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63363742
作者:徐复观
页数:433页

章节摘录

  第1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 。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 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最为吻合,也以游戏在原始生命中呈现得最早 ,因为它是直接发于人的自身,而不一定要借助于特定的工具。所以,由游 戏展开的歌谣、舞蹈,不仅是文学的起源,也可能是一切艺术所由派生,因 之,也可能先于其他一切艺术而出现。歌谣、舞蹈与音乐,本是属于同一血 缘系统的,所以,我们不妨推论,音乐在人类中是出现得很早的艺术。同时 ,《周易·豫卦》“象日,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以配祖考”上面的“象日”,一般称为《大象》,《大象》大约成立于战国 初期,但其言必系来自古代传承之旧。因此,音乐与宗教,又有不可分的关 系。 中国古代的文化,常将“礼乐”并称。但甲骨文中,没有正式出现“礼 ”字。以“璺”为古“礼”字的说法,不一定能成立①。但甲骨文中,已不 止一处出现了“乐”字,这已充分说明乐比礼出现得更早。同时,《周礼· 春官·宗伯》有下面的一段话: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 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 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 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成》《大磬》《大夏》《 大 濩》《大武》…… 我始终认为《周礼》是战国中期前后的儒家,或散而在野的周室之史,把周 初传承下来的古代政治制度,加以整理、补缀、发展而成的东西,所以里面 杂有战国中期前后的名词观念,但形成此书的骨干,却是由周初所传承、建 立、积累起来的资料,上面的一段话,正其一例。全段语句构成的格式,及 “有道者”、“有德者”、“乐德”之类的观念,可能是出于整理者之手。 但以乐为教育的中心,且全章音乐的活动,皆与祭祀密切关联在一起,这便 不可能是春秋中期以后,尤其不可能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人所能悬空构想得出 来的。按:《国语·周语》伶州鸠日:“律所以立均出度也。”韦注:“均 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均钟即调钟 ,故均亦可训调。贾谊《惜誓》“二子拥瑟而调均兮”,王逸注云:“均亦 调也。”由此而孳生出魏晋间之韵字。是均字亦可指音乐之调和而言。“成 均”即“成调”,乃指音乐得以成立之基本条件而言;是“成均”一名之自 身所指者即系音乐,此正古代以音乐为教育之铁证。后人辄以“成均”为我 国大学之起源,虽稍嫌附会,要亦由此可知其在我国教育史上之重要地位。 又今文《尚书·尧典》,舜命夔典乐,“教胄子”,以乐为教育的中心,与 《周官·大司乐》所记者正相符合。曰人江文也在其《上代支那正乐考》中 谓中国古代以音乐代表国家,音乐的发达,远较西洋为早(原书四至五页), 这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祭神当然有一种仪式,但把这种仪式称之为“礼”,是周初才正式形成 的。即使是礼的观念正式形式以后,通过西周的文献乃至追述西周情形的资 料来看,礼在人生教育中所占的分量,绝不能与乐所占的分量相比拟。同时 ,古代既以音乐为教育的中心,而音乐本来有种感人的力量,于是在古代典 籍中,便流传着许多带有夸饰性的音乐效果,及带有神话性的音乐感动神、 人及其他动物的故事。在1965年6月9日台湾《中央日报》陈裕清的《纽约新 闻》通信中记有音乐对动物发生了若干良好反应的记录,则“百兽率舞”这 类的话,恐并非全系夸大之词。但奇怪的是,进入到春秋时代,作为当时贵 族的人文教养之资的,却是礼而不是乐。在当时,礼乐也可以说在事实上常 常不可分,但乐的观念却远不及礼的观念显著。对礼的基本规定是“敬文” 或“节文”。文是文饰,以文饰表达内心的敬意,即谓之“敬文”。把节制 与文饰二者调和在一起,使能得其中,便谓之“节文”。在多元的艺术起源 说中,“文饰”也正是艺术起源之一。因此,礼的最基本意义,可以说是人 类行为的艺术化、规范化的统一物。春秋时代人文主义的自觉,是行为规范 意识的自觉。通过《尧典》和《周礼》看,音乐当然含有规范的意义。但礼 的规范性是表现为敬与节制,这是一般人所容易意识得到的,也是容易实行 的。乐的规范性则表现而为陶镕、陶冶,这在人类纯朴未开的时代,容易收 到效果;但在知性活动已经大大地加强、社会生活已经相当地复杂化了以后 ,便不易为一般人所把握,也是一般人在现实行为上无法遵行的。春秋时代 ,在人文教养上,礼取代了乐的传统地位,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当时在朝聘 会同的各种礼仪中,不仅礼与乐合在一起,而且当时歌诗以道志的风气,实 际便是一种音乐的活动。而春秋时代,一般贵族把礼的文饰这一方面发挥得 太过,致使徒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所以孔子常思加以矫正②,但他基本的意 思还是在“文质彬彬”(《论语·雍也》)。 P1-3

