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学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545201970
作者:[美] 卡伦·霍妮
页数:201页

章节摘录

一、女性“阉割情绪”的起源一、女性“阉割情结”的起源虽然我们对女性阉割情结形式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全面广泛,但对于情结性质的整体认识并没有取得相应进步。我们收集的那些目前已经耳熟能详的资料,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地认识到整体现象的显著特征,所以,现象本身就成为一个问题。人们对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女性阉割情结形式的调查,以及从中得到的暗含推论表明,迄今为止的主流概念是基于某种基本观点的,可以简略表述如下(部分内容我逐字逐句地引用来自亚伯拉罕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多女性,包括孩童和成年人,都或暂时或长久地受到由性别事实带来的困扰。由于不愿做女性而反映在女性精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可以追溯到她们幼年时期对获得阴茎的向往。在这方面存在固有缺陷的不愉快想法增加了她们消极的阉割幻想,而积极的幻想则来自对心仪男性的报复性态度。在这一系统阐述中,我们已经假设了一个显在的事实,即女性因为她们的生殖器官没有阴茎而认为自己处于劣势,这构成了问题本身——或许是因为对男性气质自恋者而言,这一点好像是昭然若揭而无需解释的。不过,至今为止从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总计有一半的人对自己的性别不满,并且只有在良好的情境下才可能克服这种不满——不仅对女性自恋者,对生物科学来说都无疑是非常不满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女性遇到的阉割情结的形式不仅对于神经症的发展,而且对于性格形成和具有正常目的的女性命运都有重要影响。这仅仅是出于对阴茎向往的不满,是否真的是事实?或者可能是由其他力量提出的一个托词?而这种动力是我们早已从有关神经症形成的研究中有所了解。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会从几个角度受到非难。这里我仅仅希望从纯粹的个体发育的角度提出看法,以期能对问题解决有所帮助。其中的某些看法是在过去多年的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那些患者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女性,总体来讲在她们身上阉割情结是非常明显的。根据当前主流的概念,女性阉割情结的核心完全集中于阴茎嫉妒情结。实际上,男性气质情结一词是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那么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即使主体不存在男性化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心仪的兄弟使这种嫉妒易于理解,女性的经历中更没有“偶发灾难”使得男性角色看起来更吸引人,我们怎样观察到这种作为几乎不变的典型现象的阴茎嫉妒的发生?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引起问题的真相;一旦问题提出来,答案本身几乎会自发地从我们足够熟悉的材料当中显现出来。假定我们以阴茎嫉妒可能的最为频繁直接的表现形式当作起始点,例如想象如同一个男人那样小便,对材料的重要详细审查很快就会显示,这种需要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有时其中一种有时是另一种会更重要些。我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为这部分是“尿道性欲”,人们对这一因素已充分强调,因为它已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想评价源于此的嫉妒强度,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对自恋的高估,这其中排泄的过程是由儿童控制的。全能幻想,尤其是虐待狂的幻想,实际上更容易与男性尿液的喷射关联起来。作为这一观点的例子——这仅仅是许多例子中的一个——我可以引用别人告诉我的一个男子学校一个班级发生的事情:他们说,当两个男孩子尿射成为一个十字时,那一刻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人将死去。现在即使确定在小女孩身上会出现一种与尿道性欲相关的劣势感,但是,正如至今为止在很多方面做的那样,如果我们直接把每一个症状、每一次想像男人一样撒尿的幻想归因于这~因素,那么我们仍然将这一因素所起的作用夸大了。