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ISBN:9789862211885
作者:李劼
页数:444页

内容概要

李劼,本名陸偉民,上海市人。當代思想文化學者,作家,文藝評論家。曾在上海執教於華東師大中文系。現旅居紐約。發表數百篇文章,出版多部小說和多卷本思想文化論著。

书籍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在文學回到人學立場的日子裏
壹、師從錢谷融先生
貳、系主任齊森華
參、錢谷融教書育人的無為而治
肆、錢谷融的人文淵源及其精神譜系
第二章 86年新時期十年文學研討會
壹、電梯門口相遇XXX
貳、不願踩人道主義一腳
參、劉再復的人道主義和懺悔意識
肆、劉再復本人的性格組合
第三章 研究生時代恰遇各路英雄風雲際會
壹、桂林會議和新青年研究學會
貳、殷國明的鬥蟋蟀和雙向同構的緣起
參、跟王曉明的兩次合作
肆、畢業論文選了老舍的小說作論
第四章 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壹、周介人的銅牆鐵壁
貳、站在新潮文學的海灘上
參、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第五章 上海1980年代文學文化風景
壹、文化精神和歷史流變
貳、都市裏的人生景觀和文學寫作
參、上海女性筆下的眾生相和作為芸芸眾生的上海女作家
肆、1980年代上海的文化復甦和繁榮
第六章 上海的自由主義文學批評
壹、昔日「獅駝山」
貳、活著,是多麼的美好!
參、陽光燦爛的日子
肆、《文學角》第三期之後燈光轉暗
第七章 先鋒文學的如何先鋒和如何喪失先鋒
壹、幸福的一代
貳、尋根到底在尋什麼?
參、1987年的先鋒沙龍
肆、馬原的故事能力和格非的敘事語感
伍、三個上海作家的三種語言方式和三張城市面孔
第八章 他們的生活和寫作使先鋒成為可能
壹、北島及其《今天》詩派
貳、詩歌和皮鞭的對話,黃翔和秋瀟雨蘭傳奇
參、張獻的戲劇實驗和總得有人要吃虧
肆、黃河詩會上的武林聚會和野草般的四川詩人
伍、韓東、于堅和《他們》的他們意味
陸、上海80年代的先鋒景觀和先鋒詩人
第九章 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權意識和中心話語情結
壹、海子的血案和顧城的殺婦
貳、王朔小說和大院文化
參、邊緣人李陀的中心話語情結
肆、史鐵生等北京知青作家
伍、北京的同行們
陸、唐曉渡和其他朋友的北京狀態
第十章 千瘡百孔的學府和躁動不安的校園
壹、廢墟般的學校,殘敗不堪的學人
貳、在課堂和麻將桌之間的日子
參、從批判者變成倖存者
肆、我走向那個象徵性的舞台,走向黑壓壓的觀眾
附錄一 有關人文精神討論及其它「合作」舊事
附錄二 重建人文精神討論的更正發言兼論新左派思潮
──致《讀書》雜誌公開信
後 記

作者简介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是身兼作家、評論家、思想文化學者三位一體的李劼,在美國紐約旅居期間寫下的一部相當奇特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在手法上,融歐洲評家勃蘭兌斯宏觀視野和中國經典《世說新語》的筆法為一爐,對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學和文壇人物及其文化背景,既作了氣勢磅礴的宏觀論說,又作了洞幽燭微的細膩描述。尤其對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城市的文化心態和文學景觀,作了栩栩如生的精妙勾畫。此著幾乎涉及所有當代中國聲名赫赫的文學人物,其中不乏作者的朋友,乃至師長。作者秉承真誠和坦率的原則,以親身經歷的諸多細節,掀開常人鮮知的文壇內幕,揭示出中國文學的欣喜和悲涼,披露了諸多文學名家形形色色的文化人格。
引 言
第一章 在文學回到人學立場的日子裏
壹、師從錢谷融先生
貳、系主任齊森華
參、錢谷融教書育人的無為而治
肆、錢谷融的人文淵源及其精神譜系
第二章 86年新時期十年文學研討會
壹、電梯門口相遇劉曉波
貳、不願踩人道主義一腳
參、劉再復的人道主義和懺悔意識
肆、劉再復本人的性格組合
第三章 研究生時代恰遇各路英雄風雲際會
壹、桂林會議和新青年研究學會
貳、殷國明的鬥蟋蟀和雙向同構的緣起
參、跟王曉明的兩次合作
肆、畢業論文選了老舍的小說作論
第四章 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壹、周介人的銅牆鐵壁
貳、站在新潮文學的海灘上
參、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第五章 上海1980年代文學文化風景
壹、文化精神和歷史流變
貳、都市裏的人生景觀和文學寫作
參、上海女性筆下的眾生相和作為芸芸眾生的上海女作家
肆、1980年代上海的文化復甦和繁榮
第六章 上海的自由主義文學批評
壹、昔日「獅駝山」
貳、活著,是多麼的美好!
