大人们常常剥夺我们这个权利,代替我们做出决定。就算我们努力做了决定或提出自己的意见,也极少受到重视。最终决定权在父母手里。我们要么同意他们的要求,要么就只有尽量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
         慢慢地,我们长大进入了青春期,我们将不得不自己决定什么对我们才是最好的。对于普通的青少年来说,这个从少年到成年人的转变令人感到恐惧。因为面对未来,他们丝毫没有做好准备。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体制,也大大地忽视了这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正是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选择了"顺从"。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要顺从,要逆来顺受,长大后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将顺从进行到底,因为它是最容易、最有利的生活方式。我们选择循规蹈矩,因为我们对被认可的渴望远比我们真正的需求强烈得多。
         顺从是人类最大的心理弱点之一。不幸染上这个恶习的人很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想要成为一个伟大而独立的人,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他根本就做不到,因为他总是期待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注定了他的失败。
         顺从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永远不会满足,不断地从别人那里寻求赞美和认可。小时候,寻求的对象是父母和老师;工作了以后,对象变成了老板和同事;结了婚,对象又换成了他的配偶。他需要有人在身边不断地赞美他,这样他可怜的自尊才能得到慰藉。通过对他人认可的追求,他逃避了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责任,完全将自己的康乐寄托在别人身上。实际上,他已经在精神上沦为了别人的奴隶,变成了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失败者。
         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么?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我们永远都不应将创造/毁灭自己生活或主宰我们人生的权力交到别人的手上。
         攀比的后果是畏惧
         尽管他已经做得很好,但对失败的恐惧却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宁。
         攀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总拿自己与别人做比较的人其实是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
         他害怕别人比自己强,认为他们比自己优秀,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永远都无法与别人相提并论。对于比自己弱的人他同样心怀担忧,他认为他们似乎快要赶上自己了。如果他在某大公司任职,他会一直观察周围的人,看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尽管他已经做得很好,但对失败的恐惧却一直使他惶惶不得安宁。
         最后他得出结论:度过余生的唯一方式就是战胜别人。他最关心的是在他虚构的梯子上,他是否能成为站最上面的那个人。他的生活也因此而了无生趣。
       第16节:竞争--创造力的扼杀者
         竞争--创造力的扼杀者
         我们在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时,才会与别人竞争。竞争只是模仿。
         任何形式的竞争都带有敌对性质。竞争各方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友好,但竞争的根本动机是要战胜对方。上帝将人类放在这个星球上,目的是要创造,而非竞争。因此,如果你做任何事情的动机都出于竞争,那么竞争也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本原因。活着的目的是生活,不是竞争。正如某位学者所说的那样:"我活着是为了我自己,不是为了要与人一争高下!"
         只有在那些有竞争需求的人看来,世界才是充满竞争的。大多数人都会反对我这种说法,因为他们从孩童时期开始就接受推崇和认可竞争的教育方式。如果被问到竞争是否健康,他们会充满激情地回答道:竞争不仅健康,而且非常必要。在他们看来,竞争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目的和方向,人们在出色完成某事后应该得到奖赏。他们永远不明白,奖赏是过程所赋予的,而非结果。
         我们在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时,才会与别人竞争。竞争只是模仿。它源于我们在孩童时期模仿他人的需求。喜欢竞争的人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他想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他艰难地试图超越那些他认为比自己更出色的人。他总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的成绩。
         相反,有独立性格的人认为没有竞争的必要。他不需要注意别人在做什么或者要去超越别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一直努力做到更好。他唯一的竞争对手是自己,他的目的是要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更多理想。
       第17节:赞美VS认可
         赞美VS认可
         成人和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愿意听到认可之词,而非那甜蜜的赞美之音。
         赞美(Praise)
         人们是如此地喜欢那如音乐般悦耳的赞美之声!许多人不惜一切只为听到它。他们宁愿失去金钱、卖命地工作、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只为那赞美之词。就像吸毒的瘾君子需要静脉注射一样,为了满足毒瘾不惜走上绝路。他们在"售卖"赞美的"毒贩"间穿梭,对"被认可"的感觉逐渐上瘾。上瘾的程度越深,他们就会越多地把自己生活方向的决定权交给别人。
         对赞美的追求意味着你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当你犯了错误或你认为所做的事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你就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你因为没有做到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而责怪自己或感到内疚。你不停地问自己:"我做得够好吗?"但总想做到足够好的人,会强制性地形成一种"要比别人好"的需求。烦恼由此产生,并不断叠加。在各方面不管你如何努力去超越别人,你仍感觉不够,因为在你眼里总会有一些你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存在。他们的钱比你多,房子比你的大;他们比你更有声望,身体素质比你要好……一切对比的结果都显示出,这是一场你永远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是什么让我们对"赞美"如苍蝇见到肉般地趋之若鹜?那就是我们在孩童时期对父母认可的依赖。赞美和责备是父母控制我们的手段。我们如果顺从,就会得到奖赏;如果反抗,便会受到惩罚。