前言

  当我着手写这部书的时候,正是许多人标榜以抽象主义为中心的“现代 艺术”的时候。现在这种声音似乎比较微弱了。艺术到底走到什么地方去, 三十年来,他人是在摸索,而我们则在模仿;摸索者多已感到空虚,模仿者 也应有些迷惘。我觉得大家应当暂时放下“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 招牌,先下一番功夫,了解传统、现代、有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 义。就我的浅陋所及,在理论方面,西方自康德起,是美学家走在艺术家的 前头。我国三百年来,因过分重视笔墨趣味而忽视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意境 ,以致两皆堕退,尤以画论方面的堕退为甚。当代名家中,只有白石老人, 拈出一个“静”字,为真能道出他的体验所至,接触到艺术中某一方面的真 实。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 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恐怕是很困难的事。这部小著 ,假定能帮助读者,带进古人所创发的“心源”,而与其互相映发,使自己 的作品出自此种根源之地,则天机舒卷,意境自深,或者是一点小小的贡献 。 1973年元旦徐复观自序于九龙寓所

内容概要

徐复观,中国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国人性论史》与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湛称是当代这一学术领域中的双壁。这部专门讨论人性论的著作,以人格为中心加以审视,尤其是注重以先哲在自己生命生活中体验所得为根据,把握先秦哲人完整生命体中的内在关连

书籍目录

自叙
再版序
三版自序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
——《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
——庄子的再发现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 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
第四? 精神的自由解放——“遊”
第五节 “遊”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
——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像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地观照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地人生观、宇宙观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地生死观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地政治观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地创造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
第十八节 结论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附录一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附录二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 附后记
附录三 张大干《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洗《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录五 “兰亭争论”的检讨
附录六 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附录七 溥心畲先生的人格与画格
徐复观先生学术年表
徐复观与《中国艺术精神》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图书封面


