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5
ISBN:9787020031825
作者:鲁迅
页数:106页

朝朝暮暮在眼前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国粹

谁都知道鲁迅是谁,他对我们中国的文化,革命,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朝花夕拾》一听书名就让人有些许的陶醉了,一定要快快捧起这本书,好好领略鲁迅笔下文字的魅力!

鲁迅也骚柔——重读《朝花夕拾》

我喜欢《朝花夕拾》这书名,有时间,有景物,折花待露,物色生香。远比如今的“你弱你有理”,以及鲁迅自己的“呐喊”更有文学性。原来鲁迅也诗意,也骚柔,不过,我们过去看到的是鲁迅的凶相。有一段时间我不喜欢鲁迅,仔细想来是因为厌烦当下愤青,网上乱喷者,自以为继承鲁迅的风骨。愤青的嘴脸可恶,逐渐误以为他们真的是鲁迅的徒子徒孙。这帮子孙,除了愤怒之外,没有别的。而鲁迅不一样,愤怒只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情绪,写成了文字。鲁迅还有这本《朝花夕拾》,有长妈妈,有藤野先生,有三味书屋,有皂夹树……前几日,我重读《藤野先生》,被莫名感动,中学时没觉得有多好。写作与阅读都需要人生阅历,经历人间聚散离合,才会明白藤野照片背后“惜别”二字的意义。鲁迅的温情不是煮沸的鸡汤,而是寒冬梅花的凌厉,有万物生长的喜悦,有花谢凋零的哀愁。在鲁迅去世后,作为恩师的藤野先生谢了一篇《谨忆周树人君》,文中这样描写鲁迅: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这样的描写实在有趣,鲁迅不再“横眉冷对”。师生二人的两篇文章,应该成为文学上的佳话。不过,假如鲁迅活到抗战后,会不会被戴上汉奸的帽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一样,教材中给出的中心思想是“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挺有意思的两篇散文,被弄得这么血淋淋的。所谓封建教育,只不过是被先生打手心儿,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扫兴。如果这就叫封建教育的话,那么我的中学老师应该挂在广场上鞭尸了。任何文学作品,一入教材,就开始上纲上线了。鲁迅部分作品被请出语文课本,不见得是坏事,首先,文章中的戾气不应该传给下一代,人还是少发点牢骚;第二,避免“革命文学”理论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在我看来,《朝花夕拾》就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回忆,与革命,与民族,与国家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一直以为,鲁迅是专门给中国人挑毛病的,而且挑得很准,我们要骂的鲁迅都骂过。但问题是,挑毛病有那么重要吗?人人都有缺点,能改则该,不能改就算。民族也一样,现在中国还有看客,这是一个改不了的毛病。改不了就算了,有几个看客,有几个阿Q,有几个祥林嫂,也挺好的。如果还揪着中国人的缺点不放,证明我们依然相信乌托邦。与革命斗士相比,我更喜欢温情的鲁迅。“革命文学”理论套用于琼瑶阿姨何尝不可?小说中哭爹尿嚎的痴男怨女,那个不是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进步青年?总之,道理怎么讲,都行!理论怎么用,随便!只是这道理是不是领袖讲的,理论套用的合不合时宜而已。

转头。

某天深夜突然有“灯下白头人”之感,便想揪出来某本关于回忆的书。翻开它,浏览曾经熟悉或不曾熟悉的篇章,体会到了小时无法深觉的感动。曾经是有过很深的抗拒的,什么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揭露斗争之类的深刻,全部被那一条“大概仿佛似乎也许可能之类的罢了”以娱乐的形式强记在心。然而经年之后,当它不再是非读不可的课文时,再读他,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竟有种“爱你,因为你什么都不是”的感慨。大概因为是朝花夕拾,因为是旧事重提,耿耿于怀的激荡被岁月冲洗成了悲悯,萦绕于心的是鲜活于记忆中的景致,气息,味道,声音,无法再重温,也无法被超越。他也曾经是一个孩子。计较别人的误解,记住自己的委屈,坚持自己的固执,相信虚无的神话,作为学生不忍伤老师的心,作为子女不忍伤父母的心,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那把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步枪手枪机关枪。我喜欢的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吧。当面对他庞大的回忆,清晰的看到他的骄傲与自卑,坚强与脆弱,敏感与迟钝,聪明与笨拙时,我感动了。觉得他更加可爱。

薇讀書——《朝花夕拾》

念书的时候学鲁迅的文章,他写的所有文体,都是具有批判性的,字里行间中找不到丝毫的柔情。字字句句都是直抒胸臆的嘲讽和斥责,代表了五四文学的先进和犀利。散文集的口吻相对平和,都是对旧事的回忆。从封建旧俗到留日学医到最后冲破封锁,记录了这个年轻人一路走来的变化。


 朝花夕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