         奖赏和惩罚体制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深入我们的潜意识和中枢神经系统,以至于我们会对任何形式的赞美和责备产生条件反射。与孩童和少年时代我们努力取悦父母一样,作为成年人,我们会将余生的大部分用来取悦他人。
         赞美最有害的后果是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认同感。你做了好的事情,赞美会说你很好;犯了错误或表现不好,赞美就会说你不好。只要你不符合赞美你的那些人的标准,你就觉得自己令他们失望了,自责之感油然而生。而结果是,那些赞美你的人将你置于一个受他们控制的位置。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就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当他们想从你身上得到的东西超出你愿意或能够给予的范围时,他们就会停止赞美,任自责的情感去折磨你。他们知道,只要能使你感到自责,你就会赴汤蹈火只为重新获得他们的认可。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你必须停止对赞美的追求。如果你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就得丢弃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念头。不要以任何理由去仰视任何人,这样你才能逃脱追求他人认可的怪圈,不再受到赞美的诱惑或责备的胁迫。
         认可(Recognition)
         赞美和认可这两个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里我们所说的"认可",是对事实的评论。它既不是称赞,也不是价值评判。认可,顾名思义,即承认某个人以他目前的意识水平,已经达到他/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水平。
         赞美和认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价值性评价。当你因为某人为你效劳而赞美他"很棒"时,你其实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满足不了你的要求就"很逊"。举个例子,孩子送给你一束花,你不应该说:"你是个好孩子,因为你送了花给我。"如果你这样说,你就是在告诉他:如果他没有送花给你,他就是个坏孩子。相反你应该说:"谢谢你送的花,我非常喜欢。"这样,你就只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了认可,而没对孩子本身做出任何价值评价。
         成人和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他们更愿意听到认可之词,而非那甜蜜的赞美之音。他们需要确认自己是否在周围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他们想要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因为真实的自己而被别人认可,而不是因为他符合别人的标准而被接受。当通过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时,他们会感觉自己是作为一个人而被认可,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被评价。他们会认为,无论是否符合其他人的标准,自己都是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
         赞美和认可之间的区别可能很微妙,但对自信心的树立来说两者都非常重要。当人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时,如果他没有听到有关认可的只字片语,他就会转身投向赞美的怀抱,变成它的囚徒。
       第18节: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从别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不愿意挣脱束缚的人,其实是在促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依赖他人必须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撬开我们那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拽住别人衣角的双手。我们努力地履行着自己认为是份内的事,不愿意失去家人、朋友、同事和同辈的认可。因为害怕独立,我们一次次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随时都可以从别人认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此看来,问题根本不在别人,而在自己身上。
         你的基本责任是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愿意挣脱束缚的人,其实是在促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禁锢了自己,也束缚了被依赖的人。也许跳出别人认可的束缚,会伤害到对方或令他们失望,但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它会治好他们的伤痛和失望。最重要的是,当你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你也会重新获得他们的尊重。
         只要你真的想要树立百分之百的自信,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你错误地认为依赖、操纵、顺从、攀比和竞争是你幸福的源泉。除非让自己从这样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否则你创造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当你决定去做所有你力所能及之事时,你才能从精神和肉体上得到解放,才能得到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信。我们的问题是:到底是选择束缚抑或自由?答案在你自己的手里。
       > 删除
       *
       浮尘野马。
       2010-06-18 20:52:28 浮尘野马。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第19节:引子
         Secret3
         自我认可的艺术
         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点是,它会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积极的自信不仅能带给你快乐,也是你建设人生的奠基石。
         承认自己的真正价值,是树立自信心的另一个要素。
         你有多自信,就能走多远。这一点早就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证实。你根据对自己的认可去感知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感觉基本上是无意识的,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被灌输到了你的潜意识里。