 中国艺术精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介于晚学对书画学习上的愚钝,故严肃的画论不敢妄言,而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也一无所知,所以第四章开始不敢妄评。此小记,部分直接抄取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懒于整理,所以行文上多有不整饬严肃的地方,望见谅。)佛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以”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世的性格“为思路始发,而从人最远古的人性角度来探讨中国艺术的产生及发展。以庄子哲学为主线而开展讨论,一开始就提出了”中国的山水画...想超越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的纯洁,回复生命的疲困而成立“。第一章第一章是谈论音乐的,按照佛观先生的说法,也是全书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但我极爱这章,以为是全书思路最清晰,观点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有建树的一章。该章首先以古籍为参考,对”乐“的产生时间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推测,得出”乐比礼出现得更早“的结论。这个结论在今日的史学界,几乎无有争议。从而,以此为基础,对先秦时期的”乐“、”礼“发展做出了简要的论述——即,春秋是”乐“重于”礼“的,而战国则是”礼“重于”乐“。西周时期的社会,从《周礼》等文献中,和张荫麟、冯友兰、阎步克等先生的书中,都可以看到,其时,学堂(”成均“见于《周礼.春官.宗伯》)是以音乐教授为主。”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出处同上)所以,西周是乐表礼辅。至于春秋,则礼表乐了。可见于《论语》《孟子》《礼记》等,不细列。这种变化,佛观先生认为是,乐以陶冶情操而治,显于蒙昧;礼以节制法度治,显于知性。然,音乐可以激发人类的原始意识,并潜移默化,使其善恶。而今,乃是知性主导之社会,故以乐而治自是比于春秋而更不能为了。但,今日听曲儿仍可以发人之至纯。对于这一点,书中论述到”礼的最基本意义,可以说是人类行为的艺术化、规范化的统一物“,”音乐当然含有规范的意义...但礼的规范是表现为敬与节制“,”乐的规范性则表现而为陶镕、陶冶,这在人类淳朴未开的时代,容易受到效果;但在知性活动已经大大地加强、社会生活已经相当地复杂化了以后,便不易为一般人所把握,也是一般人在现实行为上无法遵行的。“而《论语·泰伯》中择优”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我们大概可以建立这样的一个学术模型:从音乐的角度入手,对人性本善、本恶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其方法大概为先以西方美学判定古乐之艺术形式,和雅俗形态(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再以西方心理学入手,而判其曲乐所至于人心之感。加以中哲,历史,以人原始之所好于乐,分其性善性恶。此乃粗陋大纲,望有人细之行之。大概在音乐对襁褓之儿的影响,是有资料可查的。在这一章中,佛观先生对孔夫子的”礼乐“思想进行了划分:孔夫子把音乐不自觉地分了三层,其一:"曲"、"数",是技术层面;其二:"志",精神层面;其三:"人",人格层面。(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于师襄")而西方古典乐着重强调第二层。通过上述划分,佛观先生进一步引出了”‘曲’与‘数’,是技术上的问题;‘志’是形成一个乐章的精神;‘人’是呈现某一精神的人格主体“。在这一系列的论述,我非常惊讶于孔夫子在”礼“与”乐“之间的整合,并震惊于通过”乐“而及于政治的思想。(见《论语·阳货》)但孔夫子只是提出了这一点,并未说明其中的内在联系。佛观先生则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因为乐是通过感官而来的快感,通过感官以道为乐,则感官的胜利作用不仅不会与心志所追求的道发生摩擦,并且感官的胜利作用已完全与道相融,转而成为支持道的具体力量。此时的人格世界,是安和而充实发扬的世界。”音乐与仁的内在联系是"中和"。《尚书·尧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荀子·乐论》:“乐者天下之大齐”,《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记·儒行篇》:“歌乐者仁之和也”。徐复观:“仁者必和,和中可以含有仁的意味。”这章中,很高明的一点是,佛观先生从孔夫子的“乐而不淫”及于希腊的“酒神精神”,并以“淫”为分。