相反,产生和保持这种愿望的动力常在很多其他的本能部分发现——首先是在主动和被动的偷窥中被发现。这种关联源于小便时的情境。每次小便时男孩可以展示性器官,窥视自己的身体,甚至被允许这样做,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对性的好奇,至少他自己的身体在此时被关注了。根植于偷窥本能的这个因素在我的一个患者身上特别明显,她想像男人那样小便的愿望曾一度占据了她整个临床心态。在这期间她每次进行分析时都会谈到,她曾经看到一个男人在大街上小便,曾经有一次她情不自禁地惊叫:“如果我可以向上帝要一件礼物,我仅仅希望自己能像男人那样小便一次。”她的联想超出了所有怀疑的可能:“到那时我就应该知道我是怎样真正被造出来的。”男人小便时可以看到自己,女人则不可以,这一事实对于这个仍停留在性器期的患者,是她非常明显的阴茎嫉妒的主要根源之一。就像女人生殖器的隐蔽性对于男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谜一样,男性,由于其生殖器的可见性成为女性强烈嫉妒的对象。尿道性欲与偷窥本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另外一个患者身上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个女患者我想称之为Y。她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即像她父亲站着小便一样的方式来手淫。她得的是强迫观念性神经症,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偷窥本能;在手淫时一有被人看见的念头,紧接着就会产生剧烈的焦虑感。她表达出倒退回小女孩的想法:“我希望我也有个像我父亲那样可以在每次小便时显露出来的性器官。”并且,我认为这个因素在女孩过分拘谨和窘迫的案例中都有重要作用,我进一步推测,至少在我们的文明民族中,男女两性穿着的不同也可以追溯到这种特殊原因——女孩不能展示她的性器官,而展示倾向的存在使她退回到将整个身体都用来展示进而满足欲望的阶段。这就可以当作线索来理解为什么女人穿着低胸上衣,而男人穿着礼服大衣。我也想到这种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在谈论男女两性观念不同时首先会提到的标准——即男性比较客观,女性比较主观。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男性调查研究的冲动可以在探究自己身体时得到满足,随后这种冲动就可能或者肯定指向于外部客体;而另一方面,女人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所以想释放自己就难得多。最后,我所假定的阴茎嫉妒的原型还有第三个因素,即被压抑的手淫欲望,作为一种规则这种欲望被深深隐藏起来,但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因素可能要追溯到一些观念(大多是无意识的)的连接上,它把允许男孩握着生殖器小便的事实解释为允许其手淫。这样一个患者在亲眼目睹了一个父亲因女儿用手抚弄阴部而责备她之后,愤愤不平地对我说:“他不允许女儿那样做,但他自己每天却要那样做五六次。”你可以在患者Y身上很轻易地意识到同样的观念连接,对Y而言男性小便时的方式成为决定她手淫形式的首要因素。此外,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只要她潜意识中保持着成为一个男人的愿望,她就不能完全从手淫冲动中解脱出来。我想我可以从这个案例的观察中得出一个相当典型的结论:女孩在克服手淫时会遇到相当特殊的困难,因为她们感觉由于自己与男孩不同的身体构造,允许男孩做的事情却不公平地不允许她们做。或者,就我们面对的问题来说,从另一方面讲,身体构造的不同可能很容易增加一点受伤害的痛苦感觉,所以这个可以用来在后面说明逃避女性身份的证据,即男性可以在性生活中享有更大自由,的确是基于童年早期的真实体验。凡?奥普尤森在他有关女性的男性化情结的著作中,着重强调了他在分析男性化情结、幼儿的阴蒂手淫、尿道性欲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时留下的强烈印象。在我的分析中可能可以找到这种关系的踪影。这些分析回答了我们刚开始的疑问,阴茎嫉妒为什么是典型事件,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小女孩的自卑感(正像亚伯拉罕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绝不是先天原生的。与男孩相比,她受到了很多满足某种本能要素可能性的限制,这些本能要素对前性器期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我想如果我把它当作一个事实来讲,可能可以表达得更准确些:从儿童这一阶段的发展来看,小女孩在与男孩比较某种满足的可能性时,总是感觉处于劣势。