         积极的自信不只是简单地承认自己的才能或成就。它是个人对自我的认可,不是自我主义,也并非自恋。你只不过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不需要用成就或财富去令他人瞩目。事实上,自吹自擂正是没有自信的典型表现。
         许多人咋一看似乎自信满满,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领袖、学者、发明家、艺术家以及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他们中许多其实都是自信不足的可怜虫。历史上有些极受敬仰的人,有的是瘾君子,有的是酒鬼,有的甚至用自杀的手段去逃避那个他们永远无法接受甚至憎恶的自己。
         积极的自信不仅能带给你快乐,也是你建设人生的奠基石。自由地创造你期望的生活,是一项你必须严肃面对的任务,否则你的自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殆尽,最后只会像那些可怜的人们一样郁郁而终,或者甚至选择自杀。
         增强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分析自信不足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方式。弄清楚这两点之后,你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你的自信心。
       第20节:人生的初始阶段(1)
         人生的初始阶段
         到目前为止,造成我们缺乏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不够自信。
         自信的缺乏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第一是从父母那里接受的一系列违背自己利益的思想和价值观;第二是在学生时代一些观念错误的老师或其他事物(如求职分析和智力测试)对你做出的贬低性评价;第三,是那些过分强调自责和自我贬低思想的消极信仰。当然缺乏自信的原因还有很多,但这三个是最主要的。本章主要讨论第一个因素。
         到目前为止,造成我们缺乏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不够自信。尤其是母亲,她对我们的影响最深,因为我们人生中最容易受影响的时期大部分都与她一起度过。许多成年人对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执迷不悟,而这会通过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传染给下一代。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自信或感到自卑,作为孩子的我们也会受到影响,认为自己应付不了在家里和学校碰到的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事实上,父母 "错误的假设"变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从出生后到五岁左右这段时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最易受影响时期"。在这期间,我们大脑接收到的事物会对我们今后的行为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表现出自信不足,很容易会在孩子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你因初次犯错被骂"坏孩子"时,你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信不足的苗头便开始崭露头角。你错将别人的评价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的确是一个坏孩子,但实际上"坏的"只是你的行为。事实上,世上根本没有"坏孩子",孩子们唯一"坏"的地方,是他们意识不到怎样的言行才能产生积极的结果。
         当然,有些事是孩子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就要受到惩罚,但是,这些事情本身不会使孩子变坏。在被别人说成是"坏孩子"时,你也会跟着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坏孩子的行径,但你忽略了一点:你的行为只不过是你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如果你没能明白这一点,坚信自己是坏孩子,你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和自我贬低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扎根在你的潜意识里,最终以羞愧、自责、懊悔和内疚等形式表现出来。
         拿自己与别人做比较,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这样的行为也会导致自信的缺乏。在父母拿你同你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做比较时,你的自卑感便开始萌芽。你将缺点视作自己的一部分,总拿自己与你崇拜的同龄人相比。你认为他们的力气比你大,能力比你强,比你招人喜欢,比你更自信……于是,自卑的乌云开始笼罩在你的头上。如果父母将批评换成鼓励性的言语(如"你那么棒,我相信你不会干这种事"),可以很大程度地阻止孩子自卑感的形成。
       第21节:人生的初始阶段(2)
         忽视或不欣赏孩子的独特性,是父母的另一大失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感情、需求和意见视若无睹,他们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堵住孩子的嘴巴,"小朋友要乖,不应该有那么多废话!" 或者"爸爸/妈妈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他们通常会以轻蔑或粗鲁的态度驳斥孩子的意见。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不够自信,所以才想要维护自己的立场。
         令人不安的是,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事都一手操办。背地里他们希望孩子的一切都能符合他们的要求,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他们把孩子推到了他/她力所能及的水平之上。他们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这无疑会以牺牲孩子的人生为代价。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们根本无法满足他们那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因为他/她还没有形成--或者甚至根本就不具备--那样的心智或体力。
         外表也是导致自信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人们还没有足够意识到。许多孩子因为与众不同或畸形的外表而饱受自卑的折磨。如果你总对他说"你太矮了"、"太高了"或"反应太慢"之类的话,不断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自卑感会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很难除掉。
         有些父母非常看重金钱和物质,他们的孩子也秉承了这种思想,拜倒在物质的裙下。物质上的成功,需要不断地奋斗和打拼,这导致他们多数会为金钱而结婚,并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由于太过重视金钱和物质,这些孩子喜欢在别人面前摆阔,总是大手大脚地花钱去买一些他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物质主义破坏了孩子对自身真正价值的理解,他们的生活重心在于追逐财富,并以此来慰藉他那可怜的自卑心。