此处的“淫”训”过度“。”若是仅为了给情绪以满足,则顺着这种要求辖区,情绪的自相鼓荡是无止境的,乐的本身也自然会向“淫”向“流”的方向发展,这便更回头去助成情绪的鼓荡,使人间世成为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世界和今日从美国开始的摇滚舞的世界。因此,孔子便指出‘乐而不淫‘的准绳...”在对儒家的音乐理论进行了说明后,佛观先生则对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进行了讨论。在这一部分,佛观先生认为儒家的美学思想是“为人生而艺术”,所以在其最高境界中得到自然的统一,并“在此自然的统一中,仁与乐是相得益彰的。”而《乐记》中有:“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所以“乐系由性的自然而感的处所流出,才可以说是静;于是此时由乐所表现的,只是’性之德‘。性德是静,故乐也是静。“那么我们也就知道了,音乐的艺术价值本身是于与人性的契合。这与前面所论述的部分也观点合流。至于在第一章中,儒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佛观先生论述得较浅,也就所得较少。【错误】在该章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5次印刷的版本中,13页所引的汉朝班固《白虎通》卷二《礼乐篇》的"乐在宗庙之中",实出《荀子》。手边没有《白虎通》,也不知此书是否是采录了这句。但,《荀子》成书于战国,《白虎通》成书于汉,先后立辨,可知其误。第二章(写得好累,这章开始就从简了哈...)该章开篇,佛观先生对”成己“与“成物”提出了讨论。即其认为,由于群体是涵容个体的,所以,成己就必然要成物。但成物的方法上,则因为法家的制度化,而使成物成为了扼杀自由的最好理由。——这一观点,我非常喜欢,并且我的观点和佛观先生相同——“这种不合理的发展,固然已经有许多人指陈国,是来自他们反人文建设的结果,但对老、庄思想的本质而言,却不能不算是一种逸脱了常规的发展。”这样一来,虽然我国的思想便最终都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如此,佛观先生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所发进行了总结,即艺术是观照于当下的。(...不想写了...)总之,该章最后归落在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是庄子的道与人生的融合之上。而此处的“道”即是指以虚、静、明为特征的心斋,及精神自由解放的“游”。对于“游”,“佛观”先生按照《庄子》一书中的多处“游”字为基础,提出了《庄子》的”游“应训“游戏”之意。【不明】此处,佛观先生有按”《说文》无’游‘字“。我翻了下《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2年10月第34次印刷版),是有”游“字的。并且佛观先生在书中也引用了《说文》中对”游“字的解释。所以,此书佛观先生论述不明,他的意思应该是”游戏“的这个释义,《说文》中没有收入。全书,此类不明甚多。进而,在对”游“进行了意义上的说明后,佛观先生对”游“的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即,无用与和。这一点,他引用了《庄子》书中的《逍遥游》,而得出结论”无用乃是大用”。并引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观点,认为美的判断不是认识判断,而是趣味判断。是“纯粹无关心的满足”。于是,“游”可以建立在“无用之上”。这是“游”的消极面。“和”则是“游”的积极面。“和既是天的本质,所以由道分化而来之德也是和;德具体化于人的生命之中的新,当然也是和。这便规定了庄子所把握的天、人的本质,都是艺术的性格。和是化异为同,化矛盾为统一的力量。没有和,便没有艺术的统一,也便没有艺术,所以和是艺术的基本性格。”则,“和”与《庄子》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佛观先生以自然之道来进行了论述。个人觉得论述得非常的勉强,虽然称不上是强扭,但完全可以论述得更深入具体。而关于“心斋”的虚、静、明一部分,佛观先生论述得更是浑浊。脱离开了庄子艺术的特征后,以这些特征对庄子艺术而及的人生观、宇宙观进行的论述反而大有可观。比如其中”即自的超越“——以阳子居”舍者与之争席“为论;比如”平等满足“和”平等看待中自己与人物皆得到自由、皆得到生的满足“。其中,我尤其喜欢以南郭子为例,而进行的天籁的论述。即天籁即人籁、地籁于自性和虚静中的无限制延伸。其根本在于”无为“所解放的”无我“的认识,而使其不受束缚。在这一章中,佛观还论述了《庄子》艺术的生死观——其实应该说是庄子哲学的生死观,但他非要扯到艺术上去。在这一部分,他借用雅斯贝斯(Jaspers)的观点,认为“人在美的关照中,是一种满足、一个完成、一种永恒的存在,这便不仅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计较、苦恼,同时也即超越了死生。”