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说史(上)》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6-04-01
ISBN:SH3017-384
作者:[美]乔治·霍兰·萨拜因
页数:382页

《政治学说史(上)》的笔记-第689页 - 29:卢梭对社会的再发现

1. 对理性的反抗:
a) 自然状态与现实状态加以对比。
b) “一个有思想的人是堕落的动物”
c) 日常生活的现实,朴素心灵所遵从的信仰和德行
d) 没有虔诚,没有信仰,没有道德直觉,也就没有人格,没有社会
2. 作为公民的人:
a) 摆脱系统化的个人主义(洛克)
b) 霍布斯把战争状态归咎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人,公共的人,作为主权者的道德人格
c) 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精神和道德的能力。基本的伦理范畴是公民而非人(道德人而非自然人)
3. 自然与淳朴的生活:
a) 天生的利己主义者是虚构的,社会结合不可避免
b) 理想化的淳朴社会
4. 公意:
a) 契约的说法:同政府的权利和与职权毫不相干,政府不过是人民的代理人而没有独立权,因而不能成为契约的主体;
b) 在成为社会成员后获益更多。
c) 社会有它自己的意志,即公意。
d) 法律规定的个人自由。
5. 自由的矛盾:
a) 公意过于抽象,根本无法推出个人自行掌握的范围。
b) 否定自我中心说,胁迫并非胁迫,而是你自己不了解你的利益所在。
c) 公意永远是正确的,公意代表社会幸福,
i. 公意只针对一般问题,为具体的个人留下空间;
ii. 公意与多数人的决定划等号,
d) 集体满足、非理性崇拜。
e) 排除任何形式的代议制政府
f) 作为一个集体却既不可能表达自己的意志,又无法将其付诸实行,集体主义的思想。
6. 卢梭和民族主义:
a) “永远革命”的思想。
b) 民族爱国主义的理想化。攻击博爱主义和世界主义,认为缺乏伦理原则。
c) 将古代市民身份的理想加以改造,使之具有可为民族感情所用的形式。
d) 卢梭把平民伦理感情加以理想化的思想很快在康德那里得到回声。
e) 集体意志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思想。在德国哲学。
f) 自然法:把人从权威和传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g) 卢梭的感情主义,理性就是要为习俗、传统和权威服务。
h) 黑格尔哲学把公意理解为民族精神,体现在民族文化中,依据自身的历史体制创建其组织机构。
i) 卢梭的概念极其抽象,(柏克,体制上的规约,英国人的传统权利与义务)公意仅仅是社会观念或形式。英国的集体生命?公意从雅各宾束缚下出来,成为保守民族主义的一个要素。
j) 树立起感情的自主地位以取代自然法体系,
7. 对自然法体系的批判:
a) 大卫·休谟,
b) 洛克:不调和观念对自然法体系的渗入。
c) 自然法体系一开始就在理性的名义下纳入了各种不同的因素,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
d) 旧的自然法体系—休谟。卢梭归之于善良情感,柏克归之于不断成长的民族传统。

《政治学说史(上)》的笔记-第38页

開展城市的種種活動依靠公民們自願的合作,而實現這種合作的主要手段在於對政策的各個方面進行自由而充分的辯論。


 政治学说史(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