         前一章我们讲到许多父母没有及时帮助孩子学会独立。他们有的过于强势,有的太过顺从或占有欲太强,他们将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精神上的瘸子。他们剥夺了孩子沉着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权利,将他们变成了乖巧温顺的小绵羊。自信不足会导致自卑,而后者又反过来成为自信不足的诱因。
         完全通过奖惩手段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缺乏自信。这个说法可能与许多人秉持的观念背道而驰。必须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用惩戒措施去威胁他们。一旦吸取教训,他们多数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要么成功,要么就只有自食其果。越早认识到这点越好!
       第22节:人生的初始阶段(3)
         自信不足最糟糕的一点是,它会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研究表明,自杀在家族成员之间具有传染性。这并不奇怪。如果你遗传了自信不足的缺点,遇到某些状况时你也会选择极端方式。
         自信不足不但会传给孩子,它对与我们有接触的其他人同样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在我们身上寻求指导和鼓舞的人(当我们是教师或者神职人员时)。他们直觉地感到我们缺乏自信和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从而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我曾经开导过数百个缺乏自信的人,劝告他们要积极地面对各种人生境遇。他们都因深受家庭、学校或消极信仰的影响,而成为自信不足的牺牲品。
         自信不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其实是我们企图逃避日常生活的手段,是我们允许自己暂时逃避现实的托辞。我们对它们的沉迷程度,与我们的自卑感和畏惧感(害怕证明自己)的强烈程度成正比。我们沉溺于这样的方式,企图掩盖自己不想为人所知的自卑心。
       第23节: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现(1)
         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现
         需要别人的注意和认可、放纵自己、优柔寡断、拖拖拉拉等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指责和抱怨
         我们总是责怪别人或向别人抱怨,因为我们拒绝承认我们应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负责。推卸责任总是比较容易, 我们总说"问题在于他"或"他必须要改变"。习惯性抱怨和责怪别人的人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他们试图通过贬低别人来抬升自己。?邛 挑剔
         我们对那些不接受或不同意我们价值观的人百般挑剔,试图通过证明自己对别人错,来消除我们的自卑感。当他们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时,我们会感到非常不快。当我们挑剔别人时,我们等于是在说:"我不喜欢做那件事,所以我也不能容忍你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很厌恶别人身上那些我们自己也有的毛病和弱点。
         需要别人的注意和认可
         许多人都迫切地需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认可。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需要听到持续不断的肯定(如"你很好"等)才能确认自己是被接受和认可的。
         缺少朋友
         自卑的人通常都没有好朋友,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所以宁愿选择独处,不与别人打交道;或者他们也会以强势、尖酸或苛刻的行事方式表现出来。这两种性格对交朋友都没有好处。
         ?邛 好胜
         如果你想自己总是赢或总是对,说明你急于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你试图通过自己的成就来做到这一点,你做事情的出发点在于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总而言之,你就是想要比别人更好。?邛 放纵自己
         因为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无法忍受自己的人,常常试图通过替代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感觉受到了剥夺和伤害,便寻求可以麻醉精神和肉体的镇痛剂来缓解伤痛。他们用食物、药物、酒精和香烟来麻醉自己,从中得到暂时的满足感。他们通过这些方式暂时地掩盖了自己的痛苦和自卑。放纵的行为弥补了自我否定的感觉,使他们暂时逃避了面对现实和改变自己的迫切需要。
         情绪低落
         当我们认为外在环境使我们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沮丧和受挫,觉得似乎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都不如人意。我们在实现自己梦想和满足别人期望的过程中不断受挫,这加速了自卑感的形成。
         贪婪和自私
         贪婪和自私的人都极度缺乏自信。他们专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任何代价去弥补自我价值的匮乏,很少有时间或兴趣去关心别人(即使是爱他的人)。
         优柔寡断、拖拖拉拉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都害怕做决定。他们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去做那些自己"应该
  •     好
  •     很棒
  •     在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一个晚上看完了,很多观点很新颖,包括对于负罪感和赞扬,觉得自己大概可以向着书中的思维慢慢靠近,来培养独立的自信~~
  •     本书属于快餐类书籍。适合在心情低落时反复诵读。我用了2天读完本书。书中关于独立的描述让我眼前一亮:独立,是勇于面对内心成功的渴望,是关注自己的内心。还有关于缺乏自信的表现:指责和抱怨、畏惧新观念。21天法则等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自我激励方式。
  •     你应该放下一切,全力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获得自由的唯一出路。肉体上的束缚只不过是对过错的一种惩罚,而精神上的禁锢却是--如笛卡尔所说的"死寂而绝望的生活"。
  •     满满的干货。最后最重要的把书里内容化作行动,执行
  •       最近wiki看了安東尼(美)寫的《自信的秘密》。很高興wiki能夠讀到這本書吧,書中對自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最後總結起來就是這麼句話:
      