此观点认为艺术以此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替代了宗教的无上地位。但我不能与其一。我认为宗教的作用不仅仅是弥补于是集中不可实现的感情、精神沮丧、还应该有其更深的诉求,即思维、思想的代入和替出。以此而超出个人意愿,以超越人性。是超常规、超理性、超体验的。后者的代入和替出是指以宗教信仰之观点,而完全地代入自己的价值判断中,再以宗教之信仰完全替出自己的主观情感。如此之事,信仰越深,越易于办到。而宗教此种功用,即是超人性、超常规、超理性和超体验的。关于庄子艺术的欣赏,佛观以对比战国前后陶罐的区别,而得出结论认为“我们于此可以看出从传统重压中所解放出的世界,开始可以听到中国古代快乐的歌声。做这些女俑的工人们,在无意识中把握到了什么才是真的艺术。”(此句系佛观引自日本关野雄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一书中的《艺术上之诸问题》一章。)而在这一部分,佛观说“庄子实是把由技巧而进于艺术的情形,称之为‘道’”,我认为太浅。庄子的“道”绝不应该止于“艺术”,而应该更多的深入到艺术背后的哲学支撑。这一点,佛观又是硬扯过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的。最后,佛观得出的结论是——“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有没有觉得逻辑很混乱?我这还是整理过后都这样,原书读起来,可知有多混乱。另外,在此章中,频繁出现一个词汇,叫“虚静”。关于虚静,佛观则一直没有直观地解释。所以我说这本书是“郭象注庄子”,就是这些词汇的问题。我后来自己大概理解了下,觉得“虚静”应该就是“忘知”和“忘己”。再浅白一点就是使自己在精神和智识上回归“襁褓”,而在个人性上,融于自然。【存疑】该章,佛观一直认为《庄子》全书大部分为庄子自己所作。此说确实又是佛观的一家之言了。我也不是特别懂考证,但从其他历史书籍的考证中,大概可以知道史学界对《庄子》成书的态度。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等。但,也不好说就是错误,只能说是非主流。第三章此章第二节,对书法与绘画的关系的论述略显狭隘,诗书画印于作品整体中各司其职,并于一画,非有以一替一之意。(佛观认为书法后来在绘画全幅中的地位是”要借书法以伸张绘画的意味在里面。“)但,关于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佛观的观点与我之前接触的观点大有冲突,却从引证上来看,更有说服力。即,浅白而言,写字写得好的,并不就一定能画好画;而画画好的,不一定能写好字。在陈传席的《画坛点将录》中,陈氏便十分强调字写不好,画就画不好。不好说谁对谁错,各取一半吧。此章第四节,我特别喜欢:按照徐复观的说法,我国艺术真正的"美的自觉"是从魏晋而起的,也就是嵇康、山涛、向秀一伙。而这种自觉与古希腊的相似点"是由人自身形象之美开始"。中国魏晋之风是以"玄"为基础的,再往前就是老庄。所以,这种对"形象之美"的自觉,映射到绘画之上就是重"气韵"的,发展为写意画。希腊艺术,据我所知,是极简的几何而为基础的,对人体美的自觉则是表现在对人体形象的欣赏之上,而最终发展为强调透视和写实的画风。于此,可释中西绘画之差别之始。此章第五节,谢赫的”六法“问题,个人认为佛观考证、引据都不严密,但我自己是没能力去考证的。(太累了,第三章就从简到这样的地步吧...)概言之: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以“郭象注庄子“来评论,读完后不改此见。此书以庄子为基础,再到气韵而及于玄学。全书重神而轻相,料是佛观先生在绘画理论上亦是半路出家的结果,但契合书名——“中国艺术精神”。前三章读起来特别费神,第一章儒家的音乐思想是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佛观先生思路最清晰的一章。第二章则常有赘言,观点重复且思路浑浊。《庄子》一书,本来是“以暗示明”,佛观先生欲以明示暗,结果是佛观先生用了很多比《庄子》原书还更抽象的词汇来描述庄子精神。第三章也有同样的问题。从第四章开始,佛观先生开始进行细节的论述,其中多涉画论,批评吸收都有,有容乃大。我对书画的学习是十分浅薄的,所以从第四章开始我也就只能是学习,而不能是思考。整体而言,此书对中西美学思想都有涉及,高屋建瓴,以我的视野,常有新建。但却受束于庄子,缺少横向的展开。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中国艺术精神 好书徐复观
  •     关于作者没什么好说的,徐复观这三个字就意味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本书是一直以来都想入手的一本书,独到的见解,客观而务实的态度都令我获益匪浅。尤其要说的是书的质量,纸张非常挺,印刷很清晰,翻阅起来非常舒服。好书!