除非我们深刻理解处于劣势的事实,否则我们很难理解阴茎嫉妒几乎是女孩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且只能使女性发展越发混乱复杂。当她成年,性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转移至成年妇女——我意思是当她成为母亲时——这并不能对处于早期阶段的小女孩有任何补偿,因为它仍处于直接满足的潜能之外。这里我想打断一下思维路线,现在我要开始第二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我们一直讨论的情结真的附于阴茎嫉妒之上吗?阴茎嫉妒是这种情结背后的根本驱动力吗?从我们观点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阴茎情结是被或多或少地成功克服,还是出现退缩性强化以至于出现固恋。对这些可能性的思考迫使我们在案例中更加密切地审视性能量的表现形式。我们会发现,那些渴望成为男人的女孩和妇女,在她们生命早期,经常会非常明显地经过一段极端强烈的恋父时期。换句话说,她们首先试图用正常的方法,即通过保持对母亲最初的认同来控制俄狄浦斯情缮,像母亲那样把父亲当作爱恋的对象。我们知道在这一阶段,有两个可能的方法可以使女孩在不损害自身的情况下克服阴茎嫉妒。她可以将对阴茎的自淫自恋欲望转化成女人对男人(通常是父亲)的欲望,准确地说,是借助她自己对母亲的认同来完成的;或者转化为与父亲生育小孩的肉体欲望。

前言

在精神分析学和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大河中,有两位传奇式的人物:男性是弗洛伊德(S.Freud,1856-一1939),女性当属卡伦·霍妮(K.Horeny,1885-一1952)。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已经是并不陌生了,有不少的人在听说他如此这般耸人听闻的精神分析理论后,其反应竟不下于“谈虎色变”。  在有些人心目中,弗洛伊德的理论类似于那些写情色小说的作家,或者像儿童不宜的电影一样,最好不要轻易涉足。其实这些误解和疑虑是完全不必要的。然而,霍妮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学术界,特别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士对霍妮的研究十分贫乏,至于普通的读者则更少有人问津了。霍妮是知识女性的一面旗帜,是精神分析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也是女性心理学的开拓者。霍妮年轻时接受弗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训练,但在此后的生涯中却公然与弗洛伊德派决裂,分廷抗礼,自创门派,独树一帜。这在当时确实具有过人的胆识。如果说20世纪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创立作为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来记载的话,那么心理学研究还有一次颇具历史意义的变革——即女性价值观取向的学说建立,同样是石破天惊的,而扭转这一乾坤的大师就是卡伦·霍妮。在这之前,精神分析的理论流行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心理学观,专家们老是在弗洛伊德的“阴茎羡妒”。

内容概要

卡伦·霍妮(Horney Karen 1885—1952),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8—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并创办诊所、开业行医。在此期间,霍妮由于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欲的看法表示不满而离开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女性问题和驳斥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1932年,受F·亚历山大的邀请赴美,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1934年,迁居纽约,创办了一所私人医院,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精神分析医生。随着她与弗洛伊德正统理论分歧的增大,促使她与弗洛伊德派决裂,退出了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亲任所长。1952年12月4日逝世。

书籍目录

序言:聆听大师的声音
原序
一、女性“阉割情结”的起源
二、逃离女性身份——两性视点:女性的男性情结
三、被压抑的女性气质——性冷淡问题的精神分析
四、一夫一妻制观念的问题
五、月经前的紧张
六、两性之间的不信任感