參、陽光燦爛的日子
肆、《文學角》第三期之後燈光轉暗
第七章 先鋒文學的如何先鋒和如何喪失先鋒
壹、幸福的一代
貳、尋根到底在尋什麼?
參、1987年的先鋒沙龍
肆、馬原的故事能力和格非的敘事語感
伍、三個上海作家的三種語言方式和三張城市面孔
第八章 他們的生活和寫作使先鋒成為可能
壹、北島及其《今天》詩派
貳、詩歌和皮鞭的對話,黃翔和秋瀟雨蘭傳奇
參、張獻的戲劇實驗和總得有人要吃虧
肆、黃河詩會上的武林聚會和野草般的四川詩人
伍、韓東、于堅和《他們》的他們意味
陸、上海80年代的先鋒景觀和先鋒詩人
第九章 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權意識和中心話語情結
壹、海子的血案和顧城的殺婦
貳、王朔小說和大院文化
參、邊緣人李陀的中心話語情結
肆、史鐵生等北京知青作家
伍、北京的同行們
陸、唐曉渡和其他朋友的北京狀態
第十章 千瘡百孔的學府和躁動不安的校園
壹、廢墟般的學校,殘敗不堪的學人
貳、在課堂和麻將桌之間的日子
參、從批判者變成倖存者
肆、我走向那個象徵性的舞台,走向黑壓壓的觀眾
附錄一 有關人文精神討論及其它「合作」舊事
附錄二 重建人文精神討論的更正發言兼論新左派思潮
──致《讀書》雜誌公開信
後 記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以前看的都是断章,今天终于看完了全书,打五星主要是觉得这书信息量太大了,这么些段子得消化消化。另:里面还有一段话提到了刘昶,李劼和刘昶还有过短暂的接触,当年刘昶老师确实相当有名啊,又另:此书助长了俺对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偏见”,呵呵
  •     直言不讳的家伙
  •     文学八卦而已 讲故事能力不错
  •     good story
  •     江湖气十足吶~可八卦可严肃。只是觉得李劼如果想要「让更多人寫这种备忘录」,估摸着也是「天真气」呀。(>_<)
  •     知人论世,个体性写作
  •     坦率真诚而有趣
  •     不经历风雨怎能刨出N多八卦
  •     20151008——》20151130看的时候很精彩,看完了也留不下什么。失于琐碎,与其说是文学史,不如说是文坛八卦史。然而李劼真心很棒!
  •     作者的名字现在30岁以下的已经没有多少知道的了罢?在地铁上读这本书很有感慨,也觉得很可悲,作者还在怀念当年他们叱咤风云的年代呢。
  •     真是一本奇书呀。
  •     来自不装逼会死星的李教授,夹带着根本停不下来的自我吹嘘,写就了80年代中国文学学术界的一地鸡毛。深感那个伟大的时代,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混出名堂的人,两大法宝:知识够糙,脸皮够厚。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可以看看。
  •     一本有趣的書,但作者頗為自戀,將自己寫的太高了,過分貶低他人了。
  •     好玩
  •     奇书一本。读此书当然不免一如既往地吐槽李劼的极度自恋及由于个人性格缺陷(兴许对一些人来说还是优点哩)所导致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的处境。可是,由于李劼其人骨子里自由散漫,甘居边缘,所以经我读来,他倒并不显得那样可恶,虽然常常标榜自己就像天真的小孩一样不懂世故多少会让人觉得恶心。抛掉品评作者本人的言辞,光看这本书的内容,也会不同程度地学到一些什么的:一,1980年代学院体制与文坛内部的海量八卦;二、时不时冒出的经典论断——李劼的才气(说难听点是小聪明)确实侧漏得有点过火;三、对于人文精神的真知灼见以及对时下知识界败象、怪象的尖锐批评——都说批评容易建设难,不过李劼的批评通常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比那些低水平的一味谩骂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为此,标五星推荐这本书,只是读时要打预防针。
  •     电子版草草读过
  •     内有八卦!
  •     个人经历居多。
  •     不值得看。
  •     蛤蛤,这是本当代奇书啊,虽然表面上嗤之以鼻,但和小伙伴里私下都传看李劼的书……修当代文学史的必看。想混文坛圈子的更得看……作者的优点和缺点都暴露的好明显……
  •     较有趣的文学八卦 哈哈 李先生即使在这样一本书中也时时流露他的正气凛然
  •     豆瓣居然有这本书的条目,那还删我的帖子。中国人讲话历来台面上一套,台面下一套。李劼把台面下的话写了整整一本书,虽然个人情绪极其浓厚,读起来有些地方觉得难免把自己说的太正直,而别人太猥琐,可是宏观的看下,对于关照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心态还是蛮有趣,况且就是把他当做文坛八卦来读也是极有意思的。
  •     李劼这股子狂妄劲真是让人又烦又喜欢!