  •     好~
  •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如此了了,看看就好。
  •     三楼自然科学区
  •     从气韵生动、到逸,到灵,到远、再到淡,对山水的观照,对人生的安顿,对灵魂自由之追求,总不离庄子的心斋坐忘物我相融。说到堕肢体黜聪明,我只不过是临渊羡鱼的痴人。
  •     提高艺术修养不错
  •     浅白,扎实。从“老庄魏晋”到“中国山水画“,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前半身戎马,后半身为学——下的功夫,有的力道。那个时代做学问人的精气神呐!
  •     讲赵孟頫很有说服力
  •     没看全,有的觉得不精彩
  •     以庄子的精神解析中国艺术(主要讲到绘画,书法)的精神内涵。讲的甚深甚精,语言也浅,让人体悟于心,读来愉悦清新。这全赖先生深厚的学养,自由为学为文的精神。总不禁如此遐想,如能找到相称的解析西方艺术精神的书来想对照着看,将是/才是艺术思想的完璧呼应。庄子思想一直是我所深爱,但却不认为是能解世间万千艺术思想的唯一。未来努力学习的内容估计要更开阔些,立足吸收批评怀疑的学术的自由思想,去见一个更开阔的思想境界。
  •     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中国的那些概念什么道,气,神,理,韵,风,骨……之类是没有理性理维能力的情绪性表达,徐复观把这些概念择得清清楚楚。
  •     #2013015#
  •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     庄子一篇尤好
  •     research 片面而浅薄。
  •     虽说书中有很多地方跟我的观点有些不太一样,不过在很多地方确实改变了我对艺术的认识,甚至让我有了新的艺术价值观
  •     扯什麼蛋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本徐复观先生之《中国艺术精神》,版本甚佳,是中国人必读之书
  •     很不错,各类问题考据之细,论证之严谨,我辈只能仰视了。看完南北宗论的问题分析很有感触,现如今的“当代”范,“国际”范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南宗?虽在表面上师承具有超越精神的大师,发展至今却也堕落成投机、附庸风雅的工具。。。
  •     徐复观先生开创了新儒学新美学的时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推荐。
  •     很棒,但对理科生来说,最後一章的详细考究,真的让人看不下去。徐先生,对不起!
  •     感觉要点就几句话,然后扯了很多。庄子部分比较有意思
  •     可学的有很多
  •     徐复观的这本书相当的不错 很值得拿来细细品读
  •     喜欢中国美学就一定要读这本书,徐复观先生很有内涵的。这本书属于中国美学的基础必读书目。
  •     看得我头好痛
  •     超级喜欢徐复观
  •     作者从庄子的思想出发,评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尤其是绘画艺术,颇多真知灼见,为了解中国艺术精神或者中国文化精髓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     很适合艺术生看的一本难得的好书!
  •     《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是我们导师推荐的一本书,很不错。印刷质量和书的内容都很好!是艺术学和美术学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     略显平庸~~~
  •     作者说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是本书最精彩的一部分,的确有画龙点睛的味道。
  •     岂止艺术,庄子精神实乃中国文化一脉。读来受益匪浅。
  •     如果买了李泽厚的《华夏美学》就没必要买这个了,但如果搞专业研究的话还是值得细细去看的
  •     体会第二篇文章就够了。
  •     有助于理解中国艺术精髓的书籍。
  •     精神艺术
  •     为了解国画等方面的艺术理论特意问教授推荐的这本书~~章节涵盖传统艺术的几大方面,包括音乐诗词书法跟绘画,以书画为重点。最近才刚开始看,音乐排在最前,论据很严谨,大量的典籍引用需要慢慢消化理解了。书本的装帧很朴素,手感非常棒~~~
  •     本于学,熟于形式法度,游刃有余再谈超越。
  •     想买这本书很久了,总觉得她会晦涩难懂,每次在书架前徘徊。。
    但是那天突然想要查个资料,无奈在当当买下,到手翻阅的第一感觉竟然是像得到了宝贝一样。。。
    先看的是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宋代文人画论。庄子,禅,在大师的笔下脉络相当清晰!