      you are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 but what you think, you are.
      
      聽起來很唯心主義么,不過確實說出了很多道理。
      
      我們爲什麽會缺乏自信?
      
      個人現實(personal reality)=目前意識水平+價值觀+信仰和思想觀念的綜合
      
      目前意識水平限制了我們的每個決定和舉動,缺乏自信是意識上的問題,我們沒有任何證據就武斷、強制的否定自己,所以我們做事情就沒有了自信。這種意識如果從小到大就一直重複的出現,就會變得根深蒂固了,只要發生事情,腦袋就自動開始否定自己,造成惡性循環。
      
      wiki貌似就是從小開始被否定么,一直到現在自己否定自己,都習慣了。一出事,就算不是自己做的,都想著是自己的錯(這都什麽想法!!!)。
      
      我們爲什麽會感到不開心?
      
      也是意識水平的問題,我們總是想把自己的意識水平強加給別人,想要別人和你一樣的做法,不接受別人的現實情況,所以就會讓自己不開心。
      
      就是說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吧,別人做的事情都是在他們意識水平下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不要去修正。
      
      所以總結起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不接受自己或者不接受別人,抵觸某個我們目前想要改變卻有心無力的局面而造成的。
      
      該如何做?
      
      首先就是接受這一切,接受自己和接受別人。
      
      接受自己:《圣经》上清楚地写道,你是按”上帝的形象和喜好”而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肯定已经是完美的了,只不过是因为当前意识的限制你还没有意识到而已。越相信这点,你就越能表现完美。记住,上帝不会制造有瑕疵的产品!
      
