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9628971060
作者:馬家輝

内容概要

書分為三大部份:「人民」、「政府」和「國家」。
既非私人之感性情事;亦不是高瞻的哲思理念,除了臧否時事,作者的企圖,是密謀顚覆時評的“泡沫性”。例如,他在<我,卑微的銅鐘,在廢墟裡睡得非常安穩>以擬人法將天星碼頭那個銅鐘,用文學的筆觸一點,像個被附身的乩童,與香港的年輕人對話起來。在<一句輕佻,喚醒了一縷冤魂>用小說體來駁斥政客對史實的污衊與抺黑,試圖實驗時事評論的敍事限制。
而他對港台的愛之深責之切,洋洋灑灑提出可行與不可行的種種論述,近乎無情的嘲諷,引來小眾的紛歧議論,但也開創一種可能性,為什麼社論就要是一槌定音,必得有堅定立場的?善於下結論的時評觀點容易萎縮並僵硬,指向不能變通的死路去。開放式的懷疑觀點卻是把對錯先擺在一邊,如丟出一塊石頭在湖面掀起水波,讓一個簡單的論點複雜、斷裂、多層次及多元。<香港電台值不值得「救」?>、<To撐,Or
Not To撐?>等文章,是作者不斷在對大眾發問也對自己起疑、修正的書寫方式。唯一堅定的思想並沒有搖擺不定,那是“言論自由”。
而對台灣政治及政治人物的觀察與批判,馬先生既狠也準,<小馬哥,你還在等什麼?><陳水扁哪有資格拆蔣介石銅像?>是少數可以把台灣現象一刀切的漂亮的作者。
馬先生的社論或許不夠厚道。不算中立,未能符合多數人對政評的期待。但當我們在報紙上讀到的不是一種酸溜溜進不了大腦的學究文章,就是社團式那種誠懇但愚昧天真的觀點時。馬先生的社論提供了另類的場域,不管磨刀試劍、擦槍走火,他總勤勞的在做“除魅”工作。在那眼花撩亂看似真理或以神聖、人民為名的行動下,那些煙幕下的勾當,他金睛火眼有時還爆粗的直指其非。
我們冀求一個好的社論、一個精彩的社評,是在時代轟隆隆的往前急疾走時,當事件或人物在我們身邊以一種陰霾天氣那種悶翳而緊繃的情緒出現,我們遂希望有一個渠道,可以叫我們無以宣泄的現實反應,可以有人即時的說出,因而得著安慰或是同路人的情懷。我們無法捉到那一晃而去的景物,至少,是有人寫出一篇篇的即時的章節,一如順著節氣時令記錄著香港所發生的事,那將是幾十年後,後人可以握實的地方誌異與個人表態。
馬先生以「我們」作為書名,或正是他所發願的,這本書是屬於“我們”,而不是“他者”。所有的包袱,我們都有份要負載。
香港十年,作者亦正正回歸香港十年,他孜孜不息的寫著,唯願以我鍾愛的偵探小說家漢密特中形容的“理想人物”來祝福作者:
「他不會不誠實的收取任何人的金錢和忍受任何人的侮辱而不求公平的報復。他是個寂寞的人,他的驕傲就是你把他當做值得驕傲的人看待,否則就很遺憾認識他。他說像他年紀的人該說的話──也就是有點粗魯機智,醜陋活潑,討厭虛偽,輕視瑣碎。」
「我們」一書裡頭的事件、人物會過去、死亡。但觀點卻留在那兒。時間會淘汰同期誇大、虛偽與愚昧的文字,像一個在河中的淘金人,同時也萃取了真實、誠實和智慧的論述,那閃爍在太陽底下的金光,是這一代人給下一代人的贈禮。
BY 張家瑜


 我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那是一份臭味相投的感覺。過往看完每部書,作者在我腦裡總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但馬家輝沒有。他同樣是學富五車,只是他說的與我的生活太接近,甚至就是我愛看,愛聽,愛想的事。雖不是經常,但過去也讀過他的評論,對他的尖銳文筆並不感到出鞘心寒。當他拿出一條條道理來指控那些關於你我身邊的人和事,揭露平常卻可怒的陰謀,諷刺我們默許了的不正常事實,就讓作為讀者的我,更是作為《我們》一份子的我,勾起了回憶,找到一直等著的迴響。香港是我們的根,能夠懷著這樣的心而艷羨台灣,因為他們比我們先行一步,漸漸遠去,馬先生都寫出了。我看歷史,從歷史字句上的修飾,使事實成為了虛偽,馬先生告訴了我。《我們》站在一個極投入同時極抽離的位置,若無存在的認同感,絕不能在刻薄背後顯出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無論是對本土、內地,抑或台灣,都是我們的生活部分,翻開新聞,三地的事皆為我們最注意的,其注意程度甚至已到了盲目。馬家輝卻全神貫注,不會讓自己瞎掉,並要藉此根治我們的雙目,看清楚關於我們的背後,別讓別人罵而跟著罵,別人讚而跟著讚,事實,盲了就看不見。他寫「慰安婦」與施明德,都讓我了解更多所謂的歷史。對民主的演進及產生,亦使我認識更多本地情勢。現實社會是弱肉強食的,但並不表示容不下同情,我開始同情香港人,也同情自己,何時才懂得化悲憤為力量。