七、婚姻问题
八、害怕女性——关于男女两性对异性恐惧的具体差异之观察
九、对阴道的否定——女性生殖器焦虑问题的探究
十、女性性功能失调的心理因素
十一、母性冲突
十二、过分重视爱情——对当前一种普通的女性气质类型的研究
十三、女性受虐狂问题
十四、少女青春期的人格变化
十五、对爱的神经质需求

编辑推荐

《女性心理学》是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这本《女性心理学》论文集反映了霍妮女性心理学思想发展演变,以及与弗洛伊德思想的不同,在用她自己所谓的女性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男性导向心理学之后,她为哲学、心理学,以及研究全人类生活和多变环境互动的精神分析做好了铺垫。

图书封面


 女性心理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之类林林总总,总是抱着好奇却怀疑的态度。据说,当诺贝尔奖要颁给佛洛依德时,爱因斯坦表示了强烈反对,并称其是“江湖骗子”。鼻祖都被如是评论,其后人更加日渐衰微。精神分析学犹如一面奇妙的镜子,投射出被观察者的内心深处,但是,观察者在观察镜子时,亦会看到自己的影像,那么,观察者的分析是否客观?此外,精神分析学又因无法“证伪”而被称为“伪科学”。抛开这些对精神分析学的批评,但论霍妮此书,还是认为,有着译制类读物的重要问题——翻译。就学术上而言,我所懂不多,但作为一个女生,我倒不认为自己有所谓“阉割恐惧”......当然了,书中一些论述,如“神经质爱情”,我也觉颇为深刻。但总体而言,若是想看一本剖析女性的读物,我还是推荐波伏娃的《第二性》——深刻、全面且系统,一语中的。
  •     ·被抑制的女性身份与气质室友始终以一句“我不需要男朋友”表达她当前对恋爱关系的看法,而另一位室友听闻后,大呼赞叹其刚毅,称其为女性中的男人。奇怪的是,这位无法找到男朋友价值的室友其实常常担心自己未来“嫁不出去”,也表达了对结婚的渴望,与此同时她“不需要男朋友”的想法又在脑中挥之不去。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其中固然有不成熟的因素存在,但我仍十分好奇是什么起源促使这种观念(更确切地说是内心感受)产生?比较之下,我所结识的多数朋友都表示她们从未思考过是否需要男朋友的问题。但是她们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真诚的希望过自己是男性,“高三心情紧张时,看见男生在球场上踢足球,我就会想,太棒了!如果我是个男的就好了。”“我小时候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希望自己是男孩子,直到高中才有所改善。”这种男性情结的产生仿佛顺理成章,由于至今为止我们的文化所具有的纯粹男性特征,女性想获得真正能使能力提升、天性得到满足的机会极小,这使得她们在将男女二性进行比较时容易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让人痛苦。于是成为男性的幻想便会使女性试图偏离自己的轨迹,抑制她们的女性功能,而这样做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成为男人的渴望。卡伦·霍妮曾提到一个案例,患者如此幻想:“我曾经有阴茎;我是一个被阉割伤残的男人。”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这种男性情结的:“女性在幼年期,在偶然观看男孩小便时发现自己没有阴茎,于是对男性的阴茎产生嫉妒心理,而这种心理在女性主体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男女小便方式不同,女孩开始认识到男性女性器官的不同,并产生了强烈的阴茎羡慕和阴茎嫉妒,这使得她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们会由此发展出永久的自卑感。女性成年以后的许多心理特点都是阴茎嫉妒的直接后果,如女性的嫉妒心、虚荣心(对性器官劣势的补偿)、羞怯心(对性器官缺陷的掩饰)。”这种说法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激烈争论。阴茎嫉妒理论实际上暗示着:女性生殖器更像是一个萎缩的、衰退的器官,儿童时期不能像男孩子们那样竞相比较谁尿得高谁尿得远,也不能像男性那样展露身体来释放自己,而是要掖掖藏藏,把生殖器外露当做羞耻至极的事。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也曾引用一个女孩的自述:“两性的最明显界限,两性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男孩子可以站着撒尿,而女孩子则必须蹲着。”许多学者都认为,“女性只有在生育活动中才可能拥有否定男人的快感”,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女性成长到一定年龄就不再对男性的社会优势感到气愤,而是希望和男性结合,生个孩子。