  •     作者说写下来。留作备忘。部分可供掌故参考。里面确实有老实话,比如八十年代对中心话语的争夺,比如对学术批评的媚俗,比如对一些美国左翼理论的不以为然。里面还提到木心。
  •     读过,我坚信他的文字感是天生的。后期的吸收和前期的铺垫才能诞生这么优秀的作品。
  •     文人相轻,沽名钓誉。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杳不可知。为尊者讳,为权者讳,不多评论。
  •     有一定可读性,但是戾气太重,不客观
  •     强逼自己读了十分之一,不可能再多了。被李劼批评过的那些人如看到这些文字,除了可怜他以外,不会有别的反应吧。失败者必然有失败的原因,一味地怨时代、恨别人,纵有才华也只能叫作蠢。
  •     现在看这人的装逼范是绝对要打两星的……文笔好有毛用 其实我是看他的微博之后确定这人是个偏激分子+脑残
  •     在很多问题上,李劼的判断是很天真的,这种天真有时已经蒙蔽他的双眼,他不能总把自己定位成天然的受害者的角色。但是,这也不代表说某些更世故、更老练的人就不是迫害者。当我把各种道听途说的细节拼凑在一起,某些人现实中的行为倒真是很像李劼凭其天真所控诉的那样,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
  •     “发现”李劼是2016之一幸。这部私人回忆透出来的“黑材料”剂量好大,对人和作品的洞察又太妙。李劼式的“傲慢与偏见”初读时像吃了一嘴儿跳跳糖,刺激、略不适应。
  •     洞察力
  •     为八卦给李劼四颗星,一颗星星因为他的性格和人品坠落了。
  •     草草翻了翻。长处在于别人或教科书里不肯讲的事情、作者肯讲。不过叙述中的自我代入忒多了点,而且琐碎。作者是有才思和气节的人,可惜没护好,走了味。
  •     之前读过李劼的《枭雄与士林》,虽偏颇也不无可取之处。这本书却令人大跌眼镜,从头至尾充斥着一股激皮酸脸的情绪,而其叙述语言的空洞乏味更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作家评论家。或许这是某种创伤后遗症吧,流落海外,艰难生存,导致心里的偏激与狭隘成了人格主宰。读完此书后,对作者及其书中提及的大部分人物都全无好感。 别跟我说八十年代文化界就是这么一帮人在叱咤风云。
  •     更多的人知道李劼就好了,大陆的中文系不仅仅是有孔庆东之流。
  •     八十年代的私人文学史,寻根、先锋与新潮,以及重建人文精神的可能与失落。
  •     “区区”的这部文学史不仅提供了大量有关八十年代的文学史料,更在风趣、洒脱的行文间,弥足珍贵地将一连串被掩藏的作家、作品、思潮,勾勒出一道绮丽却不无落寞的文坛风景。毫无疑问,无论其人与其文,李劼先生都是当今青年学习的榜样。至于一些批评李劼者,他们的话其实最该说给自己亦或他们的导师听
  •     好多八卦
  •     此书观点看似不公正,偏激。但这只是人们在缺乏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的定论。正因为作者敢于把书中的人和事写出,才说明了作者的宽容与公正。
  •     可视作小说《丽娃河》之外篇。
  •     与其说文坛备忘录,不如说是作者自己的亲历记,文坛旧事,格非,王晓明等如何乱哄哄唱罢登场……读来只觉得有苍凉之感
  •     李劼开宗明义,认为历史不该是活人写死人,而应是活人写活人,故他的这本书,也是希望能引经过共同时代的人一起书写文学史备忘录,用多人的描述勾勒出复杂的历史全貌——这颇似口述历史。这本书的确完成了使命,但多少会引起读者的不适,认为它更似一本文坛八卦录。李劼擅长精神分析,其文字也的确有一种腾云的灵气,经常能发现旁人未曾发掘的东西。但很正常的,这种基于精神气质的文学研究法,也常常被诟病不够踏实,大而无当。总之,我还是挺喜欢看他的文字,也喜欢他的敏感及敏锐,至于他的观点是对是错,我想,人文学科的答案妙在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与不好之别。偶尔换个角度看事物,也挺好玩的。
  •     颠覆了我对好多人的看法。觉得作者骨子里还是自恋的。
  •     赤子之心
  •     非常有趣。文学圈的人,实际上也许比普通人还庸俗, 庸俗
  •     很个性,很李劼。不过老兄,你这是要把人全部得罪光的节奏呀!
  •     这是一本武侠小说。
  •     桑海小男宁,哈作
  •     再复可以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人笼罩在他的恩情之中,而他是否给过这个人真正的、实质性的、足以解决其生存境遇的帮助,则是另外一回事。我有时感觉自己身处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而再复则悠悠地站在海岸上看着我挣扎。再复可以不时地扔给我一点面包,但绝对不会让我上岸。《八十年代文学备忘》李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