  •     原本没打算写书评的,许久未动笔,发现生涩了不少,很突然今天去聆听了旅华日人加藤嘉一的讲演,台上台下的互动,增加了讲座的趣味性和轻松感,或许是心态的问题,已没有了之前那种对某位作家狂热的追逐,反而,更愿意从字里行间中寻找自己的认知点。在没见过马家辉本人前,就已经在南周上看过对《我们》这本书的推荐,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作者,能引起那么多媒体人的共鸣,也就在那个时候,才认识,有个人叫马家辉,是个香港人。很意外,学校竟然把马家辉请到了我们的大讲堂,乘着香港书展北上之风,马叔叔也顺便客串下来大学校园里赚个外快,即满足了我花痴大叔的心,也是一次思想交流的旅途,至少,我发现了,这个男人不仅仅是外表长得帅,而且脑袋也够帅!托学长在港大读书的福气,我顺利拿到了这套在大陆无法销售的图书,心存感激的慢慢品味,马叔叔的文字映入眼帘,少了大陆四平八稳的正统姿势,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反而让人读的轻松愉快,少了那份承重的历史厚重感,而从一些看似肤浅的文字中整理出强大的逻辑关系来,环环相扣,环环相克,不得不佩服马叔叔逻辑性如此之好,即使在矫情的时候也能首尾呼应而连贯东西,时刻清醒着。说实话,这部书还没有到需要珍藏的地步,里面陈述的事件,很多我们都不了解原由,但却也能放映出一些我们希望看到或渴望看到发生的内地的事情,起码,我们的根是在一块的。对比大陆类似的文章,如熊培云的,刘瑜的,还有最近比较火的加藤嘉一的,大家在对待事件的看法和切入点上,就放映出两岸三地不同媒体评论员的区别来,马家辉眼中的台湾和白岩松眼中的台湾,大多都或多或少透露出某些意识形态来,反而能让我们从中发现些什么,思索些什么,这也是我读书最大的乐趣所在,能有所思,能有所比较,不偏执的对待我们身边所发生的,这样的生活别人给予不了,却能自己获得,实属幸事。曾会一度进入某种悲观的情绪,总认为黑暗无尽无止并无处不在,这时候的我,会给自己买很多杂志,《凤凰周刊》、《南风窗》、《三联生活》、《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因为,每次看到这些,我会充满希望,为这个国家,为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因为,总有人在为这个国家思考着,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呐喊着,只要还有星星之火,必可以有燎原之势。。。我尊重上面所有的作家,我尊重一切把学术融入生活的行为,政治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它是生活,是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热爱我的生活,当然也接受关于这个时代的一些喜悦和忧伤!对自序中的一段摘录颇有感触:“年轻时,我努力写作,因为知道青春是有限的,理想与感动或许也是有限的。我的心底藏着一股祛除不掉的恐惧,不知哪一瞬间会有怪兽突然跃出,大口大口吞噬我的青春与理想与感动,只留呆木与疲倦给我。对抗这想象怪兽的方法,我唯一的方法,就是写作,留下白纸黑字的记录,留下怪兽吃不掉消灭不了的铁证,证明自己青春过、理想过、感动过。