阴茎嫉妒理论看似十分合理,然而其中有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这些探讨都以男性身份为中心,用男性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但是,在母亲身份中,女性的生理优越感的毋庸置疑也不可忽略的。“男性对怀孕、生育、女性身份以及乳房和哺乳行为都怀有强烈的嫉妒。”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上,男性的这种生产力无疑比女性更巨大,但主要原因是社会本身限制了女性的能力发展,尤其是妇女的能力发展。男性在每个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巨大力量,也许正和他们在生产繁衍下一代的过程中起到了次要的作用有关——这种劣势驱使他们不断取得成功来获得补偿。·女同性恋者对自我性别的体认还有一位朋友,她是一个极其独立的人。在她老家那带,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明显存在,包括她个人也是如此,出生后两周奶奶才来医院看望她和母亲,母亲从小就告诉她:要争气。特别是在强调和奶奶两个孙子比较的时候,分明暗示着她不能做的比男孩子差。而背后显然是认可了男性能力普遍强于女性的封建观念。直至今日,她发现自己的确对男子气有强烈的渴望与幻想:从幼时热爱武侠,尤其喜爱女扮男装的片段,到长大后发现自己对同性也具有隐约的好感,想去保护她,并喜爱中性风格的装扮。幼时就体悟到的奶奶“歧视孙女重视孙儿”的观念的确让她对男性产生了嫉妒之情(与男同学们争强),并且尝试忽略男女之间的差异(中性装扮),渴望放弃女性角色而成为男性(对同性有好感),霍妮称之为“女性的男子气情结”。霍妮的《女性心理学》说,“我们同时也会看到同样的一位女性,她会贬低男性特质,但内心依旧认为男性比女性优越得多。”她对女性取得一些大成就是缺乏信心的。尽管她自己并不是男性,却渴望分享男性对女性的评价,或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批判女性的问题。这种无意识的嫉妒往往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因此,现在那些能取得真正成就,而且广受好评和认可的女性,常常都会有相当大程度的不自信,例如对批评过分敏感。这种不自信可能就来源于内心深处的“男子气情结”。(当然,这种不自信有时也在男性身上发生。)·同性恋的心理起源首先,同性恋的起源向来是有很大争论的,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异性恋恐怖”,认为是儿时的遭遇在潜意识中种下了异性恐怖的种子,所以成年之后便害怕与异性作性的接触。行为学派认为是环境的影响,由于与异性交往受挫造成的人际关系的不愉快经验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生物学上主要观点是激素水平存在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大多数女性同性恋者在青春期后的激素水平是正常的,只有约1/3的女同性恋者雄激素水平高于平均值,这一发现对于建立同性恋定向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真性同性恋者自认为同性恋行为难以纠正,对异性有异常的忧虑,对异性恋关系有不可抗拒的恐惧。种种原因使同性恋者强迫自己继续从事同性恋活动。 对同性恋人群来说,研究发现她们往往比异性性取向的人群更敏感,内心更脆弱,更渴望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认可。根据比贝尔博士的临床经验以及对一百个男同性恋者的调查,他提出男人成为同性恋者,是由于童年的成长受到严重干扰。这些男人的父亲可能对他们漠不关心、又常常拒绝,他们心中便暗暗渴望跟男性有亲密的关系。而他们的母亲可能太过爱护他们,什么都过问、什么都管束,以至于他们不能建立完整的男性身份。同样地,在女同性恋的童年成长中,也可能是父母相差悬殊的人格和教育态度对她们产生了影响。这里就要提到我的一位朋友,自幼以来,她父母在家庭中的决定权始终相差甚远,当父亲对她采取颇为严厉的惩罚措施时,母亲仅是在一旁任其发生,在背后对她哭泣,却无力阻止。少年时期的她从经受的那几次惩罚中萌生出了“想要一个像超人一样能随时出现保护自己的厉害角色”的念头。随着时间过去,她也明白了“不可能出现那样一个角色”,而若要想保护自己,或者说想保护当时那个被惩罚而受到心理创伤的自己,“只能让自己强大起来。”在这种经验下,父亲原本应有的“女儿保护者”地位现在空荡荡的,而母亲只采取了极为被动、消极的态度眼观其变,于是她只能让自己转化为另一个身份来保护自己。虽然根据她的表述,这与她喜爱同性并无太大关系,但这种情况对人在身份认知上的影响还是值得探讨的。·同性恋究竟是逐渐扩大的新兴群体还是一直被抑制着的群体解放我认为,人本身就是双性恋者,男女之间、男男之间、女女之间发生爱情的比例不该有很大差距。据金赛和亨特的调查报告统计,约有8-12%的妇女有同性恋行为或是曾表达过这种欲望。照这个数字看来,同性恋仍是一个小群体,或者说是为数不多者才具有的倾向。