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书评

《豆汁记》——又见叶广芩

好小说,沁人心脾。喜欢她,女作家,年逾耳顺了吧?为何还有那样的心?人的生命的两头,都是挨着的,所以年长的作家写早年旧事,才格外的醇厚、干净?见到《豆汁记》里的她,顿时想起《城南旧事》与林海音究竟是作家无老少,还是女人无老少。为什么我总在年长的她们那里读到永恒的纯真,又往往在张悦然她们那里体会沧桑的心境呢。已然不是《青木川》背后的那个内心澎湃的她了,也比《黄连厚朴》要明净和返璞归真。老北京的故事里总是有那么多那么浓的细节的生活程式。还有帝都即将没落的隐约的悲哀读的时候就被细细地缭绕着。像棉花纺成了线,硬是在一团无逻辑的混沌中抽成一缕缕地捋顺了,缠成有秩序有上下有反正的东西。把无可名状全都打包做好标签。还有美食的情意结,小说里提到的入厨火候、耐性、规矩的全都有滋有味地又交代了一遍虽然读这类小说不可能开拓出什么新的认识,新的境界全都是旧的东西。怎奈,却那么招人喜欢。这就是一种“过熟”文化的魅力吧。又温习了一遍。

遥远的十月

小时候很早时候在父亲的书架里翻出过几期。现在想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几篇报告文学,讲的建国初期西北地区的艰辛生活。比较喜欢那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而不是把目光肤浅的集中在浮华的太平盛世。80、90年代的杂志,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

评《十月》09年第六期(二)

胡学文的《谎役》,我觉得还不错,虽然情节上有点老套,但是简洁的对话、纯朴的感情和许多精彩的描写还是使整部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所得。说实话,这种“善意的谎言”模式的故事很容易写得庸俗,只是本文作者胡学文的文学修养还算不错,使得一个极易流于平庸的故事摇身一变,成为了good novel。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请原谅我以业余者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作品并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赞佩的句段:1.杨花的惊叫如瓷片划过。2.现在另一件事从心底冒出,仿佛一棵粗壮的树,几乎将她撑裂。3.黑暗中,赵全伸出一只手,在她身上摸索着。她作出回应。很快两只手绞在一起,紧紧的,似乎要拧成一股绳子。渐渐地,胳膊、躯体成了绳子的一部分,结实无比。(感觉这一段写得简直太好了!特别是结合全文来看,就有一种巨大的力量隐藏在这段文字中……)4.像过去的夜晚一样,灯光软绵绵地爬行,拖出些模模糊糊的影子。5. 赵全跑进屋,抱了两床被子铺在树下,开始爬。就在早上,赵全攀爬过一次,在县城,爬铁塔。傍晚,他又攀爬了,在村庄,爬自家的树。赵全的身子很重,像背着装了米的袋子,每爬一截都气喘吁吁,随时会坠落的样子。他没有停,不敢停,杨花在树上等他。疲软、艰难,向上爬。爬到一半,赵全的身子突然变轻,仿佛一只氢气球,随时会飞离树干,飞向空中。他不得不紧紧扣住树干,一飘一飘地攀上去。终于跨到树杈上。赵全牵了杨花的手,把她紧紧抱住。萧潇的《平地三声》类似于长篇速写,在笔触的不停跳动中可以看见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的感情恰如冰下水流,隐约间清晰可见。有种“余裕”的感觉……王手的《谁的声音》感觉很一般,虽然我们家的情况和文中描述基本差不多,但是……实在无爱,爱不起来。而且有点太假。再有就是不至于写到“又比如,我儿子撒尿时的动静,他撒尿有个爱好,喜欢往尿潭里冲……”吧,就算大家知道你想要借此表达什么意思,也不至于如此吧……耿占春的散文《走向异域》挺不错的。

那段淘旧书的日子

我高中阶段是读书最疯狂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姐弟几人都在上学,经济很是拮据,每个月的生活费除了吃饭,所剩无几。我就这样省吃俭用,去买《萌芽》买《读者》这些杂志。高中毕业,攒齐了整整一蛇皮袋的杂书。后来终于有一天,我在一个肮脏破落的小巷子里找到一个收破烂的摊子,发现那里竟然陈列着大量的二手书籍和杂志。我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忍受着不时袭来的恶臭和浑浊发霉的空气,在这其中挑了好几本《十月》,《收获》,《中国作家》等等。出版日期多在八十年代。两块钱一本的价格,让我乐开了花。五六年过去了,如今我在大学干净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面对着一排排整齐浩大的图书,不时就会回想起那条巷子,那个阳光一点点昏暗下去直至黄昏的午后。

评《十月》09年第六期(一) about 刘庆邦

这一期的开篇之作是刘庆邦《我们的村庄》,以前也读过刘庆邦的几篇短篇,给我的整体印象——sorry,不咋的。我订了09年全年的《十月》,虽然其中读过的文章比较有限,但是至少每一期的第一篇我基本上都还看了,至今难忘的是方方的《琴断口》,而刘庆邦的这一篇差不多算是09年这六篇刊首之作中,给我感觉最差的了。刘庆邦,似乎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以农村人为主角,要写到他们的性生活,当然,这没什么,我也并非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有偏见,只是他的几乎每篇都是如此模式,以至于我失去了阅读的欲望,因为刘庆邦的小说仿佛已经没什么创新了,我对其也失去了期待。我觉得刘似乎在一味、反复地写差不多相同的东西,要表现的主题也无外乎现代社会中农村人面对城市生活方式或现代文明中负面因素冲击时的心灵选择与变化等等。哦,福克纳写的也是小地方发生的事情,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开拓创新,有不同的东西拿给读者;而刘庆邦的小说题材范围本来就窄,在深度上又无法挖掘创新,所以,我觉得刘庆邦在N年之后注定要没落,如果他继续这么弹老调而无新意的话。再说这一篇《我们的村庄》吧,是以叶海阳——一个农村的闲留人,不务正业,专门做些坏事的人——为主人公,讲述其在村里横行霸道,最终意外酿成火灾的“光辉事迹”。But,也仅此而已。读完整篇小说,我觉得,且不论描述叶海阳第二次上城打工经历中时,刘庆邦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城市是罪恶的,城市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使农村人自相欺负”的片面、幼稚观点(这在刘庆邦的其它小说中也可以见到),单是刘庆邦着力塑造的叶海阳这样一个流氓形象,我忍不住想问,刘庆邦到底要干什么?最可怕的是,刘庆邦似乎对叶海阳抱着一种远甚于批判的同情心、赞赏、认可的态度。也许,刘庆邦想把叶海阳写成一个完整、真实的农村人,但最终的结果却成了讴歌邪恶、赞美粗俗、颠倒是非,这是最不可原谅之处。


 十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