一路写下来,对于怪兽的恐惧仍然不时闪动着,不过却也慢慢发现了写作不同层次的意义。原来以为写作只是保留青春、理想、感动证据的手段,写到一个程度才蓦然理解:原来写作同时可以刺激,甚至逼迫青春、理想与感动,不那么快从生命舞台上谢幕隐退。累积的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就像是过程的自己,不断向现在的自我提醒喊话。”与君共勉之!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第一篇章 就是 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
  •     对比一下《年华是无效信》那种书你就知道同样的篇幅骆以军可以写十个故事,落落只能写一个……
  •     很少書是會令筆者在地鐵看時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但馬家輝這個“混蛋”做到了, 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     喜欢第一章,曾看到仰天长笑~
  •     马家辉的"我们",有自己悠然岁月的隐密往事;有对时事真诚犀利的见解;有经历拆迁香港历史遗迹的痛心疾首;更指出华文媒体荒谬的错误,涂改的历史;在此,我已然看见一位有良知,才华横溢的公共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     這個時代的喜悅與憂傷
  •     第一,这本书没有太大价值。第二,这本书没有系统性。第三,这本书废话太多。不过,还是有一点可借鉴参考的短语与观点的。
  •     煲呔曾 真是笑死我了~ "现代人的感动,与其说是love at first sight,不如说是love at last sight" 六4的真实面貌
  •     马家辉众评论集中比较惊艳的一本
  •     有些观点和论据还是稍显牵强,但是时隔多年看这些时评,还是不得不感叹,民主路仿佛仍然在原地踏步。
  •     :)好看,有一種溫暖的感覺。3分一政治,3分一個人,3分一感情家人的散文類評論
  •     就偏愛前半「關於歲月的隱密情事」
  •     马家辉题字:中国幸亏有我们!(昏过去~)
  •     死者不老,如同死者不惧。
  •     哎呀大家都喜欢考究脏话文化。可惜粤语里的脏话我都听不懂。。。cuo了。。。关于这个时代的忧伤。哎。我看纠结了。其实这个人骨子里面还是瞧不起大陆的制度吧。。。也难怪,看他写的,心里难受得紧。不过,小萱啊,不要太认真~
  •     妍妍的爱~的确非同凡响~哈哈~
  •     文筆流暢,像聽朋友傾訴他舊日的故事。對歷史對時局的透徹了解,豐富了文章的深度,亦不乏個人以至於普羅大眾的思考。
  •     他离我们很近,近得就似我也可以变成他
  •     马家辉最为自诩的一本时评集,不超《杂文报》的水准,还是觉得影评随笔写得有趣些。
  •     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喜悅和哀傷
  •     时事评论不好看。香港人政治很幼稚。
  •     写杂文的水平不如写游记,还是温润的时候比较有魅力。
  •     需要经常读读帅大叔的书找找社会意识
  •     挺真誠的 不會很做作的抒發
  •     那篇六四。马生写社论真酣畅,无怪乎他忍受不了内地。
  •     淡淡的味道,淡淡的情感,很好!
  •     「人民」「政府」和「國家」
  •     有几篇还不错
  •     这样的马家辉,睿智而真实,实在有味!
  •     我觉得马生的时评太不如影评。也许是因为我根本不认识香港
  •     一直不喜欢港式时事小品文,他的也不例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