但我认为,同性恋自古以来不能得到很好社会认可和发展的机会是有社会和心理干扰因素存在的。在女性与女性的日常交往中,由于不涉及性吸引的部分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可能没有意识到,或是不愿承认她们自己会成为同性的性伙伴,因此所有这些吸引力也就被压抑,甚至被逐出脑海了。从历史上来看,女性性行为一直具有被动特点,这已然成为一种传统。正是因为女性一直被教育着:应由充满性活力的异性来唤起她们,也就是说应等待男性来启动她们,所以她们不会轻易承认并释放出自己对同性的兴趣。在异性交往中,一旦性紧张或互相的性吸引力开始建立,两个人就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否则这种性紧张可能会变质,会消失无踪。对于女性们来说,由于双方都可能感到局促不安,都不敢确定这是一种性的体验,故而性紧张可能不会得到充分的机会来建立。除非在这两人之间至少有一个人是能够充当积极主动的性角色的,也即通常男性扮演的角色,并敢于使意义不明确的提示明确起来,采取主动表达,否则女性与女性间的这种性关系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如果这两名女性都不能扮演这一角色,这种关系就永远不会建立起来。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之前在图书馆借过《我们的内心冲突》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感觉不错就来买这本。书页有些黄但是看着很舒服,质量还不错,想买霍妮的一套~~
  •     看了一点点。感觉还可以
  •     霍妮 不愧是精神分析的女性传奇式人物。
  •     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心理学界不重视霍尼,可能就是因为重男轻女太厉害了吧。所谓弗洛伊德的学生,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完爆她师傅了~尤其是弥补了她师父致命大缺陷就是没法将自己的观点合理地在女性身上得到印证。我觉得这本书和波伏娃的第二性合在一起,是身为女人了解自己必读的书目。
  •     也许许多人对霍妮不了解,但是作为学过人格心理学且认真分享过新精神分析学,不能不对这位女性研究者感到敬佩。封面内她坚定的神情中,仿佛能看到她离开弗洛伊德时候的决绝。 而看了她用以反抗她那以男性为中心的老师弗洛伊德的观点的论文的时候,充斥着更深的无力感。感觉这本书的可读性,和我对它的接纳度是很低的。实在是那些过去那些看似不言自明的“公理”,现在看来都新奇得可笑。比如“女人用孩子来否定拥有男性的快感”、“阴茎嫉妒”、“女孩是被阉割的男孩”、“恋父与乱伦”,思维方向的错误会怎样诱导人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啊。而又有多少那时候就能够发现的问题,经过那么多代人殚精力竭的努力之后,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呢?
  •     翻译看得累……
  •     霍尼的大作,看了目录,还没精度,要找一段能够静下来的时间打算慢慢咀嚼,
  •     Horney早期的东西。虽然努力在摆脱弗的阴影而以独立的女性精神分析师出现,但还是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上进行论述的。把弗氏的阴茎崇拜转化为俄狄浦斯情结【而这在弗氏的女性心理中是被排除的】。进而以该情结为基础阐述了女性神经症,心理补偿机制,同性恋现象以及社会交往中的男性对女性的嫉妒与恐惧,以及文化在女性发展个体人格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寻找支撑自身论点的论据,可能会导致过分阐释;而霍妮正是给了一种具有不可验性的解答。对于les的观点值得一看但不能苟同。以及,这本的翻译依旧很硬。
  •     翻译很难读
  •     受佛洛依德影响太大,基本没啥自己的意见
  •     翻完了,非常快速的。不是很喜欢。
  •     有些难读,没看完
  •     读着觉得很拗口 可能是因为跨专业的关系 霍妮承自弗洛伊德的视角还是很别扭
  •     很喜欢霍妮的书,她独特的见解,为女性提供了榜样,也让男性非常的佩服。还没有读,但相信这是本好书。
  •     和给力的一本书,哦!是的。
  •     每次看精神分析类的书都觉得写的颠三倒四!翻译得稀里糊涂!
  •     趁打折买来,慢慢看的,觉得还不错,
  •     大概只有女性心理学家,才能以平等的视角关注女性吧。关于同性恋的起源、异性之间的互不信任感,分析得有理,以后案例见多了,再回头看。
  •     虽然初看有些无味,但是若仔细看进去则会发现这是很好的一本书,从女性角度进行了心理学上的分析,给我们暗示了女性在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去做。
  •     神书,看完之后还是概念模糊..