      接受別人:每個人的意識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要強加自己的意識水平給別人,除非他真的想改變自己了,不然沒有人喜歡改變目前的意識水平。
      
      然後提出改進方案,但不能自責。
      
      如果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記住她,以後改進。但是千萬不能自責,你要覺得自己在現在的意識水平下已經做的很好了,只是意識水平還有待提高。
      
      堅持21天。
      
      嘿嘿,又看到這個21天效應,這樣堅持21天之后,就會形成習慣,不斷改進自己,但是又不會膽怯,慌張。自信也隨之而來。
  •     很霸道,内心即整个宇宙的感觉
  •     虽然简历中学校使这个人失色不少,但是认真读过之后,感觉还是很受启发,不失为一本好书。
  •     曾经在我最失落迷茫需要鼓励的时候,给我莫大的帮助,回忆起来上一次看它已经是三年前,帮助我度过了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综合各方面的原因,我觉得这本书帮助我改变了当时的心态,让我整个人达到一种非常棒的学习状态,转而也算是超常发挥找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然而三年过后,中间经历了一些挫折,也感觉虚度了一些时光,又开始回到自我否定,自我责怪的一个状态,内心也开始浮躁,也许我又一次站在人生路的岔口,面对这种重大决定和选择的时候确实需要继续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于是又想到这本书,三年的时光,整个人的状态和心态也都发生改变,看书的感觉也会不同,希望自己能再次认真研读,相信再次温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     这本书至今还对我产生影响,受益很多。当我的自卑感冒出来时就有已经变化的内心与我共同进行抗争。我推荐过给自卑的朋友看,看完这本书多少会给你带来改变。
  •     2015.7.1 独立,以及前进
  •     每个人都有自我治疗的能力。在打破消极思想的束缚之后,剩下的便是健康、幸福、富裕和思想上的平和
  •     让思维变成蓝图,将我们潜意识里所有的思想观念都综合起来,无论这些观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生活就是我们思想的外在呈现。我们几乎将一切构成生活的元素都囊括了进来,包括工作、婚姻、健康或其他私人事务,无论好坏,开心或悲伤,成功或失败。
        认真地审视一下你周围的事物、环境和你的生活,以及所有你认为它是内在的而事实上是外在的东西。通过发现自己如何变成现在这样,从而找到实现理想自我的途径
  •     只要你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
  •     真的是一本好书 句句真知灼见 每一句都需要仔细体味才能明白自身存在的缺点 此书应该时常读 升华自己的思想 提高自己的意识
  •     nice
  •     8.2
  •     不要自责好难
  •     摘得精辟
  •     停止自责的游戏
  •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自由、富有同情心、热情和内心充满爱的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爱自己。
  •     自闭者是极度自卑的
    从这个角度我看清楚了自卑的心里规律
  •     如果你能做到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需要系统性地颠覆和重组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如何去唤醒那个全新的自己!
  •     提供了一些实际操作方法,解析了关于自信的一些观念
  •       一口气读完,还在整理思绪中,前面五分之四部分基本清晰,对照自己,找到了不自信的原因以及目前一些外在的“不明智”表现,告诉自己应该舍弃对过往的悔恨内疚以及自我厌恶。一些简单的步骤能够帮助我们刚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自信。
      但作者MS还是没有明确告诉我应该怎样去聆听自己内心的需要,难道真的只能依靠直觉吗?
  •     不错的励志书,没有看到睡着,还有顿悟的感觉,只不过看到作者是西太平洋大学毕业的时候有点雷到了。。。
  •     
  •     为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仰视践踏他人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于自己于别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却也是有限的。
  •     名字很坑爹啊!!!!看起来超级鸡肋,不过内容很好!!虽然我并不是完全认可作者的观点,但是内容的确非常有启发性!!绝对值得一读~
  •     鸡汤大杂烩。简而言之,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独立,知道自己的目标,不在乎外界评价。接受现实,认定过去的一切都是当时情况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不自责。爱自己,才能善待别人。
  •     认为自己的生活完全受控于其他个人、团体或社会环境的想法,等于是为自己划定了一个精神监牢,使自己沦为自我判决的囚犯。
  •     哇,这些处处说道我的软肋出
  •     绝对不是封面那么肤浅的书。不可多得的且具现实可操作性的好书。
  •     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首先要满足你自己的需求。表面上看这似乎有点自私,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只有在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才能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
  •     对我来说太实用了,赞!