    和此书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以后会用这本书当礼物送给朋友的,好东东应该一起分享。。。
  •     内容是徐复观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自然处处显示功夫。就外观而言,拿到人就想读。
  •     很想找书中提到的徐复观先生的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     道德、艺术 分不开。看了序,感觉还不错,的确现在的绘画太浮躁,太商品化,很少有能表达自我人生意境的好作品。 多看看这类书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     两个月啃下来,复观确实有点乱
  •     徐复观这书真经典
  •     书的内容涉及哲学很深刻 读起来有些拗口不好理解需要文学功底
  •     无论学艺术的,学中文的,学哲学的都应该有一本
  •     中国的艺术来自于为人生而艺术,孔孟与老庄,尤其是老庄在中国的绘画史当中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文人求一艺术作品易,但求一艺术精神却得每日习之,不可荒废。要多读啊
  •     庄子讲的不错
  •     没有怎么看懂但感觉很有见地
  •     毕业论文。。
  •     中国艺术精神值得一读!
  •     中国艺术精神,是我永远的乡愁!
  •     很久以前在图书馆读了这本书,现在已记忆模糊,但有老庄的“精神”直说让人印象深刻,话说不极端不极致~~~~~~~~
  •     教化与自然的艺术二端
  •     不管。为你了写了4000读书笔记。
  •     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注述翔实。但是怎么说呢,隔行如隔山。是不错的理论索引而思维较乱。夫子确实不懂画,确实不懂……这就像我的好友大学去搞文献,每每与我提及庄子的谁家注谁家言,我的感觉都是:这跟《庄子》有什么关系呢?
  •     为什么我感觉书中的东西都早已从别书求得?具体的考证和提问似乎多余。也许这就是正经的学术书和天马行空纯凭性灵的著作不同之处吧。
  •     书很不错,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纸张。
    更何况,这简直可以说又是一部“中国艺术史”,还是一本打开了的中国艺术心灵史。
  •     研究生时看过徐先生此本力作,理论与学养深度自不待言,因论文写作而买此书,也值得收藏,用作闲暇时浸润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理想与精神。但因故此书未收到,决定再下订单。
  •     没想到因为毕业论文又跟这本书打了交道。这不是一本全心全意去符合“学术标准”的书,但是这本书的好就好在那种对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寻求,让每一页的内容都充实得沉甸甸而叫人愿意细细研读琢磨。这段时间写论文和看论文堆满了满目的空话,看烦了用复杂术语去解释简单概念,今夜却读书读到不想睡。
  •     此徐复观书,不可不读.
  •     拜读之后,感受深切!
    以前曾经看过一下庄子,似懂非懂的多,细阅此书,觉得作者解读得很到位,治学之严谨,见解之深刻,令人惊叹、敬佩。
    热爱艺术、特别是喜欢绘画的人,自然不容错过;想读一读美学书籍的,当是首选;就是当杂书看看,也能受益不浅。
    毫不夸张地说,此书不光是对艺术,对整个人生也有不少的启示
  •     讲了许多大众应该知道的东西,对学艺术设计的同学都有帮助
  •     很久了,就像拜读此书。今日一阅,顿觉深刻!爱好中国艺术之人很值得一读。中国之特色,是唯一的,独立的艺术精神!