  •     很专业的论文集,很透彻,读完之后非常喜欢,明白爱和性之间的关系,
  •     这一本的翻译比神经症那本要好很多,所以读起来就要舒服一些。假期里读的第二本霍妮,先且不说内容。阅读的过程总在想一件事情,1个世界以前的心理学家们他们写下这些著作,在心理实验和科学的基础上。一个世纪后的我们在做些什么?不要说超越了,能不能领会他们当时的成果都不好说。物质的世界是一直在飞速进步,很多科学的领域也是。但心灵的领域,则并不是这样。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对世俗事物的理解是很有颠覆性的,先不论这些建构是否是站得住脚的,但这种建构本身需要的智力和能力也是让人叹服的。这本书中的内容一方面颠覆着我原有的观念,或者填充我原本空白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也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才能辩证地面对这些知识。就算是这样,我觉得对女性心理发生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读,难题是不一定能读得特别懂。
  •     没看懂
  •     快速翻过……看到弗洛伊德就想跪。作者的逻辑很强大语句很严谨,但是可能翻译不太好,比如有些长句,一遍看不懂,就尝试去断句,然后发现本来就不通顺。
  •     有一点点深奥,不过还可以把,呵呵
  •     书里的内容要抱着有一颗学习心理学 的心态看,不错的
  •     就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那般难懂,却又那么贴近我们的真实。ps:看得出翻译是比较差,当然原著我也不一定读得懂。
  •     目前还未读,期待中,因为是培训班同学一致推荐的
  •     看名字,这是我最感兴趣的霍尼的书。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男人和女人,但很多只是生理上的男女,而由内而为的女人,是我特别感兴趣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早日达到的境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最初就是让我的以上想法,有了个精神上的支点。随着对心理学兴趣的加深,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及他们的作品,一批批书籍也被收入囊中,霍尼的作品,一定要看,哪位还有很不错的适合心理成长看的书籍,请留言告诉我,特别是躯体治疗方面的,最近特别感兴趣。
  •     正版,好书,书籍质量与内容质量都是没有可挑剔的。
  •     当年看霍妮的:自我的挣扎,是繁体竖排版,大概是台湾版的翻版,看得如痴如醉,又见霍妮,买来看看
  •     考虑到她整体剖骨见髓的犀利,这是Horney比较让我失望的一部书,应该为她早期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受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响太大,远不如她个人出版关于神经症书中的见地。
  •     读了很多遍,枕边书。一个女性要以何种态度面对世界,面对自己!
  •     还行吧~~就是不习惯总提到性的文字,看着有点怵。
  •     都是很实用的书,我非常喜欢
  •     就算翻译的不好,也能得到太多收获。读一遍是不被接受的,只算作一个起点。关于她的更多著作,关于其他心理分析及研究,都成了真正想去了解的知识指向。
  •     写的很系统、阐述很严密、扎实,不像有些心理学书籍过于空洞,堪称经典
  •     学一学很有用~~~~婚姻家庭,理解女性,非常有益~
  •     佛洛伊德之后比较喜欢的心理大师
  •     也许真的只有女性才能写出来这种关于女性心理的分析吧…
  •     我早就想买的书,刚刚到手,还在阅读中。看后再来写。
  •     因为是一篇篇随笔,所以看起来有点儿晦涩难懂,需要有切身体验才行
  •     说实话真心的读不懂,也不知道是翻译的专业水平不够还是霍妮的写作风格咱欣赏不了
  •     不错,对学术很有启发
  •     内容。。太惊悚了。。。。我一个山楂迷实在接受不了。。。。
  •     我水平比较低,看不懂哦
  •     一直想买的书,终于找到了,值得收藏
  •     帮同学买的,她满意
  •     没看完,只看了第一章。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亚欧人种语言思维问题,书中的句子比较难懂,看得很累。冲着霍妮的名号,还是要抽空耐心看下去
  •     精神分析的重要作者之一,这早期的书受精神分析影响很大。书中有点女权主义思想在作祟,读之感觉不好。
  •     女性角度,延续精神分析的思考。
  •     霍妮早期论作
  •     非常不错的书,这本书也是霍妮著作中的一个里程碑,阐述的很多观点都是传世经典~~喜欢
  •     打算大学毕业论文写她的这方面作品、个人喜欢这些女性心理分析的书
  •     怎么说呢,这是异性恋女性的心理...