  •     前部分,后部分都一般般……但是中间部分写得很好。
  •     励志书。有的方面说的简单了点,值得一看。
  •     精简,可以当做纲要看。说的都对,要深入的领悟。
  •     很久以前读的了,印象是~自信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       人生不应该是这样,那么还能怎样呢?
      !不开心的大多数;这个是事实么?绝大多数都生活的不开心,过着没有成就且毫无目标的生活,没有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任由自己过着平庸的生活,得过且过。我不开心,是我不想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相同的生活,拿着微薄的薪水望着不断上涨的房价。
      !绵羊般的顺从思维;勇敢的反义词不是懦弱而是顺从。是一直在这种温水的环境下,渐渐适应了如此这般。
      !改变的力量;我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我的问题。
      !让自己的头脑清醒;
      你的觉醒程度和你所能接受的有关自身真相的程度成正比,这是决定你的人生是否能够得到改变的关键。
      人类烦恼大多源自欲望。我们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错误的以为地球应该按照我们的意愿旋转。你根据自己目前的意识水平,选择接受、包容或拒绝你精神和身体环境里的一切。
      !束缚抑或自由;
      只要不依靠他人,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失望。
      要树立自信,一定要先学会独立。
      顺从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攀比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总拿自己与别人做比较的人其实是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攀比是一场你永远无法获胜的游戏。
      我们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时,才会与别人竞争。
      !自我认可的艺术;
      你只不过似乎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不需要用成就或财富去令他人瞩目。
      缺乏自信的人都害怕做决定。他们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去做那些自己应该或别人期望他做的事,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做,或者是能拖就拖。他不愿意做决定,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此一来,他连犯错的机会都失去了。
      !意识的问题;
      缺乏自信是意识上的问题;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做的比现在更好,因为你目前的意识水平决定了你只能做到这个程度。知道更多并不等于你可以做到更好。只有在你的意识水平得到提升之后,你才能做得更好。
      你所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和大部分身体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你自己不接受自己或者别人的现实情况,或抵触某个你目前迫切想要改变却有心无力的局面而造成的。你拒绝或无法接受现实,是导致所有问题的根源。仔细想一想引起你失望和沮丧的原因,你会清楚的发现,你其实是在拒绝接受某些你无法立刻改变的现实情况。
      !了解你的动机;
      如果你想要过一种更积极的生活,你就必须确定,你所在的任何一个改变都会满足你的某个需求。
      你可以根据你目前的意识水平选择只做某一件事,这样在当前的条件下你就算做到了最好。
      !不要自责;
      自责只不过是他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价值评判而已。
      !爱的力量;
      如果你一直在寻求别人的爱,那么你的一生都会在失望中度过。
      !制定目标;
      许多人都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只不过是不愿意采取行动的借口。不做出决定,你就永远没有机会犯错。
      !你一生的时间;
      要抽出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秘密就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
      !克服恐惧和担忧的心理;
      我们生来对两件事怀有恐惧心理:失败和喧嚣。其余的恐惧都是我们后天形成的。
      我们的担心千丝万缕,但原因可以归结于一点:我们没有生活在现实中。好好想一想。只有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未知的将来或已成往事的过去时,你才会产生担忧。如果你的意识聚焦在现在,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担忧。
      改变是宇宙的原则。事实上改变正是你想要的。
      !积极的与他人交流;
      永远不要向别人倾诉你的烦恼,因为他们中一半的人根本不会在乎,而另一半还会为此窃喜。
      大家都乐意与拥有健康和积极的人生观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们的态度可以感染其他人。
      
  •     如果我们拒绝顺从,很多苦难都会烟消云散。
  •     要多读几遍的书
  •     很受用。在我心碎到一塌糊涂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真好。
  •     不咋地,改变不是在讲自信而是类似潜能开发和神秘主义
  •     我会多看几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