  •     同学买了一本,说是中国美院考这个,我跟着买了,正巧半价。
  •     好书 带你走进中国艺术的美
  •     读此书需要专注,一旦投入便能体会它的好
  •     广西师大的书本来就好,徐复观的也是佳作
  •     徐复观以不同于艺术学者的角度分析中国艺术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     值得好好读
  •     快读了前两章
  •     对学艺术的很有帮助
  •     学习美学的必读书目,书的纸张质量还好
  •     为人生而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正统,中国艺术精神归根只有孔庄两个典型,相较于儒家艺术精神常需要在道德根源之地的某种转换(道德与艺术统一),庄子的艺术精神更为直接更为纯粹(庄以人生解放而非艺术为目的,但其精神是艺术性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自觉主要表现在绘画与文学两方面,文学中儒家道家佛家相即,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则是庄学的独生子(以引起中国艺术自觉的魏晋玄学为中介)。从概念上说道作为形而上的本体规范了艺术而不是相反,但从人生体验上来说道则是最高的艺术精神,去欲去知后的虚静之心是艺术精神的本体,以此心把握到的才是物之本质/美(类似胡悬搁后的先验主体,但目的不同),同于大通的庄在此超越了无为而治的老。在中国,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以人格的修养、精神的解放为技巧的根本,同于大通的大自由大解放之境才是艺术的至高之境。
  •     给妹妹买的,她学艺术的,也是别人推荐她看的书,应该不错啦!
  •     第二章很好看.其它美术内容较多,不太懂.
  •     和wordsworth照应着读,特别好。
  •     了解中国艺术的精神,对于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展望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学艺术必备
  •     经典之作,搞艺术的可以看看,内容还没读完,有待研究。
  •     徐复观在我看来就是一位大师,这本书是老师上课是推荐的,说是好好做学问的同学值得一看,对于中国文人的艺术观、艺术鉴赏、画意的品鉴等有很深的解读,值得一看。很不错,拿在手里很有感觉。
  •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以“郭象注庄子“来评论,读完后不改此见。此书以庄子为基础,再到气韵而及于玄学。全书重神而轻相,料是佛观先生在绘画理论上亦是半路出家的结果,但契合书名——“中国艺术精神”。前三章读起来特别费神,第一章儒家的音乐思想是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佛观先生思路最清晰的一章。第二章则常有赘言,观点重复且思路浑浊。《庄子》一书,本来是“以暗示明”,佛观先生欲以明示暗,结果是佛观先生用了很多比《庄子》原书还更抽象的词汇来描述庄子精神。第三章也有同样的问题。从第四章开始,佛观先生开始进行细节的论述,其中多涉画论,批评吸收都有,有容乃大。我对书画的学习是十分浅薄的,所以从第四章开始我也就只能是学习,而不能是思考。整体而言,此书对中西美学思想都有涉及,高屋建瓴,以我的视野,常有新建。但束于庄教
  •     对于学习艺术的同学来说是精神方面的升华
  •     虎头蛇尾地看了一遍,觉得还是有些难度的,以后还要好好读。
  •     三遍,于是跟着有许多偏见。
  •     陈老师推荐 -各种起源以及衍生知识点不了解 包括文言理解 读起来挺累的
  •     喜欢美学,喜欢中国文化,多看看一西啊这种书,鉴赏品味时体会自然要深些
  •     仔细看了前二章,写的不错
  •     深刻 在读此书前 得先读读庄子 才更能系统的理解 学习
  •     通透!
  •     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有艺术精神的民族,不要以为只有意大利才出浪漫的画家,只有德国才有严肃的音乐家。我们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就是孔子,正因为他对艺术的浪漫情怀引领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当然,中国最自由的艺术精神也来自道家,所以,这本书值得我坐下来静心揣摩和学习。现代的我们,也许远不如古人浪漫。
  •     如题!广西师大版的《中国艺术精神》物美价廉,不要胡乱炮轰!
  •     前言写得最好 个人认为庄子和魏晋是最好的两章
  •     艺术哲学老师的推荐,还没有开始阅读,不过看自序的样子应该是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     徐复观先生的论述很精彩,语言很有灵性的,有启发。
  •     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观
  •     得仔细看……
  •     #迷开荐书# 019 其实这书非常狭隘 但你若是没时间那看着一本书就够 作者充满理性的深情 让这本书变得非常优秀
  •     艺术必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