  •     霍妮的代表作之一。再代关于女性心理学的作品很多受到她的理论的影响,所以读过她的书再读现代关于女性心理学的作品才有了一个平台。
  •     书还可以,翻译的一般。
  •     penis envy终于有一个稍微合理的解释 弗洛伊德究竟为什么要觉得会有人天生就要对某个bodypart产生envy的情节 而且为什么男生不envy就女生要envy明明都有对方没有的 他是不是有男性沙文主义倾向 觉得男性由于有penis就优于女性了所以女性天生还要嫉妒 eww想起都eran嫉妒什么不好嫉妒这个??
  •     有所局限,但极富参考价值
  •     心理学是我的兴趣,看这本书自然是受益匪浅。
  •     霍妮的书一定是必看的,很有价值,启人思考
  •     我到底为嘛要选这个题目写论文啊...orz...
  •     读懂女人反而会认识自己!
  •     这个挺不错的,非常适合女性
  •     书值得阅读!
  •     霍妮的观点,值得你耐心地品味
  •     很专业!很有收获!赞!
  •     一本让女性更加了较自己的书,从内心深处了解自己种种行为的原因,更加懂得爱护自己
  •     这类书看多了就会产生这么一个印象即:我们都有病
  •     喜欢,很深刻
  •     霍妮的书,是不错的,需要花时间好好研读。
  •     男女閹割
  •     十五章分别是卡伦.霍尼的十五篇论文。看了三分之一,着实觉得晦涩难懂,想暂时放放。
  •     是作者的一本代表性论著,值得一读。
  •     好书,知识性也不错,值得一看的好书!
  •     有些枯燥,有些观点让人不能接受。
  •     很不错哦,物流快,态度好,书籍值得去看,能够开阔眼界。
  •     太深奥了,我去,还是要先读基础的心理学书籍
  •     比通俗作品强多了。泛性论的适用性和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都有待商榷。很多时候悲剧都是自己造成的。
  •     这是本非常好的书,霍妮太有深度了,刚读完,受益匪浅啊,只是有一两篇论文翻译的比较…… 不过总体来说非常好
  •     霍尼的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当当的价格也很低了,书的印刷质量也不错!
  •     好便宜~~~~没想到放在购物车那天没结算成功也给送来了 还真惊喜啊
  •     需要慢慢吸收,霍妮的书都是需要看上几遍才有感觉的!
  •     上
  •     专业读本,而且是位女作家写的,从女性才角度剖析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心理状态
  •     读了三遍才略微看懂什么阉割情结什么的
  •     哎呀呀,肿么能少了霍妮呢。看她的书会伴随很多自我分析,所以速度都很慢。我怎么记得当初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呢。
  •     翻译让人很恼火。。。
  •     书不错,是好书
  •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精神分析学家,Karen Horney(卡伦·霍妮)从古典精神分析学中另辟门户,开创了自己的一套精神分析学体系。《女性心理学》本书摘录了霍妮的几篇文章,讲述了文化对个体神经焦虑与内心冲突的影响,比起弗洛伊德的阴茎中心论要靠谱多了。可惜翻译得太差,基本看不懂。
  •     包装的很好,是老师推荐的,还没看。。。应该很不错啦。。。促销买的,很值
  •     太受局限了 强解释 一般
  •     推荐了,霍妮的,建议喜欢读书的同资们看。
  •     霍妮的著作都很好,果然是大师级..
  •     精神分析味道太重了,不是她的巅峰作品
  •     包装精美,绝对正版,书还没看,物超所值!喜欢。
  •     还没看完内容,只能从书的质量上说说,纸质不错,摸着看着都舒服。
  •     霍妮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心理学家她的成绩有目共睹 喜欢心理学的爱好者都该看看她的作品 尤其是女性应该更了解自己 男性也可以看 更懂女性。 也有学术价值 也启发人喜欢心理学这个学科
  •     卡伦·霍纳
  •     这个翻译真的太水了 个人觉得霍妮学术水平尚可 但是写的书实在是太碎了 逻辑有点混乱 某些章节还可以用作参考
  •     霍尼的书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